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嬴政揉揉扶苏的头发,眼中满是笑意:“过得可真快,一眨眼,扶苏已经长大了。”
册封太子以后,扶苏就不再随意将头发束起来了,而是令宫人端正地梳一个发髻,虽然年少不能戴冠,但他已经每天打扮成大人的模样了。
扶苏像小时候那样蹭了蹭父亲的手心,笑道:“扶苏长大了,能为阿父做更多的事了。”
“嗯。”嬴政欣慰的同时,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阿父老了……”
扶苏握住父亲的手,笑道:“且不说阿父模样身形都丝毫未变,从时间算,自灭韩起,也不过五年多罢了,短短五年,阿父怎么可能老?”
秦汉时期的平均寿命固然很低,但嬴政身为最高统治者,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他的三十多岁同底层黔首的三十多岁自然不同。
嬴政依然年轻、强壮,且因为征伐灭国的征程如此顺利,他的心情更为舒畅,这也会直接反应到他的身体上。
顺着扶苏的视线看看自己的手,嬴政顿了顿,忽然双手握住扶苏的腋下,将人轻松地拎了起来。
突如其来双脚离地,吓得扶苏扑棱了两下腿,失声道:“……阿父?”
嬴政掂量了掂量长子的重量,严肃地道:“你是不是有点瘦?”
扶苏:“……”
扶苏同样严肃道:“阿父,我在长个子,长个子的时候长肉,会长不高的。”
“是吗?”嬴政持怀疑态度。
扶苏胆大包天地踢了踢父亲的小腿:“阿父,我想自己站着。”
嬴政撑不住笑了:“嗯……寡人的确还很年轻,你瞧着还是个小儿嘛。”
双脚重新踏上地面,扶苏原地跳了两下,拉长了声音矫揉造作道:“是呀——是呀——扶苏还是个宝宝——”
嬴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按住长子的肩膀警告:“不许作怪,否则寡人不许你观星了。”
看星星最清晰的望远镜掌握在秦王手中,秦太子只能被迫老实。
望远镜提醒了扶苏一件事,他清清嗓子,道:“阿父,如今只剩下一个齐国,玻璃的限制是不是可以放开了?”
玩笑这一阵子,嬴政的酒已经全醒了,他负手而立,慢慢道:“没有了齐国,还有匈奴,还有百越,四邻不安,扶苏,我们万万不能懈怠。”
扶苏坚定地点头:“我知道,阿父,您放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我不敢忘。”
嬴政满意地颔首:“你能这样想,很不错,不过……寡人的确有意,休养生息几年。”
“大秦这驾战车,一直不停地向前奔驰,也该歇一歇了。”
嬴政想要征服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心,他一直未曾忘记这一点。而要安抚人心,对于经历过常年战争的人们来说,安稳无疑是最好的。
不过,当然,安稳只是一时的,正如嬴政所说,四邻不安,天下尚未全在他手中,征战以后自然还是要继续。
秦国有军功爵制在,即便现在科举考试和官吏考核笼络住了许多人,但对于底层的黔首来说,军功爵制的诱惑仍在,当有朝一日,再起战事,军功爵制仍然是一根胡萝卜。
所以,嬴政要将科举、考核与军功爵制并列,自上而下的收服所有人心。
【作者有话说】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84
第84章
◎美景。◎
扶苏赞同道:“休养生息的确是必须的,我还有一件事,想请求阿父的同意。”
嬴政道:“你说。”
扶苏道:“阿父,齐国临海,他们常同海东边的人做生意,我想这条商路到时候务必不能断,而且咱们还可以将其做的更大些。”
嬴政摇头笑笑,道:“还惦记着取消玻璃禁制,是不是?”
扶苏笑道:“玻璃禁制就是小事了,阿父您算算,这几年商队从咸阳往四面八方去,不知给国库赚回来多少金子,这些可都是军费粮草!还有那些古籍珍本,一套白瓷茶具就能抄录两本,齐鲁那些自命不凡的博士们,恨不得求着人去他们家里抄书!”
“还有匈奴,他们如今已经习惯了茶叶,习惯了和中原人交换粮食物品,他们那些什么可汗、王子,还会穿丝绸做的衣裳。”
最后,扶苏总结道:“阿父,对付匈奴的尖刀利剑咱们有了,软刀子咱们也齐了,还有何愁?”
