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52节
林知了还没来得及问拐子窝在哪儿,“我们隔壁?”
薛二哥:“再西边。”
林知了很是意外:“离皇城也不算远啊。我以为在南边人多又乱的地方。像咱们附近租户极少,生面孔很打眼,他们隔三差五带个人回去,里长都没发现?”
说起这事,薛二哥放下筷子大谈特谈里长是帮凶,人都被绑了还不死心,反咬一口薛理不是中郎将。即便不是中郎将,看薛理的气质和做派也是朝廷命官。里长非但不怕,还想把薛理绑起来。
在薛理表明身份后里长还动手,他绑的可就不是薛理一人,而是对皇权的挑衅!
薛二哥感叹:“京师不愧是天子脚下,一个里长比丹阳县太爷还嚣张!”
刘丽娘此刻才意识到凶险:“三弟没事吧?”
薛二哥也是个心大的:“他能有什么事。进院二话不说就放箭。跟我年龄相仿的两个壮汉被他放倒我还跟做梦似的。”
薛理想叫二哥住口,林知了的目光转过来,薛理拿起碗筷老老实实吃面。
晚饭后,林知了去洗漱,没有追着他问东问西。薛理感觉是电闪雷鸣前的宁静。洗漱后回到卧室,林知了坐在床上,而不是躺下,薛理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林知了明知故问:“怎么不过来?不困啊?”
薛理磨磨蹭蹭过去:“娘子,有话好好说,可不许动手。明日我还要去部里报到。”
林知了似笑非笑地问:“不是喊我‘了了’喊的很顺口吗?”
“了了”二字不过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此刻薛理有点张不开口,“昼长夜短,明日五更天就要到酒店,再不睡可能起不来。”
林知了:“我身体好,一夜不睡早上也不困。况且店里有我的床铺,早饭后再睡也不迟。”
薛理又想发誓,耳边响起小舅子的话,想来林知了也不信因果鬼神那些东西,“再有下次,你带着林飞奴和薛瑜去店里,把我一人扔在家里?”
以前林知了认为薛理最在意薛母,其次是妹妹和两个兄长,她和小鸽子排最后。如今林知了觉得她在薛理心中应当高过薛瑜。薛理日日带着小鸽子,有道是,感情是处出来的。小鸽子应当仅次于她,反而是薛瑜排最后。至于薛二哥,他不算,他是二嫂的人!
薛瑜和小鸽子在薛理心中也许一样重要。不管谁先谁后,薛理敢把他俩扯进来,这次应当是认真的。
林知了:“身为朝廷命官,可不能跟无赖似的出尔反尔!”
薛理心里好笑,朝廷命官可比流氓无赖擅长颠倒黑白。
“娘子教训的是。是不是先休息?”今天下午在外面走了近一个半时辰,又抱着小孩走二里路,薛理此刻又困又累,到床上就忍不住打哈欠。
林知了发现他双眼无神,“明天再说。”
以薛理对她的了解,一觉醒来气就消了。否则凭他娘,陈氏和二婶以及薛瑞那么会气人,林知了但凡气性大点,早被他们气得跳河上吊。
“明天再说。娘子想怎么说怎么说。”薛理敷衍地点点头就把灯熄灭。
林知了看他这样又来气,朝他身上一巴掌。
薛理拉住她的手,把人带入怀中:“明天再打。”
林知了气笑了,“明天谁有空打你!”
回答她的是手上的力道消失。林知了感到不可思议,这就睡着了?
薛理睡着了。
薛理不止身体疲惫,心也累。跟拐子周旋一两个时辰,若非他足够有耐心,根本撑不到拐子家就会提前路出马脚。
林知了家安静下来,金吾卫可是各个不得眠。
中郎将王慕卿在家吃点东西,有力气上马就去拜访金吾卫将军,请求严查城中拐子。
将军跟拐子没有利益牵扯,对王慕卿的请求,他给出的回复是想怎么查怎么查。随即意识到天色已晚,将军看着窗外的明月,不确定地问:“这个时候?”
