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日头高升,眼见着快要露出房檐,裴松看去裴椿:“往里坐坐,日头晒伤了眼睛。”
小姑娘也没起身,反手拽着马扎,脚蹭着挪了挪地方。
她忙着给小侄儿、小侄女缝肚兜,阿哥生产正好是夏天,得多给宝宝做几件小衫,来回换洗着穿,又贴身又舒坦。
裴松剥好花生仁喂过去,小姑娘眼都没抬就张开了嘴,嚼着嘎嘣脆响。
裴椿指头捏着银针,蜂尾般细的一根小针,在棉布下轻轻穿过,担心绣的花样刮肚子,还细致做了双层。
裴松看看自己的粗指头,又看看那棉布上栩栩如生的小鸭,心说他可绣不好,抚了抚滚圆的肚子,还得是你小姑来。
正想着,外面起了动静,俩人扭头去瞧,就见秦既白扛着锄头回来。
正是春种忙时,裴榕不能总告假,裴家少人力,就近的乡邻就帮着一块儿干一干,左右住得近,到时自家忙不过来,喊人也方便。
裴松缓慢站起身,走过去迎人。
“哎你别动。”秦既白急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过来扶他。
“不至于。”裴松手心里攥着小把花生仁,捏起一颗喂进他嘴里,“灶上温着烩菜,婶子家晾的豌豆细粉,送了一把过来,就等你回了。”
秦既白皱了皱眉:“往后我回来迟了,你俩就先吃。”
“咱家就你一人使力气,还不等你一块儿吃饭,那成啥了。就今年累些,往后哥同你一道干。”裴松攥紧秦既白的手往院里走,又扭头喊裴椿,“椿儿吃饭了,晌后人该来了,堂屋最后一顿。”
二月中,春暖花开,终于要破土动工。
裴椿忙将银针别进线团里,跟着起身,视线晃了晃,阿哥肚子大起来,走路再不似往日那般利落,一晃又一晃的有些笨拙。
她说不清心头是啥滋味,只觉得又酸又胀,既心疼他辛苦,又替他高兴。
家里要添娃娃,他要做阿父了。
正想着,堂屋喊起一声:“椿儿,快洗手去。”
“啊来了。”
裴椿忙拾起步子,抬头的空当正瞧见后院儿那棵枣树,随着煦风沙沙轻响。
阿爹阿娘在世时亲手种下的,小小一棵如今也有房高了。
叶子黄了又绿,枝条枯了再抽新芽。
她也长大了。
第85章 打好地基
“咚”的一声震响, 铁锤贴着墙根狠砸下去,土块应声崩裂,碎渣簌簌落了满地。
砸墙请的是邻村老石匠, 听说早年在镇上给富户盖过气派宅院, 手上准头没得挑。
这回从破土到打地基的活计全交给他, 他又带了三个壮年汉子, 四人搭伙,稳稳把这差事包揽了下来。
裴家是土坯房子, 年头久远,早就不堪用。
前几日一场春雨, 雨丝算不上密, 也谈不上大,偏在院里积住了水,淌不出去, 竟汪成了几处小水洼。
后来虽用扫帚把水扫净了, 潮气却渗进了墙皮里。
黄土泥巴垒的排屋, 倒也显不出大差别, 只新旧颜色有异,深一块浅一块,斑斑驳驳的, 更显得破败。
又是几声锤响,土墙很快倒塌,扬起的尘土像雾似的漫在院里。
平山村已许久没有这样动工的场面,眼下正是春种开垦的时节,大人们都在地里忙活,孩子们倒得闲,三五成群地过来瞧热闹。
裴榕也早早下工, 赶在晌午回了家。
他知道林杏会来,顺道从闹街拎了两份打糕,一份给阿哥和小妹,另一份拿给了他。
最先砸的是裴椿的卧房,因为靠边、占地也小,所以头一个落锤。
尘土飞扬中,林杏捧着纸袋子,和两个小姑娘站在一边安静地看。
裴榕鲜少见他这模样,笑着看过去:“今儿个怎么这么乖巧,不往前头凑了?”
