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32节
“哦,你是在怀疑村长!”卢俊亮说,“可是,他有帕金森的话,还能用那么大的力量把曹松乔打死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冯凯说,“但是他拎着鸡往西走,这一点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更何况,他在这个村子里,有用家法来处置人的‘权力’。所以,我们现在去村长家里走一趟。”
不一会儿,冯凯和卢俊亮就来到了村长家院门口。此时村长曹永明正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晒太阳,见他们二人走进来,甚至都没有起身。
“有线索了吗?公安同志。”曹永明问道。
冯凯刚走进院子,就看到了一根挂在屋檐下的藤条,顿时眼睛一亮。
“你说缉拿蒋劲峰的线索?”冯凯说,“那工作在做,不过我现在怀疑不一定就是蒋劲峰干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冯凯一直盯着村长,发现村长的手抖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为惊讶,还是因为帕金森。但村长毕竟是村长,冯凯没主动往下说,他也就没着急往下问。
“这是啥啊?家法杖?”冯凯把藤条拿了下来,细细看着。
曹永明“嗯”了一声,说:“我是族长,家法杖当然挂在我家里。”
眼前的这根家法杖,真的就是麻花形的藤条,冯凯不动声色地把它递给了卢俊亮,接着问:“这个东西,没人能从你这儿借出去吧?”
“借什么借?除了我,谁有资格拿这个?”曹永明说。
“那你拎着鸡往西边走干什么?”冯凯突然转变了谈话方向。
曹永明愣了一下,顿时怒不可遏:“难不成你是在怀疑我?我要批评你!我可是村长,我能带头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吗?我会杀死一个我精心培养的大学生吗?我们村委会尽心尽力配合你们公安办案,你们抓不到人就算了,居然还怀疑起我们来了,你们就不能干点正事?”
冯凯瞥了一眼卢俊亮,卢俊亮摇了摇头,把条杖又挂回了屋檐下。
“村长,别这么激动,我们只是例行调查嘛。”冯凯露出笑容说。
“你们懂什么?我那天拎着鸡,是因为村委会进新人了,就是你们上次见到的那个董子岩。按我们村的惯例,都要吃公鸡。”曹永明的火气没那么容易消退,手边抖边比画,说,“我为这个村干了一辈子,我没有孩子,村里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的财产就是村里的财产,我拿自己家的鸡,给村委会的同志们加餐,这怎么了?不信你去问村委会食堂!”
“哦,原来是这样。”冯凯边安抚他边说,“您不是有帕金森嘛,拿鸡这种事能做得了吗?以前不都是别人代劳的吗?”
“谁说的?谁在嚼舌根?看我怎么收拾他!”曹永明胡乱挥着手,说,“录用仪式的所有环节都是我亲力亲为的!捉鸡、杀鸡都是我干的!我是有病,但拎一只鸡去村西头村委会,就两百米的距离,还不至于不行吧?你要是说拎到小山那边,确实远,我也拎不过去。所以你明知道我有病,你还怀疑我?你这是故意看我笑话吗?”
“您批评得对,批评得对。”冯凯赔着笑脸道,“我不是来怀疑您的,刚才只是例行调查,实际上我只是想麻烦您一件事。为了抓蒋劲峰,我们想在村委会里找一找,看有没有关于蒋劲峰的资料。可是这些资料,没您点头我们也看不到啊。”
“这还像句人话!”曹永明怒气稍消,起身来到堂屋,拿了一沓信纸,用微微颤抖的手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撕下来递给冯凯,说,“我今天不去村委会,给你们写张条子,去找曹强书记,看到我的条子他就会配合你的。”
冯凯谢过了村长,和卢俊亮一起退了出来。
“真会装,我们是公安,查资料还需要他写条子?”卢俊亮有些不忿地说。
“你还别说,一般来说,一个村子都会被族长掌控,如果族长不配合,调查工作还真的不好开展。”冯凯说,“对了,你看完那根条杖,为什么摇头?”
