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也好。前几回来江南都是春秋,冬日的金陵景色太后还没见过呢。
  “说起来义敏县主祖籍江宁,倒不如直接令江宁地方随侍太后,顺便也能让义敏县主畅意一二。
  “您看呢?”
  太上眼睛一亮!
  对啊!
  这个女人往年间混不吝,那是因为除了自己,万事不萦心、万人不在乎!
  可如今她身边带着心坎儿上的两个丫头!
  此事可用!
  太上脸上露出笑容:“戴权,此事朕且交给你。晚间迎着她,余下的你来安排!”
  戴权含笑弯腰:“是。”
  果然,待到晚霞漫天的时候,太上在江上接到太后一行人。
  搭了舢板刚把那边的几个人迎过来,大家行礼见过。太上便满面笑容地拉着太后嘘寒问暖:
  “听说你上岸之后病了?是不是贪吹海风着凉了?还吃了好几天的海鲜是不是?”
  太后心虚,忙勇敢地展示自己强健的身体:“嗐!都是紫英这孩子孝顺,一听我咳嗽两声就吓坏了。
  “您别信他的,我没事儿!就是海鲜吃多了,咳了两天。就两天就全好了。”
  海鲜吃多了还会咳?
  太上疑惑地看向孟姑姑。
  孟姑姑带着跟太后同款的心虚,急忙道:“是的!会的!已经好了!”
  太上的目光瞬间一冷。
  孟姑姑紧跟着便缩成了现实版的鹌鹑,身子都矮了半截,小声道:“太上皇所料不差。”
  太后横了她一眼,咬着牙小声恨骂:“叛徒!”
  孟姑姑满脸发苦,几乎都要哭出来了:“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最怕太上了……”
  黛玉和探春在后头,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景儿——能看见孟姑姑胆小的时候,太难得了。
  好在太上并不跟她们多计较这些,只是软软地责备了一声:
  “别的就算了,你的身子最要紧,以后不可如此贪玩了。这段时间你要好生养息才是。”
  太后连连答应。
  孟姑姑趁机后退,躲得远远的。
  戴权此刻立即搭上话来,愁眉道:“只是太上公事未完,这几天怕是还要东奔西走。太后娘娘可怎办呢?”
  太后娘娘闻琴知雅,从鼻子里笑了一声,把自己的手从太上手中挣出来,似笑非笑地看着戴权:
  “你既然说起,必有主意。来,说吧,我听戴相的安排!”
  黛玉和探春在后头,对视了一眼,抿嘴悄笑。
  在太后娘娘跟前耍心眼儿,那可不正是班门弄斧?
  戴权却多年练就的了脸皮厚,竟然面不改色地再度弯腰,恭声道:
  “您又调侃老奴。
  “老奴不过是想着,如今太后疼女儿。义敏县主又是江宁的祖籍,不如就请太后……”
  “嗯,我也正要跟太上说。”太后打断他,自己转向太上,“前儿我就跟两个丫头吹过牛了,说金陵的饮食不输苏州。既然来了,必要带她们去见识见识才好。
  “你查看堤防是公务,我还紧紧跟着不像话。
  “不如我就带着她两个去江宁吧。织造衙门的那个小园子就不错,我们就住那里。”
  太上满意地点头:“好!好好好!”
  太后哼了一声,用了低低的、只有太上能听见的声音说道:
  “好歹也当太后了,你就看得我那么不会顾全大局的?”
  太上含笑不语,只是悄悄地又拉住她的手。
  黛玉在众人身后,轻轻地松了口气。
  好在不用她再花心思争取去江宁的机会了。
  由船而车,众人直奔江宁。
  应天府和江宁县都接到了通知,忙忙接到了县界之外。
  太后一眼看见应天府,忽然一皱眉,回头问黛玉:“你那个什么鬼西席,起复后是不是就在应天府?”
  黛玉诧异地看她:“您是怎么知道的?”
  “海船上没什么事儿,小孟跟我闲聊念叨的。”
  太后解释了一句,转向有些胆寒的应天府时便换了表情,冷冷地说道,
  “行了,我去江宁,你好生跟着太上办差,不用你伺候我!”
  应天府唯唯退下。
  太上意外地看了太后一眼,失笑道:“你怎么还迁怒现任呢?他与那贾某又没有关系。”
  太后气哼哼的:“我听见应天就不高兴!”
  马上看向旁边另一个毕恭毕敬低头安静站着的人:“你是江宁县?”
