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33节
林知了诧异,“你们是林飞奴的同窗啊?”
那位少年就要过去,闻言停下:“你认识林飞奴啊?”
“我是他姐。”林知了笑着说。
少年愣了一瞬,继而大怒:“好啊!林飞奴竟敢骗我!”
闻言林知了怀疑她弟隐瞒了一部分,“林飞奴可能没有骗你。虽然我是管事的,但这家店不是我的,另有东家。”先前薛理跟林知了说过,弟弟的同学吃过雪衣豆沙,开张后那些小子极有可能光顾。
少年又是一愣:“你你,你是管事的?仁和楼掌柜的?”
林知了点头。
少年不禁惊呼一声,想他活了小半辈子,阅店无数,见过许多管事娘子,可是那些都是小店!管理这么大酒楼的女管事他是第一回 见。林飞奴的姐姐定有过人之处!
全城找不到的雪衣豆沙,连宫里都没有,唯独出现在这里,少年笃定,林姐姐很厉害,“我和林飞奴是同窗,你是他姐姐,我可以喊你姐姐吗?”
林知了颔首:“可以啊。”
少年很是欢喜:“姐姐,除了雪衣豆沙,这里还有什么啊?”
原本想装不认识他的几个小子闻言决定重新认识他。
林知了失笑,走到蒸笼前:“有刚出锅的鸡蛋糕,还有水晶虾饺。这里还有拉面和刀削面。”
几个少年互看一眼,每样都想吃怎么办啊。
那就每人点一样!
林知了叫伙计招呼他们坐下,先把鸡蛋糕、雪衣豆沙和水晶蒸饺送过去,她做煎包和煎饺——煎包煎饺都包好了,她只需先后放到平底锅中便可。
一个雪衣豆沙吃下去,林飞奴的把兄弟想再要一盘,抬起头来就张大嘴巴。他的同窗见状回头看去,也不禁张大嘴巴。
这个时候男厨子在拉拉面,刘丽娘在他另一边做刀削面。一个拉,一个削,跟丰庆楼的戏法一样精彩。
七个小子皆放弃矜持,扒着木窗一探究竟。
路人和街坊此刻也看到了——林知了的柜台在门里边,柜台另一侧是宽大的窗,而拉面案板正好侧对窗口。路上行人纳闷,仁和楼不是酒店吗,怎么还有人变戏法。怀着好奇心走进一看在做面食,正好有点饿的路人就要一份拉面。
林知了提醒他选配菜,有猪肉有牛肉,还有煎蛋和炸蛋。林飞奴的同窗指着从未吃过的炸蛋要加一个。
林知了告诉他们猪肉丁也香。
会做雪衣豆沙的姐姐不会骗他!林飞奴的把兄弟要加猪肉。
伙计把加了炸蛋和肉的面送过去,这群小子又闻到一股香味。循香看去,林知了打开锅盖,把鸡蛋煎饺盛出,紧接着就做水煎包。
原本只想吃面的食客又买四个煎饺。
伙计把这位食客的煎饺送过去,也顺便给那七个小子送一盘,问他们要不要尝尝菜。
几个小子惊奇,直呼没想到还可以点菜。
仁和楼这么大的房子,如果只卖早餐,不一定能赚到钱。若是只卖菜,一顿午饭也不一定能赚到钱。林知了是不指望晚上有人进来。商户和匠人各回各家,有钱出来吃晚饭的人只会选择丰庆楼,是以林知了早午都卖面和饼。早上没有炒菜,晌午少了粥。
伙计报一下菜名,除了牛肉和羊肉,其他的菜几个少年闻所未闻,就叫伙计决定。伙计定下松鼠鱼、红烧牛腩、糖醋里脊和家常豆腐。其中家常豆腐林知了不会做,她也只记得大概做法,提点了几句,东宫出来的小徒弟就做出来。孜然羊肉她全然不会,也是东宫小徒弟做的。
伙计之所以没有选羊肉,只因这些非富即贵的小子定是三天两头吃羊肉,仁和楼的羊肉很有可能叫这些小公子失望。
红烧牛腩已经烧好,伙计到后厨就端过来。鱼已经切好,是在东宫当了几年徒弟刀工不错的小太监做的。他裹上团粉炸鱼,另一个厨子调酱汁,转眼间一条鱼出锅。打下手的两个采买配菜,他二人烧里脊和豆腐。
七个少年有一半喜欢酸甜口,吃得胃口大开,因此对别的食物也充满了期待,就问伙计还有什么。
伙计自然要告诉他还有烙饼和油饼夹肉,也是说给别的食客听的。两个小子要个来一份。
林知了提醒厨子把饼切两半,让他们几个都尝尝。
油饼夹里脊肉,白烙饼夹卤肉,几个小子不敢相信这两种肉都是猪肉。吃饱了仍然意犹未尽,请林知了打包蒸饺、肉夹饼和雪衣豆沙以及蛋糕。
仁和楼以前的管事巧立名目搂钱,所以哪能没有食盒。林知了要帮他们放食盒里,叫两个伙计送他们回去。
几个少年自是求之不得。
林知了打开蒸笼夹蒸饺,一个少年注意到底下好像有东西,就问她是什么。林知了回答没有馅料的馒头。
几个少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又要买十四个馒头。
就在这时,几位二十岁左右的公子鱼贯而入。
林飞奴的把兄弟姓章名元朗的小子惊呼:“珩哥?”
