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30节
“我要批评你,没大没小,什么二流子?”村长曹永明拿手指了指董子岩,说,“乔乔的继父叫蒋劲峰,比乔乔他爹要小一岁,今年应该44岁了。他是我们城南镇镇北村的人,也就是乔乔他妈妈那个村子的人。”
“子岩说得也不错,这个人确实游手好闲。”曹文化插话道,“乔乔他妈去世后,蒋劲峰不愿意种地,把家里的地都租出去了,靠租金生活。”
“是啊,二流子对他不好,小时候乔乔连饭都吃不饱。”董子岩说,“我们大概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乔乔他妈就死了,我觉得就是被那个二流子给打死的。”
“家暴?”冯凯问。
这个词儿在这个年代还很新鲜,大家都好奇地看向冯凯,冯凯连忙解释说:“就是‘家庭暴力’的意思,乔乔的继父打老婆?”
“打啊!打得很凶!”董子岩说,“我经常听见他们家闹得一塌糊涂。这个二流子不仅打老婆,也打孩子。我总是看到乔乔的眼角一块青、一块紫的,但乔乔要强,都说是自己摔的。”
“他们家的这些事儿,你们村子里都知道吗?为什么不报警?”冯凯问道。
“家务事,报警有啥用?”曹永明摆摆手,说,“不过,乔乔他妈的死,可不是子岩说的那样是被蒋劲峰打死的,而是病死的,这个村医可以证明。虽然蒋劲峰不是个东西,但我们也不能随便冤枉人。”
“是的,身上没有伤,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倒下的,村医也说是心脏疾病。”曹文化也说,“那段时间,村里面还互相传,说心脏病也传染呢,我还辟谣了好久。哦,对了,你们公安的法医也来了,跟大家解释了不是谋杀,这事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乔乔的母亲去世之后,”冯凯接着问,“接下来这么多年,乔乔都是怎么过的?他是跟着他继父一起生活吗?”
董子岩愤愤然地说道:“那是他家的房子,他不和二流子住在一起,还能去哪儿呢?二流子租地的钱,基本都被他自己拿来吃喝玩乐,他哪里会管乔乔的死活。从初中开始,乔乔的吃的、用的,完全是靠大家的接济。”
“你们村里也有初中?”冯凯好奇道。
“小学、初中都是曹老师教我们。”董子岩看了看曹文化,说。
曹文化笑了笑,说:“见笑了,鄙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执教,小学、初中的文化课我都可以教。虽说我也是鞠躬尽瘁,但教书的成果实在是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啊!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多。他们要是能考上普通高中,就去镇子里上学;要是考不上,要么就是回家种地,要么就是去上技校了。”
曹文化每次用成语,都让冯凯一愣一愣的。“差强人意”不是大致上让人满意的意思吗?
“这孩子聪明伶俐,村里的人都喜欢他。”村长曹永明说,“难得这孩子学习能力比一般人都强,后来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可以说,他就是我们全村的骄傲,也是全村的希望。他妈去世之后,蒋劲峰根本不管他吃饭,他就是吃我们村的百家饭长大的。到了饭点,只要他到了谁家门口,就会被谁家叫进去吃饭。等他去上高中住校的时候,他的生活费都是我找村民们募集的。我们整个村子,对他都是有恩的。”
“乔乔考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学费、生活费都是村委会出的。我们村子对他确实是有恩,算是再造之恩了。”曹文化补充道。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一个大学生,还指望他以后能回来报效村子,给父老乡亲争口气呢,可是没想到,就出了这事儿!”曹永明的神情变得怨愤起来,双手微微发抖,恨恨地说,“要是知道是谁干的,我当村长的第一个不放过他!”
冯凯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忍不住插嘴问了一句:“当年蒋劲峰打老婆的时候,你们村委会有管过吗?”
“好多人都打老婆呢,也有打丈夫的,这种家务事要是都归我们管,我们还不得累死?”曹永明顿了一下,解释说。
冯凯摇了摇头。家暴是违法的,甚至是犯罪,到了他嘴里,却成了没人管的家务事。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更何况村落里的宗族观念很强,青南村一共有两个大姓,曹姓和董姓,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乔乔是姓曹的,是自己人,而乔乔的母亲和继父都是外姓人,他们只要照顾好自己人就行了,其他人怎么样,不关他们的事。
“乔乔孜孜不倦,上的是名牌大学,化工专业,可谓不负众望。”曹文化说道,“不过他读的大学离我们这儿很远,回来一趟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他为了节省路费,上学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这是唯一一次。”
“他既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村子里的人对他都有恩,他怎么能不回来探望大家呢?连过年都没回来吗?”冯凯问。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曹永明说,“乔乔是个好孩子,他人没回来,但经常会打电话给我们啊。他不回来,是为了利用寒暑假和各种假期,什么工什么学来着?”
