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庶女生存指南 第6节
朱贝贝只来过一次。开会的路上,她闹了肚子,想到了张束家。临走,贝贝嘲笑她,有这样窗景的公寓北京一抓一把,随便挑一处都比这种老居民区好,既然不想看家里人眼色,何必非要寄居在这里。
张束不理。朱贝贝住的小区一套单人公寓要上千万,对她爸来说不算什么事。这怎么比。
简单的事到了她这里,都会变得复杂。
从国外回来那年,家里给她接风摆席,张束难得做回主角——依旧紧挨上菜席位,但好歹没有批斗环节。谁知老太太福至心灵,提了一句让张束住回到周君正出租的房子里,还算和谐的气氛立刻名存实亡。
饭后,周君在车里,锁着门问张束,是不是她惦记那套房,搬老太太出来压自己。一个月几千块的租金,就能让母亲如此看待女儿,张束听不下去,又走不掉,只能嗯嗯敷衍。周君又骂她敷衍,骂够了,才放出去。
张束立刻坐上地铁,坐到最远的一站,城市的尽头。
这里离家好远,已经到了郊区,下了地铁几乎没有路灯,漆黑漆黑,好像韩剧里经常发生杀人案的京畿道。但空气是自由的。
好陌生又好亲切,好危险又好安全。
张束在地铁口公交站站台坐下,一个小时才来了一辆车。
她最终返回了城里。这里离公司太远,通勤时间太长,一个女性住太不安全了。等她重新刷卡走近地铁,才意识到,太现实的人没有彻底逃向荒野的勇气。她想逃避现实,但现实也是她的依仗。
那晚发生了一件小事,地铁上有人猥亵,受害人报了警,地铁停了一会儿。好多人跑去看热闹,张束等不住,匆匆下去,竟然是一片安静温馨的小街区。
晚上九点,一楼的小卖部霓虹灯还亮着,旁边放着一架小梯子。张束踩上去,买了一包干脆面,在路边嚼了。
第三天,她在那片街区租了一间房,住最大的一间。房间是客厅隔出来的,反而便宜。那间屋子简陋得过分,但每天能被阳光晒醒,张束很知足。
这种知足结束在一个夏天的雨夜。
第07章 拿到懂事的角色就要演完
那天项目过会,她心情好,在便利店买了个热饭团,想着坐地铁边听音乐边吃,整个人都轻盈起来。
电话响了。室友语气微妙,说张束的家里人来看她了,让她赶紧回去。
张束感觉又重重落回了地上。家里人。
她在留学期间被人私下传是个虚伪的 drama queen。
那个春节,整个东北部都下了暴雪,航班应停尽停。
可家里人还是来了。坐了头等舱,住超五星酒店,在上城购物。张束跟在后面拎包,像个翻译。她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有钱人不逛第五大道。
晚上,她百般推拒,想回宿舍看书,还是被她们热情地邀请到酒店。但在听说加一张床要两百美元后,周茵委婉地问她课业忙不忙,左思右想还是应该尊重她的意见。来了这边,学习最重要,一课时一千五百美元,一门课三课时。那个年代汇率还没有像今天一样离谱,一门课也要三万人民币。
和周家人相处就像一局剧本杀,拿到懂事的角色就要演完。她知道周茵什么意思,立刻披上羽绒服就要离开。两年没见,周君还是不舍,提出不如送她一起过去,免得半夜还要坐地铁回皇后区。纽约地铁里,会飞的蟑螂像鞋一样大,老鼠自由奔跑,永远有一股尿味,也永远有人在撒尿。
那也是张束第一次打车,印度人开的,快到她心脏都要飞出来。周茵晕车,要坐前排,一直用中文和印度司机抱怨他开得太差。司机自然不会理她,周茵便扭头过来,问张束,皇后区是穷人区吗,你干嘛住在穷人区?