中郎将王慕卿据实以告,他小侄女被拐了。
王家兄弟几人孩子十多个,可是能被拐子骗走的,应当是兵部侍郎的小女儿,今年好像只有五岁。这个小姑娘金吾卫将军早有耳闻。
王家乃行伍出身,生的女儿阳气过重像儿子,生的儿子带有杀气。王家一直想要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对此王家也没抱希望,谁知真被王家盼到。
金吾卫将军听他夫人说过,兵部侍郎的夫人一辈子没做过针线活,为了小女儿放弃兵刃改拿针线。又说给孩子穿金戴玉,担心被阎王爷惦记上等等,简直是捧着怕掉,含着怕化。这样的孩子丢了,王家老太太不得昏过去!
将军强烈支持中郎将查,严查!又允许他征调这几日休假的金吾卫,彻查此事!
这等事情其实不必上报金吾卫将军。中郎将王慕卿特意走一遭,正是为了调用这两日休假的金吾卫。
得到想要的答案,中郎将立刻前往金吾卫府衙。这个时候王家人还没到薛理家。待王家接到孩子回到家中,王慕卿已经审出一批。
校尉带队出去拿人,不止拐子认识的拐子,还有买家。
本朝律法规定私下买卖人口都有罪,明知被拐仍然购买,其刑责只比拐子低一个等级。像薛理今日遇到的拐子,那个老太太负责哄心善的妙龄女子,中年女人负责哄小孩。这二人没有得手,就由家中唯一一位妙龄女子出面。三十岁左右的两名男子在家看住被哄骗的女子。薛理在奴仆市场外遇到的男子负责找买家。
分工明确,都参与进来,依照律令斩立决。然而金吾卫负责抓贼拿人,无权定罪。于是中郎将令人把拐子带下去,他审里长。
王慕卿日日在外骑马操练,肤色粗糙,且被晒得黝黑,留有胡须,又临近子时,很容易让人想到阎王。
做贼心虚的里长被单独带上来就面露胆怯。王慕卿又没有自报家门,他面容严肃的样子很有大将军的气势,里长愈发害怕。王慕卿一问他是否知罪。没等他二问三问,里长就如倒豆子般该说的不该说的,听到的见到的,全部和盘托出,只求放过不知情的儿女小辈。
放过不放过金吾卫说了不算。像这种案件,又发生在京师,金吾卫应当交给大理寺。王慕卿自然不会据实以告,只是叫长史记下。
随后又单独审了里长的妻子、大儿子和两个儿媳以及孙子孙女。哪怕除了里长的妻子其他人不知情,王慕卿也没把人放回去,理由是担心走漏了风声。
里长一家被带下去,王慕卿带领金吾卫拿人。拿下一批回到府衙就突审。直到仁和楼开门卖早饭,金吾卫才回到府衙休息。
王慕卿令人把案件证据以及拐子和帮凶,一切的一切都交给大理寺。他稍作休息要请众人吃饭,结果都睡着了。
昨晚王慕卿听到捉拿拐子的校尉描述,确定小孩是他小侄女。可是不曾亲眼看到,王慕卿心里不踏实,揉着眼角,强打起精神回家。
到家正好赶上他哥下朝。王慕卿告诉兄长,那些拐子之所有大胆什么人都敢哄,是因为朝中有人为他遮掩,人证物证都在大理寺。
兵部侍郎去大理寺调证据,晚上请兵部尚书、御史、大理寺以及金吾卫诸人去丰庆楼用饭。
翌日清晨,皇帝接到十几份奏章,两本来自大理寺,两本来自兵部,两本来自金吾卫,还有几本来自御史台。
此举有可能被皇帝怀疑结党,兵部侍郎不后悔。
皇帝倒是没有多想,谁结党不是冲着钱财或兵权,而是一群拐子。皇帝问内侍,这两日出什么事了。
昨晚内侍听休假回来的禁卫说这两天金吾卫四处捉拿拐子,他因此好奇,这种事知县就能办,哪用得着金吾卫出马。
禁卫告诉内侍,兵部侍郎的小女儿被拐,还不知道有没有找到。
内侍就把此事告诉皇帝。
皇帝也有个最疼的孩子——太子。这几年跟太子有了隔阂,忍不住怀疑太子的一举一动,若是谁把太子拐走,皇帝可以掘地三尺,京师血流成河!
