魅罗 第10节
神态恭谨的来到杨臣面前,低下身,轻声在杨臣耳边说着话。
杨臣笑容不改,眸光似有似无地盯着舒仪,听着来人的报告,掩不住面色一变,转过头来,正颜对舒仪说道:“苏公子,今日与你一番倾谈,在下受益良多,可惜家中尚有急事,我赶着回去,就要在此拜别了。”
他站起身,看着舒仪,微微一笑:“我还真想再和你再多谈一会,可惜了。”
舒仪暗暗松了口气,欣然答道:“我见识浅薄,班门弄斧,让杨公子笑话了。既然公子事急,就此别过了。”拉着小柯一起作揖答礼。
杨臣唇微启,像是想说什么,最后看了一眼舒仪,默然带着杨瑞走了出去。
小柯悄声对舒仪说:“他们肯定不是生意人。”
舒仪白了他一眼,对他的迟钝深感无奈,难得温柔地抚了抚他的头:“小柯,以后千万别说你是宗录堂的弟子。”
小柯仰起脸:“为什么?”
“别让宗录堂百年的名声毁在你手里了。”
杨臣走出店外,雨依然在下,细密的雨滴构起一个水雾缭绕的世界。他冷声问:“师尊呢?”
大汉撑起手中的伞,遮住杨臣的身躯,答道:“就在后院。”
杨臣淡淡扫了他一眼,狭长的丹凤眼中冰冷如霜:“你们好呀,刺杀宁远侯的事失败了,在三皇子面前不好交代,居然连师尊都请出来了。”
大汉和杨瑞低下头,喏喏不敢言。
杨臣心下长叹,对着竹帘看了一眼,脚步不停,绕过前厅。后院寂静,一旁是马厩,天气不爽利,并没有闲人,檐下停着一辆轻便的马车,车旁同样站着一个大汉。
杨臣走上前,俊颜恭敬,低头垂目面对马车,道:“弟子杨臣,见过师尊。”
“出了什么事?”马车内男子的声音不疾不徐,仿如乐声,似山涧溪流,又似清风颂吟,悦耳动听,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谢耿之,小楼行刺宁远侯失败了,”杨臣淡然说道,“不过应该是意外。”
马车内没有应声,车外的四人静立着,神态平静。车内男子轻轻嗯了一声,道:“兴许是宁远侯命大。”
杨臣抬起头,对着身边三人使了个眼色,三人远远避开,他这才又开口:“师尊,宁远侯未死,是让他们重新刺杀,还是应该转而好好安抚宁远侯?”
“你认为呢?”
杨臣想了想,面色稍有为难,轻声说道:“师尊,舒家子弟全被舒老派出,去宁远侯身边的,是……是舒仪。”
他说完,心下也不由有些忐忑,看不到马车内的情形,亦没有任何声响,只听见雨声淅沥,滴滴嗒嗒地落在心上。过了片刻,依然没有动静,杨臣忍不住,说道:“师尊曾说过,舒仪是我的师妹,如今她已经来到昆州辅佐宁远侯,刺杀的话……”
“小仪的武功并不弱,”男子的声音稍有些低沉,似乎温柔了几分,“谢耿之这一次也未必能成功。”
“所以弟子认为,应该好生安抚宁远侯。天下皆知,宁远侯品行不佳,难成大器,三皇子稳住他,日后昆州就不会成为东进的绊脚石。”
男子似乎叹了口气:“你不了解小仪,如果此时让她缓了口气,日后昆州就没那么容易掌控了。”
杨臣凝视马车,说道:“宁远侯不成才,舒仪师妹即使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改变乾坤。弟子会禀告三皇子,对宁远侯行安抚之策。”
车内男子不置可否,空气中让人窒息的迫力消失了,杨臣唇角微勾,知道自己猜对了师尊的心事。
“师尊,刚才我在客栈遇到一个少年,与他攀谈一会,他所出的计策,居然与师尊相差无二,实在惊人。他也认为,三皇子要想得势,必然先要搅乱局势,方可从中取利。”
“想不到昆州还有这样的人。”车内男子似乎也勾起了兴趣,“英雄与时势,自古难以分开,既然现在时势未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开创时势,能想到这点的人,应该洒脱不拘常理才对。”
杨臣笑道:“的确是一个洒脱飞扬的少年公子,如果这次不是有正事在身,我还想招揽他。”
他虽然看不到车内人的样子,此刻却感觉到师尊笑了。犹豫半晌,他开口道:“现下舒仪师妹也在昆州,难道……师尊不想见她一面吗?”