颠簸的后座上,周君从钱包里悄悄塞给她一打纸币,黑咕隆咚她并没看清有多少。但那瞬间她心里涌上一股热流,也许妈妈确实想她了。她想被热流紧紧裹住,冲得再远一点,到更暖和的地方,那里写着“妈妈也许是爱我的。”但她停在了边缘。好美的景象,让我看看吧。张束想。
司机突然急刹车,她和周君一起撞向前排。像是一种命运的指示。
从出租车上下来,面前是一栋低矮的楼,粗糙的砖面,长长一排窗户,路灯昏暗也能看出并不高档。周茵嘟囔,怎么和七十年代的筒子楼这么像?张束带她们穿过小小的门洞,冷白色的灯光,很明亮。
先经过一间洗衣房,里面三两黑人在烘内衣。周茵皱起眉头,怎么还有黑人,安不安全?内衣和袜子一起烘,好脏呀。
还好她不讲英语。
又路过同学的屋子,同学正提着垃圾出来,穿着邋遢。周茵的打量很赤裸。张束只好硬着头皮打了招呼。同学离开,张束突然深吸一口气,让周茵和周君先走。
“为什么呀?都到这里了。”周茵说,“人生地不熟,穿了几十条街,我们干嘛来?”
你们干嘛来。张束想,四十美元的车费和两百美元的床费还是很好做出判断。
周君拍了她一下,“我们干嘛来,我们惦记你呀。你一个人在这边,我每天提心吊胆。”
周君的手留在张束的后背上。张束的一只脚就要踏入那条热热的河,直到她推开门,走进屋子,她的家里人哭了起来。周君默默流泪,周茵却哭出了声。
那绝对是间糟糕的租屋,是她这辈子住过最糟的,她已经算是很能凑合的人。屋子是劣质的密度板隔出来的,挡住了客厅的窗户,整间房子黑暗、狭小,灯光不亮的厨房里甚至能听到窸窸窣窣的爬行声,是蟑螂。
但也不至于哭,她都没哭。
那一刻,张束相信她们的眼泪是真的,不管出自什么缘由。却不合时宜。
哭声将室友引了出来。陋室中,两个保养得当的中年女人,其中一个全身奢牌珠光宝气,与几个穷学生面面相觑。半天,一个女孩才开口,说真是蓬荜生辉。那一刻,张束只想变成蟑螂,顺着下水道回到阴沟里的快乐老家。
张束送走了两人,再回来,撞上室友们聚在一起说小话,说她富家女跟这儿玩变形记呢?
张束没解释,走回了她的密度板隔间,躺在学姐淘汰下来的二手宜家床上。这间屋唯一的好处就是分到了窗,夜晚硕大一个月亮挂在窗外,繁星点点,是痛苦最好的麻醉剂。
她突然想起周君给她的一摞美元,十几张,加起来二百出头。她就笑了,这个年代,人可以低调,可以装穷,也可以体验不符合身份的生活,但怎么着也不会太委屈自己的肉体。她是真没钱。家里人不愿在她身上多花一分。可她怎么解释呢。
第二天,她家的事就成了系里最火热的八卦。张束在那间公寓再也住不下去,四处找房,可家人回国后,再来电话却没提一句换房的事,零花钱也没多给一分。
她后来搬去了新泽西,光是通勤就累个半死。还是当时已经工作了的男朋友看不下去,趁着假期飞来她的城市,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她换了住处。
留学时代的回忆结束,张束已经坐上了地铁。热腾腾的饭团几乎捏成了一个饼。现在想来,回国后和家里的战争,应该就是从那个雨夜开始的。
张束踩着雨、捧着疼到缩成一团的胃回到公寓时,一辆货拉拉停在楼下,朱长跃的秘书小饶正指挥保姆小于配合司机运行李上车。
她冲上五楼,自己的小屋已经空了,几个室友露出了异样的表情,和记忆里那些女孩的面容别无两样。
纽约的租屋霎时与现在的租屋叠在了一起,几乎将张束压扁。她一阵恶心,没忍住,吐了一地酸水。
那夜,张束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跟着小饶的车回了家。小饶一路只是笑,小束,这是好事呀,你搬回去条件更好,也方便联络感情,岂不是一举两得。
周君等在楼门口,不知提前下来多久,笑意盈盈。她满嘴感谢小饶,塞了一盒粽子给他,张束才想起来那几天是端午。