“因为那肯定不是凶器啊。”卢俊亮说,“首先,这根藤条虽然是麻花状的,但它比死者身上的损伤要宽。其次,我之前说过,凶手用藤条击打在曹松乔胸前的金属纽扣上,纽扣上留下了藤条的木屑,那么相应的藤条上应该也有新鲜的磕碰痕迹,但这根藤条的表面很完整,所以肯定不是凶器。”
“哦,看来我还真的是怀疑错了人。”
“不过凯哥你反应真快,说是要去村委会查资料,不仅可以调查曹永明说的是不是实话,还不会尴尬。”卢俊亮说。
“不,我可不是为了不尴尬才这么说,我真的是为了找一些有关蒋劲峰的资料。”冯凯说,“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只是通过一张照片去抓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蒋劲峰的指纹和d……地契之类的依据,找人、抓人就多了一条渠道。”
“地契?现在有什么地契?”卢俊亮好奇道。
“就是签订的租地条款什么的啊,他不是把地给租出去了吗?”冯凯掩饰着。
“你说得有道理啊!”卢俊亮说,“而且我们在他家里的家具上找到了好多指纹,有几枚是曹松乔的。但根据发现指纹的位置进行分析,大部分都应该是蒋劲峰的指纹。只不过蒋劲峰没有到案,所以无法比对。假如你在地契什么的上面发现了蒋劲峰的指纹,我们不仅可以确定现场指纹的归属,还能通过指纹来找人。”
“所以,村委会走起!”冯凯发动了摩托车。
4
来到了村委会,按照之前的分工,冯凯出示了曹永明的字条后,跟着曹强来到了文秘室,在整整一面墙的档案里寻找和蒋劲峰有关的内容。
而卢俊亮则是径直去了食堂,和食堂大妈聊了几句之后,也来到了文秘室。
“怎么样?”冯凯翻着档案,头也不抬地问道。
“曹永明说的是真话,这也是他们的传统,村委会进新人了,村长都会拿来一只公鸡炖着吃。”卢俊亮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档案,翻阅着,说,“12月1日,村长确实拿了一只大公鸡来,是食堂大妈在厨房里杀的,村委会的人都吃到了。”
“喏,这是蒋劲峰和同村村民签订的土地租赁协议,上面有蒋劲峰的指印。”冯凯说,“这是复印件还是原件?”
“一个村委会,哪里会有复印机?那么老贵的东西。”卢俊亮说,“应该是一式三份,两个人各一份,村委会留档一份,万一以后发生了纠纷,村委会也有依据。”
“原件好啊,原件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楚按上去的这个指纹,还可以通过茚三酮来显现蒋劲峰留下的其他指纹。”冯凯说,“他签字、按手印,手肯定也会接触到纸张其他的地方。”
“凯哥,你现在专业得和技术员一样。”卢俊亮笑着说。
“不过,这么多文件,我们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得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完。”冯凯说,“而且,我们要求拿走这些和蒋劲峰有关的文件,你说曹强会同意吗?”
“今天先看,看完回去办理扣押手续。”卢俊亮说,“管他同意不同意,他都得同意。”
村委会的资料很繁杂,但确实也能找到和蒋劲峰有关,或是蒋劲峰有可能经手的材料。如果按照陶亮以前的性格,他是不可能窝在这个档案室里工作好几个钟头的。但现在的冯凯知道,想要获取更多的证据和线索,就必须从这些资料下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提取蒋劲峰完整的十指指纹,还可以通过这些资料了解蒋劲峰和哪些人关系密切,从而分析出他有可能往什么方向逃离。
工作到傍晚,冯凯和卢俊亮一共找到了七份和蒋劲峰有关的资料,还有青南村的平面示意图。但因为手续还没办好,他们没有把资料带走,而是放在了书架的一侧。
两人伸着懒腰,发动了摩托车,往分局赶去。
这一整天,顾红星这边也没闲着。他首先向市局和省厅申请了对蒋劲峰的通缉令,并且悬赏500块钱征集有关蒋劲峰的线索。同时,他派出五组侦查员,对蒋劲峰的老家,以及蒋劲峰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人进行了调查,对蒋劲峰喜欢去的打牌的场所进行了清查。另外,以青南村为中心,警方对周围50公里所有的公办宾馆和私营小旅社进行了全面清查,以蒋劲峰的照片为依据,寻找他的下落。
冯凯骑车带着卢俊亮一进城,就看见了贴在电线杆上的通缉令,心想顾红星的工作效率还真的是很高。
回到了分局,冯凯把自己早晨的调查情况,以及这一天的工作情况,向顾红星进行了汇报。顾红星非常赞赏冯凯的思路,清查村委会的有关资料,很有可能为破案另辟蹊径。所以,顾红星立即签署了命令,让冯凯他们可以合理扣押所有和蒋劲峰有关的资料。同时,他也让殷俊等人随时待命,只要冯凯他们拿回了资料,就立即对纸张上的指纹进行显现和甄别。
冯凯踌躇满志,认为按照这样大规模地撒网侦查,不出五天,蒋劲峰必然落网。
可是,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五天中,虽然几路民警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无论是哪一路都没有取得突破。
悬赏通缉令贴出去以后,分局和派出所都接到了不少电话,但有价值的线索寥寥无几。几个听起来似乎有些可能性的线索,经过民警的排查,也都被排除掉了。对蒋劲峰亲朋好友的调查也没有获得任何线索,他们要么是在蒋劲峰回老家喝喜酒那天最后一次见他,要么是在蒋劲峰28日打牌提前回家那天最后一次见他。