“不见了,”车内人淡淡说了一句,话音平静,“办正事要紧。”
第12章
天色微亮,薄雾缭绕,天边一道曙光欲破,撕扯着半边天色灰暗如破布暗渍,在永乐城脚下投下一抹剪影。
此时城门未开,几十人的队伍等待在城门口。宁远侯等人就在此处与护送灵柩的张任知汇合。
舒仪偏首听着张任知的禀报,频频点头,低声吩咐两声,转身向宁远侯走去。
宁远侯正抬着头,出神地望着城头,面上不知是喜是忧,是愁是怯,面色百转,目光复杂。
“侯爷可是近乡情怯?”舒仪淡笑着走近。
“也许,”尉戈拾回目光,眸中有些寂寥,“十七年前,我走的时候,身边有这么多人,可如今,回来的只有我一个了。”
舒仪看着他因伤感有些萧索的面容,劝道:“多想无益。侯爷,死者难以复生,生者才更应珍惜。”
尉戈喃喃将话重复了一遍,心头释然不少。回头看到侍卫们笔挺的站着,队伍方正,点了点头。
舒仪轻声提醒:“再过半个时辰就要进城了,还请侯爷准备。”
尉戈想起前几天舒仪和他说的种种,犹豫道:“真要如此吗?这个也……太……”
“侯爷,你也知道民间对你的传闻,如果你真要坐稳昆州之主,这是建立你名誉最好的时机,可千万要把握好了。”
尉戈苦笑着颔首。
舒仪神秘地走近两步,从袖中取出两件事物。一串殷殷如血滴的尖头小辣椒和一块有些暗黄的绢帕,面对尉戈疑惑的眼神,她笑地不怀好意:“侯爷,这两样你收好,等会真要哭不出来,你就咬一个辣椒,抹一下帕子。”
尉戈面现难色地接下。舒仪又道:“张县令已经着人把祭妻文写在棺木旁的帷帐上,侯爷如果忘词了,可以看一看。”
尉戈的思绪再次有些停滞,捏着手中的辣椒串和绢帕,有种欲哭无泪之感。
旭日悄悄东升,城门口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有商贩也有赶路人,看着前方一众队伍护送着几具棺木,每人都是素白的衣服,不由好奇,议论纷纷。
众侍卫早几日都得了命令,今日必须摆出一副悲痛肃穆的模样。于是每个人都面色严肃,不敢私下议论。宁远侯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熟绢练冠,腰佩青石玉带,身形玉立,独站在城墙下,萧索的背影让人不由生出哀叹。不仅是他,舒仪,舒轩,张任知,甚至小柯,也都是素衣白袍,身上不着金玉,整个队伍雪白一片,让人望而生敬,不敢接近。
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两小队的士兵已经得了命令,步伐一致地来到舒仪等人的面前,听从调遣。由这两排士兵开道,众侍卫将宁远侯舒仪等人围在当中,推着几具棺木,往城中缓缓进发。
守城门的士兵站立一旁,高喊:“宁远侯进城。”
哄地一声,城门口等待的人群像是炸开了锅,惊疑不定的目光聚集到了宁远侯等人的身上。
舒仪和舒轩两人左右站在宁远侯身旁,舒仪悄悄说:“侯爷,可以开始了。”
尉戈移目高空,天色灰蒙,倒像一潭浓浊不堪的湖水,城墙高高耸立,正如他幼时所见的一般,并无改变,如今变的,只有身份了。
十几年的幻变转瞬就在眼前晃过,百感交集,心头累积的悲伤便慢慢地渗了出来,他也并不束缚心中所念,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
一偏头,看到舒仪催促的目光,他长长地叹了一声:“斗转星移,乌飞兔走。转眼别卿满十年……不孝子回来了!”
