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是啊,安全。现在还不知道怎样乱。我作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最好还是不要乱跑,是吧?”
男子笑起来,掏出香烟点燃,“汤小姐玩笑了,你应该很清楚,想杀戴老板的人非常多,出了事,从昨天起,斗一阵,怀疑一阵,到底谁放了炸弹,一时半会儿是说不清楚的,说不定还有好几个炸弹呢?”
她听了这话,几乎悚然。而男子就像说家常一样平静。
“到了香港,吃住用行,尤其是住院,一切都会有人保护。如今啊,眼看内战就要打起来了,大家都无暇兼顾这件事,就是老头子,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所以汤小姐大可放心。”
“是啊,到了那边,你们还是得看着我。”
那人笑起来,“汤小姐,我们是同行。”
“是啊,同行,同行。换成我,也会这样做。”
“那汤小姐乐意不乐意呢?”
她转身看着男子,男子也看着她,指间的香烟寂寞地燃烧。
“我乐意不乐意不重要,有你们,安全也不安全。没有你们,不安全也说不定就是安全的。当然,我也没有选的权力。无非是我姑妄言之,你姑且听之罢了。”
两人都转过头去看着码头,天渐渐亮了,人们渐渐醒来。
“我以前听过你的一些事,汤小姐。”
男子说,并没有转过头来。她也没有。
“有一些事我很佩服,你现在这样子,我也很羡慕。”
“羡慕?”
“羡慕你能离开。”
她不响。
“姑妄言之,姑且听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说是吗?”
她没说话,男子走了。
船开动的时候是七点半,陶静纯已经睡着了。裴清璋和她一道走到甲板上,并肩倚着栏杆站着,目送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乡。
“香港是什么样子?”裴清璋问。
“香港啊,很挤,人很多,土不土洋不洋,很多帮派。”
“比上海还挤?”
“咱们在上海住过挤的地方么!”
“倒也是。”
“到了香港,看住什么地方。”
“不说是离医院近的吗?”
“咱们还不知道是哪个医院。不过离医院近的,好像都不算太挤。”
“你不是说你好久没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吗?”
“嗯,是啊。只是——”
其实这些话她们早已说了许多遍,每次结论都只能是她们对于今日香港一无所知,对于未来在香港的生活也一无所知。走着瞧可以是一句狠话,更可以是一份深深的无奈。
码头渐渐远了,看不清上面的人了,早上的船,也没多少送行的人。她们的一日三餐都会有人送上来,不劳走动,最好也不要走动,不要下去,不要见到船上其他的人,像是什么贵重货物一样被小心翼翼地押送到香港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裴清璋转过来,伸出双手捧着她的脸,“怎么了?之前可是你劝我不要难过的。”
是啊,是她劝裴清璋不要难过,是她告诉裴清璋香港也不错,是她熟悉香港而不是裴清璋。离开上海难道不好吗?离开混乱的局势,失控的物价,疯狂的权欲,不知哪里来的冷枪——
“我只是一时觉得,命运真是一个…一个……”
“别想那些,”裴清璋凑上来与她额头相贴,“那都是过去了,船已开了,‘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我们走好前路就是。”
她点头。她就要三十二岁,还有许多事情想做,许多日子要过,最重要的是与裴清璋做双飞燕{81},衔泥筑她们自己于乱世中遮风避雨的巢。
作者有话说:
{79}蒙大拿Montana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的“monta?a”,意即“山”。
{80}事实上是美国战略情报局于1942年研制出来的一款C型粉状炸药,由面粉和□□混合制成,表面看与普通面粉没什么两样。
{81}与上文“荡涤放情志”同出《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第四十七章
下午两点多,有人给万小鹰送来一封信。她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戴笠刚死,就有人给她送信——打开一看,抬头是“小鹰”,便知道是裴清璋和汤玉玮,毕竟世上会在信里这样称呼她的人也不多了。
信里说,相识以来,多受恩惠,彼此帮助,甚为感激,她上次买来的夏布利葡萄酒实在很好,果然是她会选出来的东西,当时配的菜也好。最近她们从乡下老家得了些不错的女儿红,还准备了肴肉,请她今天晚上来尝尝。
落款是两个人一道签的,时间则是三月初。
汤玉玮没有说错,她一边读就一边破译,读完不用三十秒,看懂也不消一分钟。从夏布利开始,用的是两套凯撒密码加密,反过来一解,实际上的意思是“自此远去,不及告别,十分惆怅。诸事勿问,奢望他乡再会,余生千万珍重珍重。”
她手里捏着信,指尖轻轻婆娑汤玉玮专门买给裴清璋的这种微微泛黄的漂亮纸张,吸水,但不浸润,字迹总是很漂亮。从笔迹看应该是裴清璋写的,娟秀,公正,标准,没有特色的花体字。她和她们的关系自裴清璋始,也由裴清璋终。
她们真的走了。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只是不知道是多久。现在竟然发生在这个时间点上。难不成和戴笠的死也有关系?
