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秦既白这几个月天天往邻村窑厂跑,快成半个行家了。
他点点头,又指着院角那处歪斜最厉害的墙根:“那地方是不是得用石头再垒一层底?免得往后再下陷。”
“哎哟,您可真懂行!”老石匠应着,招呼徒弟们扛来一早备好的青石,“先把沟挖深,铺一层碎石滤水,再砌青石做基底,往上夯土。主家您放心,这么弄完,往后就算再下半个月雨,地基也稳如磐石。”
裴松因为有了身子,很少出远门,家中事大多交给秦既白和弟妹忙活。
好在这几个都是能扛事的人,行事稳妥靠谱,打地基、开沟槽、架房梁,每一样都捋得顺顺当当,断不会让人蒙骗了去。
第86章 陶片排水
一连干了七天, 总算把地基夯实筑牢,还重新布置了排水道。
山间多雨,湿气也重, 尤其春夏两季, 雨水时常一连几日不停, 排水便尤其重要。
匠人用细碎砂石打底, 陶片连接成中空管道,做了明排和暗排两种。
像房舍、庭院这些地方, 打地基夯土时就预先埋好了陶片,山雨一来, 雨水便会顺着套管流到屋外去, 再不必担心屋内返潮发霉。
而灶房、后院水井边,因常要洗漱、浣衣,就做了明排。
如此一来, 不用再在屋里放木桶接脏水, 等灌满了再搬去外面倾倒, 只需将废水倒进青石垒的池子里就行, 方便许多。
裴椿看着一条条蛇形陶管,眼睛瞪得溜圆。
家里要盖房,也听阿哥和二哥说会重新做排水, 可她从不知晓竟还能这样垒出个水池子。
村里有私井的人家没几户,婆子婶子也多是端着木盆往门外泼,几乎没有人家会费工夫再打口水池。
“这样就不用再出门倒了?”
“不用。”垒砖的匠人是个哥儿,跟着阿爹一块儿做工,虽没有裴松高壮,可也晒得黝黑,一身腱子肉。
在男人堆儿里讨生活, 他性子爽气,见主家小姑娘问起来,便同她细细来说:“这是大户人家的做法,家中有井用水就勤,直接往池子里倒,省事嘞。”
他伸手指一指,因着陶管还没有做封土,能清晰看见路径:“喏,就顺着这陶片流到山脚去。”
裴椿心中一阵欢喜,她力气小,平顺里倒脏水都是汉子们来,她帮不上什么忙。
若非赶活儿急,她都是端着盆子泼出门,现下家里不仅不愁吃水,竟连倒水都这样方便。
这日子,真是比做神仙还舒服。
房舍推翻后,一家人暂且搬到灶房将就,三张床便把这不大的空间塞了个满当,又要堆放杂物,快难落脚了。
因着铺设排水口、垒池子,灶房拆下一面墙,白天有日头还好说,到了夜间山风湿寒,容易受冷着凉。
不得已,只能先挂起帘子遮一遮,也好挡些风。
裴松坐在木椅上,一手撑着脸看那飘飘荡荡的帘子出神。
家里是忽然富裕起来的,家底儿是厚实了,可许多物件都来不及置办,这挂帘的被单不知晓用了多少个年头,全是补丁,有几处还漏洞,日光一晒,什么也遮不住。
忽然起了风,将帘子吹开来,也混着黄泥的土腥气扑了满脸,裴松瞧见裴椿正蹲在院子里看匠人垒水池,抬头喊了一声:“椿儿,来。”
小姑娘应下声,忙起身跑过去:“阿哥,咋了?”