  “是,臣江宁代知县曹谕,今科进士,刚上任半月有余。”
  年轻人虽然低着头,但是声音清朗好听。太后一听就高了兴,笑道:“听口音,你是京城人?”
  “是。家兄吏部曹讽。”提到长兄,曹谕的声音温和了一瞬。
  太后的眉梢挑起,忽然又皱了眉,想了半天,回头问探春:“咱们是不是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探春上前半步,悄声道:“那个跟着北王欺负昭庆姐姐的官儿,被抓了就攀咬人的,说此人才是北王心腹。”
  太上也听见了这一句,眉心一皱,目光微冷,看向戴权:“他之前在哪里,因何功绩转任江宁?”
  竟然连本人都不再问了。
  戴权笑了笑,上前一步道:“曹谕,字匡如,今科二甲末名。
  “原任丹阳县尉。因博闻强识,本次水患屡立奇功。
  “北王原想请封扬州府通判,奏疏都写好了。是他自己说,再有功绩,也不能违了规矩越级提升。
  “恰巧江宁县过失免职,这才提了他来代任。”
  太上听了这话,仍旧冷冰冰的看着曹谕的头顶,厉声问道:“都来了半个多月了,江宁事务可理顺了?”
  曹谕低头:“档案卷宗都看完了,吏员熟悉了一半。尚算不得完全理顺。”
  众人登时都吃了一惊!
  半个多月,档案卷宗,都,看完,了?!
  第278章
  “哦?那你就说说,江宁好在哪里,差在何处?”
  太上的眼神已经温和了一些,说话也不再严厉,而是含了一丝考较之意。
  曹谕低着头,道:“江宁富庶,又是朝廷重臣故里,历年的钱粮赋税从未犯过难。..
  “唯一令人不解的,乃是县内有许多悬案。
  “臣因此想将二十年内的所有案子都再过一遍,看看到底症结出在何处。”
  戴权听得眨了眨眼,看向他的目光瞬间变得怪异。
  冯紫英在后头听见那人说话,忍不住从整齐的队伍里斜了半个身子出来,看向最前头。
  半天发现看不见那人的脸,下意识地往前走了半步,踮起了脚尖,伸长了脖子。
  谁知一下便撞在了站在自己前面的人的身上。
  那人正是他的父亲:冯唐。
  冯唐霍地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牙缝里挤出来低低的半句话:
  “……规矩点!”
  谁知太上便听见了,也一回头,恰好看见了冯紫英没来得及收回的诧异表情,不由得便是一笑。
  招手叫他:“你跑那么远做什么?快快,过来!”
  冯紫英只得陪笑着先向父亲点了个头,然后小心地走过去,站在了太上的另一侧。
  “你刚在看什么?”太上含笑问他。
  冯紫英恭敬答话:“臣头一回听说要看二十年卷宗的,想必此人读书极快、过目不忘,所以好奇,想看看真人。”
  太上呵呵地笑,漫声对曹谕道:“曹某,抬头。”又向冯紫英笑道,“看吧!”
  曹谕抬起头来。
  冯紫英一眼看过去,大吃一惊,忙自己揉揉眼,凑过去对着脸使劲儿看。
  曹谕实在受不住,翻了个白眼。
  冯紫英嘿地一声笑了出来:“我就说听着耳熟!”
  站了回去,笑着向太上解释:“我们在京里有一帮惹是生非的小兄弟,四王八公家的居多。
  “后来对上了一群人,他们打架打不过我们,我们骂战骂不过他们。
  “这曹匡如就是对面人里头我们最不愿意碰上的。
  “他记性太好了!
  “我们认识十年八年前的细节,哪里正史野史提过的掌故,甚至乡野民间怎么吃怎么用的那些器物,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我们那时候常被他用我们自己顺口胡诌的故事骂得脸上生疼!”
  说着说着,想起了那时候的年少意气的畅快,忍不住笑着便回头:
  “姓曹的,你也有今天!出来当官儿了,不自由了吧!?”
  太上失笑:“你们认得?”
  曹谕恭敬低头:“是。大约,认识了十来年了。
  “只是这几年家兄教导,所以在家里温书备考,不太出门了。
  “跟冯兄,大约有三四年没见了。”
  从少年到青年,三四年间的变化,的确会比较大。尤其是声音。
  所以冯紫英有疑问想确认,是正常的事。
  太上捻须笑了笑:“既是紫英的朋友,那太后又你随侍,朕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