“勤工俭学。”曹文化补充道,“他一上大学,就自力更生了。”
“对,就是利用一切时间赚钱。”曹永明说,“我是有数的,他大学毕业后,肯定能带领我们村子发家致富。这次他回来,给以前带过他的各位叔叔伯伯都带了吃的、喝的、用的,多孝顺的孩子啊。”
“他今年上大几?”
“大三了。”曹文化说,“过了年就是大三下学期了。”
“那他和蒋劲峰现在关系怎么样?”冯凯接着问。
董子岩说:“他和那个二流子,几乎没话说。就算回来,除了睡觉,他都不在家里待着。”
“这一次回来,他和他继父说什么话了吗?”冯凯追问。
“这我还真没注意,你住得近,你说。”曹永明看向董子岩。
董子岩连忙说:“这次他回来,是我骑车去镇子里接他的,然后他去干啥了,我还真不知道。”
“说起来,乔乔这次回来到底是做什么的?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呢。”冯凯说,“他回来的目的和行为轨迹,你们知道吗?”
“他是回来找我的。”曹永明用颤抖的手指了指身后的党旗,说,“他要入党,回来找我办政审材料。”
“具体的日期和行程呢?你们清不清楚?”冯凯问。
“我刚才就让他们梳理了一下。”曹永明指着书记员董晓莉,说,“你问她,她搞得清楚。”
董晓莉是个三十来岁的女性,打扮得挺得体。她咳嗽了一声,说:“我找村民们确认过了,时间应该是准确的。”
说完,董晓莉像是读报纸一样,用不一样的语调朗读起笔记本上的记录来:“曹松乔于11月26日坐火车抵达龙番市,然后坐汽车来到镇子里。他在回来之前就给他儿时的玩伴董子岩写了信,所以当天是董子岩骑着自行车去镇子上把他给接回来的。”
董子岩点了点头。
“曹松乔回到村子后,先是来村委会找村长开具了政审材料。”董晓莉接着说,“并送给村长一盒饼干和一个瓷缸,给我们村委会的每个人一盒饼干。之后,曹松乔去了几个他最熟络的村民家里,分别送了一些他上大学那地方的土特产。”
曹永明抚摸着一个写有“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搪瓷水杯,神情有些苦涩,嘴角低垂。
董晓莉说:“当天晚上,他应该是回家睡觉了。11月27日,他一整天都在村子里拍照,还找了一些村民合影,说等他把照片冲洗出来,要送给大家。我们这里处于偏僻之地,照过相的村民不多,大学生是全村的宝贝,所以大家都特别开心,乐意和他合照。”
冯凯心想,死者的照相机和胶卷都没有被找到,现在想通过照片来调查也没有线索,实在是可惜。
“经过我们村委会的调查,最后一个和他合影的,是村西头的曹老三。”董晓莉说,“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曹松乔到了村西头,遇到了正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曹老三,于是两人合影了。至此,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曹松乔的下落了。我们问了所有的村民,11月27日下午3点钟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他了。”
“11月27日的早上,最早是几点钟有人看到他的?”冯凯问。
“6点半,出工的几个村民都看见他了,他挎着相机,说要去拍朝霞。”董晓莉说。
“那也就是说,他在村子里怀旧游玩加拍照,一共用了将近九个小时,也该回家休息了。”冯凯道。
“乔乔有没有回家,这事儿有人知道吗?”曹永明又看向了董子岩。
“这个我也不知道。”董子岩说,“当天我正在准备申请加入村委会的材料,所以我就没有陪他。”
“确实,子岩一直在我们村委会。”曹文化说。
“那这个曹老三,有没有什么疑点?”冯凯问。
曹永明摇了摇头,说:“不可能,他就是一个单身汉,憨得要死,胆小如鼠,鸡都不敢杀,更不用说杀人了。而且,曹老三这个人,虽然不富裕,却很仗义。他哪怕只有一块馒头,也会分给乔乔半块。”
冯凯点了点头,又看向董子岩,说:“26日你接完他回村后,没和他多说说话什么的?”