人群前面站着裴松和秦既白。
汉子怕动静太大伤了夫郎的耳朵,用大手把他两耳捂得紧紧的,可又知道他想看,没催他到后面去站。
裴松是春月生人,如今已经二十四岁,在这土房子里住了二十四个年头。
爹娘走得早,裴榕和裴椿的记忆大多模糊,可他却记得清楚。
这排不起眼的破旧土房子里,有爹娘最后的身影。
以前日子忙,天不亮就背上锄头往地里去,在家时还要编筐、搓麻绳做草鞋,好像从来没工夫惦念什么。
如今这土坯房子如山一样轰然倒塌,他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那些散碎的记忆,好像再也没法描摹出爹娘在后院栽树、在灶房做饭的情景,眼底、心口都空落落的。
林杏看向裴榕:“大哥心里不好受,我知道的。”
裴榕虽是汉子,已经算懂事,可到底不如哥儿心思细腻。
他偏头看向前面,孩子堆里,裴松正靠在秦既白的肩头,虽尽力站得挺拔,手却紧紧攥成了拳头。
秦既白不知晓裴松为何忽然失落,待工匠们着手清理土块泥灰时,他把覆在裴松耳边的手慢慢移开,却没急着收回,反倒抚上了他的后背:“松哥,怎么了?不舒服?”
“没有。”裴松笑了笑,本不想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可看着秦既白担忧的神色,还是状若随意地道,“就是想爹娘了。”
他拉过秦既白的大手往旁边走:“到边上站站,别再脏了衣裳。”
二十多年的土房子,三两下就砸成了齑粉,剩下的几间,今日过后也再看不见了。
之前他还逗裴椿,说要拿个陶土罐子装些土坯回去,如今自己才是真的舍不得。
抬眼看去,这一堆黄泥土块,大的能有半人高,工匠们用铁锹铲到一堆放好,之后拉到后山,用锹打碎,等雨水一来,过不了几个月,就会和绵长山脉混在一起,再也分不出来。
取之于山,还之于山。
挺好。
“爹娘在天上看着肯定也高兴。”秦既白忽然开了口。
裴松顿住脚步,抬头看他:“叫得这么顺嘴。”
握紧裴松的手,汉子道:“我虽没敬过父母茶,可成亲前,你带我上坟拜过,也喝了水酒,爹娘是知道的,我娘也知道。”
敬父母茶是姑娘、哥儿的规矩,这小子倒记在心上。
裴松笑着看他,伸手揉了把他的后颈:“那你怎么知道爹娘也高兴?我还怕七月半的时候,他俩找不着家了。”
“只要你在,二老就找得到家。”
破土动工的动静停了,小孩子们瞧不见热闹,跟工匠要了块板结的泥块,成群结队呼啦啦跑远了。
院子里静下来,山风拂过,温温凉凉的,有了些春日的气息。
秦既白温声哄他:“家里从土坯房换成砖瓦房,二老回来一看,大儿子有本事,他俩回去也有面子。松哥,土房子是家,砖瓦房也是家,但要紧的是有你、有裴榕和裴椿的地方才是家,他俩肯定找得到。”
裴松听得咧嘴直笑,他本是随口一说,说完自己都觉得好笑,也就秦既白会认认真真听他胡言乱语,还跟着他胡闹:“我爹娘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家里大儿子厉害,是他找的相公有本事。”
秦既白听得脸上泛起红,抿着嘴,美滋滋地挺了挺胸膛:“也是。”
“哈哈哈。”裴松笑着抬起手肘怼了他一下,“你这小子。”
见裴松高兴起来,秦既白才放了心。
他就喜欢看他笑,男人笑时眼睛弯着,特别好看,比山间的晚霞还让他心动。
他伸长胳膊从后面环住裴松,大手轻轻抚了抚他胖起来的腰身:“要不要歇会儿?”
