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自然了。”扶苏肯定地点头,“就如同我与阿父,您英明神武威震天下,我耳濡目染之下,将来自然也差不了的。”
  嬴政大笑道:“又奉承寡人又自夸,小机灵鬼,你本事可又长进不少啊!”
  扶苏拱手笑道:“阿父过奖过奖……”
  “引寡人一笑,算你有功了。”嬴政揉揉他的头,笑道,“寡人宣李信,你不必自己去叫他。”
  扶苏点头笑道:“多谢阿父!”他调皮地眨眨眼睛,“由此可见,阿父,奉承您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嬴政笑道:“你再得寸进尺,下次寡人可不会这么轻易应你了。”
  扶苏立即手动闭嘴。
  李信当然不是纸上谈兵的将军,单凭几句话就让嬴政信任,未免也太小瞧秦王,只不过这样大型的灭国之战,李信的确没有经验。
  得到这样一场大战的将权,李信近来可谓是志得意满干劲十足,被大王宣召,得知要跟随太子去见王家父子时,年轻的将军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扶苏看出来了他的情绪,出宫的路上他问道:“李将军,平素你也与别的将军商讨战术吗?”
  李信骑马跟在扶苏的马车旁,闻言立即点头:“自然。不只商讨战术打法,臣等还会相互切磋。”
  “哦。”扶苏又问,“那你与王翦老将军相熟吗?可也有私下切磋的时候?”
  李信道:“王老将军得大王信重,常年奔波于各处,屡立战功,臣倒很想向老将军讨教,只是着实寻不到时机。”
  扶苏笑了笑,道:“看来我阿父定然是看到将军的心事了,今日才特地让我陪将军去向王老将军讨教军事。”
  李信一愣,他还以为大王对他不够信任,太子一说,他方豁然开朗!
  李信感激地朝王宫的方向拱手为礼:“臣定然不辜负大王的苦心!”
  扶苏悄悄松了口气,心道,胸怀热血的年轻人是好糊弄哈。
  他不能更改李信伐楚一事,为了不要重蹈上辈子的覆辙,除了将现在秦国最尖端的弩箭、弩车划到李信麾下,就只能是带李信多去取取经。
  太子亲自登门,虽然着意说了要低调,但王翦和王贲父子还是亲自出府相迎。
  “打扰。”扶苏歉然道。
  王家父子齐声道:“不敢,殿下请。”
  扶苏摸了摸鼻子,心想,我倒不是为这个道歉,而是……如果李信这次赢了,不用王翦再一次出山,老将军的历史高光就得少一次。
  虽然不大对得起老将军,但为了大秦,王老将军,只能委屈您了。
  王翦自然不晓得扶苏所想,面对后辈的虚心请教,他看着并没有藏私的意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贲亦如此,将他与楚国对战的经验全盘相授。
  李信听得如痴如醉,直到宵禁前,不得不告辞,李信才恋恋不舍地起身。
  扶苏见状,便知道李信所得匪浅。
  临走前,王翦又道:“纸上谈兵,终究无用,临机应变,方是上策。”
  李信长揖道:“多谢老将军。”
  83
  第83章
  ◎灭五国。◎
  伐魏与伐楚之战几乎同时进行,但魏国比楚国弱,所以王贲已经打到大梁城下了,李信和蒙恬还没有看到寿春的影子,不过他们打的胜仗却不比王贲少就是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开战之后的后勤工作就好做了,事实上,开战后,扶苏的工作比开战前要多上几十倍。
  当然,不单单是扶苏,秦国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很快有一边的战役先结束了,仅仅一个月,大梁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这一次魏王没能出城投降,他在王宫被秦军抓了俘虏。
  而这一次大梁之所以这么快沦陷,是魏王之过,更重要的是秦王实在太好了!
  因此打开大梁城城门的非是将军士卒,而是大梁城的老百姓。
  当然,古代的城门并非简单的人力可以推动,百姓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将城门打开,可见守城的将士给他们放了多大的水。
  ——鉴于现在大梁城物理意义上全是水,放水这件事似乎并不奇怪。
  魏国的王公贵族怕被秦人抓去种地,他们怕什么?
  怕以后日子过得比现在好吗?