城门口等待的人们从没见过这样的阵仗,站在一旁安静地观看。突然听到一声悲泣,队伍当首的一人站在棺木旁嚎啕大哭起来,众人已听说那是宁远侯,心下既是忐忑又是好奇,打足了精神探看。
宁远侯的风闻一向以“臭”字为宗旨,说起他强抢良家妇女,骄奢淫逸,那是三天三夜也数不清他的恶形,众人虽不曾目见,也能想像他是个五短三长,歪鼻子斜眼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模样。
今日一瞧,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宁远侯身高挺拔如劲竹,衣衫简洁似白雪。面貌端正,眉宇磊落,神色哀伤,哪里有半分恶相,分明是个英俊郎君。
众人所思相同,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
尉戈缓缓走着,单手依靠着棺木,高声哭诉道:“哀哉吾妻,吾等家还,卿却长眠,夫悔之晚矣……”
张任知偷偷注意周围的反应,心下暗叹一声好,对舒仪佩服万分。这主意正是舒仪所出,针对宁远侯名声不佳,尤其是其曾经荒诞的淫行。此刻进城,哭颂祭妻文,表达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正好一举扭转其一贯恶劣的形象。
尉戈继续嚎哭道:“妻啊妻,昔日谁认不知妻贤孝良娣,吾年少放(fang)荡,不知进取,卿每劝吾,吾怒目而视,置之不理,自我识卿,无信誓旦旦携尔共自头,今阴阳相隔,人鬼殊途,一腔衷肠无处诉,珠散璧碎影成单,卿可怪我?卿可怨我……”
此刻正是早集时间,人越来越多,宁远侯的队伍走到大街上,众人争相张望,听到如此悲切的言语,无不感伤。众人疑惑地望向队伍,看到宁远侯扶着妻子的灵柩归城,竟如此伤心,互相打听消息。
于是,舒仪面色悲伤,对着涌到前方的人群诉说着这么一个故事。宁远侯生性风流,当然,只是风流,并不是下流,纳的姬妾多了点,玩乐的时间长了点。自从听说杜老王爷薨逝,他便郁郁寡欢,来永乐城的途中遇到行刺,当侯爷夫人挡在他面前而死时,侯爷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妻子才是他最爱的人……
说到动情处,舒仪抹了抹眼角隐现的泪水:“此情可待成追忆……”
众人亦动容:“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乐城的百姓被感动了,他们亦不得不感动。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姓们亲眼看到宁远侯为妻扶棺,悲痛失态,哪还有不相信的。众人都想:侯爷出生富贵,自然是风流了些,那也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啊。
大叔们纷纷自问:难道我们就年轻时不曾去过烟街柳巷?不曾三妻四妾?
大婶们纷纷互问:难道你们夫君不曾寻花问柳?不曾拈花惹草?
眼看的侯爷深情悔悟的模样,众人几乎都忘记了宁远侯的恶性,聚在宁远侯身边的人群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
尉戈哭完一段,换了口气,转头张望,眼光四下一转,感慨良多。张任知面色沉重地跟随在后面,他官场打滚多年,表情丰富,不落半点破绽。舒轩面沉如霜,也没有不妥。
尉戈看向舒仪。
如果说舒轩的表情差强人意,张任知的表情恰到好处,那么舒仪的表现算得上是万里挑一了。她面色悲痛,以一种悲悯的口气讲述侯爷失妻的深情故事,时不时还伸手去抹眼角边根本不存在的泪水,那种悲伤简直让人动容。
尉戈深吸了口气,发现自己很难再哭出来,眼看周围人流熙攘,有渐多的趋势。狠了狠心,以袖遮面,咬了两个辣椒,在嘴里一嚼,顿时火辣辣的感觉从舌尖一直冲上脑门。
他张大双眼,面色通红,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再也忍不住,他张开嘴嚎叫起来:“啊啊啊啊……”这辣椒怎么这么辣!
