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姑念你们出于一片孝心,太后也难得能有这样畅意的行程,所以从轻发落。”
冯紫英只觉得格外伤脑筋,但还是抽出了刀鞘,声音百般别扭:
“都伸出双手来。”
黛玉和探春莫名其妙,彼此对视一眼,乖乖地把双手都伸了出来,捧在冯紫英面前。
冯紫英咬咬牙、狠狠心,照着太上“必须给朕抽肿了”的谕令,举起刀鞘,“啪啪啪啪”就是四下子!
黛玉和探春才要惊叫痛呼,当着这么多人,又不得不忍住,一个比一个狠地咬住了下唇!
她二人还没怎样,太后一看,顿时急了:“冯紫英!你找死么!?”
大步过去,一手一个拉起来,捉了四只手摊在自己眼前看,只见不过数息而已,每个掌心都是厚厚一条红痕,肿起来老高!
太后登时暴跳,指着冯紫英便喊:“楚刈,给我揍他!”
冯紫英苦笑拱手:“太后娘娘,若无太上旨意,便给小臣个天做胆,小臣也不敢动这两位一根汗毛啊!
“还请您明鉴!”
探春便用两根手指拽了拽太后的衣襟,甜甜地笑了笑:“母后别生气。
“咱们出门那天,我跟昭庆姐姐就已经做好了要抄经禁足跪祠堂的准备了。
“如今只是打了个手板,比那些可轻省多了。”
黛玉也一边疼得吹自己的手心,一边细声细气地帮腔:“就是说呢。
“我偷偷溜出来跑了这么一大圈儿,回去京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罚我。
“如今太上都已经打了我的手板了。这再回去,他们肯定谁都舍不得再怎么着我了!
“太后莫生气,没事的,有孟姑姑呢。这么点儿小伤,过两天就好了。”
太后恶狠狠地盯着冯紫英,半晌才道:“今儿有太上的旨意,你身不由己,我放过你!
“等回了京,我必要给你找个天上地下最厉害的媳妇!
“把你管头管脚,让你连出去喝顿花酒的时间都没有!”
后头十个跟着的禁军里,就有一个,忍不住嗤地一声笑了出来。
接着黛玉也笑。
孟姑姑忙凑着趣儿也笑起来。
太后气呼呼挨个儿瞪过去,没辙了,一拽紫鹃:“咱们走!不理这些没心没肺的!”
紫鹃抿嘴笑着,轻声道:“您刚在海上坐了三天船。在陆地上走路,只怕一开始容易深一脚浅一脚地不适应。奴婢扶着您,咱们走慢些。”
被她这样轻声细语一说,太后才不情愿地嗯了一声。
冯紫英连忙在前头引路,又使眼色让禁卫们去帮忙照看一眼行李。
一时众人到了海盐县城。
太后和黛玉等人先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收拾已毕,又吃了些内陆上才有的粥水。
太后在海上时吹海风吹得痛快,可一上了岸,便觉得头重鼻塞,浑身滚烫,竟是有些风寒的样子。
孟姑姑忙给看了脉,煎了药,又亲自伺候着她老人家睡下发汗。
黛玉和探春亲眼看着太后睡熟了,又退了热,这才放了心。出来又见着冯紫英候在门口,郑重屈膝谢了他奔波。
眼看着冯紫英的一双眼睛都落在探春身上,黛玉心中微动,便对探春道:
“好容易上岸,我得赶紧给芸哥儿他们写信,让他们出发回京。
“我们这一路上的遭遇,你跟冯大爷学学。我先回房了。”
探春本来有些不好意思,但见黛玉说得这样严肃认真,只得放她离开,自己只带着雪鸦,跟冯紫英说话。
到了下晌,黛玉一封厚厚的信写好了,又托冯紫英走驿站去寄:
“里头有先父的遗物该怎么安排回京的细事,怕丢。”
冯紫英欣然应诺。
不过一天一夜,信到苏州府。
贾芸等前一天已经出发了。
林镜拿着信,却见那信皮上写的是:林镜亲启。
不由奇怪,打开看了,里头却还套着一封信:请交韦知府!
当天晚些时候,韦骏诧异地拿到信件,展开了看完,眉心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假倭寇?!”
