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上一次还是几年前,那会儿她刚回国未几,还在休息,听了些孔怡的诉苦,第一反应就是建议孔怡离开这个破国企,趁身上的技能还能向赚更多的私企变现。那时的孔怡没同意,因为不敢,因为总觉得自己作为关系户在这里有后路,因为总害怕私企无论民营还是外资的艰苦和竞争。孔怡有一回和她说,你是你挑选工作,我是被工作挑选。她觉得这话固然没错,但是人总要敢于跨出那一步。不过事到如今,几年过去,她也长大了,明白了许许多多的考量和曲折。清楚知道自己当年的建议是brave也是bold。
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跨越brave和bold的边界,她现在理解了。从前孔怡最莽撞的年纪都没有这个勇气,至今更是如此。如今看来,也许未尝不是好事,也许这就是她的生存知道。唯一就是,这家伙会一直哼哼唧唧。作为朋友,一直哼哼唧唧是一种自然交往,自己会听她哼一辈子。
行吧就这样,让她去,让她跟从自己的本心去选择,自己只做事前分析、事后中跟踪和事后,无底线兜底。
她也不是没想过某些极端情况,比如说如果孔怡坐牢了,她会不会去看——当然会啊!原不原谅是一回事,探监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对朋友无底线的爱。
想到爱,忽然想起小郑。
“诶,那你要是借调过去,你俩不就不在一块儿上班了?”
她想起这个问题完全出于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因为一直知道孔怡和小郑一块儿上班、时常一起住(还没有完全同居),孔怡偶尔和她吃完饭还要去接小郑下班(虽然现在知道有些加班是小郑自找的),如果两个人不在一起上班了,孔怡被借调去的单位离此地又十分遥远,这个通勤成本不说汽油单说时间都成倍暴涨。
朋友可以心甘情愿,她也可以支持这种心甘情愿,但是她依然希望省点是点。
毕竟考虑孔怡欠的——
“不在就不在呗。”
孔怡一副表面毫不在意内心委屈巴巴的表情。
“哦。”她只好发出一声了然、忽然察觉、假装理解的声音。是啊,上次见那样子就该知道一定有今天。甚至,也许,很大概率上,一定会有一个不太好的结果。
不出所料,沉默一阵的孔怡重新说话时,把自己和小郑之间的争执又说了一遍。左不过那些事,左不过那些争执,左不过小郑做了孔怡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的事、而孔怡说她她又不肯接受,甚至借故吵架:祁越觉得自己也有点麻木了。总是如此,始终如此,总是这样吵,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爱错人?难道不会怀疑自己与一个人在一起的合适性?
想到这些,再想到以前她坐孔怡的车的时候,在车上见证的两人的小小斗嘴和与自己说得许多八卦,说实在的,她觉得他们说的许多东西都没有价值,都很浅薄幼稚,只能用“多大个事”来形容,现在这种浅薄幼稚全部表现在压力大工作多的小郑身上,她能说什么?说正该如此,甚至报应不爽?都谈不上,这是一种此人生来如此的必然。
或者也是孔怡选择比自己小的伴侣的必然。
她自己固然喜欢比自己大些的女性——虽然实际上的结果章澈不能完全算是符合这个结果——也饱受朋友们的挖苦,但她觉得自己的年上取向是崇拜智性和喜欢女强人撒娇,而孔怡才是真该找个姐姐来管一管的那种:也许因为爱,她会上进会积极会更好呢?
唉,说起来还是她像妈!
就这样吧,我情愿当我的好朋友的第二个妈,永远的妈妈一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过到地老天荒。
回到家里,章澈也回来了,两个人梳洗聊天,渐渐就准备休息,她说了一阵自己对于那一对儿的分析,末了总结,“All in all,你说得对。”
“这么说,”章澈趴在床上,捧着脑袋,小腿立起,摇啊摇的像个孩子,“你不喜欢耍小性子咯?”
