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雍正帝拿手指头点点他,道:“佟佳氏乃是先帝母族,不能说散就散了,萨日格是公主,不管是才能还是身份,都能将这个担子担起来。她若是能顺势担起来,朕也算是对佟佳氏有个交代了。”
德亨忖度着这话,如果雍正帝说的都是真心话,那不得不说,他竟然是和华圯他们想到一起去了。
折中,萨日格都是最好的选择。
雍正帝明显的,不想再让佟佳氏崛起了,鄂伦岱嚣张至极,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隆科多更是擅专弄权,假传圣旨当家常便饭,他现在没赐死隆科多,完全是看在先帝崩逝还不到一年,佟佳氏又遭人祸的情面上。
所以,雍正帝给剩余的佟佳氏找了个主子管着,这个主子,就是萨日格。
华圯他们也预料到了,佟佳氏犯了雍正帝的忌讳,他们想要投靠自保,他们给自己选的主子同样是萨日格。
有名有份啊,公主的额驸就是佟佳氏。
华圯他们选萨日格德亨能够理解,女孩子嘛,总是好说话的,在萨日格手下讨生活,可比在男人手下讨生活容易多了。
至于雍正帝为什么选萨日格,德亨就想不明白了。
不能在雍正帝面前思考太久,德亨道:“萨萨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我不好代她选择,不如皇上谕旨一封,问一问她的意见。”
雍正帝:“你让她自己拿主意?”
德亨:“当然,她是她,我是我,她已经长大了,我不好再插手她的事情,省的惹人厌。”
雍正帝看着德亨,发现,德亨居然说的是真的。
他是真的,不打算替萨日格拿主意,这是真的要让萨日格脱离他,独立做主了。
萨日格可是德亨的一大助力,他就这么放手了?
雍正帝想让萨日格接手佟佳氏,就是想喂大她的野心,从而脱离德亨的掌控。
结果,德亨根本就没想着掌控萨日格,那他这个皇帝刚才在做什么?
一拳打空的感觉,十分的不好受。
雍正帝深吸一口气,道:“罢了,朕去问她。你今天出宫做什么去了?”
一说到今天出宫,德亨就笑了起来,道:“看了好大一场热闹,皇上,您不知道……”
雍正帝看着眉飞色舞说着市井趣闻的德亨,心绪缓缓飘远。
这孩子,还真是喜欢热闹。
第377章
进入八月, 北京城热的像个火炉,内城旗人的心,更是火热的像个即将要爆炸的火炉。
为啥?
有两件事:
一件是要发禄米了。
第二件是内城多出来很多房子, 需要的,可以拿着银子去内务府购买,租赁,或者, 去哪里立个功,让皇上赏个宅院。
后者有些难度,但拿银子去买和租赁,还是挺简单的。
由第二件,引发出来第三件事,勉强算个热点,那就是,诚亲王允址的府邸, 差点被旗人“攻战”了, 让雍正帝下旨训斥了一番。
当然,训斥的是允址, 不是那些闹事的旗人。
这事儿的起因是拆迁款没有落实,但归根结底,还是跟内城的房子抢手有关。
自从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八十余年,八旗兵丁繁衍至今, 已超倍数, 北京城的房屋有限, 旗人们总体来说, 是越住越拥挤的。
一个跟人丁繁衍有关,另一个,就是跟王府占地和豪族圈占有关,第三个,就是跟旗人本性有关,嗜酒、嗜赌、挥霍无度,再加上一个不事生产,就是有座金山银山,迟早也会败坏光了。
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很多“穷苦”兵丁,无房居住。
顺治朝短暂,到了康熙朝,这个问题就越发凸显,这么多的无产无业无房兵丁在内城游荡,为城内治安带来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帝命在内城城门之外各旗校场等处,建造官房,分给这些无房穷苦兵丁们居住。
但是,这官房有限制,是只拨给满洲、蒙古旗人。
这是官房,只能居住,不能买卖、租赁。为防止那些满洲、蒙古旗人们,再次将房产给霍霍没了,这些官房,管理十分严格。
因建在校场处,居住的也是满洲、蒙古兵丁,所以,这官房,也被叫做营房,命校场所属八旗都统、副都统兼管。
这是康熙三十六年的事情,快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生儿都已经繁衍了一轮儿了,这北京城住起来,是越发拥挤了。
尤其是在康熙帝的儿子们都兴建了王府、占据了大片民房之后。
好在,有更新,就有换旧。
这不,佟府和安王府两座大山倒了,这北京内城,一下子多出来多少间房舍啊,其中不乏一些或轩阔、或小巧、或富丽、或雅致的小宅院,这可不是中底层旗民的福音了?
