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史太君沉吟片刻,终于点头:"也罢,总比他一个人跑去闹强。你们换了衣裳,随我一同去贺喜。"
***
宁国公府正厅内,红烛高照,喜气洋洋。
黛玉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在紫鹃和雪雁的搀扶下缓缓步入。盖头下的她面容平静,丝毫不见新嫁娘的羞涩与忐忑。
三年前离开荣国公府时,她便已下定决心。宝玉虽好,却非良配。他天真烂漫,不解世事,更无法理解她对父亲的思念。而贾琤...那个与她心意相通,兴趣相投,一路护送她回扬州的青年,才是能护她周全的人。
"一拜天地——"
黛玉随着礼官的唱和,与贾琤一同跪下,对着厅外的青天深深一拜。
就在这时,厅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林妹妹!"一个凄厉的声音划破喜乐,"你不能嫁给他!"
满堂宾客哗然。黛玉身形微僵,但很快恢复如常,继续完成跪拜。贾琤侧目看向厅门,只见宝玉衣衫不整地冲了进来,身后跟着一脸焦急的贾琏和荣国公府众人。
"拦住他。"贾琤低声对身旁的胞弟贾玮道。
贾玮与大房幼子贾珹早有准备,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住了宝玉。
"宝二爷,今日是我兄长大喜之日,还请自重。"贾玮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
宝玉挣扎不得,只能红着眼睛看向厅中那道红色身影:"林妹妹,你回头看看我!我知道你能听见!这三年你不曾回我的信,如今又要嫁给别人,你...你怎能如此狠心!"
黛玉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纹丝不动。盖头下,一滴泪无声滑落,但她的声音却平静得可怕:"紫鹃,继续。"
"二拜高堂——"
贾琤的父母端坐在上首,襄宁大*长公主面色如常,仿佛这场闹剧与她无关。黛玉随着贾琤再次跪下,对着公婆深深一拜。
宝玉见状,挣扎得更厉害了:"放开我!林妹妹,你忘了我们共读《西厢》的日子了吗?忘了……"话还没说完,就被贾玮捂住了嘴。
满堂宾客面面相觑,荣国公府众人脸色难看至极。史太君拄着拐杖,气得浑身发抖:"孽障!还不快把他带下去!"
贾玮和贾珹对视一眼,手上加力,硬是将宝玉拖出了大厅。贾琏连忙跟上,临走时歉疚地看了贾琤一眼。
厅内渐渐恢复平静。礼官清了清嗓子,继续唱和:"夫妻对拜——"
黛玉转身面向贾琤,两人同时跪下,额头几乎相触。透过盖头的缝隙,黛玉看到贾琤那双沉稳如水的眼睛,里面盛满了无声的承诺。
"送入洞房——"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贾琤牵着红绸,引着黛玉缓步向新房走去。经过这一番闹剧,婚礼总算得以继续。
襄宁大长公主看着新人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她转向脸色铁青的史太君,举杯道:"本宫高兴,今日双喜临门,不仅琤儿娶得佳妇,你也得了外孙女婿,该当庆贺才是。"
史太君强撑笑脸,举杯相碰:"公主说的是。"
两府众人见状,纷纷举杯,一时间觥筹交错,仿佛方才的闹剧从未发生。只有角落里,王氏捏着帕子,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而在后院僻静处,宝玉被关在一间厢房内,哭得撕心裂肺。窗外,宁国公府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得整个府邸如同梦境。
第207章
宁国公府内,红烛高照,喜气未散。贾琤轻轻推开房门,见黛玉正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卷《牡丹亭》,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白皙的面庞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娘子,晨起露重,怎不多加件衣裳?"贾琤取来一件藕荷色披风,温柔地为黛玉披上。黛玉回头,眼中含着盈盈笑意:"夫君起得真早。"
自三日前大婚以来,贾琤处处体贴入微。知道黛玉体弱,特意嘱咐厨房每日准备药膳;见她喜欢清静,便将靠近花园的听雨轩收拾出来,供她读书写字。宁国公府上下见新奶奶受宠,自然也不敢怠慢。
"今日是三朝回门之期,我已备好礼物,只等娘子梳妆完毕,便一同前往林府。"贾琤站在一旁,看着紫鹃为黛玉挽发,眼中满是柔情。
黛玉闻言,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让夫君费心了。"
马车缓缓驶入林府大门,林如海早已在正厅等候。见女儿被贾琤小心搀扶下车,面色红润,眉目间尽是喜色,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岳父大人。"贾琤恭敬行礼,黛玉也盈盈下拜:"父亲。"
林如海连忙扶起二人,细细打量女儿:"玉儿,在宁国公府可还习惯?"
