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他看到他阿爹也在,心里便觉着有点高兴。这跟在一个家里住着还不大一样,它更像是一种亲人间的小别重逢。
“原还想着一会儿也给你们挑去两桶呢。”于庆隆笑说,“您倒来得比我还早。”
“要不也睡不着了。”周月华说,“正哥儿起得早,起来就做好了吃的,你父亲便干脆带着饼跟你大哥一块儿去砍柴去了,我就过来挑挑水。你昨儿个回的?”
“嗯,夜里了,就没去看您。等吃过晌午饭,您跟正哥儿带孩子过我那边去吧,有事跟您说。”
“成。”周月华说完见儿子提了桶,把他水挑上来,便等了一会儿,跟儿子一起回去。
路上有人问于庆隆:“方戍家的,你这可好了,嫁到邻村了还能天天见着你父亲和你阿爹,这不要叫其他夫郎羡慕坏喽。”
于庆隆听着对方只是闲聊,并无恶意,笑说:“是啊王伯,亲家也是亲戚,互相帮衬不是顶好个事嘛,人多力量大。”
偏有人不识趣,说:“我看是有贼心还有贼胆吧?还当是什么好人呢,成天介往个寡夫郎家里跑,敢情是想占人家的房子住。”
于庆隆不看那张坏脸都知道是严二毛,回道:“怎么叫占了人家的房子?我阿爹是付了租金给正哥儿的。他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好侍弄地,有了这笔租金总是比没有好过些。我和正哥儿是朋友,说到底我们也是互相帮衬,总比有些人光惦记房子和地,不管亲人死活要好。成天说人坏话,也不知安点什么心,还有脸说别人。”
严二毛“哼”一声:“说是给了租金,谁看见了?”
于庆隆说:“谁看见不看见也跟你没半文钱关系。正哥儿和盼哥儿住的是严四盖的房子。正哥儿是他夫郎,盼哥儿是他儿子,人家愿意咋用这房子自己说了算,关你一个外人什么事?”
“盼哥儿是个哥儿!他就算姓严将来也要嫁出去,那房子姓严!我就姓严!你说我是外人?到底谁是外人!”
“所以我说,你就是惦记那房子。还说什么盼哥儿不是严四的孩子,你不就是想撵走他们爷俩自己霸占了那房子吗?我跟你说你想都别想!谁也不是吓大的!”
于庆隆挽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一副你敢再说我就敢揍你的模样。
严二毛吓得倒退两步,无语:“你是个哥儿吗你?!”
于庆隆:“废话!”
说完挑起水来便离开了。那气势,想要去打仗!
周月华原还担心得很,现在是彻底不担心了。
以往他总怕小儿子被欺负,现在他倒觉得,小儿子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他头一次觉着哥儿长得高大真是件好事。
早饭后,于庆隆跟方戍去了镇上。两人又去蒋家石料铺定石基,这次却跟之前的大小不大一样,形态也有些变化。但对于掌柜的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因为还是需要那么大块原石,做工量也都差不多。但这次是直接定二十个,而且是续定,所以价钱上又比之前各便宜了两文钱,砂石底十三文一个,灰石底十八文一个。
于庆隆付了一百一十文定金,之后便跟方戍一起去找严西宽跟马亲随。他分了两人各二百文。
二百文听起来虽不很多,但这钱起码能让马亲随跟严西宽二人不用再愁吃住的事。如果每个月能稳定送两次稿,每回他们都帮忙抄,那一个月就是各四百文。
四百文,省着些甚至都能攒下一半来。但实际上,他们抄书时间并不需要特别久。
严西宽和马亲随既不傻又不坏,当然知道这是于庆隆跟方戍有心帮扶他们。抄书对秀才们来说简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像这种活在县城里都是抢着做。
严西宽与并不与于庆隆见外,坦然收下了,笑说:“若是往后小于阿兄你能自己开办个书舍就好了。”
于庆隆说:“那就天天把你们几个摁在书舍里抄书。”
严西宽说:“要是真有那样日子,神仙也不换。”
天天与书在一起,又能解决生计问题,还能攒钱,还有啥日子比这更幸福的?
马亲随却忽尔想起什么来:“守城,恩师远游回来了,你可要去拜会他老人家?”
方戍说:“既已知晓,自是要去。你们去过了?”
