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陛下已经给诸位、给勋贵们、给宗室们、给三法司,都留了面子了。
  “所以诸位,若是还念着别宫养病的太上,还请不要再逼迫君父——
  “毕竟,前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不是不能恢复起来的。”
  陈铎说完最后这一句,礼貌地冲着众人还拱手欠了欠身,然后才退在一旁,扶住了腰间佩刀的刀把。
  御史台诸人的目光落在那柄刀上,各自倒吸一口凉气,赶紧转身称颂皇帝仁慈大度、宽容厚道,然后灰溜溜地都跑了。
  庆海有些莫名,小声低头问崇昭帝:“这御史台诸位的风向,转得可够快的。
  “难道就一个锦衣卫东西厂,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
  崇昭帝呵呵一声,看向陈铎。
  陈铎面上不显,可右手却正在温柔爱惜地抚摸着那柄刀的刀鞘。
  “你瞧见他那把刀了没有?
  “那是早年间太上刚登基时,也有许多人经常仗着军功大放厥词。
  “太上便赐给殿前侍卫统领这把刀,言明:遇有不敬君父、冒犯龙威的,可以先斩后奏。”
  崇昭帝莞尔一笑,“后来太上越来越宽容,这把刀便被悄悄收了起来。
  “也不知道老夏是从哪儿想起了这回事,从库里把刀翻出来让陈铎挂出来了!”
  第371章 公主苦心
  王熙凤的话还是传到了崇昭帝的耳朵里。
  崇昭帝虽然也心动这个提议,却头疼于自己的人手不足,大概率是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便送了那几个不要脸的性命去。
  想来想去,崇昭帝宣布晚上要去饮羽殿吃饭。
  王熙凤狠狠地大口喝茶,第一件事便是把翟县主、和恪与林黛玉一起送去了永宁公主府。
  甚至还让随行的春草去见永宁长公主,传自己的话:“外头不太平,除了公主府,便是回宫。
  “请公主替贵妃娘娘看好了这三位娇客。”
  永宁失笑,答应下来,又调侃一句:“你们贵妃娘娘也太小心了!”
  春草不语,恭敬退下。
  但是翟昭安顿好了和恪与林黛玉,便独自走来,把宫里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永宁,又叹道:
  “早就知道陛下登基后,宫里怕是有一阵子不太平。却万万没想到会这样不太平。
  “第一剑就冲着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去了!”
  永宁虽然上回生产后身子一直不大好,所以不太出门,但是脑子仍旧一等一地转得快。
  当下便沉了脸,低声道:“我说梅家三房的太太怎么还在孕中,便急病死了,太医那边却没有传出来‘一尸两命’的说法。
  “看来,这梅家就是不清白!
  “她家老太太进宫,这就是打算要不然弄掉容妃这一胎,让贵妃娘娘背黑锅;
  “要不然把贵妃娘娘调开,让人好顺利地刺杀皇后!
  “谁也没料到贵妃这样干脆利落,毫不犹豫地处置了梅老太太,就把清辉阁托付给了段嬷嬷;
  “紧接着便立即返了回去,不仅救了皇后娘娘的性命,还镇住了场面!”
  说着,由不得轻轻叹息一声。
  翟昭听她叹息便看她,见她刚要张嘴,立即上手捂住她的嘴:“我知道你在可惜什么,别说出来!”
  永宁长公主失笑:“说说而已,怕什么?”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想说的这个话,万一传进皇后的耳朵里,贵妃娘娘的日子可就好过不了了。”
  翟昭回头静静地看着和恪和林黛玉住的院子的方向,过了一时,才回头问道:
  “你那次子,松了口肯入宫伴读了么?”
  永宁长公主迟疑片刻,摇摇头:“他倒是松口了,可是驸马说,不是时候,让再等等。”
  翟昭有些不赞同,但想了想,也点头道:“也对。
  “如今宫里不安全,这回是皇后和贵妃,她们折戟了。
  “难保下回不会朝着端王跟和恪这样并无自保能力的孩子们去。
  “你家二哥儿又是个调皮坐不住的,万一祸事从他身上起,到时候你说都说不清。”
  永宁长公主嗯了一声,但自己也知道这个借口不大站得住脚,肩膀也塌了下来。
  翟昭伸手拍拍她肩头:“怎么了?”
