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这种事,真的有么?我怎么有些不信呢?”
  第273章
  船家苦笑:“姑娘,您得信啊!”
  手往后头船上比了比,“您看那船,看衣着、听说话,都是咱们自己人。
  “甚至那船夫我都认得。一起跑船的嘛,都是乡里乡亲的,时间长了,谁不知道谁呢?
  “可是我刚才还是担心害怕。又是为了什么?
  “就是这坐船的人,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跟那起子假倭寇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比真倭寇更狠,一定要杀人灭口!省得被劫的回去,嚷破了他们其实是自己人。”
  黛玉听了,不由叹气:“真个的,还不如碰上真倭寇呢。”
  船家也跟着叹:“谁说不是呢!”
  黛玉趁机又问:“你刚才说这片海面上不安生,最近几年又有贼寇出没了?你们没报官么?”
  “怎么会不报?”船家苦笑,“只是这股盗匪聪明,一时在松江府这边,一时在嘉兴府这边。
  “不仅跨了府,还跨了省。虽说两江总督统管这两处的军队。
  “可是抵不住人家地方父母官要考绩,什么都不肯上报,便全压了下来。
  “好在只零零星星的出来过几趟。M..
  “这小一年了,都没听见过谁家又遭了劫的。我们虽则也加着小心,其实路上已经大体平安了。”
  黛玉默默点头,过了一时,忽然想起来一样,问道:“我听我叔伯说起过一股子盗匪,姓俞的,只是后来洗手不干了。你知道么?”
  “哦,姑娘说的是宁波俞家。”船家立即点头,“知道啊!他家早先的确是海匪出身。后来招安了。
  “听说他家搬去北边住了。我们常说,背井离乡的,怕是蚶子都吃不到一颗活的!
  “不过他家世代都是海匪,当年半个宁波都是他家的,有钱的要命!人家到哪里都能活得很好就是。”
  黛玉嗤笑一声,神神秘秘地歪头过去,低声道:“六年前苏州府有个三家灭门案,你知道不?”
  船家一愣:“听说过一点……”
  “浒墅关的那家,就姓俞。”黛玉说完,深深地看着船家的表情。
  只见那船家从发愣到不解,半晌才茫然地问道:
  “可是这几年偶尔还来干一票的,不也是俞家的人么?”
  黛玉吃惊道:“你怎么知道?”
  “他们报字号的呀!”船家干脆地说道,“报了字号,识趣的便把细软和金贵的货都交了,他们便不伤人。”
  顿一顿,又唠叨,“我说呢,头一回我这船上的人碰见俞家海匪,满脸跟见了鬼一样。
  “估摸着,跟姑娘一样,把这个俞家,当成了那个俞家了。”
  黛玉哦了一声,双手托腮,就好似只是为了不甘心辩驳一般,又道:
  “你怎么知道那些不是冒充?万一是明知道俞家死绝了,不会有人来拆穿,所以才肆意冒名呢?”
  船家连连摇头:“我亲眼见过俞家的旗!还有他们家俞老四那柄闻名近海的鱼叉!”
  黛玉鼓着嘴:“那好吧,算你赢了。”
  船家好笑起来,想一想,又转了个话头,道:“我们近海除了俞家,还有不少海匪。
  “那回招安,听说是如今的掌政皇叔愉亲王亲自来的,远近大小十几个船帮,都上了岸呢。”
  愉亲王?!
  黛玉心里狠狠一跳,皱了皱眉:“掌政皇叔?”
  “对啊!太上皇一辈子英明神武,因嫌当今皇帝性子绵软,所以让皇叔愉亲王先替皇上料理朝政。
  “你看前儿江上起大水,淹了好多堤坝。还是皇叔派了北王来,才治好了水。
  “听说,北王年纪太轻,太上皇不放心,亲自来看了,才发现皇叔独具慧眼。北王的差事做得实在不错。
  “只是这北王啊,就吃亏一件,就是太年轻,女色上把持不住。
  “那个皇上新封的什么昭庆郡主,红颜祸水的。害得北王鬼迷心窍,非要娶她做侧妃。
  “太上顾忌皇上的面子,把北王好好地打了一顿。
  “如今北王来治水,她又巴巴地跑来勾搭,北王便追去了苏州。啧啧啧!”
  孟姑姑听到这里,已经气得额上青筋都暴起来,跳起来就要破口大骂!
  黛玉忙一把拉住她,笑着又问那船家:“当年的江南盐政,有一任,姓林的。你知道么?”