“是啊,我正好有正事儿要处理,就想着先把事情办完。”董子岩说,“我和乔乔约好了28号一起去钓鱼的,那时候可以好好聊聊。可28号一早我去敲他家门的时候,发现他家院门从外面锁上了。我喊了几声,也没人应,屋内应该没人,我还抱怨乔乔这家伙讲话不算话呢。”
“门锁住了,你进不去屋,所以屋内到底有没有人,你并不能确认。”冯凯道。
“啊……你要这么说,也有道理。”董子岩若有所思,继续说道,“后来,我又经过他家门口两三次,发现门一直是从外面锁着的。我当时猜乔乔是去镇子上冲洗照片了,因为村子里没有地方洗照片嘛。”
“你住他隔壁,这两天有没有听见什么异常动静?”冯凯问。
“没有,应该是没有。”董子岩不太确定地说。
“那,蒋劲峰你们有看到过吗?”冯凯问。
“那二流子……哦,蒋劲峰好像是26号晚上不在家,回老家喝喜酒了。”董子岩说,“我也是那天接到乔乔的时候,听乔乔提了一嘴,说是晚上蒋劲峰不在,他可以睡个好觉什么的。”
“之后呢?”冯凯转头问董晓莉。
“我们了解的情况是,27、28号这两天,都有人看到过蒋劲峰。”董晓莉说,“但他具体干了什么,我们还没有详细调查。你知道的,从报失踪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有限。”
冯凯点头,对这一名村委会女干部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
“11月27日下午3点钟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乔乔了。”冯凯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抄录的重点,抬头问董子岩和村长,“我们接到失踪的报案是12月3日,中间这几天,就没有人发现异样吗?”
“话不能这么说,村子里这么多人,我这一天天一大堆事。”曹永明说,“谁能想到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失踪了呢?”
“是啊,我这几天也是在办理入职村委会的手续,很多事务我都不熟悉,晓莉姐他们还在带我,所以也没抽出空来去找乔乔玩。”董子岩说,“我几天没见到他,想着他说不定已经回学校了。当时觉得他肯定是没找到我,所以才没有和我打招呼。”
确实,在这个没有手机、呼机的年代,想找一个人完全靠两条腿。所以董子岩认为曹松乔是没找到他而直接回学校了,完全情有可原。毕竟不能拿一个处于通信发达时代的人的思维,来衡量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
冯凯收起了自己的小本子,认为这次调查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个老村长果真还是有两把刷子,在他行动之前,就依靠群众的力量,先安排了调查工作。所以,听完这几个村委会的人的汇报,死者曹松乔生前的行动轨迹基本就理清楚了。
2
当然,冯凯也不能偏听偏信。从村委会出来,他和派出所的民警又走访了几十名村民,从他们口中得到的说法,和董晓莉之前汇报的信息十分吻合。这说明这些村委会的干部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项任务来应付,而是真的花了心思对村民进行了调查了解,才得出了曹松乔完整的生前行动轨迹。只可惜,从这些生前行动轨迹来分析,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突破口。
曹松乔的继父蒋劲峰,在大家的评价里,都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懒汉。对蒋劲峰打老婆、打孩子的事情,大多数村民都有所耳闻。有个村民还提供了一条线索,他说蒋劲峰本身是“龅牙”,他的右侧切牙后来脱落了,就是当年在打老婆孩子的时候,因为曹松乔的激烈反抗而撞掉的,为此,蒋劲峰还狠狠教训了曹松乔一顿。
到了下午,负责调查蒋劲峰的两名侦查员也回到了村里。六个人坐在村口的小亭子里,把调查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总。
1990年11月26日,蒋劲峰应老家镇北村一个亲戚的邀请,回到镇北村去喝喜酒。通过刑警大队的协调,城南镇派出所也派员到镇北村去了解了情况,确定蒋劲峰于26日中午时分就抵达了镇北村,给亲戚随了20元份子,中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喜主家里吃的。晚饭吃到26日晚9点左右,喜主在城南镇上的一家小旅馆为留宿的人开了房。蒋劲峰当天晚上是和另一名从外地来的村民同住,一直睡到27日中午时分。蒋劲峰还让同住的村民在镇子上请他下了馆子,才打道回府。
11月27日下午2点左右,蒋劲峰在城南镇遇见一名骑自行车来镇子里买药的青南村村民,于是坐村民的“顺风车”回到了青南村。他回到村子大约是在下午3点,好几名村民都看见了。
当天晚上,蒋劲峰去了一个村民家,和几个村民在一起打牌,打到晚上11点左右,然后回了家。
