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49节
此生可能等不到薛理求她接济,林蜻蜓心里很失望,转念一想,明早可以过去看看薛理伺候人,她又高兴得把剩下的饼赏给丫鬟们。
翌日清晨三更鸡鸣,林知了和刘丽娘起来。两人洗漱后就去店里,昨晚泡了糯米,林知了蒸饭煮粥,刘丽娘和面。
林知了看着米饭蒸好就把泡发的竹笋倒入骨头汤中。林知了在店里才放下盆就听到敲门声,刘丽娘不禁问:“天还没亮就有人吃饭?”
林知了:“声音好像从后门传过来的。”
薛二哥昨日睡得早,此刻也醒了,在院子里洗脸刷牙。听到敲门声,他过去一看,是送豆腐的。
薛二哥请人进来,刘丽娘把豆腐切小块放汤锅里,林知了给钱,顺便问送豆腐的人:“这个时辰叫你过来,是不是有点早啊?”
送豆腐的中年女子笑着说:“不早,不早,我相公五更天就出去了。”
林知了:“那日后早一刻钟吧。”
这位送豆腐的女子是林知了昨日下午碰到的,林知了问她每日只要一板豆腐可不可以送货上门。这位女子听说她是开店的,估计日日都要豆腐,思索片刻应下来,还比林知了去街上买便宜。
薛二哥的意思找林家买,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等城门打开,林家的豆腐进来根本来不及。
其实也可以叫林家头一天下午送过来,晚上煮汤的时候把豆腐放进去,林知了担心浸泡一夜汤里的酱油味都渗到豆腐里,食客们不喜欢。
林知了如今还需要林家这张大旗,不想让外人发现她跟林家断了关系,也想用林蜻蜓扯虎皮,就对薛二哥说道,过些日子再试试晚上炖豆腐。
卯时三刻,天蒙蒙亮,林知了拿掉木板,刘丽娘卸掉窗板,薛二哥把小菜碗筷等等都拿出来。
薛理和薛瑜从后院出来。薛二哥见状不禁问道:“三弟,吵醒你了?”
薛理:“昨晚睡得早。娘子,我可以做什么?”
林知了:“二嫂拉面,我做饼,我俩有时间可以卷饭团,二哥给客人盛粥和汤,你,收钱吧。”
薛瑜:“三嫂,我和昨日一样刷碗吗?”
林知了点头:“棚下锅里有热水,你来不及就喊二哥,叫相公给客人盛汤。”
薛理看着案板上两块面:“不是说早上不做面?”
林知了计划的很好,早上做饼和饭团,可是昨日跟客人说她还做早饭,要是觉着值这个价,明早再来。食客就接一句,“明早还来吃面。”
听了薛理的话,薛二哥叹气:“客人要吃啊。否则我也不用一大早起来洗青菜。幸好咱们院里有水井,用水方便。”
话音未落,便有人进来,试探地问:“是林娘子的面店吧?”
林知了一听这语气就是被友人介绍过来的,“是的,是的,您请进。”
刘丽娘去拉拉面,林知了等面煮熟了,夹一点竹笋放进去:“您是今日第一位客人,这是送您的。笋干吃得惯吧?”
这位食客没有想到还有意外之喜,连连点头:“吃得惯。”
林知了:“我们早上还有饭团,不加肉松只要四文钱。还有骨头豆腐汤,三文钱一琬。满满一碗汤有两块豆腐一点笋干。油饼三文钱一个。您不够再喊我。”
食客没有去过大酒店,小店繁忙人少,店家可没空跟食客聊天,他第一次遇到这么热情的店家,有些惶恐,再次连连点头。
这位客人吃到一半,炸油饼的香味飘出去,隔壁蒋掌柜从床上坐起来,摸摸咕咕叫的肚子,洗漱后就来买油饼。
蒋掌柜也喜欢里脊肉夹饼,里脊肉在井里放一夜没有变味,腌好后跟昨日一样,他浅尝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又要一碗汤。鲜汤入口,蒋掌柜感叹道:“林娘子,我看日后我家不用开火了。”
蒋掌柜话音刚落,昨日同样没有吃够的梁掌柜进来问道:“林娘子,今日有红烧肉吧?”
