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莱昂只觉哑然。
他收敛几分调笑,正过身面对张潮:“上次谷老师对你说的话,你没听明白吗?只是在这里晃悠蹭课,浪费几个小时跑来看书,是不会有什么真的进步的。”
“少狐假虎威,谷老师是让我多看片子,我可没少看。”
莱昂深吸口气,竟然还是很有耐心地对张潮抽丝剥茧:“既然看了那么多片子,为什么不拍一个试试?如果我是你,我会先全力以赴拍个短片出来,不管质量好坏都把它发给这里的老师,先让他们记住我。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批评,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不足,然后拍第二部,再给他们看,这次是让他们看到我的领悟力。”
张潮怔了下,拔高几分音量:“拍短片哪儿有那么简单啊,而且我不是电影专业的,想凑几个人都难。”
“没有你想的那样难,况且你不是还有陶夕影?”
“你说得容易,你怎么没拍?”
“我……”莱昂顿了顿,“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他也是工科生,一开始像你一样在这里蹭课,一个学期他把所有基础知识学了一遍,又认识了一些专业学生,很快就筹备起了短片,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愿意的,拍摄预算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张潮这次听进去了,他想了想,问:“那你这个朋友拍的东西呢?能拍出什么好片子?”
“他……他第一个短片是那年大学生电影节短片金奖,第二部入围了戛纳。”莱昂垂下眼睛,笑了一瞬,“而且也确实获得很多机缘,很多……”
张潮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停在离他一条过道的位置上,仔细盯着莱昂看了又看。
忽然他拍了一下桌子,“你别装神弄鬼了!什么我有一个朋友,你说的是奚重言吧?”
混血少年诧异抬头:“你知道?”
“当然知道了!”张潮一屁股坐上课桌,如数家珍道,“他在学院圈本来就是传奇啊,尤其是对非科班的人……哎呦无语了,你拿这种大牛当例子,我都不知道该说你装逼,还是说你瞧得起我。”
莱昂看着张潮神采飞扬的表情,断断续续道:“我,我不知道,还有人记得……”
“算了算了,你外国佬嘛,肯定也不怎么看影圈儿,就是一个论坛,上面每年都有人发他的帖子,尤其是这两年,因为他还是《逃离蔷薇号》的……”张潮忽然低下头,压低声音又说,“对了,好心提醒你一句啊,别在谷老师面前提起他,他俩关系好像不太一般……你别这样看我,要是好奇就自己去搜,反正一提奚重言就有一堆人跟帖评论谷老师,别的我不多说了。”
莱昂勉强笑了下,点了点头。
“不过可惜了,他死太早了,不然华语电影不会没落至此啊……”
张潮情绪变得很快,从兴奋降至惆怅,望着天花板又感叹了一句:“又快到他忌日了,真是令人唏嘘。”
坐在低位的人抬起头:“你还记得他的忌日?”
“记得啊。”
听到张潮毫不犹豫的回答,他又低下头,牵动嘴角笑了起来。
心中泛起一阵无法明说的可悲,可悲之余是不解,不解之外却又嗅到更为突兀的反常,最后只是喃喃自语说
——连你都记得。
--------------------
细心的朋友能否嗅出一丝异样?
第35章 线索
张知和回校长办公室的时候,门口站了一位不速之客。
“校长好。”
这张脸很有辨识度,张知和想起来了:“你好啊,你是谷老师的助教,leon对吧?”
莱昂很有礼貌,跟在校长秘书身后走进去,掏出一张对折的纸,双手递给张知和:“我来送检讨。”
张知和笑着接过:“我怎么听说,你对教务处老师说绝对不写检讨呢?”
莱昂温顺道:“是谷老师让我写的。
“是吗?你们谷老师怎么说服你的?”
“他说,”莱昂抬头看着他,“他知道反抗的后果。”
张知和笑意渐消,看着他,让秘书先出去,关上门指了指沙发:“你特意把检讨送到我这儿来,是有话要说?”
莱昂坐下,平静道:“我听说谷老师当年就是因为这种事,被分配到了分校,他说,好在当时您是分校校长,不然可能一辈子都留在那里了。他后来才意识到冲动的代价。校长,我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张知和微微皱着眉看着莱昂,缓缓问:“他是这么跟你说的?”
