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97节
袁恪道:“密旨既已到达昆州,安阳郡王不会无所察觉。从此刻起,王爷就算想退让也是不成了。”
两人都怕尉戈心生退意,赶紧用言语打消他的想法。
尉戈一笑,心中却想到,这两人虽聪明,却到底不了解他的性情,看到密旨的那一瞬,他心中只有汹汹燃烧的渴望,完全没有退意。
“先生刚才说性命难以保全,莫非是觉得安阳郡王已赢定了?”尉戈并未直接回答,转而问罗子茂。
罗子茂道:“并非全是安阳郡王的缘故。”
尉戈面露疑惑,“莫非还有其他潜藏的敌手?”
“不在他人,在殿下自身。”
尉戈皱眉:“在我?”
罗子茂点头。
尉戈道:“不必支支吾吾,有话直说。”
罗子茂道:“王爷若去了京城,昆州如何安置?王爷父兄皆已不在,无妻族支撑,更无得力臂膀可托付。王爷身为昆州之主,远去京城,时间一久,只怕是……”
他后半句没有说完,尉戈却已经知道,接口道:“人心思变。”
袁恪道:“殿下不可不防。”
尉戈沉默不语,面上没有表示,心中惊涛骇浪一般翻滚不休。
他打理昆州政务不满三年,顺畅无阻,既有他自身努力的原因,还有就是老昆州王的积累。但是一旦他离开,那些地方门阀必然要生出其他心思。尉戈明白,这并非是预设,而是必然。世人皆有私心,产生私欲是本能。谁能为一个远在京城的王爷效忠终生。
尉戈为自己刚才只顾眼前欣喜的浅薄而惭愧,抿了抿唇,道:“两位先生可有赐教。”
罗子茂刚才侃侃而谈,此时却没有说话。
袁恪道:“联姻。”
尉戈瞠目结舌:“什么?”
袁恪站起躬身道:“属下早就想劝殿下,今日借机一吐为快,殿下后院空虚,膝下更是无子,基业无人可传,让属臣随从心中难安。”
尉戈侧过脸去问罗子茂:“你也是这样想?”
罗子茂拱手垂头,显然持相同意见。
尉戈道:“我正值壮年,总会有孩子,现在正是国丧,如何能谈及婚嫁之事。”
袁恪微笑道:“德王也曾和王爷同样想法,他也正值壮年。”
“放肆。”尉戈呵斥。
袁恪立刻跪倒请罪,姿态谦卑。
尉戈一腔怒意仿佛无处发泄,转瞬消散,他开始考虑袁恪的话。不能不承认,还是很有道理的,德王现状更是如同给了他一记警钟。皇位在手,却只能将幼子托付给两个他根本不信任的人,希望能给世子平衡势力的空间。
这种悲哀,尉戈看到密旨时也能推测出一二。
现在,他的幕僚正在他身上看到同样令人觉得心慌而悲哀的前景。
尉戈想要发火,却又无力。
“联姻,”尉戈冷笑,“我堂堂昆州之王,选妻妾都要任人摆布?”
袁恪道:“不是任人摆布,而是摆布他们。殿下瞧不起联姻,但门阀士族正是靠这样的方式缔结联盟,维系家族血脉,久居上位不倒,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正如同树木,只有盘根错节,交缠扎根越深,根基越牢,树木才能繁盛是一个道理。眼下殿下甚至不需要许以妻位,只纳几个地方门阀出身的侍妾,就能将这些门阀捆在身边。即使殿下日后久居京城,这些家族只有紧紧拥簇殿下,才能使家族更进一步。有什么利益比这样结合更长久。”
尉戈额角抽动:“这番话你准备许久了吧?”
袁恪毫不避讳,“属下一片肺腑之言,今日正是最好的良机。”
“如此说来,人选也是有了。”
“姜,万,孙三家。”
姜家是钜州门阀,万,孙则是昆州本地世家。钜州昆州紧邻,这几个家族正好互相牵制,不用担心有一方做大难以收拾。
真是好算计。
一次居然要纳三个出身不凡的姬妾。
袁恪说完就和罗子茂站在一侧等尉戈决断,等了许久仰起头看,尉戈一挥袖已经离开议事厅。
两人对视一眼,罗子茂道:“殿下不是个喜欢被人胁迫的人。”
“你我都明白,不是胁迫,是大势所趋,”袁恪道,“不然如何对抗背后有宗室和京城门阀的安阳郡王?”