  此事很快不只传回了咸阳,更传向了天下。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论是谁,此刻都不得不承认这一句话。
  秦国被称为暴秦很*多年,这个经历可太稀奇了,秦廷之下,歌功颂德的奏本立即堆满了秦王的案头。
  好听话谁都爱听,但多了,嬴政也觉得厌烦,尤其是在还有更多的公务等着他处理时。
  于是很快秦王就下令,禁止群臣谄媚奉承,有这个功夫不如多去做两件实在事。
  这个诏令一下,秦廷之下倒是安静了,却影响了另外一批人。
  之前眼高于顶不屑在秦廷为官的山东六国之人闻听此事后,纷纷大惊,难道是他们人云亦云了,秦王实在是位英名君主?
  不行,他们得去咸阳瞧一瞧!
  ……
  灭魏后,秦军又在城父邑拿下一场胜仗,让扶苏忐忑不安的心定下了一半。
  在秦军攻入寿春俘虏楚王之前,扶苏大约是没办法真正安心的。
  不同于扶苏的紧张,他爹秦王陛下最近已经在打算灭五国后该怎么庆祝了。
  李映很煞风景地道:“半场开香槟好像不怎么吉利。”
  扶苏冷冰冰地一个眼神递过去。
  李映当即改口:“始皇帝陛下威武霸气,这点小事,他老人家指定能压住!”
  扶苏道:“如果李信……就是你的错。”
  李映:“……”
  现在烧香拜佛,祈祷李信凯旋还来得及吗?
  很快,前方传来战报,李信又下一城,秦军距离寿春越来越近了。
  不过灭楚之战到底还是持续到了过年,但楚军大败已经是可以预料的了,今年秦国虽然不能连着庆祝新年和灭五国的大胜,可这个庆祝定然不远了。
  果不其然,开春后,秦军很快就攻到了寿春城下,相比于俘虏楚王这样的好消息,楚国大将项燕之死可以说并没有掀起涟漪。
  在忙着战后封赏时,秦王宫中诞下了一位小公主。
  这二三年间,嬴政先是守孝,之后又忙于伐燕魏楚,少进后宫,因此宫中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
  这个小姑娘还是伴随着秦军大胜的消息出生,嬴政当即大悦,不仅亲自过去瞧了,还当天就给她赐了名字——清婉。
  回去将小女儿的名字记下来时,嬴政忽然发现,前两年伴随赵姬去世出生的十八公子至今还没有名字。
  因此,已经虚岁四岁的十八公子沾了小公主的光,被嬴政想起来,顺便给他赐了个名字。
  相比于小公主的名字,他得到的名字就随便多了,乃是胡亥二字。
  这是一个很敷衍的名字,但胡亥的生母胡姬为此喜出望外。
  大王终于想起十八公子了!
  不过很快胡姬又失望了,因为大王真的只是想起来随意给胡亥起了个名字而已,起完他就被大王再次抛到脑后去了。
  李映听到这个消息时原地抖了三抖,他急忙去看扶苏的反应。
  扶苏……没有反应?
  李映挠了挠头,今天这是咋了?不是一提到胡亥就喊打喊杀么,不能忽然转性吧?
  “大……”李映咳嗽一声,“殿下,你……你没什么想说的吗?”
  扶苏写完一段字,才将笔搁下,他冷哼一声,道:“多谢你之前的劝告,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什么都不能做。”
  李映自知理亏,摸了摸脖子,小声道:“要不,我去观察观察胡亥,如果他有不轨的举动……”
  扶苏忽然打断他的话:“楚国疆域辽阔,但人口不是很多,所以,南边还有许多没有开发耕种的土地。”
  “……啊。”李映下意识顺着他的话说道,“对,南方水稻一年两三熟,能养活不少人,那边的耕地是得好好开发。”
  扶苏道:“我既然无法对胡亥出手,与其做些其他的无用功,不如多做些事关国家民生的工作,对于秦国的未来,这才更有用处,不是吗?”
  李映懵懵地点头,他还有点反应不过来,但扶苏已经低头接着去写字了。
  ……
  楚国俘虏被押送到咸阳时,正值暮春,因秦王特许,秦国上下举行了许多庆祝活动。
  依秦律,普通的黔首是没有资格进行娱乐活动的,这次禁忌一开,可谓是举国欢腾,虽然他们不可能像贵族那般听琴乐,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他们自然有他们的娱乐。
  秦王宫中的庆功宴上,嬴政难得多饮了几杯,结束时扶苏不放心,抬手扶住了父亲的手臂。
  嬴政垂眸瞧一瞧长子,欣慰地笑道:“吾儿又长高了。”
  扶苏笑着比划:“阿父还记得吗,咱们灭韩时,我才这么高,今日灭楚,我都这么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