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过了晌午,徐嬷嬷在公主小憩后,上前道:“公主殿下,老奴与陈嬷嬷观察了许久,瞧着您的肚子比寻常妇人的大了不少,怕是得请李太医来瞧一瞧。”
襄宁长公主听着有些担忧的问道“可是孩子有什么不妥”
徐嬷嬷怕公主着急动了胎气,连忙安慰道:“公主稍安毋躁,孩子无事,只是依着奴才与陈嬷嬷的推论,您怀的怕是双胎,具体的要请李太医来诊脉才能断定。”
听见了这话,襄宁才稍稍放下了揪着的心,左手轻轻抚了抚肚子,让人去请了李太医,接到消息的李太医急忙赶了过来,在细细把过脉后,确定了公主怀的是双胞胎,而且胎动强劲有力,脉搏分明。
在确定了公主怀的是双胎之后,身边的宫女都为她高兴,而徐嬷嬷与陈嬷嬷随着李太医在一旁商量后续如何照料公主及腹中的孩子。公主这是头胎,怀了双胎生产的时候怕是会有些艰难,就怕公主到时候力气不够,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由李太医列出了需要的药材,其中以百年老山参最为珍贵,毕竟人参的年份越久越好。
接到消息的宁国公那是高兴坏了,宁国公府后继有人了,随后各色珍玩又是如同流水一般进了襄宁长公主的院子。
宫中的太后及隆兴帝接到这个消息也是为襄宁长公主高兴,毕竟在这个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里,能够三年抱两就是极有福气的了,随后各色赏赐接踵而来。
西府的荣国公夫人及世子夫人收到消息后不约而同的红了眼,荣国公夫人是想到自己儿子膝下至今没有无子,而东府先是有敷哥,虽敷哥去了,但如今这后娶的侄媳又怀上了双胎,生母还是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未来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而自己的孙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史氏就单纯的是在嫉妒了,自己多年未曾有孕,而东府那边却是成亲后不久就有了身孕,还是双胎,衬托的她膝下越发凄凉了,未能为夫君绵延子嗣就是她最大的烦恼。原本东府也没了孩子,西府好歹还有两个姐儿,也就凸显不出来她了,但如今这般只是越发衬的她不能生,气的砸了桌上的茶盏,恨恨的扯着手中的帕子。
不是没想过暗中使些手段,只是如今襄宁长公主身边被宫里的嬷嬷护的无缝可钻,没地儿下手,否则必然会让她尝尝自己的厉害。也是怕一击不成连累到自己,史氏心中气的怒火中烧,但又不能发泄出来,只能憋闷在心里,直接将自己气病了,急火攻心。
荣国公夫人收到消息后越发瞧不上自己这个儿媳了,为了早日抱上孙子,自己怕是得另想法子了。
史氏在病倒后,恨的咬牙切齿,觉得东府就是克她的,心中越发难受了。实则本就是她嫉妒心作祟,偏偏性格又十分自我,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一味怪罪别人。
转眼间襄宁长公主已经怀胎九个月了,预产期就在近日里,身边伺候的人万分紧张,生怕主子有个什么好歹。
这日,襄宁长公主闲着无聊,在池塘边的凉亭里喂了鱼食,又看了会风景,随后不紧不慢的回了自己的院子。刚进院门,襄宁长公主的肚子就开始痛了,脸上冒着阵阵冷汗,一边的徐嬷嬷见状就知道公主是要生了,先是喝住了院子里的下人,让人准备好热水及吃食,又寻出上好的百年人参备在一旁,一边命人去请稳婆和李太医,随后将艰难走动的襄宁长公主扶进产房中。
这边府上的老管家得到襄宁长公主身边大宫女传来的消息,忙命人去通知世子及宁国公,贾代化收到消息后急匆匆的从京郊大营赶了回来,贾演也想回府守着孙子出生,因公务走不开,只能让下人回府守着,得了消息立马通知他。
贾代化一路骑马疾驰而来,行至府门前将马交给了府上的门房,大步向着正院走来。跨进正院时襄宁*公主正在生产,产房外的青玉姑姑在安排着正院的下人,一切井井有条,丝毫不曾因为女主人生产而乱了阵脚。产房里襄宁长公主正在生产,时不时传来痛苦的呼喊声,眼见着自产房中端出的一盆盆血水,贾代化心急如麻,不停地在门外踱步,时不时朝着房内望去,好似能看见正在生产的襄宁长公主一般。
产房里,陈嬷嬷和徐嬷嬷在一旁安慰着公主,配合着产婆帮助公主接生。“公主,再使把劲儿,孩子快出来了,已经能看到头了。”襄宁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很想回些什么,但是一阵阵撕裂的痛不断传来,她已经没有精力再去说话了,随着一身嘶哑的喊叫,使尽了全身力气的襄宁长公主感觉有什么东西自下身缓缓流出,听着身旁的人说着“生了生了,两个都是……。”未曾听完这句话,便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徐嬷嬷见公主晕了过去,连忙和身边服侍的下人收拾好产房,检查了公主的状况,发现公主只是力竭昏睡了过去,一颗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贾代化在听到一句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后,襄宁长公主没了动静,这时产房内响起了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似双重奏一般。
第11章 洗三
陈嬷嬷和徐嬷嬷抱着新出生的两个孩子在一旁清理,玉兰连忙出了产房给驸马报喜,“恭喜世子,公主平安诞下两位小主子。”
“公主如何了?孩子怎么样”贾代化焦急的追问道。
玉兰笑着回道:“主子身子无碍,李太医已经诊过脉了,只是累狠了,睡过去了,两位小公子哭声嘹亮,听这哭声就知道身体是极健康的,如今李太医正在诊脉呢。”
“好,好,好,无事便好。”随即像是按下了暂停键一般,猛的反应过来,口中断断续续的说道:“男孩,两个都是男孩?”
