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谁知曹谕一眼瞥见,眼珠儿一转,立即看向那亲卫:“你说太后命我赶紧回去查案?查哪个案子?”
  亲卫一愣:“自是贾蓉自尽一案……”
  曹谕煞有介事拧眉道:“既是自尽,必有遗书。你们可看见了遗书?”
  亲卫再度愣住:“并未有遗书……”
  曹谕立即回身对着太上长揖到地:“看来,这贾蓉还未必是自尽。即便是自尽,也说不定尚有隐情!
  “太后娘娘慧眼如炬,必定是看到了这一条,所以才催臣回去。
  “太上本待一片慈心教导,偏却被人抢先逼着这十几岁的小哥儿自尽,着实可恶!
  “臣这就回去,连带旧案,与此案一起查看!”
  太上眉宇间立即舒展开来,手一拍:“正是!
  “这贾蓉一向骨头软、心思大,他怎会好好的自尽?你快回去查!查清楚了,朕重重有赏!”
  曹谕脆声领旨,转身大步便出了行营大帐。
  丁明毅的眉梢快要挑的飞出去!
  这年轻人,实在是太圆滑了!看人眼色,简直无人能出其右!
  幸亏当今陛下是个油盐不进的犟种,若是这小曹早生三十年,在太上治下为臣,那必是妥妥的宠臣!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曹谕虽然有替太上纾解情绪的意图,但他也的确不相信,那个传闻中连老婆被父亲给办了都能忍下的人,在这种时候,会自尽!?
  若是贾家还有一个忍辱苟活的,想必就是贾蓉了。
  而且,他那样恶毒地对待昭庆郡主,可这位郡主到了金陵这么久,竟连此事一字都没提起。
  可见就是打算放他一马的意思。
  在这种侥幸心理之下,贾蓉自杀?!
  绝对不会!
  曹谕一路纵马狂奔,回到江宁县,直奔案发现场!
  第293章
  等曹谕仔仔细细地把现场再度勘查了一遍,却委实找不到太多线索,只得头疼地赶回县衙时。
  却听见街上多了若干流言:
  “贾家那个嫡支的哥儿,竟活生生被逼死了!”
  “啧啧啧,可怜呢,挡了人家的路了……”
  “听说是丁总督的亲卫,要去亲手把正守孝的小哥儿打死……”
  “不是说奉旨训斥么?”
  “训斥该用内官,做什么来一个卫军?还不是宫里的禁卫,还是他丁总督的亲卫?!”
  “是啊,为什么呢?”
  “哼!你们不知道了吧?你们知道昨儿出了什么事?”
  “什么事?”
  “那个贾家除族的庶女,封了义敏县主的,上人家贾家去作威作福,打了多少她叔叔爷爷们的耳光。
  “非教那些人都指认那位嫡支守孝的小哥儿对太上太后不敬,有谋逆之心。
  “这不就是想把人家往死里逼么?”
  “不能够吧?不是说是因为先一日义敏县主上门,被他们家当面骂成恶客么?”
  “瞎说!贾家又不是没见过世面!义敏县主再出身下贱,那也是有封号的。贾家怎么可能冒犯她?编的!”
  “编的吗?不能啊!贾家六房老七自己出来炫耀的,说他们家厉害。
  “还说那位封了县主又怎么样,还不是让骂得哭都不敢回嘴!”
  “然后今儿一早,那义敏县主就带着总督亲卫上门逼死了蓉小哥儿。看看!
  “这就证明了昨儿她上门胁迫贾家众人诬陷蓉小哥儿,是确有其事!”
  “哎怎么你说的就是真的,我说的你就不听了?”
  “哎什么哎!人都死了!你这还替那庶女说话,你安的什么心?!”
  “说个闲话下酒,你装什么三贞九烈?话头还是你先挑起的呢!”
  “你才三贞九烈,你才是娘儿们!”
  桌椅板凳、碗碟杯盏,一阵乱响。
  曹谕信马慢行,脸色慢慢沉了下去。
  江南有高手。
  先前北王治水、郡主祭祖的事情,就被人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罪名都是郡主的,功劳却是愉亲王的。
  如今贾蓉自尽,太上和义敏原本只是气恼教训匡正之意,却变成了处心积虑地害人。
  甚至还把丁总督也拉下了水。
  想到这里,曹谕心头忽然一动。
  这两个胡说八道的故事里,照说自己都侧身其中,如何没有丝毫流言蜚语指向自己?
  是因为品级太低,够不上?
  还是因为对方不想分散了流言在百姓中引起的注意力?