虽说不能排除这可能性,但真是太危险了。她不敢想。何况汤玉玮那样的人,嘴里再不喜欢,也不至于铤而走险。她要真的干了,岂不是要被人追杀到天涯海角?
只不过,谁知道呢。她把信纸小心叠起来,仔细地夹在提包最里面的包里。按理她应该把它拿到哪个角落里烧掉,比如厕所,比如苏州河,就像往日一样。
可往日烧掉的太多了,以至于现在只留下了这一张纸,最后的一张。她要留下它。如果平平安安活到九十九,她觉得自己会依然清楚记得这段时光里的事、也就会记得她们,但干这一行,谁能保证自己平平安安?平头百姓只要不是有温饱之危或者身体抱恙,当然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活到下一周、下个月,她不,她就是此刻能吃能喝还能打,依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全。就算不死,万一哪天忽然被人当头一棒,大脑受了损伤怎么办?
她不想忘记她们,为此要保留一个念想。
到底这世上什么东西能持久不腐坏地伴随自己直到老死,她也说不清了。她以前认为是理想是主义,可除那之外呢?回忆真的能吗?她害怕那种想不起来却又十分怀念的感觉,满心的惆怅思念都要冒出来了,却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在思念什么。
趁现在记得,狠狠地记住,以防脑后闷棍——既是敌人打的,也是命运打的。
她起身,关好提包,轻轻捏了捏,就像和她们握手。
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其实你们也帮了我很多忙。我最高兴的不是看到你们还记得给我来一封信,而是看到你们的落款,是两个人。我很高兴,甚至高兴得想落泪。
我会记得与裴姐姐一道学习速记时你过目不忘和随意编密码好玩的天才,也会记得你在国际饭店那一瞬间的勇气。我会记得汤姐姐第一次和我正经说话就把刀架在我脖子上的精准与凶狠,也会记得你从我这里获取情报再转出去的每一次你是如此的游刃有余甚至幽默放松:这些我都会记得。
但我最记得的是你一直以来对裴姐姐的保护,我简直羡慕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因为我不能,因为你可以走上去直接与之拥抱,站在对方前面保护她、也能被她保护,而我,我只能站在这里,在一边看着,守着,听从召唤。如果你是狼犬、军犬,我就是一般人家养的哈巴狗,只能跟着,不能上去——就算上去也只能蹭脚踝,不能咬人。
你们都是好人,在这一行难得的好人,既一尘不染,也始终坚持了这一份清白。你们都很厉害,有令我羡慕、让我也想要拥有的才能。我想你们的心里应是有光的,又或者,是汤姐姐裴姐姐都与我说过的那些外国小说的说法,你们是有心的人,金子一般的心。
如果你们都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一员,那该多好。
只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事。
他们知道你们的存在,只是我说,不大可能策反过来。我想我的判断是对的。现在你们走了,我还是有些不舍。
当然,看见你们双宿双飞,我更高兴……
再见,裴姐姐,汤姐姐,再见。
他乡再会,珍重珍重。
走到街面上,她招手拦下黄包车,去火车站。一路上窝在黄包车里,视线往街上扫过来扫过去,其实什么都没看,满脑子想者些现实的残酷的逃避不得的事情来逃避自己的惆怅。
戴笠死了,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好处多多。混乱中她可以把握的机会非常多,而且越是混乱就越是没什么人注意她,她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原先要求她反向打入军统,后来效果不是很好,大概多少因为汤玉玮的那一茬事,自己也受到一定的牵连。后来顺势回去搞最熟悉的投机倒把,暗中传递消息,为其他人的活动提供帮助,这样也好。之前还担心戴笠此等精明之人会发现不对劲,或者生出清洗之心,现在看来不会了。剩下那些人,不足为惧。
男子笑起来,掏出香烟点燃,“汤小姐玩笑了,你应该很清楚,想杀戴老板的人非常多,出了事,从昨天起,斗一阵,怀疑一阵,到底谁放了炸弹,一时半会儿是说不清楚的,说不定还有好几个炸弹呢?”
