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他不仅带了自己的女儿,还带了许多酒菜,直接在赵安家里喝醉了,一边抱着自己的女儿,一边呜呜咽咽的哭嚎道,“我这不是已经有了小萍了吗,干嘛还要让我成亲,让我生孩子。”
赵安看的直皱眉,怕他把小孩子弄伤了,赶紧把孩子抱出来,然后让。琴童和张威一起动手把醉鬼抬到了客房里去。
然后还剩下这个小姑娘,海伯给她端来热水洗脸。赵安把她送到客房,不好意思说,“今天要让你一个人睡了,会不会感觉害怕。”
结果这孩子比昨天见面时开朗了很多,摇头道,“我以前都是一个人睡的,不害怕。”
赵安摸了摸她的头顶说,“那好吧,你自己去睡觉。”
第四十六章 卖玻璃
冯少平第二天早上从床上起来, 情绪便已经平复了很多。他想起自己昨晚撒酒疯的样子,又忍不住心生惭愧。
还好,等到吃早饭的时候, 他终于让自己变得正常起来。喝下碗里最后一口白粥,又夹了一块腌萝卜吃掉,他才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我听张威他们说, 你的窑炉里又烧出了好东西, 可不可以拿给我看看。”
赵安也放下了饭碗, 沉吟了片刻,想到冯少平和胡笙之间的交情,点头同意道, “那些琉璃器皿都放在楼上书房里, 你要看的话,就跟我上楼吧。不过这些东西我暂时还不打算卖,你看完了不要给其他人说就行。”
赵安站起来要往楼上走,冯少平却依旧坐在桌前说, “你这些琉璃器真的不打算卖吗,我到你这里来, 其实就是想跟你谈一个生意。你把这些琉璃器给我, 再给我几坛葡萄酒, 我可以利用如意楼之前卖酒的渠道, 把这东西卖到京城去。肯定有很多人一边念着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边对琉璃器皿盛放的葡萄酒趋之若鹜。”
赵安又重新坐到了桌边, 看着冯少平说, “可是你应该知道皇帝对我的态度, 上一次我种出了草莓, 没有想起来给内务府进贡,就被说成有了好东西,没有想到贵妃娘娘。这一次如果让他们知道我又拿出了好东西,恐怕就不是口头训诫了,实话实说,我回到赵家村之前,可是吃足了皮肉之苦的。”
想到草莓那件事,赵安到现在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咬牙切齿,因为他让赵家村的人种草莓是为了卖到府城去赚钱的。按照他的估算,当时草莓的价格已经被如意楼给炒起来了,一株草莓苗卖到府城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一两银子。
可是内务府来采购时,给出的价格远远基于赵安的预期,而且因为要的太急,还要加急烧制陶土盆,又花了一笔钱,还有跟官府打交道必不可少的花销,他感觉光是这笔买卖就让整个赵家村损失了上千两银子。即便这些钱分到每个村民头上也不过几两而已,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膈应。
赵安也是把冯少平当做了真正的朋友,才在他面前表露出了如此真实的情绪。他叹了一口气,摊开手掌说,“我也知道,好东西拿到京城去才能卖出好价钱,可是我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把我的存在隐藏起来的渠道,我也不瞒你说,胡笙在南越国那边已经占下了一块地盘,我打算把这些东西运到那边去转一趟手,当做外国商品,再从海上运到福洲或者江浙的港口,卖给那些茶商或者盐商。”
用土法炼制出来的玻璃制品,本来就比运用了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玻璃更加易碎,如果去国外转一圈再运回来的话,运输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再加上购买和运输原材料的价格,每一件玻璃器皿的造价起码都要三十两银子以上,如果不能卖出几倍的价格,他感觉还不如卖葡萄酒赚的多。
也正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赵安身边留下来的活动资金也快用完了,再烧一炉玻璃水,把剩余的原材料用完就只能停工
所以他对于冯少平的提议,其实很有兴趣,只要对方能够帮他隐瞒住身份,这笔交易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冯少平思索片刻之后,却摇了头。“我能找到的关系,也就是我爹在国子监时巴结上的同学,永定侯贺博兴,还有我闯荡江湖时认识的江洲王家的七公子。我可以要让他们帮着卖东西,也可以暂时隐瞒你的身份,可是无论红酒还是琉璃器皿的利润都足以挑动人心,只要有人想要调查,很容易就能查到你头上了。”
赵安点点头,对于希望落空这件事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反正他已经有了计划,就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下去就行了。
