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墨氏气得把女儿叫进宫大骂,但真实理由却不敢宣诸于口,只得说她不孝,这等终身大事都不跟生母商议云云。
  永宁公主不卑不亢,表示皇后娘娘嫡母仍在,自己的婚事若是要跟生母商议,便须得与嫡母报备,那太子的态度便会成为左右自己婚事最有力的那块石头。
  所以,她越过所有人,直接去求皇帝,那就把自己、生母、兄长和弟弟,一起都从夺嫡站队里摘了出来!
  这样的情况,将会是父皇最乐于看见的,也会是保住福妃一脉三个子女的最恰当的表态:中立,旁观!
  墨氏被她怼得哑口无言。
  虽然心里清楚这是女儿获悉自己妄图拿她去给娘家镀金之后的反抗,但嘴上却只能赞同这位当朝公主的理由实乃真知灼见。
  就这样,永宁公主顺理成章筛选掉四旬以上有妻有子的状元,再过滤掉年纪轻轻风流倜傥的理国公世子,最后挑了家境殷实、江南人氏的潘家玉郎潘逊潘子媿。
  潘家世代经营田庄水产,却谨谨慎慎,将生意交给族中信得过的亲眷,合家都不敢沾一个“商”字,生怕影响了两个儿子的仕途。
  如今长子竟然成了天子的门生加女婿,尚了公主不说,竟然还能举家进京,都傍依着他去,老两口顿时大喜。
  潘家在京城合适的地段置办了房产,给小儿子娶了六部小吏之女,给女儿招了个贫贱出身的三甲同进士做赘婿。
  孙子和外孙子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大家子和和美美地住在一起,谁也不嫌弃谁。
  对于永宁公主来说,这样的婆家,唯一的一个遗憾,便是那边一开始就没打算公主能去,所以连长房的屋子都没留出来。
  新媳妇去见公婆小叔子小姑子,进门发现只能去小姑子房里更衣,永宁把驸马叫过去,呜呜呜一顿哭。
  潘逊挠着头出来,站在父母跟前,作了个揖赔了个罪,就站在堂前把牙行叫来。
  问清了左边的一座小宅子也是待售的,立即便买下来,又让立即跟自家打通修好:
  “长房得有个院子。以后孩子们也要读书聘先生,外书房得有一个。
  “男孩儿们长大了,也要自己出来,独立的小院子至少得能有四五个。”
  可是若依着潘家一院子的白衣身份(那时还没有女婿),依制,他们又不能住这样三路三进的宅院。
  还是公主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驸马才得了翰林身份,那个是够的。”
  于是,潘宅的牌匾拿下去,潘翰林的牌匾挂上去,潘家便成了一个大大的宅院。
  宅子大了,永宁公主有了闲心,过来给老两口过寿时,就叫了工部的差役们来,给他们挣个外快——修了修后园,挪了几十盆珍贵名花,还挖了个池塘,养了几十种鱼。
  后来潘家老爷子看着那些花便觉得累得慌,又专门弄了个花房,把花儿们都请进去,然后就在后园弄了一小片地,自己种菜。
  众人虽然笑话,永宁公主却不嫌弃,每次过来都能准确吃出来哪一盘是老爷子种出来的菜,赞不绝口不说,还能一口气吃下去半盘子。
  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家里人更是觉得这位公主虽然日常也高贵典雅、一旦接近便让人自惭形秽,但心地善良、纯真率性,十分招人喜欢。
  再加上小二郎潘闻三岁以后,调皮捣蛋得一如他一个堂哥一个表兄,三个人凑在一起上房揭瓦、招猫逗狗。
  时常气急了潘老爷子,便在檐下一起罚跪。潘老太太心疼,就过个一半刻,看着老爷子回房喝茶,悄悄地把三个孩子就都放了:
  “快快快,快回去你娘府上!明儿吃了早饭再回来!”
  公主知道了,也给老太太面子,装聋作哑。
  三个孩子如鱼得水,二老也心里舒坦,两边相处越发和睦自如。
  只是偶尔,潘老爷子也会发愁地私下里盘问潘逊:“大哥儿极好,日后出息就不用管了。
  “二哥儿这样胡闹可怎么办?文不成武不就,他舅舅能乐意给他官儿做么?
  “他又学不得种地经商,日后可吃什么呢?”
  潘逊心里好笑,脸上却跟着父亲一起发愁:“可说的是呢!
  “家里那两个别看也玩儿,可人家读书好。我们这个又不读书、性子又差,以后怕是媳妇都娶不着!
  “爹您也跟娘说说,以后可不能再这样惯着他们了!”
