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20节
  孙氏目光闪动,却没再说什么。
  杜尚书家的小嫡孙是被府里的老夫人抱出来的,孙氏带着顾瑾上去见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看这小家伙儿胖乎乎的,养的可真好。”
  杜老夫人抱着孩子,一副满足的模样,见到孙氏也笑呵呵道:“你家的喜事也快近了吧?等有了儿媳,也就离抱孙子不远了,犯不着眼馋别人家的。”
  孙氏附和着说了两句吉祥话,对着小娃娃更是一连串的夸赞,最后才提议道:“都说抱子得子,不知道老夫人肯不肯割爱,让瑾丫头抱一抱您这宝贝曾孙,也叫我们讨个好彩头?”
  周遭一大堆人看着,更有乳母和奴婢们在旁帮扶,谁都不担心会不小心摔了孩子,只是顾瑾却不太想伸手。
  说到底她还不是新妇,没出嫁就抱孩子求子?
  这究竟是孙氏对她的喜爱,还是给她的下马威?
  不管孙氏是怎么想的,顾瑾都不打算接招,她一脸为难:“还是算了吧,我还不曾抱过孩子,他实在是太小了,我也害怕一个不小心给磕了碰了。”
  杜老夫人也没想逼着顾瑾去抱,自家的孩子自家疼,人家不想抱,她也怕顾瑾一个生脸的小丫头抱的孩子不舒服。
  听顾瑾这么说,便也道:“也好,这小家伙刚喂完,还没睡熟,认人的很,别在你怀里哭闹起来,反倒吓着你。”
  两边对抱不抱孩子都没多当回事,孙氏却隐隐不满,但此处人多眼杂,她也不好多为难顾瑾。
  宾客很快就来齐了,孙氏忙着与人寒暄,一时倒是将顾瑾忘在了脑后,最后还是姗姗来迟的杜家姑娘招待的她。
  杜家孙辈的姑娘名叫杜思思,本是庶出,却因嫡母无女,便充做嫡女教养在膝下。好在杜夫人大度,对杜思思也视如己出,日子过得半点不差。
  杜思思来了之后先是随着杜夫人忙活了一阵,随即便坐在了顾瑾的席位边,一双眼睛时不时朝她看来,欲言又止的样子叫顾瑾有些诧异。
  顾瑾稍加思量,开口问道:“我与杜姑娘可是见过?”
  杜思思连忙摇头,捂着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未曾见过,只是见你生的太好看了,总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
  杜思思长相温温柔柔的,性子却异常直爽,因为合眼缘,席上一直跟顾瑾坐在一起,
  她似乎有些不喜孙氏,趁着长辈们没注意,还悄悄贴在顾瑾的耳旁悄声道:“你可要小心些,你那未来的婆母可不是好相与的。”
  顾瑾有些讶然,没想到她会突然来这么一句,但看着杜思思神情坦荡的样子,虽然只刚刚相识,但却实在不像是个有什么坏心思的。
  “杜姑娘此话何意?”
  杜思思眼珠子转动,悄悄拍了拍她的手腕:“这里人多,我们且去后面园子里走走?”
  宾客们都围着襁褓里的孩子打转,只要没惹出事非来,两个小姑娘的行踪也无人在意,就连孙氏也只随意叮嘱了两句。
  杜思思带着顾瑾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见顾瑾的神色似有防备,也不故弄玄虚,直言道:“顾二姑娘许是不知,若非你突然出现,现下我与峪阳伯府的亲事怕是已经落定了。”
  这话说出来难免有挑拨离间之嫌,眼看着就要下聘了,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女子堂而皇之说起了前缘,换做是谁都难免不会多想。
  顾瑾也难免会不舒坦,但面上还能稳得住。
  她皱起眉头,看着杜思思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冷意:“左不过是嫁娶之事罢了,盛京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凡有适龄的姑娘公子,哪个府上都会暗自相看几家。”
  “杜姑娘与峪阳伯既没过定,又不曾听闻有过明面上的婚约,如何就因我而坏了姻缘了?”
