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21节
贤妃连忙赐了坐,与李氏与顾珍寒暄了两句后便将目光定在了顾瑾身上,笑容滟滟道:“二妹妹如今真是出落的越来越漂亮了,上回秋猎没机会与二妹妹说得上话,本宫可是遗憾了许久呢。”
顾瑾起身福了一礼,恭敬道:“原是该去拜见娘娘的,是臣女失了礼数,还请娘娘恕罪。”
“这有什么打紧的?自然是二妹妹的身子更重要。”贤妃很是热络的对着顾瑾招了招手:“二妹妹且上前来,叫我仔细看看你。”
顾瑾只得走上前去,被贤妃拉着手细细打量。
“当年你刚从边城回来不久,本宫便得了恩旨入宫伴驾,没能与你多些相处,只记得你那时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儿,个头还没有三妹妹高。谁成想,如今倒是出落成了咱们侯府最漂亮的姑娘。”
顾瑾隐隐觉得贤妃是在讨好自己。
凭她如今在宫中的位分,按说是不必如此的,原本来拜见前都做好了看她趾高气昂的准备,如今这样子,倒叫顾瑾有些不自在。
“娘娘谬赞了。”
顾瑾不经意般地抽回了手,举止间分毫不掩饰那份生疏。
贤妃也不在意,只笑道:“二妹妹如今也快要成亲了,那峪阳伯虽只是伯爵,官职不显,但却颇得陛下器重,假以时日必然也是朝堂上的肱骨,二妹妹往后也尽可享福了。”
“本宫在这宫里,消息难免闭塞,只偶然听闻,这亲事还是长公主殿下做的主?”
原来是冲着长公主来的。
“是臣女之幸,长公主殿下怜及臣女自幼失怙,这才开恩做主为臣女许配了人家。”
贤妃目光一亮,虽有心细问,却也知道顾瑾待她们生疏,想问也问不出什么,只好道:“长公主殿下心慈,愿意照拂你几分,或许只是一时兴起,但对咱们侯府来说却是莫大的恩情,二妹妹放心,本宫会想法子替妹妹还了这份恩的。”
顾瑾没有接话,贤妃拿自己做筏子别有所图,也要看长公主愿不愿意接招才是。
虽说接触不多,长公主对自己也一直很优待,但顾瑾可不觉得她是好糊弄的,贤妃若真敢凑上去,保不齐好处没得到,反而还会吃了瓜落。
贤妃没再强行拉着顾瑾说话,转头又与李氏聊了两句五皇子的课业,眼看着时辰就快到了,便带着三人往临安殿而去。
皇后有意借着这场宴会给中宫造势,排场自然不会小,盛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基本上都到齐了。皇后也没像年节宫宴那般压着最后到场,而是早早来了大殿,应付着一众皇室宗亲。
贤妃进殿后先带着人拜见了皇后,行过礼后才想退下,皇后突然开口道:“贤妃身边跟着的,都是永定侯府的女眷吧?”
不少目光都聚在了这边。
“正是臣妾的母亲与家中的两位妹妹。”贤妃眉梢轻挑,对皇后虽不见有多敬重,但却也没失了礼数“皇后娘娘也是贵人多忘事,不久前秋猎的时候母亲才拜见过娘娘,可是这永定侯府的门庭太小,入不了娘娘的眼?”
皇后瞥了贤妃一眼:“听贤妃这意思,本宫记不住永定侯夫人,倒是本宫大错特错了。”
“臣妾不敢,不过是句玩笑话,娘娘何必当真呢?”
皇后冷哼了一声,视线从顾瑾身上淡淡扫过,心中难免气闷。
公主的及笄宴能大操大办是得了皇帝应允的,无论是不是皇后派系的人都要挂着笑脸前来道贺,只是皇后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长公主临到跟前突然借口身体不适不来了!
这简直就是在明晃晃地打她的脸。
侄女的及笄礼,做姑姑的都不到场,想想也知道皇后与长公主之间的嫌隙有多深。
皇后自认不曾得罪过长公主,怎么就叫她如此避之唯恐不及?