她听了这话,几乎悚然。而男子就像说家常一样平静。
“到了香港,吃住用行,尤其是住院,一切都会有人保护。如今啊,眼看内战就要打起来了,大家都无暇兼顾这件事,就是老头子,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所以汤小姐大可放心。”
“是啊,到了那边,你们还是得看着我。”
那人笑起来,“汤小姐,我们是同行。”
“是啊,同行,同行。换成我,也会这样做。”
“那汤小姐乐意不乐意呢?”
她转身看着男子,男子也看着她,指间的香烟寂寞地燃烧。
“我乐意不乐意不重要,有你们,安全也不安全。没有你们,不安全也说不定就是安全的。当然,我也没有选的权力。无非是我姑妄言之,你姑且听之罢了。”
两人都转过头去看着码头,天渐渐亮了,人们渐渐醒来。
“我以前听过你的一些事,汤小姐。”
男子说,并没有转过头来。她也没有。
“有一些事我很佩服,你现在这样子,我也很羡慕。”
“羡慕?”
“羡慕你能离开。”
她不响。
“姑妄言之,姑且听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说是吗?”
她没说话,男子走了。
船开动的时候是七点半,陶静纯已经睡着了。裴清璋和她一道走到甲板上,并肩倚着栏杆站着,目送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乡。
“香港是什么样子?”裴清璋问。
“香港啊,很挤,人很多,土不土洋不洋,很多帮派。”
“比上海还挤?”
“咱们在上海住过挤的地方么!”
“倒也是。”
“到了香港,看住什么地方。”
“不说是离医院近的吗?”
“咱们还不知道是哪个医院。不过离医院近的,好像都不算太挤。”
“你不是说你好久没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吗?”
“嗯,是啊。只是——”
其实这些话她们早已说了许多遍,每次结论都只能是她们对于今日香港一无所知,对于未来在香港的生活也一无所知。走着瞧可以是一句狠话,更可以是一份深深的无奈。
码头渐渐远了,看不清上面的人了,早上的船,也没多少送行的人。她们的一日三餐都会有人送上来,不劳走动,最好也不要走动,不要下去,不要见到船上其他的人,像是什么贵重货物一样被小心翼翼地押送到香港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裴清璋转过来,伸出双手捧着她的脸,“怎么了?之前可是你劝我不要难过的。”
是啊,是她劝裴清璋不要难过,是她告诉裴清璋香港也不错,是她熟悉香港而不是裴清璋。离开上海难道不好吗?离开混乱的局势,失控的物价,疯狂的权欲,不知哪里来的冷枪——
“我只是一时觉得,命运真是一个…一个……”
“别想那些,”裴清璋凑上来与她额头相贴,“那都是过去了,船已开了,‘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我们走好前路就是。”
她点头。她就要三十二岁,还有许多事情想做,许多日子要过,最重要的是与裴清璋做双飞燕{81},衔泥筑她们自己于乱世中遮风避雨的巢。
作者有话说:
{79}蒙大拿Montana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的“monta?a”,意即“山”。
{80}事实上是美国战略情报局于1942年研制出来的一款C型粉状炸药,由面粉和□□混合制成,表面看与普通面粉没什么两样。
{81}与上文“荡涤放情志”同出《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第四十七章
下午两点多,有人给万小鹰送来一封信。她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戴笠刚死,就有人给她送信——打开一看,抬头是“小鹰”,便知道是裴清璋和汤玉玮,毕竟世上会在信里这样称呼她的人也不多了。
信里说,相识以来,多受恩惠,彼此帮助,甚为感激,她上次买来的夏布利葡萄酒实在很好,果然是她会选出来的东西,当时配的菜也好。最近她们从乡下老家得了些不错的女儿红,还准备了肴肉,请她今天晚上来尝尝。
落款是两个人一道签的,时间则是三月初。
汤玉玮没有说错,她一边读就一边破译,读完不用三十秒,看懂也不消一分钟。从夏布利开始,用的是两套凯撒密码加密,反过来一解,实际上的意思是“自此远去,不及告别,十分惆怅。诸事勿问,奢望他乡再会,余生千万珍重珍重。”
她手里捏着信,指尖轻轻婆娑汤玉玮专门买给裴清璋的这种微微泛黄的漂亮纸张,吸水,但不浸润,字迹总是很漂亮。从笔迹看应该是裴清璋写的,娟秀,公正,标准,没有特色的花体字。她和她们的关系自裴清璋始,也由裴清璋终。
她们真的走了。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只是不知道是多久。现在竟然发生在这个时间点上。难不成和戴笠的死也有关系?
