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75节
林飞奴:“工部的事做不下来,就去给件作搭把手。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适合他们。章大人不会叫他在家混吃等死。夏子乔说他爹说的,人闲下来客易生事。如果样样不行,就给他买几亩地,叫他下乡饲候土地。”
刘丽娘神色诧异地看向林知了,大户人家都是这么教育孩子吗。
林知了:“二嫂有所不知,很多人家聪慧的孩子在朝为官,聪明不足的儿子回家种地,且成千上万亩祭田。以前祭田不用交税,一子种田积攒家业,一子在朝当个清官,全家名利双收。如今怕是不行了。”
薛理点点头:“以前令奴仆收割,又没有赋税,一亩可以赚两百文。现在最多百文。”
刘丽娘:“是不是官宦人家的奴仆也要交税?”
薛理:“没有地的奴仆无需交税。然而那些人家地比人多,他们希望朝廷不收地税收人头税。偏偏朝廷反其道而行。若非太上皇先提出无地之人无需交税,笼络了民心,后又提高军费开支,牢牢握住兵权,此令出不了京师。”
刘丽娘震惊:“那些人的势力这么大?”
薛理:“百姓和兵卒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容易被有心人的巧言令色洗脑。你吃到肉包子,他人告诉你肉包子不好吃,你还会信他?同此事一个道理。”
刘丽娘明白了:“难怪人家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人真能骗!”
林知了朝薛理看去。
薛理:“我是读过几本书的百姓,跟囤积上万亩土地的人分属不同圈层。我是他们最鄙视的人之一!”
刘丽娘:“我见过你说的那些人,嘴上夸你二哥医术好,可是神色高高在上,就像叫你二哥诊脉是对他的施舍。”说到施舍,突然想起一件事, “弟妹,如今仁和楼还施粥吗?”
林知了点头:“每年腊八,慈恩寺。”
刘丽娘:“丰庆楼呢?”
“在慈幼局。”林知了想起今年在慈恩寺发现出家人个个白白胖胖,添香火钱的百姓瘦骨嶙峋, “寺庙的土地要交税吗?”
薛理:“问我?”
刘丽娘:“全家只有你一个当官的。你说呢?”
薛理仔细想想:“好像不用?”
林知了:“倘若有些人把土地放在出家人名下?”
薛理思索片刻:“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林飞奴:“前些年大规模灭佛,把出家人吓得一个比一个谨慎,他们还敢知法犯法?”
薛理:“当年‘天街踏尽公卿骨’,按照族谱挨个杀,此事才过去多少年,又出现许多大家族!”
林知了:“说回寺庙,要是叫出家人交税,陛下会不会被百姓戳脊梁骨?”
刘丽娘:“肯定会!”
薛理微微摇头:“也许不会。此事要看如何筹划。”顿了顿,“你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不信出家人个个心怀慈悲!”
刘丽娘皱眉:“他们作恶就不怕遭天谴?”
林飞奴听不下去:“二嫂,真有天谴还要三法司做什么?”
刘丽娘被问住。
龙凤胎跑过来,林飞奴不希望几人的谈话被他们听见,不待他们靠近就迎上去,把他们哄出去。
林飞奴的话令薛理想起一件事,朝廷通缉的许多要犯这些年跟凭空消失了似的。
刑部和大理寺都怀疑这些人躲在深山之中。可是山中多凶兽,一条不超眼的毒蛇就能要人性命,亡命之徒也不想死的如此窝囊。再说了,作恶多端的人哪能耐得住寂寞。如果不在深山之中,上了通缉特的人也无法大隐隐于市,寺庙倒是个好去处。
七日后,薛理回到大理寺,令人把这些年通缉的要犯画像找来。
大理寺卿听闻此事就来找薛理:“怎么突然想到严查要犯?是不是这几日在街上碰到过?”
薛理胡扯:“前几日陪夫人上头香,感觉有个出家人看着眼熟。他不可能去丰庆楼和仁和楼,可是卑职平日里除了在家和这两处酒楼,就是在大理寺。”
大理寺卿听明白他的意思堪称震惊:“你是说?”
薛理点点头:“如今坊间百姓还在过年,虽然我们开始做事,但在百姓看来我们应该无心做事,若是这个时候查他们,他们一定没有任何防备。”
“这个时候也会卸下平日的伪装?”大理寺卿补充。
薛理:“去刑部找几个生面孔,再挑几个机灵的评事,再带几个拳脚功夫不错的,换成他们自己的衣物,扮成陪女眷上香的样子,严查城中各大寺庙?”