最先进来的男子脚步一顿:“小元朗?你怎么在这里?”
“我吃午饭啊。珩哥也是来吃午饭?”不待人回答,小章公子自顾自说,“珩哥你来对了。我跟你说,这个最好吃。”指着雪衣豆沙,“这个也好吃。”指着蛋糕,“这个我猜你肯定没吃过。”目光落在水晶饺上面。随即又眉飞色舞地显摆,“珩哥,你吃过拉面吗?有没有吃过刀削面?我猜没有!我建议你——你比我高,一个人可以点两份,都尝尝。还有还有,菜也好吃。我最喜欢松鼠鱼和糖醋里脊。家常豆腐,我觉得不咋地。他喜欢!”朝身边同学肩上一巴掌。
被称为珩哥的男子假装生气哼一声:“什么都好吃,唯独这个不好吃你买十几个?”目光落在还没来得及盖上的食盒上面。
章元朗顺着他的目光扭头看去,正是十多个大馒头:“我,我吃饱了。这个吃不下,我带回去慢慢品尝。”说完又觉得像骗人,馒头有什么好品尝的,“姐姐,我可以尝尝吗?”
林知了原本想招呼客人,听到这小子倒豆子似的说一堆,看起来不需要自己,她笑着从蒸笼里拿出热气腾腾的馒头,轻轻掰两半。章元朗看见了有种说不上来的奇怪。他的同窗也觉得奇怪:“好像跟我以前吃的不一样,是一层一层的?”
林知了把两半掰四块,递给离她最近的几个小公子:“是一层一层的。”
章元朗接过去,粗粗一看至少五层:“哇!姐姐,你是天下第一厨!”忽然想起她不是厨子,“你是天下第一大掌柜!”
第99章 端午安康
林知了失笑, 想叫他先尝尝看。然而又有人进来。林知了下意识看过去,有点意外,竟然是薛理回来了。
几个少年也朝外看去,小鸽子走进来, 章元朗不禁喊一声:“林飞奴!”
林飞奴看到几个同窗有点局促不安。章元朗哼一声:“是不是没脸见我们?你实话告诉我, 我会怪你啊?在你眼里我这么不懂事吗?”
林知了朝弟弟招招手。少年进来。林知了问他饿不饿。他有点饿, 但看到店里有客人, 还是摇了摇头。林知了递给他个馒头,少年接过去就啃一口。
章元朗见状也咬一口,竟然是甜的:“姐姐, 你放糖了呀?”
林知了:“很甜吗?”
“不!有回甘!我爹不喜欢甜食也会喜欢姐姐的馒头。”章元朗没想到越嚼越香, “姐姐,再给我拿, 拿十个!”
林知了一边拿馒头一边请刚才进来的几位公子楼上坐。
薛理带他们去一楼另一端, 远离滚烫的油锅。
那位“珩哥”坐下就想叫薛理报菜名,抬眼发现他似曾相识,“我是不是见过你?”
薛理:“李公子真是贵人多忘事。”
姓李名珩的公子霍然起身:“薛——”注意到店里还有几位食客, 压低声音,“薛探花?你怎么在这里?还是,伙计?”