她从语气里就听出了章澈的“陷阱”,走过去轻轻吻了一下章澈的额头,“你那不是小性子。”
章澈乐意听祁越吐槽,也乐意被祁越发现自己的陷阱、进而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坦白说,她也喜欢和祁越耍点小性子,她的风格的撒娇、打闹、微微的作,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享受祁越对自己的忍让和宽容。祁越工作中是强势的,这从祁越各种时候向自己吐槽工作痛苦时候的语气就能判断出来——和自己说,尚且有说一不二的严厉,何况真实情况里面对他人?但是面对自己,祁越很温柔。这种差异、例外和偏爱,当然让人沉迷。
更何况,她不让祁越诉说完,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开始倾诉,因为她要倾诉的内容,比这点事情扯皮且混乱多了。
说下午现场汇报,不知具体几点,只好疯狂赶进度,反复演练。有要她说的部分,更多的还是周淳的部分,这位一向自信满满的青年突然相当紧张,说还能说、那种看一遍稿子就能根据PPT现编的本事还在,但明显变得更加严肃和在意,不断停下,不断询问,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长出一口气表示理解、可以但并不解压。
她本来不觉得有什么紧张的,也许大型活动操持多了,事到临头只有事务性的思维,没有基于重要性担忧。再说了,还是那几位领导,见面不止一次,又没做错什么,怕啥?
现在想想,分明是自己被事务占据了头脑,忘记去分析,明明之前都听过,中间也没有新增任何事情,为什么突然又叫去“汇报工作”、时间还待定?想了,也许就会有点紧张,不想不知道也就这样茫然得过去了。
周淳知道吗?她没问,也许并不,也许有所感觉。也许换成祁越——
“换成我,我可能想到了,但是不想继续想。”祁越说,“想也没用。”
就像被划了一刀,总是拉开伤口看伤口深不深,没用不说,自我损害。
下午按要求提前到了地方,未几就有人来指挥怎么坐,然后调试设备。她不断看着效果,周淳盯着笔记本电脑看稿子,刚要弄好,以前对接过的某位处长来了,便问好寒暄、接受对方的建议和指挥,过一会儿急匆匆赶来的是后来对接的处长,又是一番问好寒暄、接受对方的纠正和指挥:她已经觉得被打断得心烦,看看不得不应酬的周淳,更觉得他可怜。
“糟心。”祁越道。
“还有更糟心的呢。”她趴着,祁越也趴着,彼此呼吸相闻,仿佛两小无猜。
“让我猜猜——”这话又是祁越才会说了,“瞎指挥?”
“只猜对一半,是乱指挥。”
一个人瞎指挥无所谓,反正这人担责。两个人瞎指挥,就是乱指挥,而且前者还给后者挖坑,后者看出来了不能点破,又不能把人支使出去,就这么当面锣对面鼓的在现场乱来,他们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对,只能彼此敷衍。这种敷衍基本上不超过两次就要不打自招,要能处理好非要人精不可,她自问自己不是,周淳也不是,放眼望去,怕是王熙凤也不能处理好这个局面。
就在要敷衍不过来的时候,领导的秘书来了,神情严肃,说一不二,这算弄好了,然后让他们就地练习,其他事情他搞定。
她的心放下,自己去辅助周淳。流畅走了一遍,她说可以了,周淳还要独自再来一遍,于是她走到一边。这时秘书进来放座牌。她忽然发现,原先几位熟悉的领导都来但都没有坐中间。
那是谁?谁要来?
没想多久,秘书示意他们坐下。然后领导们来了,然后大领导来了。是到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有那么点紧张。转头看一看周淳,倒还好,虽然僵硬。
周淳放松自然的时候会有超水平的发挥,僵硬紧张则会有正常的发挥。全程汇报——祁越纠正她,这可以算是一种“专题汇报”“专题听取”——表现得当,一点信息没有漏,可谓把上学时候冲刺复习的本事又拿出来了;回答问题也恰如其分,大领导频频点头,除了个别问题上略有迟疑。
无论她还是周淳,都没想过领导可以这么犀利精准,注意力如此高度集中,在他们短暂停顿的一秒钟里,她看见大领导的表情因为他们的些微迟缓立刻改变,从注意到严肃,幸好在走向怀疑的边缘被拉回来了,得到了满意的回复。
这是一种好事,她知道,因为这体现了关注。可惜后面听完了汇报的领导,讲的话判断不出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提的要求太过模糊了:工作做的可以,但你们还是要抓紧啊。
“啊”,有点语重心长的意味。但是抓紧,抓什么?怎么算是“紧”?她不知道。汇报完他们就出去了,留下领导们自己开会。车上,周淳放松了,但是陷入新的疑惑,领带都不及松开,两手在空中挥舞,问道:“他要咱们抓紧的是什么?就、就那么几个模糊的什么什么,这样,那样,进度,效果,没有一个是具体的,到底要什么?”
