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楚珏还是愁眉不肯展开,赵赫便弯腰逗着自己的心上人
“不是说楚国双璧么,你和楚璋,谁更好看?”
没等来楚珏张牙舞爪的一句“我!”,楚珏只是低头沉默不语,赵赫将人揽在怀里软语轻声的哄
“慈不掌兵。朕的娇娇啊,你不要再操心兵马之事了”
赵赫虽然声音温和,但是此间话语已经很明确不许他再议论此事。
可他不想楚璋战败后出现在赵赫面前称臣——于国于他,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
萧林出征之日,赵赫携太子及百官相送,并且许诺
“得胜归来之日,朕的天问赠你!”
萧林早已封为“武安侯”——以武安邦定国,这封号是武将至高的荣耀。
萧林的爵位已经是封无可封——赵赫知道,萧林知道,天下人都知道。
所以赵赫未曾许诺其他,只一把自己最心爱的佩剑——天问,相传是云梦泽畔落了一块天外巨石,内有玄铁,炼而为剑,奉与君王,以承天命。
萧林笑得意气风发,只说了一个字
“好!”
萧林离开一个月。前线没有只字片语的战况传回长安。
倒是长安酒楼茶肆的各种猜疑,从暗流涌动,到甚嚣尘上。
“萧林名为伐楚,实为引兵不归,怕是要自立门户,南北对峙。”
“萧林不反待如何?等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陛下要给天问,说不定真的要效仿尧舜传位给武安侯”
“陛下肯定不许他活着回长安了,他再赢下去这天下便要姓‘萧’了”
本是坊间上不得台面的茶余饭后谈资,越传越神乎其神,最终登了朝堂。
开始有人在赵赫面前提议召回萧林,或者派朝廷钦差前往督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从来不需要他报军况,他也从不写那些无用的折子讨朕的嫌。”
冕旒之下,赵赫的目光闪过寒光道道
“谏言临阵换将者,愚不可及。
致使流言纷起者,其心可诛”
赵赫罢了谏言者的官位,永不录用。
对于萧林造反的流言之说,更是雷霆手段——下令彻查,凡与之牵涉者一概杀无赦。
得赵赫召见,楚珏去的路上有些害怕,听闻前几日朝堂上勃然大怒,而今长安霎时人人自危。
但是见了面,赵赫这里和外面的人心惶惶截然不同。还是从前一般模样。
“怎么不来见朕?”
“听闻陛下在朝堂发了脾气,不能为您分忧,无颜见您”
赵赫笑了,招呼对方坐在自己身侧
“少来,你是知道朕生了气,又害怕了吧”
楚珏有些不好意思,却也坦诚地点点头。
“朕又不是孩子,还能拿无辜的人撒气么!”
“是,陛下圣明”
“但你真无辜吗?”
楚珏侧头看着赵赫,目光清澈坦然
“自然无辜”
赵赫未曾回应,只是紧紧的看着楚珏眼中的坦然渐渐变得慌张,楚珏跪下去抬眼望着赵赫,手覆在赵赫的膝上,楚楚可怜
“陛下,臣..臣来长安得罪了许多人,他们恨不得杀之后快,而今分明是借机杀人。
陛下圣明,一定不会被那些小人得逞,陛下,陛下”
“不急~朕又没说什么,还在查而已。”
赵赫伸了手,楚珏将手放上去,顺着对方的力道起了身。赵赫笑道
“手怎么这样凉?”
“鬼门关上走一遭,自然是凉”
“呵——这么容易受惊,你活像只小兔子”
还没来的及温存,崔开便来通禀“太子殿下求见”
“传”
赵赫示意了楚珏一眼,楚珏便从他身侧起了身,规矩的侍立一侧——赵赫绝不会允许他当着“儿子”的面和自己没规矩的缱绻。
赵桓行礼后起了身,看到楚珏在这里,眼神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动容了一下。
“太子夜深到访,所为何事?”
赵桓忙不迭敛了自己的眼神,规矩的回话
“父皇,彻查流言之事,还望父皇三思。”
赵赫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太子撩了衣袍跪拜道
“流言本是茶余饭后的无稽之谈,父皇下令彻查,官吏不敢不尽心竭力,可重刑之下难免屈打成招,枉死者众多。
而今长安百姓邻里之间不敢相互言语。儿臣不忍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更不忍父皇的千秋圣明蒙尘半分”
赵赫眼里的不悦越发深刻起来,徐徐垂问道
“你说这么多,不过是觉得朕小题大做,残暴不仁?”