薛理挺意外:“魏公公没有告诉你?陛下把这家店赏给殿下,殿下请的管事的就是我娘子。”
他说什么?管事的是女的?那个红衣女子不是厨娘?还是薛理的妻子?李珩和三位友人皆大为震撼!
这位李珩不是外人,乃太子妃的亲弟弟,日前听说仁和楼归了太子, 三月三开张,他就说届时带友人替太子暗访。
薛理:“吃面还是吃馒头和菜?”
李珩忍不住朝柜台看去,林知了满脸笑容地应付七个叽叽喳喳的少年,跟看起来克己复礼的薛探花真不像一家人。薛理又问一次, 李珩神色复杂地说:“你定吧。”
薛理吩咐伙计送两份点心,又叫二嫂做一碗拉面和一碗刀削面,再送四副碗筷过去,方便几人分开尝尝。随后又去厨房挑几个他们不曾吃过的菜。
回到前厅,那几个少年还在,蒸锅被堵得严严实实,以至于食客都看不清蒸笼里有什么,薛理不禁提醒:“肉饼凉了。”
章元朗不在意地说:“凉了放锅里热一下啊。”看到又有人进来,“你吃面还是饼?面和饼都好吃,我建议你都尝尝。”
食客一脸茫然。
薛理担心他把人吓走:“再不回去明日我就告诉你父亲,你在外面胡吃海喝!”
章元朗下意识问:“你认识我父亲吗?”
“刑部侍郎章大人,我们几日前才打过交道。”薛理道,“我在户部!”
章元朗脸色微变,看到他把兄弟和林知了,又有了底气:“你,你报上名来!”
“薛理,字通明!”
小章公子愣了一瞬,荷包往柜台一放,拽着同学就跑。同学不明所以:“怎么了?”
“他是薛探花!堂长天天夸的薛探花,叫我们跟他学的薛探花!”小章公子想起什么,回头问:“林飞奴,他怎么在这里?你又骗我?”
林飞奴示意伙计拎着食盒跟上,他去外面跟同学解释。
得知他是薛探花的小舅子,小章公子震惊,“你那本试题集,你说是你姐夫写的,就是他?”朝店里飞快地瞥一眼。
林飞奴点头。
薛理的目的是希望眼高于顶的权贵子弟看在试题集的份上别孤立南方农家子林飞奴。是以刚写好薛理就塞小舅子书包里。
章元朗把林飞奴当成好兄弟,自然不同他见外,每日都盯着他,怕错过甜点,然而叫他看到一本手编书。
那本书没有署名,章元朗以为他从丹阳小城带来的,扬言改日送他一本京师大儒手札。
想起那日情形,活泼开朗的小章公子要自闭。
小章公子不舍得怪自以为是的自己,就怪他把兄弟:“不是好事吗?为何还要故意瞒我?”
林飞奴冤枉啊。“我以为你认识我姐夫啊。”
“他都没有去过——”章元朗戛然而止,薛理去过学堂,不止一次,单单他就碰到过两次,然而他只想着玩,才懒得问他是谁。
章元朗自出生到此刻没有这么尴尬过。
林知了担心几个半大小子闹矛盾,从店里出来看到这一幕就出言解围,“天色不早,再不回去家里该急了。”左右看一下,很是奇怪,“没带随从?”
章元朗嘴快:“带什么随从,这点路又不会丢!”意识到此话有些失礼,“姐姐——”
林知了笑着说,“快回去吧。别叫章大人担忧。”
章元朗乖乖点头,趁着林知了不备,冲林飞奴指一下,意思不言而喻,不许再骗我!
林飞奴冲他哼一声翻个白眼。
林知了赶忙把弟弟拽进去,这死小子怎么还火上浇油!
姐弟二人前脚进去,后脚来了一群男人,最大不过三十岁,年少的也有二十岁。林知了见状很是好奇,这些人又是何方神圣。
然而没有看到在他们身后还有三三两两十几人。待所有人进来,林知了目之所及处全是人,慢慢悠悠的伙计们如临大敌,慢慢悠悠收拾碗筷的洗碗工们慌乱起来,在刘丽娘左右两侧炸饼和做拉面的厨子同手同脚。
刘丽娘安抚他们别慌,林知了走近迎客,快闲睡着的薛二哥来了精神,问他们在楼上还是楼下,吃面还是吃菜,吃菜有馒头和骨头汤。这几样都不想吃,他们还有胡辣汤,可以就馃子。
那位少年就要过去,闻言停下:“你认识林飞奴啊?”