销赃途径的调查也没有查获任何线索,倒是带破了几起盗窃销赃的案件。
对周边旅馆的调查也丝毫没有获得线索。原本他们认为蒋劲峰无论往什么方向逃离,因为此时已经入冬,他都必然会住宾馆。可是,对所有的宾馆进行了全面清查,都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蒋劲峰的线索。冯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蒋劲峰很有可能没有离开龙番市,而是躲在龙番市的某个角落,说不定就在他的某个狐朋狗友的家里。这样看,从村委会资料里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查出蒋劲峰的一些隐性关系人,就十分有必要了。
唯一称得上有收获的,是这几日通过对村委会资料的收集,蒋劲峰的指纹除了左手拇指,其他的都收集全了。和现场家具上的指纹对比,可以确定,蒋劲峰的家里,除了他和曹松乔的指纹,再也没有其他人的指纹了。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蒋劲峰就是犯罪嫌疑人。
顾红星是一个说做就做的人,之前他因为孕妇被杀案的原始物证材料被毁而懊悔不已,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研讨物证室的建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并且根据研讨的结果来设计、装修一间标准化物证室。不管是方便查找档案、物证的文档储存系统,还是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都被顾红星买了回来。如今,一间标准化物证室刚刚建成,而“入住”这间标准化物证室的第一批物证,就是冯凯找来的这些资料,以及从这些资料里提取下来的指纹卡。
看到顾红星兴高采烈地向他介绍着这间标准化物证室,冯凯也觉得很安心。假如这个案件的侦破真出现了什么问题,至少他知道本案的物证都已经在这里得到完善的保存,那么顾雯雯也就有接过父亲手中的枪,继续完成案件侦破工作的可能性了。
12月10日一早,冯凯和卢俊亮再次来到了青南村村委会的文秘室。经过之前五天的翻阅,文秘室里海量的文档资料被他俩翻得差不多了,今天来,是对最后一个书柜里的资料进行清理。这样,他们也算是把这一项繁重的工作给彻底结束了。
虽然蒋劲峰依旧音信全无,但冯凯认为,尽人事,听天命,即便不能破案,也不能让30年后的顾雯雯挑出冯凯的毛病。
最后这个书柜,存放的都是村办企业的相关资料。
199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在著名的“华西村”的示范效应下,很多村子都筹办了自己的合作经营企业。青南村虽然处于偏僻之地,但毕竟村子里还是有能人的。之前冯凯在村委会有过一面之缘的曹广志,就是村子里的能人。曹广志初中刚毕业,还不满18岁就去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打工。虽然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买卖,但他最终带了一笔钱和一些人脉资源回到了老家。
两年前,曹广志和村里合作,在村西头的青南河边建造了一座工厂,生产一些日用化工品。据说他们村办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情况相当不错。因此,这座工厂也给整个村子带来了福利。
根据建厂初期村长曹永明的要求,因为厂子建在村民的田地上,所以曹广志需要给村民们每年分红。那些被征用土地建厂的村民,分红会多一些,其他村民则会少一些。根据资料记载,这两年,厂子每年能给普通村民分红100元,而那些被征用土地的村民能分到300至400元。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这相当于一个公务员半年的工资,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了。也难怪村长在介绍曹广志的时候,说他是在造福村民。
不过,吸引冯凯的并不是这个企业能给村民带来多少好处,而是中午时分他翻到的一份土地征用的协议书。协议书上,有23户村民的签字和手印,其中就有蒋劲峰。
协议书上写明,蒋劲峰这一户一共有7亩田地,要征用他3亩田地建厂。所以他可以在普通村民分红的基础上,多获得一些分红比例。这份协议书的下方,是蒋劲峰的签字,上面还有一个又大又圆又清楚的指印。从这个指印的浓重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蒋劲峰当年按下这个手印时的欢愉心情了。
“从指腹大小来看,这很显然是一枚拇指指纹。”冯凯指着协议书上的指印,说,“指尖纹线左高右低,说明这是一枚左手拇指指纹!”
“可以啊,凯哥,你真成一个技术员了!”卢俊亮也凑过头来看。
“什么啊,我和你师父在一起连夜看指纹的时候,你还在满地摸泥巴玩儿呢。”冯凯笑着说,“不错!之前一直没有蒋劲峰的左手拇指指纹,现在终于收集了十指指纹卡,可以召唤神龙喽!”
“召唤什么?”