虽然这些新空出来的宅院都归了内务府,但内务府总不能白放在那里落灰,然后让好好的房子破败了吧。所以,内务府会出售、甚至是拍卖这些房舍。
正阳门内的老少爷们街坊们那个急啊。
好宅子不等人,那是要用抢的!
他们这一批是最需要这些宅子的人,可是,拆迁款迟迟落不下来。京城居,大不易,他们当中,少有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去买佟府和安王府流出来的好宅子的。
因为好宅子就是好宅子,它贵啊!
但若是拆迁款到手,这是一笔大进项,他们就可以用这一笔大进项,去换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好宅子。
这可是要传家、要作为祖宅的宅子,结果现在只能干瞪眼,干着急,你说气不气人!
他们急的着急上火,日日去找各自佐领诉苦,要佐领带领他们去找旗主,然后让旗主去找三王爷要拆迁款。
还有人想去找德亨帮忙做主,可惜,定王府一家都住在毓庆宫,他们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子去闯宫。
国公府的叶勤老爷倒是时常出来转悠,可这是个万事不理的主儿,你说给他听,他倒是能替你着急,可着急完了,人家就走了。
打点也不管用,人家有个亲王儿子,有个位比亲王的公主女儿,人家根本看不上你那点子孝敬。
嗐,抓瞎!
德亨:你们看,谁说住毓庆宫不好的?这不好处多多嘛嘻嘻。
所以,还是要去找三王爷,事儿是他应下的,不找他找谁。
图书馆选址在正阳门内,棋盘街以外,具体来说,是在西路镶蓝旗内的大半个头甲巷,和二甲巷一个边儿,其中汉军旗占三分之二,满洲旗占了三分之一,蒙古旗,占了个零头。
可巧了,果郡王允礼新上任,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得嘞,咱们找不到定亲王,咱们就去找您啦,果郡王。
果郡王允礼,是不敢去找允址要钱的,更不敢拿这事儿去找雍正帝,所以,他逃了。他还是右翼前锋统领,他跑去圆明园练军去了。
允礼逃了,都统也装瞎充楞,四处躲藏,往下一级参领和佐领,没法子,能写奏折的就写奏折,没有写奏折资格的,就四处托关系找门道,务必要将这件事到达天听。
拆迁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呢。
结果,折子是奏上去了,没音信了,眼看着房子一天比一天少,这些旗人就集结起来,找上了允址的府门去。
允址那个气啊!
一面让府兵护好大门,一面去步兵衙门报案,另一方面,召集府内幕僚们,想个妥帖的法子出来,解决眼下的困局。
结果,人是叫来了,个个儿都成了锯了嘴的葫芦,一屋子人寻摸不出半个法子来。
有那被问着的,就说:“咱们都听王爷的。”
还有破罐子破摔的,说什么:“左右闹不出什么大事儿来,让他们闹去。”
听听,这就是他手下以读圣贤书为己任的读书人说出来的话!
好在,步兵衙门的人来的很快,将闹事的旗人给驱散了,但这件事到底到达了天听,皇帝下旨训斥了诚亲王“办事不利”,却是没说,他们的拆迁款要怎么办。
旗人们无法,只得垂头丧气的另寻他法。
比如,借贷?