  “虽然,我偶尔也有在母后跟前替皇兄说话,但那都只是小动唇舌而已。
  “其实一直都是兄长在偏宠我。驸马的官位,孩子们的前程,我们兄妹之间的走动,哪一样我都没求过他,都是他主动替我想着……
  “陶哥儿现在身边最缺一个年纪相近、血缘相亲、能够托付信任的伴读……
  “我儿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我如今,却舍不得让我儿子去冒险,在这种时候,丁点儿也不肯帮皇兄……”
  永宁长公主满面愧疚。
  翟昭无言地拍拍她,低声道:“你是当娘的,自然以自己孩子的安危为第一。
  “不过,宫里的情形,倒也没有那么凶险。
  “端王身边既有皇上最欣赏的长赢公公,还有太上皇赐的贴身护卫,还有皇上特意拨了四个内侍过去,两个会武的两个不会武的。
  “听说前儿还要选了如今的京营节度使、神武将军冯唐的独子冯紫英去给端王伴读——”
  永宁长公主的眼睛一亮:“冯紫英么?”
  “是,怎么了?你认识?”翟昭好奇地看她。
  永宁长公主笑了起来:“我们二郎跟他也好。他可是京城这几家勋贵宗室里最让人头疼的小魔王之一!
  “果然有他在身边,陶哥儿倒不愁没人管没人玩了!”
  说到这里,心中微动,忙让人备笔墨,“我这就跟皇兄说,让二郎进宫陪伴陶哥儿罢!”
  翟昭也笑,却不阻止她,起身告辞:“那你慢慢写,我回去先歇会儿。晚上咱们再一起饮酒、下棋!”
  到了黄昏,酉时,就在崇昭帝去往饮羽殿蹭晚饭的途中,信送到了他手里。
  崇昭帝一看便笑了,信就捏在手里,迈步长驱直入,进了饮羽殿里间,拉起装模作样要跪下行礼的王熙凤,二人一起看那信。
  “永宁倒是坦荡,直言她听说了宫里的事情也吓破了胆,保证这之后直到她们仨回宫,都绝不让她们有任何机会能出公主府。
  “只是,她怎么想起来现在把她儿子送进宫了?”崇昭帝皱了皱眉:“这不是添乱么?”
  王熙凤接过信去,低头仔细看了一会儿,才轻声叹道:
  “最近常常听见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
  “公主也是疼这小二郎了。”
  崇昭帝愣了愣:“嗯?”
  “这一场大乱,虽然陛下快刀斩乱麻查清结案,甚至贬斥重臣、驱逐出京……
  “但外头的人还是会不由自主把皇宫描述成一个可怕的地方,进门就有可能没命的地方……
  “公主这时候把她心爱的儿子送进来给端王做伴读,这就是要破除谣言,替儿子讨一个辟邪镇宅的命格名声。
  “如今是咱们最艰难的时候——和恪和翟县主、林姐儿,都需要安全的地方,后宫恰巧不是。
  “陶哥儿上学读书、玩耍游戏,虽然被林少傅教得都很好,却更加需要同龄人的交流肯定,后宫恰巧没有。
  “现如今,公主不仅收留了和恪和翟县主,还把儿子送到端王身边——
  “陛下,真的,没有哪位公主,还能比您这位妹妹,能够更顾全大局、体贴圣意的!”
  王熙凤到底还是把那句“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憋了回去。
  当着崇昭帝的面儿,嚼舌头说人家妹妹是想替她自己的儿子的未来铺路,这种事儿,王熙凤觉得自己虽然擅长,但还是少干吧!
  第372章 潘家府邸
  永宁长公主名叫沈谙,小字阿通。名、字俱是她三岁时,太上亲手给起了,然后送到老祖母先孝显太后膝下,承欢六载。
  永宁长公主九岁才回到生母身边,那时的墨氏已是福妃,偏心小儿子的架势也显露无疑。
  好在永宁有一位对妹妹一直呵护备至的长兄。
  当时的承王对这个妹妹极好,且二人只在宫里艰难度日了一年多,墨氏嫌殿里挤得慌,便催着升平帝给长子娶了媳妇、出宫开府单过去了。
  而永宁公主也顺势便时不时到宫外长兄府上去住一住。
  她虽年幼却聪慧,从不曾跟当时的承王妃嫂子抢哥哥,所以就连莫氏也跟她十分处得来,甚至把她当了两三年的亲妹妹。
  待到永宁公主十五岁及笄,一旦探知墨氏筹谋想把她嫁给娘家侄子,立即便去了父皇跟前跪求,说要在新科三甲里自个儿挑夫婿。
  那时天下太平,四海宾服,皇室根本没有需要笼络的诸侯重臣。
  但诸皇子夺嫡正是如火如荼、京都大乱。每个皇子都想拉拢世家大族、勋贵宗室。
  所以,当永宁公主一副置身事外、天真烂漫的“只求有情郎”的状态出现时,升平帝对于女儿这种不偏不倚、毫无野心的选择极为满意,当即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