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青衬薄,银鞍白马渡春风,谁家少年郎,足风流。
第41章 千里黄河
元光三年,在历史上,公元132年是个倒霉的年份,春汛与夏汛引得那年的上半年,黄河决口。春日在顿丘,五月冲破瓠子堤,灌入巨野泽,冲进泗水,夺淮入海。
这是自有记录以来,黄河第一次夺淮入海,水来得迅捷,冲速很快。
瓠子堤位于黄河的拐弯处,众所周知,黄河形状酷似几字,黄河的下游便类似一个手臂,瓠子提便位于肘关节处,太过于猛烈的水,来不及依着河道转弯,只能向前冲。
好在霍彦通过弹幕提前知道这点,与郑当时他们商量着提前建高加固瓠子提,果然,这次的黄河水没有如历史上的那样不受控。
霍彦受到了鼓舞,他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黄河整段的治理上,经过一步一步实地的考察,他根据弹幕所说的王景①治水之策,并着自己一路画的水路图,写了一篇直达天听的家信。
他请求先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工程,堵绝横向串沟,再修筑一条从荥阳到千乘海口长余千里的黄河堤防,最后疏浚位于黄河以南平原,常有溃决危险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进行治理。
刘彻经着霍彦的信也大体知道了黄河现在的情况,五月瓠子堤水势太猛,若非听了霍彦的话新筑了堤坝,巨野泽下十六郡今年将颗粒无收。
原本只是想着修个瓠子堤,安一下心,反正浪费不了什么钱。
直到五月份黄河水真的过来,刘彻才恍然大悟。
阿言是真的通灵,这次的瓠子堤便是他的警示。
是否再不下定决心治理黄河,黄河将会每年都会决口?
他的信被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到霍彦的手上,霍彦此时正在最难治理的汴渠斟测。千里黄河,一石水六斗泥,诚不欺人。
他在泥水地里艰难的行走,看见了刘彻的信使,好不容易才滚到岸上,以为是刘彻准备批钱治河了,把自己糊满泥的手在粗布衣上蹭了蹭,才满脸激动的打开。
可打开之后,他把信一扔,仿佛刘彻在跟前,对着等回信的信使破口大骂。
他黑了好多,也瘦了好多,浑身是泥,手上是一道道细小的皲裂,唇角干涩,跟以前那个深受帝宠的霍小公子完全不一样,但他骂人的语气还是冲得很。
“青伯,我很急,姨父这写的什么!鬼神之事,长生之道,这算什么,他们家祖传的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吗?他知不知道,黄河以前每十几年,就决堤一次,这边的百姓刚种完粮,睡了一觉,来了大雨,黄河就决了堤,他们家被淹了,便成了所谓的流民。求天无门,求地无门。”
他的火气上来,霍去病又回了长安,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他都要犟一下。
“一直等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黄河的百姓什么时候才能真的无恙。”
黄河水翻滚声浪很大,却没掩住孩子清脆的声音。
带人在疏浚汴渠的郑当时①和汲黯②对视一眼,皆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往这边赶。
郑当时年纪大了,汲黯又多病,两人互相搀扶着才爬到岸上。
上了岸,郑当时便自顾自拉着那个信使替霍彦找补,说些好话。
汲黯拉过小孩的手,给他擦脸上的泥。
他向来崇尚道家学说,清静少事,总是想着能不管一事就不管一事。
可是这个小孩初初见到他们,便求着跟随他们治河,要他们多看看黄河,一路不怕苦厄陪行而来。
冬日河边冷,冻得手长疮也要围着河打转,跟他们说着如何如何治理好黄河,好不容易他们一起议出个章程,他们写了奏书,小孩子兴高采烈的去信,每天等啊等,就得了这么个结果。
他心中为这孩子不平。
他吃了这般苦,才画出那些图,怎的成了陛下口中天的垂幸。
可他得要隐去不平,尽力的劝这个孩子敛些脾气,不要招惹陛下。
“有时候,再耐心等等,也是好的。”
霍彦的头发被风吹起,黄河的风一向烈,把他吹得像只潦草小狗。
他呛了一口风,冲信使大喊,“青伯,你告诉姨父,我都累成这样了,他还天天想着成仙。要不然这样,现在在修黄河,镇河的碑还缺只霸下,给他填这儿,正好也做个龙子。”
老子不开心,老子又没欠他刘彻钱,老子就骂就骂,大不了,千里大黄河,一跳解千愁。
“我就问他一句,黄河,他修不修,给句准话。天天神神叨叨的,不干实事,纯粹神经病。这后面半句你要加上也行,我光脚不怕穿鞋的。我钱给他了,他不能啥事不干,他要是不吐钱,我就去跳黄河!然后成鬼,缠着他。”
这话说得阴湿,至少郑当时当时也不劝信使说他小了。
算了,这辈子也算是开了眼了。
被霍彦叫青伯的信使一点儿都不生气,甚至有些想笑。
作为刘彻身边呆久了的侍从,他是知道霍彦的狗脾气的,甚至刘彻自己都知道霍彦的脾气,让他被骂也别还口,先哄哄孩子。
“小郎君说的是,陛下也是太好奇了。陛下只说你放心,陛下治河之心已定,小郎君与诸卿只管干就是。万事有他。”
信使也不嫌泥,心疼的摸了摸霍彦的头发,“陛下说小郎君的图都画好了,这次就跟奴一起回去,好好跟陛下说道说道。”
霍彦哼哼,显然不想搭理刘彻。
装什么大尾巴狼,钱都是我赚的。
“等河治好了我就回,让大家别担心。”
[霸下,这是骂彻子是大王八呢!]