  潘老爷子郑重跟老太太谈过,老太太胆小,马上保证:“孩子的前程要紧!
  “让大郎回去问准了公主,二哥儿该怎么管教,我们管保照做,绝不能害了孩子!”
  正月之后,永宁公主便让潘闻多去翰林府住一住:“好好陪陪你祖父祖母,明儿你去给陶哥儿做伴读,未必还有空常去了。”
  可是太子旋即登基,宫里风波不断,伴读之事再未提起。
  然而就在宫中出了那样凶险的案子之时,公主提出,要让潘闻收拾收拾,三五天便入宫去给大皇子伴读。
  潘家上下,都慌了起来。
  第373章 深明大义
  潘家老太太最直接,抱着潘闻便开始哭:“不能不去吗?
  “那地方吃人!
  “好好的小娘子,进去就想杀皇后了!
  “万一也有人想要杀大皇子呢?那我们闻哥儿岂不是要替皇子挡刀?”
  潘逊挠着头,想解释那其实是意外,可又觉得有些说不出口,吭哧了一会儿,便看父亲。
  潘老爷子愁眉不展,最后愁得连旱烟都摸出来点上。半晌,问:“他皇帝舅舅就看上他了?别人不行?”
  潘逊只得去看妹夫程固。
  这人脸皮厚脑子活,除了早年间家里实在寒素、读书不那么广博才落在了三甲之外,也就只有长相不那么尽如人意一个缺点了。
  程固把玩着折扇,看向大舅哥:“不知,大皇子的伴读还有谁?”
  “听说,新任的京营节度使、神武将军冯家的公子冯紫英算一个。
  “其他的都还不知道,只知道大约是会从旧勋贵家再挑一两个。”
  潘逊皱了皱眉,“这个也说不准。公主的意思,是这个伴读不好找。
  “又要跟端王年纪相当,还要聪慧程度也差不多。因为还要习武,所以身子骨儿还要好。”
  程固听了,点点头,看看眼中闪着兴奋的潘闻,含笑道:“若这样说,那咱们闻哥儿其实还占着便宜呢。”
  潘逊轻轻点头:“对。”
  潘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愣了愣。
  程固便回头叫他婆娘:“你带着孩子去咱们那里,下晌我不是做了三个风车?你带他们去拿了玩罢!”
  潘小妹踌躇片刻,知道大人们有正事要说,便温顺地带着孩子们离开了。
  程固这才跟潘老爷子和老太太解释:“皇上膝下如今只有端王一个儿子。
  “偏偏这个儿子极得太上皇的欢心,又孝顺又懂事,还早慧,聪颖拔萃。
  “他如今的老师,只有太子少傅林如海一个人。
  “可林如海的职衔,不是别的,是‘太子’少傅。
  “所以日后端王只要好好活着、没变成个傻子疯子,太子之位板上钉钉就是他的。
  “现在能去给端王当伴读的孩子,那都是皇上给他日后挑的擎天保驾、辅佐之臣!”
  说到这里,程固意味深长地看向潘逊,“兄长,我说得,对不对?”
  潘逊半刻犹豫都没有,用力点头:“是这么个道理!”
  潘老太太眼看着高兴起来:“那不就是说,二哥儿的前程,他皇帝舅舅已经给他定好了?”
  潘老爷子也咧嘴乐了起来,顺便把旱烟袋在鞋底磕了磕,但是忽然间又停了手,脸上露出惊恐:
  “不,不对!”
  众人一愣!
  潘老爷子的声音都发着颤,但是压得低低的:“大郎不是跟我说过以前的事儿?
  “那会儿,夺嫡……
  “太上给先头那个太子安排的人够多的了罢?有什么用?谁挣了前程了?
  “夺嫡输了,不都把脑袋送进去了吗!?
  “当今的皇上才三十出头,前儿不是还说又有娘娘有身孕了?他且得生儿子呢!
  “万一到时候不是大皇子继承皇位呢?
  “那小二郎怎么办?!怎么办?!
  “万一我乖乖孙儿被后头的太子盯上,要杀他呢?公主能保住他吗?能吗?!”
  老爷子说着说着,眼圈儿又红了,甚至呜咽起来。
  老太太一听,重新又慌了,忙拉着驸马道:“儿啊,咱们不求大富大贵,如今这样已经是娘这辈子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孩子的前程要紧,但命更要紧!
  “若是这个甚么伴读是有这样风险的,那前程咱们宁可不要!听见没有?!”
  程固听得心头猛震,表情严肃地站起来,朝着二老恭恭敬敬地一个长揖弯腰下去:
  “爹娘是有大智慧的!还是我等急功近利,短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