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42节
  “走,咱们去三元楼吃上一顿!”
  若是以往听到这话,监生们早就一蹦三尺高了,这次却是没多大反应。
  “怎么了,去上了一趟学,竟然不愿意吃三元楼的东西了?”
  不过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几个闷闷不乐的监生还真点了点头:“三元楼有什么好吃的?我有一同窗,就是国公府那二郎君,他家的厨娘做的吃食,实在是好得很,让人念念不忘。”
  “哪个国公府?莫非就是这段时间因分家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国公府?”
  “就是这家!不是我胡说,是我们同窗都觉得他们家做的点心好吃得很!可惜这二郎君因为官家要省亲,要留在家里一段时间,咱们也不好意思去人家家里要那些吃食。”
  “这却是无法。”
  家里人只当是他们这些监生读书读傻了,连什么好吃都不知道。
  见果真不想去三元楼那边,索性不去管,想着饿上两天,什么就都好吃了。
  二郎君一回府,正好碰到了大郎君。
  两人相互见了礼,大郎君就同二郎君说起来这几天都在老太太那边吃东西的事情:“三娘子和四娘子这两个妹妹都被叫了过去,偏我一直没被叫,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过去。可恨我娘子和昌哥儿回来之后,把吃到的东西描述得天上有地上无,可把我给馋坏了!”
  如今二郎君回来,大郎君可算是找到了诉苦的对象。
  二郎君一听,眼睛就亮了,追问道:“大哥既这样说,不若一块跟着我去给老太太请安?”
  他回来还没有去请安,这不是正好有个由头?
  大郎君立刻就同意了:“那我便跟着你走一趟。”
  兄弟两个人会心一笑,倒是比之前亲密了不少。
  大郎君就问起他这段时间以来,在国子学忙的事情,两个人有说有笑,到了老太太的院子里才停下。
  老太太一听说他们俩结伴而来了,就笑着对杨奶奶说:“我还说大郎能等多长时间,到底是个急性子,几天也等不了。”
  杨奶奶凑趣:“老太太也知道大郎君是个爱吃的,偏还不把他叫来,可不就是让他心慌起来。”
  老太太自然也知道大郎君想过来吃林杏月做的东西,可一来有两个未出嫁的小娘在,还有两房的媳妇,还是要讲些规矩的。
  不过要是有二郎君在的话,倒是不怕。
  老太太说完,就让小丫鬟去问问林杏月:“今儿咱们人多,可是能做得丰盛些?”
  小丫鬟乖巧地应了一声,出了老太太的屋子就高高兴兴地往外走,她可愿意去找林杏月了!
  虽然她才进府没多长时间,可是到了膳房传话的时候,林杏月总会给她一些零嘴。
  不是说她多贪吃,实在是这些零嘴都好吃得很,她都舍不得吃!
  以前,花嬷嬷和平嬷嬷两个人古板严肃,她们这些小丫鬟到了那边连说话都大气不敢喘。
  可看林杏月和她那两个嬷嬷有说有笑,一点也不害怕她们是从宫里出来的,也不由佩服起林杏月来。
  “月姐姐,你可在?”
  这小丫鬟才留头,是老太太院子里新进来的,听说也是和杨奶奶沾亲带故。
  这小丫鬟脸蛋圆圆,比玉姐儿小不了多少,林杏月看着她就觉得可爱。
  “可是老太太让你传什么话?”
  林杏月一边说着,一边递给这小丫鬟一把才炒好的栗子。
  小丫鬟眼睛亮晶晶的,一进来就闻到了那股子香甜味道,原来是这炒栗子带来的!
  花嬷嬷以前对这小丫鬟也没多亲切,两个人不过是传个话,略说了就走了。
  可这几天见小丫鬟过来都是端着一张笑脸,得了吃的就像小猫一样露出满足的表情,让人看着也怪欢喜的。
  她就又塞了一把给这小丫鬟,问她:“外头天冷,吃这些热乎的炒栗子正好。”
  小丫鬟使劲点了点头,她觉得花嬷嬷说的可对,天冷的时候,光闻着炒栗子的味道,就让人觉得心里欢喜得很!
  那边的林杏月已经拨开了栗子壳,露出了里面黄色的果肉,直接咬了一口。
  这些栗子是直接炒出来的,放到嘴中很是软糯。
  小丫鬟也用牙齿轻轻咬开,这栗子已经炒得绵密,入口就化,那栗子粉在唇齿间散开之后,就是它本身带着的甜感。
  小丫鬟吃上几个,还不忘把老太太交代的话说出来。
  “二郎君和大郎君也来了啊。”
  林杏月想了想,看到这些栗子,就说要做一道板栗红烧肉。
  小丫鬟原本说完就该走了,可听了林杏月说要做板栗红烧肉,脚步都挪不动了,竖着耳朵在那里听。
  花嬷嬷追问道:“先前咱们只知道你会做那什么酒焖肉,这红烧肉又是什么?”
