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67节
  伙计就是对鸡爪百吃不厌的人之一,闻言不想推荐,可是鸡爪被摆出来,他不讲食客也能看见,“两文一个。可能不如鸡汤炖的香。”
  食客起身朝灶台走去,感觉跟以前吃的差别不大,再说,又是炸又是卤才两文钱一个,还有什么可挑的。
  食客一行三人就要十个。小鸡炖菜也不吃了,改吃牛腩和红烧肉,再来两个素菜和一份汤,三个馒头三个花卷,齐了!
  鸡爪炖烂,软糯脱骨,哪怕没有从中切开也不需要手拿着啃。经常来仁和楼用饭的人都不拘小节,是以看着这三位吃得香的食客都买一两个尝尝。
  过了两炷香,上百个鸡爪卖得一干二净!
  意犹未尽的食客想再买几个,没了!
  食客叫林知了明天多做点,林知了笑着回答:“能不能吃上这一口要看丰庆楼啊。”
  “丰庆楼?”食客没听懂。
  林知了:“丰庆楼请人杀鸡不要鸡爪,我找杀鸡人买的。若是丰庆楼得知我卖鸡爪,以后选择自己杀鸡且把鸡爪留下,诸位只能跟以前一样点个小鸡炖菜。”
  食客忍不住说:“我就奇怪怎么那么多鸡爪。原来如此。丰庆楼不会这么做吧?”
  “谁知道呢。”经过一顿饭的功夫,林知了也想到若是丰庆楼找一两个人丹阳商人打听,不可能同时推出煎包、拉面、鸡蛋糕、水晶饺、皮冻这些菜。结合她在市场看到陈氏,陈氏极有可能在丰庆楼。既然丰庆楼收下陈氏,就别怪她林知了趁机踩上一脚,“兴许这是最后一顿啊。”
  食客眉头微皱:“两文钱的东西,至于计较吗?”
  “但愿我想多了。”林知了停顿一下,“刚才那么多食客出去,若是吃的满意忍不住跟友人聊几句,传到丰庆楼,兴许丰庆楼新掌柜的此刻已经知道,正打算去找杀鸡的小贩告诉他此后他们自己杀鸡。”
  食客:“要是他知道你这样说,我估计他想这么干也不好意思。”
  丰庆楼掌柜的没有听见林知了的这番话。
  翌日清晨,林知了去买鸡爪,没了!
  正因昨晚丰庆楼掌柜的听客人说起林知了做了一盆鸡爪感到奇怪,仁和楼的鸡并不分开卖啊。随后想起自家的鸡没有爪子,当时就令伙计去找鸡贩子,问鸡爪子是不是卖给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
  只有林知了一人要一包鸡爪,小贩记忆深刻便据实以告。丰庆楼的伙计就说明天买活鸡。
  晌午在仁和楼没吃到鸡爪的食客晚上去丰庆楼故意点整鸡。
  今日丰庆楼的鸡有爪子,食客气笑了!
  食客不敢在丰庆楼闹事不等于怕掌柜的。上一个掌柜的因为什么被革职,有点门路的食客都听说了,是告仁和楼的刁状。
  这次又牵扯到仁和楼,食客就更不怕,动静闹大了大不了推给太子殿下和林掌柜。是以看到掌柜的出来问食客吃的如何,食客故意问:“掌柜的,你家的鸡不是没爪子吗?”
  食客的友人嫌他含蓄,直接问:“是不是听说仁和楼的林掌柜卖的鸡爪子是你不要的,所以哪怕你做不好,也不留给林掌柜?”
  掌柜的尴尬地笑着说:“以往担心吓着贵客,鸡爪切掉留我们自己吃。林掌柜卖的鸡爪跟我们没关系。”
  食客嗤之以鼻:“今天晌午林掌柜不卖鸡爪子,晚上你的鸡就长出爪子,与你无关?你非要这样认为,我们也无话可说!对不对?诸位?”
  在仁和楼吃过小鸡炖油炸鸡爪的食客听明白了,笑着附和。
  明明不是嘲笑,这位丰庆楼的新掌柜的依然臊红了脸。
  回到后厨,丰庆楼掌柜的气得满口脏话。好在他担心隔墙有耳没敢点明,更没敢提仁和楼。但是从前面来后厨端菜的伙计都知道他骂谁跟谁。
  掌柜的骂累了,问请来教厨子蛋糕拉面的女厨娘会不会做仁和楼的油炸鸡爪。
  女厨娘没听说过也没见过,自然不会。但她叫掌柜的买一份大家一起琢磨。
  翌日晌午,仁和楼出现两个拎着食盒的伙计。之所以一眼认出是伙计,因为俩人的衣服一样,食盒上还有“丰庆楼”三个字。
  放假在家闲着没事干就在店里当伙计的林飞奴看呆了,人进店他才反应过来追上去问人家买什么菜。
  俩人说两份小鸡炖菜。
  林飞奴看向他姐,卖还是不卖啊。
  林知了奇怪看她做什么,“快去告诉厨子啊。”
  少年满心复杂地叹了一口气,叫两人找个位子坐下,最少要等两炷香。
  两人找个靠窗的地方坐下就把食盒放桌上,不巧有字的那面正对着柜台,林知了瞠目结舌。
  随后来来往往的食客就发现林掌柜今日很反常,跟便秘似的。
  往日如葡萄般的大眼睛能笑成月牙,今日皮笑肉不笑。食客们看看伙计好像一个不少,她小姑子楼上楼下腿脚利索,弟弟也好好的,薛理不在定是在户部,家里店里都很好,不应该啊。
  难不成跟没有买到鸡爪有关?熟客亲自找林知了结账,宽慰她丰庆楼掌柜的这样小心眼早晚被陛下换掉。
  林知了敷衍地笑笑,叫他下次再来。
  食客见她心不在焉便不再打扰。
  两炷香后,那俩伙计拎着两份菜和两份油炸鸡胸肉离开,林飞奴到他姐身边低声问:“衣服不换,还用丰庆楼的食盒来买菜,他是故意膈应我们,还是说丰庆楼掌柜的是个傻子?”
