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74节
要说粮仓守卫监守自盗,他信。朝廷担心百姓家中走水烧到粮仓,多把粮仓设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在无人察觉的地方挖十条地道也无人知晓。
银库不同,银库在府衙之中,日日人来人往,云无影出手怕是也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
本案中涉及到百万两官银。这么多钱守卫是怎么运出去的。如蚂蚁搬家一般吗?可是钱运出去他们竟然不跑。
窗外飘着雪花,薛理披上大氅,尽可能不让自己缩脖,大步流星前往大理寺卿办公室。
薛理把卷宗递过去,大理寺卿很意外:“真有?”
“不在京师。兴许是仗着天高皇帝远。”薛理指着官银, “看这里。”
大理寺卿:“这是去年的税收?今年春天才发现丢失?一百三十万?只是几个守卫?糊弄鬼呢。他是不是以为大理寺没有库房,我们不知道银钱放在何处?一百三十石粮食还有可能监守自盗!”
薛理:“重点是一百三十万少了一百万。吃喝肯定用不了这么多钱。倘若换成瓷器,收缴上来可以拍卖。要说被他们换成衣物,即便蜀锦十分昂贵,短短半年也用不了这么多钱。”
大理寺卿:“即便换成蜀锦穿在身上,破案后那些衣物也可以卖掉或当了,多少可以弥补一些损失。”
薛理:“卑职有两个猜测,一是监守自盗,找回来一百万,而办案人员起了歹心昧下七十万。第二个猜测便是这些人是马前卒!”
“今年春太上皇已经可以起来走几步,颜家应该担心被太上皇分权,不敢这个时候犯案。我倾向黑吃黑!”大理寺卿话锋一转, “虽然颜国舅被陛下撵回家养老,可他毕竟是皇帝亲舅舅,御史台不一定敢查。”说到此看向薛理。
第195章 番外4
薛理明白他的意思:“卑职是不怕。可是卑职出面查此人,会令不知真相的百姓认为陛下忘恩负义,登基大典才结束就对亲舅舅下手。”
大理寺卿指着知府的名字:“那就查他的姻亲。牵扯到他身上,外人只会认为颜国舅的侄女婿倒霉,被这等贪官连累!”
薛理:“不会查到大人的亲戚吧?”
大理寺卿一愣,随即笑了:“每年经手那么多案子,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我的亲戚真有徇私枉法之人,轮得到你查?早被人告到太极殿!”
薛理:“明日卑职就挑几个人专办此案。”
大理寺卿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此事。
着手调查之前,薛理打算先去拜访皇后的父亲,吏部尚书李大人。
前些日子薛理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李大人和颜国舅在御书房吵过几次,有一次因为李大人嘴拙急得险些动手。
薛理不是李家人,也不吃颜家饭,听到此事轻笑一声就抛之脑后。
如今他查蜀地官员,借用蜀地官员档案,想来吏部尚书很愿意帮他借阅隐瞒。
薛理随便挑一个案子就拿着卷宗前往吏部。
鹅毛大雪也没能阻挡他的决心
大雪改变了吏部尚书的出行计划,薛理到吏部就见到李大人。
李大人可不信一个小小的案子值得他从城西到城东,就劝薛理有话直说。
薛理递过去一张纸条,纸条上三个字,正是成都知府的名字:“下官想查他所有亲友!”
