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就说德亨从小到大这二十年,康熙帝就夺了安王府两个半的佐领给他,德亨自然都是笑纳了。
比如雅各布,最初只是安王府辖下佐领中一个小小前锋兵,他所在佐领一朝归了德亨,德亨从这个佐领中选拔自己的贴身近卫,雅各布因为勇武中选,成为了德亨的近卫首领。离开德亨后,他开始飞跃式的高升,一路升至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就在上个月,已经晋升正黄旗汉军都统。
雅各布只是出身安王府的一个个例,德亨手下中,很有一批中高层干部,也出身自安王府。
这一点没得说的,安王府出来的人,不管是文化水平还是自身素质,普遍要比其他旗人高,有人才,德亨自是没有不用的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安王府倒了,安王府曾经所有的土地、房舍,都被收没进内务府,但德亨的手下和佐领领属们,还一直住着安王府的房子呢。
他总不能让手下没房子住吧?就是搬家,也得先寻摸新房子呢?
所以,德亨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掏钱包,赎买手下所住房舍同时,还大批量购买所有能买到的旗房,自然也包括佟府所在的那些胡同。
不是为了私有,而是他手下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繁衍生息,他要给他们分房子。
最好能调换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也能资源共享。
将房舍都集中在一起,德亨就可以对这些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或推倒重建,或修葺加盖,使之成规模。
北京内城这些房舍,多是明时建成,说是年代久远,年久失修都是轻的,最重要的是下水道系统坍塌堵塞,每到雨天,地表雨水渗透不下去,让路面积水同时,一些污秽之物也浮了上来,让道路肮脏不堪,也容易传播瘟疫。
如果是康熙朝,德亨会直接向康熙帝提出,重新翻修北京城,但现在嘛,德亨打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德亨只想在自己所辖范围之内,为自己属下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这几日,德亨就带着手下奔走在整个东城,规划他的新小区。
如今他名下有25个佐领,4个半内府佐领,42个整庄,5个半庄,7个园子,1050民户,超过2000府丁。
以上都是他这二十年间挣下的家业,土地庄园倒也罢了,关键是人,人,人!
粗略估算,有超过三万的人口,都是他的责任。
为什么说是粗略估算、超过三万呢?
因为像是庄子、园子、民户这些,里面附带了大量的田奴和无户籍人口,近几年,德亨曾在自己的田庄内进行过三次深度人口普查,可是,每次普查得到的数字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
明面上是这些,隐匿的还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说粗略估算。
在京外的那些,包括南城和京郊的,德亨都早有安排,唯独内城,是京城的核心圈层,有安排,也都是小安排。
现在机会来了,德亨打算彻底解决手下内城居住拥挤无度这个大难题。
德亨的佐领,集中分布在正蓝旗、镶白旗、镶黄旗、正白旗内,也就是在东城区。他打算在东城区,从北至南规划出四个小区,一个旗内一个小区。
整体规划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不管是佟府还是安王府,他们空出来的房子,都在东城区嘛。
德亨早出晚归的,雍正帝想找他,都得提前预约,这让雍正帝小小的不爽。
年羹尧御前奏对,见雍正帝情绪不高涨,就问了一句,欲为君分忧。
年羹尧是被雍正帝特召回京,参加康熙帝葬礼的。
按说,康熙帝梓宫入陵后,他就要回四川继续做他的川陕总督总督去了,但自梓宫入陵途中,就频频出意外,乃至于最后出了佟府案。
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折戟,剩下的总理大臣允祥、允禩、马奇,竟只有一个允祥可用,雍正帝就将年羹尧留京,另点四川总督和陕西总督赴任。
听到年羹尧询问,雍正帝郁郁道:“也不知道定王这些天在忙些什么,朕要见他都难,亮工可知晓?”
年羹尧气息一窒,他还真知道。
要是早知皇帝是因为定亲王郁郁,他就不上赶着开这个口了。
雍正帝一看年羹尧的面色,就道:“既然知晓,就跟朕说说,他这几天早出晚归的不着家,到底是在做什么。”
年羹尧非常想问一句,他都住宫里了,他每天在忙什么,您还不知道?