张束和小饶不熟,但那个时刻她衷心希望小饶能再待一会儿。
周君的演技并没有周茵那么好。张束知道小饶一转身,周君就会立刻爆发,虽然她也想不通,明明是自己的空间被侵占,自己的自由被剥夺,怎么听骂的也会是自己。
表的指针转了两圈,周君才结束劈头盖脸的指责。
周君是老太太的长女,刻薄基因继承得最多,措辞尖酸。但张束没哭,她一直盯着墙上的钟表。上世纪末,张束九岁那年,张军平从欧洲买回来这块实木表,做工精致,直到今天也不过时。她家是过过好日子的,如果没有后面的意外发生,朱长跃不会走上去,张军平不会掉下来。
她也会是家里的宝贝。
直到周君去睡了,张束才开始哭,是没有什么爆发力的哭。眼泪像溪流,很快淹没了她的面孔。她因窒息而哭,又因哭而窒息。
哭到半夜出来喝水,张束见张军平独自站在阳台抽烟,顺手端了一杯给他。
父亲看自己的眼神没有任何意外。
张军平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在女儿深夜哭泣时恰好等在外面的父亲,他不是那种体贴人。但这样的事发生过太多次,失意的中年和创痛的下一代总有碰面的机会。这是父女两人为数不多不会呛起来的“温馨”时刻。
两人沉默地看着被霾裹住的夜色,直到水杯中的热气殆尽,才开口说话。
也不是很难猜到的原因。与家中相熟的长辈在张束租房附近办事,看到她下地铁走回家,便在来周家作客时就着这一幕点评了两句,“你家张束真不错呀,在美国就省吃俭用,回来也够独立的,家里有房都要搬到外面的老破小住。”
这种假意恭维不过是打开话匣的钥匙,没想到周家人走了心。
“童童呢,童童去哪儿了?”周君问。
“童童嘛,她爸托关系塞到高盛去了。我说高盛有什么好去的,累到绝经,但好在离家近,还有贝贝照着。童童又是妈宝,和我们关系太亲,赶都赶不走。哎,不说童童,张束租房的地方是不是离单位近,她回国去哪个单位啦?朱总给找的,还是茵总帮忙了?”
是远不如高盛的一家小债券,嘴上也只能说,“嗨,就是一般单位,和童童比不了的。”
张束记得童童,比她和贝贝小五六岁,一路被保在人大系统里。家里人很喜欢将童童和贝贝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张束懂了。这次和纽约的遭遇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只是这次有了目击证人。表面上看到张束住在老破小,看到张束去了不能提的公司,到了嘴里,就成了这家出了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下一代。都是老狐狸。
张军平拍拍张束的肩,让她想开点。周家向来是势利眼。
“那后面要怎么安排?东西搬回来了,可你们不想和我一起住,我也不想和你们一起住。”
“咱家不是还有一套房吗,我明天就去收。”
第08章 如果大家都得了艾滋,你也不会死吗?
张束想起本科和父母一起住的那些日子,节假日偶尔回家,周君都会要求她早起叠被子。哪天但凡没有铺床,回家都会撞上一张冷脸。乱糟糟的被子好像能激活周君体内的某个开关,让她开始细数张束二十年来的种种不是。
那时张束在咨询公司实习,业内排名不错,朱长跃一句“没听说过”,让周君掉了很久的脸。年末配合客户年报季,她经常凌晨三四点才下班,眼皮几乎在进家门的同时就能闭上。
午餐时,同期女孩一脸幸福地跟她说,每夜回家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总会有人等她,给她做一碗热乎汤面。张束,你呢?
也有人等,张束答。
那天她忘记了叠被子,周君活生生等到三点三十六。进门一顿数落,张束疲惫到说不出话,只留下一句“如果实在太烦,就关上门。”周君当即将女儿的书包和人一起扔出了门外。
“滚出我的家!”