最叫人气闷的是,这边称病拒绝赴宴,那边却又尽心尽力的帮着峪阳伯府筹备婚仪,倒是给了永定侯府好大的颜面。
这火气不能明面上宣泄出来,但见到贤妃和永定侯府的人总归是忍不住想要刺两句。
“本宫原以为贤妃的容色已是世所罕见,没想到你这两个妹妹亦毫不逊色。这永定侯府果真是出美人儿。”
“单凭这相貌,日后也必如贤妃一般有福气,许配的人家定不会差。”
贤妃脸上的笑容险些挂不住,时下夸人都着重女子德行,容貌过盛反倒不是什么好事。
皇后这话乍一听是夸赞,实则是暗讽永定侯府的女眷只会以色侍人。
偏偏贤妃还不能反驳,这种话,多说多错,大庭广众之下只能含糊过去,贤妃闭了嘴,原本打算息事宁人带着李氏三人入席,却不想皇后并不打算放过她们。
“哪一位是永定侯府的二姑娘?”
顾瑾顿了顿,没想到皇后和贤妃之间的口角会波及到自己。
第36章 再相见
顾瑾微微向前两步,跪地行礼:“臣女拜见皇后娘娘,恭请皇后娘娘金安。”
皇后高坐在上,远远的看着顾瑾,没有叫起。小姑娘臻首娥眉,五官精致,虽双眸低垂,掩住了几分神采,但任谁见了怕都要忍不住夸一句好颜色。
两次见她,皇后都有些怀疑长公主如此看中她,是不是因为单纯的喜爱她的容貌?
“这回见还是永定侯府的二姑娘,下一次再见你,该就是峪阳伯夫人了,到时候也是个诰命夫人了。”
顾瑾不知皇后是何用意,只能沉默以对。
“本宫听闻长公主对你和峪阳伯的亲事很上心,日后你可要好好报答长公主才是。”
“是”顾瑾叩首:“臣女谨记娘娘教诲。”
皇后对顾瑾的乖觉还算满意,刚要叫人退下就听见了殿外鸣鞭声,紧接着便是太监的高声通传。
皇后及殿内所有内外命妇们都飞快起身,朝着刚跨进殿门的那道身影叩首行礼。
“臣妾(臣妇)参见陛下,恭请陛下万安。”
顾瑾隐没在人群之中,没忍住悄悄抬了眼,这是她头一次见到身着帝王冠服的皇帝,玄袍之上绣着的五爪金龙活灵活现,翻腾在祥云之中,一双龙眼炯炯有神,更显威仪。
玄袍玉带,金冠束发,唯一不变的,是他手里依旧捻着那串熟悉的佛珠。
顾瑾看得有些出神,皇帝也注意到了她,帝王之尊,就连皇后也不可在参拜时直视,顾瑾的目光在人群中太扎眼,也幸而周围人都谨守礼数,这才没有发现她的大不敬之举。
皇帝眼中闪过一抹笑意,看着顾瑾慌乱的垂下头后才迈步朝主位而去,他没刻意扶起皇后,而是在坐下后才微微抬手道:“都平身吧。”
“谢陛下。”
众人纷纷起身落座,只剩下了站在殿中的贤妃一行人,皇帝没再看顾瑾,对着贤妃道:“贤妃为何不落座?”
皇帝在场,贤妃倒是对皇后少了几分敬畏,不顾皇后略显尴尬的脸色柔声道:“回陛下,皇后娘娘慈爱,见了臣妾母家的二妹妹,正提点她日后要好好报答长公主殿下呢。”
朝堂上下皆知皇帝信重长公主,果然,皇帝眉目沉敛,再开口时语气多有不悦:“长公主的事,皇后就莫要插手了。”
皇后广袖下的手指狠狠捏在一起,原本的端庄威仪再也挂不住了,神情僵硬地起身一礼:“是臣妾僭越了。”
殿内的气氛有些凝滞,众人皆是默不作声。
对于高高在上的帝王而言,他无需费心去维护任何人的颜面,但皇后乃一国之母,她的笑话也不是旁人可以说道的。
“贤妃带着人入席吧。”
因着皇帝的到来,在场所有人都拘谨了许多,直到太后带着嘉宁公主而来,及笄礼这才开始。
本朝的及笄礼共有迎宾,三加,三拜,聆训等步骤。
嘉宁公主身穿一身素衣襦裙,当先朝拜了太后,皇帝、皇后,而后面朝西方跪坐。赞者上前盥洗示净,持栉为她挽发梳髻。