“可殿下心中有怒火。”
“殿下更有抱负。刚才拿到密旨的时候,你难道不曾想过,我们选择殿下为主是多明智的决定。怒火只会一时,不会长久燃烧。抱负不同,一生都将奋斗。殿下将要为之妥协的并不是这几个家族,而是殿下自己心中的抱负。”
罗子茂笑笑,“你难道看不出来,殿下心中已经有人了?”
袁恪朗朗笑出声,断言道:“那个人,不行。”
第163章
尉戈回到书房,屏退下人,心中燥意难消,索性提笔在窗前长几上练字。
渐渐沉侵其中,心境重获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昏暗,近侍赵宝入内点灯,顺便提醒一句,“罗先生在外等候许久了。”
尉戈放下笔转转手腕,语气淡淡的让他进来。
罗子茂进来后目不斜视先行礼,然后开口道:“属下特意来开解殿下。“
尉戈此时心态已平静许多,闻言反而有些笑意:“先生打算如何开解。”
“殿下先答应我一件事。”
“说。”
“在这里说的话不治罪。”
“你要说些大逆不道的话?”尉戈反问。
罗子茂坦然道:“并非大逆不道,却有得罪殿下之嫌。”
尉戈更生出几分兴致,“激将法用到我身上来了,别含含糊糊,直接说。”
罗子茂当然知道他是这样一个磊落直爽的性子,笑了一声后道,“殿下可是早就有了王妃人选?”
尉戈微微一怔,沉默不语,没有出声否认。
罗子茂抬起头,与他视线平齐,语气直接道:“那个女子钟灵毓秀,别说一般闺阁,就是世家中也是少见,殿下倾心于她,属下毫不意外。但属下只想问一句,蔺将军年迈,殿下是看中了舒轩为将的能力,日后要将军权托付他,后院再交给那个女子,难道殿下要将基业全赠与舒家?”
尉戈的手颤动一下,眉心慢慢紧拧。
罗子茂说完躬身行礼,慢慢后退,“谢殿下恕我直言之罪。”
直到他离开,尉戈仍是坐在长几前,纹丝不动,似乎陷入沉思。罗子茂走到院中,抬头对着昏沉的天色叹息。
正如袁恪所说,久居高位的人也逃不开妥协与选择,就在刚才,他已读懂尉戈心中所想——
对姜、万、孙三家,对形势所逼下将要形成的联盟,更是内心对权势欲望的妥协。
“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罗子茂对着王府繁茂的草叶独语。
炎热暑气刚消退,萧瑟秋风悄然来到。八月末,银杏叶飘落,在地上零星几篇,如撒碎金。宫人打扫庭院时轻轻扫去,抬头远望碧空,面露叹息。
德王病情反复,但大体趋势总是不好。太医们来来去去,神色一日更比一日凝重,宫人不敢大声喧哗,宗正府内寂寥萧瑟的气氛比秋意来的更早。这日祁王带着几个宗亲来谒见,看见德王靠在引枕上喝药,众人不约而同沉默,当年英宗秋狩,众皇子披甲乘射纵横于山林间的英姿犹在眼前,不由让人唏嘘感慨。
郑泰放下药碗,看到他们的表情,并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问:“安阳郡王在哪里?”
众人齐怔,谁都以为他此刻应该不愿意看见郑穆,谁知他开口第一句问的就是安阳郡王。
祈王道:“尚书省有皇城重建修葺诸多事须决断。”
郑泰冷笑。朝臣已经认定他不能登上御座,皇城的重建也不用问他意见。
“让他来见我。”他语气坚定地说。
一个时辰之后,郑穆来到他的面前,目光平静地打量他,猜他将要说的话。
郑泰脸颊削瘦,早已不复康健时的饱满,但他的行事果决依然还在,开口就道,“世子迟迟没有入京,是不是在你手上?”
