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113节
黎明时分,汾离公路方向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那是129师得手的标志。林烬瘫在弹坑里,看着顾安用刺刀在枪托上又刻下一道划痕。
“第几次了?”他哑着嗓子问。
顾安咧嘴一笑,露出沾血的牙齿:“够本儿了。”
1940年12月米峪镇外围
寒风卷着焦糊味灌进临时救护所,林烬跪在结冰的地面上,手术刀划过最后一道缝合线。伤员突然抽搐,血从鼻腔喷出来,溅在张冠清的眼镜片上。
“脑压太高!”张冠清一把扯下血糊的眼镜,手指直接探进伤员颅骨裂缝,“再给我两分钟!”
屋外传来程修远的嘶吼:“鬼子进村了!担架队先走——”
爆炸声震得房梁簌簌落灰。
林烬抬头,透过炸塌的土墙看见程修远正拖着一条断腿在雪地里爬行,身后拖着长长的血痕。
那孩子怀里还抱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棉衣被机枪撕开的破洞里露出染血的德军绷带——正是去年林烬给他缠上的。
“老张!”林烬甩过去最后半瓶酒精。
张冠清头也不抬地接住,牙齿咬开瓶盖:“十七秒!”
林烬冲进弹雨时,怀表从破口袋里滑出来,砸在冻土上。表盖弹开的瞬间,他看见程添锦的照片被血泥糊住了一半。
“修远!”
程修远的脸白得像雪,却把婴儿举过来:“东头......李婶家的......”他军装下摆全碎了,露出的肠子用绑腿草草扎着。林烬一把扯开,日军的三八枪弹头卡在盆骨里,泛着冷光。
“林哥......”程修远突然抓住他的手,“顾安哥哥说......枪托上......二十道......”
又一轮炮火覆盖过来。
林烬用身体护住两人,热浪掀飞了他的棉帽。
等耳鸣稍退,他摸到程修远颈动脉还在跳,却看见自己满手是血——不是伤员的,是他自己后脑被弹片削开的伤口流的。
张冠清从废墟里爬出来,半边脸糊着血,手里还攥着那副断腿的眼镜:“活着的!都跟我进山!”
林烬把婴儿绑在胸前,背起程修远。
冰天雪地里,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与冻土融为一体。怀表躺在弹坑边,玻璃罩碎了,但停在4:11的指针依然倔强地走着。
山洞里的篝火噼啪作响,融化的雪水从岩缝滴落。程修远蜷缩在草铺上,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林烬用最后一块干净纱布按在他腹部的伤口上,血还是止不住地往外渗。
“哥,我好冷......”程修远哆嗦着抓住林烬的手腕,指尖冰凉得像铁。
林烬扯下自己的棉衣裹住他,声音发狠:“不准睡!沈知微去烧热水了,马上回来。”
洞外传来踩雪的咯吱声,张冠清抱着捆枯枝进来,眼镜腿断了一边,用绷带缠着挂在耳朵上。他蹲下来摸了摸程修远的额头,脸色更难看了:“感染了。”
“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打完回家......”程修远半阖着眼,呼出的白气越来越弱。
林烬攥紧他的手:“马上了。”
他指向洞外透进来的一线天光,“等春天来了,山桃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回上海。”
他描述着外滩的钟声、城隍庙的梨膏糖,声音越来越稳,“带你去明德书店,杜老留下的书够你看一辈子......”
程修远嘴角翘了翘:“哥,我是不是变得厉害一点了......”他动了动手指,碰到腰间那把子弹壳做的口哨——顾安送他的生日礼物。
“嗯,比顾安强。”林烬撒谎不眨眼,“那混蛋第一次上战场吓得尿裤子。”
沈知微端着铁皮罐进来,热水里煮着缴获的日军纱布。她锁骨下的烙印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手却稳得不像话:“修远,喝口水。”
程修远咽下温水,突然问:“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见林时哥哥......”
林烬喉结动了动:“等他学成回来,让你当副手。”他故意凶巴巴地补充,“那臭小子没你听话。”
程修远笑起来,忽然用尽全力抱紧了林烬:“哥......有你们真好...…”他望向正在捣药的张冠清,“林时哥哥肯定很幸福......”