李大人收下纸条,送走薛理,他亲自前往档案室。
最初李大人很好奇,此人怎么得罪了薛理。蜀地官吏案卷在一处,李大人不经意间翻到巡抚的卷宗,想起前些年到颜家参加婚宴,颜国舅的侄女婿与其同名,瞬间明白薛理的真实目的。
上个月他儿子李珩还疑惑过,颜国舅的人几次三番弹劾薛理,薛理竟然按兵不动,这可不像他的做派。
原来在这里等着。
薛通明还是十年前的薛通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令敌人毫无招架之力。
原本李大人对此还有几分漫不经心,此刻他认真查阅。
李大人以自己的名义把卷宗借出去之后先放在他办公室。隔日早朝碰到薛理,李大人同他使个眼色。
薛理在大理寺用过早饭就去吏部。
幼时薛理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少时看的书多了,有的时候为了节省灯油,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不知不觉过目不忘。
薛理在李大人办公室把所有人名记下就拿着一份卷宗告辞。那份卷宗正是薛理先前随便选的小案子涉及到的审判官吏的档案。
回到大理寺,薛理把人名籍贯以及官职记下,找几位评事帮他翻找。
早年间的“江淮大案”牵扯到许多人,朝中先后贬罚十多人,多出七八个空缺,颜国舅借机安排他的人。而其中一位京官正是颜国舅侄女婿的姐夫的弟弟,如今还在京师。薛理令两位评事详查此人。 薛理不着急出结果就提醒两人慢慢查证。
十年前可没人把薛理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薛理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为他做事他不会卸磨杀驴。评事自然把他的意思奉如圭臬。
评事认真对待,薛理便放手让他们去查,而他同以往一样核实死刑案件。
忙碌到除夕前一日,薛理终于迎来了七天长假。
考虑到薛瑜年初二回娘家,薛二哥一家便进城过年。
林知了早已准备好蔬菜瓜果,也把菜单吩咐下去,因此无需刘丽娘进厨房。
除夕上午,暖阳明媚,刘丽娘在西院厢房廊檐下同林知了晒太阳,身边还放着茶几果盘。听到主院传来的锅碗瓢盆碰撞声,刘丽娘不禁说:“我做梦就想过现在这样,过年也不用我费心操力。”
林知了:“在家也不用你做饭吧?顾娘子的儿女和李婆子的孙子孙女可以包揽所有家务。”
刘丽娘:“两个丫头针线活好,我叫她们做针线。俩小子跟着你二哥出诊,顾娘子和李婆子烧火喂牲口,需要我自己做饭。”
“你不想教俩丫头原艺,就叫龙凤胎烧火。疼孩子不等于把他们养得四体不勤。像我们在丹阳开店,飞奴才六七岁,他不在门外招呼客人,我就叫他同鱼儿一起烧火。”林知了又说,“他要养大花,我就叫他照顾。你看现在,可以一边遛狗一边照顾他外甥。”
刘丽娘想笑,不知真相的人听闻此话得以为他外甥是狗:“我记下了。”顿了顿, “有件事,我和你二哥不知道怎么办。”
林知了示意她但说无妨。
“我家那俩可以去学堂了。”刘丽娘道。
林知了:“你想让他们去村学,还是去飞奴以前的学堂?堂长年迈早已退休,如今的堂长秉性如何,我不清楚。飞奴离开学堂三四年,也不知道如今学堂由谁当家做主。”
刘丽娘:“飞奴怎么没去官学?”
林知了:“官学先生见到相公还要自称学生,叫飞奴去官学,他教人家还是人家教他?”
刘丽娘想想,倒也是。
“说我家那俩。他俩打小没有分开过。崇仁坊的学堂肯定不收女学生。可是叫小子为了丫头在村学读书,我又觉得委屈了孩子。”刘丽娘忍不住叹气。
林知了:“相公这几日闲着无事,叫他给侄子侄女列个书单,再把他给飞奴整理的院试试题分析带回去,每年冬天和夏天过来住十天半月,相公为他们补课,平日里还可以互相监督。”
听闻此话,刘丽娘想起她小姑子不爱看书不爱画画,如今琴棋书画都懂点,还会拳脚功夫,正是因为身边有个勤奋好学的林飞奴作对比。
“先这样——”听到脚步声,朝东看去,小薛林晃晃悠悠跑进来,刘丽娘慌忙起身接住他。
小孩扭身从她怀里钻出来扑到林知了怀里:“娘~娘~~”
林知了:“有事说事,撒娇无用!”
“娘,飞奴不许我吃糖葫芦。”小孩站直身体就告状。
刘丽娘惊了,看向林知了:“他可以一口气说这么多字?飞奴小时候也这样?”
林知了:“飞奴小时候跟着我,我不爱跟他胡扯,他三岁了还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这个臭小子隔三差五去茶馆,他就是个哑巴也能被人教会说话。”
小薛林爬到她腿上, “娘,糖葫芦!”
林知了搂住他:“哥哥姐姐也不许你吃?如果只有舅舅一人,我怀疑你俩都有错。他仨针对你,应该你反省。是不是不喊哥哥姐姐舅舅,只喊他们的名?还是说好了给你一个,你吃完了言而无信,又找他们要?” 小孩摇头晃脑,一副“不听,不听,听不见”的样子。
林知了:“薛大人有钱。”
“娘有钱。”小孩从她腿上下来,朝她腰间翻找。
今日除夕,林知了没打算出门,怎会把碍手碍脚的荷包带在身上。小孩一无所获,难以置信,他娘竟然没钱。
薛大人从主院过来。
小孩扭头一看,欢快地跑过去:“二伯!”越过他爹,抱住他爹身后的二伯的双腿。
薛二哥很疼侄子,因为侄子摊上个狠心的爹。薛二哥弯腰抱起他:“想我啊?”