张束想到那些镜头就笑了,“也不用这么极端。租的房子收回来还得有段时间,我先出去住。”
“要不别麻烦了,先在家凑合几天吧。”
“您都用凑合这个词了。”
“那你住那谁那儿?”张军平管张束的男朋友叫那谁。他看不上那个男孩,周君更看不上。清华的怎么了,清华一年毕业多少人,他算什么呀。
张束提了很多次,但他们不肯见他。
“对。我就住他那儿。”
“有时候也怪不得她们说你。”
张军平掐了烟,父女的对话就此终结。
如果说周家是杀人犯,张军平就是帮凶。可惜张束只有这两个选项。
天刚亮,张束就收拾了几样必备用品,逃一样离开了家,去了她在这个城市另一个最熟悉的地方。
门很快开了,睡眼惺忪的陈星站在张束面前,看到张束红肿的眼睛,什么也没问,将张束紧紧抱在怀里。张束看着陈星头上睡到翘起的头发,笑的同时流下了眼泪。这么大的城市,还有人爱她,真好。她也回抱住爱人。
她那个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和陈星结婚。
她想起为了给她换房,陈星趁国庆假期飞去纽约,只背了一个双肩包装换洗衣服和证件,其余两个箱子塞得满满当当,全是给张束带的吃穿用品。在陌生的城市忙活了一周,等一切安顿好,陈星的假期也结束了。走之前,他将一张副卡塞到张束手里,告诉她,虽然钱不多,但够补贴她租房——
再后来,陈星娶了朱贝贝。她流给爱情和亲情的眼泪,都变得稀少。
“叮咚。”
不断响起的门铃声将陷入回忆的张束拉了出来。她去开门,门外站着陈星,西装皮鞋发胶,一只精致的拉杆行李箱。
“你怎么总是这样,不问问是谁就开门。”
张束站在门口,并不关门,“要知道是你,你进不来。”
陈星轻车熟路将皮鞋踢在一边,拉开领带,一屁股窝进沙发,“贝贝还真没在你这儿。”
“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吗?”
张束不理。朱贝贝住的小区一套单人公寓要上千万,对她爸来说不算什么事。这怎么比。
简单的事到了她这里,都会变得复杂。
从国外回来那年,家里给她接风摆席,张束难得做回主角——依旧紧挨上菜席位,但好歹没有批斗环节。谁知老太太福至心灵,提了一句让张束住回到周君正出租的房子里,还算和谐的气氛立刻名存实亡。
饭后,周君在车里,锁着门问张束,是不是她惦记那套房,搬老太太出来压自己。一个月几千块的租金,就能让母亲如此看待女儿,张束听不下去,又走不掉,只能嗯嗯敷衍。周君又骂她敷衍,骂够了,才放出去。
张束立刻坐上地铁,坐到最远的一站,城市的尽头。
这里离家好远,已经到了郊区,下了地铁几乎没有路灯,漆黑漆黑,好像韩剧里经常发生杀人案的京畿道。但空气是自由的。
好陌生又好亲切,好危险又好安全。
张束在地铁口公交站站台坐下,一个小时才来了一辆车。
她最终返回了城里。这里离公司太远,通勤时间太长,一个女性住太不安全了。等她重新刷卡走近地铁,才意识到,太现实的人没有彻底逃向荒野的勇气。她想逃避现实,但现实也是她的依仗。
那晚发生了一件小事,地铁上有人猥亵,受害人报了警,地铁停了一会儿。好多人跑去看热闹,张束等不住,匆匆下去,竟然是一片安静温馨的小街区。
晚上九点,一楼的小卖部霓虹灯还亮着,旁边放着一架小梯子。张束踩上去,买了一包干脆面,在路边嚼了。
第三天,她在那片街区租了一间房,住最大的一间。房间是客厅隔出来的,反而便宜。那间屋子简陋得过分,但每天能被阳光晒醒,张束很知足。
这种知足结束在一个夏天的雨夜。