“不重要。”冯凯笑嘻嘻地说,“你以后就懂了。不过,这份宝贝资料,我还是得好好保存的。”
说完,冯凯把这份协议叠好,甚至还用一个塑料袋仔细地把它包裹好,然后放到了自己的警服口袋里。
又工作了几个小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该是冯凯和卢俊亮打道回府的时间了。
冯凯骑着摩托车,琢磨着等顾红星看到他找到了蒋劲峰的最后一枚指纹,也一样会十分高兴吧。虽然蒋劲峰还没有找到,但他的工作基本已经做完了。今天晚上不管那位顾局长有多忙,都必须请自己好好吃一顿。
“晚上吃什么?你师父请客。”冯凯揉了揉饥肠辘辘的肚子,说。
“板面?牛肉面?”卢俊亮问。
“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冯凯说,“没必要给你师父省钱吧。”
“那就铁锅炖!”卢俊亮说,“猪肉、牛肉、羊肉都点上,好好宰师父一顿。”
“这就对了,他天天说要给我报功,我看不如请我吃顿饭。”冯凯和卢俊亮一边笑谈着,一边驶入了城南镇的镇中心街市。
一直在城南镇工作,冯凯轻车熟路,穿过镇子的主干道,路过城南镇派出所的门口,就上了去青山区中心区的大路,再骑个二十分钟,就能抵达分局了。想到这里,冯凯的肚子应景地咕噜了两声。
“救命啊!救人啊!”一声尖叫忽然从某个地方传来。
冯凯猛地一捏刹车,本能地辨认着声音的来源。顺着镇子上居民的目光,冯凯注意到大路旁的一个巷口,有个老妇正在捶胸顿足。
冯凯二话不说,右腿支撑地面,一加油门,摩托车转了90度,向事发巷口驶去。
当他们驶近了,冯凯这才发现,那个正在哭喊的老妇,居然就是赵林的母亲。之前老两口来城南镇派出所报案,冯凯和他们重逢时,场面多少还有些尴尬,但也多亏了他们的举报,他们才能抓到那个藏有很多炸药的男人。
听到赵母的哭喊,冯凯心中一惊,连忙停下车,询问情况。
“冯,冯公安,是小偷,小偷啊。”赵母说道。
冯凯的心放下了一半,说:“阿姨你别急,我们警察就是抓小偷的,你别急,先说说是怎么回事?”
冯凯的安抚并没有让赵母冷静下来,她结结巴巴地说:“家里进了小偷,被老头子看到了,老头子想要抓他,结果心脏病犯了,人不行了,哎呀,救人啊。”
“别急,别急!”冯凯说,“赵叔叔人在哪里?”
“在家里的院子里,嘴唇都是紫的,我抓小偷跑不过他,他往河边的方向跑了。”赵母喘息着,指着一条漆黑的小巷,说,“就是那边,往那边。”
“交给我了,赵阿姨,我保准给他逮回来。赵叔叔也没事,我们这儿有医生。”冯凯转头又对卢俊亮说,“你赶紧骑车带赵阿姨回家,看看赵叔叔怎么样,急救措施你是懂的。再不行,就骑车去卫生院求援。”
“你呢?”卢俊亮连忙跨上了摩托车,又转身扶赵母上车。
“我抓小偷去,那边是河,没路,他跑不掉。”冯凯说完,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拔腿就向那条小巷狂奔了过去。
小巷的尽头是一片旷野,接着就是一条低矮的堤坝。堤坝那边就是青南河,因为河岸不远处就有住户,所以为了防止汛期涨水淹到住户,镇子沿着青南河建了一条一人高的堤坝。
跑出了小巷,冯凯就看见正在往堤坝上攀登的小偷了。冯凯心里暗喜,如果这次能把小偷给抓回去,把失物给追回来,老两口应该就能和自己完全和解了。他说不清自己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毕竟当年他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了赵氏夫妇的信任,单凭这一点,哪怕他抓赵林的事情是正确的,他的心里也过不了那道坎。
这一次,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嘛。
想到这里,冯凯又加紧追了几步,小偷的身影更加清晰了。冯凯对着小偷喊道:“老头儿晕倒不追究你的责任,盗窃也没多严重,你有必要这么拼命地跑吗?关键你也跑不过我啊!五分钟之内,我就能抓到你,你信不信?”