大理寺卿看到画像下方的悬赏金额很是心动。
如他自己先前所言,仇家很多,所以他不敢贪,担心被仇家下套。以前买的地要交税,百亩土地一年的进项不够全家用上一个月。夫人又不擅长经营。大理寺卿还要维持他身为朝中大员的体面。这两年越发感到捉襟见肘。
大理寺卿指着赏钱,看向薛理。
薛理:“大人可知仁和楼如何发赏钱?根据俸禄多少平分下去。”
大理寺卿算算他的俸禄,倘若评事得一贯,他可以分到十贯, “通明的主意极好,你在这里安排,本官这就去找刑部尚书!”说完他就出去令人备马。
年前刑部把要紧的案子办完了,如今上到尚书下到没品的小吏都在屋里打哈欠。
大理寺卿见着刑部尚书就提议趁着要犯过年放松警惕,两家出其不意,届时把赏钱分了。
没人跟钱过不去,何况刑部众人很清闲。刑部尚书令生面孔侍郎带队,大理寺这边令右侍郎带队,两家抽调上百人,一个寺庙五六人,同时行动。
右少卿带人陆陆续续出去,大理寺卿想起一件事:“通明,为何只查寺庙不查道观?”
薛理:“道观不是说句我想出家就能进。招摇撞骗的假道士也要看几本风水术。假和尚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化到斋饭!倘若你是急需躲藏的江洋大盗,你是剃成光头,还是学风水进道观?”
学风水就要识字,即便不识字,也要买本书找人读给他听。有这功夫都够跑到关外了。
大理寺卿:“我们就在家等消息?”
薛理去厨房找来一个火盆,二人在廊檐下围炉煮茶。
大理寺卿不懂:“为何不在室内?”
“门窗关上,容易被炭火熏晕过去。若是门窗打开,室内和室外有何不同?”薛理问。
大理寺卿闻言感到匪夷所思:“你怎么什么都懂?”
“卑职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很冷,有一户村民睡前在屋里点个火盆。翌日等邻居觉得奇怪,太阳都出来了,这家人怎么还没起就去敲门。然而无人应答。邻居意识到出事了,报官后撞开门,身体都江了。”薛理小时候是有这么一件事,但不是发生在山东村,而是发生在丹阳县城,“死者亲友认为他们全家是被人毒死的。后来请来临安府的仵作,仵作确定是中毒,但是炭火中的毒!”
大理寺卿不禁说:“本官也看到过类似案件。”
薛理顺嘴问,哪一年的案子。
两人聊了几起案件,太阳升高,眼看要到饭点,喝了一肚子水的大理寺卿出恭,回来看到院中仍然安静极了,“通明,先用饭吧。我看还有得等。”
薛理:“卑职感觉他们回来了。”
大理寺卿摇摇头去洗手。
薛理把火盆等物收起来,洗洗手从室内出来,果不其然,满院子人,还有三个和尚。
听到动静匆匆跑出来的大理寺卿看着光头不可思议,哪怕已有心理准备。
薛理走过去:“只有这三人?”
三个和尚抬头。
薛理:“认识我吗?”
三人跟没听见似的。
薛理:“大理寺少卿,薛通明!”
三人陡然睁大眼睛。
薛理:“看来听说过本官的大名啊。想必几位也听说过,薛通明言出必行!”
三人神色微动。
“坊间有句话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在我这里,坦白从宽,我可以叫家人同你们见上一面,或者留个全尸。若是有重大立功表现,此生还有可能出去。”薛理不待几人开口,令人把他们带下去分开审。 右少卿累得口干舌燥,想说饭后再审,然而评事等人太听话,薛理话音落下,他们就把人带下去。
右少卿噎了一下,待人走远才想起来说:“通明,他们都饿了——”
大理寺卿打断:“这个时候他们的防备心最弱!要是叫他们吃饱,想想自己犯的案子,交代出十个同伙也不可能免了他们的死罪,他们定会跟刚才一样闭口不言!”
右少卿恍然大悟:“卑职真是饿糊涂了。”
大理寺卿看向薛理:“待会去刑部看看?”
薛理:“刑部章大人比卑职会审会查。”
大理寺卿:“那就吃饭!本官倒要看看清净之地藏了多少污垢!”
第196章 番外5
薛通明言出必行的名气太大。
江洋大盗也好,贩夫走卒也罢,都深信薛通明言而有信!
