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48节
  路人一看胡同里很多人,以为有热闹可看,跑进来看到刘丽娘“变戏法”,林知了趁机喊到“骨头汤拉面五文一份”,对拉面好奇又想在外面用午饭的食客都进来。
  他们一进来,几张桌子坐的满满的,薛二哥也有了用武之地,端面收碗。不明真相的路人以为这家店生意极好,没法进去吃面就要饼。
  林知了趁机推荐她的里脊肉。
  店里熙熙攘攘,林知了不得不抬高声音,出来买菜的林蜻蜓脚步一顿,扭头看到一个牌子——林娘子的店,眼前浮现出林知了的样子。前世林知了嫁人后会帮夫家料理庶务,只因她识字会算账。林蜻蜓不意外她开店,林知了手里有钱。她便认为这个林定然是林知了。林知了开店,还能任由薛理无所事事?林蜻蜓想到薛理弯腰擦桌子的样子,毫不迟疑地带着丫鬟朝巷子里走去。
  第37章 林蜻蜓进店
  青石小巷很窄, 不足一丈宽。林蜻蜓走近才发现不止门外排队,店里也挤满了人,吵吵嚷嚷,推推搡搡, 跟早上的菜市场似的。
  林蜻蜓心里有些嫌弃, 林知了怎么不管管这些没有规矩的食客。
  不知谁挤了谁一下, 林蜻蜓前面的人往后踉跄, 她吓得本能后退,小丫鬟慌忙扶着她,邹着眉头劝说:“少夫人, 这种小店的食物哪有我们家厨子做的香。”
  林蜻蜓心说, 我是为了这口吃的吗?我是为了看薛理弯腰伺候人。然而她这种小心思不敢叫丫鬟发现:“我闻着很香啊。”
  小丫鬟:“您闻到的是油香啊。油又不能喝。少夫人,人越来越多, 我担心伤着你, 我们还是回去吧。”
  话音未落,又有几人出现在巷口,一脸好奇的样子显然以为这里有打架的, 匆匆过来只为看热闹。
  林蜻蜓发现他们衣服脏乱,到跟前就往里挤,恐怕被几人碰到又退两步,身体撞到墙才意识到退无可退。可是她一退,前面多了几人,等轮到她时家里的午饭该做好了。
  林蜻蜓为了凸显她的孝心, 听到婆婆要吃鱼,带着丫鬟亲自出来挑选。在看薛理弯腰伺候人和孝顺婆婆之间,林蜻蜓左右为难。思索再三,林蜻蜓扶着丫鬟的肩踮起脚往里看。
  林知了把面扯开放入油锅中, 拿起先前炸好的饼从中划一刀便往里塞肉。肉夹饼递出去,锅里的饼也好了,林知了把饼夹出来,继续做饼炸饼切肉做肉夹饼,双眼随着两只手忙得飞起,顾不上打量食客们长什么样。
  林知了里侧站着刘丽娘,刘丽娘把条状的面扔到锅里,又往锅里扔一把青菜,煮面和青菜的时候她暂时闲下来就帮林知了做饼。面捞出,薛家老二不知从哪里窜出来把面接过去送到食客桌上。随即薛家老二好像端着碗往后院去。
  林知了和刘丽娘身后还有一人,拿着木柴看哪口锅需要柴就往哪口锅底下塞的薛瑜。林蜻蜓看着薛瑜鲜活的样子有些恍惚,这丫头不像她娘那般强势,也不像她大嫂陈文君精于算计,平日里万事不出头。也不像她二嫂刘丽娘,说话不长脑子惹人心烦。也不如薛二婶张丹萍碎嘴,她算是林蜻蜓前世在薛家那些年唯一喜欢的人。
  可惜后来在街上被贵妃的弟弟看上强掠至府上,没多久便被凌虐致死。
  那些日子林蜻蜓住在林家——林家也在京师办个豆腐坊,等她收到消息薛母也没了。薛理回来后一副要跟贵妃母族不共戴天的样子,林蜻蜓担心被他连累,便同他和离。谁知和离后祖母竟然不许她进门。她不得已去找林知了,林知了果然心软——林蜻蜓看着在店内忙碌的林知了,别怪我同你换亲,你前世享了一辈子福,今生轮也该轮到我。
  林蜻蜓的目光从林知了身上移开,透过敞开的窗投向店内,再次看到薛家老二穿梭在客人中间,始终不见薛理的影子,她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薛通明,你真不是个男人,竟然让妻子养你!你的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都怪先生,第一天竟然唠唠叨叨个没完!这么多人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不会轮到我们正好卖完吧?”