11月28日一大早,蒋劲峰又去那个村民家里打牌,中饭、晚饭都是在那个村民家里吃的。他们一直打到晚上8点,蒋劲峰说自己的身体不适,就回家了。在打牌的过程中,蒋劲峰提到了曹松乔回村的事儿,埋怨这孩子都不和他说一声,还嘀咕了一句,说他明明给好多人都带了礼物,就是什么也没给他老子带。除了这两句话,蒋劲峰就再也没有提到曹松乔了。
11月29日一整天,全村人都没有看到蒋劲峰的人影。
这天晚上11点左右,蒋劲峰的一个牌友打牌归来,经过蒋劲峰家的时候,见蒋劲峰家的院门挂锁没有锁,猜测蒋劲峰应该在家。于是,牌友就在院外喊蒋劲峰,问他身体怎么样,明天要不要一起打牌。但院子里静悄悄的,并没有任何声音传出来。牌友认为蒋劲峰是睡着了,于是就走了。
此后,直到派出所来调查曹松乔失踪事件,村长带着派出所民警去了蒋劲峰家,才发现他家院门挂锁依旧没锁,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把蒋劲峰的轨迹调查情况和曹松乔的轨迹调查情况一碰,蒋劲峰的嫌疑立即就上升了。
一来曹松乔身上有虐待伤,而蒋劲峰此前就有家暴史;二来蒋劲峰对曹松乔突然回来,还不给他带礼物是有怨言的;三来蒋劲峰27日从镇北村回到青南村的时间点,正好是曹松乔失踪的时间点;四来是蒋劲峰28日晚上就提前回家了,29日又莫名其妙消失了。尤其是29日晚上,蒋劲峰明明在家,却不搭理牌友,这些都是反常现象。
由此,冯凯推理出了一条时间线:
11月27日,蒋劲峰回村后,和晚归的曹松乔发生了纠纷。蒋劲峰对曹松乔进行了约束、殴打,并且可能通过封嘴等方式让他无法呼救。经过一晚上的殴打,让曹松乔丧失了抵抗、挣脱或呼救的能力。
11月28日,蒋劲峰一早就锁了院门去打牌了,导致董子岩以为曹松乔自己离开了。当天晚上,蒋劲峰不放心饿了一天的曹松乔,于是借故提前离开了牌桌。回到家里,他有可能又对曹松乔进行了殴打。
11月29日,蒋劲峰一直在家,他有可能一直在殴打、虐待曹松乔,直到曹松乔死亡。随后,蒋劲峰把尸体拖去山上进行掩埋,因为内疚和害怕,他还杀了只鸡进行祭奠,最后逃离了青南村。
冯凯捋出来的时间线,是可以解释目前所有调查到的情况的,很有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但冯凯现在已经成熟了很多,他没有直接对此案下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因为他知道,一切的推断,必须建立在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结论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好在此时,距离顾红星约定的时间点已经不远了,于是冯凯招呼大家一起骑车返回分局,和法医、痕检部门核对一下信息,看看上述的推断是不是事实的真相。
来到分局会议室,冯凯发现顾红星、卢俊亮等技术部门的同志都已经落座了。见冯凯一行人归来,顾红星朝卢俊亮招招手,意思是让他最先发言。
卢俊亮点点头,开始汇报他和周满解剖尸体后得出的结论:“死者曹松乔全身未见致命性损伤,未见机械性窒息的征象,也未见中毒或者疾病猝死的征象,由此可以判断,死者曹松乔应该是全身的大量非致命性损伤导致挤压综合征,因急性肾衰而死亡。死者的胃肠完全空虚,应该是处于脱水且虚弱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会加速其病发死亡。不过因为胃肠的空虚,我们也无法推断其餐后几小时死亡。”
“那死亡时间就没有办法推断了?”顾红星问。
“我觉得应该是29号左右吧?”冯凯插了一句。
“对,从尸体的征象、腐败的程度,结合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也觉得曹松乔大概是在29号晚间死亡的。”卢俊亮说,“尸体头部有一处创口,其他地方没有开放性创口,都是钝器击打造成的挫伤。头上的创口边缘不整齐,创腔内有组织间桥,说明也是钝器所致,所以我们认为行凶者只用了一种钝器。换句话说,他身上的损伤,一个人就可以造成。”
“头上的创口,流血多吗?”顾红星若有所思地问道。
“创口长2.2厘米,我们认为会有不少流血。我们发现尸体的时候,曹松乔已经在土里躺了好几天了,头部依旧有血液渗出,这说明创口刚形成的时候应该有流血。”卢俊亮说,“我们也分析了凶器,这是一个很有特征性的棍棒类的凶器。”
“特征性?”冯凯好奇道。
“因为尸体的皮肤上是可以保留钝器作用的痕迹,保留钝器表面的形状的。”卢俊亮说,“所以我们仔细研究了曹松乔皮肤上的挫伤痕迹,认为凶器应该是麻花样的木质钝器。”
“听起来像是藤条。”冯凯说。
“对。”卢俊亮说,“我们也认为是类似藤条的东西。”
“子岩说得也不错,这个人确实游手好闲。”曹文化插话道,“乔乔他妈去世后,蒋劲峰不愿意种地,把家里的地都租出去了,靠租金生活。”
“是啊,二流子对他不好,小时候乔乔连饭都吃不饱。”董子岩说,“我们大概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乔乔他妈就死了,我觉得就是被那个二流子给打死的。”
“家暴?”冯凯问。
这个词儿在这个年代还很新鲜,大家都好奇地看向冯凯,冯凯连忙解释说:“就是‘家庭暴力’的意思,乔乔的继父打老婆?”