皇帝理解兵部侍郎的愤怒,也没有想到天子脚下拐子竟如此猖獗,便令内侍去大理寺传达口谕,大理寺卿严查此事,所有涉事官吏严惩!
大理寺夯实一份证据就递给刑部一份,刑部立刻复核,忙成陀螺也不敢延后,端的怕兵部侍郎同他们拼命。
这几日林知了家也很忙。
庄稼不等人。薛二哥拿到钥匙就下乡,去左邻右舍家里看看人家有什么农具,他还缺什么。
刘丽娘在城里整理冬天的衣物。薛二哥从乡下回来把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拉走,刘丽娘在城里买农具看牲口,晌午去仁和楼搭把手。
薛二哥如蚂蚁搬家似的忙了四天,房子终于收拾好。可是这个时候,刘丽娘反而不想出城。
林知了安慰她离得近,以后请了账房,亦或者薛瑜可以独当一面,她就带着小鸽子去住两天。过段时间地里的活忙完,她和二哥也可以天天过来。
刘丽娘想起她还要买两房奴仆,届时叫奴仆看家喂牲口,她和薛二哥可以进城住几日,因此心中的不舍终于淡了许多。
薛理告诉他们休沐日再出城。
虽然刘丽娘不知道薛理要做什么,左右第二天休沐,夫妻二人就再住一晚。
翌日清晨,刘丽娘收拾她和薛二哥的换洗衣物以及牙刷等物。薛理和薛二哥再去奴仆市场。
上次薛理请奴仆市场的小吏帮他留意。小吏提醒薛理别抱希望,没人想去乡下种地。薛理告诉他,是仁和楼的厨子要请人。
小吏心说,厨子的田地就不累人了吗。因为看出薛理像朝中官吏,不敢泼冷水,就答应帮他问问。
薛理走后,小吏忍不住嘀咕,仁和楼是什么香饽饽吗?要说丰庆楼还差不多。他的同僚听闻此话多嘴问一句,什么仁和楼。小吏把薛理说的话告诉同僚。同僚颇为激动地说,“仁和楼的厨子是香饽饽。听说仁和楼的厨子互不藏私,到厨子家为奴为婢,定会得到他的指点。”
小吏把此事告诉所有卖身为奴的人。然而相信此事的人不多,只因太多师傅把徒弟当免费的奴仆使唤。
愿意相信此事的人也是半信半疑。其中有几位中年女子。薛二哥想买那几位,看起来就有力气干活。
薛理选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妇人,她还有俩孩子,是一对儿女,比小鸽子小几岁。看其相貌像罪臣家眷。薛理不想买这样的,就把小吏拉到一旁询问母子三人的情况。小吏很同情她,说丈夫猝死,公婆说她命硬把她赶出来,娘家回不去,又不想入勾栏,就来市场自卖为奴。
薛理决定要这三人,一来可以帮二嫂做酱。其次,那对儿女兴许会给二嫂带来好消息。薛理不信这种神神叨叨的事,可是像林知了所言,试试也无妨。
第二房奴仆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带着一对孙儿孙女,孙儿跟薛瑜年龄相仿,可以帮二哥犁地,女儿同小鸽子年龄相仿,可以放牛喂鸡喂羊。
交易前薛二哥不乐意,说老太太年迈,只能烧火洗刷。薛理提醒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是过两年二嫂身怀六甲,老人比年轻人懂得多。看老人的双手像干惯重活,兴许比他会种地。
薛理上次过来也见过她们,当时不愿意跟他和二哥走,定是怕种地累死。这种情况薛理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愿意卖给他,薛理就没再提之前的事。
薛理见二哥仍然犹豫:“地里的活可以请村里人帮忙。秋收过后把地租出去,只留十亩,你养几个力气大的做什么?冬天又不能晒酱。再说,小孩好管还是三十来岁的长舌妇好管?”
薛二哥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
若是他看中的几个妇人不巧都是薛二婶那样的,回头卖也卖不掉,薛二哥不敢想象,立刻决定听薛理的,就这两房!
