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他偏要捧我 第4节
  王导盯着他,看了足足有半分钟,那双锐利的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然后,他转头,看向旁边的编剧,低声交流了几句。
  林砚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没有立刻的肯定,往往意味着……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顾承淮忽然放下了手中的钢笔,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他看向王导,语气平淡地开口:“王导,我记得您之前提过,这个角色最难的不是动作戏,而是‘脆弱感’和‘狼性’的结合。”
  王导愣了一下,看向顾承淮,眉头微蹙,似乎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顾承淮却不再多说,只是目光重新落回林砚身上,那眼神深邃,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审视,仿佛在评估一件作品最后的成色。
  王导顺着他的目光,再次看向林砚,若有所思。
  几秒后,王导收回目光,对林砚挥了挥手:“好了,你可以出去了,结果会通知你经纪人。”
  “谢谢各位老师。”林砚再次鞠躬,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的一切。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顾承淮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在帮他,还是……
  两天后,消息传来。
  《暗局》男二号,定了林砚。
  官方通稿写得客气又官方,肯定了林砚的潜力和试镜表现。但圈内人都心知肚明,没有顾承淮,这个机会根本落不到林砚头上。
  然而,与《风起云涌》时期铺天盖地的嘲讽不同,这一次,质疑的声音虽然仍有,却微弱了许多。慈善晚宴上顾承淮毫不留情的维护,以及零星流传出的、关于林砚在试镜中“表现惊艳”的小道消息,让不少人开始持观望态度。
  也许,这个空降的“资源咖”,并不完全是个草包?
  拿到正式合同那天,林砚正在公司排练室为即将开拍的电影进行体能和动作训练。他挂了周小微电话,看着镜子里汗流浃背、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自己,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晚上,他习惯性地走向食堂。果然,在那个角落,看到了顾承淮的身影。
  他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
  顾承淮抬眸看他,没说话。
  林砚深吸一口气,看着他,认真地说:“《暗局》,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他不会让那些资源白费,不会让顾承淮为他做的一切,变成一个笑话。
  顾承淮看着他眼中燃烧着的、混合着感激与倔强的火焰,静默片刻,然后,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唇角。
  那是一个极其短暂、几乎难以捕捉的弧度。
  但林砚看见了。
  这一次,不再是隔着人群的颔首,不再是灯光下的惊鸿一瞥。是面对面,清晰无比的,一个近乎于“笑”的表情。
  “嗯。”顾承淮应了一声,声音低沉,“吃饭。”
  第8章 探班
  《暗局》的拍摄地在北方一个工业旧城,初冬的寒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冷意。剧组包下了一个废弃的工厂区进行改造,环境比《风起云涌》时艰苦得多。
  王导果然名不虚传,要求比陈导更为严苛,尤其是动作戏,追求极致的真实感,拒绝大量使用替身。林砚身上很快添了不少青紫,但他一声不吭,咬着牙完成每一个翻滚、撞击和格斗动作。
  这天拍摄的是一场夜戏,林砚饰演的角色在雨中被人追击,在泥泞的巷道里亡命奔逃。
  人工降雨系统开启,冰冷的水柱劈头盖脸地浇下来,瞬间湿透了单薄的戏服。泥浆溅满全身,每跑一步都异常艰难。镜头追着他狼狈的身影,王导在监视器后紧紧盯着,不时通过对讲机调整细节。
  “卡!林砚,摔倒的姿势不够自然!再来!”
  “卡!眼神!我要你濒临绝境时的那股狠劲,不是害怕!”
  “卡!……”
  一遍又一遍地在冰冷泥泞中翻滚、爬起、奔跑。体力急速消耗,寒冷让牙齿开始打颤,肌肉因为反复的摔倒而发出抗议的酸痛。
  当王导终于喊出“过”的时候,林砚几乎是脱力地瘫坐在泥水里,工作人员赶紧拿着大毛巾跑过来将他裹住。
  他被周小微和助理搀扶着,瑟瑟发抖地走向临时搭建的休息棚。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前,脸色冻得发青,嘴唇没有一丝血色,看上去狼狈又脆弱。
  就在他快要走进休息棚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不远处阴影里,停着一辆熟悉的黑色迈巴赫。
  车门打开,一道挺拔的身影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长款羊绒大衣,衬得肩宽腿长,与周围杂乱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没有打伞,细密的雨丝落在他大衣肩头,晕开深色的水渍。他站在那里,目光沉静地望向林砚的方向。
  林砚的脚步顿住了,裹紧了大毛巾,下意识地想遮住自己此刻的狼狈。寒冷和疲惫似乎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鼻尖猛地一酸,有种难以言喻的委屈涌上心头。但他强行压了下去,只是抿紧了苍白的唇。
  顾承淮迈步走了过来,步履沉稳,踏过积水的地面,溅起细小的水花。他先是对着周小微微微颔首,周小微会意,连忙和助理一起松开了搀扶林砚的手,悄悄退开几步。
  顾承淮走到林砚面前,离得很近。他能闻到林砚身上雨水、泥土和一丝淡淡血腥气混合的味道(大概是哪里擦破了皮),也能清晰地看到他微微颤抖的身体和冻得发红的指尖。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将林砚身上那件快要滑落的大毛巾重新拢紧,动作算不上温柔,甚至有些笨拙,但指尖触及林砚冰凉脖颈皮肤时,带来的那一抹温热,却让林砚猛地一颤。
  然后,顾承淮解开了自己大衣的扣子。
  在林砚愕然的目光中,他张开大衣,将眼前这个湿漉漉、冷得发抖的年轻人,整个裹进了自己怀里。
  刹那间,林砚被一股强大而温暖的氣息包裹了。那是顾承淮身上熟悉的冷冽木质香,混合着他体温的热度,驱散了刺骨的寒意,也仿佛瞬间抚平了所有累积的委屈和疲惫。