莱昂抬头看他:“谷老师还说,人都会有成长成熟的过程。”
张知和没有说话,像是回忆中有什么画面浮现出来,他笑了一下,对莱昂说:“我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知道,你对于学校这些举措仍然不满,觉得很迂腐,你们谷老师当年也是一样。但是时间终究是会让人成长的,我想他的意思,不是想让你认可这样的规则,只是教给你如何和规则相处,去追求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莱昂凝眉,似是真的完全无法理解,还有些隐隐失望:“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你觉得呢?”
“拍电影,成为著名导演,施展才华,获得认可。”莱昂说。
“你看,你这不很清楚?”
“可是我以为……谷老师不会认为这些,比诚实正直更重要。”摇了摇头,他补充道,“他不会认为放弃原则而追名逐利是正常的行为。”
张知和久久看着他,像是透过莱昂年轻的脸和眼睛在看着另外的人,然后他笑了一下:“你很了解谷老师。”
莱昂垂头轻笑:“了解他的人很多,比如校长您一定比我更了解他。谷老师,是我的偶像,所以这件事我才想不通,但是又不得不想。”
他的困惑实在诚恳,这样的情绪感染了张知和,让他愿意分享一些过去的事情。
“谷老师年轻时比你们都要心高气傲,当然也像你说的,认为诚实正直比一切都重要,我记得他到我办公室报到,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怎么好好表现,争取回去本校,他说没有,他又没做错什么,如果学校没有改变,他宁愿不回。”
两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莱昂还是在问:“那是为什么,是什么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想错了呢?”
张知和夹杂着遗憾与理解:“他的经历比你们知道的都要坎坷,后来,他的一位……朋友去世,大概那件事对他冲击很大,谷老师开始争取机会,去了台大交流,成为了胡蝶导演的编剧,有了成果转化后很快回到本校。回来之后,他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就成熟了很多,不再眼里揉不得沙子,也能和他以前讨厌的人握手言和。”
年轻人表现得并无意外,只是眼神愈发低落,似乎真的有某个偶像一样的人在他的眼里变得暗淡。
张知和不觉顿了顿,不想自己的表达产生歧义,很快又说:“但这也不能说谷老师变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评奖会,他和候选人无亲无故,却还是当着影协主席和所有评委的面站起来,质疑评选不公。”
莱昂眼神微动,张知和欣慰于他有所触动,又评价道:“谷老师这个人,低头却没弯腰。”
低头却没弯腰。
他看着张知和,那种欣赏的神态不是假的。而能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谷以宁,张校长的态度和立场也不似伪装。
可如果这样……
他垂下眼睛,睫毛掩蔽住自己杂乱的思绪,在脑中反复推演那些年可能发生的一切。
如果剧情处处漏洞,朝着前后矛盾的方向发展——那这到底是一部烂尾片?还是在某处预留了他没有发现的伏笔?
离开张知和办公室,莱昂很快去宿舍找到刘书晨。
“师兄,过两个月到毕业季,你们是谷老师第一届博士毕业生,有没有准备谢师礼?”
刘书晨愣了下,显然还没想。
“我有个想法,送礼物都太普通,拍一部短片怎么样?”
“这个……当然好,但我还没……”
莱昂立即说:“你们还要忙论文哪有时间,我来准备吧,到时请你给些意见,署名是我们一起。”
“真的吗?”
“真的。”莱昂语气平淡,毫无居功之意,“我先去筹备,不过需要借用下大家的名义。”
“没问题啊!”
“多谢了。”莱昂离开宿舍,手机里收到刘书晨发来的签名信,他随便找了个门口的台阶坐下,搜出一串号码,毫不犹豫拨通了过去。
“胡女士,您好,我们是中央艺术大学戏剧系博士生,是谷以宁老师的学生,马上临近毕业季,我们在筹拍一部送给谷老师短片,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和拍摄。”
电话对面的Jasmine声音优雅:“当然可以,需要我帮忙做什么呢?”
