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71节
  林知了:“是的。”
  想买茶饼的食客问:“林掌柜,你会做吗?”
  林知了笑着说:“激将法对我没用啊。若是想吃,用做馓子的面——馓子很常见,几乎家家都会做吧?和面的时候加点茶粉,去市场买点绿豆沙,裹上绿豆沙捏成梅花状,可以上锅蒸,也可以过油炸。”
  准备结账走人的食客停下:“这个做法怎么那么像花馍?”
  “只是一个蒸一个炸。这东西贵是贵在茶粉。”林知了对想买茶饼的食客道,“就是我做,小小一个也要十文。别想跟雪衣豆沙一样五文一个。”
  食客闻言不再劝,决定回头叫家人试试。
  他沉默下来,林知了反而好奇:“你们都吃过茶饼?”
  给了钱准备出去的食客停下:“看着好看,又是茶做的,以前没吃过,我妻子觉得新鲜买过一次,不值!不如来你这里买两份雪衣豆沙和两份蛋糕。”
  林知了故意说:“也没见你买啊。”
  食客愣了一下,哭笑不得,转身对伙计说:“给我包两份雪衣豆沙和两份鸡蛋糕!”
  林知了:“四份才一百文。便宜吧?”
  食客不敢不点头,因为很便宜。
  林知了:“跟丰庆楼的免费蛋糕比起来如何?”
  食客不禁怪叫:“哪有免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块蛋糕在你这里十文,我要在那边点一碗三十文的羊肉面才能吃到,还没你卖的大!羊肉面的羊肉只有薄薄几块。每次看到丰庆楼的羊肉,我都忍不住佩服厨子的刀工。”
  林知了:“不说羊肉,说茶饼,听说吃的人很多,是近日京师最火的点心?”
  食客见她当真好奇,也认真起来:“怎么说呢。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吃一次不想尝第二次。”
  林知了脑海里浮现出“喜欢吃的不一定都舍得买”,顿时放心下来,“听说是个女厨子做的?”
  食客点头:“见过一次,说话温温柔柔的。论相貌,林掌柜,你别生气,跟你平分秋色!”
  去过丰庆楼的其他食客不禁附和:“林掌柜的性子一个可以打她仨。你别觉着我夸张,就说上次那俩人闹事,换成仁和楼前掌柜的都只能想到仗势欺人。你居然敢叫伙计去找仵作,还要开膛破肚。当日我们没被那俩人吓到,反而被你吓一跳!”
  林知了不在意地笑笑:“就当你们夸我啊。先坐吧。”
  伙计递来四份点心,那位食盒给林知了一串钱,正好百文。他拎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愈发觉得丰庆楼的茶饼不划算。
  虽然林知了听出食客嫌茶饼贵,可没听见食客嫌难吃,说明陈文君暂时稳住。林知了可不想看到她站稳,是以第二天就推出了京酱肉丝和卷饼,肉丝放中间,卷饼摆一圈,乍一看也像一朵花。
  又过几日,林知了用开水烫面,活成面团,揪成小剂子,里面包着糖,然后按成圆形小饼放油锅炸,正是油糕。
  刚出锅的油糕外皮酥脆,里面绵软,因为糖贵,是以也要五文钱一个。
  油糕同雪衣豆沙一样面对的是女人和小孩,因此没有男食客抱怨贵。
  因为女客和小孩喜欢油糕,男客喜欢京酱肉丝,若是一家人出来用饭,到仁和楼能吃到全家都喜欢的食物,以至于仁和楼跟以往一样日日客满。
  糖糕可以当主食顿顿吃,茶饼不适合,因为干巴巴的需要配茶。过了七八天,茶饼沦为和丰庆楼其他点心一样的待遇。
  丰庆楼新掌柜的时常令人来仁和楼买菜——如今店里管事知道提醒伙计换衣服,是以八月初十前丰庆楼掌柜的就吃到这两样食物。
  丰庆楼掌柜的叫厨子研究,陈文君认为油糕是糯米做的,因为软糯。管事厨子认为是面粉做的,软糯是加了别的东西。
  掌柜的不在意是用什么做的,只要结果。管事厨子提醒掌柜的,京酱肉丝是猪肉做的。我们主打羊肉牛肉和鱼肉。很多贵客不屑食猪肉,至今没有去过仁和楼,会不会因此对我们大失所望。
  丰庆楼掌柜的不敢赌这个可能性,就叫后厨做油糕。
  管事厨子不明白,仁和楼又不做羊肉面,也不做羊肉炖菜,只有一道炒羊肉和一道羊排,根本抢不走喜欢羊肉的食客,掌柜的为何天天盯着仁和楼。
  前掌柜不想想他弄多少吃闲饭的人进来,反而怪仁和楼抢客人导致丰庆楼收益减少,上告陛下,然后栽了。这个估计也干不长!
