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66节
薛二婶不搭理他,瞪一眼胆小怕事的儿媳妇,又瞪一眼多嘴多舌的薛伯仁。
薛大哥意识到自己猜对了,问薛伯仁知道不知道陈氏现在在哪里。薛伯仁知道又不知道:“在临安府。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那个商人的娘在县城。瓷器商人回来看他娘,陈氏会跟过来。”
村长不禁犯愁:“临安府那么大,去哪儿找她?”
“回头我写信告诉三弟,让他和三弟妹留意着。”薛大哥指着薛二婶,“再敢使坏别怪我不客气!”
薛母:“这事你别管。她去我也去。她敢闹事,我跟她同归于尽!”
薛大哥不禁说:“别说气话!”
薛母:“我没说气话!”
薛大哥依然认为他娘说气话。
若是薛理在此会发现他娘很认真,她真敢!
苏娘子看着村民防薛二婶像防贼一样,估计以后她进城买肉都会有人步步紧随,再也没有机会去找薛理,就劝婆婆回城。
薛大哥想起他娘嘴边的血,劝她去济世堂找大夫。
薛母说完“没事”,吐出一口血。薛大哥吓得变脸,苏娘子安慰他是唾沫和血。即便如此也瘆人,苏娘子劝她回城。
村里人也劝她回去,端的怕她一病不起,薛理不得不回村守孝。
薛大哥和苏娘子把薛母劝走,村长和族长轮流数落薛二婶。又担心薛二婶左耳进右耳出,族长威胁她和薛瑞的妻子,再敢没事找事就把她们休回娘家。
依照律法族长没有资格休掉薛二婶。但是族长可以去张丹萍娘家,叫她娘家族长把人接走。
张丹萍娘家有云英未嫁的姑娘,怕她不省事的名声传出去连累姑娘找不到好人家,届时必然会教训她。
先前薛琬被休,她娘家人都嫌丢人,何况薛二婶本人。因此薛二婶脸上终于有了几分惧怕。
看到她这样族长和村长才放心。
再说薛大哥,济世堂的大夫确定他娘没事,薛大哥才放心。家里有笔墨,他到家就给薛理写信。
薛大哥考虑到休沐日薛理不在户部,就把信寄到仁和楼。
六月十八日,正好休沐。仁和楼晌午刚开门信就送到。林知了震惊:“这才几天?”
薛理:“我给大哥的回信应该还在路上。定是出什么事了。”
林知了赶紧拆开。
看到妯娌二人打架的内容,林知了下意识揉眼睛,确定没看错也不敢相信,就递给薛理。薛理一段文字来来回回看了三遍,仍然难以置信:“娘打二婶?大哥是不是写错了?”
林知了:“你有可能胡扯,大哥不可能!”
想想薛大哥的性子,薛理不得不接受,但是感到诡异。林知了问:“后面写的什么?”
薛理:“写二婶之所以知道你在哪儿,我在哪儿,是听陈氏说的。来京师的路线可能也是找陈氏打听的。这女人想干什么?”
林知了:“见不到我们过得比她好吧。”
“她不会跟着那个瓷器商人过来吧?”薛理问。
林知了冷笑一声:“已经来了!”
薛理的手抖了一下,信纸落到柜台上,林知了折起来放柜台里面。薛理回过神:“你怎么知道?”
林知了见过啊。
因为天气越发炎热,薛二哥担心天天守着锅灶的林知了和薛瑜中暑,就在乡间摘了许多野草,可以清热去火。
林知了因此想到凉茶,要十文钱一斤找薛二哥买野草煮凉茶。薛二哥说乡间遍地都是,他带着几个小奴放牛放羊闲着没事摘的,钱就不必了。
林知了打算卖给食客,考虑到木炭贵,两文钱一海碗。这笔收益来往要入账,薛二哥不要这笔钱,她也不差这仨瓜俩枣,就和他上街买几个瓜,叫他带回去给那几个小孩吃。
就是这次,林知了远远看到陈氏。当时被太阳晒的头晕,薛二哥和林知了一致认为人有相似,他们眼花了。
如今看到大哥的信,林知了才敢确定没看错,“前几天我跟你说有个人像陈氏,你还记得吧?”