嬴政点点头,若有所思:“尉缭之策……大秦须得警醒。”
“你滔滔不绝说了这许多,必然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嬴政抬手敲敲扶苏的头,“不许藏着掖着,都告诉寡人。”
扶苏的盘算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做生意么,那当然是走得越远越好了。
除了往北到匈奴,他们还可以一直往西一直再走,那个后来被汉朝人称为“大秦”的国家还在等着他们去交流呢!
——这一次,可只有一个真正的大秦了。
海上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如今的航海技术还不足以支持他们走更远,但仅仅是在附近转悠转悠,教化些当地的人,留下些印记,那未来的自古以来……简直不敢想象会有多少啊。
而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两边的探索肯定得朝廷出面,这样暂时休养生息的军队就能派上用场了,他们可以去做护卫。
鉴于他们只是出门去做生意,不是打仗,危险性会降低很多,但绝对能起到生于忧患的目的。
——当然,他们还得先把匈奴按在地上打一顿,否则北边和西边的生意是做不安稳的。
在认真思考后,嬴政同意了扶苏的商队计划,打匈奴的事,他也认为可以提上议程了。
正好近来咸阳城来了不少所谓的有识之士,嬴政就将这个问题抛出去,且看谁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过在这些之前,他们得先拿下齐国。
在灭齐这件事上,嬴政很是不紧不慢,他先派兵驻扎在现在的秦齐边境,然后派使者到齐国去劝降齐王建。
不出意外的,使者没得到什么好脸色,但齐国也不敢对秦使如何,摆着一张臭脸将人礼送出了国门。
嬴政对此毫不意外:“齐鲁多博士,脸面还是要的。”
扶苏撇撇嘴:“我看他们脸皮很厚才是。”
上辈子父亲对这些博士不可谓不尊重,但这群博士却将给脸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嗯?你不喜他们?”嬴政有点惊讶,“这是为何?”
扶苏坚决点头:“很不喜欢!”然后他想了想,方道,“阿父,我以为,他们只会卖弄笔杆子,纸上谈兵终无用,治国还是要用有真本事的。”
嬴政一笑,道:“原也不用他们治国,寡人只是需要用他们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扶苏明白父亲的意思,既然天下皆为秦人,那么无论出身何处他都会用,只有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秦王无偏私,才能慢慢溶解人们之间的分裂。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真正的归秦。
扶苏便道:“阿父放心,我知道在外头如何做。”
嬴政没什么不放心的,长子这两年进步颇多,在外头的所有事上,这些年来更是从未出过岔子,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既欣慰又自豪。
不过,很快,让嬴政放心的长子就让他烦心了,好好说着正经事,扶苏忽然异想天开的提议,他要去楚国。
嬴政立即道:“你去楚国做什么?不许去!”
扶苏道:“阿父,之前不是说过么,楚国南方气候湿热,种稻子可以一年两熟,这样每年粮食产量能增加许多,再有饥荒灾年,也好调度。稻子的耕种与北方作物不同,我想去了解一番,这样阿父心中也能有数。”
“你想知道,只管遣人去瞧,回来汇报给你,不必亲自去。”嬴政皱眉道,“如今天下尚不安定,你好生在咸阳待着,别总想着往外跑。”
扶苏劝道:“阿父,我知道您担心我,但我出门自然有护卫跟随,谁敢妄动?况且,下头人说归下头人说的,阿父为何设官吏考核,不就是怕底下人欺上瞒下么?粮食这样要紧的大事,自然得咱们亲自去瞧过了才好,阿父您说是不是?”
此话甚是有理,嬴政听过便道:“那不必你去,寡人去,不只楚国,如今各地的路渐渐都修好了,寡人也该巡游天下了。”
扶苏忙道:“阿父乃是一国之君,如今齐国尚未归顺,您需要在咸阳坐镇,不可擅动!”