“我是他姐。”林知了笑着说。
少年愣了一瞬,继而大怒:“好啊!林飞奴竟敢骗我!”
闻言林知了怀疑她弟隐瞒了一部分,“林飞奴可能没有骗你。虽然我是管事的,但这家店不是我的,另有东家。”先前薛理跟林知了说过,弟弟的同学吃过雪衣豆沙,开张后那些小子极有可能光顾。
少年又是一愣:“你你,你是管事的?仁和楼掌柜的?”
林知了点头。
少年不禁惊呼一声,想他活了小半辈子,阅店无数,见过许多管事娘子,可是那些都是小店!管理这么大酒楼的女管事他是第一回 见。林飞奴的姐姐定有过人之处!
全城找不到的雪衣豆沙,连宫里都没有,唯独出现在这里,少年笃定,林姐姐很厉害,“我和林飞奴是同窗,你是他姐姐,我可以喊你姐姐吗?”
林知了颔首:“可以啊。”
少年很是欢喜:“姐姐,除了雪衣豆沙,这里还有什么啊?”
原本想装不认识他的几个小子闻言决定重新认识他。
林知了失笑,走到蒸笼前:“有刚出锅的鸡蛋糕,还有水晶虾饺。这里还有拉面和刀削面。”
几个少年互看一眼,每样都想吃怎么办啊。
那就每人点一样!
林知了叫伙计招呼他们坐下,先把鸡蛋糕、雪衣豆沙和水晶蒸饺送过去,她做煎包和煎饺——煎包煎饺都包好了,她只需先后放到平底锅中便可。
一个雪衣豆沙吃下去,林飞奴的把兄弟想再要一盘,抬起头来就张大嘴巴。他的同窗见状回头看去,也不禁张大嘴巴。
这个时候男厨子在拉拉面,刘丽娘在他另一边做刀削面。一个拉,一个削,跟丰庆楼的戏法一样精彩。
七个小子皆放弃矜持,扒着木窗一探究竟。
路人和街坊此刻也看到了——林知了的柜台在门里边,柜台另一侧是宽大的窗,而拉面案板正好侧对窗口。路上行人纳闷,仁和楼不是酒店吗,怎么还有人变戏法。怀着好奇心走进一看在做面食,正好有点饿的路人就要一份拉面。
林知了提醒他选配菜,有猪肉有牛肉,还有煎蛋和炸蛋。林飞奴的同窗指着从未吃过的炸蛋要加一个。
林知了告诉他们猪肉丁也香。
会做雪衣豆沙的姐姐不会骗他!林飞奴的把兄弟要加猪肉。
伙计把加了炸蛋和肉的面送过去,这群小子又闻到一股香味。循香看去,林知了打开锅盖,把鸡蛋煎饺盛出,紧接着就做水煎包。
原本只想吃面的食客又买四个煎饺。
伙计把这位食客的煎饺送过去,也顺便给那七个小子送一盘,问他们要不要尝尝菜。
几个小子惊奇,直呼没想到还可以点菜。
仁和楼这么大的房子,如果只卖早餐,不一定能赚到钱。若是只卖菜,一顿午饭也不一定能赚到钱。林知了是不指望晚上有人进来。商户和匠人各回各家,有钱出来吃晚饭的人只会选择丰庆楼,是以林知了早午都卖面和饼。早上没有炒菜,晌午少了粥。
伙计报一下菜名,除了牛肉和羊肉,其他的菜几个少年闻所未闻,就叫伙计决定。伙计定下松鼠鱼、红烧牛腩、糖醋里脊和家常豆腐。其中家常豆腐林知了不会做,她也只记得大概做法,提点了几句,东宫出来的小徒弟就做出来。孜然羊肉她全然不会,也是东宫小徒弟做的。
伙计之所以没有选羊肉,只因这些非富即贵的小子定是三天两头吃羊肉,仁和楼的羊肉很有可能叫这些小公子失望。
红烧牛腩已经烧好,伙计到后厨就端过来。鱼已经切好,是在东宫当了几年徒弟刀工不错的小太监做的。他裹上团粉炸鱼,另一个厨子调酱汁,转眼间一条鱼出锅。打下手的两个采买配菜,他二人烧里脊和豆腐。
七个少年有一半喜欢酸甜口,吃得胃口大开,因此对别的食物也充满了期待,就问伙计还有什么。
伙计自然要告诉他还有烙饼和油饼夹肉,也是说给别的食客听的。两个小子要个来一份。
林知了提醒厨子把饼切两半,让他们几个都尝尝。
油饼夹里脊肉,白烙饼夹卤肉,几个小子不敢相信这两种肉都是猪肉。吃饱了仍然意犹未尽,请林知了打包蒸饺、肉夹饼和雪衣豆沙以及蛋糕。
仁和楼以前的管事巧立名目搂钱,所以哪能没有食盒。林知了要帮他们放食盒里,叫两个伙计送他们回去。
几个少年自是求之不得。
林知了打开蒸笼夹蒸饺,一个少年注意到底下好像有东西,就问她是什么。林知了回答没有馅料的馒头。
几个少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又要买十四个馒头。
就在这时,几位二十岁左右的公子鱼贯而入。
林飞奴的把兄弟姓章名元朗的小子惊呼:“珩哥?”