民众们震惊了,刚才宁远侯的哭泣算是情真意切,如今这一声,可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悲感动天了。
悲号的声音直穿透整个永乐城。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不少大婶掩面哭泣:“侯爷真是有情人。”
也有路过的少女哀伤叹息:侯爷这般情深,以前怕也是年少风流,其情可悯。
转眼间,一个“侯爷浪子回头”的故事就流转在众人的口中。
尉戈已经是辣地背过气去了,嗓子像是冒了烟,眼睛也是酸疼,他伸进袖子里掏出一块绢帕胡乱地抹了一下。不抹还好,一抹之下,眼睛辣疼,泪水刷地往下流。
“侯爷,那绢帕是昨晚用老姜汁泡了一夜的,”舒仪走近,尉戈正抬起头,双眼通红,泪水汩汩,“咦?侯爷,干吗一脸怨愤的看着我,难道我刚才没告诉你吗?”
小柯跟在舒仪身后,肚子里的肠子早已笑地打结,面上硬憋着不敢笑,一张小脸忽青忽白,看在别人眼里,倒也是悲痛的神情。
哭嚎了两个多时辰,才走到王府门口。尉戈已经是哭地脱力了,看到王府的朱漆大门,内心激动不可抑制,心想着这场折磨总算要到头了,表情愈加真挚,扑到门前,高喊:“不孝子回来了!”
第13章
昆州王府原叫“极乐宫”,南北朝时已修建完成。自启陵开国始就作为行宫,淮帝继位初,极北之地的弩族三次犯境,都被异姓王杜震挡了回去,淮帝念其功高,便将极乐宫赐作昆州王府。
“极乐宫”——舒仪一踏进王府,就想起这三个字来。江陵舒家别苑也是江南名园,可与此处相比,相差何止千里,亭台茂盛,花柳遮颜。正殿引水为渠,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以纹石砌成,壁饰以群仙彩画,殿高三仗,檐角飞啄,郁郁与天相连。
宁远侯被搀扶着进了麟德殿。舒仪等走过殿前,两百多王府下人整齐地排列着,见到王府的新主人,纷纷伏地行礼。前首是一众宫女,当着正浓的日头,妆容却丝毫不乱,头上的珠钗映着光亮点点在殿前闪耀一片,刺眼欲盲。
麟德殿是杜老王爷平日和官员议事的地方。殿内宽广,青砖色沉,让人倍感凉爽,如同含霜。殿内放着两口沉木箱子,样式极其老旧,还有几处不起眼的脱漆,静静的摆放在角落。
王府的管家姓叶,四十开外的年纪,身材长大,面色沉稳。今日也是仓皇得知宁远侯回府,指挥若定,王府竟丝毫不见慌乱。此刻见宁远侯面色灰败,两眼红肿似核桃,喉咙嘶哑难以出声。忙让人沏了茶,奴仆个个训练有素,不一会儿,殿内已安排妥当。
“殿下,”叶总管恭敬地行了跪礼,“小奴等苦候殿下一个月了,殿下万福。”
此刻大殿上只坐了三人,舒仪,舒轩坐在下首,张任知等品级不够,只能静站一旁。尉戈拿过湿帕,抹了抹脸,抿了口茶,这才缓过神,摆手示意免礼。
叶总管站起身,命人拿来一卷锦书,双手奉在胸前:“殿下,这是您要亲点的王府重要事物。王府的名册,庄园,田地和王爷留下来的各式贵重器件。”
杨臣笑容不改,眸光似有似无地盯着舒仪,听着来人的报告,掩不住面色一变,转过头来,正颜对舒仪说道:“苏公子,今日与你一番倾谈,在下受益良多,可惜家中尚有急事,我赶着回去,就要在此拜别了。”
他站起身,看着舒仪,微微一笑:“我还真想再和你再多谈一会,可惜了。”
舒仪暗暗松了口气,欣然答道:“我见识浅薄,班门弄斧,让杨公子笑话了。既然公子事急,就此别过了。”拉着小柯一起作揖答礼。
杨臣唇微启,像是想说什么,最后看了一眼舒仪,默然带着杨瑞走了出去。
小柯悄声对舒仪说:“他们肯定不是生意人。”
舒仪白了他一眼,对他的迟钝深感无奈,难得温柔地抚了抚他的头:“小柯,以后千万别说你是宗录堂的弟子。”
小柯仰起脸:“为什么?”
