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隆兴帝一心盼着的就是有人能替他看顾好最重要的两个人,他才能择一处无人之地,肆无忌惮的去发泄,去怀念,去感伤……
只因他是皇帝,在众人面前发泄有失体统,哪怕失去母亲,他只能似小兽般,默默舔舐满身伤痕。
******
紫宸殿内,冉冉升起的龙涎香充斥整个大殿,朦胧问令人看不透隆兴帝的面色。
夏守忠默默守在紫宸殿外,满是担忧的神情浮现在脸上,不时朝着紫宸殿内眺望,似是想透过墙壁望向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
而被惦记着的隆兴帝,正面朝着殿内的墙壁,双手紧紧靠在背后,瞧着好似在注视墙壁上的书画,实则眼神空荡,神情有些萎靡不振。
隆兴帝脑海中浮现了许多人的身影,父皇、母后、几位兄弟、元后、太子、杨皇后,甚至是贾代化、贾代善,“孤家寡人,朕果真成了孤家寡人,父皇母后、兄弟、妻儿,甚至是信任的臣子都一一离去,高处不胜寒呐!”一声长长的叹息在静谧的大殿内极为响亮。
隆兴帝独自一人在紫宸殿内一待就是一下午,也未曾用过膳食,这可让夏守忠操心坏了。偏偏劝了一番,就被隆兴帝赶了出来,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急得团团转。
想起太后已然去世,如今还有谁能劝慰陛下呢?
忽然,夏守忠脑海中闪过一个人,是了,如今除了那位还有谁能劝得动陛下再没有其他人有这个资格了。
说干就干,夏守忠作为御前大总管,行动力还是很足的,赶忙唤来徒弟,“小夏子,你赶紧去慈宁宫瞧瞧,襄宁长公主可醒过来了若是醒了,便将陛下如今的状态告知公主殿下,请公主殿下劝慰一番。陛下如今这般不吃不喝,着实令人忧心呐!”
小夏子面对师傅的吩咐,也不敢打马虎眼,更何况涉及到陛下,连忙应道:“师傅放心,小的知道了,小的这就去。”说罢朝着夏守忠躬身行了一礼,便急匆匆的朝着慈宁宫跑去了。
夏守忠看着小夏子的身影,越跑越远,直至消失在视线内,再次将目光投向紧紧关闭着殿门的紫宸殿,只盼着陛下还能撑得住才好。心里却恨不得求神拜佛,希望小夏子能早些将襄宁长公主请来,也好破解如今这局面。压下心中的焦躁,手中拂尘一甩,静静守在殿外。
却说小夏子那边,一路着急忙慌跑到慈宁宫,好在如今太后崩逝,主子们都不敢在外随意乱逛,这才没撞到人。
也是巧了,小夏子一来到慈宁宫,刚好瞧见襄宁长公主身边的素梅姑姑,正准备朝外走去,小夏子忙上前唤了声,“姑姑,素梅姑姑,请留步。”
听到有人喊自己,素梅姑姑停住脚步,转头朝着声音的来源望去,一看是一位小公公在喊自己,还有些奇怪。待人走近,一看这不是紫宸殿的小夏子嘛,喊自己作甚?有这般疑惑,素梅姑姑也就没有遮掩的问了出来,“小夏子,你不在紫宸殿,跟着你师傅,来慈宁宫有何事”
小夏子满面焦急的询问,“好姑姑,可不是有事儿嘛。不知长公主事求见长公主殿下。”说罢朝着素梅姑姑连连作揖,那求人的态
好生奇怪,却也抬手扶住了小夏子,叹了一声:“唉!公主殿下已然醒了,一醒来就要去太后灵前守着,我等劝了半天,实在是劝不住。只能。”
“公主殿下身子虚弱,到底经受不住,刚刚面色惨白,着实吓娘娘在,终是将公主劝了下来,这不,我正准备去小厨房,提些膳食来,公主一直没用膳,”眼中泪水隐隐若现,素梅去,只于红彤彤的双眼,可见是哭过了的。
得知襄宁长公主醒了,小夏子松了一口气,好歹是有了盼头,忙“那劳烦姑姑为奴才通传一声,奴才
素梅姑姑见小夏子一脸焦急的样子,倒也没推托,只让他稍等,自去侧殿内见了襄宁长公主。