第07章 拿到懂事的角色就要演完
那天项目过会,她心情好,在便利店买了个热饭团,想着坐地铁边听音乐边吃,整个人都轻盈起来。
电话响了。室友语气微妙,说张束的家里人来看她了,让她赶紧回去。
张束感觉又重重落回了地上。家里人。
她在留学期间被人私下传是个虚伪的 drama queen。
那个春节,整个东北部都下了暴雪,航班应停尽停。
可家里人还是来了。坐了头等舱,住超五星酒店,在上城购物。张束跟在后面拎包,像个翻译。她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有钱人不逛第五大道。
晚上,她百般推拒,想回宿舍看书,还是被她们热情地邀请到酒店。但在听说加一张床要两百美元后,周茵委婉地问她课业忙不忙,左思右想还是应该尊重她的意见。来了这边,学习最重要,一课时一千五百美元,一门课三课时。那个年代汇率还没有像今天一样离谱,一门课也要三万人民币。
和周家人相处就像一局剧本杀,拿到懂事的角色就要演完。她知道周茵什么意思,立刻披上羽绒服就要离开。两年没见,周君还是不舍,提出不如送她一起过去,免得半夜还要坐地铁回皇后区。纽约地铁里,会飞的蟑螂像鞋一样大,老鼠自由奔跑,永远有一股尿味,也永远有人在撒尿。
那也是张束第一次打车,印度人开的,快到她心脏都要飞出来。周茵晕车,要坐前排,一直用中文和印度司机抱怨他开得太差。司机自然不会理她,周茵便扭头过来,问张束,皇后区是穷人区吗,你干嘛住在穷人区?
颠簸的后座上,周君从钱包里悄悄塞给她一打纸币,黑咕隆咚她并没看清有多少。但那瞬间她心里涌上一股热流,也许妈妈确实想她了。她想被热流紧紧裹住,冲得再远一点,到更暖和的地方,那里写着“妈妈也许是爱我的。”但她停在了边缘。好美的景象,让我看看吧。张束想。
司机突然急刹车,她和周君一起撞向前排。像是一种命运的指示。
从出租车上下来,面前是一栋低矮的楼,粗糙的砖面,长长一排窗户,路灯昏暗也能看出并不高档。周茵嘟囔,怎么和七十年代的筒子楼这么像?张束带她们穿过小小的门洞,冷白色的灯光,很明亮。
先经过一间洗衣房,里面三两黑人在烘内衣。周茵皱起眉头,怎么还有黑人,安不安全?内衣和袜子一起烘,好脏呀。
还好她不讲英语。
又路过同学的屋子,同学正提着垃圾出来,穿着邋遢。周茵的打量很赤裸。张束只好硬着头皮打了招呼。同学离开,张束突然深吸一口气,让周茵和周君先走。
“为什么呀?都到这里了。”周茵说,“人生地不熟,穿了几十条街,我们干嘛来?”
你们干嘛来。张束想,四十美元的车费和两百美元的床费还是很好做出判断。
周君拍了她一下,“我们干嘛来,我们惦记你呀。你一个人在这边,我每天提心吊胆。”
周君的手留在张束的后背上。张束的一只脚就要踏入那条热热的河,直到她推开门,走进屋子,她的家里人哭了起来。周君默默流泪,周茵却哭出了声。
那绝对是间糟糕的租屋,是她这辈子住过最糟的,她已经算是很能凑合的人。屋子是劣质的密度板隔出来的,挡住了客厅的窗户,整间房子黑暗、狭小,灯光不亮的厨房里甚至能听到窸窸窣窣的爬行声,是蟑螂。
但也不至于哭,她都没哭。
那一刻,张束相信她们的眼泪是真的,不管出自什么缘由。却不合时宜。
哭声将室友引了出来。陋室中,两个保养得当的中年女人,其中一个全身奢牌珠光宝气,与几个穷学生面面相觑。半天,一个女孩才开口,说真是蓬荜生辉。那一刻,张束只想变成蟑螂,顺着下水道回到阴沟里的快乐老家。
张束送走了两人,再回来,撞上室友们聚在一起说小话,说她富家女跟这儿玩变形记呢?