张冠清背过身去,捣药的石臼砸得咚咚响。沈知微把烤热的石头塞进程修远脚底,轻声道:“休息会吧,天亮还要赶路。”
洞外风雪呼啸,林烬摸到程修远颈间的脉搏,像握着一簇微弱的火苗。
山洞里的篝火已经熄灭,只剩下一缕青烟。林烬跪在草铺前,手指还搭在程修远已经僵硬的脖颈上。
少年的表情很安详,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只是睡着了。
“修远同志...”林烬轻声说,声音哑得不成样子,“马上胜利了。”
他掏出那个珍藏已久的饼干盒,里面是用炮弹壳打磨的手术刀——原本是准备送给林时的礼物。现在,他轻轻把它塞进程修远胸前的口袋里,又仔细整理好那件补了又补的灰布军装。
沈知微跌跌撞撞地冲过来,看到这一幕突然跪倒在地。她颤抖的手抚过程修远冰冷的脸颊,眼泪大颗大颗砸在他胸前的红十字上——那是她亲手绣的。
“起来。”张冠清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通红,“还有十二个伤员要转移。”
洞外,雪停了。
惨白的晨光中,几十具遗体整齐地排列在雪地上,覆盖着缴获的日军军毯。一个断了胳膊的小战士正挨个往他们胸前放野花——这个季节,只有干枯的野菊花还残留在枝头。
林烬弯腰抱起程修远。
少年的身体轻得不可思议,仿佛这两年的战火已经把他所有的热血都烧干了。他小心地把遗体放在队列最前面——那里有顾安昨夜带人挖好的浅坑。
“等等!”沈知微突然扑过来,从自己衣领上扯下那个红十字徽章,别在程修远胸前。“带着它...到了那边...继续救人...”
远处传来集合的哨声。
358旅的残部正在集结,伤员们互相搀扶着,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一个失去双腿的战士趴在担架上,还在给步枪装填子弹。
林烬最后看了一眼程修远苍白的面容,抓起工兵铲开始填土。每一铲土落下,都像是挖在自己心上。
“林医生!”通信兵气喘吁吁地跑来,“师部命令,立即向黑茶山转移!日军离这里不到五里了!”
张冠清已经收拾好医药箱,里面只剩最后三支磺胺。沈知微抹了把脸,开始给还能走动的伤员分发手榴弹。
林烬把最后一捧土拍实,用刺刀在旁边的白桦树上刻下一行字:
“程修远同志之墓,一位真正的战士”
刻到“士”字时,刀尖突然折断。林烬愣了片刻,从怀里掏出那块怀表,轻轻放在坟头。
“走吧。”他转身背起医药箱,声音平静得可怕,“去黑茶山。”
雪又开始下了。
队伍沉默地行进着,没有人回头。只有沈知微压抑的哭声,和伤员们沉重的喘息,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散。
第106章 1941424344
1941年春兴县大生产运动营地
春日的阳光洒在新建的纺织作坊上,纺车吱呀转动的声音取代了往日的枪炮声。
林烬蹲在田埂边,手指捻着新发的麦苗——这是他们用缴获的日军钢盔当育苗盆种出来的。
左南萧风尘仆仆地走来,相机挂在脖子上,手里还拿着刚出版的《抗战日报》。她站在林烬身旁,目光投向远处山峦——那里埋着程修远和许多战友。
她没说话,只是抬起手,对着那个方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听说程伯父收养了林时。”左南萧放下手,语气平静。
林烬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沫沫的来信。信上说林时已经在香港的医院实习,还附了张他穿白大褂的照片——少年眉眼间的倔强没变,只是多了几分沉稳。
“挺好的,”左南萧瞥见照片,笑了笑,“那小子有出息,已经成了医生。”
林烬把信折好塞回口袋
春风拂过麦田,掀起一片绿浪。
左南萧突然问:“想他了?”
林烬望着远处正在纺线的妇女队,轻轻点了点头。
“等胜利了,”左南萧拍拍他的肩,“我们一起回去看。”她环顾四周,“张冠清呢?”
“在盐坊。”林烬指了指山脚下的土屋,“带着伤员们熬盐,说是要改良工艺。”
左南萧笑了:“还是老样子。”她顿了顿,“顾安同志呢呢?又去搞破坏了?”