不多时便有宫女出来唤小夏子进殿。
一进侧殿,襄宁长公主此时已经换了一身孝服,一袭白衣衬的她面色尤为惨淡,小夏子心中暗暗想到:难怪素梅姑姑忧心忡忡的模样,只怕是襄宁长公主因为太后过世,伤心过度了吧。
“小夏子,你来求见本宫,可是皇兄那里有何旨意”襄宁长公主淡淡的问道。
小夏子半弓着身子行了礼,回道:“好叫公主殿下知晓,陛下将自己关在紫宸殿已经大半天了,也未曾用过东西,师傅很是忧心。劝了一回没进着内殿,实在没法子了,这才让奴才来请您去一趟,好劝一劝陛下。”
小夏子说完了来意,满是期待的等着公主殿下的吩咐,好在襄宁长公主和隆兴帝确实感情深厚,一听皇兄这般糟践自己,立马起身,吩咐宫女转告皇后,太后灵堂这边请她多看顾些,自己有事去一趟紫宸殿,慈宁宫就拜托给皇后了。说罢让小夏子开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紫宸殿去了。
隔着多远的距离,夏守忠瞅见了襄宁长公主的身影,心中的愁绪倒放下了些。
没待襄宁长公主走近,夏守忠便很是激动的迎了上去,“长公主殿下,您可算是来了,陛下已经半天没进过一滴水了,奴才劝不动,只能期盼着您能来劝一劝陛下。”边说还边抹了把脸,很是羞愧。
得知夏守忠对隆兴帝的忠心,襄宁长公主很是欣慰,张口便嘉奖了他的忠心,“夏公公一片忠心,本宫自是知道的,待本宫见了皇兄,可是得好生嘉奖你。”
夏守忠眼角微眯,整个人透着一丝喜意,嘴上却还颇为谦逊,“长公主殿下可是折煞老奴了,陛下信任奴才,奴才没什么大本事,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隆恩。”
襄宁长公主抬手制止了夏守忠的一再谦逊,上前敲了敲门,没等回应,径直推门而入,一路朝着殿内走去。
听见脚步声,隆兴帝以为是夏守忠又来劝自己,很是不耐烦的斥道:“朕不是说过,不要来打扰朕嘛!朕只是想清净一会儿,莫不是朕的话已经不管用了!”
“夏守忠,给朕滚出去,莫要再来打扰朕!”隆兴帝看都不看,一甩袖子直接赶人。
许是没听见动静,隆兴帝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转过身来一看,襄宁长公主正泪水盈盈的看着他,着实让隆兴帝一惊。赶忙上前劝慰妹妹,“襄宁,怎么是你来了也没人通报一声,快坐下,歇一歇,太医说了,你可不能再受刺激了。”见着襄宁长公主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隆兴帝才缓缓松懈下来,“襄宁啊,如今在世上,同朕最亲近的也就只有你了,你可千万要保重,朕实在承受不起了。”隆兴帝想起了身边诸多已逝的亲友,语气哀伤且发自肺腑的感叹。
这一番话倒是让襄宁长公主瞬问暖了心,看着隆兴帝愈发苍白的双鬓,襄宁长公主眼中也闪过一丝不忍。是啊,兄长已经失去了父母,就连妻子和嫡子都先他而去,不同于自幼养于隆兴帝身旁的太子,其他皇子公主更为亲近他们的母妃,除了自己与皇兄一母同胞外,这世上再也没有血缘更亲近的存在了。
心痛的抽了抽,强压下心头的酸涩,忍不住劝慰起来:“皇兄,襄宁知道你心中难过,母后去世,我亦悲痛万分。只是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皇兄是一国之君,肩上承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还请皇兄多保重身体,万望以身体为重,才能不辜负祖宗的期望啊!”
