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17节
  就像是李锐主管文化教育之后,坚决反对的一项事情就是 课文组以及出版社擅自删改儿童文学里面的遣词造句。尤其是某些编辑认为儿童文学中,有些遣词造句太浅白,部分剧情过度幼稚。而对其进行自我理解上的修改。
  这一点上面李锐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儿童文学是给儿童看的。所以儿童文学一字一句的修改都要慎之又慎。很多文字是作家费心竭力才写出来的。
  往往在成年人看来浅白的文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确实刚刚好。
  对成年人来说,觉得有些幼稚的剧情和故事确实会真的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身上。
  所以办新中学生杂志的时候,李锐还特意写了一幅字。
  【立足新中国新少年,开中国新一代新思想。】
  这也是这本杂志创办的初衷。
  每个年龄段的人有每个年龄段可以享受到的文化产品。这才是文化上的先进性。
  新中学生杂志社的总部在天津。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很高。也因为立足于中学生的点出发,所以非常受到中学生群体的欢迎。
  每天这里都有接受不完的学生来信。因为杂志社是接受中学生投稿的。
  因为杂志社的编辑们发现,相比于那些文学大家的老练文笔来说。一些中学生还有些稚嫩的故事却是很受到学生朋友们的欢迎。
  而编辑部每个月都要从海量的来信中挑选一些值得刊登的文章。毕竟不能什么都往杂志上发,咱们好歹是面向全国几百万中学生的杂志。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杂志社的小编沈云正在把读者来信一份份拆开,大致看一遍然后分门别类的放起来。
  投稿的放一堆,写对杂志建议的放一边,参加交笔友板块的放一堆。
  不过沈云在拆信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有些厚的信,比普通的信件要厚两三倍。她有些好气的优先打开,看看是什么。
  而她打开的正是泉州一中的同学们写来的信件。
  沈云只是大致的看了一遍,尤其是那上千个有名有姓还按着红手印的签名,这让这个刚毕业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女大学生有些震撼。
  刚好杂志社的王主编从旁边经过,沈云直接开口道:“王主编,这封信您看看。”
  这封来信显然是给《新中学生》杂志社送来了一个震撼和一个需要思考的选择。
  王主编很快就召集了整个编辑社里的编辑们开会。
  因为大家要讨论一下,要不要把这封信刊登。如果要刊登,该怎么刊登?
  其实在这杂志社的主力成员,基本上都是被李锐培养出来的新一代。
  所以其实讨论进行的还算是比较顺利。
  “刊登这篇文章,肯定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我们新中学生杂志,也是全国发型量很大的杂志了。而且还主要面对的是有知识的中学生群体。他们毕业之后都会成为我们国家的骨干群体。”
  王主编坐在办公室的主位上,拿着来信认真的对着编辑们说道:“这以后引起的余波也会很大。所以,我需要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信件你们也传阅了。那个叫做苏月的小女孩的信件,你们也看了。你们的想法呢?”
  沈云举手发言:“王主编,我觉得应该发。”
  沈云开口了,其他年轻一辈的编辑也纷纷开口:“自然应该发。”
  而老一辈的编辑则是在略做思考后开口道:“我同意发,我们的杂志社是面向中学生的。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这些小观众们的困境。这些年来,我们收到的来信也不少。很多小读者们其实也多多少少的陷入这种困境之中之。”
  “而我相信,有的小读者们甚至连写信的条件都没有。他们可能都没有办法存到买邮票的钱。所以要我说,咱们如果真的打算把这篇稿子发出去,搞出影响。那么就不能只发这一篇稿子。”
  副主编林宇道:“咱们国家物理上解放了,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思想上还没解放。年轻的中学生群体们是我们下一代的指望。他们要是也因为这些事情成为了老封建,那影响的就是二十年后的下一代了。而且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穷的问题。”
  林宇继续道:“大家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吗?这一封信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福建泉州来的。”
  “我老家就是福建的,我知道福建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点都不比贵州差。在福建一些小乡村里,问题一样严峻。而福建的经济状况可比贵州好多了。而在问题这么严重的福建,泉州的中学生们却能共同发力,同志们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我们的新一代是有希望的!中国千年的积弊是有希望在他们未来这几代人的身上有所改善的。所以咱们要支持他们!”
  这时候王主编也道:“对,其实苏月的问题是一个苏月的吗?贵州有苏月,福建就没有吗?广东就没有吗?这是经济差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差的问题。我个人提议,我们搞一个特辑特刊。把我们小读者们所遇到的问题都反应出来。集中我们小读者的力量,或许能对这中国的封建残余发起一场有力的进攻!”
  听着王主编的话,和他同事了十年的林副主编道:“老王,你考虑过政治后果吗?”