“打啊!打得很凶!”董子岩说,“我经常听见他们家闹得一塌糊涂。这个二流子不仅打老婆,也打孩子。我总是看到乔乔的眼角一块青、一块紫的,但乔乔要强,都说是自己摔的。”
“他们家的这些事儿,你们村子里都知道吗?为什么不报警?”冯凯问道。
“家务事,报警有啥用?”曹永明摆摆手,说,“不过,乔乔他妈的死,可不是子岩说的那样是被蒋劲峰打死的,而是病死的,这个村医可以证明。虽然蒋劲峰不是个东西,但我们也不能随便冤枉人。”
“是的,身上没有伤,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倒下的,村医也说是心脏疾病。”曹文化也说,“那段时间,村里面还互相传,说心脏病也传染呢,我还辟谣了好久。哦,对了,你们公安的法医也来了,跟大家解释了不是谋杀,这事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乔乔的母亲去世之后,”冯凯接着问,“接下来这么多年,乔乔都是怎么过的?他是跟着他继父一起生活吗?”
董子岩愤愤然地说道:“那是他家的房子,他不和二流子住在一起,还能去哪儿呢?二流子租地的钱,基本都被他自己拿来吃喝玩乐,他哪里会管乔乔的死活。从初中开始,乔乔的吃的、用的,完全是靠大家的接济。”
“你们村里也有初中?”冯凯好奇道。
“小学、初中都是曹老师教我们。”董子岩看了看曹文化,说。
曹文化笑了笑,说:“见笑了,鄙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执教,小学、初中的文化课我都可以教。虽说我也是鞠躬尽瘁,但教书的成果实在是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啊!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多。他们要是能考上普通高中,就去镇子里上学;要是考不上,要么就是回家种地,要么就是去上技校了。”
曹文化每次用成语,都让冯凯一愣一愣的。“差强人意”不是大致上让人满意的意思吗?
“这孩子聪明伶俐,村里的人都喜欢他。”村长曹永明说,“难得这孩子学习能力比一般人都强,后来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可以说,他就是我们全村的骄傲,也是全村的希望。他妈去世之后,蒋劲峰根本不管他吃饭,他就是吃我们村的百家饭长大的。到了饭点,只要他到了谁家门口,就会被谁家叫进去吃饭。等他去上高中住校的时候,他的生活费都是我找村民们募集的。我们整个村子,对他都是有恩的。”
“乔乔考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学费、生活费都是村委会出的。我们村子对他确实是有恩,算是再造之恩了。”曹文化补充道。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一个大学生,还指望他以后能回来报效村子,给父老乡亲争口气呢,可是没想到,就出了这事儿!”曹永明的神情变得怨愤起来,双手微微发抖,恨恨地说,“要是知道是谁干的,我当村长的第一个不放过他!”
冯凯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忍不住插嘴问了一句:“当年蒋劲峰打老婆的时候,你们村委会有管过吗?”
“好多人都打老婆呢,也有打丈夫的,这种家务事要是都归我们管,我们还不得累死?”曹永明顿了一下,解释说。
冯凯摇了摇头。家暴是违法的,甚至是犯罪,到了他嘴里,却成了没人管的家务事。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更何况村落里的宗族观念很强,青南村一共有两个大姓,曹姓和董姓,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乔乔是姓曹的,是自己人,而乔乔的母亲和继父都是外姓人,他们只要照顾好自己人就行了,其他人怎么样,不关他们的事。
“乔乔孜孜不倦,上的是名牌大学,化工专业,可谓不负众望。”曹文化说道,“不过他读的大学离我们这儿很远,回来一趟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他为了节省路费,上学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这是唯一一次。”
“他既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村子里的人对他都有恩,他怎么能不回来探望大家呢?连过年都没回来吗?”冯凯问。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曹永明说,“乔乔是个好孩子,他人没回来,但经常会打电话给我们啊。他不回来,是为了利用寒暑假和各种假期,什么工什么学来着?”