第275章
转过天来,打听得太后娘娘退了热、还有精神张罗着再吃两顿海鲜。冯紫英挠挠头,只得来找黛玉和探春商量:
“太上悬着心呢。咱们若是能早些走,就尽量不在这里多留。”
小姐儿两个对视一眼,意味深长地异口同声:“这个我们可说了不算。”
冯紫英一听这话,就明白这完全就是两姐妹也不想回去,跟太后一拍即合,才有了后头的胡闹。
而且,在她二人面前,就自己这点子心机口齿,都不够看的。
所以,真诚才是最容易打动她二人的。
冯紫英耷拉着脑袋,哼哼唧唧:“太上身边现在只有我父亲和戴相。
“戴相和了一辈子稀泥,看到多少不妥也不会说。
“我父亲就更甭提,最胆小怕事的。
“两江总督巴不得天下太平。
“我若不赶紧回去,怕是江南有再多的龌龊事,也没人去‘凑巧’掀那个盖子。”
黛玉一听,先笑了出来:“哎哟!这江南若不仰赖你冯大爷,看来有多少委屈也要自己吞了。”
探春不做声,但看着他的目光明显表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
冯紫英又纠结半天,才小声说了一句:“可我想回去看热闹啊……”
黛玉嗤地一声笑。
探春看了黛玉一眼。
黛玉再也忍不住笑,道:“你看我干嘛?他想不明白你就告诉他就是了。
“这人不开窍,你干等着他就能开窍了?
“下重手凿几回,凿开了就好;若还是凿不开,你也就死心了不是?”
冯紫英心中若有所动,但努力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明白,便可怜巴巴地看着探春。
探春脸上微热,但看看他的眼神,终究不忍,便轻声耐心地讲解:
“当年太上征战,江南出人出钱,十分尽心。你也知道太上的性情,他对江南籍的人到现在还是下意识地宽柔相待。
“只金陵便有一个四姓,那金陵之外呢?又有多少四姓?
“北王来治水,第一句话打动陛下的,你也该听说过了,便是他与四姓相熟,来做事时有帮手。
“所以,只要江南有事,那盘根错节的,比京城只会更复杂,绝不会容易半分。
“戴相和令尊都经历过无数风雨,哪些风雨会湿了鞋帽,哪些风雨会化了枪刀,他们自是一清二楚。
“然而你不清楚。这一路上,我听冯将军吩咐过你许多次,让你低调谨慎。可你似乎从未听进去过。”
听到这里,冯紫英忍不住撇了撇嘴。
探春立马停住不再往下说。
冯紫英知道她多心敏感,自己这一个小动作只怕便惹了她多思多想。也顾不得黛玉就在旁边,忙举手赔不是,请探春接着往下说。
探春这才不情愿地继续说道:
“这次太后有事,按说,最合适来迎接太后的人,并不是你,而应该是冯将军。
“一来,太后能训斥你,却不好驳冯将军的面子;二来,驻军若不服调遣,冯将军也比你更镇得住场面;
“第三,这一路北上,未必太平。若遇大事,咱们几个都是年轻晚辈,难道让太后亲自出面不成?
“可即便如此,太上依旧派了你。这只能是一个理由:
“冯将军怕你搅进不该搅合的风雨里,所以要早早地把你打发走。”
冯紫英听明白了她的意思,沉默下去。
半晌,才指着自己的脸,极为诚挚地问探春:“请问县主,我是不是,大多数时候,都太自以为是了?”
探春犹豫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但又忙替他圆场:
“只是我听太后说过,你年纪尚小,家里又平顺,心高气傲、单纯激烈些,也是应该的。
“太后娘娘那时还顺便教训我,不让我天天这么暮气沉沉的呢。”
冯紫英双手连摆:“你这个才不叫暮气沉沉,你只是聪慧罢了。
“想来还是我父亲教训我的极是:目光太过短浅,格局忒小了。”
接着又问,“既是如此,那我们是慢慢行去,顺其自然呢?还是索性等太后娘娘病体痊愈,便依着太上的吩咐直接回京?”
探春便看黛玉。
黛玉失笑:“看我做什么?”
“林姐姐!”探春满心无奈,说话的声音便带上了三分娇意。
冯紫英在旁听着,只觉得骨头都酥了半边!