薛理记得:“算着日子,如果她生了,这个时候应该在家养胎。要是没生,过去一年了,也该被人撵回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京师。”
林知了:“我找人打听打听吧。”
“姐姐!”
薛理眉心一跳,朝外看去,不是章元朗又是哪个。
蹦蹦跳跳的章元朗看到薛理下意识停下,随即慢慢进来,像个很有教养很懂礼数的贵公子。
薛理看着他装腔作势的样子眼睛疼就去后院。
章元朗看着他出去,瞬间跳起来,扒着柜台低声说:“姐姐,我告诉你一件大事。”
林知了笑着点头。
“我姐夫说你店里有细作。”小章公子往左右看看,感觉拉面厨子和伙计能听到,移到林知了身边捂住嘴巴说:“我不骗你!丰庆楼也开始卖皮冻、拉面、蛋糕、煎包、凉皮和水晶饺。”
因为林知了在丹阳教会那么多人做蛋糕、拉面和煎包,而丹阳商人时常来京师卖丝绸茶叶,丰庆楼新掌柜若是有心一定能打听到,是以毫不意外,“只是这几样啊?”
“你知道?!”小章公子心里有些失落,以为可以帮到她。
林知了:“以前在丹阳有人找我学过。丹阳许多人都知道怎么做。丰庆楼可能是找丹阳商人打听的。你知不知道丰庆楼的蛋糕一份多少钱?”
小章公子苦大仇深地说:“坏就坏在这里!那个新掌柜缺了大德,他不要钱!去店里吃饭的人都送一份蛋糕。点菜的人不止送蛋糕,还送皮冻!”
林知了笑道:“那就更不用担心。”
“啊?”小章公子震惊,“有免费的谁还花钱买你的?”
林知了:“我知道你有钱,可你会为了一块蛋糕点几百文菜吗?”
小章公子奇怪:“为什么为了蛋糕点菜啊?我可以买。一块才十文!”说完他恍然大悟,“我懂了!”眼角余光看到雪衣豆沙:“姐姐,要是他们做出这个呢?”
林知了:“丰庆楼别的点心上百文,雪衣豆沙一份四十文,食客会因此嫌别的贵。只做雪衣豆沙和免费的蛋糕,他们是赔钱赚吆喝。因为他们请的厨子和伙计贵。”
小章公子:“所有菜品都降价呢?”
林知了:“厨子和伙计的月钱也会跟着降。你觉得厨子和伙计还能好好做事?比如你的丫鬟月钱本就不多,被你去掉五百,丫鬟能高兴吗?”
小章公子摇了摇头:“是我多虑了啊。”
林知了:“也不是。原先还因为做得不够好不能拿出来卖。听你这样说,我这就去拿出来。”
“什么呀?”小章公子跟去后厨。
第125章 丰庆楼新掌柜
林知了打开橱柜, 里面放着两筐和一大盆,盆中是炸好后冰过的鸡爪。冰是东宫出来的小太监做的。林知了亲眼看着他做,也没搞懂什么原理,不得不感叹古人是古不是傻。
说起鸡爪, 林知了以为丰庆楼换了掌柜的, 从此以后会买活鸡。然而没变。她和薛理分析, 因为丰庆楼去掉几十人, 洗菜的人变少忙不过来才跟以前一样找鸡贩子买收拾好的小鸡。
林知了做虎皮鸡爪的鸡爪自然就是丰庆楼不要的。
近日林知了天天买鸡爪,是因为天气炎热,伙计和厨子明显瘦了。为了省钱和给他们补身体, 林知了还会买猪下水和猪脚。
鸡爪就着炸里脊肉的油锅炸好, 午饭后食客走了厨子再卤,届时洗碗工也能吃到。洗碗工吃了鸡爪把下水洗干净, 厨子晚上卤熟, 捞出一半作为晚饭,另一半泡在热汤里留着第二天当早饭。
言归正传,林知了先把那盆鸡爪交给在厨房门外休息的厨子。
食客快来了, 这个时候卤鸡爪显然不是他们自己吃,厨子问:“卖吗?”