“不用,得走一走,要么不好生。”
秦既白点点头,陪着他慢慢走,顺便看看工匠们怎么干活。
打地基是盖房子最要紧的一步,只有地基打得好,后续盖房才会稳固。
裴家原来的地基是用碎石打底、铺大块石头做的,大概是下层泥土捶打得不紧实,经年累月后,底下的土层下陷,也把土房带得歪斜了。
老石匠蹲在地基边,用铁钎戳了戳底下的泥土,直起腰对裴松说:“主家您看这土,一捻就散,还泛潮气,当年肯定没分层夯实在。现下要重打,得往深了再挖半尺,把松土层全清了,换些黏性大的黄土来夯。”
黄土黏性适中,不管干还是湿都能保持团聚,分层捶打后容易紧实、不松散,要是再兑些石灰水搅拌,就格外牢固,用个几代人都不成问题。
像镇上的富户人家,还会掺些糯米汁、细沙,那样的地基结实稳固,往上盖两三层楼都不会下陷。
小姑娘也没起身,反手拽着马扎,脚蹭着挪了挪地方。
她忙着给小侄儿、小侄女缝肚兜,阿哥生产正好是夏天,得多给宝宝做几件小衫,来回换洗着穿,又贴身又舒坦。
裴松剥好花生仁喂过去,小姑娘眼都没抬就张开了嘴,嚼着嘎嘣脆响。
裴椿指头捏着银针,蜂尾般细的一根小针,在棉布下轻轻穿过,担心绣的花样刮肚子,还细致做了双层。
裴松看看自己的粗指头,又看看那棉布上栩栩如生的小鸭,心说他可绣不好,抚了抚滚圆的肚子,还得是你小姑来。
正想着,外面起了动静,俩人扭头去瞧,就见秦既白扛着锄头回来。
正是春种忙时,裴榕不能总告假,裴家少人力,就近的乡邻就帮着一块儿干一干,左右住得近,到时自家忙不过来,喊人也方便。
裴松缓慢站起身,走过去迎人。
“哎你别动。”秦既白急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过来扶他。
“不至于。”裴松手心里攥着小把花生仁,捏起一颗喂进他嘴里,“灶上温着烩菜,婶子家晾的豌豆细粉,送了一把过来,就等你回了。”
秦既白皱了皱眉:“往后我回来迟了,你俩就先吃。”
“咱家就你一人使力气,还不等你一块儿吃饭,那成啥了。就今年累些,往后哥同你一道干。”裴松攥紧秦既白的手往院里走,又扭头喊裴椿,“椿儿吃饭了,晌后人该来了,堂屋最后一顿。”
二月中,春暖花开,终于要破土动工。
裴椿忙将银针别进线团里,跟着起身,视线晃了晃,阿哥肚子大起来,走路再不似往日那般利落,一晃又一晃的有些笨拙。
她说不清心头是啥滋味,只觉得又酸又胀,既心疼他辛苦,又替他高兴。
家里要添娃娃,他要做阿父了。
正想着,堂屋喊起一声:“椿儿,快洗手去。”
“啊来了。”
裴椿忙拾起步子,抬头的空当正瞧见后院儿那棵枣树,随着煦风沙沙轻响。
阿爹阿娘在世时亲手种下的,小小一棵如今也有房高了。
叶子黄了又绿,枝条枯了再抽新芽。
她也长大了。
第85章 打好地基
“咚”的一声震响, 铁锤贴着墙根狠砸下去,土块应声崩裂,碎渣簌簌落了满地。
砸墙请的是邻村老石匠, 听说早年在镇上给富户盖过气派宅院, 手上准头没得挑。
这回从破土到打地基的活计全交给他, 他又带了三个壮年汉子, 四人搭伙,稳稳把这差事包揽了下来。
裴家是土坯房子, 年头久远,早就不堪用。
前几日一场春雨, 雨丝算不上密, 也谈不上大,偏在院里积住了水,淌不出去, 竟汪成了几处小水洼。
后来虽用扫帚把水扫净了, 潮气却渗进了墙皮里。
黄土泥巴垒的排屋, 倒也显不出大差别, 只新旧颜色有异,深一块浅一块,斑斑驳驳的, 更显得破败。
又是几声锤响,土墙很快倒塌,扬起的尘土像雾似的漫在院里。
平山村已许久没有这样动工的场面,眼下正是春种开垦的时节,大人们都在地里忙活,孩子们倒得闲,三五成群地过来瞧热闹。
裴榕也早早下工, 赶在晌午回了家。
他知道林杏会来,顺道从闹街拎了两份打糕,一份给阿哥和小妹,另一份拿给了他。
最先砸的是裴椿的卧房,因为靠边、占地也小,所以头一个落锤。
尘土飞扬中,林杏捧着纸袋子,和两个小姑娘站在一边安静地看。
裴榕鲜少见他这模样,笑着看过去:“今儿个怎么这么乖巧,不往前头凑了?”