是以三个假和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理寺卿吃过饭又眯一会,醒来得知还在审,他心慌,找到薛理问:“这得有多少污垢?”
薛理:“审的越多,我等拿到的赏钱也会跟着增多。大人与钱有仇吗?”
“本官担心牵扯到太多出家人,回头信徒围攻大理寺。”大理寺卿道,“某些人可能还骂咱们穷疯了,连出家人的钱财都不放过!”
薛理:“鬼迷心窍的人是少数。没了寺庙还有道观。没了寿星还可以拜财神。这座庙为富不仁,换一个便是。那零星几个信徒成不了气候!”
大理寺卿冷不丁想起春节期间他夫人拜了观音又拜财神,门上贴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他夫人连灶王爷都没放过,早晚烧香。
除夕和年初一两日厅堂和厨房跟仙境似的。大理寺卿被熏得头晕,数落夫人几句,夫人反而说他不懂,礼多神不怪!
“通明言之有理。”大理寺卿想起新皇登基不到两年,定会借此施恩,兴许他一人的赏钱加朝廷赏赐就有百余贯。
与此同时,刑部也在审。
起初只审到些许皮毛。章大人想来大理寺看看情况,因此想到薛理,想到他在坊间的名气,就告诉假和尚,大理寺也在审,薛通明是主审官。薛通明的大名想必他听说过,被薛通明抓到的假和尚要是全交代,可就没他什么事了。
为了立功,刑部的假和尚不再迟疑,刑部官员问什么他们说什么。发现主审官不满意,他们如倒豆子一般,连哪些和尚犯戒都抖露出来。
傍晚,刑部官员带着厚厚的审讯记录前往大理寺。
由于涉及到许多事,又因为是两府联合行动,以免查重了浪费物力财力,章大人问大理寺卿先查哪方面,
大理寺卿叫薛理说几句。
薛理看向大理寺卿:“大人可知百姓最恨什么?”
章大人:“贪赃枉法!”
薛理微微摇头:“贪赃枉法若是为了百姓,在百姓眼中是义士。百姓只恨为富不仁!好比卑职夫人林掌柜,坊间百姓都知道身为掌柜的可以拿到许多俸禄,只看她衣着也能看出一二,为何不恨她?只因自从她接管仁和楼年年施粥。接管丰庆楼之后每年去两次慈幼局。”
刘丽娘神色诧异地看向林知了,大户人家都是这么教育孩子吗。
林知了:“二嫂有所不知,很多人家聪慧的孩子在朝为官,聪明不足的儿子回家种地,且成千上万亩祭田。以前祭田不用交税,一子种田积攒家业,一子在朝当个清官,全家名利双收。如今怕是不行了。”
薛理点点头:“以前令奴仆收割,又没有赋税,一亩可以赚两百文。现在最多百文。”
刘丽娘:“是不是官宦人家的奴仆也要交税?”
薛理:“没有地的奴仆无需交税。然而那些人家地比人多,他们希望朝廷不收地税收人头税。偏偏朝廷反其道而行。若非太上皇先提出无地之人无需交税,笼络了民心,后又提高军费开支,牢牢握住兵权,此令出不了京师。”
刘丽娘震惊:“那些人的势力这么大?”
薛理:“百姓和兵卒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容易被有心人的巧言令色洗脑。你吃到肉包子,他人告诉你肉包子不好吃,你还会信他?同此事一个道理。”
刘丽娘明白了:“难怪人家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人真能骗!”
林知了朝薛理看去。
薛理:“我是读过几本书的百姓,跟囤积上万亩土地的人分属不同圈层。我是他们最鄙视的人之一!”
刘丽娘:“我见过你说的那些人,嘴上夸你二哥医术好,可是神色高高在上,就像叫你二哥诊脉是对他的施舍。”说到施舍,突然想起一件事, “弟妹,如今仁和楼还施粥吗?”
林知了点头:“每年腊八,慈恩寺。”
刘丽娘:“丰庆楼呢?”
“在慈幼局。”林知了想起今年在慈恩寺发现出家人个个白白胖胖,添香火钱的百姓瘦骨嶙峋, “寺庙的土地要交税吗?”
薛理:“问我?”
刘丽娘:“全家只有你一个当官的。你说呢?”
薛理仔细想想:“好像不用?”
林知了:“倘若有些人把土地放在出家人名下?”