  林知了:“这个时候丰庆楼很忙,可能伙计忘了。至于食盒,伙计不识字,没留意吧。”
  “那这两份小鸡炖菜带回去,丰庆楼掌柜的看到他俩的样子和食盒,岂不是要气晕过去?”林飞奴很是好奇,忍不住想跟上去看热闹。
  林知了朝她弟肩上拍一下:“你给我安分点啊。那是陛下的酒楼。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我们嘲笑丰庆楼,陛下脸上无光!”
  “林掌柜,刚才那俩人,我怎么瞧着那么像丰庆楼的伙计?”说话的食客边掏钱边朝林知了走来。
  店内食客不由得停下筷子竖起耳朵,脸上尽是好奇,没听错吧?丰庆楼派人过来买菜竟然还用店里的伙计,都不知道找几个生面孔?丰庆楼新掌柜的是真蠢,还是打量去过丰庆楼的食客不屑踏进仁和楼,是以没人认识伙计?
  林知了装傻:“哪俩?”
  “刚才出去的。”食客告诉林飞奴吃了什么就把钱给他。
  林知了皱眉:“不是谁家小厮吗?我看俩人衣服一样,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家奴。”
  “是丰庆楼的伙计!”食客很笃定,“前天晚上我才跟亲戚去过丰庆楼。其中一个伙计给我送过菜。”接过多出的铜板他就到门外朝西看去,随后回来就说,“往西去了,错不了!这是买回去研究啊?”
  林知了:“真是啊?不过既然开门做生意,我就不怕被模仿。管他是自己吃,还是学着做。”
  食客忍不住夸林知了大气,再想想这两日消失的鸡爪,又在心里腹诽,也不知道皇帝在哪儿找的人,一个比一个小家子气。
  皇帝哪有时间操心丰庆楼的事,少府监和另一个少府少监被查,丰庆楼掌柜的被辞,他就把这事交给另一个少府少监。至于现在丰庆楼掌柜的是黑是白多大年岁,秉性如何,皇帝一概不知。日后丰庆楼再出事,皇帝问责也是找少府少监。
  这些事寻常百姓自是无从知晓。
  薛理知道丰庆楼掌柜的是少府少监的人。也把此事告诉林知了,本意是不用担心同丰庆楼对上,陛下真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酒楼迁怒太子。
  正因如此,丰庆楼伙计都来到眼皮子底下,林知了也不慌,只是觉得拿着丰庆楼的食盒过来买菜这事很荒谬。
  可笑且令林知了没想到的是闹出这么大娄子,丰庆楼掌柜的全然不知。
  第126章 京酱肉丝
  丰庆楼前掌柜为了彰显清廉, 令账房抹掉赏钱,但这笔补贴切切实实进了伙计、厨子乃至洗菜工荷包里。
  丰庆楼买的食材贵,钱落到菜贩子手里,采买也不亏, 每次都趁着去市场选购食材用早饭, 有的时候多喝一碗羊汤, 有的时候吃上半斤牛肉。
  这种事就算被前掌柜发现也不会计较。不过是丰庆楼多卖一份点心的事。因此丰庆楼上到厨子下到洗碗工, 除了眼红他把亲戚弄进来,对前掌柜的是万分满意。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
  丰庆楼新掌柜的第一把火就烧了所有人,认为补贴多, 轻飘飘几个字去掉五成, 还特意强调他本人也是如此。
  若是丰庆楼是新掌柜的酒楼,伙计和厨子们最多私下里埋怨埋怨几句没有见过这么吝啬小气的东家。然而丰庆楼是皇帝的, 你替皇帝省什么钱。
  再说了, 皇帝是叫前掌柜带着亲戚滚犊子,辞了账房,其他人一个没动, 显然只是对前掌柜任人唯亲这一点不满。新掌柜的记住这一点别再犯,其他照旧不就行了。
  没看过史书,也没听说过“萧规曹随”的话本吗?
  厨子和伙计一闲下来就在心里诅咒新掌柜早日被查!