林知了:“没有买到很好的五花肉,今早只有里脊肉和大排。待会我就去买肉,晌午有红烧肉。”
梁掌柜对饭团不好奇,但他对肉松好奇:“给我一个饭团,再给我一份骨头汤。”
刘丽娘做饭团,薛理盛汤,薛二哥送过去。梁掌柜发现汤里还有一点肉丝,心说林娘子用料实在啊。
尝一口豆腐,梁掌柜高声说:“林娘子,如我直言?”
林知了:“您请说。”
“豆腐和竹笋不够入味啊。”
林知了:“日后晚上炖,热锅浸泡一夜,早上喝应当正好。”
建议被采纳,梁掌柜很高兴,想说什么,眼角余光看到窗外有俩人:“又来客人了,你先忙。”
林知了朝外看去,两个女子走到门外,她的呼吸停顿一下,心里多少有些意外,林蜻蜓怎么来了?看她笑话?反正不可能是来尝尝鲜。
第38章 开始赚大钱
今日林蜻蜓没有带昨日那名丫鬟, 恐怕小丫鬟发现什么问东问西。
步入店内,林蜻蜓脸上装出的心疼凝固,只因她看到了薛理,昨日遍寻不到的人就这么猝不及防映入眼帘。
二十一岁的薛理过分年轻的脸上甚至可以看出一丝稚气, 让林蜻蜓恍如梦境, 明明光天化日, 宛如跟他隔着一层纱, 朦朦胧胧看得不甚真切。
林知了见状心里好奇林蜻蜓这个样子是怀念呢,还是后悔换亲了呢。
倘若以前对林蜻蜓是重生的这一点还有些不确定,此刻看到林蜻蜓脸上没有一丝故意换亲后的羞愧, 她的神色显然对薛理不陌生, 林知了可以断定她是重生的。
薛理此刻也可以断定林蜻蜓跟他一样,但他不想被蠢货发现他“大梦一场”, 是以只在心里冷笑一声, 面上装出意外:“你?”随即神色慌乱地看向林知了,只差没有明说,她怎么来了。
林知了和薛理中间隔着拉面的刘丽娘, 刘丽娘以为薛理问她:“三弟认识这位——”见她身着蜜合色金边长袄,发间有着小巧精美的绒花,还有金色步摇,看着娴静端庄,像极了贵人家小娘子,然而她反倒紧紧地盯着薛理。
难不成是薛理以前在城里读书时招惹的姑娘, 如今见他落到这步田地心疼?刘丽娘心慌,转向身边的林知了,她没看见吧?可不能胡思乱想耽误了赚钱。
林知了以为二嫂认出林蜻蜓,毕竟山东村和双桥村离得近, 担心二嫂说话不过脑,顿时不敢迟疑:“大姐,您怎么在这儿?”
惊呼声惊醒了林蜻蜓,薛二哥脚步一顿险些把手里的面扔出去,刘丽娘张口结舌,这这,这位是林家大姑娘?刘丽娘有些不知所措,“林——”叫她“林家大姑娘”好像不妥,称呼她“林娘子”好像生分,她夫家姓什么来着?刘丽娘越急越想不起来,“弟妹,你,你怎么还在这里,快请你姐姐坐下。”
林知了佯装如梦初醒,仿佛才意识到这一点,从二嫂身后绕到薛理身后,朝他腰上戳一下,提醒他别坏了她的好事才出来:“大姐,快坐下。大姐又出来买菜啊?大姐真贤惠!大姐有没有用早饭?大姐吃些什么?”连珠炮似的一句接一句,显然对她的到来惊喜若狂。
来的路上林蜻蜓想象过,林知了看到她定然又惊又喜很是感动。虽然说的话跟她料想的有些出入,但这点不重要。林蜻蜓拉着她的手,眼中的心疼要溢出来:“什么时候搬到城里的?日子过不下去怎么不去找大姐?若不是看到巷口有个木牌写着‘林娘子的店’,我心里好奇进来看看,你是不是要一直瞒下去?”
“哪敢啊。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我有手有脚,哪能一直叫大姐接济。大姐也是当人家媳妇的,我不能让大姐在夫家作难。”林知了一脸羞愧,“大姐要不要尝尝二嫂做的面?这位姑娘——”看向林蜻蜓的丫鬟,“你也坐下尝尝?”
丫鬟傻了,随便进了一家店,东家竟然是少夫人的妹妹,她该怎么称呼,要怎么做啊。
林蜻蜓拍一下丫鬟,带她过来就是因为她不如昨日的小丫头机灵,可是也没想到她这么呆。
丫鬟惊醒,连忙摇头:“我,我不饿,林——娘子不用管我,我也不累。”
她站着林蜻蜓坐着,总感觉被俯视,“让你坐就坐!”
