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105节
  江风呼啸,远处日军的巡逻艇若隐若现,探照灯扫过漆黑的水面,像一把锋利的刀,将夜色割裂成碎片。
  在这艘挤满逃亡者的船上,有人因衣着光鲜而高高在上,有人因满身尘灰而卑如蝼蚁。
  而这,就是1937年的中国。
  晨雾未散,甲板上凝结了一层薄霜。
  林烬是被刺耳的呵斥声惊醒的。他睁开眼,看见一名船员正用棍子敲打着蜷缩在角落的难民,嘴里骂骂咧咧:
  “滚起来!谁准你们睡在这儿的?挡道了知不知道!”
  几个衣衫褴褛的工人慌忙爬起来,其中一个老人动作慢了半拍,被船员一脚踹在腿上,踉跄着摔倒在地。周围几个穿呢子大衣的绅士淑女掩鼻避开,眼神里满是嫌恶,仿佛这些难民是什么肮脏的害虫。
  林烬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指节泛白。
  张冠清也醒了,眯着眼看向前方——甲板另一头,几个西装革履的富商正悠闲地喝着咖啡,身旁的侍者恭敬地递上热毛巾。而在他们不远处,一群妇女和孩子挤在漏风的帆布棚下,瑟瑟发抖地分着一碗稀粥。
  张冠清低声骂了一句,从医药箱里摸出几片阿司匹林,走向那个被踹倒的老人。
  老人颤抖着接过药片,千恩万谢,却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再惹来船员的责骂。
  林烬站起身,走到栏杆边。晨光下,他清晰地看到这艘船的分界线——
  船头是头等舱,白漆锃亮,舷窗透出温暖的灯光,偶尔还能听见里面传来留声机的音乐声;
  船尾是统舱,拥挤不堪,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和霉味,难民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
  一名穿着制服的船员正点头哈腰地为一位洋人太太拎行李,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可当他转身面对统舱的难民时,表情立刻变得狰狞,厉声吼道:
  “排队!再挤就把你们扔下船!”
  几个孩子被吓得哭起来,母亲们慌忙捂住他们的嘴,生怕惹恼了这些“大人物”。
  林烬看着这一幕,胸口像是压了一块石头。
  这时,船上的广播突然响起:
  “早餐供应开始,头等舱乘客请至餐厅用餐,二等舱乘客稍后领取餐盒,统舱乘客请等待通知……”
  张冠清冷笑:“听见没?连他妈吃饭都分三六九等。”
  林烬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摸出最后一块干粮,递给身旁一个眼巴巴望着他的小男孩。孩子怯生生地接过,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连渣都没掉。
  远处,日军的巡逻艇在江面上游弋,太阳旗刺眼地飘扬着。
  而在这艘逃亡的船上,阶层的刀,早已将人割得鲜血淋漓。
  小男孩吃完干粮,却没走,只是沉默地站在林烬身旁,像只无家可归的幼兽。
  张冠清皱眉:“你跟着我们干嘛?”
  小男孩摇摇头,没说话。他瘦得几乎脱相,颧骨高耸,身上的破棉袄满是补丁,裸露的手腕上还有几道未愈的鞭痕。
  林烬打量着他:“多大了?”
  “18。”
  张冠清嗤笑一声:“放屁!你这身板撑死15!”
  小男孩抿着嘴不吭声,但眼神倔强。林烬和张冠清对视一眼——这孩子显然长期挨饿,才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叫什么名字?”林烬问。
  “没有名字。”小男孩的声音很低,却出奇平静,“家里人都死了,用不着名字。”
  江风呼啸,甲板上的人群嘈杂,可这一刻,三人之间却陷入短暂的沉默。
  张冠清突然从医药箱里翻出一卷绷带,粗鲁地拉过小男孩的手,给他包扎伤口:“18岁?行,那以后你就是个大人了,别哭哭啼啼的。”
  小男孩怔了怔,眼眶微红,却硬生生把眼泪憋了回去。
  林烬看着远处渐亮的天空,忽然开口:“没名字不行。”
  他思索片刻,从怀里摸出那本一直随身携带的《楚辞》,翻到某一页,指着一行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就叫‘修远’吧。”林烬合上书,“程修远。”
  小男孩
  现在该叫修远了
  呆呆地看着他,嘴唇微微发抖。
  张冠清挑眉:“姓程?”
  林烬没解释,只是把书塞进修远手里:“识字吗?”
  修远摇头。
  “以后我教你。”
  张冠清哼笑一声,却也没反对,只是把最后一块干粮也丢给修远:“吃吧,小拖油瓶。”
  修远接过干粮,这次却没急着吃,而是小心翼翼地藏进怀里,像是要留着救命。
  江风卷着细碎的水沫扑在脸上,程修远攥着那本《楚辞》,指节发白。他仰头看向林烬,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
  “你叫什么?”