林知了点点头。
厨子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一是因为他不想天天啃鸡爪,偏偏其他人没吃够,掌柜的不能不买,他不得不做。其次是这盆鸡爪卖掉,往后日日一盆, 到月底可以多分上百文。
这个月他就比上个月多了上百文。他的月钱是六贯,赏钱两千多,因为吃住都在店里,掌柜的还给两身衣服, 用钱的地方极少,以至于上个月足足剩下八贯!快赶上他在东宫的月钱,还不用时刻待命!
另外两筐是酥油花卷和葱油花卷,一炷香前才蒸好。花卷比馒头用面少,因为加了油,同馒头一样三文钱一个。先前厨子要拿出去卖,林知了觉得不够好看,让他们再练几日。
此刻花卷还是热的,林知了请小章公子搭把手,一人端一筐。
林飞奴在店里,看到他同学端着吃力就过去接一下。
林知了用盘子盛四个花卷,叫伙计盛两碗豆腐汤和一份皮冻,又叫调凉皮的厨子做个拍黄瓜——调凉皮需要黄瓜丝,厨子那边有还没擦成丝的黄瓜,正好还可以用蒜汁和二八酱搅拌。
这些东西都放在门旁边桌上,请小章公子和林飞奴用午饭,林知了又送去四个刚出锅的水煎包和一碗红烧牛腩。
小章公子很是不好意思:“这么多啊?”
林知了:“你不是跟飞奴说,他姐就是你姐吗?跟姐姐见外啊?’
章元朗摇着头笑着说:“不见外!”
林知了:“吃吧。”
熟客进来,看到林飞奴手里的东西:“又帮林掌柜试菜啊?”
林知了:“新做的。跟馒头一样三文钱。来一个尝尝?”
熟客来俩,一个葱油花卷,一个油酥花卷,又要一份凉面和一份凉茶。
节俭的食客心里嫌卤肉面贵,煎鸡蛋一个两文不值,可是天天吃一碗素面和俩馒头也吃腻了,正好来了花卷,就选择素面一碗和俩花卷。
选择这样搭配的食客不少,两筐花卷卖完都没人嫌花卷品相不好。林知了决定明日午饭再加两筐花卷,煎饺、煎包、蒸饺和蒸包可以少做一些。亦或者不特意做,早上多做馅料,剩下多少馅料,晌午就卖多少。
过了大半个时辰,店里热闹极了,林知了担心进进出出的食客和端着菜奔波的伙计碰到刑部侍郎的金疙瘩,就叫他俩去后院草棚下玩耍。
门外还有俩随从,林知了叫随从回家,回头叫薛理送小章公子。随从对薛探花自然是万分放心,就回去用饭。
林知了把后门闩上,叫薛理去前面帮忙收钱,她去厨房看看鸡爪卤的如何。
每天这个时候后厨最忙,厨子正顾不上鸡爪,见她进来可算松了一口气。
林知了夹一个尝尝——买的多懒得一一切开。骨肉分离很入味,林知了先盛一碗给弟弟和章元朗。
林知了端着一盆鸡爪到店里,正好碰到薛瑜从楼上下来。小姑娘馋这一口,林知了朝后面看一下,她到厨房报了菜名就和俩小子到一处啃鸡爪。
林知了隔着来来往往的食客看一下薛理,薛大人微微摇头。林知了把鸡爪放在蒸笼旁边的灶台上。
刚刚进店的食客朝她走来:“我没看错吧?真是鸡爪子?”
林知了点头:“油炸后卤制,耗时费劲,刚刚出锅,两文钱一个。”
食客顿时觉得贵。
林知了看出他的嫌弃:“很多食客为了两个鸡爪点一份小鸡炖菜!”