丫鬟慌忙在她身侧坐下。
林蜻蜓出现在店里等于很多贵人起了,林知了要赚钱,才不要跟她姐妹情深下去。再说,她俩只有仇没有情。
林知了一脸骄傲,仿佛做出了成就向长辈炫耀,“大姐,你看我这里不止有面有饭团,还有骨头豆腐汤。我还想要是街坊四邻喜欢,日后多做些,找家里买豆腐。大姐要不要尝尝,也给我出出主意?”
林蜻蜓注意到店内的食客很是好奇,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样子,她腰板笔直,很是矜持地颔首:“尝尝也无妨。”
林知了开心地说:“我去给大姐端过来。”
刘丽娘很有眼力见儿,闻言就拉拉面,叫薛理盛豆腐汤。薛理看着做作的林蜻蜓心里厌恶,给她盛汤?她也配!
林知了走到灶前语气欢快地说:“相公,给我碗勺,叫大姐尝尝我们的汤。”装腔作势的样子,薛理觉得有趣,很是期待她如何收场。
林知了盛一块豆腐和一点点干笋以及半碗汤:“大姐,浅尝几口,我去给你做饭团。”卷一个小鸽子拳头大的小饭团,用油纸包好递给林蜻蜓,看到面还没煮好,林知了就在她对面坐下,“大姐,好喝吗?”
豆腐没入味,可以尝到豆腐的鲜嫩,也让她吃出这个豆腐跟府中厨娘用的一样,“不如家里的豆腐鲜。”
这一点林知了无法反驳:“家里的豆腐用山泉水做的啊。可惜我卖早饭。倘若叫家里送豆腐,要赶在城门关之前送过来,送早了水渗出来再做豆腐会变硬变老。若是大伯不怕赶时间,过几日食客多了,我就回村找大伯。”
只为卖一板豆腐跑半个城,来回十多里路,林蜻蜓心疼父亲,“改日我问问你大伯有没有时间。”
林知了乖巧地点点头,一副“我全听大姐”的样子让林蜻蜓心里感到莫大满足。林蜻蜓朝灶台看去,薛理消失了。林蜻蜓心说,定是不想被我看到他窘迫的样子躲回后院。
林知了顺着林蜻蜓的目光看到二嫂盛面,“大姐,我去端面。”到跟前把一碗分成两碗,叫二嫂做个里脊肉夹饼,切成两半用油纸包着。
林知了再次坐到林蜻蜓对面,一脸期待地问道:“大姐,你尝尝?”
林蜻蜓心说,既然林知了这么殷勤,那她就尝尝看。
汤鲜面滑,林蜻蜓很意外,前世在盛产面粉的京师也不曾吃过这种面。要说鲜,自然不如海鲜,要说面的劲道,也不如街上老厨子的手艺。可是开业第二日刘丽娘就能做成这样,假以时日她定会成为丹阳县家喻户晓的厨娘。
林蜻蜓想象着刘丽娘被徒弟们前呼后拥的样子顿时胸闷,转念一想,她就是到宫里拉面也是个厨子,跟个厨子攀比,她也太小家子气。
林蜻蜓笑着说:“爽滑劲道,汤也鲜。”
林知了像夏日的蝉叽叽喳喳地说:“大姐,再尝尝饼。”端着盘子放到她面前,林蜻蜓眼睛亮了,她一直想念这个味,也不知道薛理怎么研究的。
管他怎么琢磨出来的,重要的是堂堂探花郎不看经史子集只能看食谱,林蜻蜓想象着他为了生计眉头紧锁的样子就身心通畅,仿佛三伏天吃了冰西瓜。
蒋掌柜看到碗里只剩一口骨头汤,不得不起身离开,他就宽慰自己,你跟林娘子是邻居,关心邻居也是应该的。蒋掌柜放下碗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林娘子,这是你姐姐啊?”
林知了转向蒋掌柜骄傲地说:“是我大姐。我大姐的大姑子是知县夫人!”
蒋掌柜站起来又差点坐回去,真没想到林娘子这么有来历,难怪她夫君写了一手好字,原来她夫家真是家道中落。可是知县还是县官,怎么没有给她夫君谋个差事?蒋掌柜恭维道:“失敬,失敬。”
林知了拱手回礼:“哪里,哪里。蒋掌柜吃好了?”