[这是真宠孩子。]
[言崽,猪猪的爱子。]
[彻彻良心共一斗,双璧阿言各占一斗,天下人倒欠两斗。]
[这次治河用的是阿言赚的钱,好吗?]
[猪猪才是吃软饭的老白脸。]
[猪猪巨能花,一人更比六人强。]
[治黄河,必治汴渠。]
[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
[黄河溜势梁就是经常变化,如何保持取水的稳定是一大难题。]
[王景的“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之策可以一试。]
[全部工程可能要花一年,王景①的工程就是在次年夏天完工。]
[耗资仍达100多亿钱,崽,咱们给他刘彻的钱都超了呢。]
[所以黄河全靠咱!]
[勇敢崽崽,不怕困难。]
……
霍彦接了姨父给捎的新的吃的用的,送走信使后,汲黯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这是陛下的真逆子啊。
啥自怨自艾啊,忍让恭顺啊,那是他们这种人考虑的。
这小子万千宠爱,陛下含嘴里都怕化了,放手里怕飞了。
郑当时也是叹了口气,他这个年纪了,自然看得更多些。
他现在不担心陛下把人给杀了,现在开始担心陛下把这个小苗给宠坏了。
所以当霍小公子在后面还是该干嘛干嘛,别说啥二世祖纨绔作派了,就是一直靠谱,踏实治河时,郑当时笑得很欣慰。
他不知道因为治河,让他免于被扯进窦田之争,避开了一次贬官之危。
刘彻要治河的消息像在长安城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一下子把底下所有人的见不得人的黑泥都给翻出来了。
但是五月黄河水涨在前,刘彻强力支持在后。
黄河水的治理有条不紊进行,霍彦满心喜悦,完全不知道与此同时,一块更大的巨石即将入水,会彻底将长安变得热闹起来。
元光四年夏,耗资亿钱,霍彦心心念念的汴渠堤岸建成。
他备受鼓励,只觉得天地壮阔,要接着顺着黄河往下走。
小漂亮在他旁边扑鸟,一只老虎现在跟只猫儿似的,尾巴一甩一甩。
霍彦给他喂鸡肉,摸着它越来越圆滚的大脑袋,轻轻蹭了蹭,“我的小漂亮,一会儿你还是先走啊,不然郑先生他们会被你吓死的。”
小漂亮咕噜一声,不开心地在它爹怀里扑腾,一个猛虎冲撞,若不是它爹腰可以,它迟早把它爹撅过去。
霍彦气得拍自己的好大儿,“你已经不是个小崽子了,为你爹的腰考虑一下。”
小漂亮跟他一样哼哼唧唧,冲他来了一个恶虎撒娇。
到底是多年好大儿,它身上长的每一块肉霍彦都不是无辜的。
霍彦心头软软,又给他好大儿喂了块肉,“张大嘴,乖孩子,先回去好不好,爹知道你委屈了哈。回去爹还给你喂肉。”
[这是养孩子呢!]
[我也想要言宝喂。]
[这虎好福气。]
[这时候就体会到妈粉的好处了,漂亮好大孙,奶奶抱抱。]
[等下,汴渠都修好了,阿言还打算在这里接着修河吗?]