张束没解释,走回了她的密度板隔间,躺在学姐淘汰下来的二手宜家床上。这间屋唯一的好处就是分到了窗,夜晚硕大一个月亮挂在窗外,繁星点点,是痛苦最好的麻醉剂。
她突然想起周君给她的一摞美元,十几张,加起来二百出头。她就笑了,这个年代,人可以低调,可以装穷,也可以体验不符合身份的生活,但怎么着也不会太委屈自己的肉体。她是真没钱。家里人不愿在她身上多花一分。可她怎么解释呢。
第二天,她家的事就成了系里最火热的八卦。张束在那间公寓再也住不下去,四处找房,可家人回国后,再来电话却没提一句换房的事,零花钱也没多给一分。
她后来搬去了新泽西,光是通勤就累个半死。还是当时已经工作了的男朋友看不下去,趁着假期飞来她的城市,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她换了住处。
留学时代的回忆结束,张束已经坐上了地铁。热腾腾的饭团几乎捏成了一个饼。现在想来,回国后和家里的战争,应该就是从那个雨夜开始的。
张束踩着雨、捧着疼到缩成一团的胃回到公寓时,一辆货拉拉停在楼下,朱长跃的秘书小饶正指挥保姆小于配合司机运行李上车。
她冲上五楼,自己的小屋已经空了,几个室友露出了异样的表情,和记忆里那些女孩的面容别无两样。
纽约的租屋霎时与现在的租屋叠在了一起,几乎将张束压扁。她一阵恶心,没忍住,吐了一地酸水。
那夜,张束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跟着小饶的车回了家。小饶一路只是笑,小束,这是好事呀,你搬回去条件更好,也方便联络感情,岂不是一举两得。
周君等在楼门口,不知提前下来多久,笑意盈盈。她满嘴感谢小饶,塞了一盒粽子给他,张束才想起来那几天是端午。
张束和小饶不熟,但那个时刻她衷心希望小饶能再待一会儿。
周君的演技并没有周茵那么好。张束知道小饶一转身,周君就会立刻爆发,虽然她也想不通,明明是自己的空间被侵占,自己的自由被剥夺,怎么听骂的也会是自己。
表的指针转了两圈,周君才结束劈头盖脸的指责。
周君是老太太的长女,刻薄基因继承得最多,措辞尖酸。但张束没哭,她一直盯着墙上的钟表。上世纪末,张束九岁那年,张军平从欧洲买回来这块实木表,做工精致,直到今天也不过时。她家是过过好日子的,如果没有后面的意外发生,朱长跃不会走上去,张军平不会掉下来。
她也会是家里的宝贝。
直到周君去睡了,张束才开始哭,是没有什么爆发力的哭。眼泪像溪流,很快淹没了她的面孔。她因窒息而哭,又因哭而窒息。
哭到半夜出来喝水,张束见张军平独自站在阳台抽烟,顺手端了一杯给他。
父亲看自己的眼神没有任何意外。
张军平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在女儿深夜哭泣时恰好等在外面的父亲,他不是那种体贴人。但这样的事发生过太多次,失意的中年和创痛的下一代总有碰面的机会。这是父女两人为数不多不会呛起来的“温馨”时刻。
两人沉默地看着被霾裹住的夜色,直到水杯中的热气殆尽,才开口说话。
也不是很难猜到的原因。与家中相熟的长辈在张束租房附近办事,看到她下地铁走回家,便在来周家作客时就着这一幕点评了两句,“你家张束真不错呀,在美国就省吃俭用,回来也够独立的,家里有房都要搬到外面的老破小住。”
这种假意恭维不过是打开话匣的钥匙,没想到周家人走了心。
“童童呢,童童去哪儿了?”周君问。
“童童嘛,她爸托关系塞到高盛去了。我说高盛有什么好去的,累到绝经,但好在离家近,还有贝贝照着。童童又是妈宝,和我们关系太亲,赶都赶不走。哎,不说童童,张束租房的地方是不是离单位近,她回国去哪个单位啦?朱总给找的,还是茵总帮忙了?”