  心中恼火,顾瑾转身欲走,杜思思却笑出了声,银铃般的笑音在庭廊内回荡,她一把拦住顾瑾:“顾二姑娘这是生气了?好了,好了,我不过是见你板着一张脸,没个笑模样,逗一逗你罢了。”
  杜思思笑了一会儿,又正色道:“我对峪阳伯府没旁的意思,但今日见了顾二姑娘,深觉还算合眼缘,难免就想要提醒两句。”
  “咱们女子本就弱势,嫁人嘛,总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不是?我说这些也算是交浅言深了,还请顾二姑娘莫怪。”
  *
  杜思思的话顾瑾当时并没理会,但终归是在心里留了影子。
  她神色如常地赴了宴,待与孙氏告别,坐上回府的马车后才沉下脸来,思考着杜思思的暗示。
  “秋姑姑,我想托您帮我查件事。”
  第34章 定亲
  秋彤细细听了顾瑾的话,也难免皱起了眉。
  “杜家曾与峪阳伯府议过亲?会不会是那杜姑娘别有所图,故意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来叫姑娘误会?”
  顾瑾也曾怀疑过,但思及杜思思那格外坦荡的神情,又觉得她并非爱挑弄事端的人。
  “看着倒不像。”顾瑾也不敢太过言之凿凿,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与杜姑娘也是头一次见,以往并无过节,只是她的意思我却是摸不透,若就此置之不理,心中又难免隐忧。”
  女子嫁人说是再投一次胎都不为过,顾瑾之所以会应了这门亲事,一是有长公主从中做保,二则是峪阳伯看着确实诚意十足。
  原本她是不该多虑的,但孙氏隐隐透露的不喜也叫顾瑾有所迟疑。
  这未来的婆母,两次见面都有意无意的想要压自己一筹。是单纯的想要立威?还是打从心里就不愿自己嫁进峪阳伯府?
  “还是查一查吧,总归能安心些。”顾瑾声调沉闷:“只是还请秋姑姑莫要惊动了长公主殿下,陛下与殿下为我这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操劳,本就叫我过意不去了,若真是我疑错了人,可真是无地自容了。”
  秋彤自然明白顾瑾的顾虑。
  峪阳伯府怎么说也与长公主沾亲带故,毫无根据的把事情闹上去,也是打了长公主的脸面。
  只是不经由皇帝和长公主的手来查,对于没什么根基的顾瑾来说还是不太容易的。
  就这样过了足足一个多月,眼看着就快入冬了,秋彤才查出了些许眉目。
  果然,杜思思的话没有作假,峪阳伯府曾经确实有意和杜府结亲。
  “峪阳伯老夫人这事做的隐秘,奴婢多番打探,最后还是从一个老婆子口中探出来的。”
  秋彤的神情有些不悦:“当时两家确实没有明面上定下来,但峪阳伯老夫人已经叫人合了庚帖,也都互通了心意,就只差让人说亲了。”
  顾瑾也是怔愣了片刻,所以孙氏之前对自己的刁难,是因为心中早就有了中意的儿媳?
  可当初长公主做媒的时候,也没逼着峪阳伯非娶她不可,孙氏完全可以直接明言啊。
  自己倒是夹在中间,枉做小人了。
  “这倒叫我看不懂了,峪阳伯老夫人这是何意?”
  秋彤回道:“奴婢也私下探过了杜尚书府的口风,似乎这门险些说定了的亲事,也是峪阳伯老夫人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多番殷勤之下才求来的……”
  孙氏为了跟杜府攀上关系,借着那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时常走动,每每见了杜思思都好不亲切,把人夸成了天仙一样,话里话外都是想要结亲的意思。
  最开始杜府并无此意,但架不住孙氏的诚心诚意,杜老夫人也就慢慢松了口,想着峪阳伯府人口简单,只要婆母和善,杜思思嫁过去也算是个好归宿。
  没成想……
  “奴婢估摸着,峪阳伯老夫人是既想要长公主指婚的体面,又舍不得杜府……”
  秋彤有些不忍心说下去,顾瑾却也明白了,她只冷笑了一声:“秋姑姑不必遮掩,杜尚书统管兵部,若能有这样的岳丈帮扶,峪阳伯自然前途不可限量。而我不过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永定侯府也不复往昔荣光,两相比较,自然是没有杜姑娘好的。
  顾瑾想,若没有自己的出现,孙氏如今怕是会到长公主面前,直说峪阳伯与杜姑娘两情相悦,求一道赐婚的旨意吧?