林烬嘴角微扬:“带着突击队去扒铁路了,说要把铁轨熔了打锄头。”
两人并肩走向盐坊,路过新开辟的菜地时,看见沈知微正教孩子们认字。她锁骨下的烙印已经淡了,阳光下笑得明媚。
张冠清从盐坊钻出来,满脸烟灰,手里捧着结晶的盐块:“成功了!比上次的纯度高!”
左南萧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一刻。
在取景框里,她看见林烬望向南方的眼神——那里有香港的灯火,有明德书店的茉莉,有他们终将回去的故乡。
1942年夏晋西北根据地
烈日把龟裂的田地烤出蛛网般的纹路,林烬蹲在干涸的河床边,用刺刀挖着苦菜根。他手腕上缠着的红绳明显松了一圈——这是去年冬天沈知微用缴获的日军降落伞线编的。
“林医生!”一个小战士跑来,浮肿的脸上透着不正常的潮红,“张主任让您去看看新到的药......”
所谓的“药”是三个破麻袋:一袋晒干的蒲公英,一袋发霉的高粱,还有半袋不知名的树皮。张冠清正在给树皮分类,镜片上全是裂痕:“这个...咳咳...能治疟疾...”
临时医院的草棚里躺满了人。
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蜷缩在角落,怀里抱着个空碗。林烬认得她,她父亲是去年在黑茶山阻击战中牺牲的机枪手。
“吃吧。”林烬把刚挖的苦菜根塞进她手里。
小女孩摇摇头,把菜根掰成两半,递回大的那一半:“给...给八路军叔叔......”
远处传来争吵声。
顾安正带着战士和村民推让半袋杂粮:“这是军粮!乡亲们先......”
“使不得啊!”拄拐杖的老村长急得直跺脚,“队伍上还要打鬼子......”
林烬转身走进草棚最里间。
沈知微正在给一个疟疾病人擦身,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磺胺用完了,奎宁还剩三片......”
“留着。”
林烬从贴身处掏出个小布包,“程家寄来的。”展开是六块冰糖和一小包参须——香港的邮路居然还没断。
黄昏时分,左南萧骑马赶到。
“第几次了?”他哑着嗓子问。
顾安咧嘴一笑,露出沾血的牙齿:“够本儿了。”
1940年12月米峪镇外围
寒风卷着焦糊味灌进临时救护所,林烬跪在结冰的地面上,手术刀划过最后一道缝合线。伤员突然抽搐,血从鼻腔喷出来,溅在张冠清的眼镜片上。
“脑压太高!”张冠清一把扯下血糊的眼镜,手指直接探进伤员颅骨裂缝,“再给我两分钟!”
屋外传来程修远的嘶吼:“鬼子进村了!担架队先走——”
爆炸声震得房梁簌簌落灰。
林烬抬头,透过炸塌的土墙看见程修远正拖着一条断腿在雪地里爬行,身后拖着长长的血痕。
那孩子怀里还抱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棉衣被机枪撕开的破洞里露出染血的德军绷带——正是去年林烬给他缠上的。
“老张!”林烬甩过去最后半瓶酒精。
张冠清头也不抬地接住,牙齿咬开瓶盖:“十七秒!”
林烬冲进弹雨时,怀表从破口袋里滑出来,砸在冻土上。表盖弹开的瞬间,他看见程添锦的照片被血泥糊住了一半。
“修远!”
程修远的脸白得像雪,却把婴儿举过来:“东头......李婶家的......”他军装下摆全碎了,露出的肠子用绑腿草草扎着。林烬一把扯开,日军的三八枪弹头卡在盆骨里,泛着冷光。
“林哥......”程修远突然抓住他的手,“顾安哥哥说......枪托上......二十道......”
又一轮炮火覆盖过来。
林烬用身体护住两人,热浪掀飞了他的棉帽。
等耳鸣稍退,他摸到程修远颈动脉还在跳,却看见自己满手是血——不是伤员的,是他自己后脑被弹片削开的伤口流的。
张冠清从废墟里爬出来,半边脸糊着血,手里还攥着那副断腿的眼镜:“活着的!都跟我进山!”