黛玉抿嘴一笑:"父亲放心,一切都好。夫君待我..."话未说完,脸上又泛起红晕。
贾琤接过话头:"岳父放心,小婿定当好好照顾黛玉。她喜欢读书,我便将书房整理出来;她爱花,我便在园中辟了一处专种她喜欢的海棠。"
林如海见女婿言辞恳切,又见女儿神情舒展,不似从前多愁善感,心中欣慰不已:"好,好,看到你们如此,为父也就放心了。"
午膳时,贾琤细心为黛玉布菜,专挑她喜欢的清淡菜式。林如海看在眼里,暗自点头。膳后,黛玉陪父亲说话,贾琤则识趣地告退,去园中散步。
"玉儿,贾琤待你如何?"林如海低声问道。
黛玉眼中泛起温柔的光彩:"父亲,夫君待我极好。知道我怕冷,夜里总让人多备炭火;见我读书入迷忘了时辰,也不恼,反叫人备好茶点..."
林如海轻抚女儿的发丝:"为父观他言行,确实是个知冷知热的人。你能得此良配,为父死也瞑目了。"
"父亲!"黛玉急得眼眶发红,"莫要说这样的话..."
夕阳西下,贾琤与黛玉辞别林府。马车上,黛玉靠在贾琤肩头,轻声道:"今日见父亲气色甚好,我也就安心了。"
贾琤握住她的手:"岳父见你过得好,自然宽心。日后我们常回来探望便是。"
回到宁国公府,贾琤命人在花园凉亭备下茶点。时值暮秋,园中木芙蓉盛开,丰姿艳丽。黛玉倚栏赏花,贾琤则在一旁抚琴,琴声悠扬,与花香交织,令人心旷神怡。
"夫君此曲,可是《凤求凰》?"黛玉听罢,轻声问道。
贾琤微笑颔首:"娘子好耳力。只是我技艺粗浅,不及娘子诗才之万一。"
黛玉摇头:"夫君过谦了。此曲情意绵绵,令人动容。"说着,取出一方素帕,上面题了一首新作的小诗。
贾琤接过细读,眼中光彩更盛:"'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①'...娘子此诗,道尽我心中所想。"
二人相视一笑,仿佛连花园中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夜色渐深,贾琤怕黛玉着凉,轻声道:"娘子,夜深露重,我们回房吧。"
黛玉点头,由他搀扶着起身。月光下,二人的影子相依相偎,渐行渐远,融入宁国公府深深的庭院之中。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这日,正是寒冬腊月里,北风呼啸,卷着细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宁国公府的屋檐下挂满了晶莹的冰凌,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三太太沈氏裹着一件狐裘大氅,手里捧着暖炉,急匆匆穿过曲折的回廊,向婆母襄宁大长公主居住的静康院走去。
"三太太慢些走,地上滑!"身后的丫鬟春桃小跑着跟上,声音里满是担忧。
沈氏却顾不上这些,她的心砰砰直跳,脸上掩不住的笑意。方才大夫刚走,诊出黛玉有喜的消息让她喜极而泣,连衣裳都来不及换,就急着来给婆母报喜。
静康院门前,两个穿着青色比甲的丫鬟正在扫雪,见三太太来了,连忙行礼。沈氏摆摆手,径直进了院子。院内几株老梅开得正盛,暗香浮动,与屋内的檀香混在一起,沁人心脾。
"母亲可在?"沈氏在正屋门前停下,稍稍平复了呼吸。
门帘一挑,襄茗霜迎了出来,笑道:"三太太来得正好,公主刚用完早膳,
沈氏点点头,跟着茗霜进了暖阁。屋内暖意融融,襄宁大长公主正倚在罗汉榻上,手里捧着一本诗集,见沈氏进来,放下书卷,慈爱地问道:"这么冷的天,怎么急匆匆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沈氏上前行礼,还未开口,眼圈先红了:"母亲,大喜事!黛玉...黛玉被诊出有喜了!"
"当真?"襄宁大长公主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快,快坐下细说!"