但这种类似于“监视”的话,年羹尧是不能明说的,所以,他道:“定王是在管理旗务,不免忙碌了些。”
雍正帝不信,道:“又不是头一次发禄米了,他手下自有一套章程,这次怎么要他亲自过问了?”
德亨如今是亲王,八月份,正是他领俸银禄米的时候。
年羹尧:“……不是禄米,是赎买房舍。”
雍正帝正欲详加询问,允祥顶着满脑门的汗进来了。
雍正帝见他如此不顾形象,声音都低沉了几分,问道:“什么事情这样紧急?”
允祥道:“正白旗和正红旗在户部衙门口打起来了。”
雍正帝:……
第378章
正白旗和正红旗, 是因为什么,在户部衙门门口,打起来了呢?
因为饷银成色有差, 米好坏有分。
有清一朝,造入俸册之内的世爵世职、官员等俸银、禄米,每年颁发两次,春季之二月, 秋季之八月,分别发放。
兵丁,有饷银、饷米。饷银,每月发给;饷米,也叫甲米,一年三次,分别是三月、八月、十一月,发放给各旗。
所以你就知道, 每年八月的北京城, 包括内外城以及周边整个郊区,会有多么的火热。
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府、一品、二品等官员这些府邸, 他们要领的银米数量大,银子直接去户部领,俸米则是派家下人直接去通州仓往京里拉。不管是户部还是通州仓,都不会在这些有爵有职人家上克扣。
大头,在底层的兵丁上。
每一个兵丁发的少,但基数大啊, 加起来, 那数量, 可就海了去了。
朝廷给兵丁发银、发米, 可不是和大户人家一样,一窝蜂的去户部、粮仓亲去领的。
而是由各旗往下,参领、佐领、骁骑校三人同去,和其他旗、本旗内的参领错开日子,将本参领的饷银和甲米一同领来,拉回各佐领家中,然后再分散给自己佐领内的兵丁。
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户部的银子成色是有差别的,正白旗的和正红旗的一起去户部领各自兵丁的饷银,户部银库官员,给正白旗的银成色要好过正红旗的,正红旗的自然不答应:
凭啥嘞,就因为你正白旗是上三旗,我正红旗是下五旗吗?你银库狗眼看人低,是不是看不上我正红旗,正白旗的就是个×,爷爷我一个打俩你信不信!
正白旗的不干了:说谁呢,说谁呢,爷爷削你你信不信!
好了,双方银子也不要,比一比到底是我一个打你俩,还是你来削我。
若只是银子成色问题,还不至于你死我活,关键在这之前,两旗还因为甲米之事,有过龃龉。
八旗甲米,以前叫漕米,因为是通过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运到京城粮仓,等发俸米饷米的时候,就发放下去。
现在呢,甲米就包括漕米和海米,有漕运来的,有海运来的,这米的成色,多种多样。
种类有南洋米、东洋米、江米、白米、次白米、老米、梭米、粟米、黑豆、黄豆、麦。
这成色嘛,有好,有坏。
有可做种子的好米,自也有发霉的、蛀虫的、受潮的、陈年的、掺了砂石稗草的坏米,不一而足。
都是从一个仓里领米,你正白旗领的就是好米,我正红旗领的就是坏米,怎么地,你爷爷不配吃好米是吗?
两旗在粮仓那里闹过一回,等到了户部领饷银,又碰上了,户部官员跟粮仓官员做了一样的事情,就这么着,正红旗是再不能忍的,就打起来了。
但让人神奇的是,虽然正红旗骂骂咧咧,还动手打人,但他们并不怨怼正白旗,甚至不怪户部和粮仓官员,他们的怨气,是对着自家佐领和参领的。
两旗打架的时候,允祥就在户部,还是他出来做的调停,询问因由,正红旗兵丁十分没脸,不是因为他们挑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腰子不够硬,丢脸!
雍正帝,那是越听越不明白了。
倒是年羹尧,听了后,一寻思,大概就明白了。
年羹尧问道:“王爷所说的正白旗,是不是定王和瑞王手下的佐领?”
允祥点头,道:“亮工神算。”
年羹尧:“呵呵。”
雍正帝顿时黑了脸,道:“是他们两兄弟跋扈欺人吗?”