她也不好说周淳的理想化偏执似乎又犯病了。人心不是机械啊!
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跨越brave和bold的边界,她现在理解了。从前孔怡最莽撞的年纪都没有这个勇气,至今更是如此。如今看来,也许未尝不是好事,也许这就是她的生存知道。唯一就是,这家伙会一直哼哼唧唧。作为朋友,一直哼哼唧唧是一种自然交往,自己会听她哼一辈子。
行吧就这样,让她去,让她跟从自己的本心去选择,自己只做事前分析、事后中跟踪和事后,无底线兜底。
她也不是没想过某些极端情况,比如说如果孔怡坐牢了,她会不会去看——当然会啊!原不原谅是一回事,探监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对朋友无底线的爱。
想到爱,忽然想起小郑。
“诶,那你要是借调过去,你俩不就不在一块儿上班了?”
她想起这个问题完全出于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因为一直知道孔怡和小郑一块儿上班、时常一起住(还没有完全同居),孔怡偶尔和她吃完饭还要去接小郑下班(虽然现在知道有些加班是小郑自找的),如果两个人不在一起上班了,孔怡被借调去的单位离此地又十分遥远,这个通勤成本不说汽油单说时间都成倍暴涨。
朋友可以心甘情愿,她也可以支持这种心甘情愿,但是她依然希望省点是点。
毕竟考虑孔怡欠的——
“不在就不在呗。”
孔怡一副表面毫不在意内心委屈巴巴的表情。
“哦。”她只好发出一声了然、忽然察觉、假装理解的声音。是啊,上次见那样子就该知道一定有今天。甚至,也许,很大概率上,一定会有一个不太好的结果。
不出所料,沉默一阵的孔怡重新说话时,把自己和小郑之间的争执又说了一遍。左不过那些事,左不过那些争执,左不过小郑做了孔怡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的事、而孔怡说她她又不肯接受,甚至借故吵架:祁越觉得自己也有点麻木了。总是如此,始终如此,总是这样吵,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爱错人?难道不会怀疑自己与一个人在一起的合适性?
想到这些,再想到以前她坐孔怡的车的时候,在车上见证的两人的小小斗嘴和与自己说得许多八卦,说实在的,她觉得他们说的许多东西都没有价值,都很浅薄幼稚,只能用“多大个事”来形容,现在这种浅薄幼稚全部表现在压力大工作多的小郑身上,她能说什么?说正该如此,甚至报应不爽?都谈不上,这是一种此人生来如此的必然。
或者也是孔怡选择比自己小的伴侣的必然。
她自己固然喜欢比自己大些的女性——虽然实际上的结果章澈不能完全算是符合这个结果——也饱受朋友们的挖苦,但她觉得自己的年上取向是崇拜智性和喜欢女强人撒娇,而孔怡才是真该找个姐姐来管一管的那种:也许因为爱,她会上进会积极会更好呢?
唉,说起来还是她像妈!
就这样吧,我情愿当我的好朋友的第二个妈,永远的妈妈一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过到地老天荒。
回到家里,章澈也回来了,两个人梳洗聊天,渐渐就准备休息,她说了一阵自己对于那一对儿的分析,末了总结,“All in all,你说得对。”
“这么说,”章澈趴在床上,捧着脑袋,小腿立起,摇啊摇的像个孩子,“你不喜欢耍小性子咯?”
她从语气里就听出了章澈的“陷阱”,走过去轻轻吻了一下章澈的额头,“你那不是小性子。”
章澈乐意听祁越吐槽,也乐意被祁越发现自己的陷阱、进而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坦白说,她也喜欢和祁越耍点小性子,她的风格的撒娇、打闹、微微的作,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享受祁越对自己的忍让和宽容。祁越工作中是强势的,这从祁越各种时候向自己吐槽工作痛苦时候的语气就能判断出来——和自己说,尚且有说一不二的严厉,何况真实情况里面对他人?但是面对自己,祁越很温柔。这种差异、例外和偏爱,当然让人沉迷。
更何况,她不让祁越诉说完,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开始倾诉,因为她要倾诉的内容,比这点事情扯皮且混乱多了。
说下午现场汇报,不知具体几点,只好疯狂赶进度,反复演练。有要她说的部分,更多的还是周淳的部分,这位一向自信满满的青年突然相当紧张,说还能说、那种看一遍稿子就能根据PPT现编的本事还在,但明显变得更加严肃和在意,不断停下,不断询问,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长出一口气表示理解、可以但并不解压。
她本来不觉得有什么紧张的,也许大型活动操持多了,事到临头只有事务性的思维,没有基于重要性担忧。再说了,还是那几位领导,见面不止一次,又没做错什么,怕啥?