莱昂娓娓道:“拍摄前我们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谷老师在台北期间的故事和照片,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随时发给我。”
他收敛几分调笑,正过身面对张潮:“上次谷老师对你说的话,你没听明白吗?只是在这里晃悠蹭课,浪费几个小时跑来看书,是不会有什么真的进步的。”
“少狐假虎威,谷老师是让我多看片子,我可没少看。”
莱昂深吸口气,竟然还是很有耐心地对张潮抽丝剥茧:“既然看了那么多片子,为什么不拍一个试试?如果我是你,我会先全力以赴拍个短片出来,不管质量好坏都把它发给这里的老师,先让他们记住我。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批评,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不足,然后拍第二部,再给他们看,这次是让他们看到我的领悟力。”
张潮怔了下,拔高几分音量:“拍短片哪儿有那么简单啊,而且我不是电影专业的,想凑几个人都难。”
“没有你想的那样难,况且你不是还有陶夕影?”
“你说得容易,你怎么没拍?”
“我……”莱昂顿了顿,“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他也是工科生,一开始像你一样在这里蹭课,一个学期他把所有基础知识学了一遍,又认识了一些专业学生,很快就筹备起了短片,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愿意的,拍摄预算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张潮这次听进去了,他想了想,问:“那你这个朋友拍的东西呢?能拍出什么好片子?”
“他……他第一个短片是那年大学生电影节短片金奖,第二部入围了戛纳。”莱昂垂下眼睛,笑了一瞬,“而且也确实获得很多机缘,很多……”
张潮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停在离他一条过道的位置上,仔细盯着莱昂看了又看。
忽然他拍了一下桌子,“你别装神弄鬼了!什么我有一个朋友,你说的是奚重言吧?”
混血少年诧异抬头:“你知道?”
“当然知道了!”张潮一屁股坐上课桌,如数家珍道,“他在学院圈本来就是传奇啊,尤其是对非科班的人……哎呦无语了,你拿这种大牛当例子,我都不知道该说你装逼,还是说你瞧得起我。”
莱昂看着张潮神采飞扬的表情,断断续续道:“我,我不知道,还有人记得……”
“算了算了,你外国佬嘛,肯定也不怎么看影圈儿,就是一个论坛,上面每年都有人发他的帖子,尤其是这两年,因为他还是《逃离蔷薇号》的……”张潮忽然低下头,压低声音又说,“对了,好心提醒你一句啊,别在谷老师面前提起他,他俩关系好像不太一般……你别这样看我,要是好奇就自己去搜,反正一提奚重言就有一堆人跟帖评论谷老师,别的我不多说了。”
莱昂勉强笑了下,点了点头。
“不过可惜了,他死太早了,不然华语电影不会没落至此啊……”
张潮情绪变得很快,从兴奋降至惆怅,望着天花板又感叹了一句:“又快到他忌日了,真是令人唏嘘。”
坐在低位的人抬起头:“你还记得他的忌日?”
“记得啊。”
听到张潮毫不犹豫的回答,他又低下头,牵动嘴角笑了起来。
心中泛起一阵无法明说的可悲,可悲之余是不解,不解之外却又嗅到更为突兀的反常,最后只是喃喃自语说
——连你都记得。
--------------------
细心的朋友能否嗅出一丝异样?
第35章 线索
张知和回校长办公室的时候,门口站了一位不速之客。
“校长好。”
这张脸很有辨识度,张知和想起来了:“你好啊,你是谷老师的助教,leon对吧?”
莱昂很有礼貌,跟在校长秘书身后走进去,掏出一张对折的纸,双手递给张知和:“我来送检讨。”
张知和笑着接过:“我怎么听说,你对教务处老师说绝对不写检讨呢?”
莱昂温顺道:“是谷老师让我写的。
“是吗?你们谷老师怎么说服你的?”
“他说,”莱昂抬头看着他,“他知道反抗的后果。”
张知和笑意渐消,看着他,让秘书先出去,关上门指了指沙发:“你特意把检讨送到我这儿来,是有话要说?”
莱昂坐下,平静道:“我听说谷老师当年就是因为这种事,被分配到了分校,他说,好在当时您是分校校长,不然可能一辈子都留在那里了。他后来才意识到冲动的代价。校长,我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张知和微微皱着眉看着莱昂,缓缓问:“他是这么跟你说的?”