  林烬望着远处灰蒙蒙的江面:“林烬。”顿了顿,又指了指身旁的人,“他是张冠清。”
  程修远点点头,又问道:“这船要开多久才能到?”
  林烬望向远处雾气朦胧的江面,嗓音低沉:“三天。”
  程修远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低头摆弄着那本《楚辞》,指尖小心翼翼地摩挲书页,像是捧着什么珍宝。
  张冠清瞥了他一眼,突然开口:“小子,你从哪儿上的船?”
  “闸北。”程修远的眼神暗了暗,“日本人来的时候,我躲在死人堆里……”
  他的话没说完,甲板另一头突然传来骚动。几个船员推搡着一群难民,厉声呵斥:“滚回底舱去!谁准你们在这儿挡路的!”
  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被推倒在地,孩子哇哇大哭。程修远猛地攥紧拳头,却被林烬一把按住肩膀。
  “别冲动。”林烬的声音很轻,却不容置疑。
  张冠清冷笑一声,从医药箱里摸出几片药,大步走过去塞给那妇人:“止疼的,碾碎了兑水喂孩子。”
  水手狠狠剜了他一眼,可瞥见张冠清褂子上的血渍,终究没敢多嘴拦着。
  程修远望着这一幕,忽然低声问:“哥哥,你们……是军人吗?”
  林烬没回答,只是反问:“你想当兵?”
  程修远沉默了一会儿,摇头:“我想读书。”
  他摊开《楚辞》,指着那些陌生的字句:“这些……是什么意思?”
  林烬看着少年脏兮兮的脸和澄澈的眼睛,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明德书店里,自己也是这样指着书页,一字一句教林时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江风呼啸,浪涛拍打着船身。
  林烬深吸一口气,指着书上的字,缓缓念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程修远跟着念,声音混在风里,飘向远方。
  在这艘载满苦难的船上,有人教他念了人生第一句诗。
  第99章 1937参军
  晨雾未散,死亡先至
  天刚蒙蒙亮,统舱里就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
  林烬猛然惊醒,看见几个船员正粗暴地拖着一具枯瘦的尸体往甲板走。
  那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眼窝深陷,肋骨根根分明,像具蒙着人皮的骨架。他的老伴瘫坐在污浊的地板上,干枯的手还保持着拽住丈夫衣角的姿势,指甲缝里渗着血丝。
  “昨晚就断气了!”船员一脚踢开老妇人的手,“再闹连你一起扔下去!”
  扑通——
  尸体被抛入江中,连水花都轻得可怜。老妇人爬到船舷边,浑浊的眼泪砸在甲板上,却发不出声音。
  程修远死死攥住《楚辞》,书页在他掌心皱成一团。
  日头最毒的时候,几个穿绸衫的商人躲在遮阳棚下打牌。他们脚边的篮子里堆满火腿罐头,油腥味勾得附近的孩子直咽口水。
  “小崽子看什么看?”一个镶金牙的胖子突然揪住偷看的男孩,“拿东西换!你娘不是戴着银镯子?”
  男孩的母亲哆嗦着把儿子拽回来,手腕上果然有道新鲜的淤青
  镯子早被抢走了。
  张冠清突然起身走过去,把手术刀插在商人面前的木箱上:“磺胺换罐头,干不干?”
  金牙胖子盯着他染血的绷带,最终悻悻地推过来两个罐头。
  夕阳西沉时,船尾爆发骚动。
  “有虱子!这群穷酸把虱子带上船了!”穿貂皮大衣的太太尖声嚷嚷。她的仆人正拎着滚沸的水壶,往缩在角落的人堆里泼,一个小女孩被溅到胳膊,疼得直嚎。
  程修远刚要抬脚,林烬已经攥住了那仆人的手腕。
  仆人挣了两下没挣开,抬头正要怒骂,却瞥见林烬敞开的衣襟里滑出半块染血的怀表——表链上还缠着半根带血的布条,像是刚从什么豁口上扯下来的。
  他猛地想起前几日码头上传的“拿人”传闻,脸“唰”地白了,手一松,水壶“哐当”砸在甲板上,沸水溅了自己一鞋也顾不上擦,只一个劲往后缩:“您……您是……”
  林烬没说话,只松开手,用袖口慢慢擦了擦怀表上的血迹。
  那仆人看他指尖沾着的暗红,又瞅了瞅甲板上难民里几个带着伤的,腿一软差点跪下,连滚带爬躲到太太身后,再不敢抬头。
  深夜,程修远被声音惊醒。
  隔壁铺位的孕妇在偷偷咬自己的手腕——她怕临盆的呻吟吵醒旁人招来打骂。血顺着苍白的嘴唇往下淌,在船板上积成小小的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