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31节
“藤条一般是不是用来执行家法什么的?我看电视剧上都是这样演的。”冯凯说。
“不能排除。”顾红星说。
“所以蒋劲峰的嫌疑进一步加重了。”冯凯说完,示意卢俊亮接着说。
“虽然我们在现场没有找到藤条,但是我们法医的检验可以为寻找凶器提供一条线索。”卢俊亮说,“死者的胸前有一条长条形的挫伤,这条挫伤的中央,有一块圆形的位置明显比周围的伤势要重。这块圆形的挫伤和死者衣服上的纽扣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藤条打在了死者衣服上,通过力量的传导,把纽扣的形状印在了尸体的皮肤上。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说明,凶手下手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这怎么判断凶器呢?”冯凯好奇道。
“我们仔细观察了死者衣服对应位置的纽扣。”卢俊亮说,“发现这个纽扣是金属质地的,表面有明显的凸起,凸起处还可以看见褐色的木屑。也就是说,凶器是褐色的,而且上面肯定有和纽扣撞击造成的新鲜凹坑。”
“这个推断真是精妙。”顾红星说。
冯凯心想,等将来有了微量物证仪器,就可以通过纽扣上的微量物证找到凶器的所在了,可惜这会儿的技术和设备都还不能支持。
“这些损伤,应该是分几天造成的。”卢俊亮说。
“是因为颜色黄黄绿绿的?”冯凯问。
“是啊,新鲜的损伤一般都是紫色的,因为有大量红细胞从破裂的血管内涌入了皮下组织。随着时间延长,死去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也被分解,随后逐步产生胆绿素、胆红素和含铁血黄素,颜色也就慢慢变成绿色、黄色。”卢俊亮说。
“你先别急着展开说原理,直接说结果吧。”冯凯说,“这些损伤,大概要几天才能造成?”
“根据经验,再结合曹松乔失踪和死亡的时间,我们认为,他27日失踪后就遭受了暴力击打,28、29日也一直在遭受暴力击打。”卢俊亮说,“从损伤的颜色看,他遭受虐打的时间确实应该在三天左右。”
“那就和我推断的差不多了。”冯凯满意地说。
“还有什么其他的线索吗?”顾红星问。
“还有就是捆绑痕迹了。”卢俊亮说,“死者的双手腕和双足踝都有捆绑约束的痕迹,可以看出捆得很紧。从约束损伤的形态来看,捆绑死者双手和双足的,应该就是农村常用的麻绳,大约小拇指粗细,在一端打了一个比较大的结。”
“这也是很好的发现,等找到绳索的时候,也可以印证口供。”顾红星说,“我也说一下我们现场勘查的情况。”
顾红星顿了顿,说:“山上的野外现场,是埋尸好几天后才被发现的,所以完全找不到任何物证线索,可以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勘查这个野外现场,却一无所获。我们分析,如果是死者的继父蒋劲峰作案,那么他虐待、杀人的场所肯定是在自己家里,所以,我们又对他家进行了全面的勘查。现场的院门是没有锁的,处于自然关闭状态,推门就可以进入。院内的屋舍大门是虚掩的,也是推门就可以进入。屋内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但有各种各样的足迹。除了足迹,我们还发现堂屋的地面上,有疑似拖擦的痕迹。”
“拖尸体的痕迹?”冯凯问。
顾红星点点头,说:“应该是的。我们拍照提取了地面上的拖擦痕迹,带回来放大冲洗,大家观察和讨论后,认为那种网格状的拖擦痕迹,应该是农村常见的麻袋留下的。”
“也就是说,蒋劲峰杀死曹松乔后,用麻袋装了尸体,趁着夜色把尸体拖到小山上掩埋?”冯凯说,“可是,他家里有交通工具吗?”
“自行车、摩托车他是没有的。”顾红星说,“但院子里有一辆板车,板车非常适合用来运尸,尸体装在麻袋里,外面盖上一点柴火、稻草什么的,就看不出来异样了。所以,我们也对板车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可是除了发现两根鸡毛,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发现鸡毛也有用啊。”冯凯说,“说不定他运尸的时候,板车上就放着只鸡,准备去祭奠呢。”
“可是,板车上粘着鸡毛,这事儿在农村太常见了,证明不了什么吧。”殷俊说。
冯凯心想,之前听顾雯雯说已经可以对动物的dna进行检验,他还没往心里去,如果1990年的科技也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只要对现场的鸡血和板车上的鸡毛做个dna检测,那不就能搞清楚事实了吗?