“别让宗录堂百年的名声毁在你手里了。”
杨臣走出店外,雨依然在下,细密的雨滴构起一个水雾缭绕的世界。他冷声问:“师尊呢?”
大汉撑起手中的伞,遮住杨臣的身躯,答道:“就在后院。”
杨臣淡淡扫了他一眼,狭长的丹凤眼中冰冷如霜:“你们好呀,刺杀宁远侯的事失败了,在三皇子面前不好交代,居然连师尊都请出来了。”
大汉和杨瑞低下头,喏喏不敢言。
杨臣心下长叹,对着竹帘看了一眼,脚步不停,绕过前厅。后院寂静,一旁是马厩,天气不爽利,并没有闲人,檐下停着一辆轻便的马车,车旁同样站着一个大汉。
杨臣走上前,俊颜恭敬,低头垂目面对马车,道:“弟子杨臣,见过师尊。”
“出了什么事?”马车内男子的声音不疾不徐,仿如乐声,似山涧溪流,又似清风颂吟,悦耳动听,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谢耿之,小楼行刺宁远侯失败了,”杨臣淡然说道,“不过应该是意外。”
马车内没有应声,车外的四人静立着,神态平静。车内男子轻轻嗯了一声,道:“兴许是宁远侯命大。”
杨臣抬起头,对着身边三人使了个眼色,三人远远避开,他这才又开口:“师尊,宁远侯未死,是让他们重新刺杀,还是应该转而好好安抚宁远侯?”
“你认为呢?”
杨臣想了想,面色稍有为难,轻声说道:“师尊,舒家子弟全被舒老派出,去宁远侯身边的,是……是舒仪。”
他说完,心下也不由有些忐忑,看不到马车内的情形,亦没有任何声响,只听见雨声淅沥,滴滴嗒嗒地落在心上。过了片刻,依然没有动静,杨臣忍不住,说道:“师尊曾说过,舒仪是我的师妹,如今她已经来到昆州辅佐宁远侯,刺杀的话……”
“小仪的武功并不弱,”男子的声音稍有些低沉,似乎温柔了几分,“谢耿之这一次也未必能成功。”
“所以弟子认为,应该好生安抚宁远侯。天下皆知,宁远侯品行不佳,难成大器,三皇子稳住他,日后昆州就不会成为东进的绊脚石。”
男子似乎叹了口气:“你不了解小仪,如果此时让她缓了口气,日后昆州就没那么容易掌控了。”
杨臣凝视马车,说道:“宁远侯不成才,舒仪师妹即使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改变乾坤。弟子会禀告三皇子,对宁远侯行安抚之策。”
车内男子不置可否,空气中让人窒息的迫力消失了,杨臣唇角微勾,知道自己猜对了师尊的心事。
“师尊,刚才我在客栈遇到一个少年,与他攀谈一会,他所出的计策,居然与师尊相差无二,实在惊人。他也认为,三皇子要想得势,必然先要搅乱局势,方可从中取利。”
“想不到昆州还有这样的人。”车内男子似乎也勾起了兴趣,“英雄与时势,自古难以分开,既然现在时势未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开创时势,能想到这点的人,应该洒脱不拘常理才对。”
杨臣笑道:“的确是一个洒脱飞扬的少年公子,如果这次不是有正事在身,我还想招揽他。”
他虽然看不到车内人的样子,此刻却感觉到师尊笑了。犹豫半晌,他开口道:“现下舒仪师妹也在昆州,难道……师尊不想见她一面吗?”