  “哈哈!能有什么,最多就是撸掉我一个主编的职位,把我丢去养猪场养猪呗。我听说啊,天津外围的养猪场伙食待遇好还是挺不错的,听说比我们单位的食堂好吃。刚好清汤寡水的吃腻了,去养猪场开开荤!”王主编哈哈大笑。
  而在他的支持下,一份特辑《新中学生》也发往全国。
  第八十七章 发挥余热
  北京。
  张祥是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厂里给他的假还没全消呢,本来还有几天的假期。
  但是他却是没办法在继续享受假期了。
  毕竟他在贵州遇见的事情对他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他找老雷去销假,这雷副厂长还端着保温杯在看文件呢。
  “现在的这些新高炉的数据啊,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这配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先进了。这大部头的工艺书,我已经啃不动了。”
  从前以技术能力在厂里立足的雷副厂长现在也不得不服老了。他摘下眼镜,看着来找他张祥道:“老张啊,你这不还有几天假期吗。你去看你家老三那个小兔崽子怎么样了。那小兔崽子,从前你带来厂里玩的时候还偷我饭盒里的肉丸子吃呢。一眨眼十来年了,现在都是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了。”
  “还是你家小子行啊。小时候调皮来事,我一双儿女都太老实了。只能找个班上,简单的过这一辈子。”
  互相说着孩子小时候的糗事,这算是老一辈独特的交流方式。还好,这个年代还没便捷的民用录像拍照设备,不然小时候的黑历史都是高清的。
  聊了一会儿各自的孩子之后,张祥才把他来找老雷的真意道来。
  “老雷啊。你说啊,咱们国营企业单位确实好啊。咱们钢铁厂的待遇这么好,你说要是老一辈的退休了,让儿女来顶班,是不是极好的?”
  老雷正在喝着保温杯里的浓茶,听到张祥这话,他眼神诧异:“老张,你说这话什么意思。你可不要想什么犯错误的事情啊。顶班?怎么,你想搞家天下啊!国家可是三令五申的警告了。而且也有实际的处罚标准啊!”
  “我那对儿女,小女儿不会读书,初中毕业也考不上高中读不了中专,也就只能去百货大楼去上班去了。我儿子倒是好些,中专学了个农技,现在在天津的农林部门上班。我一个副厂长我都没想着把我的儿子女儿弄来钢铁厂里搞个轻松的活来干。把他们都搞成干部?!你知不知道这是犯错误的?”
  北京钢铁厂的待遇是没得说。在一众工厂之中,钢铁厂本来就是属于比较好的那种。工资虽然都是按照级别发放。但是钢铁厂的补贴和绩效高啊。毕竟现在中国急需各种钢铁。而且钢铁厂的工作也确实是辛苦一些。
  如果真的是能老子退休孩子顶班,这很多钢铁工人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顶班呢。
  所以这种口子一开始就不能开,尤其是北京这里监管的力度比外地更加的严格。
  张祥听到老雷这么说,他一把拍开老雷指向自己的手指道:“老雷,你说啥呢。我家四个儿子都有工作了。最小的张财也都读大专了。他以后就是正经的来钢铁厂应聘,也是能进的,是吧。”
  老雷一想,也是。自己刚刚算是应激了一下。毕竟自己这个副厂长也算是厂里的个大干部了。自己也一直在学习文件,这些底线上的东西,他一直都提着一个警钟呢。
  老雷放下心来,但是他转念又是一想:不对啊,老张这人平时还是很沉稳的。没事根本不会和我说这些东西。不对,他这是话里有话啊。难道是咱们厂里有人想要搞这事儿?
  一想到这里,老雷就有些坐不住了。张祥这人也五十来岁了,从清末民初活到现在的人,还是工厂的大师傅,这种人都是人精。
  所以老雷直接问道:“老张,你和我说实话,是不是咱们厂里有哪个老家伙在想着搞父传子的事情?你说出来,看我整不死这种老家伙!”
  老雷说话还挺气愤的,桌子被他拍的震天响,两个眉毛倒竖眼睛瞪圆。那是啊,自己一个副厂长都没给自己的子女开特权,谁他妈这么有胆子,在这钢铁厂搞这事儿,真以为自己雷大炮的外号是白叫的?