“勤工俭学。”曹文化补充道,“他一上大学,就自力更生了。”
“对,就是利用一切时间赚钱。”曹永明说,“我是有数的,他大学毕业后,肯定能带领我们村子发家致富。这次他回来,给以前带过他的各位叔叔伯伯都带了吃的、喝的、用的,多孝顺的孩子啊。”
“他今年上大几?”
“大三了。”曹文化说,“过了年就是大三下学期了。”
“那他和蒋劲峰现在关系怎么样?”冯凯接着问。
董子岩说:“他和那个二流子,几乎没话说。就算回来,除了睡觉,他都不在家里待着。”
“这一次回来,他和他继父说什么话了吗?”冯凯追问。
“这我还真没注意,你住得近,你说。”曹永明看向董子岩。
董子岩连忙说:“这次他回来,是我骑车去镇子里接他的,然后他去干啥了,我还真不知道。”
“说起来,乔乔这次回来到底是做什么的?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呢。”冯凯说,“他回来的目的和行为轨迹,你们知道吗?”
“他是回来找我的。”曹永明用颤抖的手指了指身后的党旗,说,“他要入党,回来找我办政审材料。”
“具体的日期和行程呢?你们清不清楚?”冯凯问。
“我刚才就让他们梳理了一下。”曹永明指着书记员董晓莉,说,“你问她,她搞得清楚。”
董晓莉是个三十来岁的女性,打扮得挺得体。她咳嗽了一声,说:“我找村民们确认过了,时间应该是准确的。”
说完,董晓莉像是读报纸一样,用不一样的语调朗读起笔记本上的记录来:“曹松乔于11月26日坐火车抵达龙番市,然后坐汽车来到镇子里。他在回来之前就给他儿时的玩伴董子岩写了信,所以当天是董子岩骑着自行车去镇子上把他给接回来的。”
董子岩点了点头。
“曹松乔回到村子后,先是来村委会找村长开具了政审材料。”董晓莉接着说,“并送给村长一盒饼干和一个瓷缸,给我们村委会的每个人一盒饼干。之后,曹松乔去了几个他最熟络的村民家里,分别送了一些他上大学那地方的土特产。”
曹永明抚摸着一个写有“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搪瓷水杯,神情有些苦涩,嘴角低垂。
董晓莉说:“当天晚上,他应该是回家睡觉了。11月27日,他一整天都在村子里拍照,还找了一些村民合影,说等他把照片冲洗出来,要送给大家。我们这里处于偏僻之地,照过相的村民不多,大学生是全村的宝贝,所以大家都特别开心,乐意和他合照。”
冯凯心想,死者的照相机和胶卷都没有被找到,现在想通过照片来调查也没有线索,实在是可惜。
“经过我们村委会的调查,最后一个和他合影的,是村西头的曹老三。”董晓莉说,“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曹松乔到了村西头,遇到了正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曹老三,于是两人合影了。至此,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曹松乔的下落了。我们问了所有的村民,11月27日下午3点钟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他了。”
“11月27日的早上,最早是几点钟有人看到他的?”冯凯问。
“6点半,出工的几个村民都看见他了,他挎着相机,说要去拍朝霞。”董晓莉说。
“那也就是说,他在村子里怀旧游玩加拍照,一共用了将近九个小时,也该回家休息了。”冯凯道。
“乔乔有没有回家,这事儿有人知道吗?”曹永明又看向了董子岩。
“这个我也不知道。”董子岩说,“当天我正在准备申请加入村委会的材料,所以我就没有陪他。”
“确实,子岩一直在我们村委会。”曹文化说。
“那这个曹老三,有没有什么疑点?”冯凯问。
曹永明摇了摇头,说:“不可能,他就是一个单身汉,憨得要死,胆小如鼠,鸡都不敢杀,更不用说杀人了。而且,曹老三这个人,虽然不富裕,却很仗义。他哪怕只有一块馒头,也会分给乔乔半块。”
冯凯点了点头,又看向董子岩,说:“26日你接完他回村后,没和他多说说话什么的?”
