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襄宁大长公主点点头,随即吩咐映来,还有前儿宫里赏的雪蛤膏,一并给三太太带回去"
  不多时,一位五十多岁,面。襄宁大长公主对沈氏道:"赵嬷嬷跟了本宫三十年,最是稳妥人生产,经验丰富。如今让她跟着黛玉,也好帮着看顾些。"
  沈氏连忙起身行礼:"多谢母亲厚赐。琤儿和黛玉知道了,不知该多欢喜。"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贾琤的声音响起:"祖母,孙儿来给您请安了。"
  襄宁大长公主笑道:"说曹操曹操到,快进来。"
  贾琤掀帘而入,见母亲也在,先行了礼。他剑眉星目,一身墨蓝色锦袍,腰间悬着玉佩,举止间尽显世家公子的气度。
  "琤儿,你来得正好。"沈氏拉着儿子的手,"你媳妇有喜了!"
  贾琤先是一愣,随即眼中迸发出惊喜:"当真?什么时候的事?黛玉知道吗?"
  沈氏把方才的话又说了一遍,贾琤激动得手足无措,向祖母深深一揖:"多谢祖母赏赐,孙儿...孙儿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襄宁大长公主慈爱地看着孙子:"傻孩子,这是大喜事。你且回去好好照顾黛玉,缺什么只管来要。赵嬷嬷会跟你们回去,有什么不懂的,多请教她。"
  贾琤连连称是,又陪着祖母说了会儿话,才和母亲一起告退。
  出了静康院,沈氏对儿子道:"你先回去陪黛玉,我去厨房吩咐他们准备些滋补的膳食。记住,照顾好黛玉。"
  贾琤点头应下,带着赵嬷嬷往自己院子走去。路上,他忍不住嘴角上扬,脚步都比平日轻快了几分。
  回到院中,黛玉正坐在窗边绣花。冬日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见丈夫回来,她放下绣绷,莞尔一笑:"夫君回来了。"
  贾琤强压住心中喜悦,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些?手这样凉。”
  黛玉微微低头,颊边泛起红晕:"不碍事的。晨起有些不适,母亲担心我的身子,请了太医来,说是……说是我有孕了。"
  贾琤轻咳一声:"对了,这是赵嬷嬷,祖母身边的老人,在照顾孕妇方面很有经验,之后就跟在你身边伺候。你头一次有孕,祖母关心你,特地安排了赵嬷嬷。"
  黛玉很是感激,自然不会有异议,温顺地点点头:"还是祖母想的周到,多谢祖母她老人家费心。"
  接下来的日子,沈氏几乎天天往儿子院里跑。她亲自盯着厨房给黛玉炖补品,又命人把院子里的石板路都铺上厚毯,生怕儿媳滑倒。黛玉见婆婆如此关心,心中感动,婆媳之间愈发亲近。
  这日午后,黛玉在房中歇息,沈氏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慈爱。
  "母亲对我这样好,倒叫我受宠若惊了。"黛玉柔声道。
  沈氏笑道:"傻孩子,你嫁到我们家,就是我的女儿,不对你好对谁好?"
  黛玉眼中泛起泪光,握住婆婆的手:"能嫁到贾家,有您这样的婆婆,是黛玉的福气。"
  沈氏心中一暖,又想起太医的嘱咐,忍不住叮嘱道:"你好生养着,太医说你身子弱,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告诉我。"
  窗外,雪花又开始飘落,但屋内暖意融融,充满了温馨与期待。
  第208章
  荣国公府内,冬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砖地面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史太君倚在紫檀木雕花罗汉床上,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脸上却不见往日的慈祥笑意。
  "老太太,宁国公府那边传来消息了。"鸳鸯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声音压得极低。
  史太君手中的佛珠一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可是玉儿有什么事?"
  "正是。"鸳鸯凑近了些,"方才宁国公府的婆子来报,说林姑娘——不,琤五奶奶诊出了喜脉,已经两个月了。"
  "啪"的一声,佛珠被重重拍在案几上。史太君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却又很快拧成一团:"好啊,好啊,黛玉这孩子有福气。"她顿了顿,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只是...宝玉如今连亲事都未定下,这..."
  鸳鸯知道老太太的心事,不敢接话,只轻轻为她捶着背。
  窗外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梅花瓣飘入室内。史太君望着那粉白花瓣,忽而问道:"宝玉今日在做什么?"