一旁的徐嬷嬷见着世子爷的样子,忙笑着恭喜道:“公主诞下了两位小公子。”
贾代化这才反应过来,“两个都是男孩两个儿子,好,真好。”一边激动的唤过贴身小厮去给老国公报喜,自己则是进了产房。闻着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看到脸色发白虚弱的躺在床上的爱妻,再看着一边刚出生的两个孩子,贾代化心中像是被棉花塞满了一般,涨涨的,顿时心中充斥着满满的幸福。
宁国公府府门外挂上了两把小弓,意味着府中添了两个男丁,来往的人瞧着,纷纷回府去报信。
这厢在兵部忙于公事的贾演,见到赶过来传信的下人忙问道:“府中如何了”
“回老爷的话,公主殿下已经平安生产,诞下了两位小公子,母子平安。”
听到下人回话,贾演高兴的连拍了几下桌子道:“好,好,好哇,我贾家后继有人了。”
说罢去寻了同在兵部任职的老兄弟,忙不迭地与他们分享这个喜讯,并炫耀孙子去了。
荣国公府史氏的栖梧院中,打发了身边伺候的丫鬟,史氏恨恨的摔了一地的瓷器,咬牙切齿的同赖妈妈道:“你说她怎么就那么走运呢?两个儿子,怎么没有一尸三命呢!”
“主子放宽心,生出来也不一定养的大,孩子嘛,小小的一个,最是脆弱不过,一丁点意外就足以让他们没了命。”见着主子愤怒的样子,担心主子会迁怒自己,忙在一旁出着主意,来疏解主子心中的怒火。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于自己拱火的行为一点也不觉得有错,只要自己能过得好,别人的死活与自己何干。
听到赖妈妈的话,史氏不知想到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股诡异的笑容道:“不错,两个刚出生的小崽子罢了,我有的是方法让他们悄无声息的去死,等这两个小崽子没了,我倒要看看到时候咱们这位公主殿下可还能摆出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哈~哈哈~哈哈哈~”
不提栖梧院那奇怪的氛围,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的秋瑾院中,贾代化正陪着已经睡醒了的襄宁公主,逗着一旁的两个儿子,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在一起。
待到宁国公贾演下值回到府中,自库房中挑选了好些东西送到了秋瑾院,直言是给两个孙子的。这厢襄宁长公主让人将这些东西分别登记入库,单独存放,给两个哥儿攒着家底,日后都给了两个哥儿,又将身边的大宫女玉兰、雅菊给了两个哥儿,在他们身边做个大丫鬟,负责照顾他们,日后就是哥儿身边的掌事嬷嬷,因两个哥儿还未取名,平日里只大哥儿、二哥儿的混叫着。
洗三这日,各府有往来的都送了重礼,往日里没交情的也随了一份礼,借着这个机会来攀攀关系,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宁国公府和襄宁长公主可是极大的靠山了,总归讨好一番是没错的。
宫里更是不必说,那是襄宁长公主嫡亲的兄长与母亲,各色适合坐月子的妇人滋补的补品,小孩用的玩的各色珍玩,不是极品都不会随意赏下来,送来的必是最好的。
一旁的香案上供奉着催生娘娘、送子娘娘、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等各位大神,祭拜之后,开始进行仪式。收生婆将盛有艾叶、槐条等中药浴汤的盆子放到桌上,奶娘抱着孩子侯在一旁,来的亲友按照尊卑远近的顺序依次向盆里添上贵重的物品,收生婆看着添的东西在一旁说着吉利话。
襄宁长公主听着有些担忧的问道“可是孩子有什么不妥”
徐嬷嬷怕公主着急动了胎气,连忙安慰道:“公主稍安毋躁,孩子无事,只是依着奴才与陈嬷嬷的推论,您怀的怕是双胎,具体的要请李太医来诊脉才能断定。”
听见了这话,襄宁才稍稍放下了揪着的心,左手轻轻抚了抚肚子,让人去请了李太医,接到消息的李太医急忙赶了过来,在细细把过脉后,确定了公主怀的是双胞胎,而且胎动强劲有力,脉搏分明。
在确定了公主怀的是双胎之后,身边的宫女都为她高兴,而徐嬷嬷与陈嬷嬷随着李太医在一旁商量后续如何照料公主及腹中的孩子。公主这是头胎,怀了双胎生产的时候怕是会有些艰难,就怕公主到时候力气不够,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由李太医列出了需要的药材,其中以百年老山参最为珍贵,毕竟人参的年份越久越好。
接到消息的宁国公那是高兴坏了,宁国公府后继有人了,随后各色珍玩又是如同流水一般进了襄宁长公主的院子。