  担忧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林蜻蜓下意识看去,十七八岁的小公子踮起脚朝里看,兄长的话浮现在耳边“前日我看到薛理,没想到他没了功名还能去万松书院做事。”
  林家豆腐坊用不了那么多人,林蜻蜓的爹娘和叔叔婶婶忙得过来,她祖母也可以搭把手——挑拣黄豆。林蜻蜓就请夫家给她兄长找份差事。
  林知了的这位大堂兄日日住在城里,难免碰到薛理。年初二林蜻蜓回村,她大哥就把此事告诉她,除了唏嘘薛理的遭遇,也想知道书院敢用薛理,他们是不是不用担心陛下秋后算账“夷三族”。
  林蜻蜓的相公宽慰大舅子,陛下乃治世明君,不会枉造杀戮。
  想到这些,林蜻蜓有些失望,她应该挑休沐日过来。
  小丫鬟咽口口水:“少夫人,好像真的挺香的。”
  林蜻蜓回过神,顺着小丫鬟的视线看到两个中年男子从里面出来,手里各拿着一张饼,饼里加满了肉。林蜻蜓前世今生都不曾见过这种饼夹肉,在她的印象中林知了没有做过这种饼,刘丽娘也不会,必然是薛理的主意。
  上马提剑下马执笔的薛通明如今为了生计只能研究吃什么,林蜻蜓想想就开心,“你去买几个尝尝。”
  小丫鬟看着手里的背篓:“这个——”
  林蜻蜓陡然想起厨子还等着新鲜的鱼,“我拿回去,你在这里等着。”说完接过鱼篓就朝巷口走去。
  小丫鬟下意识跟上去,担心她拎到半道上嫌累,回头数落自己。转身之际看到酱香油亮的红烧肉,小丫鬟停下,假装忘记她会累。
  轮到小丫鬟饼和肉所剩无几,小丫鬟慌里慌张说道:“三个!”
  排在她后面食客抱怨:“吃得完吗?”
  小丫鬟脱口道:“我家十口人!”
  食客顿时不敢多嘴,担心她脑子一热要十份。
  刚出锅的饼烫,小丫鬟问道:“有没有篮子?回头我给你送来。”
  林知了给刘丽娘使个眼色,刘丽娘拿出六张油纸,每张油纸都有两个巴掌大,两张油纸可以把一张饼包的严严实实。
  林知了道:“一张油纸一文钱。”
  小丫鬟想也没想就点头,左右花的不是她的钱,手可是自己的,可不能烫伤。
  原先林知了没有想到买油纸,她买香料时看到小二用纸包香料想起如果一人要四五张饼,两只手拿不完如何是好。
  林知了便买了许多油纸裁成两个巴掌大,怕热怕油的食客都可以用油纸。然而像蒋掌柜这样的东家有汗巾,他们选择用手拿,吃好再用汗巾擦干净。贩夫走卒不拘小节,不舍得多花上一文钱,是以林知了准备的油纸一张没卖出去。
  小丫鬟出去碰到几人,抬头一看其身着锦衣头戴玉冠,心说怎么这么富贵的公子也来这家小店。她愈发好奇肉饼是有多美味,连走带跑地回去。
  富家公子不是旁人,正是才听到消息的袁公子。
  春节期间袁家客人多,从年初二到昨日他一直随父兄招待客人,没有时间出去,以至于不知道林知了的店何时开业。
  先前准备回家用午饭,袁公子看到几人往外跑,就问跟那几位同窗走得近的同窗,“跑这么快干什么去?”