待赞者退下,礼官高声迎请正宾老安王妃,顾瑾看着她伴着唱赞声为嘉宁公主簪发,穿上翟衣,心中没什么波澜,甚至还悄悄扫向皇帝几眼。
只是众目睽睽之下,她也只敢看到皇帝锦靴之上的袍角,因而并没有注意到皇帝早已将她的小动作尽收眼底。
笄礼毕后,皇帝难得留下饮宴,皇后也很是高兴,及至三盏温酒下肚,看着身旁坐着的男人,心中既有苦涩又有期待,鼓足了勇气才借着敬酒的时候低声道:“陛下,今日也算是嘉宁大喜的日子,臣妾叫了礼儿入宫,想着一家人晚上再庆贺一番,不知陛下……”
皇帝只冷冷扫了一眼便叫皇后闭上了嘴。
“朕记得,朕早前拨下的银子是三万两。”
“皇后这宴席办的倒是很好,朕观那廊下的宫灯都是镂金镶玉的。”
皇后霎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场宴席自然不止花费了三万两,其中花费怕是只有皇后自己清楚,她原以为皇帝不会在意这等小事,没想到竟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场风波无人察觉,皇后却是心里冰凉,直到宴席散后都没精力,也不敢再提让皇帝驾临的事了。
……
宫宴结束后,顾瑾跟着李氏一道出宫,临上马车前,没忍住朝着那漆红的宫门望去,却并没有见到那抹伟岸的身姿。
顾瑾有点儿不明缘由的失落,上了马车后也只默默不语。
顾珍看她的样子,只以为她是被皇宫里的荣华富贵迷了眼,有些得意的扬了扬下巴道:“怎么?看见宫里的富贵,瞧不上峪阳伯府那小门小户了?只可惜你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大姐姐才是宫里受尽荣宠的贤妃娘娘。”
“珍丫头!”李氏拉住顾珍,瞪了她一眼,从中劝和道:“你妹妹胡言乱语惯了,瑾丫头别跟她一般见识。”
顾瑾早就习惯了顾珍的做派,放在往常或许会置之不理,但亲事定了,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反唇讥讽道:“我倒是不在意,只是三妹妹的嘴怕是祸家之源,连陛下亲封的伯爵都成了落魄户,这是只有帝王家才能入得了眼了?”
“如此蔑视朝廷命官,叫旁人听见了,免不得要参上永定侯府一本,到时候说不得贤妃娘娘和五皇子也要受牵连,我父用命换来的阖府荣华就这样被糟蹋了……二叔母真是养了个好女儿呢。”
李氏脸色铁青,见顾珍还要吵闹,暗中在她腰间软肉上狠狠一掐,叫她憋屈的闭了嘴。
却说勤政殿内,皇帝今日饮了酒,虽量不多,但也有些烦乱,对着手里的折子半天也没什么头绪,索性直接扔在一边。
林常青看出他的不耐,稍想了想,劝道:“陛下想是吃醉了酒,不如且先歇一歇?”
国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处理完的。
皇帝自来勤勉,林常青也只敢大着胆子劝一句,再多可是不敢说了。
可他总觉着今日皇帝有些心不在焉,左思右想,突然灵光闪现道:“老奴今儿个瞧见顾二姑娘偷偷看了您好几眼呢,也不知是不是有话要跟您说。”
第37章 心思
皇帝笑骂道:“你这奴才,心思忒多!”
林常青了解皇帝,深知他此时没有生气,便明白了自己的猜想怕是八九不离十。
虽觉帝王觊觎臣妻实在有些荒谬,但皇帝才是他的主子。更何况,顾二姑娘这还没入峪阳伯府的门不是?
“奴才只是觉着陛下每次见了那顾二姑娘就会舒坦些,看这时辰想来顾二姑娘还没走远,可要奴才找个由头将人留下?”