  张祥嘿嘿笑了两声:“这还真不是咱们厂。我啊,是听说了在贵州啊,有的厂子已经开始搞这种事情了。”
  “就独山县那个锑矿,人家就在搞父传子呢。”
  老雷听到这里,他觉得不对劲:“不对劲啊,你张祥怎么开始传这个碎嘴子啊。人家贵州有没有,你怎么知道的。而且就算是知道了,这又关你什么事儿啊。”
  张祥道:“这事儿我还真的是知道。我为什么说,我这不是气愤嘛。咱们在北京循规守据的,他们在贵州搞的这么开,你说咱们算什么。”
  “不对。”老雷审视着张祥:“张祥,你和我说这些,你到底是想干嘛。”
  老雷虽然外号雷大炮,说明他这人容人易冲动易怒,但是这不代表他蠢啊。都当多年的领导干部了,要是蠢货早就被撸下去了。
  张祥也不藏着掖着:“我不服气呗。咱们都不搞这套,其他人凭什么搞这套?我想写举报信,不仅我想要自己写,还想要让咱们同事一起写。”
  张祥说出了自己的真是目的了。
  还真别说,老雷也挺气愤的。因为他们在北京这里循规守据的,你们在贵州天高皇帝远的搞土司自制是吧。
  因为说到底,贵州部分厂里搞的这一套,就侵犯到了这些循规蹈矩的工人们的利益了。
  大家都遵守,你不遵守,你不就是在践踏他人利益吗。
  “我是要退休了,所以我才更气愤。我还要和那些退休的老哥们说,咱们辛苦了一辈子,桃子难道让其他人给摘了?老雷,你说句话,你支不支持。”张祥问道。
  这还真把老雷给问住了。他是北京钢铁厂的副厂长,级别还是有点的。毕竟北京钢铁厂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单位了。
  他不能轻易表态。不过雷大炮心中也确实是不满,所以他道:“这事儿,我不方便表态。但是如果是真的,组织上出了调查结果。那我肯定支持你。到时候外面要有什么风刀雨剑的,咱老雷别的不敢说,你老张还是能保住的。我还就不信了,咱们遵守国法,还能被那些不收国法的给欺了!”
  这些年,李锐掌管国家文教传媒的力量开始慢慢显现出了一角。
  至少,如张祥和他的工友们至少知道要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任由一部分人践踏规矩。因为今天他们在贵州践踏法律,若是那天他们的践踏踩到了自己的头上呢?
  毕竟李锐的文宣教育里,对防微杜渐可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而对于张祥来说,他从贵州回来的路上他就好好的思考过了。
  他仅仅是为了苏月的事情而生气吗?不,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女孩,而是整个独山的风气,如果放大一点说,那就是对现在还残留的封建思想而生气。
  就像是张福把他送上火车回来时,张福对他所说的:爹,我是来贵州搞扶贫产业的。但是你这事儿我算是明白了,搞扶贫看起来不仅仅是经济扶贫,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扶贫啊。
  张祥想明白了,咱们也不需要搞别的虚的,咱们就发动咱们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那些退休的老哥们刚好都闲着,现在也是该出来溜溜了,发扬发扬咱们新中国钢铁工人的余热了!
  第八十八章  好消息
  张祥想要那帮子老兄弟们发扬一下无产阶级钢铁工人的余热,还真别说,他们是真的发啊。
  毕竟这些老伙计们也都是遵从了国家的法律,没搞什么父子相继这一套。
  工厂不允许,国家不允许,社会风气上面也因为李锐多年坚持不懈的宣传,所以也是极度反对这一点。
  甚至李锐前两年针对刘、纪两人的时候,还专门写过一片讽刺文章《红色江山万万年?》。
  就是针对那些想要坐江山的人写的。中国自古以来是上行下效的,上面连官员都抓的这么狠,下面的自然也不会轻松。
  普通工人还是按部就班的遵照法规来吧。本时空之中,中国的工作岗位没有元时空那么紧缺,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用工荒。无非是工作没那么好罢了,大家倒也犯不上为了这事儿把自己给弄进去。
  但是自古以来,人都是不患寡患不均。钢铁厂工人的子女找的工作可未必有在钢铁厂上班的父母好。
  这两厢一对比,这些老伙计们当然是一个个的生气的很。
  当然会有人觉得张祥多管闲事,贵州的事情关我们北京的工人啥事。你那啥独山县的事情,咱们听都没听过。
  张祥却言之凿凿的对那些人说道:“你说的好,屎盆子不扣在你头上,你是不知道臭。等真扣在你头上的时候你都被淋了一身了。你还不趁着被扣头上之前动手?”
  这是话糙理不糙。而且这事儿真的是关乎工人阶级的利益啊。所以张祥在几番劝说之后,不少人就真的决定和张祥搞一搞。
  尤其是一些退休的党员干部们,他们更是看不惯这事儿。他们觉得,至少要向上面举报一下,让组织上去调查。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绝对不能姑息。
  这一帮子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的老头老太们真的打算搞点什么事情的时候,那还真的能搞出不小的动静。
  他们是直接写联名信去了,一封信直接写到了纪委去了。
  还真别说,一个张祥,一个蒋建国。两个人从不同的方向都搅动了一番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