蒋掌柜仍然对林蜻蜓感到好奇,碍于男女有别不敢继续打量:“好了,好了。”把钱给了薛二哥,就和梁掌柜出去,可以说是被梁掌柜拽出来的。
到巷口,蒋掌柜停下问:“拽我做什么?”
梁掌柜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才想起来知县跟薛探花是亲家。”
蒋掌柜甩开他的手:“休要胡扯!知县的一双儿女大的那个跟林娘子的小姑子年龄相仿,如何跟薛探花做亲家?”
梁掌柜:“他小舅子和薛探花是连襟,四舍五入不正是跟薛探花是亲家?”
蒋掌柜抬眼看到不远处的木牌,上面的字让他福至心灵:“你你的意思,方才给我们盛汤的人是,薛探花?!”
梁掌柜慌忙说:“小声点。你看这字,错不了!”指着木牌。
丹阳县出个探花郎,路边的乞丐都与有荣焉,何况蒋掌柜等人。乍一听到薛理没了功名,他们跟薛家人一样气愤。若非涉及到太子被废,他们敢上京为薛理讨回公道。
蒋掌柜家中还有一本薛理抄的书,据闻薛理高中前家贫,有万松书院提供食宿和文房四宝他也要抄书补贴家用。
蒋掌柜朝小店看去,不禁唏嘘:“先前我们猜这个木牌的主人是不是跟司马相如似的,没想到是真的。唉!”
梁掌柜也忍不住叹气:“谁能想到呢。”看到路人对木牌好奇,梁掌柜想也没想就说:“这上面写着林娘子的店,骨头汤素面,只要五文。一碗骨头豆腐竹笋汤只需三文。”
路人想把木牌拿回去烧火,闻言连忙摇头,也不敢打木牌的主意。倒是才从瓦市出来的几位公子闻言停下。当中一位问道:“巷子里也有饭店?”
蒋掌柜下意识点头,看他一脸菜色酒气熏天:“有清淡的素面,微辣的骨头汤,还有浓稠的白米粥,还有里脊肉夹饼。”
问话的这位公子听着“里脊肉夹饼”觉得怪异:“肉饼?”
梁掌柜:“肉夹饼。跟街上卖的肉饼不一样。公子一看便知。”
这位公子打量两人,不像饭托啊。
翌日清晨三更鸡鸣,林知了和刘丽娘起来。两人洗漱后就去店里,昨晚泡了糯米,林知了蒸饭煮粥,刘丽娘和面。
林知了看着米饭蒸好就把泡发的竹笋倒入骨头汤中。林知了在店里才放下盆就听到敲门声,刘丽娘不禁问:“天还没亮就有人吃饭?”
林知了:“声音好像从后门传过来的。”
薛二哥昨日睡得早,此刻也醒了,在院子里洗脸刷牙。听到敲门声,他过去一看,是送豆腐的。
薛二哥请人进来,刘丽娘把豆腐切小块放汤锅里,林知了给钱,顺便问送豆腐的人:“这个时辰叫你过来,是不是有点早啊?”
送豆腐的中年女子笑着说:“不早,不早,我相公五更天就出去了。”
林知了:“那日后早一刻钟吧。”
这位送豆腐的女子是林知了昨日下午碰到的,林知了问她每日只要一板豆腐可不可以送货上门。这位女子听说她是开店的,估计日日都要豆腐,思索片刻应下来,还比林知了去街上买便宜。
薛二哥的意思找林家买,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等城门打开,林家的豆腐进来根本来不及。
其实也可以叫林家头一天下午送过来,晚上煮汤的时候把豆腐放进去,林知了担心浸泡一夜汤里的酱油味都渗到豆腐里,食客们不喜欢。
林知了如今还需要林家这张大旗,不想让外人发现她跟林家断了关系,也想用林蜻蜓扯虎皮,就对薛二哥说道,过些日子再试试晚上炖豆腐。
卯时三刻,天蒙蒙亮,林知了拿掉木板,刘丽娘卸掉窗板,薛二哥把小菜碗筷等等都拿出来。
薛理和薛瑜从后院出来。薛二哥见状不禁问道:“三弟,吵醒你了?”
薛理:“昨晚睡得早。娘子,我可以做什么?”
林知了:“二嫂拉面,我做饼,我俩有时间可以卷饭团,二哥给客人盛粥和汤,你,收钱吧。”
薛瑜:“三嫂,我和昨日一样刷碗吗?”
