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宴席设在后花园临水敞轩之中。轩外秋菊怒放,金桂飘香。
轩内铺陈华丽,鎏金博山炉吐出袅袅青烟,清香袭人。水榭边甚至还搭了戏台,场面热闹。
霍彦更是亲自在轩外迎候,笑容温煦,言语谦和,与每一位到来的列侯寒暄叙礼,态度之亲切,仿佛昨日在太学挥笔除名的不是他本人。
席间珍馐美味流水般呈上,葡萄美酒、佳酿管够。
霍彦谈笑风生,与列侯们谈论些长安趣闻、风物人情,气氛融洽得如同老友聚会,看不出半分昨日的强硬与肃杀。
席间,列侯们交换眼色,心中暗喜。
霍侯如此和气,莫非有转机?”
几个纨绔子弟早忘了来意,只顾品评美人美酒。
啧,霍侯的酒就比我们喝的好些。
唯有在侍立角落的李叔越看那些列侯越觉得傻。
他家主君什么时候会收回成命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正酣。几位心急的列侯互使眼色,终于按捺不住,借着敬酒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提起了自家孩子被除名之事,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左一句犬子顽劣,冲撞君侯,实乃家教不严,还望君侯海涵、右一句求君侯看我薄面,念其年幼无知,乞求网开一面,必当严加管教。
霍彦端着玉杯,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赔礼道歉,脸上笑容依旧,却只是摇头不语,那双杏眼在酒气氤氲中显得格外清亮,仿佛能洞穿人心。
众列侯见他如此反应,心中更是忐忑,摸不清这位年轻君侯的深浅,只得硬着头皮,将姿态放得更低,好话说尽。
霍彦终于放下酒杯,轻轻一笑,如同秋日湖面漾开的涟漪,清凌凌的,带着入骨的凉意。
他目光扫过那些跟着父亲前来、此刻大多眼神躲闪、坐立不安的纨绔子弟,其中不少人年纪与他相仿甚至更大。他盘腿坐直了身子,宽大的袍袖垂落,露出一截白皙有力的手腕。
他像是突然来了兴致,声音清朗地开口。
“诸位兄长拳拳爱子之心,彦感同身受。来寻我,自然有诸位的道理。”他顿了顿,“然则,我既承陛下信任,署理太学,自当为社稷取贤,为陛下选材,也不好擅自为你等行方便!”他抬手虚按,止住又想开口的列侯们,语气温和,“这样吧,我给诸位兄长一个面子,也给这些贤侄一个机会。”
他目光灼灼地盯住那群纨绔,“我出一题,只要你们能当众答得令我满意,明日便可重回太学!如何?”
此言一出,席间瞬间安静下来,连戏台上的人都识趣地停下了动作。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霍彦身上。
霍彦端起茶杯,轻呷一口,润了润喉,然后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诵道,“《礼记·王制》曾有云: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那些脸色开始发白的纨绔子弟,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诘问。
“那农工算三科,算得上这疑众之术吗?”
“尔等父兄来寻我,想必尔等皆身负真才实学,非是那等不学无术之徒!既有真才实学,我太学岂有不收之理?”
霍彦身体微微前倾,压迫感陡增,唇角那点小红痣在灯火下仿若跳动的小火苗。
“来!与我说说!尔等于此,有何高论?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死寂!
一片死寂!
方才还觥筹交错的敞轩,此刻落针可闻。只有秋风穿过菊丛的细微声响,以及博山炉中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那些列侯子弟,平日里斗鸡走狗、飞鹰走马是一把好手,何曾认真读过几天书?更遑论这等涉及治国理念、儒学经典的深奥命题。一个个面如土色,冷汗涔涔,眼神惊恐地四处乱瞟,恨不得把头埋进面前的食案里,哪敢与霍彦对视。有些人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连《礼记》原文都背不全,更别说阐释辨析了。
杀?什么杀?《礼记》是啥?王制又是啥?完了完了……
一个纨绔脸色惨白,求助般地看向自己父亲,嘴唇无声地翕动,“父,他在说什么,救我……”
其父,一位鬓角微霜的列侯,脸上青红交加,羞愤交加,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在心里暗骂:不争气的东西!平日叫你多读些书!问父,父也不知道!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点点流逝。霍彦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只剩下一种近乎悲悯的冷峻。他缓缓坐直身体,此时的沉默却比刚才的诘问更让列侯们无地自容,如同一个巴掌狠狠扇在每一位列侯脸上。他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羞愤交加,却又哑口无言。
霍彦没有疾言厉色,没有厉声斥责,只是用最温和的语气,最讲道理的方式,将他们不成器的儿子,钉在了无才无德、不堪造就的耻辱柱上。再想求情,已是自取其辱。
就在这难堪到极致的时刻,敞轩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身材瘦削、面容奇崛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眼神锐利的老者,未经通报,径直闯了进来,腰间佩着金印紫绶,气势凛冽,正是以“推恩令”瓦解诸侯、权倾一时却也树敌无数的主父偃!