“儿臣不敢!”
“朕的百姓,倒是劳驾太子心疼了”
这话一出,楚珏都出了一身冷汗,分明是责怪太子有篡位之嫌。
太子跪伏在地上,却如青松不弯不折。
“儿臣是您的儿子,不敢不孝,不敢阿意曲从陷父皇于不义!
儿臣是太子,受天下百姓奉养,不敢不忧其民!”
“天下是朕的天下!百姓是朕的百姓!朕没死,还轮不到你来担忧!”
“儿臣并非——”
“退下!”
赵桓望向赵赫的眼中是畏惧,是不甘,更是不得志的怅然。
可是他的父亲是皇帝,他忤逆不得半分。
“是,儿臣告退”
虽然知道太子从陛下这里离开时常常闷闷不乐,可是谁人也没见过父子二人竟然如此剑拔弩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皇位从来是父死子继。皇帝与太子的权利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直到一人死亡,方才休止。
皇帝与太子间的嫌隙,永远都不可抹平——只是,这道理没人敢点破给太子听。而太子良善,只觉得自己不得父皇宠爱,楚珏觉得太子殿下当真是个可怜人。
楚珏也不敢同赵赫劝说“太子讲得也有理”,只是用手轻轻的安抚着赵赫的后背,稍作舒缓。过了许久,赵赫才说道
“太子的性子良善有余,狠戾不足”
“良善不是好事么?”
“可他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岂不闻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这场流言若是不了了之,会寒了萧林的的心,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
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这话让楚珏听得不寒而栗,对于赵赫而言,天下人皆为棋子,不过是有些用来厮杀,有些用来牺牲......有些用来玩乐。
楚珏声音软软的哄着赵赫道
“太子殿下只是年纪小,不懂您的深谋远虑,可虎父无犬子,殿下聪慧,您好生教导便是了~”
“哼,太子的师傅们难道没在教么,何须朕来教导”
“他们教也只是纸上谈兵,您是圣君,没人会比您教导的更好”
“你想要朕教他如何做皇帝?”
“嗯”
赵赫突然嗤笑了一声,实在是觉得这话有些好笑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看着楚珏颇为无辜的一双眼睛,赵赫摇了摇头
“看来是真傻。”
他当年可是兵变夺了他父皇的权,诛杀了当初刚刚册封为太子的大哥,才坐上了这皇位。
他能教什么?难道要教赵桓夺自己的权么!
赵桓性子温良,不像赵赫,赵赫同他谈话简直是“对牛弹琴”,话不投机。
可是赵桓的性子若真的肖似赵赫,恐怕也是赵赫万万不能容忍的。
第30章 长安乱(上)
几日后,昭德殿上,赵赫成为数十弓箭手的众矢之的之时,不得不承认——命运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曾经他做的种种,而今悉数奉还。
赵赫与他的父皇兵变夺位,为此,他不许赵桓染指军事。可也没挡住了这报应循环,被自己的儿子逼宫。
赵桓言行举止再不像他,也是他的儿子。
赵桓被师傅们教得再良善,也是流着他的血。
“父皇若是舍得萧林,儿臣不至于被逼到今日地步!”
“儿臣不想这样,可父皇若对流言就是不肯罢休,儿臣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您一定会为了萧林杀了儿臣吧,毕竟从小到大是他得了千般您的宠爱,我想了无数次,如果没有他,您会不会也能爱我一点?”
“父皇,儿臣不想死在您手下,也不想登基之后还活在萧林的阴影下,只能做个傀儡天子!”
“儿臣不想逼宫,可父皇待萧林太好了,儿臣是不想大昭日后落入权臣之手!!”
“您只要下诏赐死萧林,交了传国玉玺,儿臣让您活!尊您为太上皇,享人间富贵!”
看着赵桓一边哭,一边椎心泣血的种种说辞,赵赫觉得,这孩子还是和自己不大像——
他当年兵变的时候,没和父皇哭诉“你的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你凭什么给大哥”,也不曾辩解“我不想兵变,皆是父皇逼得”,也没求他父皇交了传国玉玺。
“不是说楚国双璧么,你和楚璋,谁更好看?”