薛理叫这两房人在市场等着,他买到马就去租两辆车,二哥回家赶毛驴拉二嫂。
-
前房主的家具都在,薛理把两房人打乱,年轻妇人和老妇人住一间,俩男孩住一间,俩女孩住一间。这三间偏房原本是前房主孙子孙女的房间。
薛理指着偏房最南边一间,原先房主放杂物的地方,对二哥说:“若是不想跟她们一口锅用饭,在这里修个厨房。”
薛二哥低声说:“先分开用饭。我看看她们的秉性。要能安心待下去,再叫你二嫂教她们做饭。”
薛理忘了,仁和楼厨子会做的菜二嫂都会。二嫂难免想在家做红烧肉亦或者蒜蓉茄子。这几人现在看着无依无靠,若是不留一手,过些日子把二嫂会的都学去,定会有人愿意为她们赎身。
薛理:“这事你心里有数就行。回头跟村里人闲聊,透露出你不太会种地,谁要帮你,你就问人家一天多少钱。他不收钱,或者象征性收五十文一百文,就按照我们先前说的那样。”
薛二哥明白,把地租给他们。“这些事以前就说过,我记着呢。你快回去吧。今日休沐店里一定很忙。”
薛理:“若是有人欺生,就说我是朝廷命官。”
薛二哥点头:“知道该怎么做。”
薛理其实还有点不放心。毕竟离城十多里,薛二哥和刘丽娘又是外乡人,若是晚上遇到点事,村里人不见得帮忙,找官府,官府在城里,可以说求救无门。
薛理快到村口,听到有人问“回去啊?”薛理停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薛理疑惑,见过她吗。
老妇人走进:“是我啊。你家的房子就是我帮你找的。”
薛理想起来了:“刘大哥岳父的妹妹?这几次过来怎么没有看到您?”
“买房那次我在女儿家。这几次都在地里捡麦穗。”老妇人看着他的马,“这马养得好!”
花了我六十贯啊。薛理想到他攒的钱不够,还找林知了拿二十两,就忍不住心疼钱,“在城里做事没有马不方便。你是从地里回来?”
薛二哥:“再西边。”
林知了很是意外:“离皇城也不算远啊。我以为在南边人多又乱的地方。像咱们附近租户极少,生面孔很打眼,他们隔三差五带个人回去,里长都没发现?”
说起这事,薛二哥放下筷子大谈特谈里长是帮凶,人都被绑了还不死心,反咬一口薛理不是中郎将。即便不是中郎将,看薛理的气质和做派也是朝廷命官。里长非但不怕,还想把薛理绑起来。
在薛理表明身份后里长还动手,他绑的可就不是薛理一人,而是对皇权的挑衅!
薛二哥感叹:“京师不愧是天子脚下,一个里长比丹阳县太爷还嚣张!”
刘丽娘此刻才意识到凶险:“三弟没事吧?”
薛二哥也是个心大的:“他能有什么事。进院二话不说就放箭。跟我年龄相仿的两个壮汉被他放倒我还跟做梦似的。”
薛理想叫二哥住口,林知了的目光转过来,薛理拿起碗筷老老实实吃面。
晚饭后,林知了去洗漱,没有追着他问东问西。薛理感觉是电闪雷鸣前的宁静。洗漱后回到卧室,林知了坐在床上,而不是躺下,薛理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林知了明知故问:“怎么不过来?不困啊?”
薛理磨磨蹭蹭过去:“娘子,有话好好说,可不许动手。明日我还要去部里报到。”
林知了似笑非笑地问:“不是喊我‘了了’喊的很顺口吗?”
“了了”二字不过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此刻薛理有点张不开口,“昼长夜短,明日五更天就要到酒店,再不睡可能起不来。”
林知了:“我身体好,一夜不睡早上也不困。况且店里有我的床铺,早饭后再睡也不迟。”
薛理又想发誓,耳边响起小舅子的话,想来林知了也不信因果鬼神那些东西,“再有下次,你带着林飞奴和薛瑜去店里,把我一人扔在家里?”