  管事厨子心里嘀咕,等人走了就把此事推给陈文君,理由是他要备菜没空研究糕点。陈厨子能做出茶饼,油糕对她而言想必不难。
  陈文君还没确定油糕是用米还是面粉做的,林知了的消息再次传进丰庆楼。
  八月十一日上午,林知了叫伙计在门外廊檐下放一张饭桌摆上月饼,五文一块,每天两百,四种口味,先到先得。
  往常街坊四邻买月饼都是一份一份,最少六块。若是家里只有俩人,买两块应应景,买不到!林知了一块一块的卖,兜里有点钱的小子姑娘都可以买一块尝尝,跟买糖葫芦似的。
  八月十四,学堂休息,章元朗跟他姐姐出来,看到仁和楼的月饼就买两块。他正要尝尝,看到林飞奴吃的月饼惊得睁大眼睛:“你——你吃的什么东西?”显然被里面的馅吓到。
  林飞奴央求了几日,今日才吃到韭菜鸡蛋馅月饼。此刻林飞奴一手一个,完整的那个递给他:“韭菜鸡蛋馅月饼啊。”
  饶是已经看到,章元朗闻言还是惊得张大嘴巴。
  林飞奴手里还剩一口:“你不嫌我脏,你说的,你尝尝?”
  小章公子就着他的手尝尝,也不是很恶心,好像可以接受,就把他的月饼掰两半,给林飞奴一半,“我尝尝啊。要是好吃,我就买这个。”
  买月饼的食客看过来,等看清里面是什么东西也惊得难以置信。
  端午节卖五花肉粽也就罢了,中秋节仁和楼居然卖韭菜鸡蛋月饼?林掌柜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敢于尝试的人还不少,问林飞奴店里有没有韭菜鸡蛋馅月饼。
  林飞奴万分惊喜,像是他乡遇故知:“你也喜欢?有,还有十几个。等着,我去拿!”
  厨子其实不想做。不巧薛理今日也休息,他喜欢吃韭菜鸡蛋馅饺子,听说小舅子想吃韭菜馅月饼,就跟厨子说都是面裹着馅料,味道应该大差不差,多做几个。
  厨子第一次听说月饼和饺子大差不差!
  薛理近日很忙,日日出城,脚底板都磨出水泡。厨子见他为国为民很是辛苦,就做二十个。
  厨子之所以知道此事还是林飞奴说的。他跟林知了抱怨,林知了不理他,他就找厨子说姐夫在外面跑一天,脚臭烘烘的,就算洗干净也有味,而可恶的姐夫担心熏到他姐,自己够不着脚侧面的水泡,就叫他用针挑。林飞奴说起这事还把手举起来叫厨子闻闻是不是一股脚臭味。
  在厨房忙着做月饼的厨子见林飞奴进来:“真有人买?”
  “陈氏做的茶饼都有人吃!”林飞奴端十个出去,到厨房门外又回来,“还有韭菜和鸡蛋吧?再给我做二十个!”
  厨子没理他,等他走了去院里找林知了。
  林知了点头。
  厨子:“卖不掉你吃啊?”
  林知了:“我们明天去乡下过节,带去给二哥二嫂尝尝。二哥家人多。”
  厨子想起两房奴仆,放心大胆地糟蹋食材。
  晌午,食客都知道仁和楼卖韭菜鸡蛋馅月饼。虽然他们自家就可以做,可是还是想尝尝仁和楼的。十个有九个食客撺掇林知了下午再做几个。
  林知了挑两个厨子叫他们去准备食材。
  下午申时三刻开卖。
  申时左右,丰庆楼掌柜的看到街坊四邻朝仁和楼走去,边走边笑嘻嘻地说:“也不知韭菜鸡蛋馅月饼什么味。”
  有街坊懒得过去,问丰庆楼有没有这种月饼。掌柜的被问懵了。搞清楚那种月饼是林知了灵机一动搞出来的,丰庆楼掌柜的就找陈文君,问她江南有没有这种月饼。陈文君表示闻所未闻。掌柜的盯着她问:“同是江南女子,你和林氏还是同乡,为何她可以想到,你想不到?”
  第129章 巧遇陈文君
  一派胡言!
  要说同为江南女子就该想法一样, 那他和薛理同为男子,薛理可以高中探花,怎么不见他也中一个!
