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70节
“我不觉得辛苦啊。”顾瑾攀住皇帝的脖颈,在他耳畔笑道:“裕王妃生产时,我就守在外面,当时听着她声嘶力竭的动静,是有些害怕的。但换成我与陛下的孩子,我就不怕了。”
人都害怕痛楚,但当期待多于痛苦,就会抵消掉许多的恐惧,皇帝给足了她面对一切的勇气。
“陛下会一直陪着我的,对么?”
皇帝对上她晶亮的双眸,纤翘的睫毛微微颤动,似乎能将人的心神卷入其中。他粗粝的拇指抚着小姑娘的眼尾,力度虽轻,但还是在那娇嫩的皮肤上蹭出一抹浅艳的红,凭添几分魅色。
“好姑娘,朕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此生的尽头。
于皇帝而言,顾瑾就是他枯燥乏味的生命中最浓稠的一抹色彩。曾经他不敢染指,稍一触碰又舍不得放手,如今拥在手心里,更不愿让她沾染尘埃,想叫她永远都活在温暖的爱意之中。
皇帝的语气和神情都太过郑重,倒叫原本只是想撒个娇的顾瑾有些无措,她眨着眼,抿了抿唇,为难道:“您别这样严肃呀,每每见您这样,我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皇帝:“……”
这下子不只是顾瑾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连皇帝都无言以对。
但凡换成宫里任意哪个妃嫔,此刻怕是早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了,偏眼前这小姑娘油盐不进,不说感动,还嫌他严肃,真是不解风情。
第121章 夜扣宫门
皇帝对她在情事上的木讷感到无奈,他抱着怀里的小姑娘好一阵,又想起了永定侯府的一桩新鲜事来,虽不想搅扰了顾瑾的清静,但还是说了出来:“贤妃的妹妹,永定侯府二房的顾三,昨日与李泽说定了亲事。”
他清楚永定侯府对顾瑾所做的事,因而对顾珍的称呼很是冷漠。
“李泽?”
顾瑾从皇帝怀中坐起,有点儿不可思议:“和泽表哥?”
皇帝不太满意泽表哥这个称呼,他知道李泽喜欢小姑娘的事情,虽襄王有情神女无意,但还是叫皇帝有些忌惮。
他捏了捏小姑娘的手,道:“李泽算是被算计的,顾李氏借着顾元启的名义邀请李泽去侯府做客,蓄意将人灌醉,与顾三放在一张榻上,做出同床共枕的假象,逼迫李泽认下了这桩亲事。”
李氏为了自己的女儿也算是豁出脸面去了,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亲自带着武氏去捉自己女儿和外甥的奸,咬死了是李泽毁了顾珍的清白,逼李府下聘迎娶顾珍。
武氏自然是不肯,两府也因此好一番吵闹。
但李泽正是刚入朝为官的时候,如果丑事闹将出去,顾珍自然是名声不保,没脸活下去,李泽辛辛苦苦考取的功名也别想要了。
时下为官不仅要看才学,德行更是万分重要,可以说,单是李泽酒醉乱性这一点,就足以叫他断送仕途。
武氏试图与李氏私下商量着解决,但李氏油盐不进,下定了决心要赖上李泽,扬言若不肯去顾珍过门,就闹到衙门去,来个玉石俱焚。
顾瑾听的一阵唏嘘,摇了摇头叹道:“我那二叔母,我还是了解的。”
“她是在乎顾珍,但比起能让她面上有光的贤妃和大哥哥,顾珍还是要靠后的。其实李家若是咬死了不肯认,二叔母也没那个胆量把事情闹大。两败俱伤于她而言,可并不划算。”
李氏那么说,也只是在耍蛮罢了,未婚男女同塌共眠的丑事传出去,可不止李泽和顾珍会吃瓜落,她的大女儿贤妃和同样刚入仕的好儿子也要被人指指点点,受尽非议。
“只可惜了……”
双方各有顾忌,比的就是谁更能沉得住气。
武氏投鼠忌器,李家又有疼爱外孙女的李老夫人,多方压力下来,武氏不敢跟李氏硬抗,只能咬着牙憋着委屈认下了。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顾瑾也着实没有料到。
“月老祠里,顾珍的事情,泽表哥是知道的,但凡他肯说出来,也不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李泽其人,心足够善。他或许是对那日见死不救的事情心怀愧疚,仍觉顾珍沦落到此,与他脱不了干系,这才心甘情愿的被她算计,不为自己辩驳半句。
顾瑾有些为李泽惋惜,他还是看得不够通透,只想着顾珍的可怜,却不知李氏和顾珍的本性。
与她们扯上关系,便是被拽进了泥潭里,任他曾经怎么风光霁月,也要沾染上一身污泥。
他本可以娶一房贤妻,自此以后夫妻恩爱,仕途顺畅,合合美美,却最终因着那点儿愧疚而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皇帝淡淡道:“这也是李泽自己选的路,怪不得别人。”
对李泽,皇帝可没什么同情,甚至觉得他性情太过优柔寡断,不辩善恶,容易被私情蒙蔽,空有才学,却不堪大用。
“李泽与顾三结亲,也确实暂且救了她于水火,恶人偏没得恶报,娇娇可会不开心?”