  “知道!”这船家耳听八方,竟什么都知道,“林老爷是个清官。可惜太过清正,不会当官。
  “我们江南最有钱的,除了这些海匪,那就要属盐商了。
  “这位林老爷是半点面子都不给盐商,倒对咱们小民们极好。
  “他老人家在的那几年,我们可是吃了不少又便宜又好的盐呢!”
  孟姑姑立即插嘴道:“那你知不知道,昭庆郡主正是林老爷的独生女儿?
  “她的品衔,乃是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亲口赐封的。跟皇上一点儿管系都没有。
  “这次派北王来江南治水的,也是陛下旨意,与愉亲王无关!
  “至于昭庆郡主回姑苏,那是因为林老爷过世三年了,她回来祭祖!跟北王什么相干?!
  “你这都是听谁胡说八道的这些混账话!?”
  黛玉无奈扶额:“姑姑,他们南边儿人,哪里知道这些京中的事情?
  “您别生气。回头也别跟老太太说。看她再发脾气,都在这船上,您可没地儿躲。”
  船家越听越觉得不对,偷眼看看林黛玉,小心地问:“姑娘,您别就是昭庆郡主罢?”
  “昭庆郡主会带着这么七八个人,坐你的船?早就排开仪仗去坐官船了。”
  黛玉呵呵地掩着嘴笑,再打一句圆场,“我们跟她家有些亲戚,所以我姑姑听不得谣言。”
  跟盐课林老爷家有亲戚?!
  那自己刚才诋毁昭庆郡主的话,岂不是要被问罪了?!
  船家吓得噗通跪倒,哭出了声,一边猛磕头,一边告饶:“我再不传这些流言了!
  “小人罪该万死!可我还有八十岁老母在堂……”
  “行行行!得了吧!上船前我瞧见你爹娘了,最多不超过六十岁!”
  孟姑姑哼了一声,“朝廷大事,别胡说八道!你也说了,太上皇正在江南微服私访。
  “你说这话要让他老人家听见,你这人头指定不保!”
  第274章
  黛玉见这船家吓得浑身抖若筛糠,到底没法子,叫了晴雯出来,跟他聊了一会儿,终于好了。
  晚饭时,太后就惊喜地发现格外丰盛,海鱼、虾蟹、青菜、腌腊,甚至还有一种他们自己泡的桂圆酒,甜丝丝的极好喝。
  其实,从松江府她们上船的金山港,到嘉兴府的海盐港,海路上并不算远。
  太后极珍惜这次坐海船的机会,黛玉便让这船家开慢些,一路上竟用了三天才到。
  待到一行人大包小包地上岸,忽然冯紫英胡子拉碴地冒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队十个人的禁军,加上五百人的军队!
  一见最先跳下来的倪二等几个保镖,然后是楚刈,接着的紫鹃扶着太后、晴雯扶着黛玉、雪鸦扶着探春、雪雁扶着孟姑姑,最后押后的是贾瑾贾蔚督促着若干挑夫挑着行李。。
  冯紫英长长地吐了口气出去,只觉得一瞬间的眼前发黑、膝盖发软,定一定神,疾步上前,沙地里便跪了下去:
  “臣冯紫英,参见太后娘娘!昭庆郡主!义敏县主!
  “太上命臣率浙江驻军在此等候太后娘娘,护送娘娘北上回京!”
  所以,这一趟偷溜玩耍的下场,就是连扬州都不许停了,直接把三个人打包送回京城!
  黛玉和探春悄悄对视,各自做个鬼脸,然后安静地乖顺在太后娘娘背后站好,一动不动。
  而海船上收到大笔打赏、正在美滋滋的船家,待听到这一连串的头衔,加上岸边那整整齐齐、顶盔掼甲的兵丁,再一回思自己的话,直接翻了个白眼晕了过去!
  太后娘娘却十分稳得住,听完这话,看了看冯紫英,忽然一皱眉:“你跑了来,除了你父亲,太上身边还有谁?”
  “金陵贾氏,宁公一支贾珍的遗孀尤氏,听说太上微服南巡,生怕带的人手不足,即刻将自家当年老国公的亲卫子弟们送了三十人过去。
  “其中领头儿的太上竟然还认得。再加上两江总督带着卫队亲自陪同。请太后放心,太上的安全无虞。”
  太后嗯了一声,似是这才放心下来,随手指指后头:“既然你在这里,那这些该怎么安排就交给你了。”
  冯紫英低头答应一声,却不挪开,接着又道:“太上口谕,请昭庆郡主、义敏县主近前跪听。”
  所以,两个人还是逃不过去。
  黛玉和探春只得走过来,在冯紫英面前盈盈跪倒:“昭庆/义敏在。”
  “你二人胆大包天,实在淘气,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