林烬把婴儿绑在胸前,背起程修远。
冰天雪地里,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与冻土融为一体。怀表躺在弹坑边,玻璃罩碎了,但停在4:11的指针依然倔强地走着。
山洞里的篝火噼啪作响,融化的雪水从岩缝滴落。程修远蜷缩在草铺上,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林烬用最后一块干净纱布按在他腹部的伤口上,血还是止不住地往外渗。
“哥,我好冷......”程修远哆嗦着抓住林烬的手腕,指尖冰凉得像铁。
林烬扯下自己的棉衣裹住他,声音发狠:“不准睡!沈知微去烧热水了,马上回来。”
洞外传来踩雪的咯吱声,张冠清抱着捆枯枝进来,眼镜腿断了一边,用绷带缠着挂在耳朵上。他蹲下来摸了摸程修远的额头,脸色更难看了:“感染了。”
“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打完回家......”程修远半阖着眼,呼出的白气越来越弱。
林烬攥紧他的手:“马上了。”
他指向洞外透进来的一线天光,“等春天来了,山桃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回上海。”
他描述着外滩的钟声、城隍庙的梨膏糖,声音越来越稳,“带你去明德书店,杜老留下的书够你看一辈子......”
程修远嘴角翘了翘:“哥,我是不是变得厉害一点了......”他动了动手指,碰到腰间那把子弹壳做的口哨——顾安送他的生日礼物。
“嗯,比顾安强。”林烬撒谎不眨眼,“那混蛋第一次上战场吓得尿裤子。”
沈知微端着铁皮罐进来,热水里煮着缴获的日军纱布。她锁骨下的烙印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手却稳得不像话:“修远,喝口水。”
程修远咽下温水,突然问:“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见林时哥哥......”
林烬喉结动了动:“等他学成回来,让你当副手。”他故意凶巴巴地补充,“那臭小子没你听话。”
程修远笑起来,忽然用尽全力抱紧了林烬:“哥......有你们真好...…”他望向正在捣药的张冠清,“林时哥哥肯定很幸福......”
张冠清背过身去,捣药的石臼砸得咚咚响。沈知微把烤热的石头塞进程修远脚底,轻声道:“休息会吧,天亮还要赶路。”
洞外风雪呼啸,林烬摸到程修远颈间的脉搏,像握着一簇微弱的火苗。
山洞里的篝火已经熄灭,只剩下一缕青烟。林烬跪在草铺前,手指还搭在程修远已经僵硬的脖颈上。
少年的表情很安详,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只是睡着了。
“修远同志...”林烬轻声说,声音哑得不成样子,“马上胜利了。”
他掏出那个珍藏已久的饼干盒,里面是用炮弹壳打磨的手术刀——原本是准备送给林时的礼物。现在,他轻轻把它塞进程修远胸前的口袋里,又仔细整理好那件补了又补的灰布军装。
沈知微跌跌撞撞地冲过来,看到这一幕突然跪倒在地。她颤抖的手抚过程修远冰冷的脸颊,眼泪大颗大颗砸在他胸前的红十字上——那是她亲手绣的。
“起来。”张冠清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通红,“还有十二个伤员要转移。”
洞外,雪停了。
惨白的晨光中,几十具遗体整齐地排列在雪地上,覆盖着缴获的日军军毯。一个断了胳膊的小战士正挨个往他们胸前放野花——这个季节,只有干枯的野菊花还残留在枝头。
林烬弯腰抱起程修远。
少年的身体轻得不可思议,仿佛这两年的战火已经把他所有的热血都烧干了。他小心地把遗体放在队列最前面——那里有顾安昨夜带人挖好的浅坑。
“等等!”沈知微突然扑过来,从自己衣领上扯下那个红十字徽章,别在程修远胸前。“带着它...到了那边...继续救人...”
远处传来集合的哨声。
358旅的残部正在集结,伤员们互相搀扶着,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一个失去双腿的战士趴在担架上,还在给步枪装填子弹。
林烬最后看了一眼程修远苍白的面容,抓起工兵铲开始填土。每一铲土落下,都像是挖在自己心上。
“林医生!”通信兵气喘吁吁地跑来,“师部命令,立即向黑茶山转移!日军离这里不到五里了!”