允祥叹道:“恰恰相反,是他们宽和对待他们手里的佐领,让其他旗的人,眼红嫉妒了。”
比如雅各布,最初只是安王府辖下佐领中一个小小前锋兵,他所在佐领一朝归了德亨,德亨从这个佐领中选拔自己的贴身近卫,雅各布因为勇武中选,成为了德亨的近卫首领。离开德亨后,他开始飞跃式的高升,一路升至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就在上个月,已经晋升正黄旗汉军都统。
雅各布只是出身安王府的一个个例,德亨手下中,很有一批中高层干部,也出身自安王府。
这一点没得说的,安王府出来的人,不管是文化水平还是自身素质,普遍要比其他旗人高,有人才,德亨自是没有不用的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安王府倒了,安王府曾经所有的土地、房舍,都被收没进内务府,但德亨的手下和佐领领属们,还一直住着安王府的房子呢。
他总不能让手下没房子住吧?就是搬家,也得先寻摸新房子呢?
所以,德亨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掏钱包,赎买手下所住房舍同时,还大批量购买所有能买到的旗房,自然也包括佟府所在的那些胡同。
不是为了私有,而是他手下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繁衍生息,他要给他们分房子。
最好能调换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也能资源共享。
将房舍都集中在一起,德亨就可以对这些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或推倒重建,或修葺加盖,使之成规模。
北京内城这些房舍,多是明时建成,说是年代久远,年久失修都是轻的,最重要的是下水道系统坍塌堵塞,每到雨天,地表雨水渗透不下去,让路面积水同时,一些污秽之物也浮了上来,让道路肮脏不堪,也容易传播瘟疫。
如果是康熙朝,德亨会直接向康熙帝提出,重新翻修北京城,但现在嘛,德亨打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德亨只想在自己所辖范围之内,为自己属下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这几日,德亨就带着手下奔走在整个东城,规划他的新小区。
如今他名下有25个佐领,4个半内府佐领,42个整庄,5个半庄,7个园子,1050民户,超过2000府丁。
以上都是他这二十年间挣下的家业,土地庄园倒也罢了,关键是人,人,人!
粗略估算,有超过三万的人口,都是他的责任。
为什么说是粗略估算、超过三万呢?
因为像是庄子、园子、民户这些,里面附带了大量的田奴和无户籍人口,近几年,德亨曾在自己的田庄内进行过三次深度人口普查,可是,每次普查得到的数字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
明面上是这些,隐匿的还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说粗略估算。
在京外的那些,包括南城和京郊的,德亨都早有安排,唯独内城,是京城的核心圈层,有安排,也都是小安排。
现在机会来了,德亨打算彻底解决手下内城居住拥挤无度这个大难题。
德亨的佐领,集中分布在正蓝旗、镶白旗、镶黄旗、正白旗内,也就是在东城区。他打算在东城区,从北至南规划出四个小区,一个旗内一个小区。
整体规划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不管是佟府还是安王府,他们空出来的房子,都在东城区嘛。
德亨早出晚归的,雍正帝想找他,都得提前预约,这让雍正帝小小的不爽。
年羹尧御前奏对,见雍正帝情绪不高涨,就问了一句,欲为君分忧。
年羹尧是被雍正帝特召回京,参加康熙帝葬礼的。
按说,康熙帝梓宫入陵后,他就要回四川继续做他的川陕总督总督去了,但自梓宫入陵途中,就频频出意外,乃至于最后出了佟府案。
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折戟,剩下的总理大臣允祥、允禩、马奇,竟只有一个允祥可用,雍正帝就将年羹尧留京,另点四川总督和陕西总督赴任。
听到年羹尧询问,雍正帝郁郁道:“也不知道定王这些天在忙些什么,朕要见他都难,亮工可知晓?”
年羹尧气息一窒,他还真知道。
要是早知皇帝是因为定亲王郁郁,他就不上赶着开这个口了。
雍正帝一看年羹尧的面色,就道:“既然知晓,就跟朕说说,他这几天早出晚归的不着家,到底是在做什么。”
年羹尧非常想问一句,他都住宫里了,他每天在忙什么,您还不知道?
但这种类似于“监视”的话,年羹尧是不能明说的,所以,他道:“定王是在管理旗务,不免忙碌了些。”
雍正帝不信,道:“又不是头一次发禄米了,他手下自有一套章程,这次怎么要他亲自过问了?”