“是啊,我正好有正事儿要处理,就想着先把事情办完。”董子岩说,“我和乔乔约好了28号一起去钓鱼的,那时候可以好好聊聊。可28号一早我去敲他家门的时候,发现他家院门从外面锁上了。我喊了几声,也没人应,屋内应该没人,我还抱怨乔乔这家伙讲话不算话呢。”
“门锁住了,你进不去屋,所以屋内到底有没有人,你并不能确认。”冯凯道。
“啊……你要这么说,也有道理。”董子岩若有所思,继续说道,“后来,我又经过他家门口两三次,发现门一直是从外面锁着的。我当时猜乔乔是去镇子上冲洗照片了,因为村子里没有地方洗照片嘛。”
“你住他隔壁,这两天有没有听见什么异常动静?”冯凯问。
“没有,应该是没有。”董子岩不太确定地说。
“那,蒋劲峰你们有看到过吗?”冯凯问。
“那二流子……哦,蒋劲峰好像是26号晚上不在家,回老家喝喜酒了。”董子岩说,“我也是那天接到乔乔的时候,听乔乔提了一嘴,说是晚上蒋劲峰不在,他可以睡个好觉什么的。”
“之后呢?”冯凯转头问董晓莉。
“我们了解的情况是,27、28号这两天,都有人看到过蒋劲峰。”董晓莉说,“但他具体干了什么,我们还没有详细调查。你知道的,从报失踪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有限。”
冯凯点头,对这一名村委会女干部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
“11月27日下午3点钟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乔乔了。”冯凯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抄录的重点,抬头问董子岩和村长,“我们接到失踪的报案是12月3日,中间这几天,就没有人发现异样吗?”
“话不能这么说,村子里这么多人,我这一天天一大堆事。”曹永明说,“谁能想到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失踪了呢?”
“是啊,我这几天也是在办理入职村委会的手续,很多事务我都不熟悉,晓莉姐他们还在带我,所以也没抽出空来去找乔乔玩。”董子岩说,“我几天没见到他,想着他说不定已经回学校了。当时觉得他肯定是没找到我,所以才没有和我打招呼。”
确实,在这个没有手机、呼机的年代,想找一个人完全靠两条腿。所以董子岩认为曹松乔是没找到他而直接回学校了,完全情有可原。毕竟不能拿一个处于通信发达时代的人的思维,来衡量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
冯凯收起了自己的小本子,认为这次调查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个老村长果真还是有两把刷子,在他行动之前,就依靠群众的力量,先安排了调查工作。所以,听完这几个村委会的人的汇报,死者曹松乔生前的行动轨迹基本就理清楚了。
2
当然,冯凯也不能偏听偏信。从村委会出来,他和派出所的民警又走访了几十名村民,从他们口中得到的说法,和董晓莉之前汇报的信息十分吻合。这说明这些村委会的干部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项任务来应付,而是真的花了心思对村民进行了调查了解,才得出了曹松乔完整的生前行动轨迹。只可惜,从这些生前行动轨迹来分析,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突破口。
曹松乔的继父蒋劲峰,在大家的评价里,都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懒汉。对蒋劲峰打老婆、打孩子的事情,大多数村民都有所耳闻。有个村民还提供了一条线索,他说蒋劲峰本身是“龅牙”,他的右侧切牙后来脱落了,就是当年在打老婆孩子的时候,因为曹松乔的激烈反抗而撞掉的,为此,蒋劲峰还狠狠教训了曹松乔一顿。
到了下午,负责调查蒋劲峰的两名侦查员也回到了村里。六个人坐在村口的小亭子里,把调查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总。
1990年11月26日,蒋劲峰应老家镇北村一个亲戚的邀请,回到镇北村去喝喜酒。通过刑警大队的协调,城南镇派出所也派员到镇北村去了解了情况,确定蒋劲峰于26日中午时分就抵达了镇北村,给亲戚随了20元份子,中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喜主家里吃的。晚饭吃到26日晚9点左右,喜主在城南镇上的一家小旅馆为留宿的人开了房。蒋劲峰当天晚上是和另一名从外地来的村民同住,一直睡到27日中午时分。蒋劲峰还让同住的村民在镇子上请他下了馆子,才打道回府。
11月27日下午2点左右,蒋劲峰在城南镇遇见一名骑自行车来镇子里买药的青南村村民,于是坐村民的“顺风车”回到了青南村。他回到村子大约是在下午3点,好几名村民都看见了。