“虽然在板车上没有发现物证,但至少说明蒋劲峰杀人、运尸是具备条件的。”顾红星说,“现场客厅两边是两间房间,应该一间是蒋劲峰住的,另一间是曹松乔住的。蒋劲峰的屋子里,什么痕迹都没有,地面上只有零星的足迹,我们分析是蒋劲峰的足迹。曹松乔的房间里,家具上的灰很重,说明很久没有人打扫过。床上的被子是干净的,床板四周的灰很重,被褥应该是平时放在柜子里,他这次回来,才从柜子里拿出来铺上的。他的房间里除了被褥和家具,就只有他的行李箱和书包了。行李箱和书包载体都不好,我们仔细刷了,都没能刷出指纹。不过,行李箱和书包内,除了书本和日常用品,我们没有发现其他的东西,比如现场的钥匙,又如照相机和胶卷,再如钱。”
“这些东西会不会都被蒋劲峰带走了?”冯凯问,“蒋劲峰带走值钱的东西,之后能拿去换成钱,也方便他跑路吧?”
“我们也是这样猜测的。”顾红星说,“所以我们现场勘查的重点,就只能从足迹入手了。我们通过死者邻居董光明的供述,找到了所有进过现场的人。村长曹永明、副书记曹强、干事曹峰都进过屋,主要就是为了找曹松乔。他们还叫上了曹松乔的发小董子岩,还有经常与蒋劲峰一起打牌的董良。”
“这个邻居董光明应该就是董子岩的父亲吧?”冯凯问。
“是的。”顾红星接着说,“我们到村委会的时候,你们已经问询完离开了。好在大部分人都还留在村委会开会,所以我们就取了这些人的足迹。在你们回来之前,我们已经比对完成,除了一双鞋印还没找到人,其他的鞋印都对上了。”
“蒋劲峰的足迹,在曹松乔的房间里出现了吗?”冯凯问。
“不仅出现了,还很多。”顾红星说,“也就是说,假如我们找到最后剩下来的那枚足迹的主人,排除嫌疑之后,就只有蒋劲峰可以作案了。”
“那我觉得这个案子就很明朗了。”冯凯靠在椅子上,喜眉笑眼地说道,“我来把我们调查的情况和你们说一下。”
说完了案件的调查情况之后,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因为大家的想法和冯凯一样,这案子除了蒋劲峰,就没有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了。无论从动机、时间、条件,还是从案后的反常行为来看,蒋劲峰无疑就是凶手。
只有顾红星依旧不放心地说:“虽然从各个组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怀疑的对象都是蒋劲峰。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蒋劲峰应该是在自己家里作案,而他家里并没有找到藤条,也没有找到麻绳,甚至连个麻袋也没有。蒋劲峰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虽然板车、锄头、铁锹这些可以用于运尸、埋尸的工具,他家里是有的,但是总感觉不像是刚刚使用过的模样。而且,既然用麻袋装尸体、拖尸体,为什么埋尸体的时候要把麻袋去掉?把尸体放在麻袋里埋,岂不是更保险吗?”
“这个也很好解释。”冯凯说,“很多凶手作案后,都会把凶器给处理掉。我刚刚办的这个母女双尸案,凶手就烧毁了血衣和绳索。你想,蒋劲峰甚至都掏了曹松乔的内裤口袋,所以他肯定把可能使他暴露的东西都拿走了。而曹松乔毕竟是蒋劲峰的继子,虐打致死的事情应该并不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杀人后,有杀鸡祭祀这样的愧疚行为,那么他自然不会把尸体随便装在麻袋里埋掉,他应该也是想让曹松乔躺得舒服点,死了也是‘体体面面’的。”
“这个确实可以解释。”顾红星说,“小卢,我记得你提到死者的头上创口流血很多,如果流血多,那么为什么现场一点血迹都找不到呢?”