二月底,日头足时已很晒人,裴松伸手给小妹擦了下鬓边的细汗,温声说:“要不哥就应下婶子,你去林家住几天?他家堂屋宽敞,也不窜风,桃儿说陪你一块儿。”
“不去。”小姑娘摇摇头,“我和你睡挺好的。”
家里三张床,一张大床,两张小的。裴松和裴椿睡在靠里面,俩汉子一张大床睡在靠外面,用帘子隔着。
她难得和阿哥睡这样近,虽用帘子隔着,可听见他平稳的呼吸声,心里踏实。
“你这两天夜里咳嗽,再冻出病来。”
“我不去。”裴椿鼓起脸,很是不欢喜,住别人家不管是三天五天,还是半月一月,都是寄人篱下,在自己家就是住窝棚都舒坦,“我喝些白芷就是了,再咳了我穿袄子睡。”
见她不愿去,裴松叹了口气,觉得小姑娘和他们几个男人睡一屋总归是不好听。
伸手揉了把她的脑瓜:“成吧,那就陪哥吧。”
“嗯。”
裴松近来肚子见大,家中啥稀罕吃食都紧着他来,鸡蛋、鲜肉就没停过,脸都胖了整圈。
他伸手掐一把越发厚实的腰背,心说这可怎么得了,快赶上年猪了。
屋外正是晴时,桃花盛开,粉白粉白的好看,燕子落在梢头,叽叽喳喳叫声清脆。
后院儿的枣树没有挪地方,枝条垂顺地耷拉着,风起时簌簌声响。
日头偏西,暖风和煦,裴松便叫上小妹到外面走一走。
春水已暖,有灰鸭浮在碧波上,抖一抖羽毛,扎猛子般钻入水底,再浮上来时,嘴里叼着一条小鱼。
“咱家这房子盖起来,要么再养些鸭?”裴松皱了皱眉,“面饼也是个犟脾气,光吃谷子不下蛋。”
裴椿抿着唇笑:“成啊,后院儿垒个鸡棚,咱家围墙建起来,也不用再竖那么高的竹篱笆,给它俩搭个小窝。”
这俩饼子虽不生蛋、孵小鸡,可养了这般久,早有感情了。
裴椿拿糙米喂时,豆饼也不扑腾着吓唬人了,虽不亲近,倒还算听话儿。
俩人慢步走着,就见个穿花的妇人领着个小姑娘迎了上来,一见着裴松和裴椿脸上满是喜色,脚下快了几步:“哎哟松哥儿,正寻你嘞。”
来人是林家的远房亲戚孙氏,裴家因和林家走得近,又有杏儿和桃儿这层干系,串门时总能碰上这婶子,俩人不算熟悉,不过点头之交。
只他听林杏说得多,这家是他阿娘那一头的亲戚,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孙氏家住村南头,却总绕着几里路来他家串门子,起初他阿娘还以为是对他或桃儿有心思,想着早出了五服,亲上加亲也是好的。
谁料想这孙氏才不是看上了这门亲,不过是想踩着他家耍排场。
林杏哪是吃亏的性子,孙氏只要明里暗里沾一句贬低的话儿,他就直白啐回去,倒气得孙氏不怎么过来了。
裴松站稳当,温声说:“这是刮的什么风,将您给吹来了。”
孙氏笑着拉过他的手,又看去他隆起的肚子:“几个月啦?啥时候生啊?”
不咋相熟的人,没话又怕冷场,就得掐这话头暖场子。
被问得多了,裴松想都不需想:“约摸六月生。”
“你这肚子长得好嘞,保准是个小子,给你家续上香火。”
裴松挑了下眉,面上淡淡的,干脆开门见山道:“婶子您是有啥事儿吗?”
“没事儿、没事儿。”孙氏扭头看了眼他家那片屋,抿了抿唇,“这就盖上了?”
裴松点了下头:“家里地基下沉,雨水冲进屋子排不出去,这没法子才盖的。”
“这哪儿的话儿,还是家里日子富足了。”孙婶子眼里泛着精光,看了许久才抽回视线,她搓了搓手,“我这想着盖房造屋,该是没地界好住的,你又怀了身子,可怎么得了,若是不嫌弃,去我那头住些日子?”
裴松一时没反应过来,可心说这无事献殷勤的。
见人不答话,孙氏将手边的小姑娘往前拽了拽:“我这闺女今年十六了,生得漂亮水灵,可想有个阿姐陪着,你身子重不方便走,椿丫头住过去也是好的呀。”
第87章 槐花糕饼
裴松闭目沉叹一息, 若不是看在林家的情分上,他当即就转身走了。