小孩使劲点头:“二伯,我要糖葫芦!”
“二伯带你去买。”薛二哥抱着他转身出去。
林知了不禁叹气。
刘丽娘失笑:“他可太知道这个家谁疼他。”
薛理在林知了身边坐下:“二嫂,年初四就叫二哥回去!”
刘丽娘:“我们原先想着住到十五再回去。”
薛理毫不客气地说:“要是这样,我把薛林送给你们!”住到十五,薛林能被他二哥宠成林薛。
刘丽娘好奇:“他的糖葫芦呢?”
薛理:“原先飞奴叫他们在东院等着,他骑马出去买三串。你家那俩一人一串,他和飞奴一串,四六分,他的四个吃完不乐意想耍赖,飞奴不惯他,一口咬掉剩下两个,他气得把小竹签甩地上,飞奴也不理他,就跑来找你们。” 隔着一堵墙,薛理在主院只听到寥寥几句也能还原整个过程,因为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刘丽娘:“飞奴怎么忍心跟他计较?”
薛理:“他吃独食的性子就是飞奴打过来的。这个家里飞奴唯一不舍得打的人是他姐,不舍得打的牲畜是他狗儿子!”
林知了听着他酸溜溜的口吻,好气又好笑:“他舍得打你?”
薛理朝东边抬抬下巴:“来了,自己问!”
林飞奴到他姐身侧停下:“问我什么?”
林知了:“一直忘了问你,元朗和子乔考得如何?”
薛理瞥一眼林知了,怎么不问?
林知了装没看见,指着不远处的圆凳子叫弟弟坐下。
林飞奴不想坐,倚靠姐姐坐的椅子:“姐夫没说?”
薛理:“我只有早朝的时候才会见到章大人。你觉得章大人会特意告诉我他儿子堪堪考过吗?”
林飞奴:“让您猜对了。他和夏子乔一个倒数第四一个倒数第五。章大人已经决定叫他们去工部,当个没品小吏。”
刘丽娘第一次听说:“还有没有品级的官吏?”
林知了:“临时工。”
林飞奴点点下巴。
刘丽娘:“日后呢?”
银库不同,银库在府衙之中,日日人来人往,云无影出手怕是也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
本案中涉及到百万两官银。这么多钱守卫是怎么运出去的。如蚂蚁搬家一般吗?可是钱运出去他们竟然不跑。
窗外飘着雪花,薛理披上大氅,尽可能不让自己缩脖,大步流星前往大理寺卿办公室。
薛理把卷宗递过去,大理寺卿很意外:“真有?”
“不在京师。兴许是仗着天高皇帝远。”薛理指着官银, “看这里。”
大理寺卿:“这是去年的税收?今年春天才发现丢失?一百三十万?只是几个守卫?糊弄鬼呢。他是不是以为大理寺没有库房,我们不知道银钱放在何处?一百三十石粮食还有可能监守自盗!”
薛理:“重点是一百三十万少了一百万。吃喝肯定用不了这么多钱。倘若换成瓷器,收缴上来可以拍卖。要说被他们换成衣物,即便蜀锦十分昂贵,短短半年也用不了这么多钱。”
大理寺卿:“即便换成蜀锦穿在身上,破案后那些衣物也可以卖掉或当了,多少可以弥补一些损失。”
薛理:“卑职有两个猜测,一是监守自盗,找回来一百万,而办案人员起了歹心昧下七十万。第二个猜测便是这些人是马前卒!”
“今年春太上皇已经可以起来走几步,颜家应该担心被太上皇分权,不敢这个时候犯案。我倾向黑吃黑!”大理寺卿话锋一转, “虽然颜国舅被陛下撵回家养老,可他毕竟是皇帝亲舅舅,御史台不一定敢查。”说到此看向薛理。
第195章 番外4
薛理明白他的意思:“卑职是不怕。可是卑职出面查此人,会令不知真相的百姓认为陛下忘恩负义,登基大典才结束就对亲舅舅下手。”
大理寺卿指着知府的名字:“那就查他的姻亲。牵扯到他身上,外人只会认为颜国舅的侄女婿倒霉,被这等贪官连累!”
薛理:“不会查到大人的亲戚吧?”