  那时必定是体面也有,权势也得了,最满意不过了。
  “姑娘可莫要妄自菲薄。”秋彤劝道:“陛下与长公主殿下都是很喜爱姑娘的,是那峪阳伯老夫人眼拙,看不清姑娘的好处。”
  世家贵女多如牛毛,可能让皇帝记在心里,关照有加的,可就只有眼前这一个了。
  孙氏这是被顾瑾的身世迷了眼,只以为她是撞了大运,用了什么奇巧的小心思讨了长公主的欢心,这才‘高攀’了她儿子呢!
  也不想想,长公主是那么爱管闲事的人么?
  ……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秋彤看着顾瑾半晌都没说话,只能叹道:“这峪阳伯是个好的,虽说府里的老夫人小心思多了些,但姑娘也是有倚仗的,总不会被欺负了去。”
  “事到如今,姑娘也只能看开些了……两家已经过定,总不能因着一件没边际的事情,就退了亲啊。”
  满盛京的人都知道这亲事是长公主保的媒,如今已经板上钉钉了,只要峪阳伯府没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就没有轻易作废的道理。
  这口黄连水,顾瑾也只能独自吞下了。
  顾瑾压下了心中的酸闷,笑的有些牵强,轻声安慰着秋彤道:“秋姑姑放心,我能想得开,这事儿就全当没发生过吧。”
  她确实没得选了,幸而瞧不上她的也就只有孙氏一人,峪阳伯还是可信的……谁的日子又能一帆风顺呢?总会有些磕磕绊绊的。
  只要孙氏以后愿意与自己和睦相处,那之前的小心思就都不算什么。
  顾瑾如是安慰着自己。
  青玉心大,瞧不出顾瑾的不同,但秋彤却能察觉到,顾瑾对这亲事明显没有之前那般期许了,之前那快要绣成的荷包再没拿出来过,就连峪阳伯府发来的帖子也都借病推了。
  说来也是,这还没嫁过去就知道婆母对自己多有嫌弃,甚至没过门前就几次三番的想要为难,哪个姑娘心里能舒坦呢?
  纳征,请期的流程没有因为顾瑾的那点儿不舒心而停滞下来。很快两府便择好了合婚的良辰吉日──翻年的三月初六,就在顾瑾及笄后的半个月。
  李氏看在长公主的份儿上,对顾瑾的亲事还算上心,刚一定好日子就叫了绣娘来给她量体裁衣,选的绸缎布料也难得的大方,皆是上好的成色。
  “瑾丫头快来瞧瞧,你喜欢什么绣样?是这鸳鸯戏水?还是花团锦簇?这石榴和金鱼的样式看着也不错,寓意也极好,多子多福,金玉满堂……倒叫我挑花了眼。”
  顾瑾一一看过,随意指了个花团锦簇的纹样道:“便用这个吧,劳二叔母费心了。”
  李氏看了眼,虽觉得顾瑾选的无论样式还是寓意都不出挑,却也没心思管,总归又不是自己的亲女,她才不凭白操这份儿心。
  李氏笑眯眯道:“那就用这个花团锦簇,盖头呢?你女红不错,是想自己绣还是一道叫绣娘做好?”
  顾瑾稍有犹豫,想着刘恒志曾经许下的承诺,最终还是道:“我亲自绣。”
  “好,那今天就把布裁了,要用的丝线也一并选好。细算下来离婚期也不到半年,可都要抓紧些才好。”
  第35章 宫宴
  这一段日子过的难得的平顺,李氏和顾老夫人不再找她的麻烦,婆子丫鬟们也不敢再克扣芷汀院的用度,因着出嫁在即,许多宴饮也都不必去。
  顾瑾只安心的窝在自己的小院里做一做女红,闲时看看书,倒也乐得自在。
  直到腊月十二这一天,这一日乃是嘉宁公主及笄之礼,皇后早早就邀了各府的命妇们进宫朝贺,更是请了宗室里德高望重的老安王妃做主宾,摆足了排场,足可见帝后对嘉宁公主的爱重。
  顾瑾自然要同李氏一道入宫的,这也是她头一次进宫。穿过长长的宫道,环顾四下,尽是望不到尽头的朱墙黄瓦,檐牙高啄。
  李氏难得进宫,贤妃早前求了皇后恩准,能得见家人一面,因而永定侯府的女眷一入宫就被引着去了贤妃的宜祥宫。
  贤妃早早就收拾妥当,等在了主殿里,李氏领着顾瑾和顾珍被传召进去,按着礼数规规矩矩的走上前去下拜行礼。
  “母亲快快请起,这里没有外人,自家人不必如此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