孙氏虽然没明说,可谁人瞧不出来她的心思, 家中两个儿子尚未说亲, 手边还领着个十来岁的丫头, 这是看上裴榕和裴椿了。
近来家中日子富裕起来, 多的是蚊蝇乱飞,前脚才将媒婆送走, 打秋风的就来登门。
裴松想着,真得将这院子围墙垒高些, 日日闩紧大门, 省得再有人将主意打到他家来。
见他一直不说话,孙氏有些急躁,忙又道:“松哥儿你别怕麻烦人, 咱都是乡邻, 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这都应当应分的, 再说家里地方大,椿丫头过去不过是多添副碗筷的事儿。”
她话头开得好,没明着说看上了裴榕或裴椿, 裴松也不好直截了当回绝了,他将手从孙氏掌心抽回去,被握了这一会儿,冒出细密的汗,湿漉漉的难受。
裴松甩了甩手,笑着说:“您这心意我家领了,只我怀着身子, 不好走动,也得有人顾着,椿儿就不麻烦您了。”
他点点头,又指着院角那处歪斜最厉害的墙根:“那地方是不是得用石头再垒一层底?免得往后再下陷。”
“哎哟,您可真懂行!”老石匠应着,招呼徒弟们扛来一早备好的青石,“先把沟挖深,铺一层碎石滤水,再砌青石做基底,往上夯土。主家您放心,这么弄完,往后就算再下半个月雨,地基也稳如磐石。”
裴松因为有了身子,很少出远门,家中事大多交给秦既白和弟妹忙活。
好在这几个都是能扛事的人,行事稳妥靠谱,打地基、开沟槽、架房梁,每一样都捋得顺顺当当,断不会让人蒙骗了去。
第86章 陶片排水
一连干了七天, 总算把地基夯实筑牢,还重新布置了排水道。
山间多雨,湿气也重, 尤其春夏两季, 雨水时常一连几日不停, 排水便尤其重要。
匠人用细碎砂石打底, 陶片连接成中空管道,做了明排和暗排两种。
像房舍、庭院这些地方, 打地基夯土时就预先埋好了陶片,山雨一来, 雨水便会顺着套管流到屋外去, 再不必担心屋内返潮发霉。
而灶房、后院水井边,因常要洗漱、浣衣,就做了明排。
如此一来, 不用再在屋里放木桶接脏水, 等灌满了再搬去外面倾倒, 只需将废水倒进青石垒的池子里就行, 方便许多。
裴椿看着一条条蛇形陶管,眼睛瞪得溜圆。
家里要盖房,也听阿哥和二哥说会重新做排水, 可她从不知晓竟还能这样垒出个水池子。
村里有私井的人家没几户,婆子婶子也多是端着木盆往门外泼,几乎没有人家会费工夫再打口水池。
“这样就不用再出门倒了?”
“不用。”垒砖的匠人是个哥儿,跟着阿爹一块儿做工,虽没有裴松高壮,可也晒得黝黑,一身腱子肉。
在男人堆儿里讨生活, 他性子爽气,见主家小姑娘问起来,便同她细细来说:“这是大户人家的做法,家中有井用水就勤,直接往池子里倒,省事嘞。”
他伸手指一指,因着陶管还没有做封土,能清晰看见路径:“喏,就顺着这陶片流到山脚去。”
裴椿心中一阵欢喜,她力气小,平顺里倒脏水都是汉子们来,她帮不上什么忙。
若非赶活儿急,她都是端着盆子泼出门,现下家里不仅不愁吃水,竟连倒水都这样方便。
这日子,真是比做神仙还舒服。
房舍推翻后,一家人暂且搬到灶房将就,三张床便把这不大的空间塞了个满当,又要堆放杂物,快难落脚了。
因着铺设排水口、垒池子,灶房拆下一面墙,白天有日头还好说,到了夜间山风湿寒,容易受冷着凉。
不得已,只能先挂起帘子遮一遮,也好挡些风。
裴松坐在木椅上,一手撑着脸看那飘飘荡荡的帘子出神。
家里是忽然富裕起来的,家底儿是厚实了,可许多物件都来不及置办,这挂帘的被单不知晓用了多少个年头,全是补丁,有几处还漏洞,日光一晒,什么也遮不住。
忽然起了风,将帘子吹开来,也混着黄泥的土腥气扑了满脸,裴松瞧见裴椿正蹲在院子里看匠人垒水池,抬头喊了一声:“椿儿,来。”
小姑娘应下声,忙起身跑过去:“阿哥,咋了?”