马亲随跟严西宽同时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两人对视一眼,接着马亲随说:“我们是听钱长安提起才知道的,当日便去过了。”
方戍听到“钱长安”三个字皱紧眉头。
于庆隆看到了,问道:“怎么了?是今日必须去拜见恩师吗?”
方戍说:“倒也并非如此。”
严西宽说:“是那个钱长安讨厌得很,什么都要压守城一头。”
马亲随说:“钱家是咱们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钱长安自幼高傲。偏他才学样貌皆不如守城,所以每每见了面总是要故意令守城难堪。”
于庆隆冷眼淡扫:“是吗?那择日不如撞日,夫君你这就带我去拜见恩师吧?如果能碰见这只卑劣的老鼠,我也好生教教他,老鼠见了雄鹰该摆出什么样的谦卑姿态,免得他以为尾巴上插了几根野鸡翎子自己就是凤凰了。”
马亲随、严西宽:“……”
好、好利的嘴!
-----------------------
作者有话说:方戍:有点激动怎么回事[让我康康]
庆隆:他没心脏病吧[墨镜]
方戍:夫郎你这样说我好害怕[捂脸笑哭]
庆隆:[狗头]
第66章
严西宽跟马亲随已经去过恩师家中, 此时却忍不住想要再去一回。他们很好奇于庆隆会怎么应对。
而方戍则有些纠结。
他是看过于庆隆骂人的本事的,还不止一次。他是真担心他的宝贝夫郎万一说得太过火,给恩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恩师于他有再造之恩。当初因为母亲出身的事, 他接连找了两位老师都不肯收他。他们明里都不说是什么原因, 只说暂不收学生。
后来有知情人透露才知, 是因为他外婆曾是个卖艺的人, 还未婚有孕。
有人建议恩师也不要收他为学生,恩师却说通所有人,不但收了他还对他悉心教导。
两个都是对他很重要的人。可依他夫郎这个脾气, 如果真遇上钱长安, 估计也是憋不住的。
“怎么了?”于庆隆道, “担心我说得他没脸, 再去投了湖?”
“他可惜命着呢。”方戍说,“我只是不想有人说你半句不是, 还有恩师他老人家年岁大了,禁不住有人吵。”
“放心,绝不会吵。哪里能吵哪里不能吵我还是分得清楚的。而且兴许那人今天不在呢, 他也就逃过了一劫。要去就赶紧, 咱们今日还得买麻绳跟粗布回去。”
再耽搁一会儿都到下午了, 而且若是他没记错,方戍的老师可并不住在镇子里, 而在镇外向东四五里的地方。
方戍便道:“那好,咱们这就去拎上些点心, 去看望恩师。”
马亲随跟严西宽说:“那我们也再去一趟。”
方戍下意识道:“不是说去过?”
于庆隆却从二人眼里快速捕捉到了一抹想要去凑热闹的微妙神情。
一伙人去买了点心,又买了些茶叶,这才往叶亭的小别苑赶去。
到了别苑外,屋里果真传出交谈声。其中一个是本地大儒叶亭的声音, 还有两个,一个是钱长安,一个是叶亭的另一位学生。
可还有一道声音,方戍听完就有些后悔过来了。
马亲随跟严西宽也被这道这声弄得一愣。这时于庆隆说:“咱们不进去吗?”
方戍硬着头皮进了院子——大门原本就是敞着的。他站在院内朝里道:“老师,学生方守城携内子前来拜访。”
屋里的对话声骤然停止,忽有三个人争相跑出来。
打头的是一个哥儿,手上的花记极其明显。他生得白皙俊秀,从脸温柔到了手指头,白得像发光。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这哥儿看看方戍,再看看旁边的于庆隆,像是受了莫大的打击。他咬着唇,最终哀怨地看着方戍,一时竟像是不知该怎么说,说什么。
而钱长安这个哪哪都长得不错唯眼睛极小的则疑惑了片刻道:“方守城,我刚刚不是听错了吧?你说带什么来拜访?”
方戍一听这人说话就感厌烦,瞅都没瞅他,而是对慢一步出来的叶老爷子说:“恩师,阔别数日,不知您老人家身体可还康健?”
叶亭满头华发,略显清瘦,自带一股书卷气。他看了于庆隆一眼,似也有些疑惑:“老样子。你刚刚说,你带了谁来?”