卢俊亮说:“这个倒也可以解释。如果损伤之后,立即进行包扎,血就只会浸染在布上,而不会留在现场了。”
“是啊,你们还记得剖腹取子案吧?凶手只是用一件小孩的衣服来裹着,就让血一滴也没有落下。”冯凯非常赞同卢俊亮的解释。
顾红星似乎也被说服了,说:“好吧,虽然没有实质的证据,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蒋劲峰确实是第一犯罪嫌疑人。我马上向市局报告,要求周边地区协查,寻找蒋劲峰。你们一会儿把蒋劲峰的照片多冲洗一些出来,亲自送到周边的辖区派出所、刑警队以及巡警队、交警队。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如果蒋劲峰跑了,估计也跑得很远了,但他不可能一直跑。这大冬天的,他不可能露天睡觉,肯定要睡宾馆。现在要求各个方向道路周边的派出所,都拿着照片去清查旅馆,他是个龅牙,很容易被人记住长相,只要他住店,就一定有线索。只要我们知道他往什么方向跑,就一定可以把他抓回来。”
“对,还有销赃途径也要查。”冯凯想到了几年前办的那起绑架小男孩的市民广场失踪案,说,“既然他带走了照相机,就很有可能会把它变现。”
顾红星赞许地点点头,说:“今天不早了,大家抓紧时间吧。”
3
冯凯原来在城南镇进行炸药清查的时候,派出所给他弄了一间没人住的临时宿舍。两个月后,冯凯又回到了这里,躺到了同一张床上。
宿舍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书籍,所以冯凯打发时间的唯一办法就是冥想。这一想不要紧,他刚刚在会议室里放松下来的情绪又紧张了起来。
如果这起案件真的是积压了30年都没有侦破,最终才到了顾雯雯的手上,那么它没有告破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现在还没有遍地的监控,没有人像识别系统,但发动整个公安系统去抓一个人,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那他们到底抓没抓到人呢?假设就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抓到他,那倒还好办,但如果问题就出在没有任何物证支持冯凯他们的推断……即便30年后他们找到了蒋劲峰,又怎么给他定罪呢?
“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先入为主。”冯凯用力揉着自己的脑袋,不断提醒自己。
冯凯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之前的女工案、金苗案,这些案件都是因为开始的推测错误,导致案件拖了很久才侦破。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起案件也是出现了类似的错误,才拖了30年没有侦破?如果是这样,他在这个梦境中,又能做些什么呢?他知道整个梦境都和自己看到的笔记有关,那么,他能找出笔记的重点吗?
不过,这起案件究竟是不是顾雯雯心心念念的那起案件——冯凯突然发现,就连这最基本的一点,他都完全无法确认。或许他的一切推理,都是反应过度了。
不管怎么说,警察就要对一切充满怀疑。
为了让自己安心,他必须要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明天再一次探访青南村。
想着想着,疲惫不堪的冯凯就睡着了。
也许是因为心中有事,天还没亮冯凯就醒了,他知道,这已经是村民们起床干活儿的时间了。所以,冯凯叫醒了隔壁的卢俊亮,骑上他的摩托车,再次赶往青南村。
“凯哥,昨晚我回去把师父给我的足迹照片又看了一遍。”卢俊亮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说,“那个没找到主人的足迹,和其他足迹不太一样。其他村民大多是穿布鞋和解放鞋,就这双应该是球鞋,而且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回力球鞋。”
“哎,你说你提供的这个线索,算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冯凯一边驾驶着摩托车,一边说道。
“什么意思?”
“难道你没注意到,他们村子里那个还没到40岁,老爱乱用成语,还装得像个老学究的曹文化,在我们询问的时候就是‘西装球履’的样子?”冯凯笑着说。
“我还真没注意,他穿的是回力鞋?”