主父偃的到来,如同在即将凝固的空气中又投入一块寒冰。
他目光扫过席间众人难堪的脸色和霍彦平静的面容,心中便已了然。他本以为是霍彦单独宴请他,却不想撞上这么一出闹剧。他冷哼一声,也不搭理霍彦,自顾自寻了个空位坐下,那股子生人勿近的煞气,让本就尴尬的列侯们更是坐立难安,如坐针毡,生怕被主父偃瞧不顺眼,找事。
有主父偃这尊凶神在侧,谁还敢再多留?
众列侯也顾不上颜面了,纷纷起身,对着霍彦和主父偃胡乱拱了拱手,连场面话都说不利索,便拉扯着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狼狈不堪地匆匆离去。
转眼间,热闹的敞轩便只剩下霍彦、主父偃以及侍立的几名侍人。
主父偃这才抬眼,冷冷地瞥了霍彦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看什么看?老夫脸上有花?”
借他吓唬人的霍彦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粲然一笑,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瞬间驱散了方才的冷冽。
他起身,步履轻快地走到主父偃身边,竟像个孩子般,自然而然地牵起主父偃右手,将其按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撒娇的亲昵。
“亚父——”他拖长了音调,眼波流转,竟有几分委屈,“何以只看戏,不看春和?”
主父偃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亲昵弄得一愣,随即嫌弃地想把手抽回,却被霍彦紧紧攥住。霍彦凑得更近,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清醒,如同在陈述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亚父,推恩令已经把诸侯王拆完了,陛下的目的达到了。他不需要一个手段酷烈、得罪了几乎所有宗室勋贵的谋主在身边日夜提醒他的冷酷。”他直视着主父偃骤然收缩的瞳孔,一字一句,清晰无比,“亚父,你该退了。”
话语外,大戏唱起。
众生悲欢。
敝轩内。
“休要多言!”
主父偃猛地抽回手,那张因常年殚精竭虑而更显嶙峋的丑脸上,唯有那双眼睛爆发出骇人的光,如同受伤的孤狼,“我一策胜万策,自诩千古第一阳谋!助陛下收天下权柄于掌中!为何要退?老夫还能为陛下再献良策!”
“因为没有用了,亚父。”霍彦贴近他,声音平静得近乎残忍,“您没有新的、足以打动陛下的奇策了。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新的东西,新的面孔,新的……玩法。”他轻轻摇头,“您该给更合陛下心意、也更能适应新局的人,挪位置了。”
你比我了解我们的陛下。
这话如同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入主父偃最深的恐惧。
齐王那次事件,陛下就已经流露出放弃他的念头,是霍彦,在关键时刻劝下了他。但这被赤裸裸点破的无用和过时,依旧让他心如刀绞,愤怒、不甘、还有那深藏骨髓的恐惧。对失去权力、跌落尘埃、重回那父嫌母厌、受尽世人白眼与嘲笑的卑贱岁月的恐惧!
他拼命往上爬,用尽一切手段,终于位极人臣,难道那根维系着他高高在上的丝线,真的就要断了吗?
他主父偃聪明一世,他看不清吗?只是当局者迷。
主父偃死死地盯着霍彦,胸膛剧烈起伏,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眸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良久,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喉头滚动,发出一声近乎呜咽的低语,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托付与绝望。
“吾若死,托于汝,可好?”
阿言,可为我收尸矣?
他不会退!他死也要脏刘彻一身血!也要让那些厌恶他、嘲笑他的人付出代价!他主父偃的一生,要的就是轰轰烈烈,万众瞩目!才不要像郑当时与汲黯那样,黯然退场,门庭冷落!