虽说不能排除这可能性,但真是太危险了。她不敢想。何况汤玉玮那样的人,嘴里再不喜欢,也不至于铤而走险。她要真的干了,岂不是要被人追杀到天涯海角?
只不过,谁知道呢。她把信纸小心叠起来,仔细地夹在提包最里面的包里。按理她应该把它拿到哪个角落里烧掉,比如厕所,比如苏州河,就像往日一样。
可往日烧掉的太多了,以至于现在只留下了这一张纸,最后的一张。她要留下它。如果平平安安活到九十九,她觉得自己会依然清楚记得这段时光里的事、也就会记得她们,但干这一行,谁能保证自己平平安安?平头百姓只要不是有温饱之危或者身体抱恙,当然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活到下一周、下个月,她不,她就是此刻能吃能喝还能打,依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全。就算不死,万一哪天忽然被人当头一棒,大脑受了损伤怎么办?
她不想忘记她们,为此要保留一个念想。
到底这世上什么东西能持久不腐坏地伴随自己直到老死,她也说不清了。她以前认为是理想是主义,可除那之外呢?回忆真的能吗?她害怕那种想不起来却又十分怀念的感觉,满心的惆怅思念都要冒出来了,却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在思念什么。
趁现在记得,狠狠地记住,以防脑后闷棍——既是敌人打的,也是命运打的。
她起身,关好提包,轻轻捏了捏,就像和她们握手。
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其实你们也帮了我很多忙。我最高兴的不是看到你们还记得给我来一封信,而是看到你们的落款,是两个人。我很高兴,甚至高兴得想落泪。
我会记得与裴姐姐一道学习速记时你过目不忘和随意编密码好玩的天才,也会记得你在国际饭店那一瞬间的勇气。我会记得汤姐姐第一次和我正经说话就把刀架在我脖子上的精准与凶狠,也会记得你从我这里获取情报再转出去的每一次你是如此的游刃有余甚至幽默放松:这些我都会记得。
但我最记得的是你一直以来对裴姐姐的保护,我简直羡慕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因为我不能,因为你可以走上去直接与之拥抱,站在对方前面保护她、也能被她保护,而我,我只能站在这里,在一边看着,守着,听从召唤。如果你是狼犬、军犬,我就是一般人家养的哈巴狗,只能跟着,不能上去——就算上去也只能蹭脚踝,不能咬人。
你们都是好人,在这一行难得的好人,既一尘不染,也始终坚持了这一份清白。你们都很厉害,有令我羡慕、让我也想要拥有的才能。我想你们的心里应是有光的,又或者,是汤姐姐裴姐姐都与我说过的那些外国小说的说法,你们是有心的人,金子一般的心。
如果你们都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一员,那该多好。
只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事。
他们知道你们的存在,只是我说,不大可能策反过来。我想我的判断是对的。现在你们走了,我还是有些不舍。
当然,看见你们双宿双飞,我更高兴……
再见,裴姐姐,汤姐姐,再见。
他乡再会,珍重珍重。
走到街面上,她招手拦下黄包车,去火车站。一路上窝在黄包车里,视线往街上扫过来扫过去,其实什么都没看,满脑子想者些现实的残酷的逃避不得的事情来逃避自己的惆怅。
戴笠死了,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好处多多。混乱中她可以把握的机会非常多,而且越是混乱就越是没什么人注意她,她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原先要求她反向打入军统,后来效果不是很好,大概多少因为汤玉玮的那一茬事,自己也受到一定的牵连。后来顺势回去搞最熟悉的投机倒把,暗中传递消息,为其他人的活动提供帮助,这样也好。之前还担心戴笠此等精明之人会发现不对劲,或者生出清洗之心,现在看来不会了。剩下那些人,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