可冯少平却说,“你之前说要从海上转一道手的方式法很好,所以我决定去帮你跑一趟,顺便去看看胡兄在南越国占下的地盘是怎么样的。”
“啊~”赵安只惊讶了一瞬,又接着问道,“你能脱得开身吗。”
虽然修路的工程已经结束了,冯少平最近几天看起来也很闲的样子,可是临近年底,县衙肯定也有很多事情要忙吧。
却不想冯少平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有人看上了本少爷的美貌,可我抵死不从,所以选择逃婚啊。”
然而事实远不像冯少平跟赵安说的那样轻松,这场婚姻对于冯少平来说根本就是羞辱。
可是按照冯县令的说法,女方家是府城的大商沈家的女儿,配给他这个庶子已经绰绰有余了。
真正令冯少平感到心寒的,就是冯县令在说这话时,脸上那种轻蔑的表情,无论他给冯县令做了多少事情,在冯县令眼中,他终究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子。不能像大哥一样守住老家的宗法祠堂,像二哥和三哥那样去京城读书考科举,只能帮着家里打理一些买卖上的事情,娶一个有钱的妻子回来,也是给家里增添一份助力。
即便是冯县令这样拔贡出身的人,也不太看得上商人,可是他为了获取钱财上的支持,又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取商人之女。
这让冯少平意识到,多赚一些钱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他混成了像那些大盐商大茶商那样,或许可以直接捐一个四品郎中,虽然没有实缺,但是冯县令这样的七品县令见到了还得行下官礼。
赵安不知道冯少平心里揣满了出人头地的斗志,但他还是同意了让冯少平带着他新烧出来的玻璃器皿和葡萄酒去南越国找胡笙
最起码也要让资金流动起来,他才有更多的钱改良烧制玻璃的技术。还有先前就说好的,要烧制水泥给山上的人建房子,可是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着落。
谈妥了所有的事情之后,赵安才带着冯少平上楼,去他的书房里看到了那些被放在柜子里的玻璃器皿。
其中有一对器形很大的双耳方瓶,造型很像是古朴的青铜器,却又呈现出漂亮的湖蓝色。冯少平根本就看不见在赵安中非常明显的气泡和杂质,只看到这透明的琉璃在阳光下闪烁着射人的宝光。
除了这一对高达一尺三寸的花瓶以外,剩下的就是一些小物件了。比如一套包括砚滴,水呈,笔架在内的文房用品,个个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更多的则是一些可以放在手中把玩,也可以用来装水的小瓶子。然后在箱子的最底下就是一层浑圆的玻璃珠。
因为在玻璃的烧制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铅,赵安担心会对人体有害,所以没有让人制作餐具。
这一点也正符合了冯少平的喜好,或者说这个时代人的喜好,因为餐具的价格永远比不上玩器,这一点从瓷器身上就能看得很分明了。一个普通的白瓷观音摆件,也会比成套的白瓷餐具贵上几倍。
冯少平痴迷的对着那些玻璃器皿,看了许久,才关上柜子。等他把女儿送回去后,当天下午又回到了赵家村,让张威去山上帮他联系了一批人手,用稻草装筐,把那些瓷器裹得密不透风,又用同样的办法装了石潭子葡萄酒,拉着二十多条骡子上路去了。
村民们看到赵家出来的这些螺马驮着的草筐,猜测着赵安家里又卖出去了什么好东西,却没谁会产生嫉妒的心情,因为他们早已认定,赵安是一个有能耐的人,跟他们不在一个层次。
而让他们更关心的却是昨天腊八节各家客户准备了一些什么东西,他们乐此不疲的讨论着,有些小炫耀,有些小欢喜。
直到腊月初十,这样的风气依旧没能结束,然而这天却出了另外一场风波。
有十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军汉,从村外跑过来,开口就要找赵秀才家。
赵秀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吓得双腿打颤,他仔细的回想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上次进城跟秀才们聚会的时候,应该没有写反诗,最近一次岁考他也没有犯讳。
实在想不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情,要让这些军户跑到家里来,这也只能壮着胆子出门去,打躬作揖道,“小生赵文举,见过几位军爷。不知几位到舍下,有何贵干。”
他平时住在乡下,说话的时候也免不了要骂几句娘,可是紧张之下,说话就显得文绉绉起来。
那个领头的身穿轻甲,乃是有官职的五品镇威将军,自然不会跟眼前这个酸儒客气,扬起手中的马鞭指向赵秀才说,“你可是赵家的族长,赵通明谋害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全家都已经被砍头了。”