宫中的太后及隆兴帝接到这个消息也是为襄宁长公主高兴,毕竟在这个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里,能够三年抱两就是极有福气的了,随后各色赏赐接踵而来。
西府的荣国公夫人及世子夫人收到消息后不约而同的红了眼,荣国公夫人是想到自己儿子膝下至今没有无子,而东府先是有敷哥,虽敷哥去了,但如今这后娶的侄媳又怀上了双胎,生母还是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未来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而自己的孙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史氏就单纯的是在嫉妒了,自己多年未曾有孕,而东府那边却是成亲后不久就有了身孕,还是双胎,衬托的她膝下越发凄凉了,未能为夫君绵延子嗣就是她最大的烦恼。原本东府也没了孩子,西府好歹还有两个姐儿,也就凸显不出来她了,但如今这般只是越发衬的她不能生,气的砸了桌上的茶盏,恨恨的扯着手中的帕子。
不是没想过暗中使些手段,只是如今襄宁长公主身边被宫里的嬷嬷护的无缝可钻,没地儿下手,否则必然会让她尝尝自己的厉害。也是怕一击不成连累到自己,史氏心中气的怒火中烧,但又不能发泄出来,只能憋闷在心里,直接将自己气病了,急火攻心。
荣国公夫人收到消息后越发瞧不上自己这个儿媳了,为了早日抱上孙子,自己怕是得另想法子了。
史氏在病倒后,恨的咬牙切齿,觉得东府就是克她的,心中越发难受了。实则本就是她嫉妒心作祟,偏偏性格又十分自我,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一味怪罪别人。
转眼间襄宁长公主已经怀胎九个月了,预产期就在近日里,身边伺候的人万分紧张,生怕主子有个什么好歹。
这日,襄宁长公主闲着无聊,在池塘边的凉亭里喂了鱼食,又看了会风景,随后不紧不慢的回了自己的院子。刚进院门,襄宁长公主的肚子就开始痛了,脸上冒着阵阵冷汗,一边的徐嬷嬷见状就知道公主是要生了,先是喝住了院子里的下人,让人准备好热水及吃食,又寻出上好的百年人参备在一旁,一边命人去请稳婆和李太医,随后将艰难走动的襄宁长公主扶进产房中。
这边府上的老管家得到襄宁长公主身边大宫女传来的消息,忙命人去通知世子及宁国公,贾代化收到消息后急匆匆的从京郊大营赶了回来,贾演也想回府守着孙子出生,因公务走不开,只能让下人回府守着,得了消息立马通知他。
贾代化一路骑马疾驰而来,行至府门前将马交给了府上的门房,大步向着正院走来。跨进正院时襄宁*公主正在生产,产房外的青玉姑姑在安排着正院的下人,一切井井有条,丝毫不曾因为女主人生产而乱了阵脚。产房里襄宁长公主正在生产,时不时传来痛苦的呼喊声,眼见着自产房中端出的一盆盆血水,贾代化心急如麻,不停地在门外踱步,时不时朝着房内望去,好似能看见正在生产的襄宁长公主一般。
产房里,陈嬷嬷和徐嬷嬷在一旁安慰着公主,配合着产婆帮助公主接生。“公主,再使把劲儿,孩子快出来了,已经能看到头了。”襄宁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很想回些什么,但是一阵阵撕裂的痛不断传来,她已经没有精力再去说话了,随着一身嘶哑的喊叫,使尽了全身力气的襄宁长公主感觉有什么东西自下身缓缓流出,听着身旁的人说着“生了生了,两个都是……。”未曾听完这句话,便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徐嬷嬷见公主晕了过去,连忙和身边服侍的下人收拾好产房,检查了公主的状况,发现公主只是力竭昏睡了过去,一颗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贾代化在听到一句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后,襄宁长公主没了动静,这时产房内响起了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似双重奏一般。
第11章 洗三
陈嬷嬷和徐嬷嬷抱着新出生的两个孩子在一旁清理,玉兰连忙出了产房给驸马报喜,“恭喜世子,公主平安诞下两位小主子。”
“公主如何了?孩子怎么样”贾代化焦急的追问道。
玉兰笑着回道:“主子身子无碍,李太医已经诊过脉了,只是累狠了,睡过去了,两位小公子哭声嘹亮,听这哭声就知道身体是极健康的,如今李太医正在诊脉呢。”
“好,好,好,无事便好。”随即像是按下了暂停键一般,猛的反应过来,口中断断续续的说道:“男孩,两个都是男孩?”