最先进来的男子脚步一顿:“小元朗?你怎么在这里?”
“我吃午饭啊。珩哥也是来吃午饭?”不待人回答,小章公子自顾自说,“珩哥你来对了。我跟你说,这个最好吃。”指着雪衣豆沙,“这个也好吃。”指着蛋糕,“这个我猜你肯定没吃过。”目光落在水晶饺上面。随即又眉飞色舞地显摆,“珩哥,你吃过拉面吗?有没有吃过刀削面?我猜没有!我建议你——你比我高,一个人可以点两份,都尝尝。还有还有,菜也好吃。我最喜欢松鼠鱼和糖醋里脊。家常豆腐,我觉得不咋地。他喜欢!”朝身边同学肩上一巴掌。
被称为珩哥的男子假装生气哼一声:“什么都好吃,唯独这个不好吃你买十几个?”目光落在还没来得及盖上的食盒上面。
章元朗顺着他的目光扭头看去,正是十多个大馒头:“我,我吃饱了。这个吃不下,我带回去慢慢品尝。”说完又觉得像骗人,馒头有什么好品尝的,“姐姐,我可以尝尝吗?”
林知了原本想招呼客人,听到这小子倒豆子似的说一堆,看起来不需要自己,她笑着从蒸笼里拿出热气腾腾的馒头,轻轻掰两半。章元朗看见了有种说不上来的奇怪。他的同窗也觉得奇怪:“好像跟我以前吃的不一样,是一层一层的?”
林知了把两半掰四块,递给离她最近的几个小公子:“是一层一层的。”
章元朗接过去,粗粗一看至少五层:“哇!姐姐,你是天下第一厨!”忽然想起她不是厨子,“你是天下第一大掌柜!”
第99章 端午安康
林知了失笑, 想叫他先尝尝看。然而又有人进来。林知了下意识看过去,有点意外,竟然是薛理回来了。
几个少年也朝外看去,小鸽子走进来, 章元朗不禁喊一声:“林飞奴!”
林飞奴看到几个同窗有点局促不安。章元朗哼一声:“是不是没脸见我们?你实话告诉我, 我会怪你啊?在你眼里我这么不懂事吗?”
林知了朝弟弟招招手。少年进来。林知了问他饿不饿。他有点饿, 但看到店里有客人, 还是摇了摇头。林知了递给他个馒头,少年接过去就啃一口。
章元朗见状也咬一口,竟然是甜的:“姐姐, 你放糖了呀?”
林知了:“很甜吗?”
“不!有回甘!我爹不喜欢甜食也会喜欢姐姐的馒头。”章元朗没想到越嚼越香, “姐姐,再给我拿, 拿十个!”
林知了一边拿馒头一边请刚才进来的几位公子楼上坐。
薛理带他们去一楼另一端, 远离滚烫的油锅。
那位“珩哥”坐下就想叫薛理报菜名,抬眼发现他似曾相识,“我是不是见过你?”
薛理:“李公子真是贵人多忘事。”
姓李名珩的公子霍然起身:“薛——”注意到店里还有几位食客, 压低声音,“薛探花?你怎么在这里?还是,伙计?”