这是冯凯的策略,他想从根源上摧毁小偷想侥幸逃脱的念头。
冯凯很快就登上了堤坝,沿着宽不足1米的堤坝,向50米远处的小偷发起了冲刺。而小偷显然已经跑不动了,脚步蹒跚,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50米,40米,30米。
只剩下一个鱼跃就能扑翻小偷的距离时,小偷突然一闪身,脚下一歪,翻滚着掉下了堤坝。紧接着,水声响起,小偷落进了水里。
“这确实是个问题。”冯凯说,“但是他拎着鸡往西走,这一点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更何况,他在这个村子里,有用家法来处置人的‘权力’。所以,我们现在去村长家里走一趟。”
不一会儿,冯凯和卢俊亮就来到了村长家院门口。此时村长曹永明正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晒太阳,见他们二人走进来,甚至都没有起身。
“有线索了吗?公安同志。”曹永明问道。
冯凯刚走进院子,就看到了一根挂在屋檐下的藤条,顿时眼睛一亮。
“你说缉拿蒋劲峰的线索?”冯凯说,“那工作在做,不过我现在怀疑不一定就是蒋劲峰干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冯凯一直盯着村长,发现村长的手抖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为惊讶,还是因为帕金森。但村长毕竟是村长,冯凯没主动往下说,他也就没着急往下问。
“这是啥啊?家法杖?”冯凯把藤条拿了下来,细细看着。
曹永明“嗯”了一声,说:“我是族长,家法杖当然挂在我家里。”
眼前的这根家法杖,真的就是麻花形的藤条,冯凯不动声色地把它递给了卢俊亮,接着问:“这个东西,没人能从你这儿借出去吧?”
“借什么借?除了我,谁有资格拿这个?”曹永明说。
“那你拎着鸡往西边走干什么?”冯凯突然转变了谈话方向。
曹永明愣了一下,顿时怒不可遏:“难不成你是在怀疑我?我要批评你!我可是村长,我能带头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吗?我会杀死一个我精心培养的大学生吗?我们村委会尽心尽力配合你们公安办案,你们抓不到人就算了,居然还怀疑起我们来了,你们就不能干点正事?”
冯凯瞥了一眼卢俊亮,卢俊亮摇了摇头,把条杖又挂回了屋檐下。
“村长,别这么激动,我们只是例行调查嘛。”冯凯露出笑容说。
“你们懂什么?我那天拎着鸡,是因为村委会进新人了,就是你们上次见到的那个董子岩。按我们村的惯例,都要吃公鸡。”曹永明的火气没那么容易消退,手边抖边比画,说,“我为这个村干了一辈子,我没有孩子,村里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的财产就是村里的财产,我拿自己家的鸡,给村委会的同志们加餐,这怎么了?不信你去问村委会食堂!”
“哦,原来是这样。”冯凯边安抚他边说,“您不是有帕金森嘛,拿鸡这种事能做得了吗?以前不都是别人代劳的吗?”
“谁说的?谁在嚼舌根?看我怎么收拾他!”曹永明胡乱挥着手,说,“录用仪式的所有环节都是我亲力亲为的!捉鸡、杀鸡都是我干的!我是有病,但拎一只鸡去村西头村委会,就两百米的距离,还不至于不行吧?你要是说拎到小山那边,确实远,我也拎不过去。所以你明知道我有病,你还怀疑我?你这是故意看我笑话吗?”
“您批评得对,批评得对。”冯凯赔着笑脸道,“我不是来怀疑您的,刚才只是例行调查,实际上我只是想麻烦您一件事。为了抓蒋劲峰,我们想在村委会里找一找,看有没有关于蒋劲峰的资料。可是这些资料,没您点头我们也看不到啊。”
“这还像句人话!”曹永明怒气稍消,起身来到堂屋,拿了一沓信纸,用微微颤抖的手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撕下来递给冯凯,说,“我今天不去村委会,给你们写张条子,去找曹强书记,看到我的条子他就会配合你的。”
冯凯谢过了村长,和卢俊亮一起退了出来。
“真会装,我们是公安,查资料还需要他写条子?”卢俊亮有些不忿地说。
“你还别说,一般来说,一个村子都会被族长掌控,如果族长不配合,调查工作还真的不好开展。”冯凯说,“对了,你看完那根条杖,为什么摇头?”