“原还想着一会儿也给你们挑去两桶呢。”于庆隆笑说,“您倒来得比我还早。”
“要不也睡不着了。”周月华说,“正哥儿起得早,起来就做好了吃的,你父亲便干脆带着饼跟你大哥一块儿去砍柴去了,我就过来挑挑水。你昨儿个回的?”
“嗯,夜里了,就没去看您。等吃过晌午饭,您跟正哥儿带孩子过我那边去吧,有事跟您说。”
“成。”周月华说完见儿子提了桶,把他水挑上来,便等了一会儿,跟儿子一起回去。
路上有人问于庆隆:“方戍家的,你这可好了,嫁到邻村了还能天天见着你父亲和你阿爹,这不要叫其他夫郎羡慕坏喽。”
于庆隆听着对方只是闲聊,并无恶意,笑说:“是啊王伯,亲家也是亲戚,互相帮衬不是顶好个事嘛,人多力量大。”
偏有人不识趣,说:“我看是有贼心还有贼胆吧?还当是什么好人呢,成天介往个寡夫郎家里跑,敢情是想占人家的房子住。”
于庆隆不看那张坏脸都知道是严二毛,回道:“怎么叫占了人家的房子?我阿爹是付了租金给正哥儿的。他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好侍弄地,有了这笔租金总是比没有好过些。我和正哥儿是朋友,说到底我们也是互相帮衬,总比有些人光惦记房子和地,不管亲人死活要好。成天说人坏话,也不知安点什么心,还有脸说别人。”
严二毛“哼”一声:“说是给了租金,谁看见了?”
于庆隆说:“谁看见不看见也跟你没半文钱关系。正哥儿和盼哥儿住的是严四盖的房子。正哥儿是他夫郎,盼哥儿是他儿子,人家愿意咋用这房子自己说了算,关你一个外人什么事?”
“盼哥儿是个哥儿!他就算姓严将来也要嫁出去,那房子姓严!我就姓严!你说我是外人?到底谁是外人!”
“所以我说,你就是惦记那房子。还说什么盼哥儿不是严四的孩子,你不就是想撵走他们爷俩自己霸占了那房子吗?我跟你说你想都别想!谁也不是吓大的!”
于庆隆挽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一副你敢再说我就敢揍你的模样。
严二毛吓得倒退两步,无语:“你是个哥儿吗你?!”
于庆隆:“废话!”
说完挑起水来便离开了。那气势,想要去打仗!
周月华原还担心得很,现在是彻底不担心了。
以往他总怕小儿子被欺负,现在他倒觉得,小儿子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他头一次觉着哥儿长得高大真是件好事。
早饭后,于庆隆跟方戍去了镇上。两人又去蒋家石料铺定石基,这次却跟之前的大小不大一样,形态也有些变化。但对于掌柜的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因为还是需要那么大块原石,做工量也都差不多。但这次是直接定二十个,而且是续定,所以价钱上又比之前各便宜了两文钱,砂石底十三文一个,灰石底十八文一个。
于庆隆付了一百一十文定金,之后便跟方戍一起去找严西宽跟马亲随。他分了两人各二百文。
二百文听起来虽不很多,但这钱起码能让马亲随跟严西宽二人不用再愁吃住的事。如果每个月能稳定送两次稿,每回他们都帮忙抄,那一个月就是各四百文。
四百文,省着些甚至都能攒下一半来。但实际上,他们抄书时间并不需要特别久。
严西宽和马亲随既不傻又不坏,当然知道这是于庆隆跟方戍有心帮扶他们。抄书对秀才们来说简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像这种活在县城里都是抢着做。
严西宽与并不与于庆隆见外,坦然收下了,笑说:“若是往后小于阿兄你能自己开办个书舍就好了。”
于庆隆说:“那就天天把你们几个摁在书舍里抄书。”
严西宽说:“要是真有那样日子,神仙也不换。”
天天与书在一起,又能解决生计问题,还能攒钱,还有啥日子比这更幸福的?
马亲随却忽尔想起什么来:“守城,恩师远游回来了,你可要去拜会他老人家?”
方戍说:“既已知晓,自是要去。你们去过了?”