林知了点头:“棚下锅里有热水,你来不及就喊二哥,叫相公给客人盛汤。”
薛理看着案板上两块面:“不是说早上不做面?”
林知了计划的很好,早上做饼和饭团,可是昨日跟客人说她还做早饭,要是觉着值这个价,明早再来。食客就接一句,“明早还来吃面。”
听了薛理的话,薛二哥叹气:“客人要吃啊。否则我也不用一大早起来洗青菜。幸好咱们院里有水井,用水方便。”
话音未落,便有人进来,试探地问:“是林娘子的面店吧?”
林知了一听这语气就是被友人介绍过来的,“是的,是的,您请进。”
刘丽娘去拉拉面,林知了等面煮熟了,夹一点竹笋放进去:“您是今日第一位客人,这是送您的。笋干吃得惯吧?”
这位食客没有想到还有意外之喜,连连点头:“吃得惯。”
林知了:“我们早上还有饭团,不加肉松只要四文钱。还有骨头豆腐汤,三文钱一琬。满满一碗汤有两块豆腐一点笋干。油饼三文钱一个。您不够再喊我。”
食客没有去过大酒店,小店繁忙人少,店家可没空跟食客聊天,他第一次遇到这么热情的店家,有些惶恐,再次连连点头。
这位客人吃到一半,炸油饼的香味飘出去,隔壁蒋掌柜从床上坐起来,摸摸咕咕叫的肚子,洗漱后就来买油饼。
蒋掌柜也喜欢里脊肉夹饼,里脊肉在井里放一夜没有变味,腌好后跟昨日一样,他浅尝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又要一碗汤。鲜汤入口,蒋掌柜感叹道:“林娘子,我看日后我家不用开火了。”
蒋掌柜话音刚落,昨日同样没有吃够的梁掌柜进来问道:“林娘子,今日有红烧肉吧?”
林知了:“没有买到很好的五花肉,今早只有里脊肉和大排。待会我就去买肉,晌午有红烧肉。”
梁掌柜对饭团不好奇,但他对肉松好奇:“给我一个饭团,再给我一份骨头汤。”
刘丽娘做饭团,薛理盛汤,薛二哥送过去。梁掌柜发现汤里还有一点肉丝,心说林娘子用料实在啊。
尝一口豆腐,梁掌柜高声说:“林娘子,如我直言?”
林知了:“您请说。”
“豆腐和竹笋不够入味啊。”
林知了:“日后晚上炖,热锅浸泡一夜,早上喝应当正好。”
建议被采纳,梁掌柜很高兴,想说什么,眼角余光看到窗外有俩人:“又来客人了,你先忙。”
林知了朝外看去,两个女子走到门外,她的呼吸停顿一下,心里多少有些意外,林蜻蜓怎么来了?看她笑话?反正不可能是来尝尝鲜。
第38章 开始赚大钱
今日林蜻蜓没有带昨日那名丫鬟, 恐怕小丫鬟发现什么问东问西。
步入店内,林蜻蜓脸上装出的心疼凝固,只因她看到了薛理,昨日遍寻不到的人就这么猝不及防映入眼帘。
二十一岁的薛理过分年轻的脸上甚至可以看出一丝稚气, 让林蜻蜓恍如梦境, 明明光天化日, 宛如跟他隔着一层纱, 朦朦胧胧看得不甚真切。
林知了见状心里好奇林蜻蜓这个样子是怀念呢,还是后悔换亲了呢。
倘若以前对林蜻蜓是重生的这一点还有些不确定,此刻看到林蜻蜓脸上没有一丝故意换亲后的羞愧, 她的神色显然对薛理不陌生, 林知了可以断定她是重生的。
薛理此刻也可以断定林蜻蜓跟他一样,但他不想被蠢货发现他“大梦一场”, 是以只在心里冷笑一声, 面上装出意外:“你?”随即神色慌乱地看向林知了,只差没有明说,她怎么来了。
林知了和薛理中间隔着拉面的刘丽娘, 刘丽娘以为薛理问她:“三弟认识这位——”见她身着蜜合色金边长袄,发间有着小巧精美的绒花,还有金色步摇,看着娴静端庄,像极了贵人家小娘子,然而她反倒紧紧地盯着薛理。
难不成是薛理以前在城里读书时招惹的姑娘, 如今见他落到这步田地心疼?刘丽娘心慌,转向身边的林知了,她没看见吧?可不能胡思乱想耽误了赚钱。
林知了以为二嫂认出林蜻蜓,毕竟山东村和双桥村离得近, 担心二嫂说话不过脑,顿时不敢迟疑:“大姐,您怎么在这儿?”