皇帝本想顺水推舟,叫李氏自食恶果,看着顾珍代替顾瑾嫁去湘王府受尽屈辱,却没想到低估了李氏的脸皮,叫她狗急跳墙,还真就闯出了一条生路。
“没什么开不开心的。”
顾瑾忆及挣扎着想要脱离李氏掌控的日子,竟有些恍如隔世。
曾经她还为着进宫心怀忐忑,却不想竟是从牢笼跌进了蜜罐子里,皇帝日复一日的温柔以待,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抚平了她心中的那几分怨恨与伤痛。
“李氏想要害我,最终却累及自己的亲女,顾珍曾要毁我清白,也早就恶有恶报,一报还一报,便算是扯平了。”
她如今心平气和,有视她如珠如宝的夫君,有慈爱宽和的婆母,又将会有一个血脉相连的孩子,又何必沉溺于过往,让那些痛苦束缚自己呢?
顾瑾是个能看得开的人。
“以后,永定侯府是兴是衰,都与我没什么关系了。”
皇帝沉吟,如果非要评说,他大抵只会觉得顾瑾太过仁慈了。这样轻易放过了那一帮子人,却不知豺狼从来不知感恩,只会在积蓄好力量后再度反扑,咬你一口。
想要防患于未然,就要先下手为强,斩草,必须要除根。
……
顾珍的事儿并没在顾瑾的心中留下多少影子,她全心全意的养胎,玉清宫内表面上虽一如往常,但若细查,便会发现里里外外多了许多人手看顾着。
这些自然都是皇帝派来的人手,顾瑾的身体已然成了重中之重,虽然被保护的很好,但每日夜里皇帝都会醒上两三次,听着小姑娘均匀的呼吸声才能安下心来。
紧张的情绪没有消失,但却会转移,怀着身孕的顾瑾月份太小,甚至连为人母的感受还不真切,皇帝就已经在为了之后种种而操心。
转眼就又到了年关,顾瑾这一胎也足有两个多月了,因为瞒的妥当,至今也没传出消息去。
这一日,两人仍旧是相拥而眠,顾瑾正睡的昏沉的时候,却隐隐听见了宫门被叩响的声音。
皇帝先她一步起了身,正在听宫人回禀,顾瑾也清醒了些,起身下榻,走到了皇帝身边。
“陛下,出了什么事么?”
殿门前有些冷,她只穿了一身寝衣,吹了阵寒风后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看得皇帝皱起了眉头,连忙拿过披风披在她身上。
“怎么不多穿些就跑出来了?”
顾瑾裹紧了披风,整个人只露出个脑袋,仰着头道:“我刚刚似乎听见了有人提及母后,可是寿康宫那边出事了?”
入了夜后,若无大事,是没人敢叩响宫门,扰了皇帝安寝的。
第122章 太后病倒
“母后夜里起了热,朕要先过去看看。乖,你先回去睡。”
太后这个年纪,有个什么头疼脑热都是严重的事情,皇帝放心不下,自然是要去看看。
顾瑾也很担心,拉着皇帝的衣袖道:“臣妾也跟您一道去吧,不知道母后的情况,我也是睡不着的。”
皇帝本想拒绝,顾瑾怀着身子,夜里行走并不妥当。但顾瑾跟太后亲昵,不叫她去看上一眼,怕也真会叫人坐立难安,稍一思虑过后,还是同意了:“想去也可以,去换身厚实的衣裳,再拿上手炉,跟朕一道过去。”
顾瑾自然同意,她不是胡闹的性子,就算担心太后,也懂得保护自己。
事情紧急,顾瑾只来得及换了衣裳,一头长发随意的挽在身后便跟皇帝出了门,坐上舆辇,她才腾出功夫来问:“陛下,来通传的人可有说母后是因何而夜半突发急症的?”