马亲随跟严西宽同时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两人对视一眼,接着马亲随说:“我们是听钱长安提起才知道的,当日便去过了。”
方戍听到“钱长安”三个字皱紧眉头。
于庆隆看到了,问道:“怎么了?是今日必须去拜见恩师吗?”
方戍说:“倒也并非如此。”
严西宽说:“是那个钱长安讨厌得很,什么都要压守城一头。”
马亲随说:“钱家是咱们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钱长安自幼高傲。偏他才学样貌皆不如守城,所以每每见了面总是要故意令守城难堪。”
于庆隆冷眼淡扫:“是吗?那择日不如撞日,夫君你这就带我去拜见恩师吧?如果能碰见这只卑劣的老鼠,我也好生教教他,老鼠见了雄鹰该摆出什么样的谦卑姿态,免得他以为尾巴上插了几根野鸡翎子自己就是凤凰了。”
马亲随、严西宽:“……”
好、好利的嘴!
-----------------------
作者有话说:方戍:有点激动怎么回事[让我康康]
庆隆:他没心脏病吧[墨镜]
方戍:夫郎你这样说我好害怕[捂脸笑哭]
庆隆:[狗头]
第66章
严西宽跟马亲随已经去过恩师家中, 此时却忍不住想要再去一回。他们很好奇于庆隆会怎么应对。
而方戍则有些纠结。
他是看过于庆隆骂人的本事的,还不止一次。他是真担心他的宝贝夫郎万一说得太过火,给恩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恩师于他有再造之恩。当初因为母亲出身的事, 他接连找了两位老师都不肯收他。他们明里都不说是什么原因, 只说暂不收学生。
后来有知情人透露才知, 是因为他外婆曾是个卖艺的人, 还未婚有孕。
有人建议恩师也不要收他为学生,恩师却说通所有人,不但收了他还对他悉心教导。
两个都是对他很重要的人。可依他夫郎这个脾气, 如果真遇上钱长安, 估计也是憋不住的。
“怎么了?”于庆隆道, “担心我说得他没脸, 再去投了湖?”
“他可惜命着呢。”方戍说,“我只是不想有人说你半句不是, 还有恩师他老人家年岁大了,禁不住有人吵。”
“放心,绝不会吵。哪里能吵哪里不能吵我还是分得清楚的。而且兴许那人今天不在呢, 他也就逃过了一劫。要去就赶紧, 咱们今日还得买麻绳跟粗布回去。”
再耽搁一会儿都到下午了, 而且若是他没记错,方戍的老师可并不住在镇子里, 而在镇外向东四五里的地方。
方戍便道:“那好,咱们这就去拎上些点心, 去看望恩师。”
马亲随跟严西宽说:“那我们也再去一趟。”
方戍下意识道:“不是说去过?”
于庆隆却从二人眼里快速捕捉到了一抹想要去凑热闹的微妙神情。
一伙人去买了点心,又买了些茶叶,这才往叶亭的小别苑赶去。
到了别苑外,屋里果真传出交谈声。其中一个是本地大儒叶亭的声音, 还有两个,一个是钱长安,一个是叶亭的另一位学生。
可还有一道声音,方戍听完就有些后悔过来了。
马亲随跟严西宽也被这道这声弄得一愣。这时于庆隆说:“咱们不进去吗?”
方戍硬着头皮进了院子——大门原本就是敞着的。他站在院内朝里道:“老师,学生方守城携内子前来拜访。”
屋里的对话声骤然停止,忽有三个人争相跑出来。
打头的是一个哥儿,手上的花记极其明显。他生得白皙俊秀,从脸温柔到了手指头,白得像发光。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这哥儿看看方戍,再看看旁边的于庆隆,像是受了莫大的打击。他咬着唇,最终哀怨地看着方戍,一时竟像是不知该怎么说,说什么。
而钱长安这个哪哪都长得不错唯眼睛极小的则疑惑了片刻道:“方守城,我刚刚不是听错了吧?你说带什么来拜访?”
方戍一听这人说话就感厌烦,瞅都没瞅他,而是对慢一步出来的叶老爷子说:“恩师,阔别数日,不知您老人家身体可还康健?”
叶亭满头华发,略显清瘦,自带一股书卷气。他看了于庆隆一眼,似也有些疑惑:“老样子。你刚刚说,你带了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