“不见了,”车内人淡淡说了一句,话音平静,“办正事要紧。”
第12章
天色微亮,薄雾缭绕,天边一道曙光欲破,撕扯着半边天色灰暗如破布暗渍,在永乐城脚下投下一抹剪影。
此时城门未开,几十人的队伍等待在城门口。宁远侯等人就在此处与护送灵柩的张任知汇合。
舒仪偏首听着张任知的禀报,频频点头,低声吩咐两声,转身向宁远侯走去。
宁远侯正抬着头,出神地望着城头,面上不知是喜是忧,是愁是怯,面色百转,目光复杂。
“侯爷可是近乡情怯?”舒仪淡笑着走近。
“也许,”尉戈拾回目光,眸中有些寂寥,“十七年前,我走的时候,身边有这么多人,可如今,回来的只有我一个了。”
舒仪看着他因伤感有些萧索的面容,劝道:“多想无益。侯爷,死者难以复生,生者才更应珍惜。”
尉戈喃喃将话重复了一遍,心头释然不少。回头看到侍卫们笔挺的站着,队伍方正,点了点头。
舒仪轻声提醒:“再过半个时辰就要进城了,还请侯爷准备。”
尉戈想起前几天舒仪和他说的种种,犹豫道:“真要如此吗?这个也……太……”
“侯爷,你也知道民间对你的传闻,如果你真要坐稳昆州之主,这是建立你名誉最好的时机,可千万要把握好了。”
尉戈苦笑着颔首。
舒仪神秘地走近两步,从袖中取出两件事物。一串殷殷如血滴的尖头小辣椒和一块有些暗黄的绢帕,面对尉戈疑惑的眼神,她笑地不怀好意:“侯爷,这两样你收好,等会真要哭不出来,你就咬一个辣椒,抹一下帕子。”
尉戈面现难色地接下。舒仪又道:“张县令已经着人把祭妻文写在棺木旁的帷帐上,侯爷如果忘词了,可以看一看。”
尉戈的思绪再次有些停滞,捏着手中的辣椒串和绢帕,有种欲哭无泪之感。
旭日悄悄东升,城门口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有商贩也有赶路人,看着前方一众队伍护送着几具棺木,每人都是素白的衣服,不由好奇,议论纷纷。
众侍卫早几日都得了命令,今日必须摆出一副悲痛肃穆的模样。于是每个人都面色严肃,不敢私下议论。宁远侯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熟绢练冠,腰佩青石玉带,身形玉立,独站在城墙下,萧索的背影让人不由生出哀叹。不仅是他,舒仪,舒轩,张任知,甚至小柯,也都是素衣白袍,身上不着金玉,整个队伍雪白一片,让人望而生敬,不敢接近。
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两小队的士兵已经得了命令,步伐一致地来到舒仪等人的面前,听从调遣。由这两排士兵开道,众侍卫将宁远侯舒仪等人围在当中,推着几具棺木,往城中缓缓进发。
守城门的士兵站立一旁,高喊:“宁远侯进城。”
哄地一声,城门口等待的人群像是炸开了锅,惊疑不定的目光聚集到了宁远侯等人的身上。
舒仪和舒轩两人左右站在宁远侯身旁,舒仪悄悄说:“侯爷,可以开始了。”
尉戈移目高空,天色灰蒙,倒像一潭浓浊不堪的湖水,城墙高高耸立,正如他幼时所见的一般,并无改变,如今变的,只有身份了。
十几年的幻变转瞬就在眼前晃过,百感交集,心头累积的悲伤便慢慢地渗了出来,他也并不束缚心中所念,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
一偏头,看到舒仪催促的目光,他长长地叹了一声:“斗转星移,乌飞兔走。转眼别卿满十年……不孝子回来了!”