“因为那肯定不是凶器啊。”卢俊亮说,“首先,这根藤条虽然是麻花状的,但它比死者身上的损伤要宽。其次,我之前说过,凶手用藤条击打在曹松乔胸前的金属纽扣上,纽扣上留下了藤条的木屑,那么相应的藤条上应该也有新鲜的磕碰痕迹,但这根藤条的表面很完整,所以肯定不是凶器。”
“哦,看来我还真的是怀疑错了人。”
“不过凯哥你反应真快,说是要去村委会查资料,不仅可以调查曹永明说的是不是实话,还不会尴尬。”卢俊亮说。
“不,我可不是为了不尴尬才这么说,我真的是为了找一些有关蒋劲峰的资料。”冯凯说,“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只是通过一张照片去抓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蒋劲峰的指纹和d……地契之类的依据,找人、抓人就多了一条渠道。”
“地契?现在有什么地契?”卢俊亮好奇道。
“就是签订的租地条款什么的啊,他不是把地给租出去了吗?”冯凯掩饰着。
“你说得有道理啊!”卢俊亮说,“而且我们在他家里的家具上找到了好多指纹,有几枚是曹松乔的。但根据发现指纹的位置进行分析,大部分都应该是蒋劲峰的指纹。只不过蒋劲峰没有到案,所以无法比对。假如你在地契什么的上面发现了蒋劲峰的指纹,我们不仅可以确定现场指纹的归属,还能通过指纹来找人。”
“所以,村委会走起!”冯凯发动了摩托车。
4
来到了村委会,按照之前的分工,冯凯出示了曹永明的字条后,跟着曹强来到了文秘室,在整整一面墙的档案里寻找和蒋劲峰有关的内容。
而卢俊亮则是径直去了食堂,和食堂大妈聊了几句之后,也来到了文秘室。
“怎么样?”冯凯翻着档案,头也不抬地问道。
“曹永明说的是真话,这也是他们的传统,村委会进新人了,村长都会拿来一只公鸡炖着吃。”卢俊亮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档案,翻阅着,说,“12月1日,村长确实拿了一只大公鸡来,是食堂大妈在厨房里杀的,村委会的人都吃到了。”
“喏,这是蒋劲峰和同村村民签订的土地租赁协议,上面有蒋劲峰的指印。”冯凯说,“这是复印件还是原件?”
“一个村委会,哪里会有复印机?那么老贵的东西。”卢俊亮说,“应该是一式三份,两个人各一份,村委会留档一份,万一以后发生了纠纷,村委会也有依据。”
“原件好啊,原件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楚按上去的这个指纹,还可以通过茚三酮来显现蒋劲峰留下的其他指纹。”冯凯说,“他签字、按手印,手肯定也会接触到纸张其他的地方。”
“凯哥,你现在专业得和技术员一样。”卢俊亮笑着说。
“不过,这么多文件,我们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得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完。”冯凯说,“而且,我们要求拿走这些和蒋劲峰有关的文件,你说曹强会同意吗?”
“今天先看,看完回去办理扣押手续。”卢俊亮说,“管他同意不同意,他都得同意。”
村委会的资料很繁杂,但确实也能找到和蒋劲峰有关,或是蒋劲峰有可能经手的材料。如果按照陶亮以前的性格,他是不可能窝在这个档案室里工作好几个钟头的。但现在的冯凯知道,想要获取更多的证据和线索,就必须从这些资料下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提取蒋劲峰完整的十指指纹,还可以通过这些资料了解蒋劲峰和哪些人关系密切,从而分析出他有可能往什么方向逃离。
工作到傍晚,冯凯和卢俊亮一共找到了七份和蒋劲峰有关的资料,还有青南村的平面示意图。但因为手续还没办好,他们没有把资料带走,而是放在了书架的一侧。
两人伸着懒腰,发动了摩托车,往分局赶去。
这一整天,顾红星这边也没闲着。他首先向市局和省厅申请了对蒋劲峰的通缉令,并且悬赏500块钱征集有关蒋劲峰的线索。同时,他派出五组侦查员,对蒋劲峰的老家,以及蒋劲峰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人进行了调查,对蒋劲峰喜欢去的打牌的场所进行了清查。另外,以青南村为中心,警方对周围50公里所有的公办宾馆和私营小旅社进行了全面清查,以蒋劲峰的照片为依据,寻找他的下落。
冯凯骑车带着卢俊亮一进城,就看见了贴在电线杆上的通缉令,心想顾红星的工作效率还真的是很高。
回到了分局,冯凯把自己早晨的调查情况,以及这一天的工作情况,向顾红星进行了汇报。顾红星非常赞赏冯凯的思路,清查村委会的有关资料,很有可能为破案另辟蹊径。所以,顾红星立即签署了命令,让冯凯他们可以合理扣押所有和蒋劲峰有关的资料。同时,他也让殷俊等人随时待命,只要冯凯他们拿回了资料,就立即对纸张上的指纹进行显现和甄别。
冯凯踌躇满志,认为按照这样大规模地撒网侦查,不出五天,蒋劲峰必然落网。
可是,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五天中,虽然几路民警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无论是哪一路都没有取得突破。
悬赏通缉令贴出去以后,分局和派出所都接到了不少电话,但有价值的线索寥寥无几。几个听起来似乎有些可能性的线索,经过民警的排查,也都被排除掉了。对蒋劲峰亲朋好友的调查也没有获得任何线索,他们要么是在蒋劲峰回老家喝喜酒那天最后一次见他,要么是在蒋劲峰28日打牌提前回家那天最后一次见他。