现在想想,分明是自己被事务占据了头脑,忘记去分析,明明之前都听过,中间也没有新增任何事情,为什么突然又叫去“汇报工作”、时间还待定?想了,也许就会有点紧张,不想不知道也就这样茫然得过去了。
周淳知道吗?她没问,也许并不,也许有所感觉。也许换成祁越——
“换成我,我可能想到了,但是不想继续想。”祁越说,“想也没用。”
就像被划了一刀,总是拉开伤口看伤口深不深,没用不说,自我损害。
下午按要求提前到了地方,未几就有人来指挥怎么坐,然后调试设备。她不断看着效果,周淳盯着笔记本电脑看稿子,刚要弄好,以前对接过的某位处长来了,便问好寒暄、接受对方的建议和指挥,过一会儿急匆匆赶来的是后来对接的处长,又是一番问好寒暄、接受对方的纠正和指挥:她已经觉得被打断得心烦,看看不得不应酬的周淳,更觉得他可怜。
“糟心。”祁越道。
“还有更糟心的呢。”她趴着,祁越也趴着,彼此呼吸相闻,仿佛两小无猜。
“让我猜猜——”这话又是祁越才会说了,“瞎指挥?”
“只猜对一半,是乱指挥。”
一个人瞎指挥无所谓,反正这人担责。两个人瞎指挥,就是乱指挥,而且前者还给后者挖坑,后者看出来了不能点破,又不能把人支使出去,就这么当面锣对面鼓的在现场乱来,他们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对,只能彼此敷衍。这种敷衍基本上不超过两次就要不打自招,要能处理好非要人精不可,她自问自己不是,周淳也不是,放眼望去,怕是王熙凤也不能处理好这个局面。
就在要敷衍不过来的时候,领导的秘书来了,神情严肃,说一不二,这算弄好了,然后让他们就地练习,其他事情他搞定。
她的心放下,自己去辅助周淳。流畅走了一遍,她说可以了,周淳还要独自再来一遍,于是她走到一边。这时秘书进来放座牌。她忽然发现,原先几位熟悉的领导都来但都没有坐中间。
那是谁?谁要来?
没想多久,秘书示意他们坐下。然后领导们来了,然后大领导来了。是到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有那么点紧张。转头看一看周淳,倒还好,虽然僵硬。
周淳放松自然的时候会有超水平的发挥,僵硬紧张则会有正常的发挥。全程汇报——祁越纠正她,这可以算是一种“专题汇报”“专题听取”——表现得当,一点信息没有漏,可谓把上学时候冲刺复习的本事又拿出来了;回答问题也恰如其分,大领导频频点头,除了个别问题上略有迟疑。
无论她还是周淳,都没想过领导可以这么犀利精准,注意力如此高度集中,在他们短暂停顿的一秒钟里,她看见大领导的表情因为他们的些微迟缓立刻改变,从注意到严肃,幸好在走向怀疑的边缘被拉回来了,得到了满意的回复。
这是一种好事,她知道,因为这体现了关注。可惜后面听完了汇报的领导,讲的话判断不出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提的要求太过模糊了:工作做的可以,但你们还是要抓紧啊。
“啊”,有点语重心长的意味。但是抓紧,抓什么?怎么算是“紧”?她不知道。汇报完他们就出去了,留下领导们自己开会。车上,周淳放松了,但是陷入新的疑惑,领带都不及松开,两手在空中挥舞,问道:“他要咱们抓紧的是什么?就、就那么几个模糊的什么什么,这样,那样,进度,效果,没有一个是具体的,到底要什么?”
她也不好说周淳的理想化偏执似乎又犯病了。人心不是机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