惊呼声惊醒了林蜻蜓,薛二哥脚步一顿险些把手里的面扔出去,刘丽娘张口结舌,这这,这位是林家大姑娘?刘丽娘有些不知所措,“林——”叫她“林家大姑娘”好像不妥,称呼她“林娘子”好像生分,她夫家姓什么来着?刘丽娘越急越想不起来,“弟妹,你,你怎么还在这里,快请你姐姐坐下。”
林知了佯装如梦初醒,仿佛才意识到这一点,从二嫂身后绕到薛理身后,朝他腰上戳一下,提醒他别坏了她的好事才出来:“大姐,快坐下。大姐又出来买菜啊?大姐真贤惠!大姐有没有用早饭?大姐吃些什么?”连珠炮似的一句接一句,显然对她的到来惊喜若狂。
来的路上林蜻蜓想象过,林知了看到她定然又惊又喜很是感动。虽然说的话跟她料想的有些出入,但这点不重要。林蜻蜓拉着她的手,眼中的心疼要溢出来:“什么时候搬到城里的?日子过不下去怎么不去找大姐?若不是看到巷口有个木牌写着‘林娘子的店’,我心里好奇进来看看,你是不是要一直瞒下去?”
“哪敢啊。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我有手有脚,哪能一直叫大姐接济。大姐也是当人家媳妇的,我不能让大姐在夫家作难。”林知了一脸羞愧,“大姐要不要尝尝二嫂做的面?这位姑娘——”看向林蜻蜓的丫鬟,“你也坐下尝尝?”
丫鬟傻了,随便进了一家店,东家竟然是少夫人的妹妹,她该怎么称呼,要怎么做啊。
林蜻蜓拍一下丫鬟,带她过来就是因为她不如昨日的小丫头机灵,可是也没想到她这么呆。
丫鬟惊醒,连忙摇头:“我,我不饿,林——娘子不用管我,我也不累。”
她站着林蜻蜓坐着,总感觉被俯视,“让你坐就坐!”
丫鬟慌忙在她身侧坐下。
林蜻蜓出现在店里等于很多贵人起了,林知了要赚钱,才不要跟她姐妹情深下去。再说,她俩只有仇没有情。
林知了一脸骄傲,仿佛做出了成就向长辈炫耀,“大姐,你看我这里不止有面有饭团,还有骨头豆腐汤。我还想要是街坊四邻喜欢,日后多做些,找家里买豆腐。大姐要不要尝尝,也给我出出主意?”
林蜻蜓注意到店内的食客很是好奇,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样子,她腰板笔直,很是矜持地颔首:“尝尝也无妨。”
林知了开心地说:“我去给大姐端过来。”
刘丽娘很有眼力见儿,闻言就拉拉面,叫薛理盛豆腐汤。薛理看着做作的林蜻蜓心里厌恶,给她盛汤?她也配!
林知了走到灶前语气欢快地说:“相公,给我碗勺,叫大姐尝尝我们的汤。”装腔作势的样子,薛理觉得有趣,很是期待她如何收场。
林知了盛一块豆腐和一点点干笋以及半碗汤:“大姐,浅尝几口,我去给你做饭团。”卷一个小鸽子拳头大的小饭团,用油纸包好递给林蜻蜓,看到面还没煮好,林知了就在她对面坐下,“大姐,好喝吗?”
豆腐没入味,可以尝到豆腐的鲜嫩,也让她吃出这个豆腐跟府中厨娘用的一样,“不如家里的豆腐鲜。”
这一点林知了无法反驳:“家里的豆腐用山泉水做的啊。可惜我卖早饭。倘若叫家里送豆腐,要赶在城门关之前送过来,送早了水渗出来再做豆腐会变硬变老。若是大伯不怕赶时间,过几日食客多了,我就回村找大伯。”
只为卖一板豆腐跑半个城,来回十多里路,林蜻蜓心疼父亲,“改日我问问你大伯有没有时间。”
林知了乖巧地点点头,一副“我全听大姐”的样子让林蜻蜓心里感到莫大满足。林蜻蜓朝灶台看去,薛理消失了。林蜻蜓心说,定是不想被我看到他窘迫的样子躲回后院。
林知了顺着林蜻蜓的目光看到二嫂盛面,“大姐,我去端面。”到跟前把一碗分成两碗,叫二嫂做个里脊肉夹饼,切成两半用油纸包着。
林知了再次坐到林蜻蜓对面,一脸期待地问道:“大姐,你尝尝?”