以前林知了认为薛理最在意薛母,其次是妹妹和两个兄长,她和小鸽子排最后。如今林知了觉得她在薛理心中应当高过薛瑜。薛理日日带着小鸽子,有道是,感情是处出来的。小鸽子应当仅次于她,反而是薛瑜排最后。至于薛二哥,他不算,他是二嫂的人!
薛瑜和小鸽子在薛理心中也许一样重要。不管谁先谁后,薛理敢把他俩扯进来,这次应当是认真的。
林知了:“身为朝廷命官,可不能跟无赖似的出尔反尔!”
薛理心里好笑,朝廷命官可比流氓无赖擅长颠倒黑白。
“娘子教训的是。是不是先休息?”今天下午在外面走了近一个半时辰,又抱着小孩走二里路,薛理此刻又困又累,到床上就忍不住打哈欠。
林知了发现他双眼无神,“明天再说。”
以薛理对她的了解,一觉醒来气就消了。否则凭他娘,陈氏和二婶以及薛瑞那么会气人,林知了但凡气性大点,早被他们气得跳河上吊。
“明天再说。娘子想怎么说怎么说。”薛理敷衍地点点头就把灯熄灭。
林知了看他这样又来气,朝他身上一巴掌。
薛理拉住她的手,把人带入怀中:“明天再打。”
林知了气笑了,“明天谁有空打你!”
回答她的是手上的力道消失。林知了感到不可思议,这就睡着了?
薛理睡着了。
薛理不止身体疲惫,心也累。跟拐子周旋一两个时辰,若非他足够有耐心,根本撑不到拐子家就会提前路出马脚。
林知了家安静下来,金吾卫可是各个不得眠。
中郎将王慕卿在家吃点东西,有力气上马就去拜访金吾卫将军,请求严查城中拐子。
将军跟拐子没有利益牵扯,对王慕卿的请求,他给出的回复是想怎么查怎么查。随即意识到天色已晚,将军看着窗外的明月,不确定地问:“这个时候?”
中郎将王慕卿据实以告,他小侄女被拐了。
王家兄弟几人孩子十多个,可是能被拐子骗走的,应当是兵部侍郎的小女儿,今年好像只有五岁。这个小姑娘金吾卫将军早有耳闻。
王家乃行伍出身,生的女儿阳气过重像儿子,生的儿子带有杀气。王家一直想要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对此王家也没抱希望,谁知真被王家盼到。
金吾卫将军听他夫人说过,兵部侍郎的夫人一辈子没做过针线活,为了小女儿放弃兵刃改拿针线。又说给孩子穿金戴玉,担心被阎王爷惦记上等等,简直是捧着怕掉,含着怕化。这样的孩子丢了,王家老太太不得昏过去!
将军强烈支持中郎将查,严查!又允许他征调这几日休假的金吾卫,彻查此事!
这等事情其实不必上报金吾卫将军。中郎将王慕卿特意走一遭,正是为了调用这两日休假的金吾卫。
得到想要的答案,中郎将立刻前往金吾卫府衙。这个时候王家人还没到薛理家。待王家接到孩子回到家中,王慕卿已经审出一批。
校尉带队出去拿人,不止拐子认识的拐子,还有买家。
本朝律法规定私下买卖人口都有罪,明知被拐仍然购买,其刑责只比拐子低一个等级。像薛理今日遇到的拐子,那个老太太负责哄心善的妙龄女子,中年女人负责哄小孩。这二人没有得手,就由家中唯一一位妙龄女子出面。三十岁左右的两名男子在家看住被哄骗的女子。薛理在奴仆市场外遇到的男子负责找买家。
分工明确,都参与进来,依照律令斩立决。然而金吾卫负责抓贼拿人,无权定罪。于是中郎将令人把拐子带下去,他审里长。
王慕卿日日在外骑马操练,肤色粗糙,且被晒得黝黑,留有胡须,又临近子时,很容易让人想到阎王。
做贼心虚的里长被单独带上来就面露胆怯。王慕卿又没有自报家门,他面容严肃的样子很有大将军的气势,里长愈发害怕。王慕卿一问他是否知罪。没等他二问三问,里长就如倒豆子般该说的不该说的,听到的见到的,全部和盘托出,只求放过不知情的儿女小辈。
放过不放过金吾卫说了不算。像这种案件,又发生在京师,金吾卫应当交给大理寺。王慕卿自然不会据实以告,只是叫长史记下。