薛理思索片刻:“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林飞奴:“前些年大规模灭佛,把出家人吓得一个比一个谨慎,他们还敢知法犯法?”
薛理:“当年‘天街踏尽公卿骨’,按照族谱挨个杀,此事才过去多少年,又出现许多大家族!”
林知了:“说回寺庙,要是叫出家人交税,陛下会不会被百姓戳脊梁骨?”
刘丽娘:“肯定会!”
薛理微微摇头:“也许不会。此事要看如何筹划。”顿了顿,“你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不信出家人个个心怀慈悲!”
刘丽娘皱眉:“他们作恶就不怕遭天谴?”
林飞奴听不下去:“二嫂,真有天谴还要三法司做什么?”
刘丽娘被问住。
龙凤胎跑过来,林飞奴不希望几人的谈话被他们听见,不待他们靠近就迎上去,把他们哄出去。
林飞奴的话令薛理想起一件事,朝廷通缉的许多要犯这些年跟凭空消失了似的。
刑部和大理寺都怀疑这些人躲在深山之中。可是山中多凶兽,一条不超眼的毒蛇就能要人性命,亡命之徒也不想死的如此窝囊。再说了,作恶多端的人哪能耐得住寂寞。如果不在深山之中,上了通缉特的人也无法大隐隐于市,寺庙倒是个好去处。
七日后,薛理回到大理寺,令人把这些年通缉的要犯画像找来。
大理寺卿听闻此事就来找薛理:“怎么突然想到严查要犯?是不是这几日在街上碰到过?”
薛理胡扯:“前几日陪夫人上头香,感觉有个出家人看着眼熟。他不可能去丰庆楼和仁和楼,可是卑职平日里除了在家和这两处酒楼,就是在大理寺。”
大理寺卿听明白他的意思堪称震惊:“你是说?”
薛理点点头:“如今坊间百姓还在过年,虽然我们开始做事,但在百姓看来我们应该无心做事,若是这个时候查他们,他们一定没有任何防备。”
“这个时候也会卸下平日的伪装?”大理寺卿补充。
薛理:“去刑部找几个生面孔,再挑几个机灵的评事,再带几个拳脚功夫不错的,换成他们自己的衣物,扮成陪女眷上香的样子,严查城中各大寺庙?”
大理寺卿看到画像下方的悬赏金额很是心动。
如他自己先前所言,仇家很多,所以他不敢贪,担心被仇家下套。以前买的地要交税,百亩土地一年的进项不够全家用上一个月。夫人又不擅长经营。大理寺卿还要维持他身为朝中大员的体面。这两年越发感到捉襟见肘。
大理寺卿指着赏钱,看向薛理。
薛理:“大人可知仁和楼如何发赏钱?根据俸禄多少平分下去。”
大理寺卿算算他的俸禄,倘若评事得一贯,他可以分到十贯, “通明的主意极好,你在这里安排,本官这就去找刑部尚书!”说完他就出去令人备马。
年前刑部把要紧的案子办完了,如今上到尚书下到没品的小吏都在屋里打哈欠。
大理寺卿见着刑部尚书就提议趁着要犯过年放松警惕,两家出其不意,届时把赏钱分了。
没人跟钱过不去,何况刑部众人很清闲。刑部尚书令生面孔侍郎带队,大理寺这边令右侍郎带队,两家抽调上百人,一个寺庙五六人,同时行动。
右少卿带人陆陆续续出去,大理寺卿想起一件事:“通明,为何只查寺庙不查道观?”
薛理:“道观不是说句我想出家就能进。招摇撞骗的假道士也要看几本风水术。假和尚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化到斋饭!倘若你是急需躲藏的江洋大盗,你是剃成光头,还是学风水进道观?”
学风水就要识字,即便不识字,也要买本书找人读给他听。有这功夫都够跑到关外了。
大理寺卿:“我们就在家等消息?”
薛理去厨房找来一个火盆,二人在廊檐下围炉煮茶。
大理寺卿不懂:“为何不在室内?”
“门窗关上,容易被炭火熏晕过去。若是门窗打开,室内和室外有何不同?”薛理问。
大理寺卿闻言感到匪夷所思:“你怎么什么都懂?”
“卑职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很冷,有一户村民睡前在屋里点个火盆。翌日等邻居觉得奇怪,太阳都出来了,这家人怎么还没起就去敲门。然而无人应答。邻居意识到出事了,报官后撞开门,身体都江了。”薛理小时候是有这么一件事,但不是发生在山东村,而是发生在丹阳县城,“死者亲友认为他们全家是被人毒死的。后来请来临安府的仵作,仵作确定是中毒,但是炭火中的毒!”