没等来楚珏张牙舞爪的一句“我!”,楚珏只是低头沉默不语,赵赫将人揽在怀里软语轻声的哄
“慈不掌兵。朕的娇娇啊,你不要再操心兵马之事了”
赵赫虽然声音温和,但是此间话语已经很明确不许他再议论此事。
可他不想楚璋战败后出现在赵赫面前称臣——于国于他,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
萧林出征之日,赵赫携太子及百官相送,并且许诺
“得胜归来之日,朕的天问赠你!”
萧林早已封为“武安侯”——以武安邦定国,这封号是武将至高的荣耀。
萧林的爵位已经是封无可封——赵赫知道,萧林知道,天下人都知道。
所以赵赫未曾许诺其他,只一把自己最心爱的佩剑——天问,相传是云梦泽畔落了一块天外巨石,内有玄铁,炼而为剑,奉与君王,以承天命。
萧林笑得意气风发,只说了一个字
“好!”
萧林离开一个月。前线没有只字片语的战况传回长安。
倒是长安酒楼茶肆的各种猜疑,从暗流涌动,到甚嚣尘上。
“萧林名为伐楚,实为引兵不归,怕是要自立门户,南北对峙。”
“萧林不反待如何?等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陛下要给天问,说不定真的要效仿尧舜传位给武安侯”
“陛下肯定不许他活着回长安了,他再赢下去这天下便要姓‘萧’了”
本是坊间上不得台面的茶余饭后谈资,越传越神乎其神,最终登了朝堂。
开始有人在赵赫面前提议召回萧林,或者派朝廷钦差前往督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从来不需要他报军况,他也从不写那些无用的折子讨朕的嫌。”
冕旒之下,赵赫的目光闪过寒光道道
“谏言临阵换将者,愚不可及。
致使流言纷起者,其心可诛”
赵赫罢了谏言者的官位,永不录用。
对于萧林造反的流言之说,更是雷霆手段——下令彻查,凡与之牵涉者一概杀无赦。
得赵赫召见,楚珏去的路上有些害怕,听闻前几日朝堂上勃然大怒,而今长安霎时人人自危。
但是见了面,赵赫这里和外面的人心惶惶截然不同。还是从前一般模样。
“怎么不来见朕?”
“听闻陛下在朝堂发了脾气,不能为您分忧,无颜见您”
赵赫笑了,招呼对方坐在自己身侧
“少来,你是知道朕生了气,又害怕了吧”
楚珏有些不好意思,却也坦诚地点点头。
“朕又不是孩子,还能拿无辜的人撒气么!”
“是,陛下圣明”
“但你真无辜吗?”
楚珏侧头看着赵赫,目光清澈坦然
“自然无辜”
赵赫未曾回应,只是紧紧的看着楚珏眼中的坦然渐渐变得慌张,楚珏跪下去抬眼望着赵赫,手覆在赵赫的膝上,楚楚可怜
“陛下,臣..臣来长安得罪了许多人,他们恨不得杀之后快,而今分明是借机杀人。
陛下圣明,一定不会被那些小人得逞,陛下,陛下”
“不急~朕又没说什么,还在查而已。”
赵赫伸了手,楚珏将手放上去,顺着对方的力道起了身。赵赫笑道
“手怎么这样凉?”
“鬼门关上走一遭,自然是凉”
“呵——这么容易受惊,你活像只小兔子”
还没来的及温存,崔开便来通禀“太子殿下求见”
“传”
赵赫示意了楚珏一眼,楚珏便从他身侧起了身,规矩的侍立一侧——赵赫绝不会允许他当着“儿子”的面和自己没规矩的缱绻。
赵桓行礼后起了身,看到楚珏在这里,眼神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动容了一下。
“太子夜深到访,所为何事?”
赵桓忙不迭敛了自己的眼神,规矩的回话
“父皇,彻查流言之事,还望父皇三思。”
赵赫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太子撩了衣袍跪拜道
“流言本是茶余饭后的无稽之谈,父皇下令彻查,官吏不敢不尽心竭力,可重刑之下难免屈打成招,枉死者众多。
而今长安百姓邻里之间不敢相互言语。儿臣不忍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更不忍父皇的千秋圣明蒙尘半分”
赵赫眼里的不悦越发深刻起来,徐徐垂问道
“你说这么多,不过是觉得朕小题大做,残暴不仁?”