人群前面站着裴松和秦既白。
汉子怕动静太大伤了夫郎的耳朵,用大手把他两耳捂得紧紧的,可又知道他想看,没催他到后面去站。
裴松是春月生人,如今已经二十四岁,在这土房子里住了二十四个年头。
爹娘走得早,裴榕和裴椿的记忆大多模糊,可他却记得清楚。
这排不起眼的破旧土房子里,有爹娘最后的身影。
以前日子忙,天不亮就背上锄头往地里去,在家时还要编筐、搓麻绳做草鞋,好像从来没工夫惦念什么。
如今这土坯房子如山一样轰然倒塌,他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那些散碎的记忆,好像再也没法描摹出爹娘在后院栽树、在灶房做饭的情景,眼底、心口都空落落的。
林杏看向裴榕:“大哥心里不好受,我知道的。”
裴榕虽是汉子,已经算懂事,可到底不如哥儿心思细腻。
他偏头看向前面,孩子堆里,裴松正靠在秦既白的肩头,虽尽力站得挺拔,手却紧紧攥成了拳头。
秦既白不知晓裴松为何忽然失落,待工匠们着手清理土块泥灰时,他把覆在裴松耳边的手慢慢移开,却没急着收回,反倒抚上了他的后背:“松哥,怎么了?不舒服?”
“没有。”裴松笑了笑,本不想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可看着秦既白担忧的神色,还是状若随意地道,“就是想爹娘了。”
他拉过秦既白的大手往旁边走:“到边上站站,别再脏了衣裳。”
二十多年的土房子,三两下就砸成了齑粉,剩下的几间,今日过后也再看不见了。
之前他还逗裴椿,说要拿个陶土罐子装些土坯回去,如今自己才是真的舍不得。
抬眼看去,这一堆黄泥土块,大的能有半人高,工匠们用铁锹铲到一堆放好,之后拉到后山,用锹打碎,等雨水一来,过不了几个月,就会和绵长山脉混在一起,再也分不出来。
取之于山,还之于山。
挺好。
“爹娘在天上看着肯定也高兴。”秦既白忽然开了口。
裴松顿住脚步,抬头看他:“叫得这么顺嘴。”
握紧裴松的手,汉子道:“我虽没敬过父母茶,可成亲前,你带我上坟拜过,也喝了水酒,爹娘是知道的,我娘也知道。”
敬父母茶是姑娘、哥儿的规矩,这小子倒记在心上。
裴松笑着看他,伸手揉了把他的后颈:“那你怎么知道爹娘也高兴?我还怕七月半的时候,他俩找不着家了。”
“只要你在,二老就找得到家。”
破土动工的动静停了,小孩子们瞧不见热闹,跟工匠要了块板结的泥块,成群结队呼啦啦跑远了。
院子里静下来,山风拂过,温温凉凉的,有了些春日的气息。
秦既白温声哄他:“家里从土坯房换成砖瓦房,二老回来一看,大儿子有本事,他俩回去也有面子。松哥,土房子是家,砖瓦房也是家,但要紧的是有你、有裴榕和裴椿的地方才是家,他俩肯定找得到。”
裴松听得咧嘴直笑,他本是随口一说,说完自己都觉得好笑,也就秦既白会认认真真听他胡言乱语,还跟着他胡闹:“我爹娘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家里大儿子厉害,是他找的相公有本事。”
秦既白听得脸上泛起红,抿着嘴,美滋滋地挺了挺胸膛:“也是。”
“哈哈哈。”裴松笑着抬起手肘怼了他一下,“你这小子。”
见裴松高兴起来,秦既白才放了心。
他就喜欢看他笑,男人笑时眼睛弯着,特别好看,比山间的晚霞还让他心动。
他伸长胳膊从后面环住裴松,大手轻轻抚了抚他胖起来的腰身:“要不要歇会儿?”
“不用,得走一走,要么不好生。”
秦既白点点头,陪着他慢慢走,顺便看看工匠们怎么干活。
打地基是盖房子最要紧的一步,只有地基打得好,后续盖房才会稳固。
裴家原来的地基是用碎石打底、铺大块石头做的,大概是下层泥土捶打得不紧实,经年累月后,底下的土层下陷,也把土房带得歪斜了。
老石匠蹲在地基边,用铁钎戳了戳底下的泥土,直起腰对裴松说:“主家您看这土,一捻就散,还泛潮气,当年肯定没分层夯实在。现下要重打,得往深了再挖半尺,把松土层全清了,换些黏性大的黄土来夯。”
黄土黏性适中,不管干还是湿都能保持团聚,分层捶打后容易紧实、不松散,要是再兑些石灰水搅拌,就格外牢固,用个几代人都不成问题。
像镇上的富户人家,还会掺些糯米汁、细沙,那样的地基结实稳固,往上盖两三层楼都不会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