  同窗是个穷秀才,跟袁公子去过“竹林深处”,听说过林知了的大名,只是去得不巧,那天林知了休息。这位同窗闻言很是奇怪:“您不知道?今日林娘子的店开业。”
  “林娘子搬到城里来了?”袁公子想起方才好像看到小鸽子,他早就知道林知了和薛理是夫妻,不待同窗回答就去找薛理。
  薛理证实这一点,袁公子叫书童回去说一声就和三个同窗来找林知了,其中两个同窗家贫,平日里不舍得外出用餐。袁公子佩服同窗写的文章他看不懂,是以从未嫌弃过同窗寒酸。家贫的秀才无法嫉妒袁公子,他们很清楚书院提供的文房四宝是谁捐的钱买的。在这种情况下以袁公子为首的富家子弟跟穷秀才们相处融洽,反倒跟世家官宦子弟时有摩擦。
  袁公子进门就问:“林娘子,我是不是来晚了?”
  林知了听到熟悉的声音很意外:“你怎么知道我今日开业啊?”
  袁公子:“自然是听别人说的。林娘子,每样来一份。”转身对几个同窗说道,“本公子请客!”
  林知了看一下四人:“一人一份面和一张肉夹饼?”
  袁公子看看饼的大小,又看看面碗,估计他吃得完,就要找个位子坐下。然而转身才意识到只有两间店。
  蒋掌柜等人吃好了,对上袁公子的视线就叫梁掌柜等人起来。薛二哥见状过去把碗筷收了。
  袁公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坐在如此狭小的店内,对什么都好奇,见旁边食客把面汤喝的一干二净,想起早饭剩了一半,顿时感到羞愧,也不敢怪父亲骂他糟蹋粮食。
  林知了亲自把三张饼送过来,每张饼上都用一张油纸,但她没有算油纸钱,“袁公子,先尝尝饼。面要等一会。”
  袁公子朝煮面的锅看去,不禁睁大眼睛。他的三个同窗见状看过去,惊得微微张口。跟袁公子关系最好的富家公子讷讷道:“怎么拉这么长这么细?怎么做到的?竟然没有断掉。”
  袁公子忘记呼吸,直到刘丽娘把面放锅里他才回过神,心说难怪林娘子敢在城里卖饼和面。
  先前乍一听到林知了不卖皮冻、彩糕、凉皮和桂花藕,改卖面和饼,袁公子就想,这两样在城里很常见,她有可能血本无归。转而想起兄长说过,任何事都不要轻易下定论。袁公子就劝自己等等看,兴许人家能赚到钱。
  如今袁公子可以断定凭这个拉面的手艺这家店就亏不了。
  薛瑜添柴,煮面的锅沸腾,面在锅里打个滚,刘丽娘把青菜放进去,青菜熟了,刘丽娘把面盛出来交给薛二哥。
  薛二哥看到袁公子同林知了说话,而他的同窗也以他为首,薛二哥就把面放到他跟前:“汤微辣,放了姜。”
  袁公子迫不及待想尝尝,接过筷子就说:“无妨。”
  浅尝一口,袁公子毫不意外,比他家厨娘用模子压出的面劲道爽滑。他又尝一口汤,很是意外,素面用的是骨头汤,浓郁鲜美,显然不止放了一块骨头,他还可以断定是今日一早熬的,盖因火候不到汤味不会那么浓郁。又尝一口,微辣,不细品吃不出,可是有微辣就表明汤里放了很多姜,放少了没味。生姜去腥,姜放的多,没有一丝猪骨头应有的腥味。
  简单一份面让袁公子对他很少食用的猪肉充满了期待。
  四四方方的五花肉早卖完了,袁公子面上的肉是大片五花肉,看起来肥腻,基于对林知了的信任他又浅尝一口,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嘴巴微动就可以咽下去,简直入口即化,又不失肉香,让他瞬间对猪肉改观。
  袁公子的好友见他只吃不语,很是好奇:“味道如何?你倒是说句话啊。”
  袁公子指着碗里的肉:“要这个!”
