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看着众位贵夫人添盆的东西收生婆简直乐开了花,按照规矩,这些东西在洗三结束后都是归收生婆的。
  添盆结束后,就是响盆。收生婆拿起棒子,在盆里搅和,同时伴有祝福词:“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搅完之后才开始正式给孩子洗澡。
  收生婆一边洗一边说:“先洗头,作王侯,再洗肩,当大官;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洗澡的时候,两个孩子哭的很是嘹亮,这时候哭的声音越大越好,是吉祥的好兆头,也代表两个孩子身体康健,养的大。
  打扮、纳福、收尾,待洗三的流程结束后,孩子被抱回了秋瑾院,两个孩子还小,见不得风。
  洗三后两个孩子一天一个模样,等襄宁长公主出了月子后,两个孩子已经不似刚出生时的那副样子了,四肢白白胖胖的,好似一节节嫩藕,小脸红扑扑的,很是招人稀罕。
  宁国公每日里都要见一见两个孙儿,不然总是觉得想的慌。荣国公贾源见着兄长抱着孙子炫耀的模样,不免跟夫人谈论起来,语气中带着失望和遗憾。
  不同于荣国公只是言语上表达一下,荣国公夫人苏氏直接行动起来,要从娘家选一个庶出的侄女纳进府里做贵妾,不同于之前的几个姨娘只是贱妾,一家子都是奴才,生死都掌握在主子手里。这贵妾可是带着嫁妆的,生下的子女相当于半个嫡子嫡女,虽说比不上正经的嫡出子女,但到底跟一般的庶出子女不一样,地位自是不一般的。
  出了月子修养好身体,襄宁长公主就进了宫,太后一直记挂着女儿,如今见到女儿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怎么没见着两个孩子”见襄宁长公主一人前来太后问了一句。
  “孩子还太小,便没带进宫来,等孩子大一些,定会带着他们进宫见见外祖母和舅舅。”
  太后听见后也理解,毕竟孩子太小了。随即拉起襄宁长公主的手,拍了拍道:“哀家之前一直担心你,如今可好了,你生下了两个哥儿,日后也有了依靠,在宁国公府的地位也稳了,日后谁都无法动摇你的地位。”
  “母后且放宽心,如今整个宁国公府都在我的手中,未来它是属于我儿子的。”襄宁长公主自信的回了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太后点了点头,自己的女儿是尊贵的长公主,女儿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外孙,皇帝的亲外甥,这府里未来没人能越过了他们去。
  母女二人好长时间没见过面了,如今见了自然是好一番亲香,那些无法跟别人说的话,母女之间却无甚妨碍。
  襄宁长公主从太后这里得知皇后有了身孕,很是高兴,皇兄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三个儿子,刘贤妃所出的大皇子倒是身体健壮,李容华所出的小皇子和赵良媛所出小皇子至今未曾列入排行,实在是身体太弱了,如今是靠着皇家不缺贵重的药材,才能拖到今天,但能坚持到哪一天,实在是说不准。
  平日里隆兴帝也不愿多见这两个孩子,不是不喜欢,只是怕养出了感情,日后舍不得,倒不如不见。
  中宫有了身孕,即将诞下嫡子嫡女,皇兄膝下健康的子嗣不多,若是诞下嫡子,对于江山稳固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襄宁长公主自是为皇兄高兴的。
  况且这个孩子是皇嫂盼了多年才得来的宝贝,自是珍爱非常,只是听闻皇嫂这胎怀像不好,襄宁有些担心,皇嫂以前对自己就很好,如今皇嫂有了身孕,自己定然是要去看望一番的。
  从慈宁宫出来后,襄宁便去了皇后的凤仪宫。襄宁到时皇后刚用过药,脸色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见着皇后这个模样,襄宁有些担心的道:“皇嫂这段时间一直这样吗?怎的反应这般大,可曾问过太医了?”