当天晚上,蒋劲峰去了一个村民家,和几个村民在一起打牌,打到晚上11点左右,然后回了家。
11月28日一大早,蒋劲峰又去那个村民家里打牌,中饭、晚饭都是在那个村民家里吃的。他们一直打到晚上8点,蒋劲峰说自己的身体不适,就回家了。在打牌的过程中,蒋劲峰提到了曹松乔回村的事儿,埋怨这孩子都不和他说一声,还嘀咕了一句,说他明明给好多人都带了礼物,就是什么也没给他老子带。除了这两句话,蒋劲峰就再也没有提到曹松乔了。
11月29日一整天,全村人都没有看到蒋劲峰的人影。
这天晚上11点左右,蒋劲峰的一个牌友打牌归来,经过蒋劲峰家的时候,见蒋劲峰家的院门挂锁没有锁,猜测蒋劲峰应该在家。于是,牌友就在院外喊蒋劲峰,问他身体怎么样,明天要不要一起打牌。但院子里静悄悄的,并没有任何声音传出来。牌友认为蒋劲峰是睡着了,于是就走了。
此后,直到派出所来调查曹松乔失踪事件,村长带着派出所民警去了蒋劲峰家,才发现他家院门挂锁依旧没锁,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把蒋劲峰的轨迹调查情况和曹松乔的轨迹调查情况一碰,蒋劲峰的嫌疑立即就上升了。
一来曹松乔身上有虐待伤,而蒋劲峰此前就有家暴史;二来蒋劲峰对曹松乔突然回来,还不给他带礼物是有怨言的;三来蒋劲峰27日从镇北村回到青南村的时间点,正好是曹松乔失踪的时间点;四来是蒋劲峰28日晚上就提前回家了,29日又莫名其妙消失了。尤其是29日晚上,蒋劲峰明明在家,却不搭理牌友,这些都是反常现象。
由此,冯凯推理出了一条时间线:
11月27日,蒋劲峰回村后,和晚归的曹松乔发生了纠纷。蒋劲峰对曹松乔进行了约束、殴打,并且可能通过封嘴等方式让他无法呼救。经过一晚上的殴打,让曹松乔丧失了抵抗、挣脱或呼救的能力。
11月28日,蒋劲峰一早就锁了院门去打牌了,导致董子岩以为曹松乔自己离开了。当天晚上,蒋劲峰不放心饿了一天的曹松乔,于是借故提前离开了牌桌。回到家里,他有可能又对曹松乔进行了殴打。
11月29日,蒋劲峰一直在家,他有可能一直在殴打、虐待曹松乔,直到曹松乔死亡。随后,蒋劲峰把尸体拖去山上进行掩埋,因为内疚和害怕,他还杀了只鸡进行祭奠,最后逃离了青南村。
冯凯捋出来的时间线,是可以解释目前所有调查到的情况的,很有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但冯凯现在已经成熟了很多,他没有直接对此案下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因为他知道,一切的推断,必须建立在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结论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好在此时,距离顾红星约定的时间点已经不远了,于是冯凯招呼大家一起骑车返回分局,和法医、痕检部门核对一下信息,看看上述的推断是不是事实的真相。
来到分局会议室,冯凯发现顾红星、卢俊亮等技术部门的同志都已经落座了。见冯凯一行人归来,顾红星朝卢俊亮招招手,意思是让他最先发言。
卢俊亮点点头,开始汇报他和周满解剖尸体后得出的结论:“死者曹松乔全身未见致命性损伤,未见机械性窒息的征象,也未见中毒或者疾病猝死的征象,由此可以判断,死者曹松乔应该是全身的大量非致命性损伤导致挤压综合征,因急性肾衰而死亡。死者的胃肠完全空虚,应该是处于脱水且虚弱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会加速其病发死亡。不过因为胃肠的空虚,我们也无法推断其餐后几小时死亡。”
“那死亡时间就没有办法推断了?”顾红星问。
“我觉得应该是29号左右吧?”冯凯插了一句。
“对,从尸体的征象、腐败的程度,结合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也觉得曹松乔大概是在29号晚间死亡的。”卢俊亮说,“尸体头部有一处创口,其他地方没有开放性创口,都是钝器击打造成的挫伤。头上的创口边缘不整齐,创腔内有组织间桥,说明也是钝器所致,所以我们认为行凶者只用了一种钝器。换句话说,他身上的损伤,一个人就可以造成。”
“头上的创口,流血多吗?”顾红星若有所思地问道。
“创口长2.2厘米,我们认为会有不少流血。我们发现尸体的时候,曹松乔已经在土里躺了好几天了,头部依旧有血液渗出,这说明创口刚形成的时候应该有流血。”卢俊亮说,“我们也分析了凶器,这是一个很有特征性的棍棒类的凶器。”
“特征性?”冯凯好奇道。
“因为尸体的皮肤上是可以保留钝器作用的痕迹,保留钝器表面的形状的。”卢俊亮说,“所以我们仔细研究了曹松乔皮肤上的挫伤痕迹,认为凶器应该是麻花样的木质钝器。”
“听起来像是藤条。”冯凯说。
“对。”卢俊亮说,“我们也认为是类似藤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