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堂课讲完之后,打开鸡窝一看,所有的小鸡仔都靠近煤炉取暖呢,第二天鸡仔们依旧活蹦乱跳,张威才相信了赵安说的话。
  并且上山又带了十个人去黔州,打算多买一些煤炭回来,运到山上给还在受冻的兄弟们用。
  赵安也开始行动起来,当天下午就联系冯少平,给他介绍了为城里两家窑炉提供石英石的马帮,又找银楼买到了硼砂。
  等到大批的煤炭运来,就可以开始烧玻璃了。
  第四十五章 腊八节
  腊月初六, 干冷的风刮的人脸颊生疼,水田里凝结了薄薄的冰层,赵安出门的时候, 还看到有调皮的小孩子去捞这些冰出来扔着玩儿。
  他们一个个手指和脸颊冻得通红,脸上的笑容却那样的纯真无邪。看到赵安之后立刻吓得扔掉了手中的冰,呼啦啦的往教室方向跑去, 害怕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
  这也是最近赵家村的日子好过起来, 小孩们才有调皮的资本, 要是像往年, 一家只有两身棉袄,全家老小必须轮换着穿去上茅房,其他的时候都在床上窝着, 为了节省粮食一天只吃一顿饭, 别说玩了,就算起来上茅房都觉得累。
  小孩们逃走之后,参加训练的村民们呼出白色的雾气从远处跑过,领队的人已经变成了张威, 他第二次从黔州回来之后就央求着赵安,以保护赵安的名义一直待在村里, 说是山上的伙食不好不想回去。
  赵安就让他留下来, 代替自己训练村民们, 他也不觉得累, 每天尽职尽责的带着一群人训练, 只是吃的有点多, 每顿起码要干掉三大海碗的食物。
  赵安穿着袖子终于走到了教室, 他在教室的四个角落都点上了煤炉子, 依旧能感觉到有风从半截围墙外刮进来, 他也只能拍了拍脸颊打起精神,把临时编出来的两百字小文章写在黑板上,主要是介绍腊八节,煮腊八粥时可以用到的杂粮种类,还有一些常用的对话。
  因为过两天就是腊月初八,所有来听课的人,无论大小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坐在最教室最后面,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烤火,顺便听听课的妇女们也打起了精神。
  她们互相对视一眼,心里都在想回家立刻准备材料,老娘煮出来的腊八粥一定会赢过所有人的感觉。
  所以当赵安让他们写桂圆,莲子,芡实,薏仁,红豆,绿豆,……大家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认真。因为他们都很想把这些名字记起来,明天好去城里买,有些心急的或许今天下午就要进城去了。
  今天这堂课的反应还是非常热烈的,可是赵安回到自己家的时候,依旧是一片冷清。
  胡笙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天,他已经烧出过一炉玻璃了,因为杂质的原因,最开始成品的颜色呈现出一种老式玻璃的湖绿色,还有一些明显的气泡和灰斑。
  赵安本人看过之后是不太满意的,不过参加烧玻璃的窑工们却都很高兴,而且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因为他们不会吹制玻璃器皿,就用浇筑的方法先用陶瓷制造出模具,然后灌入玻璃液,等它冷却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打磨修饰,最后做出来的瓶瓶罐罐竟然还有一些古朴的美感。
  赵安让人把这些玻璃器皿封存了起来,如今还没有打开旭国上层交易渠道的情况下,他是不打算卖掉这玻璃器皿的,还是等胡笙那边稳定下来,再运到南越国那边去卖,或者从那边转一道手,再卖回到旭国来。
  正当赵安随手翻阅着一本游记,脑海中思绪不停的时候,突然听到张威在楼下喊道,“赵公子,将军送信回来了。”
  这下子他直接丢掉了手中的书籍,噔噔噔跑下楼去,就看到张威手中捧着一个小木匣子。张威嘿嘿的笑着,把匣子递给赵安说,“公子怎么没穿外衣就出来了,还是回去再慢慢的看吧。”
  然而赵安根本没有理会他的调侃,只说了一句“多谢”,便抱着盒子跑回去了。
  打开盒子,里面最上层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有干花,有包裹着一只小虫的琥珀,有浑圆的金色珍珠,还有一个木雕的小人儿,看起来竟然跟胡笙有几分相似。
  他宝贵的将这些小东西轻轻的捡起来,这才去翻看底下的书信,果然就看到胡笙一路上不停的给他写信,告诉他在路上的见闻,遇到了一些有趣好看的东西就想要送给他。后来因为实在太过于想念赵安,于是便开始用小刀雕刻赵安的小象。直到胡笙在南越国那边暂时安定下来,才想起来赵安一定也非常的想念他,于是便雕刻了自己的雕像,和沿途积攒起来的书信一起送回来。