  他的身体僵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顾承淮坚实宽阔的胸膛,和他揽在自己后背的那只手臂,有力而稳定。
  周围似乎有工作人员倒吸冷气和压抑的低呼,但这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
  顾承淮的下巴轻轻抵着林砚湿透的发顶,声音低沉地响在他的耳边,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我带你回去。”
  没有询问,只是陈述。
  林砚闭上了眼睛,将脸埋在他温暖干燥的大衣布料里,轻轻点了点头。所有的坚强和伪装,在这一刻土崩瓦解。他允许自己,短暂地依靠一下这个怀抱。
  顾承淮就这样拥着他,用自己的大衣将他严实地裹住,半抱半扶地,在剧组众人各异的目光中,径直走向那辆黑色的迈巴赫。
  车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风雨和窥视。
  顾承淮对前排的司机吩咐:“回酒店。”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林砚蜷缩在后座,裹着顾承淮递过来的干燥毛毯,身体还在细微地发抖。顾承淮就坐在他旁边,没有说话,只是拿起平板处理着邮件,侧脸在昏暗的车灯下显得轮廓分明。
  但林砚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那个食堂角落里的默契,那个晚宴上的维护,那个试镜时的提点,以及此刻这个带着体温的拥抱……一点点地,在他心里堆积,发酵。
  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被雨水模糊的街景,心里某个角落,悄然变得柔软而滚烫。
  这座金山,似乎……开始有了温度。
  第9章 裂痕
  《暗局》的拍摄在磕磕绊绊中推进。有了顾承淮那次突如其来的探班和那个不容置疑的拥抱,林砚在剧组的日子似乎好过了一些。至少,那些明目张胆的刁难和闲言碎语收敛了许多。
  他开始更加拼命。动作戏力求完美,文戏反复揣摩,甚至主动向王导请教。王导虽然依旧严厉,但偶尔也会指点他一二。林砚能感觉到,自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正在疯狂地吸收着养分,那种充实感前所未有。
  他和顾承淮之间,似乎也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顾承淮依旧很忙,但来剧组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是带着投资方“视察”,有时是“顺路”过来。他们依旧很少在公开场合有多余的交流,但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默契。
  林砚甚至开始觉得,也许……他和顾承淮之间,并不仅仅是冰冷的资源交换。那些食堂的晚餐,那些无声的维护,那个雨夜的拥抱,或许,都藏着一点真心。
  然而,现实的冷水,总是猝不及防地泼下。
  电影拍摄接近尾声时,一场重要的爆破戏后,林砚因为威亚操作的一个微小失误,落地时重心不稳,脚踝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医生初步诊断是韧带严重拉伤,建议立刻停止拍摄,回城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消息传回公司,秦风第一时间向顾承淮汇报。
  “顾总,林先生脚踝受伤,医生建议停工休养。《暗局》还有最后几场戏,王导那边……”
  顾承淮正在签署文件,闻言笔尖一顿,头也没抬:“告诉王导,先拍其他人的戏份。安排最好的医生和病房,让他立刻回来。”
  他的语气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效率,听不出太多担忧的情绪。
  “是。”秦风应下,正要出去安排。
  顾承淮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他回来养伤期间,把之前筛选过的那个综艺《时光客栈》的常驻嘉宾合约签了。还有,amore下个季度的全球广告 campaign,让他们把拍摄方案调整一下,尽量配合林砚的恢复情况,棚内完成。”
  秦风愣了一下。《时光客栈》是个生活类慢综艺,热度不错,以治愈系著称,确实适合养伤期间维持曝光。amore的配合也体现了品牌的重视。顾总的安排,一如既往的周到、高效,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好的,顾总。”秦风转身离开。
  顾承淮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窗外,看不出什么情绪。
  林砚被连夜送回了本市最好的私立医院。脚踝打着固定的支架,医生嘱咐必须静养至少一个月。
  病房是vip套间,宽敞安静,设施一流。周小微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
  第二天下午,顾承淮来了。
  他似乎是直接从某个会议上过来,身上还带着谈判桌上的冷冽气息。他走进病房,目光先落在林砚打着支架的脚踝上,停留了两秒,然后才看向他的脸。
  “感觉怎么样?”他问,声音平稳。
  林砚靠在床头,脸色还有些苍白,看到他,心里泛起一丝微弱的暖意,但随即被他接下来的话浇灭。
  “医生说了,需要静养。《暗局》那边王导会调整拍摄顺序,你的戏份往后挪。”顾承淮在床边的沙发上坐下,双腿交叠,语气如同在办公室里部署工作,“养伤期间,给你接了个综艺,《时光客栈》,节奏慢,适合你。另外,amore的广告拍摄方案会调整,等你恢复些在棚内完成。”
  他将接下来的安排清晰地道出,条理分明,利益最大化。
  林砚静静地听着,心里的那点暖意一点点冷了下去,最后凝结成冰。
  他看着他,看着这个在雨夜用大衣裹住他的男人,此刻用如此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语气,安排着他受伤后的“价值”延续。
  没有一句多余的关心,没有问他疼不疼,怕不怕。只有高效的资源置换和行程安排。
  所以,归根结底,他林砚,在顾承淮眼里,终究还是一件需要不断创造价值的商品?一件不能因为“意外”而停止运作的资产?
  之前的那些温情,那些默契,那些他以为的“不一样”,难道都只是他的错觉?只是顾承淮为了让他更好地、更心甘情愿地扮演好“被捧者”这个角色,而施舍的一点……甜头?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失望涌上喉咙,堵得他发不出声音。
  他垂下眼睫,掩去眼底翻涌的情绪,再抬起时,已经是一片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