郑穆笑笑,“杨瑞半个月前出发去接世子。”
郑泰挑了挑眉毛,情绪没有波动,而是说,“楚地虽好,到底不及赵,我会和祈王说,封你为赵王。虽然现在你已经不用在乎名号,但由我下旨,总比你自封更好。”
郑穆有些意外,静静等他下文。
郑泰道:“让世子平安入京。”
一种交换——世子入京换个赵王封号。郑穆笑了一下,“你小觑了我,三岁小儿,我不至于如此心急。”
“付出这么大代价,我岂敢再心存小觑,”郑泰缓缓道,“你不心急,难道身边人也不急,他们陪着你涉身犯险,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光芒,你能保证,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想要推波助澜,顺利铲除你身前的障碍。王叔,你善于把控人心,敢不敢做这个保证。”
郑穆一时不能作出回答,沉默片刻后道,“你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稚子身上。”
平淡的口气里透着些怜悯。
“他太小,我知道你有一百种方法养废他,甚至不用你说,那些内侍就能让他渐渐变成一个废物,”郑泰转头看一眼窗外:碧空如洗,秋阳澄澈,不知道还能看见几次,他默默心想。
“所以你不在乎他是否入京,不过就是时间早晚而已。你能等的起二十年,熬到英宗龙驭宾天才行动,耐性实在是一等一的好。我从没有寄望于一个三岁孩子能够打败你,我托付的另有其人。”
郑穆此时敛起笑容,幽深的目光注视着他。
郑泰想到什么有趣的事,笑起来,“世人都说,舒阀是王佐之家,历任帝王身边都有舒家人的身影。”
郑穆目光渐渐冰冷。
依然没能阻止郑泰说话的欲望,“民间传闻不值一提,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舒家人辅佐的先帝,继位才一年,而我,也拒绝了舒家。至于你,身边同样没有。”
“荒谬。”郑穆反驳,“不过是市井夸大其词也能当真。”
“我已没有选择,不如选择相信一次命运,“郑泰语气忽然轻松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舒家不是成功出京了?他们会去昆州,那里还有一支精兵,昆州王而立之年,与王叔正好做对手。”
郑穆轰然起立,居高临下,冷冷地说,“难为你躺在病床上,还能谋划着么多。”
后面的话不必再听下去,他转身就要离开。
“我卧床这一个月,体会到的,恐怕还不及当年王叔经历之万一,”郑泰靠在枕上,喘着粗气道,“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王叔的厉害。我一向自诩聪明,才智却远不及王叔,幸好我还有另一样习惯,好学。琢磨王叔行事作风,我想到这个办法,正像你当年让先帝、明王成为我的对手。”
郑穆倏地转过身,打断他的得意,“你以为我怕什么飘渺虚无的命运?可笑,就算昆州王,舒阀联起手来,又能有什么作为?”
两人都怕尉戈心生退意,赶紧用言语打消他的想法。
尉戈一笑,心中却想到,这两人虽聪明,却到底不了解他的性情,看到密旨的那一瞬,他心中只有汹汹燃烧的渴望,完全没有退意。
“先生刚才说性命难以保全,莫非是觉得安阳郡王已赢定了?”尉戈并未直接回答,转而问罗子茂。
罗子茂道:“并非全是安阳郡王的缘故。”
尉戈面露疑惑,“莫非还有其他潜藏的敌手?”
“不在他人,在殿下自身。”
尉戈皱眉:“在我?”
罗子茂点头。
尉戈道:“不必支支吾吾,有话直说。”
罗子茂道:“王爷若去了京城,昆州如何安置?王爷父兄皆已不在,无妻族支撑,更无得力臂膀可托付。王爷身为昆州之主,远去京城,时间一久,只怕是……”
他后半句没有说完,尉戈却已经知道,接口道:“人心思变。”
袁恪道:“殿下不可不防。”
尉戈沉默不语,面上没有表示,心中惊涛骇浪一般翻滚不休。
他打理昆州政务不满三年,顺畅无阻,既有他自身努力的原因,还有就是老昆州王的积累。但是一旦他离开,那些地方门阀必然要生出其他心思。尉戈明白,这并非是预设,而是必然。世人皆有私心,产生私欲是本能。谁能为一个远在京城的王爷效忠终生。
尉戈为自己刚才只顾眼前欣喜的浅薄而惭愧,抿了抿唇,道:“两位先生可有赐教。”
罗子茂刚才侃侃而谈,此时却没有说话。
袁恪道:“联姻。”
尉戈瞠目结舌:“什么?”
袁恪站起躬身道:“属下早就想劝殿下,今日借机一吐为快,殿下后院空虚,膝下更是无子,基业无人可传,让属臣随从心中难安。”
尉戈侧过脸去问罗子茂:“你也是这样想?”