  还是因为,别的?
  曹谕低头一边想,一边回了县衙。
  一刻钟后,两封信从县衙后门送了出去,一封去了织造府后院,一封去了太上行营。
  行营中。
  太上拿着曹谕紧急发回来的密奏,眉心皱了皱,接着又展开,递给身后站着的冯唐,又示意丁明毅也看看:
  “这小曹倒是个人才。回去一趟,从百姓的流言中,竟查知了这样要紧的暗流。”
  冯唐恭敬看了,面不改色地转给丁明毅。
  丁明毅看了,顿时脸色一变!
  太上看着他笑了笑:“这流言厉害,竟把朕都编排了进去。你算什么东西?还不让人家说几句了?”
  丁明毅撩袍跪倒:“微臣治下竟出了这样混账的谣言,矛头直指太上太后和郡主县主。
  “可见背后主使的必是个心存反意的逆贼!
  “可急切只见,微臣竟无半分头绪,实在无能!”
  太上捻须而笑:“倒也不必怕成这样。不过是有人浑水摸鱼,想要从中取利罢了。
  “江南刚因为水患被溶哥儿翻了一遍,又有你坐镇,不会有什么大人物藏得住的!
  “不过是几个小喽啰散布一下流言,乱朕的军心,省得朕接着往下深查罢了。”
  众人一惊。
  可不是!
  从贾家和义敏的小儿女口角开始,一步一步,自己等人的注意力竟险些偏了!
  冯唐和丁明毅由衷敬佩地作揖弯腰:“太上圣明,烛照万里!”
  戴权乐呵呵的在旁抢着说:“要不怎么说还是咱家跟着太上的时间长呢!
  “咱家看着太上笑容没断,就知道这些都不算事儿!
  “流言而已。只要别有人趁机跳出来鼓噪作死,那就让他们说去,难道还能真靠吐沫星子淹死谁不成?”
  冯唐和丁明毅对视一眼,心道:说不定正会如此!
  却听戴权接着笑嘻嘻地说道:“反正咱们太上太后和郡主县主都不是这样的人!”
  太上捋着胡子呵呵地笑:“太后胸襟广,流言蜚语从不放在心上。
  “义敏也坚毅,这种话怎么着不了她。
  “至于昭庆,呵呵,她脾气大,没人敢当着她的面儿说!”
  戴权跟着噗嗤一声笑:“要说咱们昭庆郡主,那可是个妙人儿!
  “这事儿她不知道还则罢了,若知道了,嘿嘿,那还不定怎么还手呢!”
  丁明毅心中一动,待回到自己账中,忙命亲卫再走一趟家里,跟主母甄氏如此这般交代一番。
  又过一天,甄氏求见太后、昭庆郡主和义敏县主。
  太后懒得见她,只说自己不惯江南冬日,所以瞌睡,改日再见。
  探春则因贾蓉之事,带着孟姑姑去了贾府,尤氏请她去商议葬礼之事。
  林黛玉自己出去招待甄氏。
  这甄氏如今不过三十六七的年纪,已经微微发福,衣着淡雅得体,整个人显得格外温婉贤淑。
  二人见礼落座,寒暄一二。
  因说起颖娘,两个人多了无数话题。
  直说了大半个时辰,甄氏落泪如雨。起身给黛玉行礼:..
  “我长姐命苦,从落生开始,一十八年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
  “倒是去了林府,我听见她能自由自在地刺绣,又有林府老太爷老太太疼爱,也是享了福的。
  “我替长姐,谢谢林家!”
  黛玉忙扶了她起身,又摁着她回了座位。
  甄氏擦干了泪,便忙把街上流言说给黛玉听,又道:
  “我家老爷猜测,只怕这流言是贾氏族老和我娘家人一起散布出来的。
  “只因我与长姐要好,上日家里不让我管甄英莲的事,我不肯听罢了。
  “谁知如今竟连累了县主和郡主,我心里有愧,所以前来赔罪。”
  说着便又要跪。
  黛玉无奈至极,一把拽了她,笑道:“我与夫人一见如故。因此也顾不得交浅言深。你听我说!
  “流言而已,有什么了不起?我不怕,义敏也不怕。
  “再说了,所谓流言,不过是大家都更感兴趣的猎奇故事罢了。
  “我手下的几个丫头都极爱看话本子,编故事么,她们在行!
  “明儿我让她们也编几个故事。借着夫人的人手往外散一散!
  “不出三五日,你倒看看,是谁更怕这流言如刀呢!”
  第2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