皇帝眉峰微蹙,道:“裕王家的成华这几日有些精神不济,身上起了疹子,还发了两回热,太后担心孩子,去德妃宫里看望了一遭,许是沾染了病气,入夜就发起病来了。”
裕王的嫡子在百日宴上得了赐名,叫萧成华。
本来小皇孙满了百天是要送回王府养的,但正赶上裕王被皇帝派出京去办差,一向能吃能睡的小皇孙又突然吐奶,起疹子,一副不太安康的样子。
德妃心疼孙儿,生怕这孩子出什么意外,又去求了一番皇帝,说是宫中有皇帝的真龙之气庇佑,才能保皇孙无虞。
一番连吹带捧,不管皇帝信不信,但德妃毕竟是出于为人祖母的慈心,皇帝要是拒绝可就显得太铁石心肠了些,便也恩准了继续将萧成华养在宫中。
可谁成想,萧成华的病还没见好,太后也跟着病倒了。
顾瑾和皇帝是最早到的寿康宫,几位值守的太医正在殿内开方,见到皇帝后,纷纷上前请安。
皇帝淡淡叫起,见太后正在榻上沉睡,没有要清醒的样子,便先问起了太医:“太后情况如何?此番病的可严重?”
为首的刘太医斟酌了一番,谨慎回道:“回禀陛下,太后娘娘此番发热倒不像是是染了风寒,娘娘脉象濡弱,略有结带,更像是气滞血瘀之相。”
“气滞血瘀?”
皇帝目光扫去:“太后一直在寿康宫荣养,并无什么烦心事,也无需耗费心神,如何就气滞血瘀了?”
气滞血瘀,多是劳损心力过度的人才会见,太后是个乐天知命的性子,不爱管事,每日只养花种草,礼佛念经,可谓是宫中最清闲安逸之人。
这样颐养天年也会劳损心力?太医就算说太后年老体弱,气血两虚,也比说是气滞血瘀来的可信。
眼见着皇帝目光沉沉,似要动怒,刘太医立马躬身道:“陛下恕罪,只是这脉象和症状不会骗人,臣亦怕误诊伤了太后娘娘的凤体,特与几位同僚会诊了一番,确是气滞血瘀之症。”
“也许……也许是太后娘娘日常饮食起居上出了什么差错……”
“五志起于五脏,虽说情志异常最易致气滞血瘀之症,但若有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或是受些外物的影响,也是有可能导致气血失常,气滞血瘀的。”
说来说去,便是病因复杂,同种病,病因便可有几十种,太后是气滞血瘀引发的高热无疑,至于具体原因,还要一一排查,并不能立时下了定论。
回话间,各宫的妃嫔也都陆续赶到了寿康宫,见到这沉闷的气氛,连参拜的动作都放轻了些。
不一会儿殿内就乌泱泱的跪了一大片人,顾瑾在袖口的遮掩下轻轻拉了拉皇帝,这才叫他沉着面色叫了起。
贤妃看了眼顾瑾,年轻的宠妃未施粉黛,更无白日里精致的钗环点缀,却似乎并没有削弱她半分容色,仍旧是后宫中最娇艳的一枝花蕊。
她与皇帝站在一处,并没有因着礼数退后半步,那样的随意姿态,比之皇后的曲意逢迎,她似乎更像是皇帝的妻。
贤妃一直不解,为何顾瑾就有这样的运道,能独得皇帝的偏宠,只因美色么?
若说是因着美色,宫里的妃嫔哪一个拎出去都是盛京城中一顶一的容貌,如何就能让皇帝冷落多年,只偏偏顾瑾成了例外!
贤妃心中酸涩,又有着浓烈的不甘,鼓足勇气率先开口:“陛下,太后娘娘怎么会突然病了呢?”
她祈盼着皇帝的转变是对着所有人的,哪怕对自己不如顾瑾一般亲昵,但只需稍稍一个好脸色,就能叫她看到希望。
然而,皇帝有耐心回答顾瑾,却不见得有那个兴致搭理贤妃。等贤妃话音落下,就是一阵让人窒息的尴尬。
贤妃面上笑容挂不住了,却又不敢跟皇帝耍性子,只能默默垂首。
显然,他还是那个冷心冷情的皇帝。
人都害怕痛楚,但当期待多于痛苦,就会抵消掉许多的恐惧,皇帝给足了她面对一切的勇气。
“陛下会一直陪着我的,对么?”