德亨也在赎买和购买内城多出来的房子。
所谓的赎买,就是用钱,赎回原本是自己的东西。
德亨是为自己手下的部分旗人赎买,被没入内务府的,原本是安王府的房子。
安王府第一代安亲王,也就是岳乐,一路征战,从贝勒、郡王、一直到亲王,属下、门人、奴才、佐领等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那会子还是顺治朝,内城胡同房舍还很宽裕,他围着自己的王府,不仅占用了周边旗房,他还将一些破损的、倾塌的、属于其他街区的房子,全部推倒重建,然后分给自己属下、佐领领属们居住。
慢慢形成了如今的王府大街格局。
除了安王府周边房舍,在内城城门内外,以及南城,也有不少安王府产业。
康熙朝时,康熙帝就跟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往下剥安王府势力。
德亨忖度着这话,如果雍正帝说的都是真心话,那不得不说,他竟然是和华圯他们想到一起去了。
折中,萨日格都是最好的选择。
雍正帝明显的,不想再让佟佳氏崛起了,鄂伦岱嚣张至极,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隆科多更是擅专弄权,假传圣旨当家常便饭,他现在没赐死隆科多,完全是看在先帝崩逝还不到一年,佟佳氏又遭人祸的情面上。
所以,雍正帝给剩余的佟佳氏找了个主子管着,这个主子,就是萨日格。
华圯他们也预料到了,佟佳氏犯了雍正帝的忌讳,他们想要投靠自保,他们给自己选的主子同样是萨日格。
有名有份啊,公主的额驸就是佟佳氏。
华圯他们选萨日格德亨能够理解,女孩子嘛,总是好说话的,在萨日格手下讨生活,可比在男人手下讨生活容易多了。
至于雍正帝为什么选萨日格,德亨就想不明白了。
不能在雍正帝面前思考太久,德亨道:“萨萨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我不好代她选择,不如皇上谕旨一封,问一问她的意见。”
雍正帝:“你让她自己拿主意?”
德亨:“当然,她是她,我是我,她已经长大了,我不好再插手她的事情,省的惹人厌。”
雍正帝看着德亨,发现,德亨居然说的是真的。
他是真的,不打算替萨日格拿主意,这是真的要让萨日格脱离他,独立做主了。
萨日格可是德亨的一大助力,他就这么放手了?
雍正帝想让萨日格接手佟佳氏,就是想喂大她的野心,从而脱离德亨的掌控。
结果,德亨根本就没想着掌控萨日格,那他这个皇帝刚才在做什么?
一拳打空的感觉,十分的不好受。
雍正帝深吸一口气,道:“罢了,朕去问她。你今天出宫做什么去了?”
一说到今天出宫,德亨就笑了起来,道:“看了好大一场热闹,皇上,您不知道……”
雍正帝看着眉飞色舞说着市井趣闻的德亨,心绪缓缓飘远。
这孩子,还真是喜欢热闹。
第377章
进入八月, 北京城热的像个火炉,内城旗人的心,更是火热的像个即将要爆炸的火炉。
为啥?
有两件事:
一件是要发禄米了。
第二件是内城多出来很多房子, 需要的,可以拿着银子去内务府购买,租赁,或者, 去哪里立个功,让皇上赏个宅院。
后者有些难度,但拿银子去买和租赁,还是挺简单的。
由第二件,引发出来第三件事,勉强算个热点,那就是,诚亲王允址的府邸, 差点被旗人“攻战”了, 让雍正帝下旨训斥了一番。
当然,训斥的是允址, 不是那些闹事的旗人。
这事儿的起因是拆迁款没有落实,但归根结底,还是跟内城的房子抢手有关。
自从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八十余年,八旗兵丁繁衍至今, 已超倍数, 北京城的房屋有限, 旗人们总体来说, 是越住越拥挤的。
一个跟人丁繁衍有关,另一个,就是跟王府占地和豪族圈占有关,第三个,就是跟旗人本性有关,嗜酒、嗜赌、挥霍无度,再加上一个不事生产,就是有座金山银山,迟早也会败坏光了。
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很多“穷苦”兵丁,无房居住。
顺治朝短暂,到了康熙朝,这个问题就越发凸显,这么多的无产无业无房兵丁在内城游荡,为城内治安带来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帝命在内城城门之外各旗校场等处,建造官房,分给这些无房穷苦兵丁们居住。
但是,这官房有限制,是只拨给满洲、蒙古旗人。
这是官房,只能居住,不能买卖、租赁。为防止那些满洲、蒙古旗人们,再次将房产给霍霍没了,这些官房,管理十分严格。
因建在校场处,居住的也是满洲、蒙古兵丁,所以,这官房,也被叫做营房,命校场所属八旗都统、副都统兼管。
这是康熙三十六年的事情,快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生儿都已经繁衍了一轮儿了,这北京城住起来,是越发拥挤了。
尤其是在康熙帝的儿子们都兴建了王府、占据了大片民房之后。
好在,有更新,就有换旧。
这不,佟府和安王府两座大山倒了,这北京内城,一下子多出来多少间房舍啊,其中不乏一些或轩阔、或小巧、或富丽、或雅致的小宅院,这可不是中底层旗民的福音了?