霍彦没有回答他关于“死”的托付。他拿起酒壶,为主父偃斟满一杯美酒,递到他唇边,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道。
轩内铺陈华丽,鎏金博山炉吐出袅袅青烟,清香袭人。水榭边甚至还搭了戏台,场面热闹。
霍彦更是亲自在轩外迎候,笑容温煦,言语谦和,与每一位到来的列侯寒暄叙礼,态度之亲切,仿佛昨日在太学挥笔除名的不是他本人。
席间珍馐美味流水般呈上,葡萄美酒、佳酿管够。
霍彦谈笑风生,与列侯们谈论些长安趣闻、风物人情,气氛融洽得如同老友聚会,看不出半分昨日的强硬与肃杀。
席间,列侯们交换眼色,心中暗喜。
霍侯如此和气,莫非有转机?”
几个纨绔子弟早忘了来意,只顾品评美人美酒。
啧,霍侯的酒就比我们喝的好些。
唯有在侍立角落的李叔越看那些列侯越觉得傻。
他家主君什么时候会收回成命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正酣。几位心急的列侯互使眼色,终于按捺不住,借着敬酒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提起了自家孩子被除名之事,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左一句犬子顽劣,冲撞君侯,实乃家教不严,还望君侯海涵、右一句求君侯看我薄面,念其年幼无知,乞求网开一面,必当严加管教。
霍彦端着玉杯,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赔礼道歉,脸上笑容依旧,却只是摇头不语,那双杏眼在酒气氤氲中显得格外清亮,仿佛能洞穿人心。
众列侯见他如此反应,心中更是忐忑,摸不清这位年轻君侯的深浅,只得硬着头皮,将姿态放得更低,好话说尽。
霍彦终于放下酒杯,轻轻一笑,如同秋日湖面漾开的涟漪,清凌凌的,带着入骨的凉意。
他目光扫过那些跟着父亲前来、此刻大多眼神躲闪、坐立不安的纨绔子弟,其中不少人年纪与他相仿甚至更大。他盘腿坐直了身子,宽大的袍袖垂落,露出一截白皙有力的手腕。
他像是突然来了兴致,声音清朗地开口。
“诸位兄长拳拳爱子之心,彦感同身受。来寻我,自然有诸位的道理。”他顿了顿,“然则,我既承陛下信任,署理太学,自当为社稷取贤,为陛下选材,也不好擅自为你等行方便!”他抬手虚按,止住又想开口的列侯们,语气温和,“这样吧,我给诸位兄长一个面子,也给这些贤侄一个机会。”
他目光灼灼地盯住那群纨绔,“我出一题,只要你们能当众答得令我满意,明日便可重回太学!如何?”
此言一出,席间瞬间安静下来,连戏台上的人都识趣地停下了动作。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霍彦身上。
霍彦端起茶杯,轻呷一口,润了润喉,然后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诵道,“《礼记·王制》曾有云: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那些脸色开始发白的纨绔子弟,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诘问。
“那农工算三科,算得上这疑众之术吗?”
“尔等父兄来寻我,想必尔等皆身负真才实学,非是那等不学无术之徒!既有真才实学,我太学岂有不收之理?”
霍彦身体微微前倾,压迫感陡增,唇角那点小红痣在灯火下仿若跳动的小火苗。
“来!与我说说!尔等于此,有何高论?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死寂!
一片死寂!
方才还觥筹交错的敞轩,此刻落针可闻。只有秋风穿过菊丛的细微声响,以及博山炉中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那些列侯子弟,平日里斗鸡走狗、飞鹰走马是一把好手,何曾认真读过几天书?更遑论这等涉及治国理念、儒学经典的深奥命题。一个个面如土色,冷汗涔涔,眼神惊恐地四处乱瞟,恨不得把头埋进面前的食案里,哪敢与霍彦对视。有些人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连《礼记》原文都背不全,更别说阐释辨析了。
杀?什么杀?《礼记》是啥?王制又是啥?完了完了……
一个纨绔脸色惨白,求助般地看向自己父亲,嘴唇无声地翕动,“父,他在说什么,救我……”
其父,一位鬓角微霜的列侯,脸上青红交加,羞愤交加,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在心里暗骂:不争气的东西!平日叫你多读些书!问父,父也不知道!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点点流逝。霍彦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只剩下一种近乎悲悯的冷峻。他缓缓坐直身体,此时的沉默却比刚才的诘问更让列侯们无地自容,如同一个巴掌狠狠扇在每一位列侯脸上。他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羞愤交加,却又哑口无言。
霍彦没有疾言厉色,没有厉声斥责,只是用最温和的语气,最讲道理的方式,将他们不成器的儿子,钉在了无才无德、不堪造就的耻辱柱上。再想求情,已是自取其辱。
就在这难堪到极致的时刻,敞轩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身材瘦削、面容奇崛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眼神锐利的老者,未经通报,径直闯了进来,腰间佩着金印紫绶,气势凛冽,正是以“推恩令”瓦解诸侯、权倾一时却也树敌无数的主父偃!