皇帝对上她晶亮的双眸,纤翘的睫毛微微颤动,似乎能将人的心神卷入其中。他粗粝的拇指抚着小姑娘的眼尾,力度虽轻,但还是在那娇嫩的皮肤上蹭出一抹浅艳的红,凭添几分魅色。
“好姑娘,朕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此生的尽头。
于皇帝而言,顾瑾就是他枯燥乏味的生命中最浓稠的一抹色彩。曾经他不敢染指,稍一触碰又舍不得放手,如今拥在手心里,更不愿让她沾染尘埃,想叫她永远都活在温暖的爱意之中。
皇帝的语气和神情都太过郑重,倒叫原本只是想撒个娇的顾瑾有些无措,她眨着眼,抿了抿唇,为难道:“您别这样严肃呀,每每见您这样,我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皇帝:“……”
这下子不只是顾瑾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连皇帝都无言以对。
但凡换成宫里任意哪个妃嫔,此刻怕是早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了,偏眼前这小姑娘油盐不进,不说感动,还嫌他严肃,真是不解风情。
第121章 夜扣宫门
皇帝对她在情事上的木讷感到无奈,他抱着怀里的小姑娘好一阵,又想起了永定侯府的一桩新鲜事来,虽不想搅扰了顾瑾的清静,但还是说了出来:“贤妃的妹妹,永定侯府二房的顾三,昨日与李泽说定了亲事。”
他清楚永定侯府对顾瑾所做的事,因而对顾珍的称呼很是冷漠。
“李泽?”
顾瑾从皇帝怀中坐起,有点儿不可思议:“和泽表哥?”
皇帝不太满意泽表哥这个称呼,他知道李泽喜欢小姑娘的事情,虽襄王有情神女无意,但还是叫皇帝有些忌惮。
他捏了捏小姑娘的手,道:“李泽算是被算计的,顾李氏借着顾元启的名义邀请李泽去侯府做客,蓄意将人灌醉,与顾三放在一张榻上,做出同床共枕的假象,逼迫李泽认下了这桩亲事。”
李氏为了自己的女儿也算是豁出脸面去了,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亲自带着武氏去捉自己女儿和外甥的奸,咬死了是李泽毁了顾珍的清白,逼李府下聘迎娶顾珍。
武氏自然是不肯,两府也因此好一番吵闹。
但李泽正是刚入朝为官的时候,如果丑事闹将出去,顾珍自然是名声不保,没脸活下去,李泽辛辛苦苦考取的功名也别想要了。
时下为官不仅要看才学,德行更是万分重要,可以说,单是李泽酒醉乱性这一点,就足以叫他断送仕途。
武氏试图与李氏私下商量着解决,但李氏油盐不进,下定了决心要赖上李泽,扬言若不肯去顾珍过门,就闹到衙门去,来个玉石俱焚。
顾瑾听的一阵唏嘘,摇了摇头叹道:“我那二叔母,我还是了解的。”
“她是在乎顾珍,但比起能让她面上有光的贤妃和大哥哥,顾珍还是要靠后的。其实李家若是咬死了不肯认,二叔母也没那个胆量把事情闹大。两败俱伤于她而言,可并不划算。”
李氏那么说,也只是在耍蛮罢了,未婚男女同塌共眠的丑事传出去,可不止李泽和顾珍会吃瓜落,她的大女儿贤妃和同样刚入仕的好儿子也要被人指指点点,受尽非议。
“只可惜了……”
双方各有顾忌,比的就是谁更能沉得住气。
武氏投鼠忌器,李家又有疼爱外孙女的李老夫人,多方压力下来,武氏不敢跟李氏硬抗,只能咬着牙憋着委屈认下了。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顾瑾也着实没有料到。
“月老祠里,顾珍的事情,泽表哥是知道的,但凡他肯说出来,也不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李泽其人,心足够善。他或许是对那日见死不救的事情心怀愧疚,仍觉顾珍沦落到此,与他脱不了干系,这才心甘情愿的被她算计,不为自己辩驳半句。
顾瑾有些为李泽惋惜,他还是看得不够通透,只想着顾珍的可怜,却不知李氏和顾珍的本性。
与她们扯上关系,便是被拽进了泥潭里,任他曾经怎么风光霁月,也要沾染上一身污泥。
他本可以娶一房贤妻,自此以后夫妻恩爱,仕途顺畅,合合美美,却最终因着那点儿愧疚而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皇帝淡淡道:“这也是李泽自己选的路,怪不得别人。”
对李泽,皇帝可没什么同情,甚至觉得他性情太过优柔寡断,不辩善恶,容易被私情蒙蔽,空有才学,却不堪大用。
“李泽与顾三结亲,也确实暂且救了她于水火,恶人偏没得恶报,娇娇可会不开心?”