销赃途径的调查也没有查获任何线索,倒是带破了几起盗窃销赃的案件。
对周边旅馆的调查也丝毫没有获得线索。原本他们认为蒋劲峰无论往什么方向逃离,因为此时已经入冬,他都必然会住宾馆。可是,对所有的宾馆进行了全面清查,都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蒋劲峰的线索。冯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蒋劲峰很有可能没有离开龙番市,而是躲在龙番市的某个角落,说不定就在他的某个狐朋狗友的家里。这样看,从村委会资料里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查出蒋劲峰的一些隐性关系人,就十分有必要了。
唯一称得上有收获的,是这几日通过对村委会资料的收集,蒋劲峰的指纹除了左手拇指,其他的都收集全了。和现场家具上的指纹对比,可以确定,蒋劲峰的家里,除了他和曹松乔的指纹,再也没有其他人的指纹了。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蒋劲峰就是犯罪嫌疑人。
顾红星是一个说做就做的人,之前他因为孕妇被杀案的原始物证材料被毁而懊悔不已,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研讨物证室的建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并且根据研讨的结果来设计、装修一间标准化物证室。不管是方便查找档案、物证的文档储存系统,还是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都被顾红星买了回来。如今,一间标准化物证室刚刚建成,而“入住”这间标准化物证室的第一批物证,就是冯凯找来的这些资料,以及从这些资料里提取下来的指纹卡。
看到顾红星兴高采烈地向他介绍着这间标准化物证室,冯凯也觉得很安心。假如这个案件的侦破真出现了什么问题,至少他知道本案的物证都已经在这里得到完善的保存,那么顾雯雯也就有接过父亲手中的枪,继续完成案件侦破工作的可能性了。
12月10日一早,冯凯和卢俊亮再次来到了青南村村委会的文秘室。经过之前五天的翻阅,文秘室里海量的文档资料被他俩翻得差不多了,今天来,是对最后一个书柜里的资料进行清理。这样,他们也算是把这一项繁重的工作给彻底结束了。
虽然蒋劲峰依旧音信全无,但冯凯认为,尽人事,听天命,即便不能破案,也不能让30年后的顾雯雯挑出冯凯的毛病。
最后这个书柜,存放的都是村办企业的相关资料。
199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在著名的“华西村”的示范效应下,很多村子都筹办了自己的合作经营企业。青南村虽然处于偏僻之地,但毕竟村子里还是有能人的。之前冯凯在村委会有过一面之缘的曹广志,就是村子里的能人。曹广志初中刚毕业,还不满18岁就去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打工。虽然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买卖,但他最终带了一笔钱和一些人脉资源回到了老家。
两年前,曹广志和村里合作,在村西头的青南河边建造了一座工厂,生产一些日用化工品。据说他们村办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情况相当不错。因此,这座工厂也给整个村子带来了福利。
根据建厂初期村长曹永明的要求,因为厂子建在村民的田地上,所以曹广志需要给村民们每年分红。那些被征用土地建厂的村民,分红会多一些,其他村民则会少一些。根据资料记载,这两年,厂子每年能给普通村民分红100元,而那些被征用土地的村民能分到300至400元。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这相当于一个公务员半年的工资,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了。也难怪村长在介绍曹广志的时候,说他是在造福村民。
不过,吸引冯凯的并不是这个企业能给村民带来多少好处,而是中午时分他翻到的一份土地征用的协议书。协议书上,有23户村民的签字和手印,其中就有蒋劲峰。
协议书上写明,蒋劲峰这一户一共有7亩田地,要征用他3亩田地建厂。所以他可以在普通村民分红的基础上,多获得一些分红比例。这份协议书的下方,是蒋劲峰的签字,上面还有一个又大又圆又清楚的指印。从这个指印的浓重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蒋劲峰当年按下这个手印时的欢愉心情了。
“从指腹大小来看,这很显然是一枚拇指指纹。”冯凯指着协议书上的指印,说,“指尖纹线左高右低,说明这是一枚左手拇指指纹!”
“可以啊,凯哥,你真成一个技术员了!”卢俊亮也凑过头来看。
“什么啊,我和你师父在一起连夜看指纹的时候,你还在满地摸泥巴玩儿呢。”冯凯笑着说,“不错!之前一直没有蒋劲峰的左手拇指指纹,现在终于收集了十指指纹卡,可以召唤神龙喽!”
“召唤什么?”