  "宝二爷在怡红院读书呢,说是要准备明年的乡试。"鸳鸯答道,却见老太太眉头皱得更紧。
  "读书?"史太君冷笑一声,"自打玉儿成了亲,他便整日闷在屋里,哪里是读书的样子!"她将茶盏重重放在案几上,"宁国公府那边动作倒是快,我们荣国公府可不能落后太多。"
  次日清晨,史太君便命人备了轿子,亲自去史家接了侄孙女史湘云来府里小住。湘云今年十六,生得明眸皓齿,性子活泼开朗,与宝玉自幼相熟。
  "云丫头来了正好,陪我这老婆子解解闷。"史太君拉着湘云的手笑道,眼角余光却瞥向站在一旁的宝玉。那孩子自黛玉定亲后便郁郁寡欢,今日见湘云来了,眼中总算有了些神采。
  湘云不知其中深意,只当是老太太念旧,欢欢喜喜地应了。她穿着杏黄色衫子,发间簪着几朵小巧的珠花,笑起来两个酒窝若隐若现:"老祖宗疼我,我自然要常来陪您说话解闷!"
  宝玉站在一旁,见湘云这般活泼模样,不禁想起黛玉往日的清冷孤傲,心中百味杂陈。但湘云已蹦跳着过来拉他的袖子:"爱哥哥,我新得了副好棋,咱们下几局可好?"
  这边厢其乐融融,那边薛宝钗却在梨香院摔了茶盏。莺儿慌忙收拾碎片,却被宝钗喝住:"别管那些了!去打听打听,史大姑娘为何突然来了?"
  莺儿踌躇道:"听说是老太君亲自去接的,说要住上一阵子..."
  宝钗手中帕子绞得死紧,指节都泛了白。自黛玉成亲后,她本以为自己和宝玉的亲事能定下来,谁料老太君竟又接来了史湘云!她心思缜密,如何看不出其中用意?
  "去请太太来。"宝钗冷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薛太太来得极快,听了女儿的话更是怒不可遏:"好个老太君!这是要给我们薛家难堪不成?宝丫头借住在府里这些年,孝顺长辈、友爱姊妹,哪一点做得不好?如今倒要抬举个外姓的丫头!"
  她当即命人备轿,直奔二太太王氏院里去。
  "太太慢些,仔细脚下。"莺儿小声提醒,却被薛太太甩开了手。
  "慢什么慢!再慢些,宝丫头的前程都要被人抢了去!"薛太太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那股子咬牙切齿的劲头。
  院里几个小丫鬟正在扫地,见薛太太来了,忙不迭地行礼。薛太太看也不看,径直往东边偏厅去——那是王氏平日处理家务的地方。
  偏厅内,王氏正与周瑞家的对账,见妹妹突然闯入,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换上笑脸:"妹妹怎么这个时辰来了?快坐。彩云,上茶。"
  "你们都下去。"薛太太不等丫鬟退下,便急声道,"姐姐可知道老太太要给宝玉定亲的事?"
  王氏手中账本"啪"地合上,眼神示意周瑞家的带人退下。待屋内只剩姐妹二人,她才缓缓道:"妹妹从哪里听来的闲话?"
  "闲话?"薛太太冷笑,"满府里都传遍了,就瞒着我们薛家不成?宝丫头哪点不如那史湘云?论家世、论品貌、论才学,哪样不是顶尖的?老太君这是存心要打我们薛家的脸!"
  王氏指尖在账本上轻轻敲打,眼底闪过一丝不耐。?那丫头仗着是老太太的娘家人,整日在府里大呼小叫,没个大太太偏就情",连带着宝玉也被勾了魂去。
  起茶盏抿了一口,"这事我自有主张。"
  "主张?什么主张?"薛太太声音拔高,"再等下去,聘礼都当初的约定?"
  王氏眼京时,姐妹俩便商量好了要让宝钗配宝玉。薛家虽在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嫁妆丰厚;这条线上的人脉。这本是双赢的婚事,云。
  "周瑞家的。"王氏突然扬声唤道。
  守在门外的周瑞家的立刻进来,垂手而立。这婆子四十出头,生得精瘦,一双眼睛滴溜溜转,最是机灵。
  "去,把前儿金陵送来的那匹云锦给薛太太包上。"王氏吩咐完,又转向薛太太,"妹妹先回去,这事我自有计较。宝丫头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岂会委屈了她?"
  薛太太将信将疑,但见姐姐神色笃定,也不好再闹,只得带着那匹云锦悻悻离去。
  待薛家马车走远,王氏脸上温和的笑意顿时消失无踪。她招手让周瑞家的近前,低声道:"去,找几个嘴碎的婆子,把史大姑娘平日里的做派好好说道说道。特别是她那些男装打扮、喝酒行令的事,务必传到老太太耳朵里。"
  周瑞家的眼珠一转:"太太放心,老奴省得。只是...若老太君问起来..."
  "你只管推说听下人议论的。"王氏冷笑,"老太太最重规矩,若知道她心尖上的云丫头这般没体统,看她还提不提结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