“前段儿顾二姑娘送来的狐裘,奴才瞧着您很是喜欢,这可还没给赏赐呢。”
皇帝有些意动,小姑娘娇嫩青涩的面颊浮现在眼前,但他沉默片刻,终归是叹了口气道:“不必了,皇宫,不适合她。”
皇帝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对个小姑娘起的意,当初在皇觉寺里,虽说他正犯旧疾,却也不是全然失了神志,那孟浪的景象总归记得一二。
原本对一个上了他床榻还行刺的女子来说,皇帝最初是打算要么刺死,要么落发为尼,让其了此残生的。
但查清她的身世后,念着往昔顾丛炣的情谊,最终没有动她,还对其颇为照拂。
这小姑娘宛若一块璞玉,单纯乖巧,胆子也有些小,或许带着几分对父亲的思念,相熟后看着自己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孺慕和依赖。
顾瑾起身福了一礼,恭敬道:“原是该去拜见娘娘的,是臣女失了礼数,还请娘娘恕罪。”
“这有什么打紧的?自然是二妹妹的身子更重要。”贤妃很是热络的对着顾瑾招了招手:“二妹妹且上前来,叫我仔细看看你。”
顾瑾只得走上前去,被贤妃拉着手细细打量。
“当年你刚从边城回来不久,本宫便得了恩旨入宫伴驾,没能与你多些相处,只记得你那时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儿,个头还没有三妹妹高。谁成想,如今倒是出落成了咱们侯府最漂亮的姑娘。”
顾瑾隐隐觉得贤妃是在讨好自己。
凭她如今在宫中的位分,按说是不必如此的,原本来拜见前都做好了看她趾高气昂的准备,如今这样子,倒叫顾瑾有些不自在。
“娘娘谬赞了。”
顾瑾不经意般地抽回了手,举止间分毫不掩饰那份生疏。
贤妃也不在意,只笑道:“二妹妹如今也快要成亲了,那峪阳伯虽只是伯爵,官职不显,但却颇得陛下器重,假以时日必然也是朝堂上的肱骨,二妹妹往后也尽可享福了。”
“本宫在这宫里,消息难免闭塞,只偶然听闻,这亲事还是长公主殿下做的主?”
原来是冲着长公主来的。
“是臣女之幸,长公主殿下怜及臣女自幼失怙,这才开恩做主为臣女许配了人家。”
贤妃目光一亮,虽有心细问,却也知道顾瑾待她们生疏,想问也问不出什么,只好道:“长公主殿下心慈,愿意照拂你几分,或许只是一时兴起,但对咱们侯府来说却是莫大的恩情,二妹妹放心,本宫会想法子替妹妹还了这份恩的。”
顾瑾没有接话,贤妃拿自己做筏子别有所图,也要看长公主愿不愿意接招才是。
虽说接触不多,长公主对自己也一直很优待,但顾瑾可不觉得她是好糊弄的,贤妃若真敢凑上去,保不齐好处没得到,反而还会吃了瓜落。
贤妃没再强行拉着顾瑾说话,转头又与李氏聊了两句五皇子的课业,眼看着时辰就快到了,便带着三人往临安殿而去。
皇后有意借着这场宴会给中宫造势,排场自然不会小,盛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基本上都到齐了。皇后也没像年节宫宴那般压着最后到场,而是早早来了大殿,应付着一众皇室宗亲。
贤妃进殿后先带着人拜见了皇后,行过礼后才想退下,皇后突然开口道:“贤妃身边跟着的,都是永定侯府的女眷吧?”
不少目光都聚在了这边。
“正是臣妾的母亲与家中的两位妹妹。”贤妃眉梢轻挑,对皇后虽不见有多敬重,但却也没失了礼数“皇后娘娘也是贵人多忘事,不久前秋猎的时候母亲才拜见过娘娘,可是这永定侯府的门庭太小,入不了娘娘的眼?”
皇后瞥了贤妃一眼:“听贤妃这意思,本宫记不住永定侯夫人,倒是本宫大错特错了。”
“臣妾不敢,不过是句玩笑话,娘娘何必当真呢?”
皇后冷哼了一声,视线从顾瑾身上淡淡扫过,心中难免气闷。
公主的及笄宴能大操大办是得了皇帝应允的,无论是不是皇后派系的人都要挂着笑脸前来道贺,只是皇后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长公主临到跟前突然借口身体不适不来了!
这简直就是在明晃晃地打她的脸。
侄女的及笄礼,做姑姑的都不到场,想想也知道皇后与长公主之间的嫌隙有多深。
皇后自认不曾得罪过长公主,怎么就叫她如此避之唯恐不及?