城门口等待的人们从没见过这样的阵仗,站在一旁安静地观看。突然听到一声悲泣,队伍当首的一人站在棺木旁嚎啕大哭起来,众人已听说那是宁远侯,心下既是忐忑又是好奇,打足了精神探看。
宁远侯的风闻一向以“臭”字为宗旨,说起他强抢良家妇女,骄奢淫逸,那是三天三夜也数不清他的恶形,众人虽不曾目见,也能想像他是个五短三长,歪鼻子斜眼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模样。
今日一瞧,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宁远侯身高挺拔如劲竹,衣衫简洁似白雪。面貌端正,眉宇磊落,神色哀伤,哪里有半分恶相,分明是个英俊郎君。
众人所思相同,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
尉戈缓缓走着,单手依靠着棺木,高声哭诉道:“哀哉吾妻,吾等家还,卿却长眠,夫悔之晚矣……”
张任知偷偷注意周围的反应,心下暗叹一声好,对舒仪佩服万分。这主意正是舒仪所出,针对宁远侯名声不佳,尤其是其曾经荒诞的淫行。此刻进城,哭颂祭妻文,表达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正好一举扭转其一贯恶劣的形象。
尉戈继续嚎哭道:“妻啊妻,昔日谁认不知妻贤孝良娣,吾年少放(fang)荡,不知进取,卿每劝吾,吾怒目而视,置之不理,自我识卿,无信誓旦旦携尔共自头,今阴阳相隔,人鬼殊途,一腔衷肠无处诉,珠散璧碎影成单,卿可怪我?卿可怨我……”
此刻正是早集时间,人越来越多,宁远侯的队伍走到大街上,众人争相张望,听到如此悲切的言语,无不感伤。众人疑惑地望向队伍,看到宁远侯扶着妻子的灵柩归城,竟如此伤心,互相打听消息。
于是,舒仪面色悲伤,对着涌到前方的人群诉说着这么一个故事。宁远侯生性风流,当然,只是风流,并不是下流,纳的姬妾多了点,玩乐的时间长了点。自从听说杜老王爷薨逝,他便郁郁寡欢,来永乐城的途中遇到行刺,当侯爷夫人挡在他面前而死时,侯爷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妻子才是他最爱的人……
说到动情处,舒仪抹了抹眼角隐现的泪水:“此情可待成追忆……”
众人亦动容:“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乐城的百姓被感动了,他们亦不得不感动。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姓们亲眼看到宁远侯为妻扶棺,悲痛失态,哪还有不相信的。众人都想:侯爷出生富贵,自然是风流了些,那也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啊。
大叔们纷纷自问:难道我们就年轻时不曾去过烟街柳巷?不曾三妻四妾?
大婶们纷纷互问:难道你们夫君不曾寻花问柳?不曾拈花惹草?
眼看的侯爷深情悔悟的模样,众人几乎都忘记了宁远侯的恶性,聚在宁远侯身边的人群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
尉戈哭完一段,换了口气,转头张望,眼光四下一转,感慨良多。张任知面色沉重地跟随在后面,他官场打滚多年,表情丰富,不落半点破绽。舒轩面沉如霜,也没有不妥。
尉戈看向舒仪。
如果说舒轩的表情差强人意,张任知的表情恰到好处,那么舒仪的表现算得上是万里挑一了。她面色悲痛,以一种悲悯的口气讲述侯爷失妻的深情故事,时不时还伸手去抹眼角边根本不存在的泪水,那种悲伤简直让人动容。
尉戈深吸了口气,发现自己很难再哭出来,眼看周围人流熙攘,有渐多的趋势。狠了狠心,以袖遮面,咬了两个辣椒,在嘴里一嚼,顿时火辣辣的感觉从舌尖一直冲上脑门。
他张大双眼,面色通红,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再也忍不住,他张开嘴嚎叫起来:“啊啊啊啊……”这辣椒怎么这么辣!