“是啊。”冯凯说,“我估计是他的足迹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在寻找曹松乔的时候,董子岩的父亲董光明一直都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热闹,什么人进去过他都知道,但他没有提到过曹文化啊。”
“所以你觉得董光明说了那么多人,唯独没有说曹文化,说明曹文化不一定是寻找曹松乔的时候进入的现场,这说不定对破案来说是好事。”卢俊亮思忖着说,“但曹文化是曹松乔的老师,一直以曹松乔为豪,他没有杀死曹松乔的动机。而且他去现场找曹松乔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很有可能会排除掉这最后一枚鞋印,那么破案就毫无证据了,这是坏事。”
“长进不小啊。”冯凯赞叹道。
“都快30岁了,还能不长进啊?”卢俊亮笑着说。
既然有了这条线索,冯凯便驾驶着摩托车直接向村落中驶去,向去种地的农民问了路之后,又向曹文化的家驶去。
曹文化是村里的老师,虽然有时也种地,但大部分的农活都由村里人代劳。此时曹文化站在家中的院子里,正在鸡圈边喂鸡,他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是董子岩。
“哟,你俩都在啊?”冯凯停好了摩托车,说。
“公安同志,你们怎么来了?”董子岩听见冯凯的声音,吓了一跳。
“这一大早的,就来向老师请教问题了?”冯凯笑着问。
“是,是啊。”董子岩有点不知所措地点着头。
“这都7点多了,只是对你们城里人来说算早。”曹文化笑容可掬地说,“公安同志来这里有何贵干啊?鄙人一定竭尽全力配合你们破案。”
“这次来,是想看看你的鞋子。”冯凯指了指曹文化脚上的白球鞋。
“没问题,悉听尊便。”曹文化坐到一个小马扎上,脱下来一只鞋子递给了冯凯。
“鄙人推测,你们是不是在乔乔家里找到了鄙人的鞋印啊?”曹文化不慌不忙地笑着说,“我确实去过他家,为了找他,此事千真万确。”
董子岩在一旁使劲点头,说:“是的,老师去过,我可以作证。”
“你父亲可不是这样说的。”冯凯忽然用鹰隼一样的眼睛盯向董子岩。
董子岩可能是被冯凯的眼神震慑,有些慌张,说:“啊,这……我爸他记性不好,他可能记漏了吧……我真没说假话,我和老师是一起进去的。”
“是的,现场的就是曹老师的鞋印。”卢俊亮在一边比对完足迹,有些沮丧地说道。
“好吧。”冯凯叹了一口气,走到了鸡圈旁边,说,“养了多少鸡啊?”
“嗐,公安同志,你不会真怀疑鄙人吧?”曹文化说,“你问鄙人养了多少鸡,怕是别有用心吧?鄙人发誓,山下的那鸡可不是鄙人杀的。”
“曹老师你多心了。”冯凯知道他用词没有轻重,也不以为意,笑着说,“就是随便一问。不过,你既然提到这事儿了,我也就顺便问一句,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吗?”
“那当然。”曹文化说。
“那最近有没有看到哪个村民拎着鸡,往事发那座小山的方向走啊?”冯凯追问。
“此言差矣。要想去小山,得先从村子里往西边走,走到青南河边,顺着河边小路向南再向东。”曹文化跷着二郎腿,说,“鄙人毕竟是有文化的,与凡夫俗子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有觉悟提示一下公安同志,你们要查,就要调查有谁拿着鸡往青南河边走。不过,我是没有看到的。”
“那就谢谢曹老师了。”冯凯带着卢俊亮从曹文化家退了出来。
重新跨上了摩托车,冯凯沿着村中小路慢慢行驶,遇到一个村民就询问一下。因为他俩穿着警服,村民们也都很配合。
“不要沮丧。”冯凯安慰卢俊亮说,“虽然这案子目前没有证据,但也并不是没有物证就破不了案。你看,前面又有个人。”
冯凯叫住了一个扛着锄头的妇女,用脚支住摩托车,问:“大姐,请问前几天你有看见什么人拎着鸡往河边走吗?”
除了村委会的那几个人,其他村民并不知道有人在山脚下杀鸡祭祀的事情,所以对冯凯的询问,这些村民毫无戒心,冯凯之前问的那几个村民都是这样的。
“有啊,村长上个礼拜六就拎着只公鸡从家里往西边走啊。”妇女说道。
“他有说是去干什么吗?”冯凯想了想,上个礼拜六是12月1日,时间很符合,于是问道。
妇女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以前这种事他是不会亲自干的,他那手抖得越来越厉害了,拎着那么老大一只公鸡走不了远路。”
“手抖是什么原因?”冯凯想起自己在村委会的时候就注意到村长手抖的细节,当时还以为他是情绪激动,或是因为和警察交流有些紧张。
“得病了,什么森?”
“帕金森。”卢俊亮说。
“对对,就是那个森。”
“哦,好的,谢谢你啊。”冯凯转动把手,继续往前行驶。
“凯哥,既然大家都已经意见一致了,肯定是蒋劲峰干的,你还问这个干啥呀?”卢俊亮有些不解。
“我说过,警察就要对一切充满怀疑。”冯凯一边说,一边被北边的一座牌楼吸引,问,“你看,那边应该是这个村子的祠堂吧?”
“是啊,祠堂,好多村子都有。这有啥好奇怪的?”