德亨如今是亲王,八月份,正是他领俸银禄米的时候。
年羹尧:“……不是禄米,是赎买房舍。”
雍正帝正欲详加询问,允祥顶着满脑门的汗进来了。
雍正帝见他如此不顾形象,声音都低沉了几分,问道:“什么事情这样紧急?”
允祥道:“正白旗和正红旗在户部衙门口打起来了。”
雍正帝:……
第378章
正白旗和正红旗, 是因为什么,在户部衙门门口,打起来了呢?
因为饷银成色有差, 米好坏有分。
有清一朝,造入俸册之内的世爵世职、官员等俸银、禄米,每年颁发两次,春季之二月, 秋季之八月,分别发放。
兵丁,有饷银、饷米。饷银,每月发给;饷米,也叫甲米,一年三次,分别是三月、八月、十一月,发放给各旗。
所以你就知道, 每年八月的北京城, 包括内外城以及周边整个郊区,会有多么的火热。
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府、一品、二品等官员这些府邸, 他们要领的银米数量大,银子直接去户部领,俸米则是派家下人直接去通州仓往京里拉。不管是户部还是通州仓,都不会在这些有爵有职人家上克扣。
大头,在底层的兵丁上。
每一个兵丁发的少,但基数大啊, 加起来, 那数量, 可就海了去了。
朝廷给兵丁发银、发米, 可不是和大户人家一样,一窝蜂的去户部、粮仓亲去领的。
而是由各旗往下,参领、佐领、骁骑校三人同去,和其他旗、本旗内的参领错开日子,将本参领的饷银和甲米一同领来,拉回各佐领家中,然后再分散给自己佐领内的兵丁。
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户部的银子成色是有差别的,正白旗的和正红旗的一起去户部领各自兵丁的饷银,户部银库官员,给正白旗的银成色要好过正红旗的,正红旗的自然不答应:
凭啥嘞,就因为你正白旗是上三旗,我正红旗是下五旗吗?你银库狗眼看人低,是不是看不上我正红旗,正白旗的就是个×,爷爷我一个打俩你信不信!
正白旗的不干了:说谁呢,说谁呢,爷爷削你你信不信!
好了,双方银子也不要,比一比到底是我一个打你俩,还是你来削我。
若只是银子成色问题,还不至于你死我活,关键在这之前,两旗还因为甲米之事,有过龃龉。
八旗甲米,以前叫漕米,因为是通过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运到京城粮仓,等发俸米饷米的时候,就发放下去。
现在呢,甲米就包括漕米和海米,有漕运来的,有海运来的,这米的成色,多种多样。
种类有南洋米、东洋米、江米、白米、次白米、老米、梭米、粟米、黑豆、黄豆、麦。
这成色嘛,有好,有坏。
有可做种子的好米,自也有发霉的、蛀虫的、受潮的、陈年的、掺了砂石稗草的坏米,不一而足。
都是从一个仓里领米,你正白旗领的就是好米,我正红旗领的就是坏米,怎么地,你爷爷不配吃好米是吗?
两旗在粮仓那里闹过一回,等到了户部领饷银,又碰上了,户部官员跟粮仓官员做了一样的事情,就这么着,正红旗是再不能忍的,就打起来了。
但让人神奇的是,虽然正红旗骂骂咧咧,还动手打人,但他们并不怨怼正白旗,甚至不怪户部和粮仓官员,他们的怨气,是对着自家佐领和参领的。
两旗打架的时候,允祥就在户部,还是他出来做的调停,询问因由,正红旗兵丁十分没脸,不是因为他们挑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腰子不够硬,丢脸!
雍正帝,那是越听越不明白了。
倒是年羹尧,听了后,一寻思,大概就明白了。
年羹尧问道:“王爷所说的正白旗,是不是定王和瑞王手下的佐领?”
允祥点头,道:“亮工神算。”
年羹尧:“呵呵。”
雍正帝顿时黑了脸,道:“是他们两兄弟跋扈欺人吗?”
允祥叹道:“恰恰相反,是他们宽和对待他们手里的佐领,让其他旗的人,眼红嫉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