大理寺卿一愣,随即笑了:“每年经手那么多案子,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我的亲戚真有徇私枉法之人,轮得到你查?早被人告到太极殿!”
薛理:“明日卑职就挑几个人专办此案。”
大理寺卿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此事。
着手调查之前,薛理打算先去拜访皇后的父亲,吏部尚书李大人。
前些日子薛理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李大人和颜国舅在御书房吵过几次,有一次因为李大人嘴拙急得险些动手。
薛理不是李家人,也不吃颜家饭,听到此事轻笑一声就抛之脑后。
如今他查蜀地官员,借用蜀地官员档案,想来吏部尚书很愿意帮他借阅隐瞒。
薛理随便挑一个案子就拿着卷宗前往吏部。
鹅毛大雪也没能阻挡他的决心
大雪改变了吏部尚书的出行计划,薛理到吏部就见到李大人。
李大人可不信一个小小的案子值得他从城西到城东,就劝薛理有话直说。
薛理递过去一张纸条,纸条上三个字,正是成都知府的名字:“下官想查他所有亲友!”
李大人收下纸条,送走薛理,他亲自前往档案室。
最初李大人很好奇,此人怎么得罪了薛理。蜀地官吏案卷在一处,李大人不经意间翻到巡抚的卷宗,想起前些年到颜家参加婚宴,颜国舅的侄女婿与其同名,瞬间明白薛理的真实目的。
上个月他儿子李珩还疑惑过,颜国舅的人几次三番弹劾薛理,薛理竟然按兵不动,这可不像他的做派。
原来在这里等着。
薛通明还是十年前的薛通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令敌人毫无招架之力。
原本李大人对此还有几分漫不经心,此刻他认真查阅。
李大人以自己的名义把卷宗借出去之后先放在他办公室。隔日早朝碰到薛理,李大人同他使个眼色。
薛理在大理寺用过早饭就去吏部。
幼时薛理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少时看的书多了,有的时候为了节省灯油,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不知不觉过目不忘。
薛理在李大人办公室把所有人名记下就拿着一份卷宗告辞。那份卷宗正是薛理先前随便选的小案子涉及到的审判官吏的档案。
回到大理寺,薛理把人名籍贯以及官职记下,找几位评事帮他翻找。
早年间的“江淮大案”牵扯到许多人,朝中先后贬罚十多人,多出七八个空缺,颜国舅借机安排他的人。而其中一位京官正是颜国舅侄女婿的姐夫的弟弟,如今还在京师。薛理令两位评事详查此人。 薛理不着急出结果就提醒两人慢慢查证。
十年前可没人把薛理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薛理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为他做事他不会卸磨杀驴。评事自然把他的意思奉如圭臬。
评事认真对待,薛理便放手让他们去查,而他同以往一样核实死刑案件。
忙碌到除夕前一日,薛理终于迎来了七天长假。
考虑到薛瑜年初二回娘家,薛二哥一家便进城过年。
林知了早已准备好蔬菜瓜果,也把菜单吩咐下去,因此无需刘丽娘进厨房。
除夕上午,暖阳明媚,刘丽娘在西院厢房廊檐下同林知了晒太阳,身边还放着茶几果盘。听到主院传来的锅碗瓢盆碰撞声,刘丽娘不禁说:“我做梦就想过现在这样,过年也不用我费心操力。”
林知了:“在家也不用你做饭吧?顾娘子的儿女和李婆子的孙子孙女可以包揽所有家务。”
刘丽娘:“两个丫头针线活好,我叫她们做针线。俩小子跟着你二哥出诊,顾娘子和李婆子烧火喂牲口,需要我自己做饭。”
“你不想教俩丫头原艺,就叫龙凤胎烧火。疼孩子不等于把他们养得四体不勤。像我们在丹阳开店,飞奴才六七岁,他不在门外招呼客人,我就叫他同鱼儿一起烧火。”林知了又说,“他要养大花,我就叫他照顾。你看现在,可以一边遛狗一边照顾他外甥。”
刘丽娘想笑,不知真相的人听闻此话得以为他外甥是狗:“我记下了。”顿了顿, “有件事,我和你二哥不知道怎么办。”
林知了示意她但说无妨。
“我家那俩可以去学堂了。”刘丽娘道。
林知了:“你想让他们去村学,还是去飞奴以前的学堂?堂长年迈早已退休,如今的堂长秉性如何,我不清楚。飞奴离开学堂三四年,也不知道如今学堂由谁当家做主。”
刘丽娘:“飞奴怎么没去官学?”