探春话一出口,自己也觉得不对,忙往黛玉身边躲了两步,低着头拉住了她的袖子。
见探春一瞬间娇羞成这个样子,黛玉心知不能再玩笑下去,遂正色看向冯紫英:
“冯大爷,其实我姐妹之前并不曾诳你。这件事,实在不是我们能置喙的。”
又仔细告诉了他太后跟韦骏见面时的对话,道,“江南这些事,已让太后娘娘极为不满。
冯紫英只觉得格外伤脑筋,但还是抽出了刀鞘,声音百般别扭:
“都伸出双手来。”
黛玉和探春莫名其妙,彼此对视一眼,乖乖地把双手都伸了出来,捧在冯紫英面前。
冯紫英咬咬牙、狠狠心,照着太上“必须给朕抽肿了”的谕令,举起刀鞘,“啪啪啪啪”就是四下子!
黛玉和探春才要惊叫痛呼,当着这么多人,又不得不忍住,一个比一个狠地咬住了下唇!
她二人还没怎样,太后一看,顿时急了:“冯紫英!你找死么!?”
大步过去,一手一个拉起来,捉了四只手摊在自己眼前看,只见不过数息而已,每个掌心都是厚厚一条红痕,肿起来老高!
太后登时暴跳,指着冯紫英便喊:“楚刈,给我揍他!”
冯紫英苦笑拱手:“太后娘娘,若无太上旨意,便给小臣个天做胆,小臣也不敢动这两位一根汗毛啊!
“还请您明鉴!”
探春便用两根手指拽了拽太后的衣襟,甜甜地笑了笑:“母后别生气。
“咱们出门那天,我跟昭庆姐姐就已经做好了要抄经禁足跪祠堂的准备了。
“如今只是打了个手板,比那些可轻省多了。”
黛玉也一边疼得吹自己的手心,一边细声细气地帮腔:“就是说呢。
“我偷偷溜出来跑了这么一大圈儿,回去京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罚我。
“如今太上都已经打了我的手板了。这再回去,他们肯定谁都舍不得再怎么着我了!
“太后莫生气,没事的,有孟姑姑呢。这么点儿小伤,过两天就好了。”
太后恶狠狠地盯着冯紫英,半晌才道:“今儿有太上的旨意,你身不由己,我放过你!
“等回了京,我必要给你找个天上地下最厉害的媳妇!
“把你管头管脚,让你连出去喝顿花酒的时间都没有!”
后头十个跟着的禁军里,就有一个,忍不住嗤地一声笑了出来。
接着黛玉也笑。
孟姑姑忙凑着趣儿也笑起来。
太后气呼呼挨个儿瞪过去,没辙了,一拽紫鹃:“咱们走!不理这些没心没肺的!”
紫鹃抿嘴笑着,轻声道:“您刚在海上坐了三天船。在陆地上走路,只怕一开始容易深一脚浅一脚地不适应。奴婢扶着您,咱们走慢些。”
被她这样轻声细语一说,太后才不情愿地嗯了一声。
冯紫英连忙在前头引路,又使眼色让禁卫们去帮忙照看一眼行李。
一时众人到了海盐县城。
太后和黛玉等人先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收拾已毕,又吃了些内陆上才有的粥水。
太后在海上时吹海风吹得痛快,可一上了岸,便觉得头重鼻塞,浑身滚烫,竟是有些风寒的样子。
孟姑姑忙给看了脉,煎了药,又亲自伺候着她老人家睡下发汗。
黛玉和探春亲眼看着太后睡熟了,又退了热,这才放了心。出来又见着冯紫英候在门口,郑重屈膝谢了他奔波。
眼看着冯紫英的一双眼睛都落在探春身上,黛玉心中微动,便对探春道:
“好容易上岸,我得赶紧给芸哥儿他们写信,让他们出发回京。
“我们这一路上的遭遇,你跟冯大爷学学。我先回房了。”
探春本来有些不好意思,但见黛玉说得这样严肃认真,只得放她离开,自己只带着雪鸦,跟冯紫英说话。
到了下晌,黛玉一封厚厚的信写好了,又托冯紫英走驿站去寄:
“里头有先父的遗物该怎么安排回京的细事,怕丢。”
冯紫英欣然应诺。
不过一天一夜,信到苏州府。
贾芸等前一天已经出发了。
林镜拿着信,却见那信皮上写的是:林镜亲启。
不由奇怪,打开看了,里头却还套着一封信:请交韦知府!
当天晚些时候,韦骏诧异地拿到信件,展开了看完,眉心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假倭寇?!”