  “阿宁不必担心,寻了太医诊过脉了,只是孕期反应有些大,过一段时间便好。”皇后见襄宁一脸担心的样子,温声安慰道。
  “难不成皇嫂只能一直这样,药喝多了伤身,您的身体可怎么受得了呢?”襄宁不放心的追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这一胎怀的有些艰难,只是这个孩子是我盼了这么多年的,哪怕再难,我也要生下来。”皇后温柔中带着坚定的眼神震撼到了襄宁,她也是一位母亲,自然知道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献上一切,到了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那劝慰的话语怎么也说不出口。
  见着皇后怀孕六个月,挺着肚子整个人却十分消瘦的模样,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我怀孕的时候,母后赐下的陈嬷嬷献上了一份小菜和一份蜜饯,这是她的家传秘方,对于孕吐很是有用,酸酸甜甜的蜜饯能压下那份想要吐的感觉,而酸辣可口的密制酸笋,十分开胃,双管齐下,效果十分明显。明儿我就让人把方子送来,皇嫂且让太医瞧一瞧跟您的药性可相冲,不妨事的话可以试一试。”
  皇后笑着谢过了襄宁长公主的好意,二人闲聊了一会,见着皇后面色疲惫,襄宁也担心府上的两个孩子,便朝着皇后辞了行,出宫回了宁国公府。
  第12章 皇后崩逝
  回到秋瑾院后,襄宁长公主先是看过了两个孩子,见两个孩子并没有哭闹才放下心回正房休息。晚间用膳时想起方子的事,便命人将方子备好,次日一早递进宫,希望皇嫂在用了以后能有些效果,一直这般怕是身子也吃不消啊。
  之后襄宁长公主每日便在府中主掌中馈,看顾两个幼小的孩子,与丈夫琴瑟和鸣,偶尔进宫看望母后,探望怀孕的皇嫂,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不同于宁国公府的幸福祥和,隔壁的荣国公府妻妾争斗不休,婆媳矛盾爆发,氛围十分紧张。荣国公夫人在多番观察后,选中了娘家一位性情温婉的庶出六姑娘,纳进府中做了贾代善的贵妾。贾演虽觉得有些对不起老兄弟保龄侯,但到底是想早日抱上孙子的,对于史氏成亲多年未曾添上一儿半女,还使手段弄得善儿至今膝下无子,对老妻更是谈不上恭谨孝顺,挑拨妻子与儿子的关系,种种行为都看不上眼,但他是公公不好说些什么,只是心中都是明了的,故而对妻子的行为选择了默认。
  但史氏可不这么想,气的回了娘家保龄侯府,保龄侯府只有现任保龄侯夫妻并几个孩子,初代保龄侯夫妇已经过世了,现任保龄侯是史氏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现任保龄侯夫人是继室,史氏与保龄侯原配夫人关系比较好,尚在闺中之时颇得其照顾,在原配夫人病逝后,对其留下的长子亦是多番照料。保龄侯夫人不喜这个小姑子,自己嫁过来的时候小姑子已经出嫁了,可偏偏还时不时的回娘家,说是担心大侄子,这不是是在打她的脸吗。
  保龄侯对这个妹妹却是极重视的,因为保龄侯夫人跟史氏不对付,史氏对这个身为继室的嫂子并不怎么看得上眼,便经常在保龄侯面前挑拨他们夫妻间的关系。说的多了,保龄侯不免对现任保龄侯夫人起了疑心,好在原配留下的长子年纪大了,早已挪到了前院,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更是早早地为其请封了世子,不让继室夫人插手长子身边的事。这样的行为让现任保龄侯夫人气坏了,原本自己也没想管着原配长子,更没想着耍什么手段,但自己不想跟丈夫主动防着那可是两码事,你们偏这般像是防贼一样,自此与保龄侯之间的感情也有了裂痕。
  若只是这般倒也能相安无事的过下去,史氏却在一次回娘家后,将自己奶娘的孙女送到了保龄侯的床上。有史氏时不时的说着好话,这位新鲜出炉的刘姨娘一跃成为了保龄侯的新宠,甚至直逼保龄侯夫人,几番挑衅,保龄侯夫人想要对付刘姨娘,偏偏保龄侯处处袒护她,甚至给了保龄侯夫人难堪,下了她身为正室夫人的面子,这让保龄侯夫人恨的牙痒痒,直接给史氏和刘姨娘下了绝育的药,对于保龄侯也是不咸不淡的。反正自己有两个嫡出的儿子,娘家也是勋贵出身的侯爵府,只是因为祖父母接连去世,守孝耽误了青春,才不得不做了保龄侯的继室。保龄侯夫人娘家得力,自己有儿子和丰厚的嫁妆,再将侯府的中馈牢牢把在手中,对于保龄侯和刘姨娘便不在关注了,反正刘姨娘已经生不出孩子了,随她蹦跶去吧。至于史氏这一切都是因她而起,故而保龄侯夫人是恨毒了她,给她下的是前朝秘药,绝对查不出来,她倒要看看生不出孩子的史氏,还怎么炫耀,怕是夫家的事情就有的她忙了,娘家就别想再插手了,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一个已经出嫁的姑娘总是管着娘家的事算什么。
  话说史氏回了保龄侯府以后,保龄侯正在当值,待到下值后回府后见到妹妹,得知妹妹是因贾代善要纳一房贵妾,逼得妹妹待不下去了,顿时气急,想为妹妹撑腰,可自己不好去说。想让保龄侯夫人上荣国公府走一遭,但保龄侯夫人巴不得史氏过得不好,又怎会愿意为她出头,因此只道:“妹妹嫁进荣国公府七八年了,也不曾开怀,荣国公世子如今膝下也没有儿子,妹妹若是贤惠些自该高高兴兴的迎了妾氏入门,早早为世子诞下子嗣才是,我可没有这个脸上门。”说罢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