犹豫着要不要点小鸡的食客闻言以为听错了,朝等着他点菜的伙计看过去,“鸡爪?”
薛大哥意识到自己猜对了,问薛伯仁知道不知道陈氏现在在哪里。薛伯仁知道又不知道:“在临安府。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那个商人的娘在县城。瓷器商人回来看他娘,陈氏会跟过来。”
村长不禁犯愁:“临安府那么大,去哪儿找她?”
“回头我写信告诉三弟,让他和三弟妹留意着。”薛大哥指着薛二婶,“再敢使坏别怪我不客气!”
薛母:“这事你别管。她去我也去。她敢闹事,我跟她同归于尽!”
薛大哥不禁说:“别说气话!”
薛母:“我没说气话!”
薛大哥依然认为他娘说气话。
若是薛理在此会发现他娘很认真,她真敢!
苏娘子看着村民防薛二婶像防贼一样,估计以后她进城买肉都会有人步步紧随,再也没有机会去找薛理,就劝婆婆回城。
薛大哥想起他娘嘴边的血,劝她去济世堂找大夫。
薛母说完“没事”,吐出一口血。薛大哥吓得变脸,苏娘子安慰他是唾沫和血。即便如此也瘆人,苏娘子劝她回城。
村里人也劝她回去,端的怕她一病不起,薛理不得不回村守孝。
薛大哥和苏娘子把薛母劝走,村长和族长轮流数落薛二婶。又担心薛二婶左耳进右耳出,族长威胁她和薛瑞的妻子,再敢没事找事就把她们休回娘家。
依照律法族长没有资格休掉薛二婶。但是族长可以去张丹萍娘家,叫她娘家族长把人接走。
张丹萍娘家有云英未嫁的姑娘,怕她不省事的名声传出去连累姑娘找不到好人家,届时必然会教训她。
先前薛琬被休,她娘家人都嫌丢人,何况薛二婶本人。因此薛二婶脸上终于有了几分惧怕。
看到她这样族长和村长才放心。
再说薛大哥,济世堂的大夫确定他娘没事,薛大哥才放心。家里有笔墨,他到家就给薛理写信。
薛大哥考虑到休沐日薛理不在户部,就把信寄到仁和楼。
六月十八日,正好休沐。仁和楼晌午刚开门信就送到。林知了震惊:“这才几天?”
薛理:“我给大哥的回信应该还在路上。定是出什么事了。”
林知了赶紧拆开。
看到妯娌二人打架的内容,林知了下意识揉眼睛,确定没看错也不敢相信,就递给薛理。薛理一段文字来来回回看了三遍,仍然难以置信:“娘打二婶?大哥是不是写错了?”
林知了:“你有可能胡扯,大哥不可能!”
想想薛大哥的性子,薛理不得不接受,但是感到诡异。林知了问:“后面写的什么?”
薛理:“写二婶之所以知道你在哪儿,我在哪儿,是听陈氏说的。来京师的路线可能也是找陈氏打听的。这女人想干什么?”
林知了:“见不到我们过得比她好吧。”
“她不会跟着那个瓷器商人过来吧?”薛理问。
林知了冷笑一声:“已经来了!”
薛理的手抖了一下,信纸落到柜台上,林知了折起来放柜台里面。薛理回过神:“你怎么知道?”
林知了见过啊。
因为天气越发炎热,薛二哥担心天天守着锅灶的林知了和薛瑜中暑,就在乡间摘了许多野草,可以清热去火。
林知了因此想到凉茶,要十文钱一斤找薛二哥买野草煮凉茶。薛二哥说乡间遍地都是,他带着几个小奴放牛放羊闲着没事摘的,钱就不必了。
林知了打算卖给食客,考虑到木炭贵,两文钱一海碗。这笔收益来往要入账,薛二哥不要这笔钱,她也不差这仨瓜俩枣,就和他上街买几个瓜,叫他带回去给那几个小孩吃。
就是这次,林知了远远看到陈氏。当时被太阳晒的头晕,薛二哥和林知了一致认为人有相似,他们眼花了。
如今看到大哥的信,林知了才敢确定没看错,“前几天我跟你说有个人像陈氏,你还记得吧?”