皇帝本想顺水推舟,叫李氏自食恶果,看着顾珍代替顾瑾嫁去湘王府受尽屈辱,却没想到低估了李氏的脸皮,叫她狗急跳墙,还真就闯出了一条生路。
“没什么开不开心的。”
顾瑾忆及挣扎着想要脱离李氏掌控的日子,竟有些恍如隔世。
曾经她还为着进宫心怀忐忑,却不想竟是从牢笼跌进了蜜罐子里,皇帝日复一日的温柔以待,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抚平了她心中的那几分怨恨与伤痛。
“李氏想要害我,最终却累及自己的亲女,顾珍曾要毁我清白,也早就恶有恶报,一报还一报,便算是扯平了。”
她如今心平气和,有视她如珠如宝的夫君,有慈爱宽和的婆母,又将会有一个血脉相连的孩子,又何必沉溺于过往,让那些痛苦束缚自己呢?
顾瑾是个能看得开的人。
“以后,永定侯府是兴是衰,都与我没什么关系了。”
皇帝沉吟,如果非要评说,他大抵只会觉得顾瑾太过仁慈了。这样轻易放过了那一帮子人,却不知豺狼从来不知感恩,只会在积蓄好力量后再度反扑,咬你一口。
想要防患于未然,就要先下手为强,斩草,必须要除根。
……
顾珍的事儿并没在顾瑾的心中留下多少影子,她全心全意的养胎,玉清宫内表面上虽一如往常,但若细查,便会发现里里外外多了许多人手看顾着。
这些自然都是皇帝派来的人手,顾瑾的身体已然成了重中之重,虽然被保护的很好,但每日夜里皇帝都会醒上两三次,听着小姑娘均匀的呼吸声才能安下心来。
紧张的情绪没有消失,但却会转移,怀着身孕的顾瑾月份太小,甚至连为人母的感受还不真切,皇帝就已经在为了之后种种而操心。
转眼就又到了年关,顾瑾这一胎也足有两个多月了,因为瞒的妥当,至今也没传出消息去。
这一日,两人仍旧是相拥而眠,顾瑾正睡的昏沉的时候,却隐隐听见了宫门被叩响的声音。
皇帝先她一步起了身,正在听宫人回禀,顾瑾也清醒了些,起身下榻,走到了皇帝身边。
“陛下,出了什么事么?”
殿门前有些冷,她只穿了一身寝衣,吹了阵寒风后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看得皇帝皱起了眉头,连忙拿过披风披在她身上。
“怎么不多穿些就跑出来了?”
顾瑾裹紧了披风,整个人只露出个脑袋,仰着头道:“我刚刚似乎听见了有人提及母后,可是寿康宫那边出事了?”
入了夜后,若无大事,是没人敢叩响宫门,扰了皇帝安寝的。
第122章 太后病倒
“母后夜里起了热,朕要先过去看看。乖,你先回去睡。”
太后这个年纪,有个什么头疼脑热都是严重的事情,皇帝放心不下,自然是要去看看。
顾瑾也很担心,拉着皇帝的衣袖道:“臣妾也跟您一道去吧,不知道母后的情况,我也是睡不着的。”
皇帝本想拒绝,顾瑾怀着身子,夜里行走并不妥当。但顾瑾跟太后亲昵,不叫她去看上一眼,怕也真会叫人坐立难安,稍一思虑过后,还是同意了:“想去也可以,去换身厚实的衣裳,再拿上手炉,跟朕一道过去。”
顾瑾自然同意,她不是胡闹的性子,就算担心太后,也懂得保护自己。
事情紧急,顾瑾只来得及换了衣裳,一头长发随意的挽在身后便跟皇帝出了门,坐上舆辇,她才腾出功夫来问:“陛下,来通传的人可有说母后是因何而夜半突发急症的?”