一旁的徐嬷嬷见着世子爷的样子,忙笑着恭喜道:“公主诞下了两位小公子。”
贾代化这才反应过来,“两个都是男孩两个儿子,好,真好。”一边激动的唤过贴身小厮去给老国公报喜,自己则是进了产房。闻着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看到脸色发白虚弱的躺在床上的爱妻,再看着一边刚出生的两个孩子,贾代化心中像是被棉花塞满了一般,涨涨的,顿时心中充斥着满满的幸福。
宁国公府府门外挂上了两把小弓,意味着府中添了两个男丁,来往的人瞧着,纷纷回府去报信。
这厢在兵部忙于公事的贾演,见到赶过来传信的下人忙问道:“府中如何了”
“回老爷的话,公主殿下已经平安生产,诞下了两位小公子,母子平安。”
听到下人回话,贾演高兴的连拍了几下桌子道:“好,好,好哇,我贾家后继有人了。”
说罢去寻了同在兵部任职的老兄弟,忙不迭地与他们分享这个喜讯,并炫耀孙子去了。
荣国公府史氏的栖梧院中,打发了身边伺候的丫鬟,史氏恨恨的摔了一地的瓷器,咬牙切齿的同赖妈妈道:“你说她怎么就那么走运呢?两个儿子,怎么没有一尸三命呢!”
“主子放宽心,生出来也不一定养的大,孩子嘛,小小的一个,最是脆弱不过,一丁点意外就足以让他们没了命。”见着主子愤怒的样子,担心主子会迁怒自己,忙在一旁出着主意,来疏解主子心中的怒火。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于自己拱火的行为一点也不觉得有错,只要自己能过得好,别人的死活与自己何干。
听到赖妈妈的话,史氏不知想到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股诡异的笑容道:“不错,两个刚出生的小崽子罢了,我有的是方法让他们悄无声息的去死,等这两个小崽子没了,我倒要看看到时候咱们这位公主殿下可还能摆出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哈~哈哈~哈哈哈~”
不提栖梧院那奇怪的氛围,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的秋瑾院中,贾代化正陪着已经睡醒了的襄宁公主,逗着一旁的两个儿子,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在一起。
待到宁国公贾演下值回到府中,自库房中挑选了好些东西送到了秋瑾院,直言是给两个孙子的。这厢襄宁长公主让人将这些东西分别登记入库,单独存放,给两个哥儿攒着家底,日后都给了两个哥儿,又将身边的大宫女玉兰、雅菊给了两个哥儿,在他们身边做个大丫鬟,负责照顾他们,日后就是哥儿身边的掌事嬷嬷,因两个哥儿还未取名,平日里只大哥儿、二哥儿的混叫着。
洗三这日,各府有往来的都送了重礼,往日里没交情的也随了一份礼,借着这个机会来攀攀关系,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宁国公府和襄宁长公主可是极大的靠山了,总归讨好一番是没错的。
宫里更是不必说,那是襄宁长公主嫡亲的兄长与母亲,各色适合坐月子的妇人滋补的补品,小孩用的玩的各色珍玩,不是极品都不会随意赏下来,送来的必是最好的。
一旁的香案上供奉着催生娘娘、送子娘娘、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等各位大神,祭拜之后,开始进行仪式。收生婆将盛有艾叶、槐条等中药浴汤的盆子放到桌上,奶娘抱着孩子侯在一旁,来的亲友按照尊卑远近的顺序依次向盆里添上贵重的物品,收生婆看着添的东西在一旁说着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