薛理记得:“算着日子,如果她生了,这个时候应该在家养胎。要是没生,过去一年了,也该被人撵回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京师。”
林知了:“我找人打听打听吧。”
“姐姐!”
薛理眉心一跳,朝外看去,不是章元朗又是哪个。
蹦蹦跳跳的章元朗看到薛理下意识停下,随即慢慢进来,像个很有教养很懂礼数的贵公子。
薛理看着他装腔作势的样子眼睛疼就去后院。
章元朗看着他出去,瞬间跳起来,扒着柜台低声说:“姐姐,我告诉你一件大事。”
林知了笑着点头。
“我姐夫说你店里有细作。”小章公子往左右看看,感觉拉面厨子和伙计能听到,移到林知了身边捂住嘴巴说:“我不骗你!丰庆楼也开始卖皮冻、拉面、蛋糕、煎包、凉皮和水晶饺。”
因为林知了在丹阳教会那么多人做蛋糕、拉面和煎包,而丹阳商人时常来京师卖丝绸茶叶,丰庆楼新掌柜若是有心一定能打听到,是以毫不意外,“只是这几样啊?”
“你知道?!”小章公子心里有些失落,以为可以帮到她。
林知了:“以前在丹阳有人找我学过。丹阳许多人都知道怎么做。丰庆楼可能是找丹阳商人打听的。你知不知道丰庆楼的蛋糕一份多少钱?”
小章公子苦大仇深地说:“坏就坏在这里!那个新掌柜缺了大德,他不要钱!去店里吃饭的人都送一份蛋糕。点菜的人不止送蛋糕,还送皮冻!”
林知了笑道:“那就更不用担心。”
“啊?”小章公子震惊,“有免费的谁还花钱买你的?”
林知了:“我知道你有钱,可你会为了一块蛋糕点几百文菜吗?”
小章公子奇怪:“为什么为了蛋糕点菜啊?我可以买。一块才十文!”说完他恍然大悟,“我懂了!”眼角余光看到雪衣豆沙:“姐姐,要是他们做出这个呢?”
林知了:“丰庆楼别的点心上百文,雪衣豆沙一份四十文,食客会因此嫌别的贵。只做雪衣豆沙和免费的蛋糕,他们是赔钱赚吆喝。因为他们请的厨子和伙计贵。”
小章公子:“所有菜品都降价呢?”
林知了:“厨子和伙计的月钱也会跟着降。你觉得厨子和伙计还能好好做事?比如你的丫鬟月钱本就不多,被你去掉五百,丫鬟能高兴吗?”
小章公子摇了摇头:“是我多虑了啊。”
林知了:“也不是。原先还因为做得不够好不能拿出来卖。听你这样说,我这就去拿出来。”
“什么呀?”小章公子跟去后厨。
第125章 丰庆楼新掌柜
林知了打开橱柜, 里面放着两筐和一大盆,盆中是炸好后冰过的鸡爪。冰是东宫出来的小太监做的。林知了亲眼看着他做,也没搞懂什么原理,不得不感叹古人是古不是傻。
说起鸡爪, 林知了以为丰庆楼换了掌柜的, 从此以后会买活鸡。然而没变。她和薛理分析, 因为丰庆楼去掉几十人, 洗菜的人变少忙不过来才跟以前一样找鸡贩子买收拾好的小鸡。
林知了做虎皮鸡爪的鸡爪自然就是丰庆楼不要的。
近日林知了天天买鸡爪,是因为天气炎热,伙计和厨子明显瘦了。为了省钱和给他们补身体, 林知了还会买猪下水和猪脚。
鸡爪就着炸里脊肉的油锅炸好, 午饭后食客走了厨子再卤,届时洗碗工也能吃到。洗碗工吃了鸡爪把下水洗干净, 厨子晚上卤熟, 捞出一半作为晚饭,另一半泡在热汤里留着第二天当早饭。
言归正传,林知了先把那盆鸡爪交给在厨房门外休息的厨子。
食客快来了, 这个时候卤鸡爪显然不是他们自己吃,厨子问:“卖吗?”