罗子茂拱手垂头,显然持相同意见。
尉戈道:“我正值壮年,总会有孩子,现在正是国丧,如何能谈及婚嫁之事。”
袁恪微笑道:“德王也曾和王爷同样想法,他也正值壮年。”
“放肆。”尉戈呵斥。
袁恪立刻跪倒请罪,姿态谦卑。
尉戈一腔怒意仿佛无处发泄,转瞬消散,他开始考虑袁恪的话。不能不承认,还是很有道理的,德王现状更是如同给了他一记警钟。皇位在手,却只能将幼子托付给两个他根本不信任的人,希望能给世子平衡势力的空间。
这种悲哀,尉戈看到密旨时也能推测出一二。
现在,他的幕僚正在他身上看到同样令人觉得心慌而悲哀的前景。
尉戈想要发火,却又无力。
“联姻,”尉戈冷笑,“我堂堂昆州之王,选妻妾都要任人摆布?”
袁恪道:“不是任人摆布,而是摆布他们。殿下瞧不起联姻,但门阀士族正是靠这样的方式缔结联盟,维系家族血脉,久居上位不倒,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正如同树木,只有盘根错节,交缠扎根越深,根基越牢,树木才能繁盛是一个道理。眼下殿下甚至不需要许以妻位,只纳几个地方门阀出身的侍妾,就能将这些门阀捆在身边。即使殿下日后久居京城,这些家族只有紧紧拥簇殿下,才能使家族更进一步。有什么利益比这样结合更长久。”
尉戈额角抽动:“这番话你准备许久了吧?”
袁恪毫不避讳,“属下一片肺腑之言,今日正是最好的良机。”
“如此说来,人选也是有了。”
“姜,万,孙三家。”
姜家是钜州门阀,万,孙则是昆州本地世家。钜州昆州紧邻,这几个家族正好互相牵制,不用担心有一方做大难以收拾。
真是好算计。
一次居然要纳三个出身不凡的姬妾。
袁恪说完就和罗子茂站在一侧等尉戈决断,等了许久仰起头看,尉戈一挥袖已经离开议事厅。
两人对视一眼,罗子茂道:“殿下不是个喜欢被人胁迫的人。”
“你我都明白,不是胁迫,是大势所趋,”袁恪道,“不然如何对抗背后有宗室和京城门阀的安阳郡王?”
“可殿下心中有怒火。”
“殿下更有抱负。刚才拿到密旨的时候,你难道不曾想过,我们选择殿下为主是多明智的决定。怒火只会一时,不会长久燃烧。抱负不同,一生都将奋斗。殿下将要为之妥协的并不是这几个家族,而是殿下自己心中的抱负。”
罗子茂笑笑,“你难道看不出来,殿下心中已经有人了?”
袁恪朗朗笑出声,断言道:“那个人,不行。”
第163章
尉戈回到书房,屏退下人,心中燥意难消,索性提笔在窗前长几上练字。
渐渐沉侵其中,心境重获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昏暗,近侍赵宝入内点灯,顺便提醒一句,“罗先生在外等候许久了。”
尉戈放下笔转转手腕,语气淡淡的让他进来。
罗子茂进来后目不斜视先行礼,然后开口道:“属下特意来开解殿下。“
尉戈此时心态已平静许多,闻言反而有些笑意:“先生打算如何开解。”
“殿下先答应我一件事。”
“说。”
“在这里说的话不治罪。”
“你要说些大逆不道的话?”尉戈反问。
罗子茂坦然道:“并非大逆不道,却有得罪殿下之嫌。”
尉戈更生出几分兴致,“激将法用到我身上来了,别含含糊糊,直接说。”
罗子茂当然知道他是这样一个磊落直爽的性子,笑了一声后道,“殿下可是早就有了王妃人选?”
尉戈微微一怔,沉默不语,没有出声否认。
罗子茂抬起头,与他视线平齐,语气直接道:“那个女子钟灵毓秀,别说一般闺阁,就是世家中也是少见,殿下倾心于她,属下毫不意外。但属下只想问一句,蔺将军年迈,殿下是看中了舒轩为将的能力,日后要将军权托付他,后院再交给那个女子,难道殿下要将基业全赠与舒家?”