是远不如高盛的一家小债券,嘴上也只能说,“嗨,就是一般单位,和童童比不了的。”
张束记得童童,比她和贝贝小五六岁,一路被保在人大系统里。家里人很喜欢将童童和贝贝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张束懂了。这次和纽约的遭遇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只是这次有了目击证人。表面上看到张束住在老破小,看到张束去了不能提的公司,到了嘴里,就成了这家出了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下一代。都是老狐狸。
张军平拍拍张束的肩,让她想开点。周家向来是势利眼。
“那后面要怎么安排?东西搬回来了,可你们不想和我一起住,我也不想和你们一起住。”
“咱家不是还有一套房吗,我明天就去收。”
第08章 如果大家都得了艾滋,你也不会死吗?
张束想起本科和父母一起住的那些日子,节假日偶尔回家,周君都会要求她早起叠被子。哪天但凡没有铺床,回家都会撞上一张冷脸。乱糟糟的被子好像能激活周君体内的某个开关,让她开始细数张束二十年来的种种不是。
那时张束在咨询公司实习,业内排名不错,朱长跃一句“没听说过”,让周君掉了很久的脸。年末配合客户年报季,她经常凌晨三四点才下班,眼皮几乎在进家门的同时就能闭上。
午餐时,同期女孩一脸幸福地跟她说,每夜回家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总会有人等她,给她做一碗热乎汤面。张束,你呢?
也有人等,张束答。
那天她忘记了叠被子,周君活生生等到三点三十六。进门一顿数落,张束疲惫到说不出话,只留下一句“如果实在太烦,就关上门。”周君当即将女儿的书包和人一起扔出了门外。
“滚出我的家!”
张束想到那些镜头就笑了,“也不用这么极端。租的房子收回来还得有段时间,我先出去住。”
“要不别麻烦了,先在家凑合几天吧。”
“您都用凑合这个词了。”
“那你住那谁那儿?”张军平管张束的男朋友叫那谁。他看不上那个男孩,周君更看不上。清华的怎么了,清华一年毕业多少人,他算什么呀。
张束提了很多次,但他们不肯见他。
“对。我就住他那儿。”
“有时候也怪不得她们说你。”
张军平掐了烟,父女的对话就此终结。
如果说周家是杀人犯,张军平就是帮凶。可惜张束只有这两个选项。
天刚亮,张束就收拾了几样必备用品,逃一样离开了家,去了她在这个城市另一个最熟悉的地方。
门很快开了,睡眼惺忪的陈星站在张束面前,看到张束红肿的眼睛,什么也没问,将张束紧紧抱在怀里。张束看着陈星头上睡到翘起的头发,笑的同时流下了眼泪。这么大的城市,还有人爱她,真好。她也回抱住爱人。
她那个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和陈星结婚。
她想起为了给她换房,陈星趁国庆假期飞去纽约,只背了一个双肩包装换洗衣服和证件,其余两个箱子塞得满满当当,全是给张束带的吃穿用品。在陌生的城市忙活了一周,等一切安顿好,陈星的假期也结束了。走之前,他将一张副卡塞到张束手里,告诉她,虽然钱不多,但够补贴她租房——
再后来,陈星娶了朱贝贝。她流给爱情和亲情的眼泪,都变得稀少。
“叮咚。”
不断响起的门铃声将陷入回忆的张束拉了出来。她去开门,门外站着陈星,西装皮鞋发胶,一只精致的拉杆行李箱。
“你怎么总是这样,不问问是谁就开门。”
张束站在门口,并不关门,“要知道是你,你进不来。”
陈星轻车熟路将皮鞋踢在一边,拉开领带,一屁股窝进沙发,“贝贝还真没在你这儿。”
“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