民众们震惊了,刚才宁远侯的哭泣算是情真意切,如今这一声,可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悲感动天了。
悲号的声音直穿透整个永乐城。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不少大婶掩面哭泣:“侯爷真是有情人。”
也有路过的少女哀伤叹息:侯爷这般情深,以前怕也是年少风流,其情可悯。
转眼间,一个“侯爷浪子回头”的故事就流转在众人的口中。
尉戈已经是辣地背过气去了,嗓子像是冒了烟,眼睛也是酸疼,他伸进袖子里掏出一块绢帕胡乱地抹了一下。不抹还好,一抹之下,眼睛辣疼,泪水刷地往下流。
“侯爷,那绢帕是昨晚用老姜汁泡了一夜的,”舒仪走近,尉戈正抬起头,双眼通红,泪水汩汩,“咦?侯爷,干吗一脸怨愤的看着我,难道我刚才没告诉你吗?”
小柯跟在舒仪身后,肚子里的肠子早已笑地打结,面上硬憋着不敢笑,一张小脸忽青忽白,看在别人眼里,倒也是悲痛的神情。
哭嚎了两个多时辰,才走到王府门口。尉戈已经是哭地脱力了,看到王府的朱漆大门,内心激动不可抑制,心想着这场折磨总算要到头了,表情愈加真挚,扑到门前,高喊:“不孝子回来了!”
第13章
昆州王府原叫“极乐宫”,南北朝时已修建完成。自启陵开国始就作为行宫,淮帝继位初,极北之地的弩族三次犯境,都被异姓王杜震挡了回去,淮帝念其功高,便将极乐宫赐作昆州王府。
“极乐宫”——舒仪一踏进王府,就想起这三个字来。江陵舒家别苑也是江南名园,可与此处相比,相差何止千里,亭台茂盛,花柳遮颜。正殿引水为渠,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以纹石砌成,壁饰以群仙彩画,殿高三仗,檐角飞啄,郁郁与天相连。
宁远侯被搀扶着进了麟德殿。舒仪等走过殿前,两百多王府下人整齐地排列着,见到王府的新主人,纷纷伏地行礼。前首是一众宫女,当着正浓的日头,妆容却丝毫不乱,头上的珠钗映着光亮点点在殿前闪耀一片,刺眼欲盲。
麟德殿是杜老王爷平日和官员议事的地方。殿内宽广,青砖色沉,让人倍感凉爽,如同含霜。殿内放着两口沉木箱子,样式极其老旧,还有几处不起眼的脱漆,静静的摆放在角落。
王府的管家姓叶,四十开外的年纪,身材长大,面色沉稳。今日也是仓皇得知宁远侯回府,指挥若定,王府竟丝毫不见慌乱。此刻见宁远侯面色灰败,两眼红肿似核桃,喉咙嘶哑难以出声。忙让人沏了茶,奴仆个个训练有素,不一会儿,殿内已安排妥当。
“殿下,”叶总管恭敬地行了跪礼,“小奴等苦候殿下一个月了,殿下万福。”
此刻大殿上只坐了三人,舒仪,舒轩坐在下首,张任知等品级不够,只能静站一旁。尉戈拿过湿帕,抹了抹脸,抿了口茶,这才缓过神,摆手示意免礼。
叶总管站起身,命人拿来一卷锦书,双手奉在胸前:“殿下,这是您要亲点的王府重要事物。王府的名册,庄园,田地和王爷留下来的各式贵重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