沈氏在婆母身旁坐下,接过茗霜递来的热茶,手还有些发抖:"今早黛玉说身子不适,我请了王太医来瞧。谁知一把脉,竟是有喜了!已经两个月了。我...我早就盼着这一天..."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
襄宁大长公主握住儿媳的手,眼中也闪着泪光:"好,好啊!琤儿都快三十了,总算有了好消息。黛玉那孩子身子弱,可得好好调养。"
"母亲放心,我定会亲眼泪,脸上洋溢着幸福,"黛玉这是第一胎,王太医给列了饮食禁忌,怕她年纪小没经验,
***
宁国公府正厅内,红烛高照,喜气洋洋。
黛玉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在紫鹃和雪雁的搀扶下缓缓步入。盖头下的她面容平静,丝毫不见新嫁娘的羞涩与忐忑。
三年前离开荣国公府时,她便已下定决心。宝玉虽好,却非良配。他天真烂漫,不解世事,更无法理解她对父亲的思念。而贾琤...那个与她心意相通,兴趣相投,一路护送她回扬州的青年,才是能护她周全的人。
"一拜天地——"
黛玉随着礼官的唱和,与贾琤一同跪下,对着厅外的青天深深一拜。
就在这时,厅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林妹妹!"一个凄厉的声音划破喜乐,"你不能嫁给他!"
满堂宾客哗然。黛玉身形微僵,但很快恢复如常,继续完成跪拜。贾琤侧目看向厅门,只见宝玉衣衫不整地冲了进来,身后跟着一脸焦急的贾琏和荣国公府众人。
"拦住他。"贾琤低声对身旁的胞弟贾玮道。
贾玮与大房幼子贾珹早有准备,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住了宝玉。
"宝二爷,今日是我兄长大喜之日,还请自重。"贾玮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
宝玉挣扎不得,只能红着眼睛看向厅中那道红色身影:"林妹妹,你回头看看我!我知道你能听见!这三年你不曾回我的信,如今又要嫁给别人,你...你怎能如此狠心!"
黛玉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纹丝不动。盖头下,一滴泪无声滑落,但她的声音却平静得可怕:"紫鹃,继续。"
"二拜高堂——"
贾琤的父母端坐在上首,襄宁大*长公主面色如常,仿佛这场闹剧与她无关。黛玉随着贾琤再次跪下,对着公婆深深一拜。
宝玉见状,挣扎得更厉害了:"放开我!林妹妹,你忘了我们共读《西厢》的日子了吗?忘了……"话还没说完,就被贾玮捂住了嘴。
满堂宾客面面相觑,荣国公府众人脸色难看至极。史太君拄着拐杖,气得浑身发抖:"孽障!还不快把他带下去!"
贾玮和贾珹对视一眼,手上加力,硬是将宝玉拖出了大厅。贾琏连忙跟上,临走时歉疚地看了贾琤一眼。
厅内渐渐恢复平静。礼官清了清嗓子,继续唱和:"夫妻对拜——"
黛玉转身面向贾琤,两人同时跪下,额头几乎相触。透过盖头的缝隙,黛玉看到贾琤那双沉稳如水的眼睛,里面盛满了无声的承诺。
"送入洞房——"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贾琤牵着红绸,引着黛玉缓步向新房走去。经过这一番闹剧,婚礼总算得以继续。
襄宁大长公主看着新人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她转向脸色铁青的史太君,举杯道:"本宫高兴,今日双喜临门,不仅琤儿娶得佳妇,你也得了外孙女婿,该当庆贺才是。"
史太君强撑笑脸,举杯相碰:"公主说的是。"
两府众人见状,纷纷举杯,一时间觥筹交错,仿佛方才的闹剧从未发生。只有角落里,王氏捏着帕子,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而在后院僻静处,宝玉被关在一间厢房内,哭得撕心裂肺。窗外,宁国公府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得整个府邸如同梦境。
第207章
宁国公府内,红烛高照,喜气未散。贾琤轻轻推开房门,见黛玉正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卷《牡丹亭》,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白皙的面庞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娘子,晨起露重,怎不多加件衣裳?"贾琤取来一件藕荷色披风,温柔地为黛玉披上。黛玉回头,眼中含着盈盈笑意:"夫君起得真早。"
自三日前大婚以来,贾琤处处体贴入微。知道黛玉体弱,特意嘱咐厨房每日准备药膳;见她喜欢清静,便将靠近花园的听雨轩收拾出来,供她读书写字。宁国公府上下见新奶奶受宠,自然也不敢怠慢。
"今日是三朝回门之期,我已备好礼物,只等娘子梳妆完毕,便一同前往林府。"贾琤站在一旁,看着紫鹃为黛玉挽发,眼中满是柔情。
黛玉闻言,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让夫君费心了。"
马车缓缓驶入林府大门,林如海早已在正厅等候。见女儿被贾琤小心搀扶下车,面色红润,眉目间尽是喜色,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岳父大人。"贾琤恭敬行礼,黛玉也盈盈下拜:"父亲。"
林如海连忙扶起二人,细细打量女儿:"玉儿,在宁国公府可还习惯?"