隆兴帝从缅怀与悲伤中被唤醒,他自是知晓自己不该沉浸其中,只是一脚踏了进去,便险些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好在还有襄宁,朕的妹妹,“朕当与你共勉,襄宁,你也多保重,照顾好自己吧,莫要让朕再失去至亲了。朕……着实承受不起了~”
“皇兄……”襄宁长公主声音沙哑哽咽的唤了一句,中问饱含着各种情绪杂糅在一起,终只换来一声长叹,将所有岁月掩埋。
这对大乾最尊贵的兄妹,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傍晚,在暗淡清冷的大殿内,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渡过了最悲痛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第112章
太后的棺椁在停灵七天后,终是葬入了皇陵,一众妃嫔与皇孙哭的不能自已,恨不得一同去了,不过只是面上如此表现,至于众人心中是何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偶尔抬头,还能在朝臣与命妇中间,看见宁国公府几位老爷哭红了眼睛,甚至顾不得形象,痛哭流涕。
想来也能理解,襄宁长公主极为受宠,贾攸兄弟几人打小是在宫里长大的,与太后自然亲近。如今太后的崩逝,在他们心里不亚于晴天霹雳,一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这般模样也是情理之中。
逝去的人,音容笑貌只存于回忆,活着的人虽沉浸在悲痛中,却仍要着眼于当下。
宁国公府,荣安堂。
府上当家的老爷太太正准备歇息,贾攸看着清瘦了不少的妻子有些心疼,温言劝慰:“太太这些日子也辛苦了,还需多保重才是,这府上还得靠着太太呢。”
嘉悦郡主最近也是颇感不适,到底是不年轻了,受了些累,身体不舒服,也不敢继续强撑着,顺着自家老爷的话回道:“妾身知晓的,老爷放心,妾身还盼着抱孙子呢。只是如今尚在国丧,瑾儿和瑜儿的婚事怕是得耽搁了。”想起儿子的婚事,嘉悦郡主难得皱起了眉头。
只因他是皇帝,在众人面前发泄有失体统,哪怕失去母亲,他只能似小兽般,默默舔舐满身伤痕。
******
紫宸殿内,冉冉升起的龙涎香充斥整个大殿,朦胧问令人看不透隆兴帝的面色。
夏守忠默默守在紫宸殿外,满是担忧的神情浮现在脸上,不时朝着紫宸殿内眺望,似是想透过墙壁望向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
而被惦记着的隆兴帝,正面朝着殿内的墙壁,双手紧紧靠在背后,瞧着好似在注视墙壁上的书画,实则眼神空荡,神情有些萎靡不振。
隆兴帝脑海中浮现了许多人的身影,父皇、母后、几位兄弟、元后、太子、杨皇后,甚至是贾代化、贾代善,“孤家寡人,朕果真成了孤家寡人,父皇母后、兄弟、妻儿,甚至是信任的臣子都一一离去,高处不胜寒呐!”一声长长的叹息在静谧的大殿内极为响亮。
隆兴帝独自一人在紫宸殿内一待就是一下午,也未曾用过膳食,这可让夏守忠操心坏了。偏偏劝了一番,就被隆兴帝赶了出来,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急得团团转。
想起太后已然去世,如今还有谁能劝慰陛下呢?
忽然,夏守忠脑海中闪过一个人,是了,如今除了那位还有谁能劝得动陛下再没有其他人有这个资格了。
说干就干,夏守忠作为御前大总管,行动力还是很足的,赶忙唤来徒弟,“小夏子,你赶紧去慈宁宫瞧瞧,襄宁长公主可醒过来了若是醒了,便将陛下如今的状态告知公主殿下,请公主殿下劝慰一番。陛下如今这般不吃不喝,着实令人忧心呐!”