大理寺卿不禁说:“本官也看到过类似案件。”
薛理顺嘴问,哪一年的案子。
两人聊了几起案件,太阳升高,眼看要到饭点,喝了一肚子水的大理寺卿出恭,回来看到院中仍然安静极了,“通明,先用饭吧。我看还有得等。”
薛理:“卑职感觉他们回来了。”
大理寺卿摇摇头去洗手。
薛理把火盆等物收起来,洗洗手从室内出来,果不其然,满院子人,还有三个和尚。
听到动静匆匆跑出来的大理寺卿看着光头不可思议,哪怕已有心理准备。
薛理走过去:“只有这三人?”
三个和尚抬头。
薛理:“认识我吗?”
三人跟没听见似的。
薛理:“大理寺少卿,薛通明!”
三人陡然睁大眼睛。
薛理:“看来听说过本官的大名啊。想必几位也听说过,薛通明言出必行!”
三人神色微动。
“坊间有句话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在我这里,坦白从宽,我可以叫家人同你们见上一面,或者留个全尸。若是有重大立功表现,此生还有可能出去。”薛理不待几人开口,令人把他们带下去分开审。 右少卿累得口干舌燥,想说饭后再审,然而评事等人太听话,薛理话音落下,他们就把人带下去。
右少卿噎了一下,待人走远才想起来说:“通明,他们都饿了——”
大理寺卿打断:“这个时候他们的防备心最弱!要是叫他们吃饱,想想自己犯的案子,交代出十个同伙也不可能免了他们的死罪,他们定会跟刚才一样闭口不言!”
右少卿恍然大悟:“卑职真是饿糊涂了。”
大理寺卿看向薛理:“待会去刑部看看?”
薛理:“刑部章大人比卑职会审会查。”
大理寺卿:“那就吃饭!本官倒要看看清净之地藏了多少污垢!”
第196章 番外5
薛通明言出必行的名气太大。
江洋大盗也好,贩夫走卒也罢,都深信薛通明言而有信!
是以三个假和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理寺卿吃过饭又眯一会,醒来得知还在审,他心慌,找到薛理问:“这得有多少污垢?”
薛理:“审的越多,我等拿到的赏钱也会跟着增多。大人与钱有仇吗?”
“本官担心牵扯到太多出家人,回头信徒围攻大理寺。”大理寺卿道,“某些人可能还骂咱们穷疯了,连出家人的钱财都不放过!”
薛理:“鬼迷心窍的人是少数。没了寺庙还有道观。没了寿星还可以拜财神。这座庙为富不仁,换一个便是。那零星几个信徒成不了气候!”
大理寺卿冷不丁想起春节期间他夫人拜了观音又拜财神,门上贴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他夫人连灶王爷都没放过,早晚烧香。
除夕和年初一两日厅堂和厨房跟仙境似的。大理寺卿被熏得头晕,数落夫人几句,夫人反而说他不懂,礼多神不怪!
“通明言之有理。”大理寺卿想起新皇登基不到两年,定会借此施恩,兴许他一人的赏钱加朝廷赏赐就有百余贯。
与此同时,刑部也在审。
起初只审到些许皮毛。章大人想来大理寺看看情况,因此想到薛理,想到他在坊间的名气,就告诉假和尚,大理寺也在审,薛通明是主审官。薛通明的大名想必他听说过,被薛通明抓到的假和尚要是全交代,可就没他什么事了。
为了立功,刑部的假和尚不再迟疑,刑部官员问什么他们说什么。发现主审官不满意,他们如倒豆子一般,连哪些和尚犯戒都抖露出来。
傍晚,刑部官员带着厚厚的审讯记录前往大理寺。
由于涉及到许多事,又因为是两府联合行动,以免查重了浪费物力财力,章大人问大理寺卿先查哪方面,
大理寺卿叫薛理说几句。
薛理看向大理寺卿:“大人可知百姓最恨什么?”
章大人:“贪赃枉法!”
薛理微微摇头:“贪赃枉法若是为了百姓,在百姓眼中是义士。百姓只恨为富不仁!好比卑职夫人林掌柜,坊间百姓都知道身为掌柜的可以拿到许多俸禄,只看她衣着也能看出一二,为何不恨她?只因自从她接管仁和楼年年施粥。接管丰庆楼之后每年去两次慈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