“看到祠堂,我就想到家法;说到家法,我就想到藤条。那你想想,谁能在祠堂里执行家法?肯定就是家族的族长喽,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村长。”冯凯说。
“不能排除。”顾红星说。
“所以蒋劲峰的嫌疑进一步加重了。”冯凯说完,示意卢俊亮接着说。
“虽然我们在现场没有找到藤条,但是我们法医的检验可以为寻找凶器提供一条线索。”卢俊亮说,“死者的胸前有一条长条形的挫伤,这条挫伤的中央,有一块圆形的位置明显比周围的伤势要重。这块圆形的挫伤和死者衣服上的纽扣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藤条打在了死者衣服上,通过力量的传导,把纽扣的形状印在了尸体的皮肤上。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说明,凶手下手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这怎么判断凶器呢?”冯凯好奇道。
“我们仔细观察了死者衣服对应位置的纽扣。”卢俊亮说,“发现这个纽扣是金属质地的,表面有明显的凸起,凸起处还可以看见褐色的木屑。也就是说,凶器是褐色的,而且上面肯定有和纽扣撞击造成的新鲜凹坑。”
“这个推断真是精妙。”顾红星说。
冯凯心想,等将来有了微量物证仪器,就可以通过纽扣上的微量物证找到凶器的所在了,可惜这会儿的技术和设备都还不能支持。
“这些损伤,应该是分几天造成的。”卢俊亮说。
“是因为颜色黄黄绿绿的?”冯凯问。
“是啊,新鲜的损伤一般都是紫色的,因为有大量红细胞从破裂的血管内涌入了皮下组织。随着时间延长,死去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也被分解,随后逐步产生胆绿素、胆红素和含铁血黄素,颜色也就慢慢变成绿色、黄色。”卢俊亮说。
“你先别急着展开说原理,直接说结果吧。”冯凯说,“这些损伤,大概要几天才能造成?”
“根据经验,再结合曹松乔失踪和死亡的时间,我们认为,他27日失踪后就遭受了暴力击打,28、29日也一直在遭受暴力击打。”卢俊亮说,“从损伤的颜色看,他遭受虐打的时间确实应该在三天左右。”
“那就和我推断的差不多了。”冯凯满意地说。
“还有什么其他的线索吗?”顾红星问。
“还有就是捆绑痕迹了。”卢俊亮说,“死者的双手腕和双足踝都有捆绑约束的痕迹,可以看出捆得很紧。从约束损伤的形态来看,捆绑死者双手和双足的,应该就是农村常用的麻绳,大约小拇指粗细,在一端打了一个比较大的结。”
“这也是很好的发现,等找到绳索的时候,也可以印证口供。”顾红星说,“我也说一下我们现场勘查的情况。”
顾红星顿了顿,说:“山上的野外现场,是埋尸好几天后才被发现的,所以完全找不到任何物证线索,可以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勘查这个野外现场,却一无所获。我们分析,如果是死者的继父蒋劲峰作案,那么他虐待、杀人的场所肯定是在自己家里,所以,我们又对他家进行了全面的勘查。现场的院门是没有锁的,处于自然关闭状态,推门就可以进入。院内的屋舍大门是虚掩的,也是推门就可以进入。屋内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但有各种各样的足迹。除了足迹,我们还发现堂屋的地面上,有疑似拖擦的痕迹。”
“拖尸体的痕迹?”冯凯问。
顾红星点点头,说:“应该是的。我们拍照提取了地面上的拖擦痕迹,带回来放大冲洗,大家观察和讨论后,认为那种网格状的拖擦痕迹,应该是农村常见的麻袋留下的。”
“也就是说,蒋劲峰杀死曹松乔后,用麻袋装了尸体,趁着夜色把尸体拖到小山上掩埋?”冯凯说,“可是,他家里有交通工具吗?”
“自行车、摩托车他是没有的。”顾红星说,“但院子里有一辆板车,板车非常适合用来运尸,尸体装在麻袋里,外面盖上一点柴火、稻草什么的,就看不出来异样了。所以,我们也对板车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可是除了发现两根鸡毛,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发现鸡毛也有用啊。”冯凯说,“说不定他运尸的时候,板车上就放着只鸡,准备去祭奠呢。”
“可是,板车上粘着鸡毛,这事儿在农村太常见了,证明不了什么吧。”殷俊说。
冯凯心想,之前听顾雯雯说已经可以对动物的dna进行检验,他还没往心里去,如果1990年的科技也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只要对现场的鸡血和板车上的鸡毛做个dna检测,那不就能搞清楚事实了吗?