“儿臣不敢!”
“朕的百姓,倒是劳驾太子心疼了”
这话一出,楚珏都出了一身冷汗,分明是责怪太子有篡位之嫌。
太子跪伏在地上,却如青松不弯不折。
“儿臣是您的儿子,不敢不孝,不敢阿意曲从陷父皇于不义!
儿臣是太子,受天下百姓奉养,不敢不忧其民!”
“天下是朕的天下!百姓是朕的百姓!朕没死,还轮不到你来担忧!”
“儿臣并非——”
“退下!”
赵桓望向赵赫的眼中是畏惧,是不甘,更是不得志的怅然。
可是他的父亲是皇帝,他忤逆不得半分。
“是,儿臣告退”
虽然知道太子从陛下这里离开时常常闷闷不乐,可是谁人也没见过父子二人竟然如此剑拔弩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皇位从来是父死子继。皇帝与太子的权利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直到一人死亡,方才休止。
皇帝与太子间的嫌隙,永远都不可抹平——只是,这道理没人敢点破给太子听。而太子良善,只觉得自己不得父皇宠爱,楚珏觉得太子殿下当真是个可怜人。
楚珏也不敢同赵赫劝说“太子讲得也有理”,只是用手轻轻的安抚着赵赫的后背,稍作舒缓。过了许久,赵赫才说道
“太子的性子良善有余,狠戾不足”
“良善不是好事么?”
“可他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岂不闻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这场流言若是不了了之,会寒了萧林的的心,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
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这话让楚珏听得不寒而栗,对于赵赫而言,天下人皆为棋子,不过是有些用来厮杀,有些用来牺牲......有些用来玩乐。
楚珏声音软软的哄着赵赫道
“太子殿下只是年纪小,不懂您的深谋远虑,可虎父无犬子,殿下聪慧,您好生教导便是了~”
“哼,太子的师傅们难道没在教么,何须朕来教导”
“他们教也只是纸上谈兵,您是圣君,没人会比您教导的更好”
“你想要朕教他如何做皇帝?”
“嗯”
赵赫突然嗤笑了一声,实在是觉得这话有些好笑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看着楚珏颇为无辜的一双眼睛,赵赫摇了摇头
“看来是真傻。”
他当年可是兵变夺了他父皇的权,诛杀了当初刚刚册封为太子的大哥,才坐上了这皇位。
他能教什么?难道要教赵桓夺自己的权么!
赵桓性子温良,不像赵赫,赵赫同他谈话简直是“对牛弹琴”,话不投机。
可是赵桓的性子若真的肖似赵赫,恐怕也是赵赫万万不能容忍的。
第30章 长安乱(上)
几日后,昭德殿上,赵赫成为数十弓箭手的众矢之的之时,不得不承认——命运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曾经他做的种种,而今悉数奉还。
赵赫与他的父皇兵变夺位,为此,他不许赵桓染指军事。可也没挡住了这报应循环,被自己的儿子逼宫。
赵桓言行举止再不像他,也是他的儿子。
赵桓被师傅们教得再良善,也是流着他的血。
“父皇若是舍得萧林,儿臣不至于被逼到今日地步!”
“儿臣不想这样,可父皇若对流言就是不肯罢休,儿臣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您一定会为了萧林杀了儿臣吧,毕竟从小到大是他得了千般您的宠爱,我想了无数次,如果没有他,您会不会也能爱我一点?”
“父皇,儿臣不想死在您手下,也不想登基之后还活在萧林的阴影下,只能做个傀儡天子!”
“儿臣不想逼宫,可父皇待萧林太好了,儿臣是不想大昭日后落入权臣之手!!”
“您只要下诏赐死萧林,交了传国玉玺,儿臣让您活!尊您为太上皇,享人间富贵!”
看着赵桓一边哭,一边椎心泣血的种种说辞,赵赫觉得,这孩子还是和自己不大像——
他当年兵变的时候,没和父皇哭诉“你的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你凭什么给大哥”,也不曾辩解“我不想兵变,皆是父皇逼得”,也没求他父皇交了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