林知了点点头。
厨子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一是因为他不想天天啃鸡爪,偏偏其他人没吃够,掌柜的不能不买,他不得不做。其次是这盆鸡爪卖掉,往后日日一盆, 到月底可以多分上百文。
这个月他就比上个月多了上百文。他的月钱是六贯,赏钱两千多,因为吃住都在店里,掌柜的还给两身衣服, 用钱的地方极少,以至于上个月足足剩下八贯!快赶上他在东宫的月钱,还不用时刻待命!
另外两筐是酥油花卷和葱油花卷,一炷香前才蒸好。花卷比馒头用面少,因为加了油,同馒头一样三文钱一个。先前厨子要拿出去卖,林知了觉得不够好看,让他们再练几日。
此刻花卷还是热的,林知了请小章公子搭把手,一人端一筐。
林飞奴在店里,看到他同学端着吃力就过去接一下。
林知了用盘子盛四个花卷,叫伙计盛两碗豆腐汤和一份皮冻,又叫调凉皮的厨子做个拍黄瓜——调凉皮需要黄瓜丝,厨子那边有还没擦成丝的黄瓜,正好还可以用蒜汁和二八酱搅拌。
这些东西都放在门旁边桌上,请小章公子和林飞奴用午饭,林知了又送去四个刚出锅的水煎包和一碗红烧牛腩。
小章公子很是不好意思:“这么多啊?”
林知了:“你不是跟飞奴说,他姐就是你姐吗?跟姐姐见外啊?’
章元朗摇着头笑着说:“不见外!”
林知了:“吃吧。”
熟客进来,看到林飞奴手里的东西:“又帮林掌柜试菜啊?”
林知了:“新做的。跟馒头一样三文钱。来一个尝尝?”
熟客来俩,一个葱油花卷,一个油酥花卷,又要一份凉面和一份凉茶。
节俭的食客心里嫌卤肉面贵,煎鸡蛋一个两文不值,可是天天吃一碗素面和俩馒头也吃腻了,正好来了花卷,就选择素面一碗和俩花卷。
选择这样搭配的食客不少,两筐花卷卖完都没人嫌花卷品相不好。林知了决定明日午饭再加两筐花卷,煎饺、煎包、蒸饺和蒸包可以少做一些。亦或者不特意做,早上多做馅料,剩下多少馅料,晌午就卖多少。
过了大半个时辰,店里热闹极了,林知了担心进进出出的食客和端着菜奔波的伙计碰到刑部侍郎的金疙瘩,就叫他俩去后院草棚下玩耍。
门外还有俩随从,林知了叫随从回家,回头叫薛理送小章公子。随从对薛探花自然是万分放心,就回去用饭。
林知了把后门闩上,叫薛理去前面帮忙收钱,她去厨房看看鸡爪卤的如何。
每天这个时候后厨最忙,厨子正顾不上鸡爪,见她进来可算松了一口气。
林知了夹一个尝尝——买的多懒得一一切开。骨肉分离很入味,林知了先盛一碗给弟弟和章元朗。
林知了端着一盆鸡爪到店里,正好碰到薛瑜从楼上下来。小姑娘馋这一口,林知了朝后面看一下,她到厨房报了菜名就和俩小子到一处啃鸡爪。
林知了隔着来来往往的食客看一下薛理,薛大人微微摇头。林知了把鸡爪放在蒸笼旁边的灶台上。
刚刚进店的食客朝她走来:“我没看错吧?真是鸡爪子?”
林知了点头:“油炸后卤制,耗时费劲,刚刚出锅,两文钱一个。”
食客顿时觉得贵。
林知了看出他的嫌弃:“很多食客为了两个鸡爪点一份小鸡炖菜!”
犹豫着要不要点小鸡的食客闻言以为听错了,朝等着他点菜的伙计看过去,“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