最叫人气闷的是,这边称病拒绝赴宴,那边却又尽心尽力的帮着峪阳伯府筹备婚仪,倒是给了永定侯府好大的颜面。
这火气不能明面上宣泄出来,但见到贤妃和永定侯府的人总归是忍不住想要刺两句。
“本宫原以为贤妃的容色已是世所罕见,没想到你这两个妹妹亦毫不逊色。这永定侯府果真是出美人儿。”
“单凭这相貌,日后也必如贤妃一般有福气,许配的人家定不会差。”
贤妃脸上的笑容险些挂不住,时下夸人都着重女子德行,容貌过盛反倒不是什么好事。
皇后这话乍一听是夸赞,实则是暗讽永定侯府的女眷只会以色侍人。
偏偏贤妃还不能反驳,这种话,多说多错,大庭广众之下只能含糊过去,贤妃闭了嘴,原本打算息事宁人带着李氏三人入席,却不想皇后并不打算放过她们。
“哪一位是永定侯府的二姑娘?”
顾瑾顿了顿,没想到皇后和贤妃之间的口角会波及到自己。
第36章 再相见
顾瑾微微向前两步,跪地行礼:“臣女拜见皇后娘娘,恭请皇后娘娘金安。”
皇后高坐在上,远远的看着顾瑾,没有叫起。小姑娘臻首娥眉,五官精致,虽双眸低垂,掩住了几分神采,但任谁见了怕都要忍不住夸一句好颜色。
两次见她,皇后都有些怀疑长公主如此看中她,是不是因为单纯的喜爱她的容貌?
“这回见还是永定侯府的二姑娘,下一次再见你,该就是峪阳伯夫人了,到时候也是个诰命夫人了。”
顾瑾不知皇后是何用意,只能沉默以对。
“本宫听闻长公主对你和峪阳伯的亲事很上心,日后你可要好好报答长公主才是。”
“是”顾瑾叩首:“臣女谨记娘娘教诲。”
皇后对顾瑾的乖觉还算满意,刚要叫人退下就听见了殿外鸣鞭声,紧接着便是太监的高声通传。
皇后及殿内所有内外命妇们都飞快起身,朝着刚跨进殿门的那道身影叩首行礼。
“臣妾(臣妇)参见陛下,恭请陛下万安。”
顾瑾隐没在人群之中,没忍住悄悄抬了眼,这是她头一次见到身着帝王冠服的皇帝,玄袍之上绣着的五爪金龙活灵活现,翻腾在祥云之中,一双龙眼炯炯有神,更显威仪。
玄袍玉带,金冠束发,唯一不变的,是他手里依旧捻着那串熟悉的佛珠。
顾瑾看得有些出神,皇帝也注意到了她,帝王之尊,就连皇后也不可在参拜时直视,顾瑾的目光在人群中太扎眼,也幸而周围人都谨守礼数,这才没有发现她的大不敬之举。
皇帝眼中闪过一抹笑意,看着顾瑾慌乱的垂下头后才迈步朝主位而去,他没刻意扶起皇后,而是在坐下后才微微抬手道:“都平身吧。”
“谢陛下。”
众人纷纷起身落座,只剩下了站在殿中的贤妃一行人,皇帝没再看顾瑾,对着贤妃道:“贤妃为何不落座?”
皇帝在场,贤妃倒是对皇后少了几分敬畏,不顾皇后略显尴尬的脸色柔声道:“回陛下,皇后娘娘慈爱,见了臣妾母家的二妹妹,正提点她日后要好好报答长公主殿下呢。”
朝堂上下皆知皇帝信重长公主,果然,皇帝眉目沉敛,再开口时语气多有不悦:“长公主的事,皇后就莫要插手了。”
皇后广袖下的手指狠狠捏在一起,原本的端庄威仪再也挂不住了,神情僵硬地起身一礼:“是臣妾僭越了。”
殿内的气氛有些凝滞,众人皆是默不作声。
对于高高在上的帝王而言,他无需费心去维护任何人的颜面,但皇后乃一国之母,她的笑话也不是旁人可以说道的。
“贤妃带着人入席吧。”
因着皇帝的到来,在场所有人都拘谨了许多,直到太后带着嘉宁公主而来,及笄礼这才开始。
本朝的及笄礼共有迎宾,三加,三拜,聆训等步骤。
嘉宁公主身穿一身素衣襦裙,当先朝拜了太后,皇帝、皇后,而后面朝西方跪坐。赞者上前盥洗示净,持栉为她挽发梳髻。
待赞者退下,礼官高声迎请正宾老安王妃,顾瑾看着她伴着唱赞声为嘉宁公主簪发,穿上翟衣,心中没什么波澜,甚至还悄悄扫向皇帝几眼。
只是众目睽睽之下,她也只敢看到皇帝锦靴之上的袍角,因而并没有注意到皇帝早已将她的小动作尽收眼底。
笄礼毕后,皇帝难得留下饮宴,皇后也很是高兴,及至三盏温酒下肚,看着身旁坐着的男人,心中既有苦涩又有期待,鼓足了勇气才借着敬酒的时候低声道:“陛下,今日也算是嘉宁大喜的日子,臣妾叫了礼儿入宫,想着一家人晚上再庆贺一番,不知陛下……”