赵安看的直皱眉,怕他把小孩子弄伤了,赶紧把孩子抱出来,然后让。琴童和张威一起动手把醉鬼抬到了客房里去。
然后还剩下这个小姑娘,海伯给她端来热水洗脸。赵安把她送到客房,不好意思说,“今天要让你一个人睡了,会不会感觉害怕。”
结果这孩子比昨天见面时开朗了很多,摇头道,“我以前都是一个人睡的,不害怕。”
赵安摸了摸她的头顶说,“那好吧,你自己去睡觉。”
第四十六章 卖玻璃
冯少平第二天早上从床上起来, 情绪便已经平复了很多。他想起自己昨晚撒酒疯的样子,又忍不住心生惭愧。
还好,等到吃早饭的时候, 他终于让自己变得正常起来。喝下碗里最后一口白粥,又夹了一块腌萝卜吃掉,他才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我听张威他们说, 你的窑炉里又烧出了好东西, 可不可以拿给我看看。”
赵安也放下了饭碗, 沉吟了片刻,想到冯少平和胡笙之间的交情,点头同意道, “那些琉璃器皿都放在楼上书房里, 你要看的话,就跟我上楼吧。不过这些东西我暂时还不打算卖,你看完了不要给其他人说就行。”
赵安站起来要往楼上走,冯少平却依旧坐在桌前说, “你这些琉璃器真的不打算卖吗,我到你这里来, 其实就是想跟你谈一个生意。你把这些琉璃器给我, 再给我几坛葡萄酒, 我可以利用如意楼之前卖酒的渠道, 把这东西卖到京城去。肯定有很多人一边念着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边对琉璃器皿盛放的葡萄酒趋之若鹜。”
赵安又重新坐到了桌边, 看着冯少平说, “可是你应该知道皇帝对我的态度, 上一次我种出了草莓, 没有想起来给内务府进贡,就被说成有了好东西,没有想到贵妃娘娘。这一次如果让他们知道我又拿出了好东西,恐怕就不是口头训诫了,实话实说,我回到赵家村之前,可是吃足了皮肉之苦的。”
想到草莓那件事,赵安到现在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咬牙切齿,因为他让赵家村的人种草莓是为了卖到府城去赚钱的。按照他的估算,当时草莓的价格已经被如意楼给炒起来了,一株草莓苗卖到府城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一两银子。
可是内务府来采购时,给出的价格远远基于赵安的预期,而且因为要的太急,还要加急烧制陶土盆,又花了一笔钱,还有跟官府打交道必不可少的花销,他感觉光是这笔买卖就让整个赵家村损失了上千两银子。即便这些钱分到每个村民头上也不过几两而已,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膈应。
赵安也是把冯少平当做了真正的朋友,才在他面前表露出了如此真实的情绪。他叹了一口气,摊开手掌说,“我也知道,好东西拿到京城去才能卖出好价钱,可是我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把我的存在隐藏起来的渠道,我也不瞒你说,胡笙在南越国那边已经占下了一块地盘,我打算把这些东西运到那边去转一趟手,当做外国商品,再从海上运到福洲或者江浙的港口,卖给那些茶商或者盐商。”
用土法炼制出来的玻璃制品,本来就比运用了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玻璃更加易碎,如果去国外转一圈再运回来的话,运输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再加上购买和运输原材料的价格,每一件玻璃器皿的造价起码都要三十两银子以上,如果不能卖出几倍的价格,他感觉还不如卖葡萄酒赚的多。
也正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赵安身边留下来的活动资金也快用完了,再烧一炉玻璃水,把剩余的原材料用完就只能停工
所以他对于冯少平的提议,其实很有兴趣,只要对方能够帮他隐瞒住身份,这笔交易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冯少平思索片刻之后,却摇了头。“我能找到的关系,也就是我爹在国子监时巴结上的同学,永定侯贺博兴,还有我闯荡江湖时认识的江洲王家的七公子。我可以要让他们帮着卖东西,也可以暂时隐瞒你的身份,可是无论红酒还是琉璃器皿的利润都足以挑动人心,只要有人想要调查,很容易就能查到你头上了。”
赵安点点头,对于希望落空这件事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反正他已经有了计划,就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下去就行了。
可冯少平却说,“你之前说要从海上转一道手的方式法很好,所以我决定去帮你跑一趟,顺便去看看胡兄在南越国占下的地盘是怎么样的。”