随后又单独审了里长的妻子、大儿子和两个儿媳以及孙子孙女。哪怕除了里长的妻子其他人不知情,王慕卿也没把人放回去,理由是担心走漏了风声。
里长一家被带下去,王慕卿带领金吾卫拿人。拿下一批回到府衙就突审。直到仁和楼开门卖早饭,金吾卫才回到府衙休息。
王慕卿令人把案件证据以及拐子和帮凶,一切的一切都交给大理寺。他稍作休息要请众人吃饭,结果都睡着了。
昨晚王慕卿听到捉拿拐子的校尉描述,确定小孩是他小侄女。可是不曾亲眼看到,王慕卿心里不踏实,揉着眼角,强打起精神回家。
到家正好赶上他哥下朝。王慕卿告诉兄长,那些拐子之所有大胆什么人都敢哄,是因为朝中有人为他遮掩,人证物证都在大理寺。
兵部侍郎去大理寺调证据,晚上请兵部尚书、御史、大理寺以及金吾卫诸人去丰庆楼用饭。
翌日清晨,皇帝接到十几份奏章,两本来自大理寺,两本来自兵部,两本来自金吾卫,还有几本来自御史台。
此举有可能被皇帝怀疑结党,兵部侍郎不后悔。
皇帝倒是没有多想,谁结党不是冲着钱财或兵权,而是一群拐子。皇帝问内侍,这两日出什么事了。
昨晚内侍听休假回来的禁卫说这两天金吾卫四处捉拿拐子,他因此好奇,这种事知县就能办,哪用得着金吾卫出马。
禁卫告诉内侍,兵部侍郎的小女儿被拐,还不知道有没有找到。
内侍就把此事告诉皇帝。
皇帝也有个最疼的孩子——太子。这几年跟太子有了隔阂,忍不住怀疑太子的一举一动,若是谁把太子拐走,皇帝可以掘地三尺,京师血流成河!
皇帝理解兵部侍郎的愤怒,也没有想到天子脚下拐子竟如此猖獗,便令内侍去大理寺传达口谕,大理寺卿严查此事,所有涉事官吏严惩!
大理寺夯实一份证据就递给刑部一份,刑部立刻复核,忙成陀螺也不敢延后,端的怕兵部侍郎同他们拼命。
这几日林知了家也很忙。
庄稼不等人。薛二哥拿到钥匙就下乡,去左邻右舍家里看看人家有什么农具,他还缺什么。
刘丽娘在城里整理冬天的衣物。薛二哥从乡下回来把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拉走,刘丽娘在城里买农具看牲口,晌午去仁和楼搭把手。
薛二哥如蚂蚁搬家似的忙了四天,房子终于收拾好。可是这个时候,刘丽娘反而不想出城。
林知了安慰她离得近,以后请了账房,亦或者薛瑜可以独当一面,她就带着小鸽子去住两天。过段时间地里的活忙完,她和二哥也可以天天过来。
刘丽娘想起她还要买两房奴仆,届时叫奴仆看家喂牲口,她和薛二哥可以进城住几日,因此心中的不舍终于淡了许多。
薛理告诉他们休沐日再出城。
虽然刘丽娘不知道薛理要做什么,左右第二天休沐,夫妻二人就再住一晚。
翌日清晨,刘丽娘收拾她和薛二哥的换洗衣物以及牙刷等物。薛理和薛二哥再去奴仆市场。
上次薛理请奴仆市场的小吏帮他留意。小吏提醒薛理别抱希望,没人想去乡下种地。薛理告诉他,是仁和楼的厨子要请人。
小吏心说,厨子的田地就不累人了吗。因为看出薛理像朝中官吏,不敢泼冷水,就答应帮他问问。
薛理走后,小吏忍不住嘀咕,仁和楼是什么香饽饽吗?要说丰庆楼还差不多。他的同僚听闻此话多嘴问一句,什么仁和楼。小吏把薛理说的话告诉同僚。同僚颇为激动地说,“仁和楼的厨子是香饽饽。听说仁和楼的厨子互不藏私,到厨子家为奴为婢,定会得到他的指点。”
小吏把此事告诉所有卖身为奴的人。然而相信此事的人不多,只因太多师傅把徒弟当免费的奴仆使唤。
愿意相信此事的人也是半信半疑。其中有几位中年女子。薛二哥想买那几位,看起来就有力气干活。