虽然这些新空出来的宅院都归了内务府,但内务府总不能白放在那里落灰,然后让好好的房子破败了吧。所以,内务府会出售、甚至是拍卖这些房舍。
正阳门内的老少爷们街坊们那个急啊。
好宅子不等人,那是要用抢的!
他们这一批是最需要这些宅子的人,可是,拆迁款迟迟落不下来。京城居,大不易,他们当中,少有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去买佟府和安王府流出来的好宅子的。
因为好宅子就是好宅子,它贵啊!
但若是拆迁款到手,这是一笔大进项,他们就可以用这一笔大进项,去换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好宅子。
这可是要传家、要作为祖宅的宅子,结果现在只能干瞪眼,干着急,你说气不气人!
他们急的着急上火,日日去找各自佐领诉苦,要佐领带领他们去找旗主,然后让旗主去找三王爷要拆迁款。
还有人想去找德亨帮忙做主,可惜,定王府一家都住在毓庆宫,他们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子去闯宫。
国公府的叶勤老爷倒是时常出来转悠,可这是个万事不理的主儿,你说给他听,他倒是能替你着急,可着急完了,人家就走了。
打点也不管用,人家有个亲王儿子,有个位比亲王的公主女儿,人家根本看不上你那点子孝敬。
嗐,抓瞎!
德亨:你们看,谁说住毓庆宫不好的?这不好处多多嘛嘻嘻。
所以,还是要去找三王爷,事儿是他应下的,不找他找谁。
图书馆选址在正阳门内,棋盘街以外,具体来说,是在西路镶蓝旗内的大半个头甲巷,和二甲巷一个边儿,其中汉军旗占三分之二,满洲旗占了三分之一,蒙古旗,占了个零头。
可巧了,果郡王允礼新上任,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得嘞,咱们找不到定亲王,咱们就去找您啦,果郡王。
果郡王允礼,是不敢去找允址要钱的,更不敢拿这事儿去找雍正帝,所以,他逃了。他还是右翼前锋统领,他跑去圆明园练军去了。
允礼逃了,都统也装瞎充楞,四处躲藏,往下一级参领和佐领,没法子,能写奏折的就写奏折,没有写奏折资格的,就四处托关系找门道,务必要将这件事到达天听。
拆迁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呢。
结果,折子是奏上去了,没音信了,眼看着房子一天比一天少,这些旗人就集结起来,找上了允址的府门去。
允址那个气啊!
一面让府兵护好大门,一面去步兵衙门报案,另一方面,召集府内幕僚们,想个妥帖的法子出来,解决眼下的困局。
结果,人是叫来了,个个儿都成了锯了嘴的葫芦,一屋子人寻摸不出半个法子来。
有那被问着的,就说:“咱们都听王爷的。”
还有破罐子破摔的,说什么:“左右闹不出什么大事儿来,让他们闹去。”
听听,这就是他手下以读圣贤书为己任的读书人说出来的话!
好在,步兵衙门的人来的很快,将闹事的旗人给驱散了,但这件事到底到达了天听,皇帝下旨训斥了诚亲王“办事不利”,却是没说,他们的拆迁款要怎么办。
旗人们无法,只得垂头丧气的另寻他法。
比如,借贷?
德亨也在赎买和购买内城多出来的房子。
所谓的赎买,就是用钱,赎回原本是自己的东西。
德亨是为自己手下的部分旗人赎买,被没入内务府的,原本是安王府的房子。
安王府第一代安亲王,也就是岳乐,一路征战,从贝勒、郡王、一直到亲王,属下、门人、奴才、佐领等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那会子还是顺治朝,内城胡同房舍还很宽裕,他围着自己的王府,不仅占用了周边旗房,他还将一些破损的、倾塌的、属于其他街区的房子,全部推倒重建,然后分给自己属下、佐领领属们居住。
慢慢形成了如今的王府大街格局。
除了安王府周边房舍,在内城城门内外,以及南城,也有不少安王府产业。
康熙朝时,康熙帝就跟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往下剥安王府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