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刘二郎:“这事儿,还得从兴庆苑说起……”
  前头说了,刘狗儿家祖上就住畅春园,皇上要修园子,那没的说的,阖家老小都搬迁了,也没搬多远,就在畅春园附近安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刘狗儿家里穷,靠着一座皇家园林,就谋算着靠畅春园吃饭。
  他是民人,靠畅春园吃饭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做太监。
  他是有打算的,先是一下子娶了两房妻子,生够了儿子女儿之后,才自割入了畅春园。
  他不为名,也不为利,他也没那个本事,他就是为了每月内务府那点子例银,再从畅春园倒腾点子瓜果菜蔬名贵花儿这样的外快,一家子老小十来口人就能很过的下去了。
  就那点子别人不要的瓜果花草,正经赚不了几个钱。
  畅春园就是一个小的名利场,刘狗儿在名利场外围好奇张望时候,和同样游走在名利场之外的德亨看对了眼。
  德亨听了他的故事,觉着刘狗儿这人庸俗的可爱,就让他去自己最常待的侍卫班房做杂活儿。
  刘狗儿肯吃苦,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康熙帝的一等侍卫们看在德亨的面子上,也不为难他,刘狗儿就扎根畅春园侍卫班房、具体来说是澹宁居外的侍卫班房,一干就是十几年。
  白天天不亮就去畅春园点卯,畅春园下钥他就出园子回家睡觉,十日一休沐,家里有红白喜事就请假,日子过的无波无澜,非常规律。
  儿子娶妻,闺女嫁人,刘狗儿都做了爷爷了,也熬成了老太监。
  他做了大半辈子太监,家里仍旧不见多少银子,更没有大富大贵,但他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有女,有儿有孙,房子盖了一大排,在京郊这十里八村的民户中,谁见了不得说一声殷实之家呢?
  先帝驾崩,先帝最得用的几个大小太监,都养老了,有的来了畅春园,有的不知道去了哪里。
  自从先帝驾崩,畅春园就空了下来。
  有前途的侍卫们都去了紫禁城,小太监们也各自想法子钻营,刘狗儿一如既往的做边缘人。
  每一个侍卫班房都是有主的,澹宁居近处的侍卫班房锁了门,刘狗儿想着自己腿脚还利索,就去了大厨房,领了往四处送饭的差事。
  刘狗儿自认是边缘人,但在畅春园侍卫、太监圈子里混过的,都知道他的底色,所以,不管他想做什么,都没人为难他。
  畅春园如今半空,能关的都关了,里面的人就都吃大锅饭。
  能有大锅饭吃就很不错了。
  主人不在,往各处送饭的小太监,自然是能偷懒就偷懒,能推脱就推脱。刘狗儿既不偷懒,也不推脱,他同时领了给赵昌、梁九功和兴庆苑送饭的差事。
  兴庆苑是修书的地方,大部分都跟着徐元正回了紫禁城武英殿,但里面还是有一些修书的士子留守。
  刘狗儿往上八辈都是泥腿子,天然对读书人有敬畏之心,对兴庆苑的人就很客气。
  这人吧,都是趋利避害的势利眼。你对他颐指气使的,他反倒唯唯诺诺不敢言,你要是对他客客气气的,他就拿你做死太监腌臜人。
  用鼻孔看你,指使你做这做那,还嫌弃你做不好,脏污了他的斯文圣地。
  刘狗儿在兴庆苑受了气,去了赵昌和梁九功那里不免抱怨几分。
  刘狗儿就是个普通老实人,没主意,没脾气,老好人。
  他在畅春园“顺风顺水”了一辈子,临了临了被人欺负,心里不得劲儿,也不想着报复回去,就和老熟人赵昌抱怨两句,实属正常。德亨和刘狗儿交好,赵昌也高看刘狗儿一分。
  赵昌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闲的发慌,就去兴庆苑给刘狗儿出头。
  跟梁九功不同,梁九功是罪人,被康熙帝圈禁在这一方小院,不能出去,赵昌是自愿进来的。
  他是主动退位,给徒弟赵拙言让第一太监的位子,也是避嫌。
  两人性质不同。
  赵昌来畅春园是做大爷的,德亨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三个日子,都会差使人来给他送养老供奉,所以,他在畅春园很有面儿。
  兴庆苑的修书士子自然是认识大名鼎鼎赵昌赵大监的,看他那一身行头,就知道这位赵大监并未失势。
  赵昌带着刘狗儿一出现,就震慑住了这些对着刘狗儿眼睛长在脑袋上的人。
  赵昌也没说什么,就坐在修书大厅里,坐在那个康熙帝、徐元正常坐的椅子上,拿着一本书翻看。
  修书的士子们就站在一旁端茶送水静候,他若是看书有疑问,他们好做解答。
  就去了这么一回,刘狗儿有面儿了,赵昌也爱上了这里。此后跟点卯似的,日日去。
  兴庆苑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地方啊,读书也能明理不是?