“齐国不值一提,寡人眨眨眼,它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到时候寡人正好出都巡游天下。”嬴政越想越觉得自己想法很好。
“天下归一,阿父,您就有更多的事需要做了呀。”扶苏提醒道,“还是我去更好。”
嬴政的确已经打算了许多统一之后事要做,他思索片刻,刚要说话,只听扶苏紧接着又道:“何况,阿父,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您身边自己单独做一件事,如今我已是太子,自然该让人瞧瞧我的本事,否则旁人要说阿父的太子一无是处,只能靠阿父才能站稳脚跟。”
册封太子以后,扶苏就不再随意将头发束起来了,而是令宫人端正地梳一个发髻,虽然年少不能戴冠,但他已经每天打扮成大人的模样了。
扶苏像小时候那样蹭了蹭父亲的手心,笑道:“扶苏长大了,能为阿父做更多的事了。”
“嗯。”嬴政欣慰的同时,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阿父老了……”
扶苏握住父亲的手,笑道:“且不说阿父模样身形都丝毫未变,从时间算,自灭韩起,也不过五年多罢了,短短五年,阿父怎么可能老?”
秦汉时期的平均寿命固然很低,但嬴政身为最高统治者,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他的三十多岁同底层黔首的三十多岁自然不同。
嬴政依然年轻、强壮,且因为征伐灭国的征程如此顺利,他的心情更为舒畅,这也会直接反应到他的身体上。
顺着扶苏的视线看看自己的手,嬴政顿了顿,忽然双手握住扶苏的腋下,将人轻松地拎了起来。
突如其来双脚离地,吓得扶苏扑棱了两下腿,失声道:“……阿父?”
嬴政掂量了掂量长子的重量,严肃地道:“你是不是有点瘦?”
扶苏:“……”
扶苏同样严肃道:“阿父,我在长个子,长个子的时候长肉,会长不高的。”
“是吗?”嬴政持怀疑态度。
扶苏胆大包天地踢了踢父亲的小腿:“阿父,我想自己站着。”
嬴政撑不住笑了:“嗯……寡人的确还很年轻,你瞧着还是个小儿嘛。”
双脚重新踏上地面,扶苏原地跳了两下,拉长了声音矫揉造作道:“是呀——是呀——扶苏还是个宝宝——”
嬴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按住长子的肩膀警告:“不许作怪,否则寡人不许你观星了。”
看星星最清晰的望远镜掌握在秦王手中,秦太子只能被迫老实。
望远镜提醒了扶苏一件事,他清清嗓子,道:“阿父,如今只剩下一个齐国,玻璃的限制是不是可以放开了?”
玩笑这一阵子,嬴政的酒已经全醒了,他负手而立,慢慢道:“没有了齐国,还有匈奴,还有百越,四邻不安,扶苏,我们万万不能懈怠。”
扶苏坚定地点头:“我知道,阿父,您放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我不敢忘。”
嬴政满意地颔首:“你能这样想,很不错,不过……寡人的确有意,休养生息几年。”
“大秦这驾战车,一直不停地向前奔驰,也该歇一歇了。”
嬴政想要征服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心,他一直未曾忘记这一点。而要安抚人心,对于经历过常年战争的人们来说,安稳无疑是最好的。
不过,当然,安稳只是一时的,正如嬴政所说,四邻不安,天下尚未全在他手中,征战以后自然还是要继续。
秦国有军功爵制在,即便现在科举考试和官吏考核笼络住了许多人,但对于底层的黔首来说,军功爵制的诱惑仍在,当有朝一日,再起战事,军功爵制仍然是一根胡萝卜。
所以,嬴政要将科举、考核与军功爵制并列,自上而下的收服所有人心。
【作者有话说】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84
第84章
◎美景。◎
扶苏赞同道:“休养生息的确是必须的,我还有一件事,想请求阿父的同意。”
嬴政道:“你说。”
扶苏道:“阿父,齐国临海,他们常同海东边的人做生意,我想这条商路到时候务必不能断,而且咱们还可以将其做的更大些。”
嬴政摇头笑笑,道:“还惦记着取消玻璃禁制,是不是?”
扶苏笑道:“玻璃禁制就是小事了,阿父您算算,这几年商队从咸阳往四面八方去,不知给国库赚回来多少金子,这些可都是军费粮草!还有那些古籍珍本,一套白瓷茶具就能抄录两本,齐鲁那些自命不凡的博士们,恨不得求着人去他们家里抄书!”
“还有匈奴,他们如今已经习惯了茶叶,习惯了和中原人交换粮食物品,他们那些什么可汗、王子,还会穿丝绸做的衣裳。”
最后,扶苏总结道:“阿父,对付匈奴的尖刀利剑咱们有了,软刀子咱们也齐了,还有何愁?”