  第二把火是高价请个江南来的女厨子。
  女厨子初到酒楼告诉厨子们鸡蛋糕应当怎么做,怎么和面拉拉面,丰庆楼的厨子认为她真懂,是以对拿着高薪的她没有一丝不满。
  做水晶饺的时候女厨子上手示范, 竟然不如丰庆楼的小徒弟包的好,出自宫廷的厨子觉得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
  就在这个时候,丰庆楼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丰庆楼是城中最大的酒楼,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以在丰庆楼吃上一顿为荣。江南商人自然不例外。有人看到蛋糕忍不住惊呼一句:“丰庆楼也有蛋糕?”
  伙计闻言心里不快, 难道只许仁和楼有蛋糕,丰庆楼不配吗。伙计又不敢给客人甩脸子,就叫他尝尝跟在别的地方吃到的有何不同。
  客人没听出他话里有话,说跟他在临安府吃到的一模一样,没想到远在京师也能吃到临安味。
  伙计奇怪,难道不是仁和楼吗。伙计问临安府怎么会有鸡蛋糕。食客就说,“最先做鸡蛋糕的是林娘子,就是薛探花的妻子。她不但把凉皮的做法公之于众,还收了很多徒弟,教做拉面蛋糕和煎包。如今临安府和薛探花家乡丹阳县多了几十家蛋糕店、煎包店和拉面店。粗粗估算,这三样养活了最少三百人。”
  伙计惊呆了。
  食客今年第一次来京师,以为仁和楼还是去年的仁和楼,不知道如今的掌柜姓林,看到伙计失态,潜意识认为他被这么大气的女子惊到。食客颇为可惜地感叹,“听闻林娘子随薛探花来到京师,日后去丹阳再也吃不到便宜又实惠的肉夹饼和卤肉拉面。”
  伙计回过神就问食客,像拉面、鸡蛋糕这几样,是不是很多临安和丹阳人都会做。食客不假思索地表示,“那是自然!”伙计到后厨端菜,趁着女厨子不注意把此事告诉厨房管事大厨子。
  女厨子的月钱比宫里出来的大厨多两贯,大厨子不差这两贯,但心里堵得慌。又担心伙计搞错了,他故意叫女厨子帮忙炒菜。
  应该闭着眼就能做出一道菜的老厨子在加盐和酱油的时候竟然犹豫起来?宫里出来的大厨子就劝自己,兴许她擅长面食。翌日请她帮忙调馒头馅料——丰庆楼的馒头有馅,她调的大差不差,但手法生疏。又请她帮忙蒸炊饼,她愈发生疏,显然不擅长面食。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大厨子断定这个女厨子是个女骗子。当他把此事告诉丰庆楼掌柜的,掌柜的竟然说她是不擅长面食和炒菜,因为鱼米之乡吃米饭喜海鲜,而海鲜多是蒸煮。
  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厨子因此很是不满。转念一想丰庆楼的月薪不低,吃的很好,掌柜的给女厨子高薪又不是叫他掏钱,算了,算了!
  可是掌柜的还有第三把火,这把火烧是不许后厨跟以前一样剩什么吃什么。中午若是剩两只鸡,用大料酱油卤了,留着晚上卖。
  掌柜的给丰庆楼众人规定几荤几素。
  以前客人走后厨子不想做饭,洗菜工不想洗菜,就看看厨房有什么,厨子一锅炖或者两锅出,众人想吃什么盛什么,如今只能吃那几样。饶是比以前吃的好,此举也叫众人不满。
  然而掌柜的是皇帝的人,不满也得忍着。何况这些事告到官府,厨子和伙计也不占理。
  再说今日,店里正忙,掌柜的随手点两个伙计,给他们五百钱,叫他们去仁和楼买小鸡炖菜。伙计忙得晕头转向,能想到拿食盒就已经很好,哪还记得换衣服。
  丰庆楼前店和后厨都有个管事的,前店管事看到俩人回来就说他给掌柜的送去,都等急了。走近一看食盒上的字,管事脸色惊变,尴尬到险些抠出一座丰庆楼。俩伙计不明所以,管事的感觉要是说实话,他俩这个月月钱就没了。管事就叫他俩忙别的去。
  管事找个没人的包间把菜拿出来,挑两个伙计端炖菜,他端着两盘油炸鸡胸肉,一起送去后厨。
  是以丰庆楼新掌柜的对此毫不知情。
  因为丰庆楼和仁和楼离得近,两边食客有一半重叠,又有许多食客吃不到便宜的虎皮鸡爪心中不快,故意替丰庆楼扬名。不过五日,丰庆楼伙计拿着丰庆楼特有的食盒去仁和楼买菜一事就传遍东市。
  菜贩子都听说了。
  几日后,朦朦胧胧的清晨,林知了带着采买去市场,给仁和楼送炭的小贩一见着她就问:“林掌柜,听说丰庆楼新掌柜叫伙计去你店里买菜,真的假的?我还听说伙计连衣服都没换,拎的还是丰庆楼平日里给人送菜的食盒?”
  林知了:“我也听说了。不过当时店里人太多,我没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