  这里应有尽有,全是书,他想看哪本就看哪本。
  给新帝的书,他先看,还要挑拣着看,要的就是这高人一等的爽劲儿。
  这就是隆科多给雍正帝汇报的“他去兴庆苑去的挺勤快”。
  雍正帝让隆科多盯紧了赵昌,赵昌日常实在乏善可陈,正当隆科多以为自己多想了的时候,三月十四号这一天,德亨日常差使人去畅春园给赵昌送东西。
  快入夏了,除了换季衣裳鞋袜配饰被褥铺盖蚊帐等,还有消暑的冰、防虫香料丸药,应季的水果,磨牙的干果,上好的粮米,时兴的点心,甚至还有德亨新给他淘换的顽器等等,赵昌和梁九功做邻居,德亨还给梁九功备了表礼……
  这一趟,送的着实有些多了。
  被隆科多安插的侍卫暗线逮个正着。
  隆科多安插的侍卫一看押车的是德亨手下常用的差役,立即去禀报了隆科多,这里面的人,除非隆科多亲来,他带着手下的人恐怕按不住他们。
  赵昌对德亨手底下人很客气,每次来给他送东西,都要留茶留饭。来送东西的人也很懂事,殷勤的询问一些赵昌的日常起居和趣事,带回去说给德亨听。
  赵昌受用就受用在这里,感觉他要是有亲儿子,孝顺的话,也就这样了。
  所以,隆科多赶来的时候,一切如常,被堵了门,“人赃俱获”。
  哟,赵大监,您跟定王爷交情匪浅呀!
  您知不知道如今不比以前了,太监禁投诸王阿哥门下啊?
  咱们怀疑京中满天飞的小册子就是出自您手,您跟咱走吧,慎刑司里去跟皇上分辩吧!
  赵昌知道隆科多是做什么的,也知道隆科多会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如实”禀告给雍正帝,所以,他尽量的跟隆科多拉扯解释,别管有没有用,先将话说清楚说明白了,看隆科多的架势,他怕以后再没机会说了。
  伺候了康熙帝一辈子,赵昌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刘狗儿就是这个时候来的,他是来赵昌这里串门的。
  他知道今天德亨会遣人来送东西,他是来看热闹的。
  结果,就遇到隆科多带来的侍卫抽刀架上了赵昌和德亨派来的人的脖子。
  他转身就跑。
  然后就被抓了。
  隆科多抓人动静闹的不小,有那和刘狗儿交好的太监,知道事情始末,就去刘狗儿家中送信,说明被抓因由。
  于是就有了刘二郎报信这一出。
  德亨问清楚明白,看了看天色,赶在皇宫下钥前入宫请见。
  赵昌已经进了慎刑司了,雍正帝也已经听隆科多汇报完,他已经让隆科多去审赵昌,德亨这个时候请见,雍正帝就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
  德亨来的比雍正帝想象中还要快。
  雍正帝让赵拙言去回复德亨:不见。
  德亨预料到了雍正帝会不见他,见是赵拙言来传话,还是松了口气,道:“不管是因为什么,且容师父分辩几分吧,还有那个叫刘狗儿的老太监,他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个寻常老太监,你是知道的。”
  德亨是在跟赵拙言求情,毕竟,如今赵拙言和苏培盛同得雍正帝信任,雍正帝倚仗赵拙言,还要比苏培盛更盛。
  赵拙言态度淡淡的,只道:“知道了。”
  然后就转身,进了宫城大门,大门缓缓合上。
  落钥了。
  德亨注视着合上的朱红大门,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第362章
  如果赵昌的死是罪有应得, 那么,刘狗儿的死就是草菅人命。
  赵昌是金盆洗手了,但他以前做的恶事, 仗着康熙帝的宠信得罪的权贵,就能一笔勾销了吗?
  这不是江湖,这是皇宫大内,是皇帝的一言堂。
  如果雍正帝要赵昌死, 恐怕别人会道一声:死有余辜。
  但刘狗儿不一样。
  刘狗儿不曾靠近澹宁居一步,这也是他第一次进紫禁城。
  他是纯然无辜的。
  德亨是在第三天夜里见到两人的。刘狗儿已经身亡,赵昌则是被用了大刑,成了一个废人。
  德亨被带着到了慎行司,隆科多大马金刀的坐在刑房外头一个小厅里,道:“皇上仁慈,允你见赵昌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