  薛二哥端着红烧大排面过来,“这个肉只剩一份。”
  袁公子的友人脱口道:“给我!”
  堪堪进门的几个匠人下意识停下,循声看去,注意到袁公子的发冠顿时不敢进。林知了见状招呼道:“吃点什么?”
  为首的匠人试探地问道:“有什么啊?”
  林知了:“油饼夹肉十文一份。骨头汤素面五文一琬。”
  这几个匠人日入一百多文,还要养家糊口,是以一碗面加一份肉饼只要十五文他们也觉得多,可是这家店又太香,犹犹豫豫,一人要一份面。
  林知了多放几个菜,盛到碗中满满一碗,又叫薛二哥提醒,汤喝完了可以再续一琬。
  店面很小,林知了的话被能被那几位匠人听见,自然也传到袁公子耳朵里,袁公子越发认为林知了善良,心说做生意这么厚道仁义能赚到钱吗。
  林知了的目的是薄利多销,名气打出去自然可以赚到钱,只是比别人辛苦一些。而赚的钱干干净净,林知了觉着辛苦也值!
  袁公子感觉饼不烫了,拿起来咬一口,面香裹着里脊,里头还有香料做的油酥,一口饼多种味,袁公子吃下去感到口齿生津。
  袁公子见友人的饼夹的是大排:“我敢打赌,你那个没有我这个香!”
  友人觉得很香,但他又好奇:“你给我一半,我给你一半?”
  送来最后一碗面的薛二哥闻言说道:“我可以用刀切开?”
  话音落下,两人就把饼递过去。薛二哥切开后放入盘中递过去。那几位匠人眼睛一亮,要两个饼,劳烦薛二哥切开。
  薛二哥把他们的饼和面送过去,林知了准备的里脊肉和红烧肉卖的一干二净,拉面只剩三份,饼只剩两份,可是此刻正值饭点啊。
  袁公子的半块饼没吃完就听到林知了很是抱歉地说,“没想到街坊四邻这么捧场,准备少了,卖完了。”
  袁公子庆幸跑得快,问吃里脊肉夹饼的友人:“有没有骗你?”
  这位书生对林知了说道:“林娘子,明日你多准备一些这种饼。像我碗里的这种肉也可以多准备一些。带骨头的那种肉可以少一点。”
  林知了过去说道:“听公子的,明日多备几斤。”
  袁公子的友人:“几斤不够。”
  袁公子不禁说道:“林娘子才开门做生意,很多人都不知道,又是开在巷子里,备多了卖不完。”
  林知了想起猪肉铺子该收摊了,若是明早去买肉,那早上来不及做大排,林知了就对袁公子等人说道:“几位慢用,我还有点事。”
  刘丽娘等她走近就小声问:“什么事?”
  林知了:“我要买点肉,晚上做好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正好拿出来卖。”
  刘丽娘见食材不多,她一个人忙得过来,叫薛二哥跟她一块去。
  这个时候猪肉铺剩的肉不多,林知了跑了三个猪肉摊才买齐明早用的肉。幸好薛二哥跟她一起,否则走两个猪肉摊子她就会累得走不动。
  此刻林蜻蜓也把丫鬟带过去的三份饼尝个遍,一份吃一半,吃完看到里脊肉夹饼还想再尝尝,可惜忍不住打个饱嗝。
  这个饱嗝让林蜻蜓想起肉饼十有八/九是薛理研究的,她又忍不住腹诽,难不成聪明人干什么成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