“虽然在板车上没有发现物证,但至少说明蒋劲峰杀人、运尸是具备条件的。”顾红星说,“现场客厅两边是两间房间,应该一间是蒋劲峰住的,另一间是曹松乔住的。蒋劲峰的屋子里,什么痕迹都没有,地面上只有零星的足迹,我们分析是蒋劲峰的足迹。曹松乔的房间里,家具上的灰很重,说明很久没有人打扫过。床上的被子是干净的,床板四周的灰很重,被褥应该是平时放在柜子里,他这次回来,才从柜子里拿出来铺上的。他的房间里除了被褥和家具,就只有他的行李箱和书包了。行李箱和书包载体都不好,我们仔细刷了,都没能刷出指纹。不过,行李箱和书包内,除了书本和日常用品,我们没有发现其他的东西,比如现场的钥匙,又如照相机和胶卷,再如钱。”
“这些东西会不会都被蒋劲峰带走了?”冯凯问,“蒋劲峰带走值钱的东西,之后能拿去换成钱,也方便他跑路吧?”
“我们也是这样猜测的。”顾红星说,“所以我们现场勘查的重点,就只能从足迹入手了。我们通过死者邻居董光明的供述,找到了所有进过现场的人。村长曹永明、副书记曹强、干事曹峰都进过屋,主要就是为了找曹松乔。他们还叫上了曹松乔的发小董子岩,还有经常与蒋劲峰一起打牌的董良。”
“这个邻居董光明应该就是董子岩的父亲吧?”冯凯问。
“是的。”顾红星接着说,“我们到村委会的时候,你们已经问询完离开了。好在大部分人都还留在村委会开会,所以我们就取了这些人的足迹。在你们回来之前,我们已经比对完成,除了一双鞋印还没找到人,其他的鞋印都对上了。”
“蒋劲峰的足迹,在曹松乔的房间里出现了吗?”冯凯问。
“不仅出现了,还很多。”顾红星说,“也就是说,假如我们找到最后剩下来的那枚足迹的主人,排除嫌疑之后,就只有蒋劲峰可以作案了。”
“那我觉得这个案子就很明朗了。”冯凯靠在椅子上,喜眉笑眼地说道,“我来把我们调查的情况和你们说一下。”
说完了案件的调查情况之后,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因为大家的想法和冯凯一样,这案子除了蒋劲峰,就没有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了。无论从动机、时间、条件,还是从案后的反常行为来看,蒋劲峰无疑就是凶手。
只有顾红星依旧不放心地说:“虽然从各个组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怀疑的对象都是蒋劲峰。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蒋劲峰应该是在自己家里作案,而他家里并没有找到藤条,也没有找到麻绳,甚至连个麻袋也没有。蒋劲峰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虽然板车、锄头、铁锹这些可以用于运尸、埋尸的工具,他家里是有的,但是总感觉不像是刚刚使用过的模样。而且,既然用麻袋装尸体、拖尸体,为什么埋尸体的时候要把麻袋去掉?把尸体放在麻袋里埋,岂不是更保险吗?”
“这个也很好解释。”冯凯说,“很多凶手作案后,都会把凶器给处理掉。我刚刚办的这个母女双尸案,凶手就烧毁了血衣和绳索。你想,蒋劲峰甚至都掏了曹松乔的内裤口袋,所以他肯定把可能使他暴露的东西都拿走了。而曹松乔毕竟是蒋劲峰的继子,虐打致死的事情应该并不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杀人后,有杀鸡祭祀这样的愧疚行为,那么他自然不会把尸体随便装在麻袋里埋掉,他应该也是想让曹松乔躺得舒服点,死了也是‘体体面面’的。”
“这个确实可以解释。”顾红星说,“小卢,我记得你提到死者的头上创口流血很多,如果流血多,那么为什么现场一点血迹都找不到呢?”