薛理选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妇人,她还有俩孩子,是一对儿女,比小鸽子小几岁。看其相貌像罪臣家眷。薛理不想买这样的,就把小吏拉到一旁询问母子三人的情况。小吏很同情她,说丈夫猝死,公婆说她命硬把她赶出来,娘家回不去,又不想入勾栏,就来市场自卖为奴。
薛理决定要这三人,一来可以帮二嫂做酱。其次,那对儿女兴许会给二嫂带来好消息。薛理不信这种神神叨叨的事,可是像林知了所言,试试也无妨。
第二房奴仆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带着一对孙儿孙女,孙儿跟薛瑜年龄相仿,可以帮二哥犁地,女儿同小鸽子年龄相仿,可以放牛喂鸡喂羊。
交易前薛二哥不乐意,说老太太年迈,只能烧火洗刷。薛理提醒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是过两年二嫂身怀六甲,老人比年轻人懂得多。看老人的双手像干惯重活,兴许比他会种地。
薛理上次过来也见过她们,当时不愿意跟他和二哥走,定是怕种地累死。这种情况薛理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愿意卖给他,薛理就没再提之前的事。
薛理见二哥仍然犹豫:“地里的活可以请村里人帮忙。秋收过后把地租出去,只留十亩,你养几个力气大的做什么?冬天又不能晒酱。再说,小孩好管还是三十来岁的长舌妇好管?”
薛二哥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
若是他看中的几个妇人不巧都是薛二婶那样的,回头卖也卖不掉,薛二哥不敢想象,立刻决定听薛理的,就这两房!
薛理叫这两房人在市场等着,他买到马就去租两辆车,二哥回家赶毛驴拉二嫂。
-
前房主的家具都在,薛理把两房人打乱,年轻妇人和老妇人住一间,俩男孩住一间,俩女孩住一间。这三间偏房原本是前房主孙子孙女的房间。
薛理指着偏房最南边一间,原先房主放杂物的地方,对二哥说:“若是不想跟她们一口锅用饭,在这里修个厨房。”
薛二哥低声说:“先分开用饭。我看看她们的秉性。要能安心待下去,再叫你二嫂教她们做饭。”
薛理忘了,仁和楼厨子会做的菜二嫂都会。二嫂难免想在家做红烧肉亦或者蒜蓉茄子。这几人现在看着无依无靠,若是不留一手,过些日子把二嫂会的都学去,定会有人愿意为她们赎身。
薛理:“这事你心里有数就行。回头跟村里人闲聊,透露出你不太会种地,谁要帮你,你就问人家一天多少钱。他不收钱,或者象征性收五十文一百文,就按照我们先前说的那样。”
薛二哥明白,把地租给他们。“这些事以前就说过,我记着呢。你快回去吧。今日休沐店里一定很忙。”
薛理:“若是有人欺生,就说我是朝廷命官。”
薛二哥点头:“知道该怎么做。”
薛理其实还有点不放心。毕竟离城十多里,薛二哥和刘丽娘又是外乡人,若是晚上遇到点事,村里人不见得帮忙,找官府,官府在城里,可以说求救无门。
薛理快到村口,听到有人问“回去啊?”薛理停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薛理疑惑,见过她吗。
老妇人走进:“是我啊。你家的房子就是我帮你找的。”
薛理想起来了:“刘大哥岳父的妹妹?这几次过来怎么没有看到您?”
“买房那次我在女儿家。这几次都在地里捡麦穗。”老妇人看着他的马,“这马养得好!”
花了我六十贯啊。薛理想到他攒的钱不够,还找林知了拿二十两,就忍不住心疼钱,“在城里做事没有马不方便。你是从地里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