薛理挺意外:“魏公公没有告诉你?陛下把这家店赏给殿下,殿下请的管事的就是我娘子。”
他说什么?管事的是女的?那个红衣女子不是厨娘?还是薛理的妻子?李珩和三位友人皆大为震撼!
这位李珩不是外人,乃太子妃的亲弟弟,日前听说仁和楼归了太子, 三月三开张,他就说届时带友人替太子暗访。
薛理:“吃面还是吃馒头和菜?”
李珩忍不住朝柜台看去,林知了满脸笑容地应付七个叽叽喳喳的少年,跟看起来克己复礼的薛探花真不像一家人。薛理又问一次, 李珩神色复杂地说:“你定吧。”
薛理吩咐伙计送两份点心,又叫二嫂做一碗拉面和一碗刀削面,再送四副碗筷过去,方便几人分开尝尝。随后又去厨房挑几个他们不曾吃过的菜。
回到前厅,那几个少年还在,蒸锅被堵得严严实实,以至于食客都看不清蒸笼里有什么,薛理不禁提醒:“肉饼凉了。”
章元朗不在意地说:“凉了放锅里热一下啊。”看到又有人进来,“你吃面还是饼?面和饼都好吃,我建议你都尝尝。”
食客一脸茫然。
薛理担心他把人吓走:“再不回去明日我就告诉你父亲,你在外面胡吃海喝!”
章元朗下意识问:“你认识我父亲吗?”
“刑部侍郎章大人,我们几日前才打过交道。”薛理道,“我在户部!”
章元朗脸色微变,看到他把兄弟和林知了,又有了底气:“你,你报上名来!”
“薛理,字通明!”
小章公子愣了一瞬,荷包往柜台一放,拽着同学就跑。同学不明所以:“怎么了?”
“他是薛探花!堂长天天夸的薛探花,叫我们跟他学的薛探花!”小章公子想起什么,回头问:“林飞奴,他怎么在这里?你又骗我?”
林飞奴示意伙计拎着食盒跟上,他去外面跟同学解释。
得知他是薛探花的小舅子,小章公子震惊,“你那本试题集,你说是你姐夫写的,就是他?”朝店里飞快地瞥一眼。
林飞奴点头。
薛理的目的是希望眼高于顶的权贵子弟看在试题集的份上别孤立南方农家子林飞奴。是以刚写好薛理就塞小舅子书包里。
章元朗把林飞奴当成好兄弟,自然不同他见外,每日都盯着他,怕错过甜点,然而叫他看到一本手编书。
那本书没有署名,章元朗以为他从丹阳小城带来的,扬言改日送他一本京师大儒手札。
想起那日情形,活泼开朗的小章公子要自闭。
小章公子不舍得怪自以为是的自己,就怪他把兄弟:“不是好事吗?为何还要故意瞒我?”
林飞奴冤枉啊。“我以为你认识我姐夫啊。”
“他都没有去过——”章元朗戛然而止,薛理去过学堂,不止一次,单单他就碰到过两次,然而他只想着玩,才懒得问他是谁。
章元朗自出生到此刻没有这么尴尬过。
林知了担心几个半大小子闹矛盾,从店里出来看到这一幕就出言解围,“天色不早,再不回去家里该急了。”左右看一下,很是奇怪,“没带随从?”
章元朗嘴快:“带什么随从,这点路又不会丢!”意识到此话有些失礼,“姐姐——”
林知了笑着说,“快回去吧。别叫章大人担忧。”
章元朗乖乖点头,趁着林知了不备,冲林飞奴指一下,意思不言而喻,不许再骗我!
林飞奴冲他哼一声翻个白眼。
林知了赶忙把弟弟拽进去,这死小子怎么还火上浇油!
姐弟二人前脚进去,后脚来了一群男人,最大不过三十岁,年少的也有二十岁。林知了见状很是好奇,这些人又是何方神圣。
然而没有看到在他们身后还有三三两两十几人。待所有人进来,林知了目之所及处全是人,慢慢悠悠的伙计们如临大敌,慢慢悠悠收拾碗筷的洗碗工们慌乱起来,在刘丽娘左右两侧炸饼和做拉面的厨子同手同脚。
刘丽娘安抚他们别慌,林知了走近迎客,快闲睡着的薛二哥来了精神,问他们在楼上还是楼下,吃面还是吃菜,吃菜有馒头和骨头汤。这几样都不想吃,他们还有胡辣汤,可以就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