卢俊亮说:“这个倒也可以解释。如果损伤之后,立即进行包扎,血就只会浸染在布上,而不会留在现场了。”
“是啊,你们还记得剖腹取子案吧?凶手只是用一件小孩的衣服来裹着,就让血一滴也没有落下。”冯凯非常赞同卢俊亮的解释。
顾红星似乎也被说服了,说:“好吧,虽然没有实质的证据,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蒋劲峰确实是第一犯罪嫌疑人。我马上向市局报告,要求周边地区协查,寻找蒋劲峰。你们一会儿把蒋劲峰的照片多冲洗一些出来,亲自送到周边的辖区派出所、刑警队以及巡警队、交警队。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如果蒋劲峰跑了,估计也跑得很远了,但他不可能一直跑。这大冬天的,他不可能露天睡觉,肯定要睡宾馆。现在要求各个方向道路周边的派出所,都拿着照片去清查旅馆,他是个龅牙,很容易被人记住长相,只要他住店,就一定有线索。只要我们知道他往什么方向跑,就一定可以把他抓回来。”
“对,还有销赃途径也要查。”冯凯想到了几年前办的那起绑架小男孩的市民广场失踪案,说,“既然他带走了照相机,就很有可能会把它变现。”
顾红星赞许地点点头,说:“今天不早了,大家抓紧时间吧。”
3
冯凯原来在城南镇进行炸药清查的时候,派出所给他弄了一间没人住的临时宿舍。两个月后,冯凯又回到了这里,躺到了同一张床上。
宿舍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书籍,所以冯凯打发时间的唯一办法就是冥想。这一想不要紧,他刚刚在会议室里放松下来的情绪又紧张了起来。
如果这起案件真的是积压了30年都没有侦破,最终才到了顾雯雯的手上,那么它没有告破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现在还没有遍地的监控,没有人像识别系统,但发动整个公安系统去抓一个人,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那他们到底抓没抓到人呢?假设就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抓到他,那倒还好办,但如果问题就出在没有任何物证支持冯凯他们的推断……即便30年后他们找到了蒋劲峰,又怎么给他定罪呢?
“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先入为主。”冯凯用力揉着自己的脑袋,不断提醒自己。
冯凯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之前的女工案、金苗案,这些案件都是因为开始的推测错误,导致案件拖了很久才侦破。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起案件也是出现了类似的错误,才拖了30年没有侦破?如果是这样,他在这个梦境中,又能做些什么呢?他知道整个梦境都和自己看到的笔记有关,那么,他能找出笔记的重点吗?
不过,这起案件究竟是不是顾雯雯心心念念的那起案件——冯凯突然发现,就连这最基本的一点,他都完全无法确认。或许他的一切推理,都是反应过度了。
不管怎么说,警察就要对一切充满怀疑。
为了让自己安心,他必须要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明天再一次探访青南村。
想着想着,疲惫不堪的冯凯就睡着了。
也许是因为心中有事,天还没亮冯凯就醒了,他知道,这已经是村民们起床干活儿的时间了。所以,冯凯叫醒了隔壁的卢俊亮,骑上他的摩托车,再次赶往青南村。
“凯哥,昨晚我回去把师父给我的足迹照片又看了一遍。”卢俊亮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说,“那个没找到主人的足迹,和其他足迹不太一样。其他村民大多是穿布鞋和解放鞋,就这双应该是球鞋,而且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回力球鞋。”
“哎,你说你提供的这个线索,算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冯凯一边驾驶着摩托车,一边说道。
“什么意思?”
“难道你没注意到,他们村子里那个还没到40岁,老爱乱用成语,还装得像个老学究的曹文化,在我们询问的时候就是‘西装球履’的样子?”冯凯笑着说。
“我还真没注意,他穿的是回力鞋?”