[长安都乱成一锅粥了,宝宝,你晓得不。]
第41章 千里黄河
元光三年,在历史上,公元132年是个倒霉的年份,春汛与夏汛引得那年的上半年,黄河决口。春日在顿丘,五月冲破瓠子堤,灌入巨野泽,冲进泗水,夺淮入海。
这是自有记录以来,黄河第一次夺淮入海,水来得迅捷,冲速很快。
瓠子堤位于黄河的拐弯处,众所周知,黄河形状酷似几字,黄河的下游便类似一个手臂,瓠子提便位于肘关节处,太过于猛烈的水,来不及依着河道转弯,只能向前冲。
好在霍彦通过弹幕提前知道这点,与郑当时他们商量着提前建高加固瓠子提,果然,这次的黄河水没有如历史上的那样不受控。
霍彦受到了鼓舞,他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黄河整段的治理上,经过一步一步实地的考察,他根据弹幕所说的王景①治水之策,并着自己一路画的水路图,写了一篇直达天听的家信。
他请求先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工程,堵绝横向串沟,再修筑一条从荥阳到千乘海口长余千里的黄河堤防,最后疏浚位于黄河以南平原,常有溃决危险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进行治理。
刘彻经着霍彦的信也大体知道了黄河现在的情况,五月瓠子堤水势太猛,若非听了霍彦的话新筑了堤坝,巨野泽下十六郡今年将颗粒无收。
原本只是想着修个瓠子堤,安一下心,反正浪费不了什么钱。
直到五月份黄河水真的过来,刘彻才恍然大悟。
阿言是真的通灵,这次的瓠子堤便是他的警示。
是否再不下定决心治理黄河,黄河将会每年都会决口?
他的信被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到霍彦的手上,霍彦此时正在最难治理的汴渠斟测。千里黄河,一石水六斗泥,诚不欺人。
他在泥水地里艰难的行走,看见了刘彻的信使,好不容易才滚到岸上,以为是刘彻准备批钱治河了,把自己糊满泥的手在粗布衣上蹭了蹭,才满脸激动的打开。
可打开之后,他把信一扔,仿佛刘彻在跟前,对着等回信的信使破口大骂。
他黑了好多,也瘦了好多,浑身是泥,手上是一道道细小的皲裂,唇角干涩,跟以前那个深受帝宠的霍小公子完全不一样,但他骂人的语气还是冲得很。
“青伯,我很急,姨父这写的什么!鬼神之事,长生之道,这算什么,他们家祖传的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吗?他知不知道,黄河以前每十几年,就决堤一次,这边的百姓刚种完粮,睡了一觉,来了大雨,黄河就决了堤,他们家被淹了,便成了所谓的流民。求天无门,求地无门。”
他的火气上来,霍去病又回了长安,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他都要犟一下。
“一直等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黄河的百姓什么时候才能真的无恙。”
黄河水翻滚声浪很大,却没掩住孩子清脆的声音。
带人在疏浚汴渠的郑当时①和汲黯②对视一眼,皆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往这边赶。
郑当时年纪大了,汲黯又多病,两人互相搀扶着才爬到岸上。
上了岸,郑当时便自顾自拉着那个信使替霍彦找补,说些好话。
汲黯拉过小孩的手,给他擦脸上的泥。
他向来崇尚道家学说,清静少事,总是想着能不管一事就不管一事。
可是这个小孩初初见到他们,便求着跟随他们治河,要他们多看看黄河,一路不怕苦厄陪行而来。
冬日河边冷,冻得手长疮也要围着河打转,跟他们说着如何如何治理好黄河,好不容易他们一起议出个章程,他们写了奏书,小孩子兴高采烈的去信,每天等啊等,就得了这么个结果。
他心中为这孩子不平。
他吃了这般苦,才画出那些图,怎的成了陛下口中天的垂幸。
可他得要隐去不平,尽力的劝这个孩子敛些脾气,不要招惹陛下。
“有时候,再耐心等等,也是好的。”
霍彦的头发被风吹起,黄河的风一向烈,把他吹得像只潦草小狗。
他呛了一口风,冲信使大喊,“青伯,你告诉姨父,我都累成这样了,他还天天想着成仙。要不然这样,现在在修黄河,镇河的碑还缺只霸下,给他填这儿,正好也做个龙子。”
老子不开心,老子又没欠他刘彻钱,老子就骂就骂,大不了,千里大黄河,一跳解千愁。
“我就问他一句,黄河,他修不修,给句准话。天天神神叨叨的,不干实事,纯粹神经病。这后面半句你要加上也行,我光脚不怕穿鞋的。我钱给他了,他不能啥事不干,他要是不吐钱,我就去跳黄河!然后成鬼,缠着他。”
这话说得阴湿,至少郑当时当时也不劝信使说他小了。
算了,这辈子也算是开了眼了。
被霍彦叫青伯的信使一点儿都不生气,甚至有些想笑。
作为刘彻身边呆久了的侍从,他是知道霍彦的狗脾气的,甚至刘彻自己都知道霍彦的脾气,让他被骂也别还口,先哄哄孩子。
“小郎君说的是,陛下也是太好奇了。陛下只说你放心,陛下治河之心已定,小郎君与诸卿只管干就是。万事有他。”
信使也不嫌泥,心疼的摸了摸霍彦的头发,“陛下说小郎君的图都画好了,这次就跟奴一起回去,好好跟陛下说道说道。”
霍彦哼哼,显然不想搭理刘彻。
装什么大尾巴狼,钱都是我赚的。
“等河治好了我就回,让大家别担心。”
[霸下,这是骂彻子是大王八呢!]