第275章
转过天来,打听得太后娘娘退了热、还有精神张罗着再吃两顿海鲜。冯紫英挠挠头,只得来找黛玉和探春商量:
“太上悬着心呢。咱们若是能早些走,就尽量不在这里多留。”
小姐儿两个对视一眼,意味深长地异口同声:“这个我们可说了不算。”
冯紫英一听这话,就明白这完全就是两姐妹也不想回去,跟太后一拍即合,才有了后头的胡闹。
而且,在她二人面前,就自己这点子心机口齿,都不够看的。
所以,真诚才是最容易打动她二人的。
冯紫英耷拉着脑袋,哼哼唧唧:“太上身边现在只有我父亲和戴相。
“戴相和了一辈子稀泥,看到多少不妥也不会说。
“我父亲就更甭提,最胆小怕事的。
“两江总督巴不得天下太平。
“我若不赶紧回去,怕是江南有再多的龌龊事,也没人去‘凑巧’掀那个盖子。”
黛玉一听,先笑了出来:“哎哟!这江南若不仰赖你冯大爷,看来有多少委屈也要自己吞了。”
探春不做声,但看着他的目光明显表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
冯紫英又纠结半天,才小声说了一句:“可我想回去看热闹啊……”
黛玉嗤地一声笑。
探春看了黛玉一眼。
黛玉再也忍不住笑,道:“你看我干嘛?他想不明白你就告诉他就是了。
“这人不开窍,你干等着他就能开窍了?
“下重手凿几回,凿开了就好;若还是凿不开,你也就死心了不是?”
冯紫英心中若有所动,但努力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明白,便可怜巴巴地看着探春。
探春脸上微热,但看看他的眼神,终究不忍,便轻声耐心地讲解:
“当年太上征战,江南出人出钱,十分尽心。你也知道太上的性情,他对江南籍的人到现在还是下意识地宽柔相待。
“只金陵便有一个四姓,那金陵之外呢?又有多少四姓?
“北王来治水,第一句话打动陛下的,你也该听说过了,便是他与四姓相熟,来做事时有帮手。
“所以,只要江南有事,那盘根错节的,比京城只会更复杂,绝不会容易半分。
“戴相和令尊都经历过无数风雨,哪些风雨会湿了鞋帽,哪些风雨会化了枪刀,他们自是一清二楚。
“然而你不清楚。这一路上,我听冯将军吩咐过你许多次,让你低调谨慎。可你似乎从未听进去过。”
听到这里,冯紫英忍不住撇了撇嘴。
探春立马停住不再往下说。
冯紫英知道她多心敏感,自己这一个小动作只怕便惹了她多思多想。也顾不得黛玉就在旁边,忙举手赔不是,请探春接着往下说。
探春这才不情愿地继续说道:
“这次太后有事,按说,最合适来迎接太后的人,并不是你,而应该是冯将军。
“一来,太后能训斥你,却不好驳冯将军的面子;二来,驻军若不服调遣,冯将军也比你更镇得住场面;
“第三,这一路北上,未必太平。若遇大事,咱们几个都是年轻晚辈,难道让太后亲自出面不成?
“可即便如此,太上依旧派了你。这只能是一个理由:
“冯将军怕你搅进不该搅合的风雨里,所以要早早地把你打发走。”
冯紫英听明白了她的意思,沉默下去。
半晌,才指着自己的脸,极为诚挚地问探春:“请问县主,我是不是,大多数时候,都太自以为是了?”
探春犹豫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但又忙替他圆场:
“只是我听太后说过,你年纪尚小,家里又平顺,心高气傲、单纯激烈些,也是应该的。
“太后娘娘那时还顺便教训我,不让我天天这么暮气沉沉的呢。”
冯紫英双手连摆:“你这个才不叫暮气沉沉,你只是聪慧罢了。
“想来还是我父亲教训我的极是:目光太过短浅,格局忒小了。”
接着又问,“既是如此,那我们是慢慢行去,顺其自然呢?还是索性等太后娘娘病体痊愈,便依着太上的吩咐直接回京?”
探春便看黛玉。
黛玉失笑:“看我做什么?”
“林姐姐!”探春满心无奈,说话的声音便带上了三分娇意。
冯紫英在旁听着,只觉得骨头都酥了半边!
探春话一出口,自己也觉得不对,忙往黛玉身边躲了两步,低着头拉住了她的袖子。
见探春一瞬间娇羞成这个样子,黛玉心知不能再玩笑下去,遂正色看向冯紫英:
“冯大爷,其实我姐妹之前并不曾诳你。这件事,实在不是我们能置喙的。”
又仔细告诉了他太后跟韦骏见面时的对话,道,“江南这些事,已让太后娘娘极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