  碍于现下不宜同他翻脸,陈文君叹气:“我也想啊。可我娘家同林家比不了。林氏自小读书, 很多菜是她根据古籍编的。还有一些菜是经她姐和薛理提点做出来的。掌柜的只知道她是薛理的妻子, 还不知道她姐的夫君是丹阳知县的妻弟吧?”
  丰庆楼掌柜的是一无所知。
  陈文君见他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 心里松了一口气, 面上又叹了口气:“可怜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话锋一转,“掌柜的有没有看过食谱?您教教我,兴许我也可以通过古人记载编几个菜。”
  丰庆楼掌柜无言以对就胡言乱语:“菜怎可乱编!什么韭菜鸡蛋馅月饼, 简直胡闹!我去后厨看看, 准备晚上开业!”说完就去后厨。
  陈文君望着他匆忙离去的背影不禁思索,看来这里的事做不长, 她应当早做打算。可是她怎么打算啊。
  在陈文君苦思冥想之际, 仁和楼新鲜出炉的韭菜鸡蛋馅月饼卖完了。
  街坊四邻对这小玩意没抱期待,买一个尝尝是因为不贵且好奇。然而不是很难吃,同鸡蛋馅饼相差无几。街坊四邻越发相信, 林掌柜出品只有不合胃口,没有难吃的东西。
  殊不知没卖完。
  今日八月十四,明日便是中秋佳节,街坊四邻买月饼过节,仁和楼的众人也要过节,林知了就叫厨子们每样做七十个。
  五十个拿去卖, 剩下的留众人过节。
  酉时左右,伙计把桌子抬进来,关上门窗,林知了叫厨子把月饼搬到院中, 一人两个,随便挑随便选。
  然而众人一动不动。在他们眼里月饼仿佛是什么毒/药。
  说起来也怪不得他们。先前因为厨子不会做月饼,做出的月饼不是馅料太薄,就是糊底。扔了会被街坊四邻骂糟蹋东西,只能众人自己吃。以至于上到厨子下至洗碗工都吃腻了。
  大花更是早在两日前看到月饼就躲。
  林知了叫薛瑜去店里拿包装纸,给每人包两个,“剩下的是我的。”随即又叫伙计把厨房的卤肉和鱼搬出来。
  店里人多,不需要洗碗工帮忙做月饼,上午林知了和采买出去买了许多猪下水和两斤重的鲤鱼,回来就把猪下水交给洗碗工清洗。
  七个外请的洗碗工和两名伙计,每人一条鱼和一斤卤好的猪下水。林知了和薛瑜也是如此。剩下的鱼和猪下水留着东宫出来的那些宫女太监过节。
  考虑到这些宫女太监没有亲人在身边,林知了还给他们一笔钱,叫他们明日买五斤五花肉和五斤排骨以及十斤各种水果。
  东西分好,洗碗工和两个外请的伙计回家,薛理套上店里的板车,架车载着林知了、林飞奴、薛瑜以及大花回家。
  仁和楼安静下来,宫女太监有些心慌,可是左右一看都是熟人,又踏实了。
  坐在板车上的林知了看着她在意的人都在身边,心里也踏实。
  回到家,林知了叫薛瑜和面,薛理去挑水,她把昨天换下的衣服洗了。
  昨天林知了同洗衣服的赵婆子提过,八月十四、十五和十六这三日不必过来,她要准备东西去乡下过节。是以昨天的衣服只能自己洗。
  衣服晾起来,天空暗下里,林知了摘几个茄子和一把豆角,茄子豆角一锅出,又把从店里带回来的二斤猪下水摆出来,晚饭便是手擀面就这两样。
  饭后,林知了叫弟弟刷锅洗碗。
  烧火烧成小花猫的林飞奴不乐意洗碗,“我可以做饭和烧火!”
  薛理:“我去吧。”
  林知了拉住他。薛理移开她的手:“他不想洗就不洗。再说了,又不是叫你洗。小鸽子才多大啊。”说完端着碗筷去厨房。
  林飞奴冲他姐挤眉弄眼一番跑去厨房:“姐夫,你把锅刷干净,我烧水,咱俩沐浴!”
  薛瑜在堂屋听到这番话,忍不住同林知了嘀咕:“不知真相的还以为是他亲弟弟。就这三哥也好意思怪我娘惯小侄子!”
  林知了:“这话你以前说过。”
  “说过就不能说了吗?”薛瑜看她擦桌子,去门外找扫帚,“以后三哥还这样,我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