林蜻蜓心说,既然林知了这么殷勤,那她就尝尝看。
汤鲜面滑,林蜻蜓很意外,前世在盛产面粉的京师也不曾吃过这种面。要说鲜,自然不如海鲜,要说面的劲道,也不如街上老厨子的手艺。可是开业第二日刘丽娘就能做成这样,假以时日她定会成为丹阳县家喻户晓的厨娘。
林蜻蜓想象着刘丽娘被徒弟们前呼后拥的样子顿时胸闷,转念一想,她就是到宫里拉面也是个厨子,跟个厨子攀比,她也太小家子气。
林蜻蜓笑着说:“爽滑劲道,汤也鲜。”
林知了像夏日的蝉叽叽喳喳地说:“大姐,再尝尝饼。”端着盘子放到她面前,林蜻蜓眼睛亮了,她一直想念这个味,也不知道薛理怎么研究的。
管他怎么琢磨出来的,重要的是堂堂探花郎不看经史子集只能看食谱,林蜻蜓想象着他为了生计眉头紧锁的样子就身心通畅,仿佛三伏天吃了冰西瓜。
蒋掌柜看到碗里只剩一口骨头汤,不得不起身离开,他就宽慰自己,你跟林娘子是邻居,关心邻居也是应该的。蒋掌柜放下碗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林娘子,这是你姐姐啊?”
林知了转向蒋掌柜骄傲地说:“是我大姐。我大姐的大姑子是知县夫人!”
蒋掌柜站起来又差点坐回去,真没想到林娘子这么有来历,难怪她夫君写了一手好字,原来她夫家真是家道中落。可是知县还是县官,怎么没有给她夫君谋个差事?蒋掌柜恭维道:“失敬,失敬。”
林知了拱手回礼:“哪里,哪里。蒋掌柜吃好了?”
蒋掌柜仍然对林蜻蜓感到好奇,碍于男女有别不敢继续打量:“好了,好了。”把钱给了薛二哥,就和梁掌柜出去,可以说是被梁掌柜拽出来的。
到巷口,蒋掌柜停下问:“拽我做什么?”
梁掌柜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才想起来知县跟薛探花是亲家。”
蒋掌柜甩开他的手:“休要胡扯!知县的一双儿女大的那个跟林娘子的小姑子年龄相仿,如何跟薛探花做亲家?”
梁掌柜:“他小舅子和薛探花是连襟,四舍五入不正是跟薛探花是亲家?”
蒋掌柜抬眼看到不远处的木牌,上面的字让他福至心灵:“你你的意思,方才给我们盛汤的人是,薛探花?!”
梁掌柜慌忙说:“小声点。你看这字,错不了!”指着木牌。
丹阳县出个探花郎,路边的乞丐都与有荣焉,何况蒋掌柜等人。乍一听到薛理没了功名,他们跟薛家人一样气愤。若非涉及到太子被废,他们敢上京为薛理讨回公道。
蒋掌柜家中还有一本薛理抄的书,据闻薛理高中前家贫,有万松书院提供食宿和文房四宝他也要抄书补贴家用。
蒋掌柜朝小店看去,不禁唏嘘:“先前我们猜这个木牌的主人是不是跟司马相如似的,没想到是真的。唉!”
梁掌柜也忍不住叹气:“谁能想到呢。”看到路人对木牌好奇,梁掌柜想也没想就说:“这上面写着林娘子的店,骨头汤素面,只要五文。一碗骨头豆腐竹笋汤只需三文。”
路人想把木牌拿回去烧火,闻言连忙摇头,也不敢打木牌的主意。倒是才从瓦市出来的几位公子闻言停下。当中一位问道:“巷子里也有饭店?”
蒋掌柜下意识点头,看他一脸菜色酒气熏天:“有清淡的素面,微辣的骨头汤,还有浓稠的白米粥,还有里脊肉夹饼。”
问话的这位公子听着“里脊肉夹饼”觉得怪异:“肉饼?”
梁掌柜:“肉夹饼。跟街上卖的肉饼不一样。公子一看便知。”
这位公子打量两人,不像饭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