“是啊。”冯凯说,“我估计是他的足迹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在寻找曹松乔的时候,董子岩的父亲董光明一直都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热闹,什么人进去过他都知道,但他没有提到过曹文化啊。”
“所以你觉得董光明说了那么多人,唯独没有说曹文化,说明曹文化不一定是寻找曹松乔的时候进入的现场,这说不定对破案来说是好事。”卢俊亮思忖着说,“但曹文化是曹松乔的老师,一直以曹松乔为豪,他没有杀死曹松乔的动机。而且他去现场找曹松乔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很有可能会排除掉这最后一枚鞋印,那么破案就毫无证据了,这是坏事。”
“长进不小啊。”冯凯赞叹道。
“都快30岁了,还能不长进啊?”卢俊亮笑着说。
既然有了这条线索,冯凯便驾驶着摩托车直接向村落中驶去,向去种地的农民问了路之后,又向曹文化的家驶去。
曹文化是村里的老师,虽然有时也种地,但大部分的农活都由村里人代劳。此时曹文化站在家中的院子里,正在鸡圈边喂鸡,他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是董子岩。
“哟,你俩都在啊?”冯凯停好了摩托车,说。
“公安同志,你们怎么来了?”董子岩听见冯凯的声音,吓了一跳。
“这一大早的,就来向老师请教问题了?”冯凯笑着问。
“是,是啊。”董子岩有点不知所措地点着头。
“这都7点多了,只是对你们城里人来说算早。”曹文化笑容可掬地说,“公安同志来这里有何贵干啊?鄙人一定竭尽全力配合你们破案。”
“这次来,是想看看你的鞋子。”冯凯指了指曹文化脚上的白球鞋。
“没问题,悉听尊便。”曹文化坐到一个小马扎上,脱下来一只鞋子递给了冯凯。
“鄙人推测,你们是不是在乔乔家里找到了鄙人的鞋印啊?”曹文化不慌不忙地笑着说,“我确实去过他家,为了找他,此事千真万确。”
董子岩在一旁使劲点头,说:“是的,老师去过,我可以作证。”
“你父亲可不是这样说的。”冯凯忽然用鹰隼一样的眼睛盯向董子岩。
董子岩可能是被冯凯的眼神震慑,有些慌张,说:“啊,这……我爸他记性不好,他可能记漏了吧……我真没说假话,我和老师是一起进去的。”
“是的,现场的就是曹老师的鞋印。”卢俊亮在一边比对完足迹,有些沮丧地说道。
“好吧。”冯凯叹了一口气,走到了鸡圈旁边,说,“养了多少鸡啊?”
“嗐,公安同志,你不会真怀疑鄙人吧?”曹文化说,“你问鄙人养了多少鸡,怕是别有用心吧?鄙人发誓,山下的那鸡可不是鄙人杀的。”
“曹老师你多心了。”冯凯知道他用词没有轻重,也不以为意,笑着说,“就是随便一问。不过,你既然提到这事儿了,我也就顺便问一句,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吗?”
“那当然。”曹文化说。
“那最近有没有看到哪个村民拎着鸡,往事发那座小山的方向走啊?”冯凯追问。
“此言差矣。要想去小山,得先从村子里往西边走,走到青南河边,顺着河边小路向南再向东。”曹文化跷着二郎腿,说,“鄙人毕竟是有文化的,与凡夫俗子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有觉悟提示一下公安同志,你们要查,就要调查有谁拿着鸡往青南河边走。不过,我是没有看到的。”
“那就谢谢曹老师了。”冯凯带着卢俊亮从曹文化家退了出来。
重新跨上了摩托车,冯凯沿着村中小路慢慢行驶,遇到一个村民就询问一下。因为他俩穿着警服,村民们也都很配合。
“不要沮丧。”冯凯安慰卢俊亮说,“虽然这案子目前没有证据,但也并不是没有物证就破不了案。你看,前面又有个人。”
冯凯叫住了一个扛着锄头的妇女,用脚支住摩托车,问:“大姐,请问前几天你有看见什么人拎着鸡往河边走吗?”
除了村委会的那几个人,其他村民并不知道有人在山脚下杀鸡祭祀的事情,所以对冯凯的询问,这些村民毫无戒心,冯凯之前问的那几个村民都是这样的。
“有啊,村长上个礼拜六就拎着只公鸡从家里往西边走啊。”妇女说道。
“他有说是去干什么吗?”冯凯想了想,上个礼拜六是12月1日,时间很符合,于是问道。
妇女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以前这种事他是不会亲自干的,他那手抖得越来越厉害了,拎着那么老大一只公鸡走不了远路。”
“手抖是什么原因?”冯凯想起自己在村委会的时候就注意到村长手抖的细节,当时还以为他是情绪激动,或是因为和警察交流有些紧张。
“得病了,什么森?”
“帕金森。”卢俊亮说。
“对对,就是那个森。”
“哦,好的,谢谢你啊。”冯凯转动把手,继续往前行驶。
“凯哥,既然大家都已经意见一致了,肯定是蒋劲峰干的,你还问这个干啥呀?”卢俊亮有些不解。
“我说过,警察就要对一切充满怀疑。”冯凯一边说,一边被北边的一座牌楼吸引,问,“你看,那边应该是这个村子的祠堂吧?”
“是啊,祠堂,好多村子都有。这有啥好奇怪的?”
“看到祠堂,我就想到家法;说到家法,我就想到藤条。那你想想,谁能在祠堂里执行家法?肯定就是家族的族长喽,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村长。”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