“啊~”赵安只惊讶了一瞬,又接着问道,“你能脱得开身吗。”
虽然修路的工程已经结束了,冯少平最近几天看起来也很闲的样子,可是临近年底,县衙肯定也有很多事情要忙吧。
却不想冯少平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有人看上了本少爷的美貌,可我抵死不从,所以选择逃婚啊。”
然而事实远不像冯少平跟赵安说的那样轻松,这场婚姻对于冯少平来说根本就是羞辱。
可是按照冯县令的说法,女方家是府城的大商沈家的女儿,配给他这个庶子已经绰绰有余了。
真正令冯少平感到心寒的,就是冯县令在说这话时,脸上那种轻蔑的表情,无论他给冯县令做了多少事情,在冯县令眼中,他终究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子。不能像大哥一样守住老家的宗法祠堂,像二哥和三哥那样去京城读书考科举,只能帮着家里打理一些买卖上的事情,娶一个有钱的妻子回来,也是给家里增添一份助力。
即便是冯县令这样拔贡出身的人,也不太看得上商人,可是他为了获取钱财上的支持,又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取商人之女。
这让冯少平意识到,多赚一些钱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他混成了像那些大盐商大茶商那样,或许可以直接捐一个四品郎中,虽然没有实缺,但是冯县令这样的七品县令见到了还得行下官礼。
赵安不知道冯少平心里揣满了出人头地的斗志,但他还是同意了让冯少平带着他新烧出来的玻璃器皿和葡萄酒去南越国找胡笙
最起码也要让资金流动起来,他才有更多的钱改良烧制玻璃的技术。还有先前就说好的,要烧制水泥给山上的人建房子,可是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着落。
谈妥了所有的事情之后,赵安才带着冯少平上楼,去他的书房里看到了那些被放在柜子里的玻璃器皿。
其中有一对器形很大的双耳方瓶,造型很像是古朴的青铜器,却又呈现出漂亮的湖蓝色。冯少平根本就看不见在赵安中非常明显的气泡和杂质,只看到这透明的琉璃在阳光下闪烁着射人的宝光。
除了这一对高达一尺三寸的花瓶以外,剩下的就是一些小物件了。比如一套包括砚滴,水呈,笔架在内的文房用品,个个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更多的则是一些可以放在手中把玩,也可以用来装水的小瓶子。然后在箱子的最底下就是一层浑圆的玻璃珠。
因为在玻璃的烧制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铅,赵安担心会对人体有害,所以没有让人制作餐具。
这一点也正符合了冯少平的喜好,或者说这个时代人的喜好,因为餐具的价格永远比不上玩器,这一点从瓷器身上就能看得很分明了。一个普通的白瓷观音摆件,也会比成套的白瓷餐具贵上几倍。
冯少平痴迷的对着那些玻璃器皿,看了许久,才关上柜子。等他把女儿送回去后,当天下午又回到了赵家村,让张威去山上帮他联系了一批人手,用稻草装筐,把那些瓷器裹得密不透风,又用同样的办法装了石潭子葡萄酒,拉着二十多条骡子上路去了。
村民们看到赵家出来的这些螺马驮着的草筐,猜测着赵安家里又卖出去了什么好东西,却没谁会产生嫉妒的心情,因为他们早已认定,赵安是一个有能耐的人,跟他们不在一个层次。
而让他们更关心的却是昨天腊八节各家客户准备了一些什么东西,他们乐此不疲的讨论着,有些小炫耀,有些小欢喜。
直到腊月初十,这样的风气依旧没能结束,然而这天却出了另外一场风波。
有十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军汉,从村外跑过来,开口就要找赵秀才家。
赵秀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吓得双腿打颤,他仔细的回想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上次进城跟秀才们聚会的时候,应该没有写反诗,最近一次岁考他也没有犯讳。
实在想不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情,要让这些军户跑到家里来,这也只能壮着胆子出门去,打躬作揖道,“小生赵文举,见过几位军爷。不知几位到舍下,有何贵干。”
他平时住在乡下,说话的时候也免不了要骂几句娘,可是紧张之下,说话就显得文绉绉起来。
那个领头的身穿轻甲,乃是有官职的五品镇威将军,自然不会跟眼前这个酸儒客气,扬起手中的马鞭指向赵秀才说,“你可是赵家的族长,赵通明谋害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全家都已经被砍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