皇帝眉峰微蹙,道:“裕王家的成华这几日有些精神不济,身上起了疹子,还发了两回热,太后担心孩子,去德妃宫里看望了一遭,许是沾染了病气,入夜就发起病来了。”
裕王的嫡子在百日宴上得了赐名,叫萧成华。
本来小皇孙满了百天是要送回王府养的,但正赶上裕王被皇帝派出京去办差,一向能吃能睡的小皇孙又突然吐奶,起疹子,一副不太安康的样子。
德妃心疼孙儿,生怕这孩子出什么意外,又去求了一番皇帝,说是宫中有皇帝的真龙之气庇佑,才能保皇孙无虞。
一番连吹带捧,不管皇帝信不信,但德妃毕竟是出于为人祖母的慈心,皇帝要是拒绝可就显得太铁石心肠了些,便也恩准了继续将萧成华养在宫中。
可谁成想,萧成华的病还没见好,太后也跟着病倒了。
顾瑾和皇帝是最早到的寿康宫,几位值守的太医正在殿内开方,见到皇帝后,纷纷上前请安。
皇帝淡淡叫起,见太后正在榻上沉睡,没有要清醒的样子,便先问起了太医:“太后情况如何?此番病的可严重?”
为首的刘太医斟酌了一番,谨慎回道:“回禀陛下,太后娘娘此番发热倒不像是是染了风寒,娘娘脉象濡弱,略有结带,更像是气滞血瘀之相。”
“气滞血瘀?”
皇帝目光扫去:“太后一直在寿康宫荣养,并无什么烦心事,也无需耗费心神,如何就气滞血瘀了?”
气滞血瘀,多是劳损心力过度的人才会见,太后是个乐天知命的性子,不爱管事,每日只养花种草,礼佛念经,可谓是宫中最清闲安逸之人。
这样颐养天年也会劳损心力?太医就算说太后年老体弱,气血两虚,也比说是气滞血瘀来的可信。
眼见着皇帝目光沉沉,似要动怒,刘太医立马躬身道:“陛下恕罪,只是这脉象和症状不会骗人,臣亦怕误诊伤了太后娘娘的凤体,特与几位同僚会诊了一番,确是气滞血瘀之症。”
“也许……也许是太后娘娘日常饮食起居上出了什么差错……”
“五志起于五脏,虽说情志异常最易致气滞血瘀之症,但若有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或是受些外物的影响,也是有可能导致气血失常,气滞血瘀的。”
说来说去,便是病因复杂,同种病,病因便可有几十种,太后是气滞血瘀引发的高热无疑,至于具体原因,还要一一排查,并不能立时下了定论。
回话间,各宫的妃嫔也都陆续赶到了寿康宫,见到这沉闷的气氛,连参拜的动作都放轻了些。
不一会儿殿内就乌泱泱的跪了一大片人,顾瑾在袖口的遮掩下轻轻拉了拉皇帝,这才叫他沉着面色叫了起。
贤妃看了眼顾瑾,年轻的宠妃未施粉黛,更无白日里精致的钗环点缀,却似乎并没有削弱她半分容色,仍旧是后宫中最娇艳的一枝花蕊。
她与皇帝站在一处,并没有因着礼数退后半步,那样的随意姿态,比之皇后的曲意逢迎,她似乎更像是皇帝的妻。
贤妃一直不解,为何顾瑾就有这样的运道,能独得皇帝的偏宠,只因美色么?
若说是因着美色,宫里的妃嫔哪一个拎出去都是盛京城中一顶一的容貌,如何就能让皇帝冷落多年,只偏偏顾瑾成了例外!
贤妃心中酸涩,又有着浓烈的不甘,鼓足勇气率先开口:“陛下,太后娘娘怎么会突然病了呢?”
她祈盼着皇帝的转变是对着所有人的,哪怕对自己不如顾瑾一般亲昵,但只需稍稍一个好脸色,就能叫她看到希望。
然而,皇帝有耐心回答顾瑾,却不见得有那个兴致搭理贤妃。等贤妃话音落下,就是一阵让人窒息的尴尬。
贤妃面上笑容挂不住了,却又不敢跟皇帝耍性子,只能默默垂首。
显然,他还是那个冷心冷情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