主父偃的到来,如同在即将凝固的空气中又投入一块寒冰。
他目光扫过席间众人难堪的脸色和霍彦平静的面容,心中便已了然。他本以为是霍彦单独宴请他,却不想撞上这么一出闹剧。他冷哼一声,也不搭理霍彦,自顾自寻了个空位坐下,那股子生人勿近的煞气,让本就尴尬的列侯们更是坐立难安,如坐针毡,生怕被主父偃瞧不顺眼,找事。
有主父偃这尊凶神在侧,谁还敢再多留?
众列侯也顾不上颜面了,纷纷起身,对着霍彦和主父偃胡乱拱了拱手,连场面话都说不利索,便拉扯着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狼狈不堪地匆匆离去。
转眼间,热闹的敞轩便只剩下霍彦、主父偃以及侍立的几名侍人。
主父偃这才抬眼,冷冷地瞥了霍彦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看什么看?老夫脸上有花?”
借他吓唬人的霍彦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粲然一笑,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瞬间驱散了方才的冷冽。
他起身,步履轻快地走到主父偃身边,竟像个孩子般,自然而然地牵起主父偃右手,将其按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撒娇的亲昵。
“亚父——”他拖长了音调,眼波流转,竟有几分委屈,“何以只看戏,不看春和?”
主父偃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亲昵弄得一愣,随即嫌弃地想把手抽回,却被霍彦紧紧攥住。霍彦凑得更近,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清醒,如同在陈述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亚父,推恩令已经把诸侯王拆完了,陛下的目的达到了。他不需要一个手段酷烈、得罪了几乎所有宗室勋贵的谋主在身边日夜提醒他的冷酷。”他直视着主父偃骤然收缩的瞳孔,一字一句,清晰无比,“亚父,你该退了。”
话语外,大戏唱起。
众生悲欢。
敝轩内。
“休要多言!”
主父偃猛地抽回手,那张因常年殚精竭虑而更显嶙峋的丑脸上,唯有那双眼睛爆发出骇人的光,如同受伤的孤狼,“我一策胜万策,自诩千古第一阳谋!助陛下收天下权柄于掌中!为何要退?老夫还能为陛下再献良策!”
“因为没有用了,亚父。”霍彦贴近他,声音平静得近乎残忍,“您没有新的、足以打动陛下的奇策了。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新的东西,新的面孔,新的……玩法。”他轻轻摇头,“您该给更合陛下心意、也更能适应新局的人,挪位置了。”
你比我了解我们的陛下。
这话如同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入主父偃最深的恐惧。
齐王那次事件,陛下就已经流露出放弃他的念头,是霍彦,在关键时刻劝下了他。但这被赤裸裸点破的无用和过时,依旧让他心如刀绞,愤怒、不甘、还有那深藏骨髓的恐惧。对失去权力、跌落尘埃、重回那父嫌母厌、受尽世人白眼与嘲笑的卑贱岁月的恐惧!
他拼命往上爬,用尽一切手段,终于位极人臣,难道那根维系着他高高在上的丝线,真的就要断了吗?
他主父偃聪明一世,他看不清吗?只是当局者迷。
主父偃死死地盯着霍彦,胸膛剧烈起伏,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眸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良久,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喉头滚动,发出一声近乎呜咽的低语,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托付与绝望。
“吾若死,托于汝,可好?”
阿言,可为我收尸矣?
他不会退!他死也要脏刘彻一身血!也要让那些厌恶他、嘲笑他的人付出代价!他主父偃的一生,要的就是轰轰烈烈,万众瞩目!才不要像郑当时与汲黯那样,黯然退场,门庭冷落!
霍彦没有回答他关于“死”的托付。他拿起酒壶,为主父偃斟满一杯美酒,递到他唇边,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