皇帝只冷冷扫了一眼便叫皇后闭上了嘴。
“朕记得,朕早前拨下的银子是三万两。”
“皇后这宴席办的倒是很好,朕观那廊下的宫灯都是镂金镶玉的。”
皇后霎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场宴席自然不止花费了三万两,其中花费怕是只有皇后自己清楚,她原以为皇帝不会在意这等小事,没想到竟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场风波无人察觉,皇后却是心里冰凉,直到宴席散后都没精力,也不敢再提让皇帝驾临的事了。
……
宫宴结束后,顾瑾跟着李氏一道出宫,临上马车前,没忍住朝着那漆红的宫门望去,却并没有见到那抹伟岸的身姿。
顾瑾有点儿不明缘由的失落,上了马车后也只默默不语。
顾珍看她的样子,只以为她是被皇宫里的荣华富贵迷了眼,有些得意的扬了扬下巴道:“怎么?看见宫里的富贵,瞧不上峪阳伯府那小门小户了?只可惜你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大姐姐才是宫里受尽荣宠的贤妃娘娘。”
“珍丫头!”李氏拉住顾珍,瞪了她一眼,从中劝和道:“你妹妹胡言乱语惯了,瑾丫头别跟她一般见识。”
顾瑾早就习惯了顾珍的做派,放在往常或许会置之不理,但亲事定了,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反唇讥讽道:“我倒是不在意,只是三妹妹的嘴怕是祸家之源,连陛下亲封的伯爵都成了落魄户,这是只有帝王家才能入得了眼了?”
“如此蔑视朝廷命官,叫旁人听见了,免不得要参上永定侯府一本,到时候说不得贤妃娘娘和五皇子也要受牵连,我父用命换来的阖府荣华就这样被糟蹋了……二叔母真是养了个好女儿呢。”
李氏脸色铁青,见顾珍还要吵闹,暗中在她腰间软肉上狠狠一掐,叫她憋屈的闭了嘴。
却说勤政殿内,皇帝今日饮了酒,虽量不多,但也有些烦乱,对着手里的折子半天也没什么头绪,索性直接扔在一边。
林常青看出他的不耐,稍想了想,劝道:“陛下想是吃醉了酒,不如且先歇一歇?”
国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处理完的。
皇帝自来勤勉,林常青也只敢大着胆子劝一句,再多可是不敢说了。
可他总觉着今日皇帝有些心不在焉,左思右想,突然灵光闪现道:“老奴今儿个瞧见顾二姑娘偷偷看了您好几眼呢,也不知是不是有话要跟您说。”
第37章 心思
皇帝笑骂道:“你这奴才,心思忒多!”
林常青了解皇帝,深知他此时没有生气,便明白了自己的猜想怕是八九不离十。
虽觉帝王觊觎臣妻实在有些荒谬,但皇帝才是他的主子。更何况,顾二姑娘这还没入峪阳伯府的门不是?
“奴才只是觉着陛下每次见了那顾二姑娘就会舒坦些,看这时辰想来顾二姑娘还没走远,可要奴才找个由头将人留下?”
“前段儿顾二姑娘送来的狐裘,奴才瞧着您很是喜欢,这可还没给赏赐呢。”
皇帝有些意动,小姑娘娇嫩青涩的面颊浮现在眼前,但他沉默片刻,终归是叹了口气道:“不必了,皇宫,不适合她。”
皇帝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对个小姑娘起的意,当初在皇觉寺里,虽说他正犯旧疾,却也不是全然失了神志,那孟浪的景象总归记得一二。
原本对一个上了他床榻还行刺的女子来说,皇帝最初是打算要么刺死,要么落发为尼,让其了此残生的。
但查清她的身世后,念着往昔顾丛炣的情谊,最终没有动她,还对其颇为照拂。
这小姑娘宛若一块璞玉,单纯乖巧,胆子也有些小,或许带着几分对父亲的思念,相熟后看着自己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孺慕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