[这是真宠孩子。]
[言崽,猪猪的爱子。]
[彻彻良心共一斗,双璧阿言各占一斗,天下人倒欠两斗。]
[这次治河用的是阿言赚的钱,好吗?]
[猪猪才是吃软饭的老白脸。]
[猪猪巨能花,一人更比六人强。]
[治黄河,必治汴渠。]
[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
[黄河溜势梁就是经常变化,如何保持取水的稳定是一大难题。]
[王景的“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之策可以一试。]
[全部工程可能要花一年,王景①的工程就是在次年夏天完工。]
[耗资仍达100多亿钱,崽,咱们给他刘彻的钱都超了呢。]
[所以黄河全靠咱!]
[勇敢崽崽,不怕困难。]
……
霍彦接了姨父给捎的新的吃的用的,送走信使后,汲黯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这是陛下的真逆子啊。
啥自怨自艾啊,忍让恭顺啊,那是他们这种人考虑的。
这小子万千宠爱,陛下含嘴里都怕化了,放手里怕飞了。
郑当时也是叹了口气,他这个年纪了,自然看得更多些。
他现在不担心陛下把人给杀了,现在开始担心陛下把这个小苗给宠坏了。
所以当霍小公子在后面还是该干嘛干嘛,别说啥二世祖纨绔作派了,就是一直靠谱,踏实治河时,郑当时笑得很欣慰。
他不知道因为治河,让他免于被扯进窦田之争,避开了一次贬官之危。
刘彻要治河的消息像在长安城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一下子把底下所有人的见不得人的黑泥都给翻出来了。
但是五月黄河水涨在前,刘彻强力支持在后。
黄河水的治理有条不紊进行,霍彦满心喜悦,完全不知道与此同时,一块更大的巨石即将入水,会彻底将长安变得热闹起来。
元光四年夏,耗资亿钱,霍彦心心念念的汴渠堤岸建成。
他备受鼓励,只觉得天地壮阔,要接着顺着黄河往下走。
小漂亮在他旁边扑鸟,一只老虎现在跟只猫儿似的,尾巴一甩一甩。
霍彦给他喂鸡肉,摸着它越来越圆滚的大脑袋,轻轻蹭了蹭,“我的小漂亮,一会儿你还是先走啊,不然郑先生他们会被你吓死的。”
小漂亮咕噜一声,不开心地在它爹怀里扑腾,一个猛虎冲撞,若不是它爹腰可以,它迟早把它爹撅过去。
霍彦气得拍自己的好大儿,“你已经不是个小崽子了,为你爹的腰考虑一下。”
小漂亮跟他一样哼哼唧唧,冲他来了一个恶虎撒娇。
到底是多年好大儿,它身上长的每一块肉霍彦都不是无辜的。
霍彦心头软软,又给他好大儿喂了块肉,“张大嘴,乖孩子,先回去好不好,爹知道你委屈了哈。回去爹还给你喂肉。”
[这是养孩子呢!]
[我也想要言宝喂。]
[这虎好福气。]
[这时候就体会到妈粉的好处了,漂亮好大孙,奶奶抱抱。]
[等下,汴渠都修好了,阿言还打算在这里接着修河吗?]
[长安都乱成一锅粥了,宝宝,你晓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