尉戈的手颤动一下,眉心慢慢紧拧。
罗子茂说完躬身行礼,慢慢后退,“谢殿下恕我直言之罪。”
直到他离开,尉戈仍是坐在长几前,纹丝不动,似乎陷入沉思。罗子茂走到院中,抬头对着昏沉的天色叹息。
正如袁恪所说,久居高位的人也逃不开妥协与选择,就在刚才,他已读懂尉戈心中所想——
对姜、万、孙三家,对形势所逼下将要形成的联盟,更是内心对权势欲望的妥协。
“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罗子茂对着王府繁茂的草叶独语。
炎热暑气刚消退,萧瑟秋风悄然来到。八月末,银杏叶飘落,在地上零星几篇,如撒碎金。宫人打扫庭院时轻轻扫去,抬头远望碧空,面露叹息。
德王病情反复,但大体趋势总是不好。太医们来来去去,神色一日更比一日凝重,宫人不敢大声喧哗,宗正府内寂寥萧瑟的气氛比秋意来的更早。这日祁王带着几个宗亲来谒见,看见德王靠在引枕上喝药,众人不约而同沉默,当年英宗秋狩,众皇子披甲乘射纵横于山林间的英姿犹在眼前,不由让人唏嘘感慨。
郑泰放下药碗,看到他们的表情,并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问:“安阳郡王在哪里?”
众人齐怔,谁都以为他此刻应该不愿意看见郑穆,谁知他开口第一句问的就是安阳郡王。
祈王道:“尚书省有皇城重建修葺诸多事须决断。”
郑泰冷笑。朝臣已经认定他不能登上御座,皇城的重建也不用问他意见。
“让他来见我。”他语气坚定地说。
一个时辰之后,郑穆来到他的面前,目光平静地打量他,猜他将要说的话。
郑泰脸颊削瘦,早已不复康健时的饱满,但他的行事果决依然还在,开口就道,“世子迟迟没有入京,是不是在你手上?”
郑穆笑笑,“杨瑞半个月前出发去接世子。”
郑泰挑了挑眉毛,情绪没有波动,而是说,“楚地虽好,到底不及赵,我会和祈王说,封你为赵王。虽然现在你已经不用在乎名号,但由我下旨,总比你自封更好。”
郑穆有些意外,静静等他下文。
郑泰道:“让世子平安入京。”
一种交换——世子入京换个赵王封号。郑穆笑了一下,“你小觑了我,三岁小儿,我不至于如此心急。”
“付出这么大代价,我岂敢再心存小觑,”郑泰缓缓道,“你不心急,难道身边人也不急,他们陪着你涉身犯险,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光芒,你能保证,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想要推波助澜,顺利铲除你身前的障碍。王叔,你善于把控人心,敢不敢做这个保证。”
郑穆一时不能作出回答,沉默片刻后道,“你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稚子身上。”
平淡的口气里透着些怜悯。
“他太小,我知道你有一百种方法养废他,甚至不用你说,那些内侍就能让他渐渐变成一个废物,”郑泰转头看一眼窗外:碧空如洗,秋阳澄澈,不知道还能看见几次,他默默心想。
“所以你不在乎他是否入京,不过就是时间早晚而已。你能等的起二十年,熬到英宗龙驭宾天才行动,耐性实在是一等一的好。我从没有寄望于一个三岁孩子能够打败你,我托付的另有其人。”
郑穆此时敛起笑容,幽深的目光注视着他。
郑泰想到什么有趣的事,笑起来,“世人都说,舒阀是王佐之家,历任帝王身边都有舒家人的身影。”
郑穆目光渐渐冰冷。
依然没能阻止郑泰说话的欲望,“民间传闻不值一提,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舒家人辅佐的先帝,继位才一年,而我,也拒绝了舒家。至于你,身边同样没有。”
“荒谬。”郑穆反驳,“不过是市井夸大其词也能当真。”
“我已没有选择,不如选择相信一次命运,“郑泰语气忽然轻松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舒家不是成功出京了?他们会去昆州,那里还有一支精兵,昆州王而立之年,与王叔正好做对手。”
郑穆轰然起立,居高临下,冷冷地说,“难为你躺在病床上,还能谋划着么多。”
后面的话不必再听下去,他转身就要离开。
“我卧床这一个月,体会到的,恐怕还不及当年王叔经历之万一,”郑泰靠在枕上,喘着粗气道,“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王叔的厉害。我一向自诩聪明,才智却远不及王叔,幸好我还有另一样习惯,好学。琢磨王叔行事作风,我想到这个办法,正像你当年让先帝、明王成为我的对手。”
郑穆倏地转过身,打断他的得意,“你以为我怕什么飘渺虚无的命运?可笑,就算昆州王,舒阀联起手来,又能有什么作为?”