二月底,日头足时已很晒人,裴松伸手给小妹擦了下鬓边的细汗,温声说:“要不哥就应下婶子,你去林家住几天?他家堂屋宽敞,也不窜风,桃儿说陪你一块儿。”
“不去。”小姑娘摇摇头,“我和你睡挺好的。”
家里三张床,一张大床,两张小的。裴松和裴椿睡在靠里面,俩汉子一张大床睡在靠外面,用帘子隔着。
她难得和阿哥睡这样近,虽用帘子隔着,可听见他平稳的呼吸声,心里踏实。
“你这两天夜里咳嗽,再冻出病来。”
“我不去。”裴椿鼓起脸,很是不欢喜,住别人家不管是三天五天,还是半月一月,都是寄人篱下,在自己家就是住窝棚都舒坦,“我喝些白芷就是了,再咳了我穿袄子睡。”
见她不愿去,裴松叹了口气,觉得小姑娘和他们几个男人睡一屋总归是不好听。
伸手揉了把她的脑瓜:“成吧,那就陪哥吧。”
“嗯。”
裴松近来肚子见大,家中啥稀罕吃食都紧着他来,鸡蛋、鲜肉就没停过,脸都胖了整圈。
他伸手掐一把越发厚实的腰背,心说这可怎么得了,快赶上年猪了。
屋外正是晴时,桃花盛开,粉白粉白的好看,燕子落在梢头,叽叽喳喳叫声清脆。
后院儿的枣树没有挪地方,枝条垂顺地耷拉着,风起时簌簌声响。
日头偏西,暖风和煦,裴松便叫上小妹到外面走一走。
春水已暖,有灰鸭浮在碧波上,抖一抖羽毛,扎猛子般钻入水底,再浮上来时,嘴里叼着一条小鱼。
“咱家这房子盖起来,要么再养些鸭?”裴松皱了皱眉,“面饼也是个犟脾气,光吃谷子不下蛋。”
裴椿抿着唇笑:“成啊,后院儿垒个鸡棚,咱家围墙建起来,也不用再竖那么高的竹篱笆,给它俩搭个小窝。”
这俩饼子虽不生蛋、孵小鸡,可养了这般久,早有感情了。
裴椿拿糙米喂时,豆饼也不扑腾着吓唬人了,虽不亲近,倒还算听话儿。
俩人慢步走着,就见个穿花的妇人领着个小姑娘迎了上来,一见着裴松和裴椿脸上满是喜色,脚下快了几步:“哎哟松哥儿,正寻你嘞。”
来人是林家的远房亲戚孙氏,裴家因和林家走得近,又有杏儿和桃儿这层干系,串门时总能碰上这婶子,俩人不算熟悉,不过点头之交。
只他听林杏说得多,这家是他阿娘那一头的亲戚,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孙氏家住村南头,却总绕着几里路来他家串门子,起初他阿娘还以为是对他或桃儿有心思,想着早出了五服,亲上加亲也是好的。
谁料想这孙氏才不是看上了这门亲,不过是想踩着他家耍排场。
林杏哪是吃亏的性子,孙氏只要明里暗里沾一句贬低的话儿,他就直白啐回去,倒气得孙氏不怎么过来了。
裴松站稳当,温声说:“这是刮的什么风,将您给吹来了。”
孙氏笑着拉过他的手,又看去他隆起的肚子:“几个月啦?啥时候生啊?”
不咋相熟的人,没话又怕冷场,就得掐这话头暖场子。
被问得多了,裴松想都不需想:“约摸六月生。”
“你这肚子长得好嘞,保准是个小子,给你家续上香火。”
裴松挑了下眉,面上淡淡的,干脆开门见山道:“婶子您是有啥事儿吗?”
“没事儿、没事儿。”孙氏扭头看了眼他家那片屋,抿了抿唇,“这就盖上了?”
裴松点了下头:“家里地基下沉,雨水冲进屋子排不出去,这没法子才盖的。”
“这哪儿的话儿,还是家里日子富足了。”孙婶子眼里泛着精光,看了许久才抽回视线,她搓了搓手,“我这想着盖房造屋,该是没地界好住的,你又怀了身子,可怎么得了,若是不嫌弃,去我那头住些日子?”
裴松一时没反应过来,可心说这无事献殷勤的。
见人不答话,孙氏将手边的小姑娘往前拽了拽:“我这闺女今年十六了,生得漂亮水灵,可想有个阿姐陪着,你身子重不方便走,椿丫头住过去也是好的呀。”
第87章 槐花糕饼
裴松闭目沉叹一息, 若不是看在林家的情分上,他当即就转身走了。
孙氏虽然没明说,可谁人瞧不出来她的心思, 家中两个儿子尚未说亲, 手边还领着个十来岁的丫头, 这是看上裴榕和裴椿了。
近来家中日子富裕起来, 多的是蚊蝇乱飞,前脚才将媒婆送走, 打秋风的就来登门。
裴松想着,真得将这院子围墙垒高些, 日日闩紧大门, 省得再有人将主意打到他家来。
见他一直不说话,孙氏有些急躁,忙又道:“松哥儿你别怕麻烦人, 咱都是乡邻, 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这都应当应分的, 再说家里地方大,椿丫头过去不过是多添副碗筷的事儿。”
她话头开得好,没明着说看上了裴榕或裴椿, 裴松也不好直截了当回绝了,他将手从孙氏掌心抽回去,被握了这一会儿,冒出细密的汗,湿漉漉的难受。
裴松甩了甩手,笑着说:“您这心意我家领了,只我怀着身子, 不好走动,也得有人顾着,椿儿就不麻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