  这些书信中有些可能是在沿途的马背上写成的,字迹非常潦草,可是赵安一个字一个字的将它们全都印在了自己的心里,看到后半夜才将这个箱子重新装起来。然后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终于将它放在了衣柜的最底部,宝贵的珍藏了起来。
  从第二天开始,赵安一扫消沉的情绪,重新变得开朗起来。至少他能够确定,胡笙在南越国那边还安好,贪婪的边军统帅死后,周围的那些土邦偶尔会对他们的营地发起攻击,可是全都被他们赶走了。
  对于南越国的王室来说,边军统帅所要面对的敌人,其实就是周围那些不服管教的土邦,而并非隔壁强大犹如庞然巨物的旭国,毕竟南越国只是向旭国俯首称臣的一个从属国而已,怎么会害怕宗主国的入侵呢。
  胡笙告诉赵安说,他们已经初步取得了南越国王的信任。他对于马川的能力也有了初步的信任,承诺在新年之前一定会赶回来。
  既然得到了这样的承诺,赵安还是决定好好的将过年的那一套程序操持起来,比如腊八节就要喝腊八粥,所以他今天打算进城去一趟。
  或许是临近过年的原因,常溪县城的街道上热闹了很多,几乎已经看不出来今年遭受了天灾,许多人家揭不开锅,需要卖儿卖女的惨况了。
  赵安或许也是被热闹的氛围所感染,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骡车上已经堆满了一整车的年货。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从外地运来的吃食,还有就是给海伯和琴童买了新衣服。
  说到旭国的吃食,种类也的确很丰富,他甚至在一家糕点铺子里面能够买到蒸鸡蛋糕里面夹着烘烤出来的草莓果干,那种酸甜可口味道,光是闻起来就足以让人流口水。不过价格还是不便宜,小小的一块草莓干鸡蛋糕就需要十文钱,一斤有十二个需要一吊钱。
  这样一来,大部分闻到香味的小孩子,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赵安吃了,就算小孩撒娇哭闹起来,家长也最多咬咬牙,给他们买上一文钱的糖饼子甜甜嘴。
  还有些家长舍不得花钱,或者实在囊中羞涩,只能抓着小孩的屁股打两巴掌,把人拉走。
  赵安一边吃着鸡蛋糕,一边看着这一幕,真是活泼生动,起码比他前段时间到县城来时,看到那种卖孩子的情景令人感到愉悦。
  正当这时,忽然听到对面的楼上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赵公子今天怎么有这么好的雅兴。”
  赵安抬头,看见穿了一件黑色貂皮大氅的冯少平,他也不觉得自己笑话小孩的模样,被别人看到会不好意思。乐呵呵的对他挥手说,“冯公子今天也很清闲啊。”
  穿着很少在南方少见了貂皮,坐在四面通风的茶楼上看风景。在寒冬腊月里,如果不是实在清闲到了一定的地步,肯定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冯少平显然也听出了赵安的戏谑,到其他旁边还没有窗户高的小女孩,又抓住女孩的一只手对着赵安挥了挥,“最近修路的事情也都到一段落了,我的确没什么事情做,就带闺女出来散散心。”
  小女孩被一件红色的披风裹得密不透风,活脱脱一个小红包的样子,被父亲抱起来之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转过脸去把小脸买到父亲的胸口。
  赵安这才忽然想起来,冯少平早已成亲,并且有了一个女孩,只是妻子已经过世。
  但他以前看到冯少平也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对他已经是个父亲的事实完全没有真实感,直到今天看见了他的女儿。
  所以说冯少平一直表现出来的张扬,爱炫耀的性格,完全不是因为年纪太轻,那根本就是本性难移。
  赵安心里吐槽,面上还是表现的非常礼貌说,“明天是腊八节,冯公子要不然带着小侄女,到赵家村来喝碗腊八粥吧。”
  这就是完全的客气,没想到冯少平竟然点头道,“好啊,好啊。”
  赵安脸上的笑容有点僵硬,可是转瞬又恢复了自然,反正他打算熬一大锅粥分给所有帮他工作的人,到时候多分一些粥出来给冯少平喝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结果腊八节这一天,张安准备了整整二十种杂粮或者坚果,熬了整整两大锅腊八粥,分给窑炉上的工人。
  大家喝完粘稠的粥之后,第一评价就是,“甜的,好喝。”
  赵安并没有,因为他们不懂得欣赏就不高兴,反而因为他们脸上的笑容心情很好,直到冯少平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