黛玉抿嘴一笑:"父亲放心,一切都好。夫君待我..."话未说完,脸上又泛起红晕。
贾琤接过话头:"岳父放心,小婿定当好好照顾黛玉。她喜欢读书,我便将书房整理出来;她爱花,我便在园中辟了一处专种她喜欢的海棠。"
林如海见女婿言辞恳切,又见女儿神情舒展,不似从前多愁善感,心中欣慰不已:"好,好,看到你们如此,为父也就放心了。"
午膳时,贾琤细心为黛玉布菜,专挑她喜欢的清淡菜式。林如海看在眼里,暗自点头。膳后,黛玉陪父亲说话,贾琤则识趣地告退,去园中散步。
"玉儿,贾琤待你如何?"林如海低声问道。
黛玉眼中泛起温柔的光彩:"父亲,夫君待我极好。知道我怕冷,夜里总让人多备炭火;见我读书入迷忘了时辰,也不恼,反叫人备好茶点..."
林如海轻抚女儿的发丝:"为父观他言行,确实是个知冷知热的人。你能得此良配,为父死也瞑目了。"
"父亲!"黛玉急得眼眶发红,"莫要说这样的话..."
夕阳西下,贾琤与黛玉辞别林府。马车上,黛玉靠在贾琤肩头,轻声道:"今日见父亲气色甚好,我也就安心了。"
贾琤握住她的手:"岳父见你过得好,自然宽心。日后我们常回来探望便是。"
回到宁国公府,贾琤命人在花园凉亭备下茶点。时值暮秋,园中木芙蓉盛开,丰姿艳丽。黛玉倚栏赏花,贾琤则在一旁抚琴,琴声悠扬,与花香交织,令人心旷神怡。
"夫君此曲,可是《凤求凰》?"黛玉听罢,轻声问道。
贾琤微笑颔首:"娘子好耳力。只是我技艺粗浅,不及娘子诗才之万一。"
黛玉摇头:"夫君过谦了。此曲情意绵绵,令人动容。"说着,取出一方素帕,上面题了一首新作的小诗。
贾琤接过细读,眼中光彩更盛:"'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①'...娘子此诗,道尽我心中所想。"
二人相视一笑,仿佛连花园中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夜色渐深,贾琤怕黛玉着凉,轻声道:"娘子,夜深露重,我们回房吧。"
黛玉点头,由他搀扶着起身。月光下,二人的影子相依相偎,渐行渐远,融入宁国公府深深的庭院之中。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这日,正是寒冬腊月里,北风呼啸,卷着细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宁国公府的屋檐下挂满了晶莹的冰凌,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三太太沈氏裹着一件狐裘大氅,手里捧着暖炉,急匆匆穿过曲折的回廊,向婆母襄宁大长公主居住的静康院走去。
"三太太慢些走,地上滑!"身后的丫鬟春桃小跑着跟上,声音里满是担忧。
沈氏却顾不上这些,她的心砰砰直跳,脸上掩不住的笑意。方才大夫刚走,诊出黛玉有喜的消息让她喜极而泣,连衣裳都来不及换,就急着来给婆母报喜。
静康院门前,两个穿着青色比甲的丫鬟正在扫雪,见三太太来了,连忙行礼。沈氏摆摆手,径直进了院子。院内几株老梅开得正盛,暗香浮动,与屋内的檀香混在一起,沁人心脾。
"母亲可在?"沈氏在正屋门前停下,稍稍平复了呼吸。
门帘一挑,襄茗霜迎了出来,笑道:"三太太来得正好,公主刚用完早膳,
沈氏点点头,跟着茗霜进了暖阁。屋内暖意融融,襄宁大长公主正倚在罗汉榻上,手里捧着一本诗集,见沈氏进来,放下书卷,慈爱地问道:"这么冷的天,怎么急匆匆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沈氏上前行礼,还未开口,眼圈先红了:"母亲,大喜事!黛玉...黛玉被诊出有喜了!"
"当真?"襄宁大长公主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快,快坐下细说!"
沈氏在婆母身旁坐下,接过茗霜递来的热茶,手还有些发抖:"今早黛玉说身子不适,我请了王太医来瞧。谁知一把脉,竟是有喜了!已经两个月了。我...我早就盼着这一天..."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
襄宁大长公主握住儿媳的手,眼中也闪着泪光:"好,好啊!琤儿都快三十了,总算有了好消息。黛玉那孩子身子弱,可得好好调养。"
"母亲放心,我定会亲眼泪,脸上洋溢着幸福,"黛玉这是第一胎,王太医给列了饮食禁忌,怕她年纪小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