“不重要。”冯凯笑嘻嘻地说,“你以后就懂了。不过,这份宝贝资料,我还是得好好保存的。”
说完,冯凯把这份协议叠好,甚至还用一个塑料袋仔细地把它包裹好,然后放到了自己的警服口袋里。
又工作了几个小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该是冯凯和卢俊亮打道回府的时间了。
冯凯骑着摩托车,琢磨着等顾红星看到他找到了蒋劲峰的最后一枚指纹,也一样会十分高兴吧。虽然蒋劲峰还没有找到,但他的工作基本已经做完了。今天晚上不管那位顾局长有多忙,都必须请自己好好吃一顿。
“晚上吃什么?你师父请客。”冯凯揉了揉饥肠辘辘的肚子,说。
“板面?牛肉面?”卢俊亮问。
“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冯凯说,“没必要给你师父省钱吧。”
“那就铁锅炖!”卢俊亮说,“猪肉、牛肉、羊肉都点上,好好宰师父一顿。”
“这就对了,他天天说要给我报功,我看不如请我吃顿饭。”冯凯和卢俊亮一边笑谈着,一边驶入了城南镇的镇中心街市。
一直在城南镇工作,冯凯轻车熟路,穿过镇子的主干道,路过城南镇派出所的门口,就上了去青山区中心区的大路,再骑个二十分钟,就能抵达分局了。想到这里,冯凯的肚子应景地咕噜了两声。
“救命啊!救人啊!”一声尖叫忽然从某个地方传来。
冯凯猛地一捏刹车,本能地辨认着声音的来源。顺着镇子上居民的目光,冯凯注意到大路旁的一个巷口,有个老妇正在捶胸顿足。
冯凯二话不说,右腿支撑地面,一加油门,摩托车转了90度,向事发巷口驶去。
当他们驶近了,冯凯这才发现,那个正在哭喊的老妇,居然就是赵林的母亲。之前老两口来城南镇派出所报案,冯凯和他们重逢时,场面多少还有些尴尬,但也多亏了他们的举报,他们才能抓到那个藏有很多炸药的男人。
听到赵母的哭喊,冯凯心中一惊,连忙停下车,询问情况。
“冯,冯公安,是小偷,小偷啊。”赵母说道。
冯凯的心放下了一半,说:“阿姨你别急,我们警察就是抓小偷的,你别急,先说说是怎么回事?”
冯凯的安抚并没有让赵母冷静下来,她结结巴巴地说:“家里进了小偷,被老头子看到了,老头子想要抓他,结果心脏病犯了,人不行了,哎呀,救人啊。”
“别急,别急!”冯凯说,“赵叔叔人在哪里?”
“在家里的院子里,嘴唇都是紫的,我抓小偷跑不过他,他往河边的方向跑了。”赵母喘息着,指着一条漆黑的小巷,说,“就是那边,往那边。”
“交给我了,赵阿姨,我保准给他逮回来。赵叔叔也没事,我们这儿有医生。”冯凯转头又对卢俊亮说,“你赶紧骑车带赵阿姨回家,看看赵叔叔怎么样,急救措施你是懂的。再不行,就骑车去卫生院求援。”
“你呢?”卢俊亮连忙跨上了摩托车,又转身扶赵母上车。
“我抓小偷去,那边是河,没路,他跑不掉。”冯凯说完,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拔腿就向那条小巷狂奔了过去。
小巷的尽头是一片旷野,接着就是一条低矮的堤坝。堤坝那边就是青南河,因为河岸不远处就有住户,所以为了防止汛期涨水淹到住户,镇子沿着青南河建了一条一人高的堤坝。
跑出了小巷,冯凯就看见正在往堤坝上攀登的小偷了。冯凯心里暗喜,如果这次能把小偷给抓回去,把失物给追回来,老两口应该就能和自己完全和解了。他说不清自己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毕竟当年他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了赵氏夫妇的信任,单凭这一点,哪怕他抓赵林的事情是正确的,他的心里也过不了那道坎。
这一次,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嘛。
想到这里,冯凯又加紧追了几步,小偷的身影更加清晰了。冯凯对着小偷喊道:“老头儿晕倒不追究你的责任,盗窃也没多严重,你有必要这么拼命地跑吗?关键你也跑不过我啊!五分钟之内,我就能抓到你,你信不信?”
这是冯凯的策略,他想从根源上摧毁小偷想侥幸逃脱的念头。
冯凯很快就登上了堤坝,沿着宽不足1米的堤坝,向50米远处的小偷发起了冲刺。而小偷显然已经跑不动了,脚步蹒跚,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50米,40米,30米。
只剩下一个鱼跃就能扑翻小偷的距离时,小偷突然一闪身,脚下一歪,翻滚着掉下了堤坝。紧接着,水声响起,小偷落进了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