林知了:“官学先生见到相公还要自称学生,叫飞奴去官学,他教人家还是人家教他?”
刘丽娘想想,倒也是。
“说我家那俩。他俩打小没有分开过。崇仁坊的学堂肯定不收女学生。可是叫小子为了丫头在村学读书,我又觉得委屈了孩子。”刘丽娘忍不住叹气。
林知了:“相公这几日闲着无事,叫他给侄子侄女列个书单,再把他给飞奴整理的院试试题分析带回去,每年冬天和夏天过来住十天半月,相公为他们补课,平日里还可以互相监督。”
听闻此话,刘丽娘想起她小姑子不爱看书不爱画画,如今琴棋书画都懂点,还会拳脚功夫,正是因为身边有个勤奋好学的林飞奴作对比。
“先这样——”听到脚步声,朝东看去,小薛林晃晃悠悠跑进来,刘丽娘慌忙起身接住他。
小孩扭身从她怀里钻出来扑到林知了怀里:“娘~娘~~”
林知了:“有事说事,撒娇无用!”
“娘,飞奴不许我吃糖葫芦。”小孩站直身体就告状。
刘丽娘惊了,看向林知了:“他可以一口气说这么多字?飞奴小时候也这样?”
林知了:“飞奴小时候跟着我,我不爱跟他胡扯,他三岁了还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这个臭小子隔三差五去茶馆,他就是个哑巴也能被人教会说话。”
小薛林爬到她腿上, “娘,糖葫芦!”
林知了搂住他:“哥哥姐姐也不许你吃?如果只有舅舅一人,我怀疑你俩都有错。他仨针对你,应该你反省。是不是不喊哥哥姐姐舅舅,只喊他们的名?还是说好了给你一个,你吃完了言而无信,又找他们要?” 小孩摇头晃脑,一副“不听,不听,听不见”的样子。
林知了:“薛大人有钱。”
“娘有钱。”小孩从她腿上下来,朝她腰间翻找。
今日除夕,林知了没打算出门,怎会把碍手碍脚的荷包带在身上。小孩一无所获,难以置信,他娘竟然没钱。
薛大人从主院过来。
小孩扭头一看,欢快地跑过去:“二伯!”越过他爹,抱住他爹身后的二伯的双腿。
薛二哥很疼侄子,因为侄子摊上个狠心的爹。薛二哥弯腰抱起他:“想我啊?”
小孩使劲点头:“二伯,我要糖葫芦!”
“二伯带你去买。”薛二哥抱着他转身出去。
林知了不禁叹气。
刘丽娘失笑:“他可太知道这个家谁疼他。”
薛理在林知了身边坐下:“二嫂,年初四就叫二哥回去!”
刘丽娘:“我们原先想着住到十五再回去。”
薛理毫不客气地说:“要是这样,我把薛林送给你们!”住到十五,薛林能被他二哥宠成林薛。
刘丽娘好奇:“他的糖葫芦呢?”
薛理:“原先飞奴叫他们在东院等着,他骑马出去买三串。你家那俩一人一串,他和飞奴一串,四六分,他的四个吃完不乐意想耍赖,飞奴不惯他,一口咬掉剩下两个,他气得把小竹签甩地上,飞奴也不理他,就跑来找你们。” 隔着一堵墙,薛理在主院只听到寥寥几句也能还原整个过程,因为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刘丽娘:“飞奴怎么忍心跟他计较?”
薛理:“他吃独食的性子就是飞奴打过来的。这个家里飞奴唯一不舍得打的人是他姐,不舍得打的牲畜是他狗儿子!”
林知了听着他酸溜溜的口吻,好气又好笑:“他舍得打你?”
薛理朝东边抬抬下巴:“来了,自己问!”
林飞奴到他姐身侧停下:“问我什么?”
林知了:“一直忘了问你,元朗和子乔考得如何?”
薛理瞥一眼林知了,怎么不问?
林知了装没看见,指着不远处的圆凳子叫弟弟坐下。
林飞奴不想坐,倚靠姐姐坐的椅子:“姐夫没说?”
薛理:“我只有早朝的时候才会见到章大人。你觉得章大人会特意告诉我他儿子堪堪考过吗?”
林飞奴:“让您猜对了。他和夏子乔一个倒数第四一个倒数第五。章大人已经决定叫他们去工部,当个没品小吏。”
刘丽娘第一次听说:“还有没有品级的官吏?”
林知了:“临时工。”
林飞奴点点下巴。
刘丽娘:“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