莱昂抬头看他:“谷老师还说,人都会有成长成熟的过程。”
张知和没有说话,像是回忆中有什么画面浮现出来,他笑了一下,对莱昂说:“我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知道,你对于学校这些举措仍然不满,觉得很迂腐,你们谷老师当年也是一样。但是时间终究是会让人成长的,我想他的意思,不是想让你认可这样的规则,只是教给你如何和规则相处,去追求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莱昂凝眉,似是真的完全无法理解,还有些隐隐失望:“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你觉得呢?”
“拍电影,成为著名导演,施展才华,获得认可。”莱昂说。
“你看,你这不很清楚?”
“可是我以为……谷老师不会认为这些,比诚实正直更重要。”摇了摇头,他补充道,“他不会认为放弃原则而追名逐利是正常的行为。”
张知和久久看着他,像是透过莱昂年轻的脸和眼睛在看着另外的人,然后他笑了一下:“你很了解谷老师。”
莱昂垂头轻笑:“了解他的人很多,比如校长您一定比我更了解他。谷老师,是我的偶像,所以这件事我才想不通,但是又不得不想。”
他的困惑实在诚恳,这样的情绪感染了张知和,让他愿意分享一些过去的事情。
“谷老师年轻时比你们都要心高气傲,当然也像你说的,认为诚实正直比一切都重要,我记得他到我办公室报到,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怎么好好表现,争取回去本校,他说没有,他又没做错什么,如果学校没有改变,他宁愿不回。”
两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莱昂还是在问:“那是为什么,是什么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想错了呢?”
张知和夹杂着遗憾与理解:“他的经历比你们知道的都要坎坷,后来,他的一位……朋友去世,大概那件事对他冲击很大,谷老师开始争取机会,去了台大交流,成为了胡蝶导演的编剧,有了成果转化后很快回到本校。回来之后,他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就成熟了很多,不再眼里揉不得沙子,也能和他以前讨厌的人握手言和。”
年轻人表现得并无意外,只是眼神愈发低落,似乎真的有某个偶像一样的人在他的眼里变得暗淡。
张知和不觉顿了顿,不想自己的表达产生歧义,很快又说:“但这也不能说谷老师变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评奖会,他和候选人无亲无故,却还是当着影协主席和所有评委的面站起来,质疑评选不公。”
莱昂眼神微动,张知和欣慰于他有所触动,又评价道:“谷老师这个人,低头却没弯腰。”
低头却没弯腰。
他看着张知和,那种欣赏的神态不是假的。而能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谷以宁,张校长的态度和立场也不似伪装。
可如果这样……
他垂下眼睛,睫毛掩蔽住自己杂乱的思绪,在脑中反复推演那些年可能发生的一切。
如果剧情处处漏洞,朝着前后矛盾的方向发展——那这到底是一部烂尾片?还是在某处预留了他没有发现的伏笔?
离开张知和办公室,莱昂很快去宿舍找到刘书晨。
“师兄,过两个月到毕业季,你们是谷老师第一届博士毕业生,有没有准备谢师礼?”
刘书晨愣了下,显然还没想。
“我有个想法,送礼物都太普通,拍一部短片怎么样?”
“这个……当然好,但我还没……”
莱昂立即说:“你们还要忙论文哪有时间,我来准备吧,到时请你给些意见,署名是我们一起。”
“真的吗?”
“真的。”莱昂语气平淡,毫无居功之意,“我先去筹备,不过需要借用下大家的名义。”
“没问题啊!”
“多谢了。”莱昂离开宿舍,手机里收到刘书晨发来的签名信,他随便找了个门口的台阶坐下,搜出一串号码,毫不犹豫拨通了过去。
“胡女士,您好,我们是中央艺术大学戏剧系博士生,是谷以宁老师的学生,马上临近毕业季,我们在筹拍一部送给谷老师短片,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和拍摄。”
电话对面的Jasmine声音优雅:“当然可以,需要我帮忙做什么呢?”
莱昂娓娓道:“拍摄前我们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谷老师在台北期间的故事和照片,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随时发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