  “说来这两个做法倒是差不多,不过这板栗红烧肉要往里炖些板栗,这板栗也会把那肉汁吸足,吃起来又软又香。”
  想做这道红烧肉,也是因为近来忙,她也老久没有吃到这红烧肉了。
  想了想,又拿了新鲜的藕来,要做一道鱼香藕盒。
  小丫鬟一步三回头回了老太太的院子,把这消息告诉了她。
  老太太就对大郎君和二郎君说:“既如此,你们两个也先回去各忙各的事,等到午间再来我这边吃。”
  二郎君和大郎君也不多耽搁,二郎君还得去给周大娘子请安,吴娘子也还没见上一面,心里也是惦记得很。
  路上,大郎君又说起前段时间林杏月给安亲王家的娘子做的吃食:“听说送来了不少的谢礼,又拿走了些点心。”
  二郎君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笑着说:“咱们家出了这么一个厨娘,真是得了个宝。”
  大郎君明白二郎君这是什么意思,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已然不能再进一步,指望着宫里的娘娘,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们两个也做不来。
  可二郎君要走仕途这条路,也不是那般的好走,汴京城里多少勋贵人家。
  像安亲王府这样的,能结交好自然是不能得罪的。
  “我听府里已然有传言说,这林小娘子再做一段时间就要出去了。”
  二郎君一愣,他在外面倒是还没听说过这事,就追问了两句:“老太太可是允了?”
  大郎君点点头:“就是老太太允了,这话才传出来的。”
  话里自然带了几分不舍来。
  听见既是老太太允了,二郎君不明白为什么,随口道:“却也是这样,像她这般手艺好又什么都不缺的人,咱们家也不好硬留着,反倒是出去了,还得多些门路。”
  两个人在岔路口分别,二郎君就去了周大娘子的院子里。
  周大娘子看见他自然高兴,问了许多问题,连国子监的那些博士可爱吃点心也问到了。
  “自然是爱吃的!我回来的时候,张博士还把我拦住,说夜里常常挑灯读书的时候,总是腹中饥饿。”
  周大娘子笑了起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厨房那边这几日倒是没那么忙,让他们多做些点心出来就是。”
  大厨房的人不用给这些主子做饭,只给那些小娘和底下的丫鬟做,一直清闲着。
  周大娘子就让他们把点心多做一些出来,不说郡主那边要吃,就是安亲王家的那娘子要是回头要的话,总不能没有。
  “这次回来,除了官家省亲,还有你妹妹要定亲的事,你大哥和你爹最近一直在忙,你回来了也能搭把手。”
  二郎君恭敬地应着,又提起他同国子监那边请了假,同窗们如何舍不得:“一个个的都指着我过去带些点心呢。”
  周大娘子又捂着帕子笑了一会儿,听着二郎君如此受欢迎,她心里也很是熨帖:“记着吧,等下回去国子监的时候再带一些。”
  又催着二郎君赶紧回去陪陪吴娘子:“怕是早就等着你回去了。只是一点,她有身子还不安稳,你们当心些,别胡闹。”
  二郎君脸烧了一下,赶紧应下。
  周大娘子就对一旁的梁妈妈说:“这一个个的虽说不注重口腹之欲,可真碰上好吃的了,却都还是眼馋。”
  梁妈妈笑眯眯:“是啊,人这一日三餐,哪一顿都马虎不得,要是少吃了,自然不得劲。”
  梁妈妈又想起那些从西府回来的奴仆,大多都是跟着府里的人连着亲,推脱不开。
  杨管家就把他们都分到了各个地方,这些地方虽然不打紧,可也怕闹出什么幺蛾子,失了体统。
  就再三叮嘱,要是真有个什么事,就乱棍打死。
  这些人能从西府回来,都是花了大力气的,有的还把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听了这话,赶紧应声,又是赌注又是发誓的,生怕被撵了出去。
  杨管家也不是说说而已,这些人当初跟着分到西府之后,也没少和东府打擂台。
  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总归是有这话在先。
  这些人在东府适应了一段时间,慢慢也就融入进来。
  说来如今他们一个个最盼望的事,就是去小厨房打饭了。
  西府当初和东府憋着劲的时候,也设了个小厨房,专供他们这些下人们吃。
  只是和当时东府这边一样,小厨房做饭的婆子都没怎么学过手艺,还不如原先的赵嬷嬷她们做出来的吃食,难吃的很。
  “早就听那些闲汉说过,你们这小厨房做的吃食好了之后,去外头叫东西的次数都少了。”
  “我也听说了,真是艳羡啊。”
  他们每个月不知要花多少钱,让闲汉跑腿从外头买吃食。
  可是东府这边,小厨房东西好吃之后,每个月都能攒下来一大笔钱。
  “要这么想可就差了,这东西这样好吃,嘴巴就会越来越馋,自然会想着买些零嘴来吃。”
  西府来的人还不知道哪里能买零嘴,忙追问道:“咱们府上难不成还有这样的地方?”
  “自然是有!你们还不知道,这小厨房的手艺都是跟着谁学的?就是大厨房那边的林小娘子,如今在老太太膳房那边帮忙,没见主子都去那边吃?图的就是她的手艺!”
  “这个我知道,当初她就是在小厨房呆着,手艺好了起来才去了大厨房那边的。”
  说完这个,就缠着说话的人要问清楚到底是在哪里卖。
  这小厨房哪里都好,就是东西总觉得不够吃,吃多少都会馋。
  “就在她家!不过以前的时候,半下午闲了有空能做些东西,如今在老太太那边,时间就不大固定,有时候是早上开,有时候是晚上开门。”
  “我还知道他们家在外头也开了个铺子呢!”
  这事本来就瞒不住人,张婶娘和林金兰她们得了空就出去,日日拿着东西往外走,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就都知道她们在外头摆起了摊子。
  “我听说,以后这林小娘子也是要出去一块做那买卖的。”
  “如何就这般傻?留在咱们府里,老太太他们也都器重着,不比在外头坐那摊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