小夏子面对师傅的吩咐,也不敢打马虎眼,更何况涉及到陛下,连忙应道:“师傅放心,小的知道了,小的这就去。”说罢朝着夏守忠躬身行了一礼,便急匆匆的朝着慈宁宫跑去了。
夏守忠看着小夏子的身影,越跑越远,直至消失在视线内,再次将目光投向紧紧关闭着殿门的紫宸殿,只盼着陛下还能撑得住才好。心里却恨不得求神拜佛,希望小夏子能早些将襄宁长公主请来,也好破解如今这局面。压下心中的焦躁,手中拂尘一甩,静静守在殿外。
却说小夏子那边,一路着急忙慌跑到慈宁宫,好在如今太后崩逝,主子们都不敢在外随意乱逛,这才没撞到人。
也是巧了,小夏子一来到慈宁宫,刚好瞧见襄宁长公主身边的素梅姑姑,正准备朝外走去,小夏子忙上前唤了声,“姑姑,素梅姑姑,请留步。”
听到有人喊自己,素梅姑姑停住脚步,转头朝着声音的来源望去,一看是一位小公公在喊自己,还有些奇怪。待人走近,一看这不是紫宸殿的小夏子嘛,喊自己作甚?有这般疑惑,素梅姑姑也就没有遮掩的问了出来,“小夏子,你不在紫宸殿,跟着你师傅,来慈宁宫有何事”
小夏子满面焦急的询问,“好姑姑,可不是有事儿嘛。不知长公主事求见长公主殿下。”说罢朝着素梅姑姑连连作揖,那求人的态
好生奇怪,却也抬手扶住了小夏子,叹了一声:“唉!公主殿下已然醒了,一醒来就要去太后灵前守着,我等劝了半天,实在是劝不住。只能。”
“公主殿下身子虚弱,到底经受不住,刚刚面色惨白,着实吓娘娘在,终是将公主劝了下来,这不,我正准备去小厨房,提些膳食来,公主一直没用膳,”眼中泪水隐隐若现,素梅去,只于红彤彤的双眼,可见是哭过了的。
得知襄宁长公主醒了,小夏子松了一口气,好歹是有了盼头,忙“那劳烦姑姑为奴才通传一声,奴才
素梅姑姑见小夏子一脸焦急的样子,倒也没推托,只让他稍等,自去侧殿内见了襄宁长公主。
不多时便有宫女出来唤小夏子进殿。
一进侧殿,襄宁长公主此时已经换了一身孝服,一袭白衣衬的她面色尤为惨淡,小夏子心中暗暗想到:难怪素梅姑姑忧心忡忡的模样,只怕是襄宁长公主因为太后过世,伤心过度了吧。
“小夏子,你来求见本宫,可是皇兄那里有何旨意”襄宁长公主淡淡的问道。
小夏子半弓着身子行了礼,回道:“好叫公主殿下知晓,陛下将自己关在紫宸殿已经大半天了,也未曾用过东西,师傅很是忧心。劝了一回没进着内殿,实在没法子了,这才让奴才来请您去一趟,好劝一劝陛下。”
小夏子说完了来意,满是期待的等着公主殿下的吩咐,好在襄宁长公主和隆兴帝确实感情深厚,一听皇兄这般糟践自己,立马起身,吩咐宫女转告皇后,太后灵堂这边请她多看顾些,自己有事去一趟紫宸殿,慈宁宫就拜托给皇后了。说罢让小夏子开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紫宸殿去了。
隔着多远的距离,夏守忠瞅见了襄宁长公主的身影,心中的愁绪倒放下了些。
没待襄宁长公主走近,夏守忠便很是激动的迎了上去,“长公主殿下,您可算是来了,陛下已经半天没进过一滴水了,奴才劝不动,只能期盼着您能来劝一劝陛下。”边说还边抹了把脸,很是羞愧。
得知夏守忠对隆兴帝的忠心,襄宁长公主很是欣慰,张口便嘉奖了他的忠心,“夏公公一片忠心,本宫自是知道的,待本宫见了皇兄,可是得好生嘉奖你。”
夏守忠眼角微眯,整个人透着一丝喜意,嘴上却还颇为谦逊,“长公主殿下可是折煞老奴了,陛下信任奴才,奴才没什么大本事,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隆恩。”
襄宁长公主抬手制止了夏守忠的一再谦逊,上前敲了敲门,没等回应,径直推门而入,一路朝着殿内走去。
听见脚步声,隆兴帝以为是夏守忠又来劝自己,很是不耐烦的斥道:“朕不是说过,不要来打扰朕嘛!朕只是想清净一会儿,莫不是朕的话已经不管用了!”