张冠清已经收拾好医药箱,里面只剩最后三支磺胺。沈知微抹了把脸,开始给还能走动的伤员分发手榴弹。
林烬把最后一捧土拍实,用刺刀在旁边的白桦树上刻下一行字:
“程修远同志之墓,一位真正的战士”
刻到“士”字时,刀尖突然折断。林烬愣了片刻,从怀里掏出那块怀表,轻轻放在坟头。
“走吧。”他转身背起医药箱,声音平静得可怕,“去黑茶山。”
雪又开始下了。
队伍沉默地行进着,没有人回头。只有沈知微压抑的哭声,和伤员们沉重的喘息,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散。
第106章 1941424344
1941年春兴县大生产运动营地
春日的阳光洒在新建的纺织作坊上,纺车吱呀转动的声音取代了往日的枪炮声。
林烬蹲在田埂边,手指捻着新发的麦苗——这是他们用缴获的日军钢盔当育苗盆种出来的。
左南萧风尘仆仆地走来,相机挂在脖子上,手里还拿着刚出版的《抗战日报》。她站在林烬身旁,目光投向远处山峦——那里埋着程修远和许多战友。
她没说话,只是抬起手,对着那个方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听说程伯父收养了林时。”左南萧放下手,语气平静。
林烬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沫沫的来信。信上说林时已经在香港的医院实习,还附了张他穿白大褂的照片——少年眉眼间的倔强没变,只是多了几分沉稳。
“挺好的,”左南萧瞥见照片,笑了笑,“那小子有出息,已经成了医生。”
林烬把信折好塞回口袋
春风拂过麦田,掀起一片绿浪。
左南萧突然问:“想他了?”
林烬望着远处正在纺线的妇女队,轻轻点了点头。
“等胜利了,”左南萧拍拍他的肩,“我们一起回去看。”她环顾四周,“张冠清呢?”
“在盐坊。”林烬指了指山脚下的土屋,“带着伤员们熬盐,说是要改良工艺。”
左南萧笑了:“还是老样子。”她顿了顿,“顾安同志呢呢?又去搞破坏了?”
林烬嘴角微扬:“带着突击队去扒铁路了,说要把铁轨熔了打锄头。”
两人并肩走向盐坊,路过新开辟的菜地时,看见沈知微正教孩子们认字。她锁骨下的烙印已经淡了,阳光下笑得明媚。
张冠清从盐坊钻出来,满脸烟灰,手里捧着结晶的盐块:“成功了!比上次的纯度高!”
左南萧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一刻。
在取景框里,她看见林烬望向南方的眼神——那里有香港的灯火,有明德书店的茉莉,有他们终将回去的故乡。
1942年夏晋西北根据地
烈日把龟裂的田地烤出蛛网般的纹路,林烬蹲在干涸的河床边,用刺刀挖着苦菜根。他手腕上缠着的红绳明显松了一圈——这是去年冬天沈知微用缴获的日军降落伞线编的。
“林医生!”一个小战士跑来,浮肿的脸上透着不正常的潮红,“张主任让您去看看新到的药......”
所谓的“药”是三个破麻袋:一袋晒干的蒲公英,一袋发霉的高粱,还有半袋不知名的树皮。张冠清正在给树皮分类,镜片上全是裂痕:“这个...咳咳...能治疟疾...”
临时医院的草棚里躺满了人。
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蜷缩在角落,怀里抱着个空碗。林烬认得她,她父亲是去年在黑茶山阻击战中牺牲的机枪手。
“吃吧。”林烬把刚挖的苦菜根塞进她手里。
小女孩摇摇头,把菜根掰成两半,递回大的那一半:“给...给八路军叔叔......”
远处传来争吵声。
顾安正带着战士和村民推让半袋杂粮:“这是军粮!乡亲们先......”
“使不得啊!”拄拐杖的老村长急得直跺脚,“队伍上还要打鬼子......”
林烬转身走进草棚最里间。
沈知微正在给一个疟疾病人擦身,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磺胺用完了,奎宁还剩三片......”
“留着。”
林烬从贴身处掏出个小布包,“程家寄来的。”展开是六块冰糖和一小包参须——香港的邮路居然还没断。
黄昏时分,左南萧骑马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