嬴政点点头,若有所思:“尉缭之策……大秦须得警醒。”
“你滔滔不绝说了这许多,必然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嬴政抬手敲敲扶苏的头,“不许藏着掖着,都告诉寡人。”
扶苏的盘算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做生意么,那当然是走得越远越好了。
除了往北到匈奴,他们还可以一直往西一直再走,那个后来被汉朝人称为“大秦”的国家还在等着他们去交流呢!
——这一次,可只有一个真正的大秦了。
海上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如今的航海技术还不足以支持他们走更远,但仅仅是在附近转悠转悠,教化些当地的人,留下些印记,那未来的自古以来……简直不敢想象会有多少啊。
而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两边的探索肯定得朝廷出面,这样暂时休养生息的军队就能派上用场了,他们可以去做护卫。
鉴于他们只是出门去做生意,不是打仗,危险性会降低很多,但绝对能起到生于忧患的目的。
——当然,他们还得先把匈奴按在地上打一顿,否则北边和西边的生意是做不安稳的。
在认真思考后,嬴政同意了扶苏的商队计划,打匈奴的事,他也认为可以提上议程了。
正好近来咸阳城来了不少所谓的有识之士,嬴政就将这个问题抛出去,且看谁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过在这些之前,他们得先拿下齐国。
在灭齐这件事上,嬴政很是不紧不慢,他先派兵驻扎在现在的秦齐边境,然后派使者到齐国去劝降齐王建。
不出意外的,使者没得到什么好脸色,但齐国也不敢对秦使如何,摆着一张臭脸将人礼送出了国门。
嬴政对此毫不意外:“齐鲁多博士,脸面还是要的。”
扶苏撇撇嘴:“我看他们脸皮很厚才是。”
上辈子父亲对这些博士不可谓不尊重,但这群博士却将给脸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嗯?你不喜他们?”嬴政有点惊讶,“这是为何?”
扶苏坚决点头:“很不喜欢!”然后他想了想,方道,“阿父,我以为,他们只会卖弄笔杆子,纸上谈兵终无用,治国还是要用有真本事的。”
嬴政一笑,道:“原也不用他们治国,寡人只是需要用他们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扶苏明白父亲的意思,既然天下皆为秦人,那么无论出身何处他都会用,只有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秦王无偏私,才能慢慢溶解人们之间的分裂。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真正的归秦。
扶苏便道:“阿父放心,我知道在外头如何做。”
嬴政没什么不放心的,长子这两年进步颇多,在外头的所有事上,这些年来更是从未出过岔子,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既欣慰又自豪。
不过,很快,让嬴政放心的长子就让他烦心了,好好说着正经事,扶苏忽然异想天开的提议,他要去楚国。
嬴政立即道:“你去楚国做什么?不许去!”
扶苏道:“阿父,之前不是说过么,楚国南方气候湿热,种稻子可以一年两熟,这样每年粮食产量能增加许多,再有饥荒灾年,也好调度。稻子的耕种与北方作物不同,我想去了解一番,这样阿父心中也能有数。”
“你想知道,只管遣人去瞧,回来汇报给你,不必亲自去。”嬴政皱眉道,“如今天下尚不安定,你好生在咸阳待着,别总想着往外跑。”
扶苏劝道:“阿父,我知道您担心我,但我出门自然有护卫跟随,谁敢妄动?况且,下头人说归下头人说的,阿父为何设官吏考核,不就是怕底下人欺上瞒下么?粮食这样要紧的大事,自然得咱们亲自去瞧过了才好,阿父您说是不是?”
此话甚是有理,嬴政听过便道:“那不必你去,寡人去,不只楚国,如今各地的路渐渐都修好了,寡人也该巡游天下了。”
扶苏忙道:“阿父乃是一国之君,如今齐国尚未归顺,您需要在咸阳坐镇,不可擅动!”
“齐国不值一提,寡人眨眨眼,它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到时候寡人正好出都巡游天下。”嬴政越想越觉得自己想法很好。
“天下归一,阿父,您就有更多的事需要做了呀。”扶苏提醒道,“还是我去更好。”
嬴政的确已经打算了许多统一之后事要做,他思索片刻,刚要说话,只听扶苏紧接着又道:“何况,阿父,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您身边自己单独做一件事,如今我已是太子,自然该让人瞧瞧我的本事,否则旁人要说阿父的太子一无是处,只能靠阿父才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