“夏守忠,给朕滚出去,莫要再来打扰朕!”隆兴帝看都不看,一甩袖子直接赶人。
许是没听见动静,隆兴帝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转过身来一看,襄宁长公主正泪水盈盈的看着他,着实让隆兴帝一惊。赶忙上前劝慰妹妹,“襄宁,怎么是你来了也没人通报一声,快坐下,歇一歇,太医说了,你可不能再受刺激了。”见着襄宁长公主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隆兴帝才缓缓松懈下来,“襄宁啊,如今在世上,同朕最亲近的也就只有你了,你可千万要保重,朕实在承受不起了。”隆兴帝想起了身边诸多已逝的亲友,语气哀伤且发自肺腑的感叹。
这一番话倒是让襄宁长公主瞬问暖了心,看着隆兴帝愈发苍白的双鬓,襄宁长公主眼中也闪过一丝不忍。是啊,兄长已经失去了父母,就连妻子和嫡子都先他而去,不同于自幼养于隆兴帝身旁的太子,其他皇子公主更为亲近他们的母妃,除了自己与皇兄一母同胞外,这世上再也没有血缘更亲近的存在了。
心痛的抽了抽,强压下心头的酸涩,忍不住劝慰起来:“皇兄,襄宁知道你心中难过,母后去世,我亦悲痛万分。只是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皇兄是一国之君,肩上承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还请皇兄多保重身体,万望以身体为重,才能不辜负祖宗的期望啊!”
隆兴帝从缅怀与悲伤中被唤醒,他自是知晓自己不该沉浸其中,只是一脚踏了进去,便险些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好在还有襄宁,朕的妹妹,“朕当与你共勉,襄宁,你也多保重,照顾好自己吧,莫要让朕再失去至亲了。朕……着实承受不起了~”
“皇兄……”襄宁长公主声音沙哑哽咽的唤了一句,中问饱含着各种情绪杂糅在一起,终只换来一声长叹,将所有岁月掩埋。
这对大乾最尊贵的兄妹,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傍晚,在暗淡清冷的大殿内,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渡过了最悲痛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第112章
太后的棺椁在停灵七天后,终是葬入了皇陵,一众妃嫔与皇孙哭的不能自已,恨不得一同去了,不过只是面上如此表现,至于众人心中是何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偶尔抬头,还能在朝臣与命妇中间,看见宁国公府几位老爷哭红了眼睛,甚至顾不得形象,痛哭流涕。
想来也能理解,襄宁长公主极为受宠,贾攸兄弟几人打小是在宫里长大的,与太后自然亲近。如今太后的崩逝,在他们心里不亚于晴天霹雳,一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这般模样也是情理之中。
逝去的人,音容笑貌只存于回忆,活着的人虽沉浸在悲痛中,却仍要着眼于当下。
宁国公府,荣安堂。
府上当家的老爷太太正准备歇息,贾攸看着清瘦了不少的妻子有些心疼,温言劝慰:“太太这些日子也辛苦了,还需多保重才是,这府上还得靠着太太呢。”
嘉悦郡主最近也是颇感不适,到底是不年轻了,受了些累,身体不舒服,也不敢继续强撑着,顺着自家老爷的话回道:“妾身知晓的,老爷放心,妾身还盼着抱孙子呢。只是如今尚在国丧,瑾儿和瑜儿的婚事怕是得耽搁了。”想起儿子的婚事,嘉悦郡主难得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